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行业
2022年行业分析报告血液制品发展制约因素分析:基础薄弱起步晚
血液制品发展制约因素分析:基础薄弱起步晚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是以健康人血液为原料,通过采纳生物工程技术或分别纯化技术制备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一类特别制品,是珍贵的人源性生物类药品。
在医疗急救(如创伤失血、烧伤等)、战伤抢救以及某些特定疾病(如血友病等)的预防和治疗上,有着不行替代的作用。
血液制品主要包括人血白蛋白、各类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特别蛋白及因子、纤维蛋白黏合剂等五大类。
血液制品产业学问密集,技术含量高,工艺及质量标准高,多学科高度综合和相互交叉渗透,所需投入高,具有高风险的特性。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血液制品产业的进展,特殊是国家发改委准时依据市场供求状况,调整产品价格,为维护血液制品价值的合理性、市场供应秩序以及保障临床用药平安发挥了乐观的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血液制品德业起步较晚,规模有限,目前仍面临着很多制约进展的困难。
对此,业内人士应仔细讨论,并不断加以解决。
基础薄弱起步晚我国的血液制品德业于上世纪80年月中期渐成规模。
但当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大多为国有事业单位,体制僵化,科研生产资金短缺,在肯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进展。
国内的血液制品企业由于投资不足,刚起步时存在着设施及工艺相对简陋等问题。
从上世纪90年月起,为防止血液制品传播肝炎、艾滋病,我国有关部门不断吸取发达国家的监管阅历,渐渐加强了对血液制品德业的质量监管。
在此期间,生产企业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更新、升级工艺,并建立起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
可以说,近二十年来血液制品企业始终处于高投入状态。
上世纪80年月中期是我国血液制品量产初期,应用的是比较原始的盐析法工艺;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快国家又引进了利凡诺工艺。
完成此项改造,平均每个企业需投入2000万元左右的人民币,在当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的状况下,此项技改资金几乎完全靠股东的再投资。
在血液制品生产中,我国相关主管部门在1995年正式行文,要求在当年年底前停用全部使用旧工艺生产的血液制品的文号,几乎全部企业都相继在上世纪90年月中期根据GMP要求对厂房设施进行了大改造,每家企业仅这一项改造就需投资约5000万元人民币。
血液制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血液制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血液制品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生物制品,在医疗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将对血液制品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血液制品行业现状分析血液制品行业在近年来经历了快速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对血液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尤其在一些重症患者的治疗中,血液制品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药物。
然而,血液制品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众多,竞争压力较大。
这些企业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来争夺市场份额。
2. 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作为一种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一些不法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可能存在不合规范的生产行为,导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这给整个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3. 国际市场需求差异。
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经济水平以及医疗体制的差异,对血液制品的需求也存在一定差异。
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血液制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 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发展。
血液制品行业一直在推动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疗效。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新型治疗手段和新产品不断涌现,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 个性化治疗的需求增加。
个性化治疗是未来医疗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对于血液制品行业来说也是如此。
随着基因技术和细胞治疗技术的进步,个性化治疗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3. 多元化发展和多层次市场需求。
血液制品不仅用于疾病治疗,还可以在美容、健康养生等领域应用。
未来,行业发展将更加多元化,不同市场需求的差异也将越来越大,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的具体需求开发适合的产品。
三、建议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趋势,血液制品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以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1. 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加强与监管部门的合作,严厉打击不法企业,净化市场环境。
中国血液制品发展与临床应用蓝皮书
中国血液制品发展与临床应用蓝皮书中国血液制品发展与临床应用蓝皮书近年来,中国的血液制品行业快速发展,对临床医学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血液制品是由人体血液经过分离、纯化、加工等一系列技术过程制成的药物,包括红细胞制品、血小板制品、凝血因子制品以及免疫制品等。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制品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和个体化的趋势。
首先,中国血液制品的发展得益于技术创新和规范管理的不断推进。
近年来,中国在血液制品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技术上已能够生产出高纯度、高效力的血液制品,如重组凝血因子、重组红细胞生长因子等,这些产品的推出填补了我国在血液制品领域的技术空白。
此外,中国也加大了对血液制品生产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力度,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规范和标准,保障了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中国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不断拓展,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
血液制品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贫血、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缺陷等多个领域。
例如,红细胞制品可以用于治疗贫血,血小板制品可以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因子制品可以用于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疾病等。
同时,血液制品还可以作为一种生物制剂,用于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新兴领域。
临床应用的拓展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也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中国血液制品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血液制品的供需不平衡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我国的血液制品生产能力还不足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其次,血液制品的价格较高,给一些患者造成了经济负担。
此外,血液制品的安全问题也需要重视,尽管中国加大了对血液制品的监管力度,但仍有一些安全隐患存在。
最后,血液制品的研发仍相对滞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差距,需要加强研发力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中国血液制品的发展与临床应用。
首先,加强基础研究,提高血液制品的纯度和效力。
其次,加强对血液制品供应的规划与管理,提高供应能力,减少供需矛盾。
血液制品行业监管体制及主要政策
1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从原料血浆采集、生产、销售到进口等众多环节均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严格监管。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等。
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
境内从事药品购销及监督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药品进口管理
药品进口管理办法
药品的进口备案、报关、口岸检验以及进口,适用本 办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
我国对于单采血浆站的主要管理法规及其主要内容如下:
序号
相关规定
主要内容。
1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1996年,国务院令第208 号)
血液制品行业主要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类别
名称
主要内容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药品管理法(2015年修订)
境内从事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遵守本法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对《药品管理法》的细化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以及血液制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 年)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 年)的通知
提出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实行总量控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
将“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产品” 、 “利于提高血浆利用率的血液制品”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之一
批签发管理
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
血液制品行业情况
血液制品行业情况3.1行业名词解释3.2所属行业及相关政策3.2.1所属行业类别公司是以血液制品业务为主,集生化药、化学药、原料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产业集团。
产品包括血液制品、糖尿病及抗感染类化学药、生化药等。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规定,公司属于“C 制造业”中的子类“C27医药制造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11),公司属于门类“C 制造业”中的大类“C27医药制造业”中的小类“C2761生物药品制造(指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生物化学药品的生产活动)、C2762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制造(博雅生物涉及疫苗制造业务,不涉及基因工程药物的制造)”。
根据万德行业分类,公司属于“生物科技-血液制品”细分行业。
3.2.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与美国一样,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对血制品行业实施严格管控。
中国血制品生产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
1986年,为防控AIDS 传播,海关叫停了白蛋白以外所有血制品的进口。
2001年5月,国务院宣布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2006 年4月,卫生部等九部委要求,血浆站必须由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设置。
2008年又规定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少于国家要求数目的,不得申请设置新的单采血浆站。
这些政策既限制了市场准入,也限制了小型血制品企业的扩张。
3.3行业发展概况3.3.1血液产品概况人体血液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其中血浆约占血液体积的 55%。
人血浆中约90%是水,仅有约7%是蛋白质。
在蛋白质中约60%为白蛋白、约 15%为免疫球蛋白、约4%为凝血因子类、约21%为其他蛋白成分。
血液制品是将血液中不同的蛋白组分分离后制备成的各种产品,针对不同病症的患者使用。
血液制品主要有三大类: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类和凝血因子类,其中凝血因子类产品种类最多。
人血白蛋白主要用于调节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治疗创伤性、出血性休克、严重烧伤及低蛋白血症,在中风、肝硬化和肾病等常见疾病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生物制药行业(血液制品)知识库
生物制药行业知识库血液制品EBU事业部起草部门:行业及咨询实施部2010年2月<说明:该文件属于用友股份公司内部控制文件,请注意保密>版本控制修改查阅分发目录第一章前言 (4)第二章生物制品定义与分类 (4)第三章行业术语 (4)第四章生物制药生产特点 (5)4.1生产特点 (5)第五章生物制药生产工艺特点 (6)5.1微生物发酵制药 (6)5.2酶工程技术制药 (6)5.3细胞培养技术制药 (7)5.4基因工程技术制药 (7)第六章血液制品行业管理实践 (8)6.1原料的管理 (9)6.2生产和质量控制 (10)6.3留样管理 (11)第七章血液制品行业关键需求 (11)7.1原料血浆管理 (12)7.2生产环节血浆的管理 (12)7.3成品的管理 (13)第八章血液制品行业KPI (13)(插注:本文档适用所有相关企业或单位或个人,文字表格可根据您实际情况而做进行随心更改,可删减或增加内容。
本文档版权所有,只可使用,不可售卖,望遵守,不便之处请见谅。
本段文字您可自行删除。
)第一章前言本文档主要针对血液制品细分行业的特色进行介绍,其他共性部分请参考制药行业知识指南。
第二章生物制品定义与分类生物制品是指以微生物(细菌、病毒、噬菌体、立克次体、寄生虫等)、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生物材料,应用传统或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生物制品不同于一般医用药品,它是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物质(如抗体)才发挥其功效,在人体内出现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细胞介导免疫。
根据生物制品的用途可分为预防用生物制品、治疗用生物制品和诊断用生物制品三大类。
预防用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治疗用生物制品包括抗血清与抗毒素、血液制品、细胞因子与抗体;诊断用品包括细菌学试剂、免疫试剂、临床化学试剂。
本文讨论的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的一个子类。
一帖看懂血液制品企业
一帖看懂血液制品企业:博雅生物、华兰生物、天坛生物和上海莱士由于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产品供不应求,所以血液制品企业主要看两点:采浆成本及能力;血浆利用率。
一、公司介绍:$博雅生物(SZ300294)$主营业务为血液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的细分行业,主要以健康人的血浆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及分离纯化技术将其中有效组份分离出来而制备成各种生物活性制剂,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等三大类产品。
血液制品是在临床输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较好地解决了全血不易运输和用量大、有效期短的问题,其主要用于肿瘤、肝病、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疗和传染性疾病的被动免疫和治疗、血友病治疗以及大手术止血等方面,并用于医疗急救、重大灾害以及战伤抢救上。
在多种重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血液制品有着其他药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属于国家战略性资源。
二、行业介绍1、血液及血液制品人体血液主要由血浆(50%)、红细胞(42%)、白细胞和血小板(8%)三大部分组成,其中血浆组成部分包括水(90%)、蛋白质(7%)、糖类电解质(3%)。
血液制品是从血浆中7%的蛋白质分离提纯而成的物质,其成分主要包括:白蛋白(60%)、免疫球蛋白(15%)、凝血因子(<1%)、其他蛋白成分(24%)。
按照功能和结构的不同,血液制品可分为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等三大类产品。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也是目前国内用量最大的血液制品,广泛用于肿瘤、肝病、糖尿病等患者,由于多种原因,国内白蛋白一度严重紧缺,被称为“黄金救命药”;免疫球蛋白主要指血液中原有的免疫球蛋白和接受特异免疫原刺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多用于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和传染性疾病的被动免疫和治疗等,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种类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凝血因子在血液中含量最少,凝血因子类产品主要用于止血,提取难度较大,目前国内只有部分企业能从血液中提取凝血因子类产品。
一般来说,新鲜血液保质期为21 天,血液制品保质期短则 2 年,长的可达5 年。
2023年血液制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血液制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血液制品是指通过采集、分离、加工、保存和注射等方法制备出来的,用于治疗各种血液病、免疫缺陷病、手术、创伤等相关疾病的生物制品。
血液制品行业是现代医疗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目前在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已形成了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商业模式。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在全球范围内,2019年的血液制品市场规模达到了1211.2亿美元,未来几年内有望继续逐步增加。
其中,由于美国成为了血浆源的出口国龙头,美国市场规模占据了全球的六成左右。
而在中国,近年来血液制品的市场规模也在逐步增加,2019年增长率达到了9.6%。
商业模式血液制品行业的商业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在全球市场上,血液制品公司或机构主要依靠捐赠者提供的血液原料或经过合成的生物材料,以及专业的制造技术,来制备和销售各种血液制品,如输血血浆制品、血友病治疗剂、免疫球蛋白衍生药品等。
其中,传统的捐助者血浆制品模式是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模式。
血浆是人类血液中达到冷沉淀的液体,含有许多重要成分,如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红细胞生成素等。
通过采集和加工血浆,可以获得许多临床重要的血液制品。
一些知名的血液制品公司,如美国的贝拉米纳和德国的CSL公司,历史悠久,拥有成熟的血浆采集和加工技术,可以长期稳定地为医疗市场提供高品质的血液制品。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血液制品公司也推出了通过基因工程、单克隆技术等生物技术手段,以获得同样或更强效的血液制品的生产方式。
这些新技术生产的高科技制品通常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严格的生产标准,但具有效果显著、用量更少、价格更高等优点,而且对于某些治疗效果好却传统方法难以替代的血液疾病,有着特别的作用。
发展趋势未来,血液制品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这主要是受人口老龄化、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和治疗需求不断增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血液制品作为现代医疗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注射疫苗还有助于减少由囊虫传播的疾病。
2023年血液制品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血液制品行业市场调研报告血液制品是一种由血浆或血细胞分离出的制剂,其主要用于治疗血液疾病和缺乏某些血液成分的病人。
血液制品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市场,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负担的增加,血液制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本报告将探讨血液制品行业的市场状况以及市场前景。
一、血液制品行业的市场状况1.市场规模目前,全球血液制品市场约为2000亿美元。
其中,美国市场占据了整个市场的近40%。
亚太地区的市场规模较小,占据了全部市场的20%。
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预计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内迅速扩大。
2.竞争格局全球血液制品市场中,大型制药公司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其中,美国药厂Baxter、美国老托身(CSL Behring)、法国赛诺菲(Sanofi)、瑞士诺华(Novartis)等制药公司是全球血液制品市场的主要竞争者。
3.供给与需求血液制品是一种生命必需品,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治疗各种血液疾病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世界各地的传染性疾病和疫情也进一步推动了血液制品的需求量。
然而,全球范围内,由于血液制品的生产成本高昂以及技术壁垒的限制,供给的局限性使得血液制品价格高企。
二. 血液制品行业的市场前景1. 人口老龄化的促进作用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共同的挑战,这也是血液制品市场在未来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血液疾病的患病率也会随之增加,因此,血液制品的需求量也将逐年上升。
2. 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将不断涌现更加先进的血液制品,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更好、更快、更便捷的医疗服务的需求。
尤其是通过基因技术制备的血液制品,将会推动血液制品市场的发展。
3. 传染性疾病的爆发眼下全球正在遭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而各种传染性疾病的爆发,也是血液制品市场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例如2002年,SARS疫情爆发期间,全球范围内均出现了医疗机构之间的交叉感染,以及卫生资源短缺等问题,为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爆发和预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全球及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
全球及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一、血液制品产业概述1、血液制品的定义及分类血液制品是从健康人血液、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中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备的,用于治疗和预防的蛋白或细胞组分的统称。
当前大部分血制品原料从血浆蛋白中提取,而人体血液中血浆仅占比55%,血浆中又仅有7%为血浆蛋白。
根据血浆蛋白的成分构成,血制品又可大致分为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和凝血因子类,其原料分别约在血浆蛋白中占比60%、15%和4%。
血液制品适应症2、血液制品生产流程在我国,用于生产血制品的原料血浆都是通过依法设立的单采血浆站进行采集。
单采血浆站由省级卫计委审批开设,由血制品企业负责管理,是血制品企业的独家资源。
单采血浆站必须使用单采血浆机械采集,分离血浆后将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输回体内,采集的血浆经过三次病毒检疫后即可投产。
血浆蛋白经过粗分离(低温乙醇法+离心/压滤工艺)和精纯化(层析技术)后,得到各种血制品。
国内血制品采用批签发制,每批产品在企业自检合格后,提交批签发申请,在药监局审批合格后才可上市销售。
血液制品生产流程二、血液制品行业发展相关政策我国在血液制品行业准入、原料血浆采集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监管和限制措施,具有较高的政策壁垒。
鉴于血液制品的特殊性和极高安全性要求,国家强制要求血液制品的原料采集、检测、存储、运输、生产、销售等各环节都具有可回溯性的过程记录,实行全链条严格监管。
我国的监管部门对行业采取严格的监管手段,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以保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血液制品行业发展相关政策相关报告: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三、血液制品行业产业链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产业链上游包括血浆站与血站,中游指的是血液制品,包括白蛋白、凝血因子类与免疫球蛋白,下游包括医疗机构与第三方实验室等。
行业内历经几十年企业大量兼并、重组后,目前有血液制品批签发及终端销售的国内血液制品制造商仅30家左右,行业集中度较高。
2023年血液制品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血液制品行业市场前景分析血液制品行业作为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前景正逐步得到提升。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血液制品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
下面针对血液制品行业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血液制品是指用于治疗和预防血液病、免疫缺陷病和出血性疾病的制剂。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血液制品产品包括血浆制品、血小板制品、红细胞制品、凝血因子制品等。
根据统计,2019年全球血液制品市场规模约为2700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成为最大的市场。
在中国,血液制品行业正在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预测,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的血液制品市场规模将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3年将达到376亿元以上。
目前,国内的血液制品市场仍在向着高端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各类新型血液制品不断涌现,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二、市场竞争格局当前国内的血液制品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格局,行业内的企业数量较多,市场份额相对集中。
国内几大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包括山东海曙、瑞德西韦、深圳圣达生物、沈阳三生等。
此外,国内还有一些中小型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也有自身的市场优势。
随着市场的逐步扩大和需求的不断增加,血液制品行业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
目前国际巨头也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加强了市场竞争。
因此,血液制品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品牌影响力,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等手段来抢占市场份额。
三、政策环境影响目前国家对于血液制品行业的管理和规范力度加强,通过政策支持和监管加强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血液制品的生产、销售等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和监管体系。
此外,随着国家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血液制品的价格也在逐步调整。
对于血液制品行业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医保支付的价格水平与市场价格相接近,将大大增加血液制品的被使用和销售机会。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血液制品需求将持续增长。
2023年血液制品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血液制品行业市场前景分析血液制品是指从人体血液中提取、加工制成的药品,是各种能够代替或补充血浆的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代谢及营养失调性疾病等方面。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血液制品行业市场前景愈加看好。
以下从行业发展现状、市场规模、市场竞争形势、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行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全球血液制品市场快速发展,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据市场研究机构统计,2019年全球血液制品市场规模达到269亿美元,到2024年将达到361亿美元。
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疾病防控需求不断增加,血液制品行业市场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二、市场规模中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在过去数年中持续扩大。
根据相关报告数据,2019年中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达到800多亿元人民币,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1700亿左右人民币。
而随着临床应用的需求不断增加,血液制品市场不断扩大,未来市场规模还将继续增长。
三、市场竞争形势血液制品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品种开发能力随着行业市场逐渐成熟,品种差异化竞争日益激烈。
生产企业通过加强研究和开发新品种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2.技术水平血液制品生产技术相对较为复杂,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市场竞争能力。
生产企业需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3.市场渗透力血液制品市场有一定的行业门槛,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和技术来进入市场。
因此,企业的市场渗透力也是影响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
四、前景展望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预计未来China血液制品市场需求还将持续增长。
除了基本的血液制品外,其他的高端血液制品,如基因工程药物等也正在成为新的市场热点。
同时,生物技术与药品制造技术的创新将进一步推动血液制品行业的发展。
总体来说,血液制品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前景广阔的市场。
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增加,血液制品的市场需求还将持续增长。
血液制品行业工作总结
血液制品行业工作总结
血液制品行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行业,它涉及到医疗保健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产品之一。
在这个行业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对血液制品行业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总结。
首先,血液制品行业的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个行业涉及到血液制品的生产、质量控制、销售和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需要从事者具备医学、生物化学、药学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更新行业知识,以确保自己能够胜任工作。
其次,血液制品行业的工作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血液制品直接涉及到人的生命健康,任何一丝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需要对工作负责,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始终把责任放在首位,严格要求自己,确保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血液制品行业的工作需要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这个行业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个部门的协作,需要从事者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才能够顺利完成工作。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不断加强和团队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血液制品行业的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够在这个行业中取得成功。
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努力,为血液制品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制品行业:透过国外看国内行业背景血液制品行业的原料来自于人的血液,将血液中不同的蛋白组分分离后制备成各种产品,针对不同病症的病人使用。
血液制品具有人源性、必须性和潜在的疾病传染性等特点,属于重点监管的行业回顾过去:国内外血液制品市场发展存在差异从发展历程来看,国际血液制品市场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市场化比较充分,血液制品的价格和供给均由市场需求决定;而国内血液制品市场受政策影响较大,主要由政府主导。
总体来看,国际血液制品市场供需较为平衡,市场增长主要靠新产品和新适应症的推出;而国内血液制品市场供不应求,市场增长主要依靠投浆量和产品价格的增长。
观察现在:国内外血液制品市场均呈集中趋势在美国血液制品市场,CSL Behring、Baxter和Grifols等3家企业占据了近70%的市场份额,基本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局面,并且未来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
国内从2001年起就不再审批新的血液制品企业,而不断推出的各种行业政策限制了小企业的发展,生产资源不断的向大企业集中,预计也将出现国外那样强者恒强的局面。
展望未来:消费结构将会调整,价格逐步走向市场化在国外血液制品市场,竞争的关键点在于新产品和新适应症的开发。
而在国内,由于血液制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短期来看,竞争的关键在于浆站资源的控制,但从长远来看,竞争的关键点仍在于工艺和研发实力。
目前国内外血液制品的价格也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未来血液制品供不应求局面的缓解,国内血液制品市场价格将逐步走向市场化。
行业风险提示由于血液制品具有潜在的疾病传播性,若出现重担安全事故,将对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国家政策对行业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政策风险不能忽视。
从长期来看,随着血液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投浆量会逐步上升,在这个过程中,若新产品的开发没有跟上,要警惕出现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风险。
血液制品的应用及其特点血液制品分类在去除血细胞以后,人体血浆含有各类蛋白,每一种蛋白在人体中的作用都不可或缺。
以前在没有弄清各种蛋白的作用的时候,患者往往会被输入全血或血浆来缓解症状。
现在我们利用技术将各种蛋白分离,得到各种血液制品,然后可以针对病症选用不同的制品来进行治疗,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血浆资源,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疾病治疗的效率。
目前血液制品主要有三大类: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以凝血因子为代表的小产品,其中以凝血因子包含的产品种类最多。
人血白蛋白主要用于调节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
治疗创伤性,出血性休克,严重烧伤及低蛋白血症,在中风,肝硬化和肾病等常见疾病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与抗生素合用可提高对某些严重细菌及病毒性感染的疗效。
凝血因子等产品用于治疗各类凝血障碍类疾病,并且在外科手术中的止血上也有广泛的应用,其包含组分种类众多,各组分对应的适应症又有不同,是未来新产品开发的重点。
血液制品的特点人源性血液制品是唯一一种只能从人身体组织提取的药品,由于血液各蛋白成分结构复杂,很难在合适的成本下进行体外合成(目前仅能用转基因技术体外合成VIII因子等少数产品)。
人源性的特点也决定了血液制品产业的原料血浆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因此拥有清洁,稳定的原料血浆收集渠道,保证稳定的原料来源成为血液制品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需性血液中的每一种蛋白成分在人体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医疗急救和特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上,血液制品具有其他药品不可替代的作用。
短期内,难有能够全面推广的替代品出现。
疾病传播性每位献血者贡献的血液是有限的,这就使得厂商需要收集大量不同人的血浆混合在一起来进行工业化生产。
在成千上万的献浆者中,如果有一位携带病毒,那么所有的血浆都会被污染,从而造成大面积的感染。
生产企业必须对没一名献浆者的信息进行登记,并对每一份血浆进行病毒检测,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更是为生产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风险。
倘若出现安全事故,对企业的打击将会是致命性的。
国内在血液制品安全性上有过惨痛的教训:在国内八十年代第一批使用国外支援的凝血VIII 因子的血友病患者中陆续有人被查出患有艾滋病;在1993年以前我国未对血浆做过丙肝检测,在这之前接受过输血或血液制品注射的病人陆续开始被检测出患有丙肝。
惨痛的教训,也使得政府对血液制品行业的监管格外严厉,使得血液制品市场受政策的影响较大。
血浆采集由于血液属于比较重要的资源,国家对于血液的采集是严格管理的,并应优先保障血液中心全血的采集。
自愿无偿献血未能满足临床用血的市级行政区域内不得新建单采血浆站,单采血浆站不得与一般血站设置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域内。
全血的采集和血浆的采集是严格区分开来的,禁止将全血转卖给企业用于工业生产。
之前单采血浆站是作为单独盈利的企业单位存在,在全国刮起了一阵“血浆经济”之风,但是由于混乱竞争,无序采血使得血液传播疾病如艾滋病,乙肝,丙肝大面积传播,政府于1995年开始对单采浆站进行严格的治理,由手动采血改为机械采血,并于2008年颁布《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规定单采血浆站被血液制品企业收购,向固定的企业供血,禁止单采血浆站作为独立的盈利企业存在。
严格的监管造成了原料血浆供应的大幅下滑,使得血液制品供应紧张。
最近随着市场的规范化,国内大型的血液制品企业又开始设立新的浆站,原料血浆的供应开始逐步回升回顾过去:国内外血液制品市场的发展存在差异目前我国仅允许人血白蛋白和重组人凝血VIII因子的进口,因此国内血液制品市场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市场,受国际影响较小。
在最近的10年中,国内和国际的血液制品市场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但是国内外市场整体增长的原因有所不同:相同点:国际和国内市场在过去的几年中均存在血液制品价格上涨的过程,涨价而导致的市场规模扩大对国际和国内市场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同点:国际市场的供需状况已经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市场容量的增长主要依靠新产品和新适应症的推出,使得产品需求增加,同时血液制品企业控制产量,保持供需平衡,使得血液制品价格保持在较高水平。
而国内市场目前处于供需失衡的状况,目前国内市场的增长主要靠的是原料血浆供应的逐步回升,使得产量扩大,从而推动国内市场的扩大。
从长远来看,我们认为随着国内血液制品行业的逐步规范,投浆量稳步上升,当原料血浆供应充足,产能突破投浆量的限制后,国内的增长模式必然向国外靠拢:血液制品企业实现对产量的控制,根据市场来调节产量,并且通过技术的进步来扩大市场容量。
国外市场增长分两步走在过去的20年里,国际血液制品市场增长的状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2 年-2003年,这段时间国际血液制品市场处于缓慢增长状态,年复合增长率大概为4%左右,造成增长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在这个阶段体外重组人凝血VII因子和VIII因子面市,对原来凝血因子的销售造成一定冲击,价格下降。
2.1997-1999年,国外开始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进行整顿,关闭了一些生产基地,从而导致了血液制品供不应求,使得价格提高。
由于利润高,生产商提高采浆量并增加产能。
但随着整改的结束,原来关闭的生产基地又重新投产,使得血液制品供过于求,造成血液制品价格大幅下降,从而使市场相对萎缩3.Cochrane于1998年发表论文,指出人血白蛋白提高了低血容量症和烧伤病人的临床死亡率,这使得人血白蛋白市场出现量价齐跌的局面。
直到2004年研究发现,人血白蛋白没有增加相关风险,人血白蛋白市场才开始出现复苏。
第二个阶段是2004年至今,国际血液制品市场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年复合增长率大概在15%左右,快速增长的原因同样可以分为3点:1.2004年开始,国外血液制品企业开始对采浆站进行整合,关闭了大概25%的采浆站,同时相应降低产能,使得市场供给减少。
这样不仅消耗了原来积压的库存产品,也使得血液制品价格开始回升。
2.新的适应症和产品不断推出,使得血液制品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这也使得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大3.相关研究报告澄清了人血白蛋白的临床使用风险,使得人血白蛋白的临床用量与价格都得到了回升。
国内市场稳步增长国内血液制品市场在过去的几年中同样实现了逐年的增长,但是增长背后的故事与国际市场有所不同。
同样我们也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90年代末到2006年,由于血浆需求量较大,全国刮起“血浆经济”之风,投浆量增长迅速,但是安全事故频发,随着政府对于血液制品行业严厉的整顿,行业的投浆量迅速下降;第二个阶段是整顿结束后,各企业加强了对浆站的控制,实现规范采浆,投浆量从谷底开始缓慢回升,加上市场需求的扩大,带动行业加速成长。
我们认为目前推动国内血液制品市场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3点:1.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血液制品的应用增多,使得原来潜在的消费能力释放。
比如免疫球蛋白就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而随着社会对血友病的重视,其主要治疗药品-凝血因子的需求也逐渐增多。
2. 血液制品行业的整顿使得国内血液制品严重的供不应求,使得其价格不断攀升,带动了行业规模的扩大3. 投浆量的回升使得血液制品的产量得以提升,使行业扩容国外市场弹性较大,国内市场受政策影响较大相比较于国际市场,国内血液制品市场受政策的影响更大,而国外能够依靠市场行为进行调节,这点我们通过双方在对生产企业和采浆站进行整改时候的市场表现可以看出:国际和国内市场在进行企业整改的时候,均出现了产品供应不足的状况。
在国际市场,产品价格的走高刺激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使得产品供应量相对提高。
随着整改的结束,部分企业恢复生产,使得产品供应过剩,此时企业又通过降低产量的方式来消化库存,并提升产品的价格,以此来维持企业的盈利,整个市场弹性较强。
而在国内市场,随着政策的出台,投浆量急剧下滑,并且恢复速度很慢,市场一直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我们认为国际和国内市场表现的差异性主要还是由于两个市场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 国际血液制品市场发展比国内更加成熟,企业和浆站的建设体系比国内更加完备,硬件设施条件更为优秀,因此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较小,并且如果出现安全问题,行业调整的周期也会相对较短。
2. 国际企业单采浆站的数量比国内企业要多出很多,比如贝林在美国拥有70家左右的单采浆站,而国内单采浆站最多的华兰生物也仅仅拥有18家。
数量的差异决定了企业对于采浆量的调控能力。
3. 国际企业对于献浆员群体的培育时间较长,拥有充足的血浆来源,因此产量受血浆原料的影响较小,能够通过市场需求来调节产量。
而国内之前血浆市场管理较为混乱,在改制后,新的采浆站需要时间来培育献浆员群体,因此投浆量的增速较慢。
国内血液制品价格处于上升的过程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由于血液制品始终供不应求,我国血液制品的价格处于一个不断上涨的过程,发改委不断的在上调主要血液制品的价格,比如人血白蛋白零售价格就由2003年的150元/10g上涨到2008年的360元/10g,而今年年初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价格也是上涨了近50%造成血液制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我们觉得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1. 原料血浆的供应不求:在过去几年血液制品行业的整顿中,单采浆站的整顿一直是重点所在,部分采浆站在整顿的过程中关闭,这也直接造成了我国原料血浆的供应量由2006年高峰的5,000吨左右降到了2007年低谷的约2,500吨左右,下降了大概50%,血浆的不足限制了企业的产量,造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使得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