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分析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分析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内驱力,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
这些外部因素可以被大致归为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等多个维度。
了解这些因素不仅有助于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优化教学策略,还有助于家长和社会更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时,首先需要考虑学习环境的影响。
学习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
物理环境是指学习场所的设施、教室的设计以及学习资源的可获得性等。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设备齐全的教室、舒适的座椅和充足的照明条件,都是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
同时,学习材料的丰富性和易用性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心理环境同样重要,教师的支持和同伴间的互动都是构成心理环境的重要部分。
教师如果能够创建一个包容性强、自由表达见解的课堂氛围,学生往往会感到更有归属感,从而提升其学习动机。
社会因素同样不可忽视,家庭和同伴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尤为明显。
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个学习环境,其教育观念和期望值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家长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学习方式的引导和情感支持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如果家长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鼓励探索和学习的环境,孩子往往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
然而,过高的期望和压力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焦虑和厌学情绪,从而降低其学习动机。
同伴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互相激励上。
研究发现,学习动机在同伴间有明显的传染效应。
当学生群体中的大多数同伴对学习表现出积极态度时,个体学生的学习动机通常也会随之提升。
反之,如果同伴普遍缺乏学习兴趣或者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个体学生也可能受到这种影响,学习动机随之下降。
因此,教师不仅应关注课堂内的教学,还应鼓励学生之间建立积极的学习关系。
文化因素是另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它主要表现为学生所属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大学生学习投入与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学习投入与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研究近年来,大学生学习投入和学习动机的研究备受关注。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了解和探索大学生学习投入和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大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和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个人的性格、意志力、学习能力等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投入和学习动机。
对于学习动机而言,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是两个关键方面。
内在动机指的是个人自身对学习的兴趣、自我提升的需求,而外在动机则是指外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如父母的期望、社会的评价等。
此外,个人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也是影响学习投入的重要因素。
学习目标的设定与学习动机紧密相关,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学生保持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投入。
而学习态度则关系到个人对学习的态度和行为,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助于提高学习投入。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对大学生学习投入和学习动机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首先,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投入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对孩子期望的高低以及家庭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大学生学习投入产生影响。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其次,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和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之一。
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校的学习氛围都会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投入。
最后,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和学习动机也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能够促使大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同时社会的发展和竞争也给大学生提供了学习和进步的动力。
三、教育因素教育因素在大学生学习投入和学习动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教学内容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和学习动机。
首先,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分析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
学习动机不仅关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涉及他们对学习目标的设定、努力的程度和持久性。
理解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对于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本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下内容将围绕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详尽分析。
个人因素是影响学习动机的最直接原因之一。
个人因素包括学生的兴趣、性格、认知能力以及自我效能感等。
研究表明,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动机。
对某一领域的浓厚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学习。
此外,学生的性格特征如外向性、内向性、神经质等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
外向的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社交活动进行学习,而内向的学生则可能会更偏好独立学习。
自我效能感是另一个至关重要的个人因素。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学生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
研究发现,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内在学习动机,他们会主动寻求挑战,克服困难。
因此,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通过成功体验和积极反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社会文化因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家庭的教育氛围、父母的期望以及亲子关系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学习动机。
家长对孩子的支持和鼓励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意愿。
相反,过于苛刻的期望或冷漠的态度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下降。
同伴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会受到同龄人的影响,尤其是在集体学习或合作学习的情境中。
积极向上的同伴能够激励学生共同进步,而懈怠或消极的同伴可能会削弱个人的学习动机。
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同伴学习环境,鼓励合作与竞争并存,可以提升整体学习动机。
教师的影响在学生学习动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者。
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管理以及对学生的关注程度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分析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其学习效果和成果的重要因素,理解这一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对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学生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非单一因素所决策,而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本文将从内外动机、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社会支持以及目标设置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提供参考与借鉴。
首先,学习动机通常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因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而产生的驱动力,例如对于某一学科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等。
内在动机往往会导致学生更主动、持续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反之,外在动机则是指通过外部因素激发的动机,例如为获取奖学金、老师的表扬或父母的期待等。
尽管外在动机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当外部奖励的驱动减少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能会随之下降。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内在动机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动机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不良的学习环境则可能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
物理环境如教室的布局、照明、噪音等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专注力和学习效果;心理环境则包括师生关系、同学间的互动等。
研究显示,积极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教师的鼓励、反馈和支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更大的学习热情。
个体差异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心理特点,或是他们对学习的理解、接受能力、智能水平各有差异,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其学习动机。
研究表明,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对学习任务更有信心,通常表现出更高的内在动机。
教育工作者应重视这一点,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同时,通过激励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引导他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有望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和投入。
社会支持,包括家庭、朋友和学校的支持,在学生的学习动机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报告
中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报告一、引言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和个体对学习的积极程度。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学习成就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来源、影响因素以及对学习动机进行有效激发和培养的策略。
二、学习动机的主要来源1.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来源之一。
文化背景、家庭环境、同学和教师的影响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例如,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同学之间的学习氛围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 自我认知因素自我认知因素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认知。
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
例如,自信心、目标设定和成就感都是自我认知因素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的重要方面。
三、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1. 成功经验成功经验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当学生取得阶段性的学习成果或克服困难后,他们的学习动机会得到增强。
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经验,进而激发学习动机。
2. 目标设定目标设定对学习动机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生在设定清晰具体的学习目标后,会更有积极性和动力去努力学习。
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设定可行的目标,并提供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四、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的策略1. 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是培养学习动机的重要策略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示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提供挑战性任务提供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任务的难度应该能够匹配学生的能力水平,既能够充分利用他们的潜力,又不会造成过大的挫败感。
3. 建立支持性学习环境建立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鼓励他们分享学习经验和互相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结论中学生学习动机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学习动机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中学生学习动机分析作为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学习动机对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学生学习动机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及其对学生的意义。
一、内在动机的影响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内心的渴望和兴趣,推动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课程的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师的态度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内在动机。
例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引入趣味性的案例、讲解生动的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
二、外在动机的影响外在动机是指学生在追求外在奖励或避免惩罚的驱动下参与学习活动。
家长的期望、同伴的影响以及学校的奖励机制等都可以对中学生的外在动机产生影响。
然而,将学习动机完全依靠外在的奖励机制可能导致学生产生不健康的竞争心态,忽视了真正的内在动机。
三、成就动机的特点成就动机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个人目标和取得成绩而努力学习的动机。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伴随着对成绩的期望和追求。
然而,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时可能面临挫折和困难,这时他们需要拥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
学校和家庭应提供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
四、情绪因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学习动机与学生的情绪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正面的情绪体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而负面的情绪体验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关注学生的情绪需求,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调整情绪,保持积极的学习动力。
五、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动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于自己能否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和预期。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六、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动机针对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教育工作者、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动机:1. 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鼓励学生树立个人的学习目标,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3. 培养学习氛围,提供积极向上的学习模范;4. 给予学生及时的正面反馈和奖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5.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调节能力;6. 倡导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动机的内外部因素
学习动机的内外部因素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参与学习过程的目标、意愿和行为。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动机是推动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
然而,学习动机并非单一的原因,它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学习动机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并分析它们对学习者的影响。
一、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和心理机制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内部因素:1.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
当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时,他们的学习动机会更高。
2.目标取向:目标取向是指个体对学习过程中的目标设定和追求的方式。
有些学生追求短期成绩和外部奖励,而另一些学生则追求长期的个人发展和内在动机。
3.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
当学生对某个主题或领域感兴趣时,他们更有可能主动地参与学习。
4.自主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决策能力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
当学生有权利和机会参与学习决策时,他们更有动力去学习。
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是指学习环境和外部刺激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外部因素:1.教学方式和质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影响。
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等都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
2.家庭支持和教育资源: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重要影响。
家庭支持和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功。
3.同伴影响:同伴之间的互动和比较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积极的同伴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而消极的同伴关系则可能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4.奖励和惩罚:外部奖励和惩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适当的奖励可以激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而严厉的惩罚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
总结起来,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都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体验有重要影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适度的兴趣,同时需要教师和家庭的支持、积极的同伴关系以及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1)内部动机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机构2成就与年龄特征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5学生的焦虑程度(2)外部条件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2教师的榜样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
4培养学生形成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学习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2迁移是习得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和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和定势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和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早期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重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的迁移,强调对有效的记忆方法,工作和学习的习惯以及一般的有效工作技术加以特殊训练。
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等人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检验形式训练说,结果发现,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
3经验类化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得提出的,4关系转换理论,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从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的迁移理论进行了重新解释,并通过实验证明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学生与学生学习:广义的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
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取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与人类学习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又有其特殊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学生的学习具有多重目的性。
浅谈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与对策
浅谈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与对策在教育领域,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决定其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
理解影响学习动机的各种因素,以及有效的对策,将为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学习动机不仅仅关乎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还有其自主学习能力、自信心及追求成功与满足的愿望。
以下将深入探讨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内因主要包括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自我效能感等;外因则指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个性特征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内在因素。
每位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特征,这些特征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学习任务的态度。
例如,内向型学生可能更喜欢独立学习,而外向型学生则可能更倾向于与他人合作。
当学习任务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相匹配时,他们的学习动机会显著提升。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对某一学科或主题充满兴趣的学生,会自发地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相关的学习和探索。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和培养他们的兴趣,使其能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信心。
学者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会显著影响个体的目标设定、努力程度及情绪状态。
当学生相信自己能做到某件事情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实现该目标。
反之,当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时,学习动机可能会下降。
这就要求教育者通过适当的挑战和正向反馈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讨论外部因素时,家庭环境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
父母的期望、教育方式和情感支持都会深刻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
研究表明,来自高期望和支持性家庭环境的学生,往往具有较高的内在动机;而来自不支持家庭或有过高压力环境下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对学习的不满或逃避。
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创造一个开放与支持的家庭氛围,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动机。
学校环境同样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学校文化、教学方法和教师的人际关系都能对学生的动机形成强烈影响。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一、内部条件学习动机既然是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那么,首先要看到,内部条件在学习动机形成中是最初要注意到的。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那么就要了解这个对象的内因。
(一)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在社会实践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和经历各不相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需要和认知事物的方式。
从而反映在学习动机上的认知和求知需要也多种多样,由于每个人在需要的强度和水平上不尽相同,反映在学习上动机的强度和水平也就有很大的差异。
学生树立的目标不同,形成的目标结构不同,影响着学生的动机和学习。
如果目标是明确的、中等难度的、近期便可达到的,那么便会加强学生的动机和完成目标任务时的持久性,这是由于具体的目标提供了判断行为的标准,中等难度的目标提供了一种挑战,近期可达到的目标不会被日常事物所干扰。
在课堂上,学生们常常有两类主要的目标——以掌握所学内容为定向的掌握目标(注:有人也称为学习目标,我们为避免与一般常说的学习目标混淆,采用掌握目标)和以成绩定向的成绩目标。
拥有掌握目标的学生,不管他们犯多少错误或遇到多大的困难,仍能坚持学习、钻研,他们往往主动地寻求挑战,不断地提高。
他们主要关注的是掌握所学的内容,而不在意他们的得分及与班上其他人的比较。
而拥有成绩目标的学生,则将注意力集中于他们的行为表现及别人对他们的评价。
他们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时,不是在意自己学到了什么或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而是他人怎样看待他们,他们的分数在班上的位置。
这类学生往往尽量避免出错,避免挑战,不敢冒险,知难而退。
对这两类学生,尼哥斯和米勒(Nicholls&Miller)把前者称为专注于任务的学习者,后者则称为专注于自我的学习者(A,E,Woolfolk ,2019,P338)。
因此,如何使指向成绩目标的、专注于自我的学生朝着指向掌握目标、专注于任务的学习者转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两种目标指向者在归因和坚持性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掌握目标指向者在完成活动中具有较强的坚持性,而成绩目标指向者的坚持性较差。
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与策略
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与策略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效。
理解学习动机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首先,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可以大致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兴趣、价值观和自我效能感。
外部因素则涵盖家庭环境、教师的影响、同伴关系和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
内部因素中,兴趣是最为核心的元素。
如果学生对某个学科或知识领域感兴趣,他们通常会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动机。
兴趣不仅可以激发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还能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愉悦和有意义。
与兴趣相关的还有学生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学生对学习意义的认知和理解。
当学生认为某门学科的知识对他们的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时,他们的学习动机会显著增强。
自我效能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内部因素。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信心。
当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掌握某项技能或知识时,他们更可能主动投入学习。
反之,低自我效能感会导致学生出现逃避行为,降低学习积极性。
外部因素方面,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显著影响。
家庭教育的方式、家长的期望和支持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如果家长重视教育、鼓励学习,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得到增强。
相反,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如缺乏支持、过高的期望或冷漠的态度,都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下降。
教师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反馈、以及对学生的关心程度,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采用积极的教学策略,如鼓励性评价、互动式教学和趣味性学习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
此外,教师的热情和专业素养也会感染学生,激励他们投入更多精力到学习中。
同伴关系也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为学生提供社交支持和学习动力。
浅谈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浅谈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来自国内外经济的竞争,英语教与学在各个领域愈发的普遍而重要。
英语在中学,高中和大学是必修科目,所以教师必须尝试所有方法去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因为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就像水对鱼一样重要。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们需要经历很多困难,克服很多障碍,所以我们必须要具备成功的要素—动机。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能让我们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个人认为,动机也是学习的最好促进者,尽管它是微妙的,我们无法触碰,观察抑或是闻嗅到。
对于学生而言,如果他们对学习感兴趣了,他们就不会视学习为一种负担,他们将会积极地全身心地沉入进学习的海洋中。
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任何事物的发展或消退都是有因可循的,对于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而言也同样如此。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因素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个人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无明确学习目标②无坚定地学习意志和自控能力③过多的学习失败经历④缺乏学习兴趣如果学习没有目标,就像航行没有了方向一样迷茫。
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目标没有动力,他们甚至不知道学什么,如何学。
而终究导致他们抱怨学习中的失败,沉溺于浑浑噩噩的学习生活中。
2.家庭因素在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因素中,家庭因素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在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中,大多数是来自贫困或者是单亲家庭。
家长们必须认识到中小学学习阶段对奠定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尽可能多的像老师一样和孩子沟通交流,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帮助孩子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在和谐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更有自信,更容易有学习动机,因为在他们的爱和归属感满足后,他们才会积极寻求自我实现。
3.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教育都来自学校。
然而,学校也有本身的缺点和限制。
首先,学校的学习氛围不够浓烈。
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本文将探讨其中几个重要因素。
一、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或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时,他们会更主动地投入学习。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例如,一个喜欢科学的学生可能会主动阅读科普书籍、参加科学实验活动,积极探索未知的领域。
而对于那些对艺术有兴趣的学生来说,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绘画、音乐、舞蹈等,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故事、游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和课外活动,让他们接触不同的领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此外,社会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让学生在丰富的环境中培养兴趣。
二、目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为学生提供方向和动力。
当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以及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努力学习。
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通常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如在一周内背完一定数量的单词、完成一篇作文等。
长期目标则是较为宏观的、长远的,如考上理想的大学、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士等。
设定目标时,要注意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目标过高会让学生感到压力过大,容易产生挫败感;目标过低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因此,目标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能够通过努力实现。
同时,目标还应该具体明确,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
三、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当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时,他们会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学习。
相反,如果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较低,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分析
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分析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效果的好坏往往与其学习动机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内在因素1. 自我概念学生对自我能力和价值的认知会影响其学习动机。
当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肯定、自信的认知时,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2. 兴趣爱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具备兴趣爱好也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并且可以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结合时,学习将会变得更加有趣和积极,从而提高学习动机。
3. 自主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也是影响学习动机的内在因素之一。
当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时,他们更有可能主动参与学习,因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二、外在因素1. 教学环境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
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有序的教室环境、鼓励和支持的师生关系等。
2. 社会认同感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社会认同感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
当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同学和社会的肯定和认可时,他们会更加有动力去学习和表现自己,从而提高学习动机。
3. 成就感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成绩和成就感也是培养学习动机的外在因素之一。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成功体验和积极反馈时,他们会更加有信心和动力继续努力学习,提高学业成绩。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动机受到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
内在因素包括自我概念、兴趣爱好和自主性,而外在因素则包括教学环境、社会认同感和成就感。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学习了李冬梅老师的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学生学习动机分析,我从她的讲课中摘抄了她说的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为以下几点: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当一个人的行为完全是由个人的兴趣、好奇心、快乐体验等所引发时,就是出于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当一个人的行为是为了表扬、成绩、奖励、社会压力等所引发时,则是出于外部动机。
2、强化学习理论强调导致学生学习的主要是外部事件。
(1)正强化:通过奖赏刺激,让学生重复适当的行为。
如:利用好成绩、赞扬和一些特权等来刺激、奖励学生,激发学生养成教师期望的习惯与行为方式。
(2)负强化:通过迁移刺激,让学生重复适当的行为。
如:利用不好的成绩、惩罚、剥夺权利等来阻止学生的某些行为,如一些小学生做作业是为了避免家长和老师的责骂。
另外还有几点:1、具有挑战性,需要灵感与创意,可以尽情发挥的作业;教师对作业的及时评价、反馈与激励;让学生不断体会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就感,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关键要素。
2、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蔼可亲、宽容乐观、认真敬业、精通业务、懂得赞赏的老师,是吸引学生的又一个关键因素。
3、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真正体会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和魅力,是吸引学生的第三个关键因素。
所以,上好信息技术课的重点是:信息技术课堂一定要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情绪安全感、趣味性、成就感、归属感、影响力。
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让体验学习的快乐!其实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很多,李冬梅老师根据她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学生的小结中她感知到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那么我教书的学校是个农村中学,那里的孩子们比较少接触电脑,上网的机会也特别少,所以他们一旦上信息技术课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玩一玩电脑里面的游戏。
当然上课玩游戏是肯定不可以的,这必须是有前提的。
因为是初中信息技术,大部分课程还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在小学的信息技术课里也学习过不少知识。
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分析学生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内在驱动力,它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特征、教育环境和社会文化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不同的角度分析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首先,个体特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自我效能感等个体特征都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例如,性格外向的学生通常更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而内向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激励才能保持学习动力。
此外,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程度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
对于对某一学科充满热情的学生来说,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而对于对某一学科缺乏兴趣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外部激励才能保持学习动机。
其次,教育环境也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氛围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一个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反,一个压抑、强调记忆和应试的教学环境可能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动机。
此外,教师的激励方式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当教师通过奖励和赞扬来激励学生时,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而当教师过分强调竞争和惩罚时,学生可能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最后,社会文化也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社会文化背景、家庭教育和同伴关系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家庭教育方式会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文化中重视学习和知识的家庭可能会培养出对学习有高度动机的学生。
此外,同伴关系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与积极向上的同伴一起学习和交流,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与消极怠惰的同伴一起学习,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体特征、教育环境和社会文化等方面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九章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
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设定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 习的方向和重点,从而增强学习
动机。
分阶段目标
将长期目标分解为短期目标,让学 生逐步实现目标,提高学习动机。
目标难度适中
设定难度适中的目标,避免过于简 单或过于困难,以保持学生的学习 动机。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 自己能否完成某项任务 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 感高的学生更愿意接受 挑战,面对困难时更有
韧性。
目标定向
学生பைடு நூலகம்学习目标的看法 会影响其学习动机。如 果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 达成个人目标,如提高 成绩、获得认可等,则 更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学
习动机。
价值观
学生的价值观会影响其 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如 果学生认为学习符合其 个人价值观,如认为知 识能提高个人修养或对 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帮助 ,则更愿意投入学习。
动机的重要性
动机是学习行为发生的前提, 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的内部力 量。
动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 效果,高动机水平的学生往往 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动机是推动个体持续学习的关 键因素,能够促使个体不断探 索、挑战自我。
动机的类型
内部动机
由个体内在需求激发的 动机,如求知欲、兴趣
等。
外部动机
由外部因素激发的动机 ,如奖励、惩罚等。
外部因素
家庭环境
学校环境
社会文化因素
同伴关系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 生重要影响。家庭氛围、父母 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经济条件 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校的氛围、教学质量、师生 关系以及学校政策等都会影响 学生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校 环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 高学习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推动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作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教育改革和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影响因素以及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习动机的定义和分类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内在动力,驱使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追求学习目标的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兴趣、好奇心、自主性等内在因素而参与学习活动;而外在动机则是指个体由于外部奖励、压力或者避免惩罚等外在因素而参与学习活动。
二、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目标导向、成就动机、情绪状态等。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信心,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目标导向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追求的目标类型,分为任务导向和表现导向两种。
任务导向的个体更注重学习过程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而表现导向的个体则更关注结果和他人的评价。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追求成就感和成功的内在动力。
情绪状态也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提升学习动机,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对学习动机产生负面影响。
三、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者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首先,教育者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包括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设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并有能力自我监控和调整学习策略。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认可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同时也要避免过度依赖外部奖励,以免影响学生的内在动机。
四、学习动机的实践应用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实践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育者可以根据学习动机的理论,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意义的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1)内部动机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机构2成就与年龄特征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5学生的焦虑程度(2)外部条件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2教师的榜样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
4培养学生形成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学习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2迁移是习得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和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和定势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和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早期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重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的迁移,强调对有效的记忆方法,工作和学习的习惯以及一般的有效工作技术加以特殊训练。
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等人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检验形式训练说,结果发现,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
3经验类化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得提出的,4关系转换理论,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从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的迁移理论进行了重新解释,并通过实验证明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学生与学生学习:广义的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
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取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与人类学习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又有其特殊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学生的学习具有多重目的性。
加涅的学习分类: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言语信息。
遗忘产生的原因:痕迹衰退说,该学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
同化说,奥苏伯尔根据他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提出遗忘的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动机说,动机性遗忘理论最早是弗洛伊德提出,也叫压抑理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他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
干扰说,遗忘是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研究表明,主要有前摄和后摄抑制克服遗忘的策略: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深度加工材料,有效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学习策略的种类,认知策略是信息加工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
学习策略的特点,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操作性与监性,外显性和内隐性,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
学习策略的培养:原则,主体性,内化性,特定性,生成性,有效监控性,自我效能感原则。
方法,指导教学,程序化训练,完形训练,交互式教学,合作学习模式。
知识的类型(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概念是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获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实际上是学习判断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为下位,上位,并列结合学习。
知识学习的作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产生创造性的必要前提,是学生态度和品德形成的因素之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观,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另外,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购。
学生观,学习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所以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问题情景,定势和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已有的知识经验,情绪与动力。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怎样培养创造性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法的有国家专门机关创制或认可的,以权力义务为内容,由国家保证实施,用以调整人们的行为及其社会关系的规范,法的本质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兼具政治和社会管理双重职能,始于利益调整而归于社会正义。
法的特征法的基本特征是法的特质,是法本身所固有的,确定的东西,是使法成为法并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定,主要体现在法是调控人的行为,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法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
具有国家性国家意志的特点,法是规定人们权力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实施的社会规范。
教育法是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具备法定义中的基本要素,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调整对象。
是体现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意志的,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在教育活动中普遍遵守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教育法规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了调整教育与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整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律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是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教育过程中依法享有权力和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参加者,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条件:具有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
客体是教育法律关系的权力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连接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力和义务的桥梁。
条件:必须是一种资源,有一定的稀缺性,具有可控性。
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内部结构。
假定指适用行为规范的条件和情况,他是把规范同主体的实际行为联系起来的部分,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这一规则生效,处理是行为规范本身,他是指明该项法律规范确定的行为模式的内容,使主体明确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以及要求做什么,制裁是违反该项法律规范时产生的法律后果,通常是以国家强制性措施要求承担的惩罚或补偿性责任。
教育法规和教育道德的比较联系指导思想相同,相互依存促进与转化,区别表现形式,调整范围,实现方式,发展前途不同。
教育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驾驭目标而制定的关于教育工作的策略方针和行为准则。
基本特点:指向明确,相对稳定,影响广泛,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不具强制性。
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关系联系都属于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意志的体现,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都是国家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
区别,制定的机关,约束力,执行机关,发挥作用,表现形式,执行方式,稳定程度,公布范围教育立法程序提出法律议案,审议法律草案,通过法律,公布法律。
教育法规实施的原则教育性,效力性,民主性,平等性教育行政执法的特征是一种具有国家意志的活动,具有法律性的活动,强制性的活动,单方权威性的活动,主动的执法活动,具有执法主体多元性的特征。
教育行政执法的原则不是一种任意进行的执法活动,必须遵循合法性,越权无效,应急性,合理性和公开公正原则。
合法性原则指教育行政执法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规定,越权无效原则指超越法定职权范围的教育行政执法行为无效,应急性原则是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非法行为可以有效,合理性原则在进行教育行政执法时,所采取的措施,手段等在内容上要客观适度符合理性。
公开公正原则,只有做到公开公正才便于监督,才能避免行政执法权的滥用,真正做到客观公正的执法,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违法行为,行为人有过错,有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教育法律救济及其特征教育法律救济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合法权益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特征1是以权力受到损害为前提,2目的是补救受害者,使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主要有司法和行政渠道。
基本原则:事后救济原则是法律救济行为均发生在实体法所规定的权力被侵害后,主管职权专属原则指权力救济要求只能向特定的机关提起,正当程序原则源于美国宪法指特定的权力机关在分配正义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只有依据正当程序作出的分配正义的结果,才具有法律效力。
救济的作用保护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维护教育法律的权威,促进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有利于推进教育法制建设。
教师职业道德及其特征教师职业道德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特征境界的高层次性,意识的自觉性,行为的典范性,影响的深远性。
构成要素职业理想责任态度纪律技能良心作风荣誉作用调节作用榜样和带动作用影响和促进作用特点教育的专门性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全面性功能的多样性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关爱学生 (灵魂)教书育人( 天职)为人师表 (内在要求)终身学习 (动力)意义在教师职业道德实践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教师做好教育工作,造就新一代人才,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完善,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风尚任务提高教师道德认识,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磨练教师道德意志,培养教师道德行为习惯基本原则坚持知和行的统一,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坚持个人和社会的结合,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结合。
途径努力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方法要加强理论学习勇于实践磨练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确立可行目标不懈努力教育对个体发展功能的表现: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社会化,促进个体行为社会化,培养个体职业意识和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