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创作的背景之楚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辞》创作的背景之楚文化
楚国历史悠久,自西周初年周成王封熊绎于丹阳至秦于公元前223年灭楚,历时800余年。
楚国经历油弱小变为强盛和最后衰亡的发展过程,并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楚文化。
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
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八音齐全的音乐、偃蹇连蜷的舞蹈、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代表同期的最高水平。
《楚辞》产生于这里,自然离不开楚国文化的影响。
巫文化:
楚人信巫鬼而重淫祀,故荆楚之地非特巫风盛行,其卜筮之俗亦有可观。
孔子云:“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①孔子所说的“南人”,应即楚人②。
而所谓“巫”者,除兼行医外,卜祭祀更为其专司之事。
其实,早在孔子之前,楚人即以卜筮闻名,也出现了一些以卜筮著称的家族。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卜楚丘,当时的贵族们就曾多次向他问卜。
如《左传·文公十八年》记齐侯有疾,鲁国的惠伯令龟,卜楚丘占之,曰:“齐侯不及期,非疾也;君亦不闻。
令龟有咎。
”又如《左传·昭公五年》记鲁国的叔孙庄叔(名得臣)在他的次子叔孙穆子(名豹)初生的时候也占了一卦,遇《明夷》之《谦》,也去请卜楚丘为他解说。
另外,楚有太卜之官,而大卜决疑之法即有卜有筮。
《楚辞》中多次写到卜筮之术,《楚辞•卜居》就有云:屈原既放,……往见大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先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试不能如事。
"屈原所见的郑詹尹即楚之太卜。
还有《招魂》中数句"魂归来兮"。
并且,楚人占卜方式多样,如《离骚》中曰:"索琼茅以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其中"琼茅"为"灵草"," "为"小折竹",所以此处屈原所写的是草卜和竹卜,其他还有玉卜、枚卜、梦卜等,《招魂》云: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捕之。
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巫阳对曰:"掌梦。
上帝,其难似。
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谢,不能复用。
"此即梦卜。
即使是今天,巴楚之地的巫文化依然有所保留,如重庆巫溪的巫文化节。
艺术文化:
首先是青铜及漆治铸。
中国青铜器在发展过程中有两大高峰,第一高峰是商周时期,另一高峰便是春秋战国时期,作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博采众长,青出于蓝而门胜于蓝,铸造出众多无与伦比的青铜器精品,曾侯乙编钟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曾侯乙是曾国国君的墓,曾国原是楚国的友好近邻,后臣服于楚,与楚国在政治上、文化上的联系十分密切,因此其出土的青铜器也往往反映了楚国的青铜冶炼铸造水平。
曾侯乙编钟,无论是铸造工艺,还是形制以及音律,无不体现出技术性与艺术性高度完美的统一,被赞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楚国青铜的冶炼铸造,被张正明先生称之为"支撑楚文化美轮美奂高堂邃宇的六大支柱之一"③,是高峰中的高峰。
楚国漆器的发展既离不开楚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还与楚门主疆域的开拓、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春秋中期以后,随着楚国的疆域迅速扩大,楚人大力吸收中原文化,融合江汉土著文化,既接受了中原漆器技术的影响,又继承了江汉区原有的漆器生产技术,形成了有楚国自身特征们漆器工艺体系。
其次是丝织刺绣。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管仲在《管子•小匡》中记道:楚
国"贡丝于周室",说明春秋时期楚国的丝织刺绣己经异军突起,冠绝一时,其工艺水平领先其他诸侯国。
而已发现的春秋战国时代丝织品和刺绣品实物,绝大多数出土于湖北、湖南的楚墓。
1982年1月,湖北荆州江陵马山砖瓦厂发观并清理了一座小型土坑竖穴墓,这就是著名的马山1号楚墓。
在这个规模不大的楚墓中,意外地出土了一大批丝织品,其织造之精、品种之多、花色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江陵马山1号楚墓的丝织物充分展示了楚国服饰文化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趣味。
如《离骚•大司命》中写"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灵衣"即华美的云衣霓裳。
然后是歌舞文化。
近人陈思笭认为,屈宋时期的楚声用丝竹之器、清声之律,其音高而激,其韵清而秀,其调哀而伤,音乐上的基本风格是悲怨凄美,哀婉动人。
④《九歌•东皇太一》"陈竽瑟兮浩倡",《招魂》"竽瑟狂会",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楚声主要使用竽、瑟伴奏的情况。
歌曲与舞蹈密切相关,楚人长于歌而善于舞。
楚舞以其婉曲流动的艺术美和浪漫遐想的强烈色彩,与庄重严穆的雅舞迥然不同。
《楚辞•大招》中曾用"小腰秀颈,长袖拂面"来形容楚国舞女的美。
楚舞具有轻柔飘逸的特点,飘逸得益于长袖,而细腰则是造成轻柔美的最佳形式和手段。
但出于对强刺激的追求,楚国也不乏节奏比较急促的歌舞。
盘鼓舞需要敏捷准确的纵跳腾越技巧,用脚在盘鼓上合着节拍的快慢娴熟地踏出响声。
建鼓舞则随着鼓点节奏快慢且鼓且舞,当节奏变快,
动作剧烈,舞蹈达到高潮时,则偏重于宣泄激情,出现急速、热烈奔放的特征。
《招魂》“衽若交竿,抚案下些”,证明了楚舞有急旋的特点。
《九歌·东君》描写歌舞娱神的场面曰:“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
”王逸注:“言巫舞工巧,身体然若飞,似翠鸟之举也。
”舞姿如同翠鸟一飞冲天,当然是轻快急促的。
《激楚》就是情绪激昂、激烈,甚至带有悲壮色彩的楚国乐舞。
《招魂》写道:“竽瑟狂会,摸鸣鼓些。
宫庭震惊,发《激楚》些。
”
最后是哲学义理。
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思想派别之一----道家学派的两大哲学家老子和庄子皆是楚国人(庄子生于宋国,早年迀居楚国)。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了大量朴莲辩证法的观点,他的"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上善若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等收录于《道德经》中的名句对当时影响甚大;庄子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追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主张天人合一,逍遥自德。
"老庄哲学"产生于楚地而影响巨大。
《楚辞》是楚国的歌谣,它的情调和思想体现着楚地的精神面貌。
屈原在投江前遇一渔夫,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来劝屈原随事态的改变而改变,逍遥自得。
渔夫是老庄哲学的典型,看淡世俗,放弃一切妄为,这也便是楚地人的特征。
楚灵王:“昔我先王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
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唯是桃弧棘矢,以供御王事。
”楚国在蛮荒之地起家,最终成就了登峰造极的楚文化,也成就了恢宏之作《楚辞》。
注释:
①《论语•子路》
②《九章•思美人》"观南人之大变态",王逸注即以"南人"指楚人。
③张正明《楚文化史•导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④陈思笭:《楚声考》,《文学杂志》第3卷第2期,194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