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工序管理制度范本
关键工序点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点管理制度一、概述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点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制定关键工序点管理制度。
该制度规定了在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点的管理要求和操作流程,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部门及相关岗位,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关键工序点的情况下,需严格按照该制度执行。
三、管理责任1. 生产部门负责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点,并将其纳入到关键工序点管理制度中进行监督和控制。
2. 质量部门负责对关键工序点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关键工序点的合格率达到要求。
3. 相关部门负责对关键工序点的技术要求进行研究和分析,确保工序点的设计和规范符合生产要求。
四、关键工序点的定义和确定1. 关键工序点是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较大影响的环节。
生产部门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生产流程确定关键工序点,并将其纳入到管理制度中进行监督和控制。
2. 确定关键工序点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的使用要求、工艺要求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五、关键工序点管理要求1. 对关键工序点进行核查和审查,确保工序点的设计和规范符合生产要求。
2. 对关键工序点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对工序点的操作要求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3. 对关键工序点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关键工序点的合格率达到要求。
4. 对关键工序点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工序点出现的问题。
5. 对关键工序点进行持续改进,提高关键工序点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六、关键工序点管理操作流程1. 制定关键工序点的管理流程和工作程序,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
2. 完成关键工序点的核查和审查,确保工序点的设计和规范符合生产要求。
3. 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对工序点的操作要求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4. 对关键工序点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关键工序点的合格率达到要求。
5. 对关键工序点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工序点出现的问题。
车间关键工序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员工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车间关键工序的生产和管理。
三、管理职责1. 生产部负责制定关键工序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2. 车间主任负责组织实施关键工序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 班组长负责对本班组关键工序进行管理,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
4. 操作人员负责按照规定操作,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
四、关键工序管理内容1. 工序划分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将关键工序划分为以下类别:(1)关键工序: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易出问题的工序。
(2)重要工序:对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需重点控制的工序。
(3)一般工序: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小,可按常规操作进行。
2. 工序控制(1)关键工序: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步骤、要求及注意事项,并对关键参数进行监控。
(2)重要工序:制定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步骤、要求及注意事项,对关键参数进行监控,并加强过程检验。
(3)一般工序:按常规操作进行,定期进行过程检验。
3. 工序改进(1)对关键工序进行持续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2)对重要工序进行定期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3)对一般工序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4. 工序培训(1)对关键工序操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责任心。
(2)对重要工序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确保其掌握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3)对一般工序操作人员进行基础培训,提高其基本操作技能。
五、监督检查1. 生产部定期对关键工序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2. 车间主任负责对本车间关键工序进行日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班组长负责对本班组关键工序进行管理,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
4. 操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六、奖惩措施1. 对严格执行关键工序管理制度,提高产品质量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
2. 对违反关键工序管理制度,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处罚。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xx/G007-2013受控状态:xxxx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管理体系文件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编制:审核:批准:2013年8月26日编制2013年8月26日实施xxxx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发布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1.目的对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设立质量控制点,实施重点管理,进行测量和监控,以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目的的能力进行确认。
3.职责3.1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制和提供各工序的技术标准和检验规程。
3.2技术质量部负责生产过程的半成品的检验和试验。
3.3生产车间配合做好过程检验和试验工作。
4.程序4.1未通过的过程检验和试验的产品不能转序。
4.2过程测量和监控应按该产品有关标准和检验规范作为依据。
4.3过程测量和监控所用的检验器具应在有效检定周期内,使用前应进行校准。
4.4过程检验和试验4.4.1过程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分为操作工的自检和检验员的首检及巡检。
4.4.2每班开机后,操作工生产的产品,按相关的过程产品检验和试验规程进行自检,若产品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操作工应立即调整工艺参数或模具,使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自检合格后,检验员应及时到生产车间进行首检,首检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常生产,首检主要是检产品的结构、表面质量,重要的性能试验由检验员抽样回试验室进行抽样检验和试验。
4.4.3进入正常生产后,检验员应按有关文件规定的检验频次进行巡检,并按文件的规定做好巡检记录,记录要真实、完整、结论明确,检验记录应由检验人员签名盖章。
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5例外转序的控制在所需要的检验和试验完成或必须的报告收到前不得将产品放行,如因生产来不及检验而例外放行,由所需部门负责人提出申请,填写“紧急放行/例外转序申请单”一式二联,技术质量部部长审批。
其中,第一联返回申请部门,第二联交技术质量部保存。
5.相关文件5.1检验规范6.相关记录6.1《过程检验记录单》车辆寄售协议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国家《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经双方充分协商,现甲方将以下车辆寄存在乙方公司,并委托乙方代为销售,为保障双方合法权益,特订协议如下:一、车辆情况(若为多辆,可填写《寄信车辆明细表》):车主姓名:车辆号牌:______________ 车辆型号:车架号:_____________车身颜色:行驶里程:______________二、经甲乙双方协商,确定车辆的销售价格为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____,若销售过程中实际价格低于此价,乙方必须事先与甲方电话协商确定。
关键工序检查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检查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1.遵守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生产过程中关键工序质量安全。
2.规范关键工序的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3.强化关键工序的质量风险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关键工序,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质检等环节。
三、职责权限1.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关键工序的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
2.质量部门负责对关键工序进行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监理部门负责监督关键工序的执行情况,对不合规则进行处理。
4.各部门的员工应严格遵守工序操作规程,确保关键工序的质量安全。
四、工作程序1.制定关键工序的操作规程:生产部门负责根据产品特点和技术要求,制定关键工序的操作规程,并经过质量部门审核批准后执行。
2.实施关键工序的检查:质量部门负责对关键工序进行检查和监督,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巡检、取样检测等。
五、监督管理1.定期检查:质量部门定期对关键工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不定期抽查:随机抽取关键工序进行抽查,对抽查结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追溯管理: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追溯,找出根本原因,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六、考核与奖惩1.考核机制:企业建立关键工序的考核制度,根据质量合格率、不合格品处理情况等指标进行考核。
2.奖惩措施:对关键工序工作中优秀的个人和团队进行奖励,对质量问题严重的个人和团队进行严肃处理。
七、文件管理1.相关文件的编制:各部门应按照流程规程的要求,编制关键工序的相关文件,包括操作规程、记录表格等。
2.文件审批流程:相关文件应按照规定的审批流程进行审核和批准,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3.文件的备份和归档:各部门应妥善保管关键工序的文件,定期进行备份和归档。
以上就是关键工序检查管理制度的内容,通过有效地执行和监督,可以确保关键工序的质量安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施工质量关键工序管理制度
施工质量关键工序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质量,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施工项目中的关键工序,包括但不限于基础施工、结构施工、建筑装饰施工等。
三、管理目标1. 确保施工关键工序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2. 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事故和问题,保障工程安全。
3. 提高工程质量,促进工程施工进度。
四、管理内容1. 确定关键工序工程部门应当确定工程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并将其列入质量关键工序管理清单,对这些工序进行重点管理。
2. 制定管理方案对每个关键工序,工程部门应当提前制定详细的关键工序管理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要求、验收标准等内容。
3. 合理分配资源工程部门应当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资金,保障关键工序的施工需要。
4. 人员培训对参与关键工序施工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其施工水平和质量意识。
5. 设备检验对关键工序所需要的设备、工具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6. 施工现场管理针对关键工序的施工现场,要加强管理,确保施工过程有序进行,质量符合要求。
7. 质量监督工程部门应当对关键工序进行定期巡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质量事故。
8. 质量验收施工完成后,对关键工序进行质量验收,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五、管理措施1. 工程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关键工序管理制度,并进行宣传和公开,确保全体施工人员都了解和遵守这些管理制度。
2. 对于关键工序的施工,工程部门应当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检查,保证按照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3. 工程部门应当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制定并落实关键工序的管理方案。
4. 工程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档案,对关键工序的施工情况进行记录和归档,供日后查阅。
5. 重大关键工序施工前,应当对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技术考核和岗位素质评定,确认其资质和能力。
六、监督检查1. 工程部门应当定期对关键工序的施工进行监督检查,对问题和隐患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
关键工序的管理制度模板
关键工序的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确保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不良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被识别为关键工序的生产活动。
三、关键工序定义关键工序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其结果需满足严格的质量标准。
四、职责分配1. 生产部门负责关键工序的日常操作和管理。
2.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关键工序的监督检查和质量评估。
3. 技术部门负责关键工序的技术指导和工艺优化。
五、关键工序识别1. 通过风险评估、历史数据分析等方法识别关键工序。
2. 关键工序应有明确的标识,并在生产现场进行公示。
六、操作规程1. 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
2. 操作人员需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工艺参数。
3. 对关键工序的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精度。
七、过程控制1. 实施关键工序的过程监控,记录关键参数和操作数据。
2. 对关键工序实施首件检验,确认无误后方可批量生产。
3. 定期对关键工序的过程能力进行分析,确保工序稳定。
八、质量检查1. 关键工序的产品必须进行100%检验。
2. 检验结果应记录并存档,对于不合格品应及时隔离和处理。
九、异常处理1. 发现关键工序异常时,应立即停止生产,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原因分析。
2. 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跟踪实施效果。
十、记录与追溯1. 关键工序的所有操作记录、检验记录和异常处理记录应完整保存。
2. 实施产品追溯系统,确保关键工序产品的可追溯性。
十一、持续改进1. 定期评审关键工序的管理制度,根据生产实际和管理经验进行优化。
2.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对于有效建议应给予奖励。
十二、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生产部门负责解释,修改时亦同。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模板内容,以确保其符合特定组织的需求和标准。
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制度模版(3篇)
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制度模版一、制度目的关键部位和工序检查确认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生产过程中关键部位和工序达到质量标准,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质量问题产生的风险。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部门,所有岗位。
三、定义1.关键部位: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有重要影响的部位。
2.工序:生产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和操作。
四、制度内容1.相关岗位职责(1)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关键部位和工序的检查确认计划,并进行日常监督。
(2)生产人员负责执行相关检查和确认工作。
2.关键部位和工序的确定(1)生产管理部门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生产工艺确定关键部位和工序。
(2)关键部位和工序的确定应经过生产人员的讨论和确认。
3.关键部位和工序的检查确认计划(1)生产管理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工艺,制定关键部位和工序的检查确认计划,并明确检查的频率和方法。
(2)检查确认计划应向相关生产人员和质量管理部门通知,并进行备案。
4.关键部位和工序的检查方法(1)定量检查:使用专业设备和工具对关键部位和工序进行定量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2)定性检查:通过目测、问答等方式对关键部位和工序进行定性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3)抽样检查:对大批量产品进行抽样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4)全面检查:对小批量或重点产品进行全面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5.关键部位和工序的检查结果处理(1)合格处理:检查结果合格的,将进行确认并记录。
(2)不合格处理:检查结果不合格的,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并进行再次检查确认。
(3)记录处理: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并上报给相关部门。
(4)异常处理:对于发现异常的情况,应及时上报给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6.关键部位和工序的确认(1)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对关键部位和工序的检查结果进行确认,并进行记录。
(2)确认结果应及时通知相关生产人员和质量管理部门。
7.关键部位和工序的持续改进(1)生产管理部门应定期评估检查确认制度的执行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
安全关键工序管理制度
安全关键工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关键工序的安全运行,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安全关键工序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到安全关键工序的部门和人员,要求全体员工遵守并执行。
第三条公司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立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对安全关键工序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安全生产。
第四条公司将加大安全设备的投入,提高生产环境的安全性,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条件。
第五条公司将不定期对关键工序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章安全关键工序的划分第六条公司将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确定哪些工序属于安全关键工序,划定相应的责任人和管理程序。
第七条安全关键工序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对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序;(二)如果工序发生事故,可能导致生产中断或经济损失的工序;(三)对环境造成污染或影响的工序;(四)需要涉及高风险操作的工序。
第八条公司对安全关键工序的划分应当经过相关部门的论证和审查,确保划分合理。
第三章安全管理责任第九条公司将安全管理作为重要的管理职责,确保所有员工都参与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条公司高层领导应当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第十一条生产部门的主管应当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工作场所的安全监测和危险源的排查。
第十二条安全关键工序的责任人应当负责制定和落实相应的安全操作程序,确保工序的安全运行。
第十三条公司将设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安全关键工序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四章安全操作规程第十四条安全关键工序的操作规程应当清晰详细,确保员工能够正确的执行操作流程。
第十五条员工在进行安全关键工序操作前应当接受相关安全培训,并且获得操作许可。
第十六条安全操作规程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工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二)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措施;(三)相关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第十七条安全关键工序的责任人应当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操作培训,确保员工具备相应的安全操作技能。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范本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范本一、关键工序的管理为了建立和完善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体系,使关键工序能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特制订本制度。
1、车间责任1.1操作者必须严格按工序卡片进行操作。
1.4生产过程不稳定,车间如果不能排除不稳定因素,应立即将信息反馈给技术中心、质检部。
1.5车间要做好关键工序的检查、督促、验收工作,逐步提高工序能力的工作。
1.6车间每月二十日前,将关键工序的各种原始资料及质量不稳定波动分析表报技术中心。
2、质检部责任2.1检查员要检查、督促操作者执行工序卡片以及工序质量管理规定,对违犯工艺规定的行为要严加制止。
2.2检查员要协助操作者及时发现影响质量特性的不稳定因素并迅速协助解决。
2.3检查员要严格按《检验和试验规程》进行检验。
2.4保证关键工序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受检率达100%,关键工序工件抽检率达20%,产品合格率达100%。
2.5加强对关键工序计量器具的巡回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非正常使用计量器具的情况,督促纠正。
3、技术中心责任3.1根据车间生产过程实际情况和工序质量控制原则,及时制订和调整关键工序,完善质量保证文件。
3.2要经常检查、督促、指导操作者、检查员严格执行工序卡片等有关质量保证文件规定,经常检查控制点的原始记录,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3.3及时与质检部门、车间联系,做好关键工序能力的调查验证工作。
3.4若生产过程质量不稳定,车间不能排除不稳定因素,技术部门应采取措施解决,报请副总经理,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解决。
4、生产部责任4.1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工序质量管理计划,做好协调工作。
4.2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做好生产现场的工序管理工作。
4.3协助总经理排除生产过程中重大不稳定因素,组织和检查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4.4关键工序上的设备要有日常点检制度,要建立周期点检卡。
4.5督促车间做好设备三级保养、设备三检和预防性维修。
4.6定期检查工序质量的保证能力,确保工序能力满足质量要求。
关键工序与特殊过工序管理制度
XXXXXX术有限公司管理文件QG/HQ-SCB-06 关键工序与特殊工序管理制度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发放号码:20XX-04-12发布 20XX-04-14实施XXXXX技术有限公司发布1、目的为强化工序质量控制,使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产品质量处于稳定状态并强化工序质量管理。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
3、术语3.1 关键工序:指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序,如通过加工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工序,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的工序。
3.2 特殊工序:指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难以通过其后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的过程。
3.3 工序能力:指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
3.4验证:验证是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的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3.5确认: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4、职责4.1研发部负责监督和检查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受控情况,负责组织对公司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工序能力进行确认,并填写相应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能力确认表”。
4.2 生产部负责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日常管理,负责规定组织建立关键工序、特殊工序中的设备管理并对其实施有效管理,负责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操作人员实施岗位培训。
4.3质控部负责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所用各类仪器、仪表定期进行计量校准。
5关键工序的控制5.1 关键工序的设置原则5.1.1对成品的质量、性能、功能、寿命、可靠性及成本等有直接影响的工序;5.1.2产品重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5.1.3工艺复杂,质量容易波动,对工人技艺要求高或总是发生问题较多的工序。
工艺人员依据关键工序设置原则在工艺文件中确定关键工序并负责编制“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汇总表”,研发部负责人批准后,发放相关部门。
公司内关键工序包括:激光件组装、老化、程序烧录等在相关文件中用“❉”规定出。
5.2关键工序的过程能力确认关键工序的确认以‘三定’和记录为准则:5.2.1三定:定工序、定人员、定设备5.2.1.1工序控制工艺流程图及生产现场工艺文件中对关键工序必须有明确标示。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
重点工序管理制度范本一、重点工序的管理为了成立和完美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系统,使重点工序能获得有效控制,保证产质量量稳步提升,特制定本制度。
1、车间责任1.1 操作者一定严格按工序卡片进行操作。
1.4 生产过程不稳固,车间假如不可以清除不稳固要素,应立刻将信息反应给技术中心、质检部。
1.5 车间要做好重点工序的检查、敦促、查竣工作,逐渐提升工序能力的工作。
1.6 车间每个月二十天前,将重点工序的各样原始资料及质量不稳固颠簸剖析表报技术中心。
2、质检部责任2.1 检查员要检查、敦促操作者履行工序卡片以及工序质量管理规定,对违反工艺规定的行为要严加遏止。
2.2 检查员要辅助操作者实时发现影响质量特征的不稳固要素并快速辅助解决。
2.3 检查员要严格按《检验和试验规程》进行检验。
2.4 保证重点工序监督和丈量装置的受检率达 100%,重点工序工件抽检率达 20%,产品合格率达 100%。
2.5 增强对重点工序计量用具的巡回检查工作,实时发现非正常使用计量用具的状况,敦促纠正。
3、技术中心责任3.1 依据车间生产过程实质状况和工序质量控制原则,实时制定和调整重点工序,完美质量保证文件。
3.2 要常常检查、敦促、指导操作者、检查员严格履行工序卡片等有关质量保证文件规定,常常检查控制点的原始记录,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3.3 实时与质检部门、车间联系,做好重点工序能力的检查考证工作。
3.4 若生产过程质量不稳固,车间不可以清除不稳固要素,技术部门应采纳举措解决,报请副总经理,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解决。
4、生产部责任4.1 依据企业实质状况拟订工序质量管理计划,做好协调工作。
4.2 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做好生产现场的工序管理工作。
4.3 辅助总经理清除生产过程中重要不稳固要素,组织和检查纠正举措的实行状况。
4.4 重点工序上的设施要有平时点检制度,要成立周期点检卡。
4.5 敦促车间做好设施三级养护、设施三检和预防性维修。
按期检查工序质量的保证能力,保证工序能力知足质量要求。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4篇)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序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工序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工序质量控制的部门和岗位。
第三条工序质量控制点是指工序中需要严格把关的节点,对工序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第四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基于工序流程的特点和质量要求,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协商确定。
第五条各部门应根据自身的工序特点和质量要求,制定相应的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办法。
第二章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第六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必要性原则: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必须符合工序质量管理的需要,能够确保工序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二)关键性原则: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针对工序中的关键环节,对工序的整体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三)规范化原则: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符合相关的质量管理规范和标准。
第七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要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协商,并报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
第八条工序质量控制点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明确性:要明确该控制点的具体位置和表现形式。
(二)可操作性:要能够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对该控制点进行有效的检测和判定。
(三)追溯性:要能够追溯到具体的操作人员和时间。
第九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产品质量要求(二)工序特点(三)工序流程(四)技术规范和标准第三章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第十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员参与原则:所有操作人员在工序中都应主动参与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工作。
(二)标准化操作原则:所有操作人员在工序中都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
(三)主动预防原则:所有操作人员在工序中都应主动发现和预防工序中潜在的质量问题。
(四)及时反馈原则:所有操作人员在工序中都应及时将发现的质量问题反馈给质量管理部门。
第十一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一)质量检测和判定:对工序质量控制点进行定期的检测和判定,确保工序质量符合要求。
关键工序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关键工序作业人员的管理,确保关键工序作业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关键工序作业的员工。
三、职责1. 人力资源部(1)负责关键工序作业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和晋升工作;(2)制定关键工序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3)对关键工序作业人员实施绩效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2. 生产部(1)负责关键工序作业人员的日常管理,确保作业人员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2)对关键工序作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提高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3)定期对关键工序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安全生产。
3. 质量管理部(1)负责对关键工序作业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2)对关键工序作业过程进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3)对关键工序作业人员进行质量考核,对不合格人员进行整改。
四、管理制度1. 招聘与培训(1)关键工序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学历、技能和经验;(2)对新入职的关键工序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熟悉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3)定期对关键工序作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
2. 考核与晋升(1)对关键工序作业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技能水平、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2)根据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作业人员进行晋升,提高其待遇;(3)对表现不佳的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帮助其提高工作能力。
3. 安全生产(1)关键工序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2)定期对关键工序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3)对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作业人员进行处罚,确保安全生产。
4. 质量管理(1)关键工序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产品质量;(2)对关键工序作业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3)对违反质量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确保产品质量。
五、奖惩措施1. 对表现优秀的关键工序作业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称号;2. 对违反制度规定、造成质量事故或安全事故的作业人员进行处罚,包括警告、罚款、降职等。
安全关键工序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关键工序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安全关键工序的生产、施工、维修等环节。
三、安全关键工序的定义安全关键工序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员工生命财产安全、设备设施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具有重大影响,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工序。
四、安全关键工序的管理职责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修订和完善安全关键工序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关键工序负总责,确保工序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
3. 工序操作人员负责按照规程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工序安全。
五、安全关键工序的管理措施1. 识别与评估(1)各部门应全面识别本部门的安全关键工序,并进行风险评估。
(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安全关键工序进行评审,确定风险等级。
2.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1)针对安全关键工序,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应急处置措施等。
(2)规程应经过相关部门和专家评审,并定期进行修订。
3. 人员培训与考核(1)对涉及安全关键工序的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对员工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员工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4. 设备设施管理(1)对涉及安全关键工序的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可靠。
(2)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
5. 应急处置(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职责和措施。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六、安全关键工序的监督检查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定期对安全关键工序进行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 各部门应积极配合监督检查,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
3. 对违反安全关键工序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关键工序人员管理制度
为提高企业关键工序产品质量,确保生产过程稳定可控,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关键工序操作人员队伍,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从事关键工序操作的人员。
三、职责1. 关键工序人员1.1 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1.2 按照操作规程和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产品质量。
1.3 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解决。
1.4 参与关键工序的技术培训和质量改进活动。
2. 部门经理2.1 负责关键工序人员的选拔、培训和管理。
2.2 定期对关键工序人员进行技能考核和绩效评估。
2.3 根据生产需要,合理调整关键工序人员配置。
3. 人力资源部3.1 负责关键工序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和薪酬管理。
3.2 组织开展关键工序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能提升活动。
3.3 定期对关键工序人员进行岗位资格认证。
四、关键工序人员选拔与培训1. 选拔1.1 关键工序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1.2 具备一定的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
1.3 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2.1 公司应定期对关键工序人员进行操作技能、质量意识等方面的培训。
2.2 鼓励关键工序人员参加各类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2.3 对表现突出的关键工序人员给予奖励和晋升机会。
五、关键工序人员考核与激励1. 考核1.1 公司应建立健全关键工序人员的考核制度,包括操作技能、产品质量、工作态度等方面。
1.2 考核结果作为人员晋升、薪酬调整的重要依据。
2. 激励2.1 对表现优秀的关键工序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2.2 对关键工序人员实施岗位晋升和技能提升计划。
2.3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关键工序人员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六、附则1. 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工程关键工序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工程关键工序的安全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工程项目中的关键工序,包括但不限于高空作业、深基坑施工、爆破作业、起重吊装、模板支撑、电气作业等。
三、职责1. 施工单位负责编制关键工序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 施工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关键工序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监督和检查。
3.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负责对关键工序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协调和监督。
4. 施工单位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参与关键工序的安全管理工作。
四、关键工序安全管理措施1. 高空作业安全措施:(1)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2)作业平台、安全网等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定期检查维护。
(3)施工前,必须对作业区域进行安全评估,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
2. 深基坑施工安全措施:(1)基坑支护结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稳定可靠。
(2)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基坑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
(3)基坑周边必须设置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 爆破作业安全措施:(1)爆破作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设计要求进行。
(2)爆破作业现场必须设置安全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爆破作业前,必须对爆破区域进行安全评估,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
4. 起重吊装安全措施:(1)起重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检验。
(2)起重作业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起重吊装现场必须设置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5. 模板支撑安全措施:(1)模板支撑结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稳定可靠。
(2)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模板支撑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
(3)模板支撑区域必须设置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6. 电气作业安全措施:(1)电气作业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检验。
(3)电气作业现场必须设置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食品安全关键工序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关键工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产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食品生产企业的关键工序管理,包括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
第三条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关键工序管理的责任人和职责,确保关键工序的食品安全要求得到有效实施。
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规定,制定关键工序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并对关键工序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测和不合格品控制制度,对关键工序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第六条企业应当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建立关键工序管理档案,记录关键工序的操作过程和质量控制情况,便于追溯和查询。
第二章关键工序管理责任第七条企业应当明确关键工序管理的责任人,负责组织制定关键工序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并对关键工序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八条关键工序的责任人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九条关键工序的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第十条企业应当加强对关键工序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三章关键工序操作规程第十一条企业应当根据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规定,制定关键工序的操作规程,明确各环节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第十二条原料采购环节,企业应当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对原料进行检验和验收,确保原料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第十三条加工生产环节,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加强对设备、容器、工具的清洗和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第十四条包装储存环节,企业应当选择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确保产品在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第十五条运输销售环节,企业应当采取措施保证产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不受污染,如冷藏、保温等。
第四章质量控制与监测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测制度,对关键工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确保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精选6篇)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关键工序管理制度关键工序管理制度(精选6篇)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键工序管理制度(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11、目的规定了关键工序的确定原则、办法及相关部门的职责。
2、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产品。
3、关键工序:工序特性或重要特性形成的工序;对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工序。
4、职责和权限4.1制造部负责关键工序工艺文件的编制工作;4.2制造部负责关键工序的控制;4.3品质保证部是关键工序工艺文件正确实施的监督部门。
5、内容和方法5.1关键工序确定及原则5.1.1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最终形成关键件、重要件(含关键的、重要的外购件、外包件、原材料、元器件检验、验收)的工序;5.1.2生产难度大、生产加工过程中质量不稳定、不合格品较多的工序;5.1.3对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的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工序;5.1.4顾客或下道工序反映问题较多的工序;5.1.5加工周期长,原材料昂贵,出废品经济损失较大的工序。
5.2确定的办法制造部根据关键工序确定的原则,组织生产、检验人员共同研究确定关键工序项目,报总经理审批。
5.3关键工序的标记5.3.1关键工序工艺文件由制造部在适当、明显的位置加盖“关键”字样图章。
5.3.2关键尺寸、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等由技术课规定标注“G”字样。
5.4关键工序文件的编制5.4.1生产技术部编制的工艺文件必须满足产品的设计性能和关键、重要特性要求,做到正确、完整、协调、统一、清晰、文实相符;5.4.2关键工序工艺文件必须详细、准确、具体规定主要工艺参数、工艺装备及设备。
5.5关键工序工艺文件的批准和更改5.5.1关键工序的工艺文件由制造部审核,总经理批准;5.5.2关键工序的工艺文件、主要工艺装备的更改须经试验、验证能确保产品质量方可更改,更改文件应由制造部审核,总经理批准。
关键工序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关键工序施工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安全、设备安全、环境安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关键工序施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工序:1. 高处作业2. 焊接作业3. 垂直运输作业4. 大型设备安装与调试5. 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6. 深基坑施工7. 爆破作业8. 其他存在安全风险的工序三、职责1. 项目经理部:负责全面负责关键工序施工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责任,组织安全教育培训,监督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关键工序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3. 技术部门:负责编制关键工序施工方案,确保施工方案的安全性、可行性,并对施工过程进行技术指导。
4. 施工班组:负责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四、安全措施1. 人员管理:a. 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安全操作技能,熟悉安全规章制度。
b. 禁止无证操作,严禁酒后作业。
c. 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2. 设备管理:a. 施工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定期进行检验和维护。
b.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性能,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c. 设备操作前必须进行试运行,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现场管理:a. 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明确安全通道。
b. 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防止杂物堆积。
c. 施工现场应进行分区管理,明确责任区域。
4. 应急预案:a. 制定关键工序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应急物资储备等。
b.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监督检查1. 项目经理部应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2. 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关键工序施工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3. 施工班组应定期进行自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范本
为了建立和完善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体系,使关键工序能得到有效控制,需要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
店铺今天为你整理了关键工序管理制度范本,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范本篇一
一、关键工序的管理
为了建立和完善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体系,使关键工序能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特制订本制度。
1、车间责任
1.1操作者必须严格按工序卡片进行操作。
1.2操作者必须按技术文件规定填写相关图表和记录,做到正确、清楚,并保证时间上的连续性。
如因故不用图表,应说明停歇日期、原因等,以备考核,操作者不得无故中断使用图表。
1.3在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发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采取措施,使生产过程正常进行;如果不能排除,应立即报告班长或主任采取措施解决。
1.4生产过程不稳定,车间如果不能排除不稳定因素,应立即将信息反馈给技术中心、质检部。
1.5车间要做好关键工序的检查、督促、验收工作,逐步提高工序能力的工作。
1.6车间每月二十日前,将关键工序的各种原始资料及质量不稳定波动分析表报技术中心。
2、质检部责任
2.1检查员要检查、督促操作者执行工序卡片以及工序质量管理规定,对违犯工艺规定的行为要严加制止。
2.2检查员要协助操作者及时发现影响质量特性的不稳定因素并迅速协助解决。
2.3检查员要严格按《检验和试验规程》进行检验。
2.4保证关键工序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受检率达100%,关键工序工件抽检率达20%,产品合格率达100%。
2.5加强对关键工序计量器具的巡回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非正常使用计量器具的情况,督促纠正。
3、技术中心责任
3.1根据车间生产过程实际情况和工序质量控制原则,及时制订和调整关键工序,完善质量保证文件。
3.2要经常检查、督促、指导操作者、检查员严格执行工序卡片等有关质量保证文件规定,经常检查控制点的原始记录,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3.3及时与质检部门、车间联系,做好关键工序能力的调查验证工作。
3.4若生产过程质量不稳定,车间不能排除不稳定因素,技术部门应采取措施解决,报请副总经理,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解决。
4、生产部责任
4.1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工序质量管理计划,做好协调工作。
4.2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做好生产现场的工序管理工作。
4.3协助总经理排除生产过程中重大不稳定因素,组织和检查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4.4关键工序上的设备要有日常点检制度,要建立周期点检卡。
4.5督促车间做好设备三级保养、设备三检和预防性维修。
4.6定期检查工序质量的保证能力,确保工序能力满足质量要求。
二、关键工序的设置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有效地控制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特设立关键工序。
1、关键工序的设置原则
1.1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中属关键的特性。
1.2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加工有重大影响的部位。
1.3质量信息反馈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较多的项目或部位。
关键工序的设置由技术中心根据产品特性和工艺原则设置,车间不得自行取消或更改。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范本篇二
1、目的
规定了关键工序的确定原则、办法及相关部门的职责。
2、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产品。
3、关键工序:
工序特性或重要特性形成的工序;对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工序。
4、职责和权限
4.1制造部负责关键工序工艺文件的编制工作;
4.2制造部负责关键工序的控制;
4.3品质保证部是关键工序工艺文件正确实施的监督部门。
5、内容和方法
5.1关键工序确定及原则
5.1.1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最终形成关键件、重要件(含关键的、重要的外购件、外包件、原材料、元器件检验、验收)的工序;
5.1.2生产难度大、生产加工过程中质量不稳定、不合格品较多的工序;
5.1.3对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的质量有较大影响的工序;
5.1.4顾客或下道工序反映问题较多的工序;
5.1.5加工周期长,原材料昂贵,出废品经济损失较大的工序。
5.2确定的办法制造部根据关键工序确定的原则,组织生产、检验人员共同研究确定关键工序项目,报总经理审批。
5.3关键工序的标记
5.3.1关键工序工艺文件由制造部在适当、明显的位置加盖“关键”字样图章。
5.3.2关键尺寸、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等由技术课规定标注“G”字样。
5.4关键工序文件的编制
5.4.1生产技术部编制的工艺文件必须满足产品的设计性能和关键、重要特性要求,做到正确、完整、协调、统一、清晰、文实相符;
5.4.2关键工序工艺文件必须详细、准确、具体规定主要工艺参数、
工艺装备及设备。
5.5关键工序工艺文件的批准和更改
5.5.1关键工序的工艺文件由制造部审核,总经理批准;
5.5.2关键工序的工艺文件、主要工艺装备的更改须经试验、验证能确保产品质量方可更改,更改文件应由制造部审核,总经理批准。
5.6关键工序的实施
5.6.1操作人员必须按工艺文件要求进行生产;
5.6.2对公司自行生产的产品,关键、重要特性应逐件逐项测量、检查;对外包生产的产品应由品质保证部人员对关键工序的检验进行监督。
5.6.3操作人员、检验人员、监督人员应按规定作好记录,并由品质保证部归档管理;
5.6.4关键工序的操作者、检验人员、监督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并由公司定期组织培训、考核。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范本篇三
一、概述
1.目的确保项目施工过程中关键工序的质量处于受控状态,使项目的质量问题在过程中得到预控、预防和及时纠偏。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名流置业集团在建项目关键工序检查管理工作(未包含精装修项目)。
3.职责(见附表1)
二、工作程序
1.关键工序的分级关键工序项目为场地移交、开挖土方测量、钢筋、混凝土、砌体、钢结构材料、地面、墙面、天棚、门窗材料及淋水试验、防水材料及闭水、淋水试验、给排水及采暖的工程试验、电气设备的安装位置及工程试验。
关键工序检查要点按照重要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按照不同的级别确定检查的力度、频次及抽检的百分比,具体分级如下:
1.1一级:
该工序的质量对工程质量、安全的影响很大或影响公司产品标准
和客户使用功能、工序样板。
一级工序要求施工单位100%检查,监理100%检查,工程部门100%复查;
1.2二级:
该工序为质量隐患较多的工序且工序的质量对工程总体质量有一定影响。
二级工序要求施工单位100%检查,监理100%检查,工程部门60%复查;
1.3三级:
该工序易发生质量通病的关键工序,三级要求施工单位100%检查,监理100%检查,工程部门30%复查。
1.4依据《工程样板引路管理制度》的要求砌体工程、抹灰工程、饰面砖粘贴工程、铝合金(塑钢)窗(门)安装、防火防盗门安装、防水工程、保温工程、油漆工程、外墙涂料、栏杆(扶手)工程等分项工程制作工序样板。
1.5本分级为我公司内部管理要求,对于工序级别约定的检查力度、频次及抽检比例如低于现行国家验收规范要求的,应按国家规范要求执行。
2.组织《项目关键工序检查要点》的交底
《项目关键工序检查要点》确定下发后,由工程部门组织由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参加的交底会,并形成书面交底记录备案。
3.关键工序的检查、验收及记录
3.1施工单位自检
施工单位在施工至关键工序时应先进行严格的自验,自验合格后报监理单位验收。
未经监理单位验收严禁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否则监理单位应以书面通知的形式责令施工单位返工并抄送工程部门。
3.2监理单位验收
在接到施工单位的验收通知后,监理单位应及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填写《项目关键工序检查记录单》备查。
3.3工程部门复查
工程部门负责监督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关键工序检查的检查执行情况,并按关键工序检查分级规定的力度、频次进行现场检查、复
核及验收。
根据检查情况填写《项目关键工序检查记录单》备案。
3.4计划工程部应结合区域公司工程巡检、现场施工样板验收、工程阶段性验收等工作,检查项目部现场对关键工序检查的检查与管理。
3.5计划运营中心对区域中心/分子公司关键工序检查管理执行情况抽查。
三、支持性文件
1.《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实施细则》ML-GC-A-003
2.《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实施细则》补充规定ML-GC-A-004
3.《工程监理管理制度》ML-GC-A-014
4.《工程资料管理作业指引》ML-GC-A-016
5.《项目前期准备流程》ML-GC-C-001
6.《工程质量管理作业指引》ML-GC-C-004
7.《材料设备管理作业指引》ML-GC-C-005
看过关键工序管理制度范本的人还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