血液制品行业情况
血站行业分析报告
血站行业分析报告1. 引言血站是一个关键的医疗机构,负责收集、储存和分发血液及血液制品。
它们的目标是确保患者在需要输血时能够及时获得高质量的血液产品。
本篇报告将对血站行业进行分析,包括行业概况、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2. 血站行业概况血站行业是一个与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的行业。
血站不仅提供输血服务,还为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提供血液样本,用于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
血站通常由政府、红十字会、医院或私营企业运营。
它们需要符合严格的法规和标准,以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质量。
3. 血站行业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超过1.3亿个输血事件发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约有40%的国家仍然无法满足其输血需求。
这表明血站行业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和需求的增长,血站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的数据,全国各级血站每年收集的血液总量逐年增加。
然而,尽管市场规模逐渐增长,血站行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血液短缺、血液传染病风险等。
4. 血站行业发展趋势近年来,血站行业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其中最显著的是技术的应用。
现代技术的进步为血站行业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发展趋势:4.1 自动化和数字化随着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的成熟,血站行业正逐渐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
自动化设备可以提高血液分离和储存过程的效率,减少人为操作的错误。
数字化系统可以提高血液库存管理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4.2 供应链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在血站行业中至关重要。
优化供应链管理可以减少血液浪费,确保血液及时分发到需要的地方。
一些创新的供应链模式已经在一些地区开始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3 研究和发展血站行业与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密切相关。
一些血站将研究和发展作为其战略重点之一。
他们与医学研究机构和制药公司合作,共同开展研究项目,以提高血液品质和开发新的血液制品。
4.4 资源共享一些地区的血站开始探索资源共享的模式。
2022年行业分析报告血液制品发展制约因素分析:基础薄弱起步晚
血液制品发展制约因素分析:基础薄弱起步晚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是以健康人血液为原料,通过采纳生物工程技术或分别纯化技术制备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一类特别制品,是珍贵的人源性生物类药品。
在医疗急救(如创伤失血、烧伤等)、战伤抢救以及某些特定疾病(如血友病等)的预防和治疗上,有着不行替代的作用。
血液制品主要包括人血白蛋白、各类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特别蛋白及因子、纤维蛋白黏合剂等五大类。
血液制品产业学问密集,技术含量高,工艺及质量标准高,多学科高度综合和相互交叉渗透,所需投入高,具有高风险的特性。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血液制品产业的进展,特殊是国家发改委准时依据市场供求状况,调整产品价格,为维护血液制品价值的合理性、市场供应秩序以及保障临床用药平安发挥了乐观的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血液制品德业起步较晚,规模有限,目前仍面临着很多制约进展的困难。
对此,业内人士应仔细讨论,并不断加以解决。
基础薄弱起步晚我国的血液制品德业于上世纪80年月中期渐成规模。
但当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大多为国有事业单位,体制僵化,科研生产资金短缺,在肯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进展。
国内的血液制品企业由于投资不足,刚起步时存在着设施及工艺相对简陋等问题。
从上世纪90年月起,为防止血液制品传播肝炎、艾滋病,我国有关部门不断吸取发达国家的监管阅历,渐渐加强了对血液制品德业的质量监管。
在此期间,生产企业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更新、升级工艺,并建立起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
可以说,近二十年来血液制品企业始终处于高投入状态。
上世纪80年月中期是我国血液制品量产初期,应用的是比较原始的盐析法工艺;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快国家又引进了利凡诺工艺。
完成此项改造,平均每个企业需投入2000万元左右的人民币,在当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的状况下,此项技改资金几乎完全靠股东的再投资。
在血液制品生产中,我国相关主管部门在1995年正式行文,要求在当年年底前停用全部使用旧工艺生产的血液制品的文号,几乎全部企业都相继在上世纪90年月中期根据GMP要求对厂房设施进行了大改造,每家企业仅这一项改造就需投资约5000万元人民币。
2021年血液制品行业跟踪报告:海外采浆紧张,国内血液制品政策推动集中度提升
短期预测:采浆量影响显现,白蛋白或面临重新洗牌疫情对国内采浆及批签发量影响已显现2020年新冠疫情将成为影响血液制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血液制品价格市场化程度较高,价格波动幅度以及波动时点与供需关系密不可分。
供给端来看,全年采浆量、原料血浆至成品的传导周期、疫情前库存状况、个别品种的进口都会影响供给量。
新冠疫情前,血液制品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
2017年下半年“两票制”公布,血液制品行业进入清理库存的阶段。
政策出台后,中间商加价环节被剔除,各品种血液制品中标价回归本身价值。
同时,渠道商大量甩货,造成市场供给短期过剩,2018年血液制品价格应声下跌。
经历了2018-2019年的去库存过程,2020年新冠疫情前厂家库存已清理完毕,供需回到紧平衡状态。
由于供给量收缩,血液制品价格也略有回升。
各品种血液制品的中标价可以体现此次周期变化。
随着供需逐步恢复平衡,血液制品价格逐渐稳定并呈现回升趋势。
以人血白蛋白为例,2017年平均中标价为412元/瓶(10g),受政策及甩货双重影响,2018年平均中标价降至360元/瓶(10g),降幅达到12.6%。
2019年人血白蛋白去库存进程完成,市场供给不再过剩,平均中标价回升至约400元/瓶(10g)。
绝大多数品种的中标价格变化与人血白蛋白相同,中标价呈现下滑后回升的态势,标志着各品种去库存过程陆续完成,行业供需进入紧平衡的新阶段。
图表1:2017-2020年国内人血白蛋白平均中标价(元人民币/瓶)资料来源:万得,中银证券图表2:2016-2020年国内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平均中标价(元人民币/瓶)资料来源:万得,中银证券新冠疫情拖累2020年采浆量。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大量行业造成了冲击,血液制品行业也不例外。
以血液制品产业链为轴,首先受到影响的是采浆活动。
2020年1月-3月,因居家隔离政策,全国单采血浆站作为聚集性公共场所被迫休业,全国第一季度采浆几乎停滞。
血液制品行业分析
血液制品行业分析血液制品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制品,主要从人体血液或血浆中提取的生物材料,经过一系列加工和处理工艺制成的药品。
血液制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血液制品行业是一个十分专业化、规模化的产业,主要生产企业包括国家控股企业和民营企业。
在国内市场,血液制品行业的竞争力较强,主要归因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技术实力,企业的技术设备、实验室条件和技术研发水平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二是市场份额,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产业链上,血液制品行业的主要环节包括采集、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等。
其中,采集环节是关键环节,采集到的血液或血浆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筛选,确保质量安全和传染病风险的排除。
加工环节是核心环节,需要进行提取、纯化、过滤等步骤,以获得高纯度的血液制品。
此外,包装、运输和销售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需要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保障产品的有效性和使用期限。
血液制品行业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对血液制品的需求将逐渐增加。
尤其是在外科手术、器官移植、血液病治疗等领域,血液制品的应用和需求将更加迫切。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血液制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也得到了不断提高,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然而,血液制品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血液制品的生产过程复杂,对生产企业的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其次,血液产品的贮存和运输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低温、无氧和洁净环境等,这对物流和仓储设施提出了严格要求。
同时,血液制品作为一种特殊药品,其管控和管理也需要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血液制品行业是一个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产业。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液制品的需求将稳步增加。
同时,血液制品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提高技术实力、加强管理能力,并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中国血液制品发展与临床应用蓝皮书
中国血液制品发展与临床应用蓝皮书中国血液制品发展与临床应用蓝皮书近年来,中国的血液制品行业快速发展,对临床医学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血液制品是由人体血液经过分离、纯化、加工等一系列技术过程制成的药物,包括红细胞制品、血小板制品、凝血因子制品以及免疫制品等。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制品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和个体化的趋势。
首先,中国血液制品的发展得益于技术创新和规范管理的不断推进。
近年来,中国在血液制品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技术上已能够生产出高纯度、高效力的血液制品,如重组凝血因子、重组红细胞生长因子等,这些产品的推出填补了我国在血液制品领域的技术空白。
此外,中国也加大了对血液制品生产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力度,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规范和标准,保障了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中国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不断拓展,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
血液制品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贫血、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缺陷等多个领域。
例如,红细胞制品可以用于治疗贫血,血小板制品可以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因子制品可以用于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疾病等。
同时,血液制品还可以作为一种生物制剂,用于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新兴领域。
临床应用的拓展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也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中国血液制品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血液制品的供需不平衡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我国的血液制品生产能力还不足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其次,血液制品的价格较高,给一些患者造成了经济负担。
此外,血液制品的安全问题也需要重视,尽管中国加大了对血液制品的监管力度,但仍有一些安全隐患存在。
最后,血液制品的研发仍相对滞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差距,需要加强研发力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中国血液制品的发展与临床应用。
首先,加强基础研究,提高血液制品的纯度和效力。
其次,加强对血液制品供应的规划与管理,提高供应能力,减少供需矛盾。
血液制品行业情况
血液制品行业情况3.1行业名词解释3.2所属行业及相关政策3.2.1所属行业类别公司是以血液制品业务为主,集生化药、化学药、原料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产业集团。
产品包括血液制品、糖尿病及抗感染类化学药、生化药等。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规定,公司属于“C 制造业”中的子类“C27医药制造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11),公司属于门类“C 制造业”中的大类“C27医药制造业”中的小类“C2761生物药品制造(指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生物化学药品的生产活动)、C2762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制造(博雅生物涉及疫苗制造业务,不涉及基因工程药物的制造)”。
根据万德行业分类,公司属于“生物科技-血液制品”细分行业。
3.2.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与美国一样,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对血制品行业实施严格管控。
中国血制品生产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
1986年,为防控AIDS 传播,海关叫停了白蛋白以外所有血制品的进口。
2001年5月,国务院宣布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2006 年4月,卫生部等九部委要求,血浆站必须由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设置。
2008年又规定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少于国家要求数目的,不得申请设置新的单采血浆站。
这些政策既限制了市场准入,也限制了小型血制品企业的扩张。
3.3行业发展概况3.3.1血液产品概况人体血液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其中血浆约占血液体积的 55%。
人血浆中约90%是水,仅有约7%是蛋白质。
在蛋白质中约60%为白蛋白、约 15%为免疫球蛋白、约4%为凝血因子类、约21%为其他蛋白成分。
血液制品是将血液中不同的蛋白组分分离后制备成的各种产品,针对不同病症的患者使用。
血液制品主要有三大类: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类和凝血因子类,其中凝血因子类产品种类最多。
人血白蛋白主要用于调节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治疗创伤性、出血性休克、严重烧伤及低蛋白血症,在中风、肝硬化和肾病等常见疾病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国血液制品行业规模现状及未来趋势前景预测
中国血液制品行业规模现状及未来趋势前景预测一、血液制品的介绍1、血液制品的基本知识血液制品是指从人体血液中分离提取的各类蛋白质,本报告中的定义不包括通过基因重组技术人工表达的蛋白质。
血液制品行业属于生物制品的细分行业,主要以健康人血浆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及分离纯化技术将其中有效组分分离出来而制备成各种生物活性制剂,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各种凝血因子等。
血液有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四种组成成分,其中血细胞组成血液的45%,血浆约占血液的55%。
血浆是水,糖,脂肪,蛋白质,钾盐和钙盐的混合物,蛋白质只占血浆的8%。
人体血浆含有200多种蛋白质,其中占比最大的成分是白蛋白,约为60%;免疫球蛋白占到15%左右;凝血因子类产品虽然具有非常高的价值,但占比不到1%;其他蛋白分子占24%。
图表人体血液的组成部分资料来源:产研智库2、血液制品的分类与其临床效用血液制品是在临床输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较好地解决了全血不易运输和大量、长期贮存的问题,在医疗急救、战伤抢救以及某些特定疾病或重大灾害的预防和治疗上,有着其他药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属于国家战略性资源。
一般来说,新鲜血液保质期为21天,血液制品保质期短则2年,长的可达5年。
而且,在查明病症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大都使用血液制品而不是新鲜血液。
图表重要血液制品的分类及作用种类产品名称适应症血浆扩容剂白蛋白调节渗透压,用于重症监护(烧伤、肝腹水、低蛋白血症)免疫球蛋白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甲肝和麻疹被动免疫、低或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静丙)增强机体免疫力、治疗免疫球蛋白缺乏症(重症发病率百万份之一)、自体免疫性疾病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暴露乙肝的被动免疫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暴露巨细胞病毒被动免疫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狂犬病的被动免疫Ro免疫球蛋白治疗和预防Rh血型不相容引起的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症破伤风免疫球的球蛋白破伤风被动免疫带状孢疹免疫球蛋白水痘被动免疫富含IgM免疫球蛋白治疗和预防因抗生素治疗中毒素释放引起败血症抗炭疽杆菌免疫球蛋白治疗和预防炭疽杆菌感染凝血因子类凝血因子VIII 预防和治疗甲型血友病出血凝血因子II 预防和治疗乙型血友病出血和其他出血疾病凝血酶原复合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患者手术、凝血因子II、VII、IX、X缺乏症、乙型血友病出血凝血因子IX纤维蛋白原预防和治疗B型血友病患者出血纤维原缺乏症、异常纤维蛋白血症、有高纤溶倾向的肝器手术抗凝抗凝血酶III浓制剂治疗肝病伴出血、抗凝血酶III缺乏和血栓栓塞纤溶溶纤维蛋白酶溶解血管内凝块蛋白酶抑制剂α1—抗胰蛋白酶治疗肺气肿α2—巨球蛋白治疗抗辐射损伤蛋白胶纤维蛋白胶外科止血、粘合组织等资料来源:产研智库3、血液制品的特点(1)人源性血液制品大部分主要从人体组织内提取,有极小部分利用转基因技术在体外合成人血白蛋白、凝血因子VIII。
我国血液制品产业的历史变迁与展望
我国血液制品产业的历史变迁与展望第一节血液制品与输血医学一、血液制品的定义与起源血液制品是国内的习惯叫法,是从人血浆中分离制备的有明确临床应用意义的血浆蛋白制品的总称;国外称之为血浆衍生物。
血液是由血细胞成分和血浆两大部分组成;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3类,而血浆则包括了200多种各具特有生物学功能的血浆蛋白质成分。
因此,把各种血浆蛋白质成分一一分离出来,经纯化加工成适合临床治疗用的血液制品用于临床,是成分输血、血液综合利用的重要内容和替代选择,是现代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血液制品是从输血医学起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的学科和产业,属于生物制品概念范畴,传统的血液制品是从血液中提取血浆蛋白或因子浓缩物,是宝贵的人源性生物类药品,对许多疾病有着不可替代的防治作用,目前尚没有合适的、真正的人工替代品(基因产品不成熟及其他代用品的临床副作用、缺陷而不能真正替代血液制品)。
而近年来生物制品(包含血液制品)的内涵及外延扩大,突破了原来传统的范畴,涉及疫苗、基因工程或转基因药物、工程抗体类药物领域。
血液制品是医药产业的独立板块,与一般化学合成药物、天然药物等不同,血液制品隶属高投入、高科技含量、高技术门槛、高风险密集的生物产业,不仅代表着未来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而且关乎国计民生安全,属于战略性资源。
随着国内医学进步与实践水平的提高,血液制品的临床使用量和适应证不断扩大,其已经与重症抢救、疑难精尖手术、新生儿优育及接种、器官移植及重要传染病防治等密切相关。
二、输血医学的发展输血医学诞生有数百年历史,而正是其历史长卷中的动物血输注、人类同种血输注、ABO血型的发现、抗凝技术、热原发现、无菌处理、安全检测、血浆分离及冻干、病毒灭活、储存等技术(表1)的诞生成为血液制品产业起源的催化剂和必要条件,成为其发展史上的重要拐点,从而揭开近代安全输血治疗的序幕和西方医学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血液制品也因社会及医学的进步逐渐成为输血治疗的重要演变方向和替代选择,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在现代输血医学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为输血医学在现代医学中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起了重要作用。
2023年血液制品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血液制品行业市场调研报告血液制品是一种由血浆或血细胞分离出的制剂,其主要用于治疗血液疾病和缺乏某些血液成分的病人。
血液制品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市场,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负担的增加,血液制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本报告将探讨血液制品行业的市场状况以及市场前景。
一、血液制品行业的市场状况1.市场规模目前,全球血液制品市场约为2000亿美元。
其中,美国市场占据了整个市场的近40%。
亚太地区的市场规模较小,占据了全部市场的20%。
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预计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内迅速扩大。
2.竞争格局全球血液制品市场中,大型制药公司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其中,美国药厂Baxter、美国老托身(CSL Behring)、法国赛诺菲(Sanofi)、瑞士诺华(Novartis)等制药公司是全球血液制品市场的主要竞争者。
3.供给与需求血液制品是一种生命必需品,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治疗各种血液疾病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世界各地的传染性疾病和疫情也进一步推动了血液制品的需求量。
然而,全球范围内,由于血液制品的生产成本高昂以及技术壁垒的限制,供给的局限性使得血液制品价格高企。
二. 血液制品行业的市场前景1. 人口老龄化的促进作用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共同的挑战,这也是血液制品市场在未来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血液疾病的患病率也会随之增加,因此,血液制品的需求量也将逐年上升。
2. 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将不断涌现更加先进的血液制品,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更好、更快、更便捷的医疗服务的需求。
尤其是通过基因技术制备的血液制品,将会推动血液制品市场的发展。
3. 传染性疾病的爆发眼下全球正在遭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而各种传染性疾病的爆发,也是血液制品市场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例如2002年,SARS疫情爆发期间,全球范围内均出现了医疗机构之间的交叉感染,以及卫生资源短缺等问题,为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爆发和预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血液制品行业研究报告
血液制品行业研究报告血液制品行业是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液制品是通过对血液的提取、加工和提纯而得到的治疗血液疾病的产品。
血液制品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对于救治重症患者、白血病患者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行业规模、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等角度对血液制品行业进行研究分析。
首先,血液制品行业的规模庞大。
血液制品的生产涉及多个环节:血液供应、采集、检测、加工和销售等。
根据行业调研报告,2019年全球血液制品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美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血液制品市场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负担的增加,中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也呈现增长趋势。
其次,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血液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
同时,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中也常常需要使用血液制品,进一步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此外,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血液制品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再次,血液制品行业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一方面,技术创新不断推动行业进步。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血液制品涌现,如重组因子、重组人血浆等,具备更高的效果和更低的副作用。
另一方面,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国内外许多医药企业纷纷进入血液制品市场,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同时,监管要求也不断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逐渐提高,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综上所述,血液制品行业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负担的增加,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适应市场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我国采供血行业现状及分析
我国采供血行业现状及分析背景介绍血液是人类生命不可或缺的基本物质之一,而采供血行业则是为满足病人需要抽取、储存、加工和供应血液和血液制品的产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于医疗卫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对于采供血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采供血行业的分析,挖掘出其中的问题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并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现状分析采血环节我国采血行业的主要采血机构是血液中心和血站。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血液捐献者必须符合法定的捐血条件。
最近几年,我国采供血行业的捐血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来自于各个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捐血者都在不断增加。
同时采取更多的措施,如免费体检、捐血引导等,使得更多的人主动参与到了捐血工作中。
虽然我国采供血行业的捐血量很高,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部分捐血者存在虚假信息和不符合捐血条件的情况,导致血液质量的下降,这对病人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其次,我国采供血行业的技术发展仍有缺陷,部分采血机构的设备和技术水平较低,难以保障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采血环节中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态度等也存在着与公众期待不符的问题。
加工环节将采集得到的血液进行分离、加工、制备成为不同的血液制品。
我国的血液加工行业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部分血液和血液制品也需要进口。
在该环节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血液制品生产的安全性和规模化问题。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障血液制品的安全,如推进临床血液制品注册和审评审批工作、建立不良反应血液制品的报告和监测体系等;同时,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血液制品产业规模化水平,努力缩小我国与国际上的差距,促进中国血液制品业的健康发展。
供应环节将加工后的血液制品供应给医疗机构和病人。
我国采供血行业供应环节的主要问题在于供应链和物流管理问题。
一些采供血机构的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水平较低,在运输、贮存、分发等环节中存在着较大风险。
此外,部分病人由于国家的医保工作视野和供应链问题,享受不到有效的血液制品服务,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持续关注及改善。
全球及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
全球及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一、血液制品产业概述1、血液制品的定义及分类血液制品是从健康人血液、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中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备的,用于治疗和预防的蛋白或细胞组分的统称。
当前大部分血制品原料从血浆蛋白中提取,而人体血液中血浆仅占比55%,血浆中又仅有7%为血浆蛋白。
根据血浆蛋白的成分构成,血制品又可大致分为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和凝血因子类,其原料分别约在血浆蛋白中占比60%、15%和4%。
血液制品适应症2、血液制品生产流程在我国,用于生产血制品的原料血浆都是通过依法设立的单采血浆站进行采集。
单采血浆站由省级卫计委审批开设,由血制品企业负责管理,是血制品企业的独家资源。
单采血浆站必须使用单采血浆机械采集,分离血浆后将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输回体内,采集的血浆经过三次病毒检疫后即可投产。
血浆蛋白经过粗分离(低温乙醇法+离心/压滤工艺)和精纯化(层析技术)后,得到各种血制品。
国内血制品采用批签发制,每批产品在企业自检合格后,提交批签发申请,在药监局审批合格后才可上市销售。
血液制品生产流程二、血液制品行业发展相关政策我国在血液制品行业准入、原料血浆采集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监管和限制措施,具有较高的政策壁垒。
鉴于血液制品的特殊性和极高安全性要求,国家强制要求血液制品的原料采集、检测、存储、运输、生产、销售等各环节都具有可回溯性的过程记录,实行全链条严格监管。
我国的监管部门对行业采取严格的监管手段,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以保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血液制品行业发展相关政策相关报告: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三、血液制品行业产业链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产业链上游包括血浆站与血站,中游指的是血液制品,包括白蛋白、凝血因子类与免疫球蛋白,下游包括医疗机构与第三方实验室等。
行业内历经几十年企业大量兼并、重组后,目前有血液制品批签发及终端销售的国内血液制品制造商仅30家左右,行业集中度较高。
2023年血液制品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血液制品行业市场前景分析血液制品行业作为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前景正逐步得到提升。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血液制品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
下面针对血液制品行业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血液制品是指用于治疗和预防血液病、免疫缺陷病和出血性疾病的制剂。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血液制品产品包括血浆制品、血小板制品、红细胞制品、凝血因子制品等。
根据统计,2019年全球血液制品市场规模约为2700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成为最大的市场。
在中国,血液制品行业正在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预测,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的血液制品市场规模将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3年将达到376亿元以上。
目前,国内的血液制品市场仍在向着高端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各类新型血液制品不断涌现,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二、市场竞争格局当前国内的血液制品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格局,行业内的企业数量较多,市场份额相对集中。
国内几大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包括山东海曙、瑞德西韦、深圳圣达生物、沈阳三生等。
此外,国内还有一些中小型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也有自身的市场优势。
随着市场的逐步扩大和需求的不断增加,血液制品行业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
目前国际巨头也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加强了市场竞争。
因此,血液制品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品牌影响力,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等手段来抢占市场份额。
三、政策环境影响目前国家对于血液制品行业的管理和规范力度加强,通过政策支持和监管加强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血液制品的生产、销售等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和监管体系。
此外,随着国家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血液制品的价格也在逐步调整。
对于血液制品行业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医保支付的价格水平与市场价格相接近,将大大增加血液制品的被使用和销售机会。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血液制品需求将持续增长。
血液制品行业工作总结
血液制品行业工作总结
血液制品行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行业,它涉及到医疗保健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产品之一。
在这个行业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对血液制品行业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总结。
首先,血液制品行业的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个行业涉及到血液制品的生产、质量控制、销售和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需要从事者具备医学、生物化学、药学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更新行业知识,以确保自己能够胜任工作。
其次,血液制品行业的工作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血液制品直接涉及到人的生命健康,任何一丝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需要对工作负责,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始终把责任放在首位,严格要求自己,确保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血液制品行业的工作需要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这个行业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个部门的协作,需要从事者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才能够顺利完成工作。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不断加强和团队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血液制品行业的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够在这个行业中取得成功。
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努力,为血液制品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人血白蛋白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前景
我国人血白蛋白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前景一、人血白蛋白概况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是从健康人的血液中提取分离制成,可直接静脉注射到人体内的一种血液制品。
其主要适用于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心肺分流术、烧伤的辅助治疗、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等。
人血白蛋白作为人体必需的成分,由于其来源于健康人群,相对于人工胶体,其致敏性的副作用相对较轻,因此在临床上,使用的频率相对较高,是目前血制品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约占整个血制品行业市场份额的55%。
由于生产的严格管理、血浆来源的短缺、临床用量的增加,人血白蛋白类药品已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行业单价趋高带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11年我国人血白蛋白市场规模仅为71.49亿元,至2020年则接近300亿元。
当前血制品在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医学领域的需求量巨大,而本次新型肺炎疫情的发生,一方面短期内明显提振终端对静丙等品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大幅加强了全国政府部门、医护人员及患者对各类血制品品种的认知度,血制品行业长期景气度将提升。
二、进口产品竞争格局国际血制品巨头可从原材料血浆中提取出20多种蛋白成分,大部分企业都能从人血浆提出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人免疫球蛋白、血源性凝血因子和蛋白酶抑制剂等产品;而我国最多能从血浆中提取出12种血液制品,血浆利用水平远低于国际。
因此长期以来进口人血白蛋白批签发量都高于国产厂商,2020年全年白蛋白批签发总量5938万支,同比增长9.8%,其中国产批签发2102万支,同比下降2.82%,进口批签发3835万支,同比增长18.2%。
国产白蛋白批签发占比降至35.4%,降至5年来最低点。
考虑到海外疫情蔓延,2021年海外血浆供应大幅收窄,进口供应将出现滑坡,未来行业供需格局将更加紧张。
相比于国产市场而言,进口人血白蛋白的市场份额较为集中,CSL、Octapharma、Baxter、Grifols四大血制品企业批签发量占进口批签发98.38%,其中CSL在国内进口人血白蛋白市场份额占比最大,为33.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制品行业情况3.1行业名词解释3.2所属行业及相关政策3.2.1所属行业类别公司是以血液制品业务为主,集生化药、化学药、原料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产业集团。
产品包括血液制品、糖尿病及抗感染类化学药、生化药等。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规定,公司属于“C 制造业”中的子类“C27医药制造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11),公司属于门类“C 制造业”中的大类“C27医药制造业”中的小类“C2761生物药品制造(指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生物化学药品的生产活动)、C2762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制造(博雅生物涉及疫苗制造业务,不涉及基因工程药物的制造)”。
根据万德行业分类,公司属于“生物科技-血液制品”细分行业。
3.2.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与美国一样,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对血制品行业实施严格管控。
中国血制品生产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
1986年,为防控AIDS 传播,海关叫停了白蛋白以外所有血制品的进口。
2001年5月,国务院宣布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2006 年4月,卫生部等九部委要求,血浆站必须由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设置。
2008年又规定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少于国家要求数目的,不得申请设置新的单采血浆站。
这些政策既限制了市场准入,也限制了小型血制品企业的扩。
3.3行业发展概况3.3.1血液产品概况人体血液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其中血浆约占血液体积的55%。
人血浆中约90%是水,仅有约7%是蛋白质。
在蛋白质中约60%为白蛋白、约15%为免疫球蛋白、约4%为凝血因子类、约21%为其他蛋白成分。
血液制品是将血液中不同的蛋白组分分离后制备成的各种产品,针对不同病症的患者使用。
血液制品主要有三大类: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类和凝血因子类,其中凝血因子类产品种类最多。
人血白蛋白主要用于调节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治疗创伤性、出血性休克、严重烧伤及低蛋白血症,在中风、肝硬化和肾病等常见疾病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免疫球蛋白类产品主要用于免疫球蛋白缺乏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各类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与抗生素或抗病毒药合用可提高对某些严重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疾病的疗效。
凝血因子类产品用于治疗各种凝血障碍类疾病,并且在外科手术止血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其包含组分种类众多,各组分对应的适应症又有不同,是未来新产品开发的重点。
3.3.2血液制品原料血浆的采集在国际上,血液制品生产用的原料血浆通常分为回收血浆和单采血浆两种。
回收血浆主要是医院将全血中的血细胞提取后剩余的血浆;单采血浆则是通过单采血浆技术从人体采集的血浆。
在中国,回收血浆不允许用于血液制品的生产,原料血浆只能通过单采血浆技术采集。
单采血浆技术是指用物理学方法由全血分离出血浆和血细胞组分,并将除血浆外其余组分回输给供血浆者的操作技术。
其采集过程如下图所示,先从供血浆者体抽取血液(全血),然后将血浆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其他组分分离。
分离出来的血浆用于工业生产,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其余组分则回输给供血浆者。
在中国,原料血浆的采集和管理体系非常严格,原料血浆的采集和供应必须由依法审批设立的单采血浆站进行,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单采血浆活动。
同时我国的血浆采集管理较欧美国家也更为严格。
3.3.3行业上下游情况血液制品的上游是血浆产业,来源于献浆员,主要是血浆站附近的居民。
由血浆到产品这个过程在生产企业部完成,产品经过批签发后,直接销往医院、渠道商或是出口,最终由医院提供给患者。
生产企业占据了包括血浆站、生产到出货的大部分链条。
献浆员的数量与积极性主要与观念、人口数量及经济发达程度有关。
目前,终端产品供不应求,生产企业处于强势状态。
血制品企业业务流程图血制品企业所开设的浆站进行采浆后,有进行加工资格的浆站进行进一步加工再运到血制品企业进行投浆生产,无加工资格的浆站直接将血浆运到血制品企业进行投浆生产。
企业取得产品批签发后方可进行销售,从采浆到销售基本均在同一家企业完成。
3.4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容量3.4.1行业发展现状1、国市场现状中国血制品生产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
到上世纪80年代,许多地方血站、军区血站及科研机构开始生产血液制品,目前大部分厂家的产品品种为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和特异性人免疫球蛋白,小部分厂家可以生产凝血因子类产品(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等)。
从原料本身、产品以及企业的角度将中国血制品行业与欧美市场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得出,国血浆长期短缺,血制品人均使用量低、产品结构不均,业企业集中度低,但行业并购与增长齐飞,集中趋势逐渐显现,同时该行业产品的市场集中度低。
1、血浆长期短缺我国原料血浆总体供应仍处于较低水平。
从20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血液制品(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小制品等)种类不断丰富,其临床之价值得到了广泛的国际认可。
而出于安全考虑,我国血浆采集监管制度非常严格。
2017年中浆量超过7000吨,采浆量为欧洲和美国的1/5,人均采浆量不足欧美的1/7。
且中浆量的增速也略低于欧美。
2010~2016年,欧洲和美国血浆采集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1%,浆量增速仅为9%。
尽管2017年浆量增速提升,并超过8000吨,但短期仍会与欧美市场有较大差距。
中美采浆量对比图数据来源:PPTA国单采血浆数量历史波动图数据来源:卫计委,国金证券研究所国单采血浆总量历史波动图数据来源:卫计委,国金证券研究所美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血制品消费国,其血制品市场销售额占全球的40%。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血制品自给自足的国家,欧美发达国家允许血浆和血制品进口来保障供应,欧美15%的人口消费了超过65%的血制品。
我国血浆投放量远不能满足需求,行业处于需求高度旺盛的状态。
2018年度全浆量约为8600吨,与国保守需求量14000吨相比,缺口仍较大,与WHO基本保障水平(10L/1000人)相比,缺口达39%。
2、血制品人均使用量低、产品结构不均国人均白蛋白使用量是美国40%,免疫球蛋白人均使用量是美国的7%,凝血因子的人均使用量是美国2.4%。
欧美血制品以凝血因子为主,我国则以白蛋白为主。
欧美市场免疫凝血因子份额最高达到39%,人免疫球蛋白次之达33%,白蛋白仅占14%左右的份额。
而在我国,白蛋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场份额高达62%,其次是静丙(22%),凝血因子占比估计不到10%。
下表详细列明了中美血制品行业的产品差距。
中美血制品行业对比2017年数据对比数据来源:CSL报告,PPTA,国信证券,中国重组VIII因子人均用量根据招标单价不PDB金额估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上游血浆资源的短缺之外,更重要的是行业集中度低造成的资源错配。
由于白蛋白对生产技术要求较低,国所有企业都能生产,绝大多数国企业也能够生产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但仅有小部分厂家可以生产凝血因子类(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等)。
2017年批签发的国产白蛋白来自27家企业,静丙共有24家企业获得批签发,而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批签发的企业仅为5家和7家。
如果国市场能像美国一样,血浆资源向品种更全、生产能力更强的企业集中,血制品的产量将大幅提升,行业整体效率将会大幅提升。
3、业企业集中度低,但行业并购与增长齐飞,集中趋势逐渐显现事实上,国血制品行业已经出现了类似美国21世纪前后的行业整合。
国前七大血制品公司在过去并重组抢占行业先机。
可以说,国血制品行业集中化趋势已经开始显现。
全国总计30家血制品企业中,27家通过新版GMP认证,其中7家是以血制品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莱士、华兰生物、泰邦生物(美股)、天坛生物、博雅生物、ST生化和卫光生物。
从采浆量来看,这七家公司的合计市场份额不足70%。
而欧美排名前七的血制品企业集中了92%的血浆资源。
我国市场的集中度远低于欧美。
从浆源占有率角度,国前5家企业占据了超过60%的市场。
2017年度投浆量最大的五家企业华兰生物、天坛生物、泰邦生物、莱士、博雅生物能够占到全国投浆量的63%左右。
图12:中国血液制品企业血浆量占比情况与美国一样,在一定程度上,我国政府对血制品行业实施严格管控。
中国血制品生产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
1986年,为防控AIDS传播,海关叫停了白蛋白以外所有血制品的进口。
2001年5月,国务院宣布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2006年4月,卫生部等9部委要求,血浆站必须由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设置。
2008年又规定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少于国家要求数目的,不得申请设置新的单采血浆站。
这些政策既限制了市场准入,也限制了小型血制品企业的扩。
国血制品行业重要的并购整合事件汇总投资方被投资方公告时间浆站数目收购比例收购支付价格(亿元)被收购方整体估值(亿元)沃森生物大安制药2012.8 5 55% 5.29 9.62大安制药2013.6 5 35% 3.37 9.62卫伦2015.7 3 21% 1.05 5.00大安制药2016.3 5 2% 1.65 100.00博晖创新大安制药(沃森生物转出)2014.12 7 46% 6.35 13.80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国血制品行业的并购有以下几个趋势:(1)并购的频次和交易金额显著提升。
血制品行业并购整合已近十年,2014年之后,并购交易尤为频繁,标的的体量也有所增加,特别是莱士控股股东接连收购两大海外血制品公司,加速了行业的洗牌过程。
(2)并购中重视对浆站的收购。
原材料的稀缺性仍是制约国血制品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企业在并购中特别重视浆站的扩充。
这与海外血制品企业差别较大,欧美龙头公司近年来的并购更重视产品和技术的获取4、产品的市场集中度低,分散在多家企业从产品市场占有率来看,各个产品的格局也是比较分散,集中度不高。
凝血因子板块行业集中度较高主要因为获批企业较少。
随着后续企业的产品获批,行业竞争会逐渐激烈。
3.4.2行业市场容量自2001年我国血液制品行业规发展以来,市场发展大概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1-2006年,血液制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随着政府对血液制品行业的严厉整顿,2007年全行业投浆量迅速下降;第二个阶段是整顿结束后,各企业加强了对浆站的控制,实现规采浆,投浆量从谷底开始缓慢回升,加上市场需求的扩大,带动行业加速成长。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察血液制品行业的市场容量:1、采浆量(吨),年采浆量的规模反映了行业采集到的健康人体血浆数量(为可投入生产的主要原料),基本决定了后续各血液制品产品能够生产的理论数量上限;2、批签发数量,按规定血液制品企业生产的每一批次的血液制品均需要通过批签发后方可上市销售或进口,故年批签发量反映了后续各企业可以销售的各血液制品产品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