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楚地楚文化

合集下载

(完整版)屈原及楚辞

(完整版)屈原及楚辞

(完整版)屈原及楚辞第三讲、“楚辞”、屈原及其作品⼀、楚⽂化与“楚辞”1、楚国的地理及其风俗楚为南⽅⼤国,春秋之时,楚即兴盛于江汉流域,都城为“郢”(ying3今湖北江陵)。

楚占地千⾥,地⼴兵强,雄踞南⽅。

楚地⼈⾃称“蛮夷”,中原⼈也以“南蛮”、“荆蛮”相称。

楚地有江汉川泽⼭林之饶,物产富⾜。

所谓“楚、越之地,地⼴⼈稀,饭稻羹鱼,或⽕耕⽽⽽⽔耨(nou4),果隋(sui1)蠃(luo3)蛤(ge3),不待贾⽽⾜。

地埶(艺)饶⾷,⽆饥馑之患”。

(《史记·货殖列传》,“货殖”是指谋求“滋⽣资货财利”以致富。

即利⽤货物的⽣产与交换,进⾏商业活动,从中⽣财求利。

翻译:楚越地区,地⼴⼈稀,以稻⽶为饭,以鱼类为菜,⼑耕⽕种,依靠⾬⽔就能除草,⽠果、⾁类、昆⾍、贝壳,不须同外地通商,便能⾃给⾃⾜。

这⾥的⼟地上能产出丰富的⾷物,没有饥荒这样的灾祸。

)因此,较之中原,楚国的地理条件优越⽽独特。

复杂的地理条件,衍⽣出楚地繁复⽽独特的民风民俗。

楚地风俗,民神不分,迷信巫⿁,重淫祀。

(淫祀:祭祀不合时或祭祀不在国家祀典当中的神明。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中记载:“昔楚国南郢之⾢,沅湘之间,其俗信⿁⽽好祠,其祠必作歌乐⿎舞以乐诸神。

”不仅在民间,在楚国的上流社会,同样也是这样,据记载:楚灵王简贤务⿁,信巫觋(xi4),礼群神,躬⾃执⽻,起舞坛前。

吴⼈来攻,国⼈告急,⽽灵王⿎舞⾃若,顾应之⽈:“寡⼈⽅乐神明,当蒙福,不敢救。

”可见,楚地民神杂糅、⼈⼈都好祭祀,⽽迷信巫⿁、求神赐福,已经成为了楚地代代相传的民俗。

楚⼈操南⾳,歌南风,其语⾔、⾳乐极富地⽅特⾊,与中原⼤为不同。

例如在《史记·项⽻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夜闻汉军四⾯皆楚歌”,于是惊叹“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之多也!”更是“楚歌”别具特⾊的最好证明。

2、“楚辞”的定义楚⽂化与中原⽂化在战争过程中不断交融,并驾齐驱。

中原⽂化以典重质是实为基本精神,楚⽂化则以绚丽浪漫为主要特征。

《楚辞》创作的背景之楚文化

《楚辞》创作的背景之楚文化

《楚辞》创作的背景之楚文化楚国历史悠久,自西周初年周成王封熊绎于丹阳至秦于公元前223年灭楚,历时800余年。

楚国经历油弱小变为强盛和最后衰亡的发展过程,并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楚文化。

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

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八音齐全的音乐、偃蹇连蜷的舞蹈、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代表同期的最高水平。

《楚辞》产生于这里,自然离不开楚国文化的影响。

巫文化:楚人信巫鬼而重淫祀,故荆楚之地非特巫风盛行,其卜筮之俗亦有可观。

孔子云:“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①孔子所说的“南人”,应即楚人②。

而所谓“巫”者,除兼行医外,卜祭祀更为其专司之事。

其实,早在孔子之前,楚人即以卜筮闻名,也出现了一些以卜筮著称的家族。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卜楚丘,当时的贵族们就曾多次向他问卜。

如《左传·文公十八年》记齐侯有疾,鲁国的惠伯令龟,卜楚丘占之,曰:“齐侯不及期,非疾也;君亦不闻。

令龟有咎。

”又如《左传·昭公五年》记鲁国的叔孙庄叔(名得臣)在他的次子叔孙穆子(名豹)初生的时候也占了一卦,遇《明夷》之《谦》,也去请卜楚丘为他解说。

另外,楚有太卜之官,而大卜决疑之法即有卜有筮。

《楚辞》中多次写到卜筮之术,《楚辞•卜居》就有云:屈原既放,……往见大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先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试不能如事。

"屈原所见的郑詹尹即楚之太卜。

还有《招魂》中数句"魂归来兮"。

并且,楚人占卜方式多样,如《离骚》中曰:"索琼茅以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楚辞》与楚地饮食文化-文档资料

《楚辞》与楚地饮食文化-文档资料

《楚辞》与楚地饮食文化“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如果说《诗经》反映了北方先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楚辞》反映的则是南方民族特别是楚人和南方土著及西南忆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楚为南方大国,春秋时即兴盛于江汉流域,“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

富足的物产、富饶的川泽山林,孕育了丰富的楚文化。

楚文王熊赀迁都于郢(今湖北江陵)之后,楚日益强大,专力攻伐黄河流域华夏诸侯,不断扩张领地,以至于“汉阳诸姬,楚实尽之”。

在同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长期交流与融合中,楚文化更加绚丽浪漫,大放异彩。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生活的最主要物质资料,“民以食为天”则充分概括了人类对饮食的依赖。

楚国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楚地饮食文化。

“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就有不少篇章谈及饮食,如“怀椒糈而要之”“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以为?”(《离骚》),“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东皇太一》),“木兰以矫蕙兮,?d申椒以为?Z”(《惜诵》)等等,尤其《招魂》、《大招》两篇,描绘了丰富多彩的楚宫饮馔,展现了具有鲜明楚地特色的饮食文化。

如《大招》:“五?Y六仞,设菰粱只。

鼎?盈望,和致芳只。

内?]鸽鹄,味豺羹只。

魂乎归徕!恣所尝只。

鲜?P甘鸡,和楚酪只。

醢豚苦狗,脍苴?只。

吴酸蒿蒌,不沾薄只。

魂兮归徕!恣所择只。

炙鸹?A凫,鹑?粗弧<鬻C雀,遽爽存只。

魂乎归徕!丽以先只。

四酎并孰,不涩嗌只。

清馨冻饮,不?f役只。

吴醴白?f,和楚沥只。

魂乎归徕!不遽惕只。

”这段文字记录了楚地先民食、膳、羞、饮等方面的内容,也涉及到当时的烹调方法:醢、脍、炙、?A、、煎等等。

文中还提到一些植物性食物,如菰粱、苴?b、蒿蒌。

王逸《章句》:“?粱,蒋实,谓雕葫也。

”洪兴祖《补注》:“菰,?并音孤。

”按:菰粱即菰米。

菰本作?,一名蒋,禾本科,多年生草本,生于浅水中,春天发新芽名茭白,或名茭瓜、茭笋。

楚文化

楚文化

楚文化楚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与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

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楚文化诟病满满,主要就是因为它神秘而浓厚的巫祭之风。

作为楚文化的代表,楚辞更是充满了大量的鬼神和祭祀词语。

而这些都与中原的儒家文化差异巨大。

然而,随着楚国灭亡,屈原去世,楚辞并没有就此消失,反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这就说明楚文化与中原的儒家文化之间还是有共通之处的。

那么,楚文化为何会孕育出“楚辞”?楚文化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呢?即,它是如何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本文将分六个方面对“楚文化”进行概述,论述如下:一:楚民族的祖先原本居住在中原地区,而楚文化也源于中原文化;在电视剧《芈月传》中,很多观众不仅认识了“芈”这个字,还知道了“熊”是楚国的“国姓”,就像唐朝皇室的国姓“李”,宋朝皇室的国姓“赵”,明朝皇室的国姓“朱”一样。

事实上,由此,楚民族的祖先来源于“芈”姓“熊”氏。

那么,“芈”姓从何而来?根据《史记楚世家》我们可以知道,“芈”姓源于上古时期的祝融部落,而祝融又源于颛顼高阳氏。

在《离骚》开头也说了“帝高阳之苗裔兮”。

而颛顼和祝融又是谁呢?首先,颛顼是上古“五帝之首”黄帝的孙子,也是上古五帝之一,号高阳氏,主管北方;其次,祝融是颛顼的孙子,原名重黎。

因他掌管火正之官,所以帝喾赐他“祝融氏”。

帝喾又是谁呢?黄帝的曾孙,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

而“芈”姓就源于祝融。

据最早记载祝融传说的历史文献,我国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郑语》所载,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称为“祝融八姓”。

楚人的先祖即源于“八姓”中的“芈”姓。

然而,“芈”姓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楚人的,换言之,“芈”姓族群一开始并不是生活在南方的楚地,而是生活在北方的河南,山东境内,属于中原民族。

在芈姓族群中,有一支叫“季连”的一族,因为战乱,地理变化,部族间争战等原故,从中原迁徙至南方“蛮夷”之地,后来便成为楚国贵族的先人。

楚辞中的楚文化解读

楚辞中的楚文化解读

楚辞中的楚文化解读楚辞是中国文化历史上一段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它记载了楚国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等方面的信息,成为后人研究楚地文化、文学、历史等领域的一部重要资料。

楚辞中有许多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楚文化珍品,本文将从楚辞中的楚文化入手,为读者介绍一些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楚文化元素,以期为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楚文化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楚文化的发展与影响楚国位于现今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传统最为独特的地域之一。

作为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域,楚国的文化因其民族的多样性而显得更为多元化。

楚国最初的统一是在春秋时期,当时楚国的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进,楚国成为了一个庞大而独立的国家,其文化也在逐渐发展。

楚文化一方面融合了许多民族的文化要素,它的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周边各地的文化发展,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二、楚辞中的楚文化元素楚辞是楚国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其中包含了许多充满浓郁楚文化特色的元素。

从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楚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下是一些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楚文化元素:1. 侠义精神楚辞对侠义精神的描写是非常深入和细腻的。

楚辞中出现的“忠、孝、义、廉”等伦理观念,以及众多“义士”、“侠客”的事迹,都彰显了楚人这种讲究“道义”的品质。

在楚辞中,歌颂侠义行为的篇章层出不穷,让我们更加感受到楚人的风骨。

2. 江湖气息楚人生活在风景秀丽、河湖纵横的地区,这种江湖气息也深深地影响了民族的性格和文化内涵。

楚辞中经常提到的“山川、水草、鱼虫”等,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楚人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 传承与创新楚辞反映了楚文化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特点。

楚辞中许多被人们熟知的故事,如《离骚》、《九歌》等,都既传承了楚国武王青蟹的传说、屈原的思想等传统元素,又包含了许多人类文明的新思想、新观念,体现了楚人的创造力和开放心态。

4. 赞颂祖国楚辞中不仅有对江山美景的赞美,还有尊重祖先、热爱土地的情感。

楚辞楚地楚文化

楚辞楚地楚文化

三、楚
5、楚辞与屈原
“不有屈原,岂见《离骚》”

(《文心雕龙· 辨骚》)
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又离不开 伟大诗人源自原的创造 。三、楚辞
6、楚辞这种诗体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A: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创造了句法参差的体裁。
B:浪漫的诗风,奇特的幻想和夸张的手法,影响了唐代诗 人李白和李贺。 C:创造了赋体,铺张的手法影响了汉赋的写作方式
楚 辞
一、楚

春秋五霸:
齐桓公 晋文公 宋襄公 秦穆公 楚庄王
“楚子”与“我 蛮夷也,不与 中国之号谥”。
一、楚

战国诸雄中,版图 最大,人口最多 。 “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汉王朝的建立,某 种意义上讲是楚人 的胜利。
二、楚文化
1、“江汉川泽山林之饶” __经济、军事上的富庶 与 强大
“带长剑兮挟秦弓”__先秦青铜冶铸的最高水 平 __“干将莫邪” 是春秋战国时拥有黄金很多的国家 。 北方无法比拟的漆器与丝织品

三、楚

4、楚辞与巫教——浓厚的神话色彩
“信巫觋,重淫祠”(《汉书· 地理志》) “隆祭礼,事鬼神” (《汉书· 郊祀志》)
“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王逸《楚辞章句》) 《招魂》 ——民间招魂词
《离骚》——其框架借用民间巫术的方式
《九歌》——祭神的组歌
三、楚

“九歌”原为楚地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 《楚辞》的《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 而成,共十一篇 。 东皇太一:至尊之天神 东君:太阳神 云中君:云神丰隆 湘君:湘水之神 湘夫人:湘水女神 大司命:寿命之神 少司命:子嗣之神 河伯:河神 山鬼:山神 国殇:祭礼战死的将士之魂 礼魂:送神曲

谈谈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

谈谈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

谈谈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

楚辞与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体现了楚国文化的独特精神和文学风貌。

以下是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的一些方面:
1.楚辞的主要创作者是楚人: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是楚国的赋诗作品集合。

楚辞的主要创作者包括屈原、宋玉等楚人。

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色,展现了楚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

2.反映了楚人的文化情感与思想观念:楚辞表达了楚人深厚
的情感、悲苦的历史经历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它对楚国的自豪、家国情怀、伦理道德和哲学思辨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表达。

楚辞以其激情澎湃的诗句,真实地展现了楚国人民的思想情感。

3.培育了楚国的文化认同:楚辞的创作内容和精神内涵,形
成了楚国独特的文化认同和集体记忆。

楚辞中的人物、历史事件和传说等都构成了楚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后世的楚文化及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4.传承了楚国的民族心理与审美观念:楚辞以其浓厚的民族
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念,代表了楚国人民的民族心理与审美追求。

它的文学表达方式、艺术意象、辞章修辞等都反映了楚国独有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总之,楚辞作为楚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楚国人民的情感记忆、文化认同和审美观念。

楚辞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和文化内涵,展示了楚国的历史、人文和哲学思想,为楚国文化的繁荣与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对后世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楚辞”的文化渊源

“楚辞”的文化渊源

《楚辞》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楚民族在殷商时代已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楚国的强大、兼并战争的日益加剧和列国间交往聘问之事的增多,它进一步吸收了中原文化,儒、法、墨、名、阴阳等思想及经典都传入楚国并产生影响。

屈原曾多次使齐,身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他诗中“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思想和大量的比兴手法,就是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儒法思想与《诗经》的传统。

但对《楚辞》产生最直接影响的还是楚文化。

首先是楚地民歌。

楚地民歌渊源甚古,相沿不断,其句子参差灵活,多用“兮”字来加强节奏、舒缓语气,有的还用了兴句和双关语,已开楚辞体格。

其次,巫风文化的熏陶。

楚国一直盛行着殷商时代一种迷信色彩浓厚的巫风文化,在郢都以南的沅、湘之间,老百姓有崇信鬼神的风俗,喜欢举行祭祀活动。

祭祀时要奏乐、歌唱、跳舞以娱神。

这种巫术风俗的熏陶,培养了人们丰富的幻想力,滋长着美丽的歌辞和舞蹈,给楚辞提供了养料。

其他如楚国的地理风物、方言声调等也给《楚辞》提供了直接营养。

楚文化相关词汇范文

楚文化相关词汇范文

楚文化相关词汇范文
1.楚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大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2.楚辞:楚国文学的代表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楚剧:楚地流传的一种地方戏曲,以花脸为主要表演形式,富有地方特色。

4.楚歌:楚地流传的一种民歌,多以爱情、壮志等为题材,歌词含蓄而深情。

5.楚人:指楚地的居民,有着自豪的楚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性格特点。

6.楚风:指楚地的风俗文化,包括饮食、民俗、服饰等方面的特色。

7.楚韵:指楚地的音乐艺术,有独特的节奏和音调,表达了楚地人民的情感和思想。

8.楚仪:指楚地的礼仪传统,包括婚俗、祭祀等方面的习俗和仪式。

9.楚词:指楚地的诗歌创作,表达了楚地人民对生活、爱情、乡土情怀等的情感表达。

10.楚画:指楚地的绘画艺术,以山水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富有江南笔墨的特点。

屈原楚地文化的伟大代表

屈原楚地文化的伟大代表

屈原楚地文化的伟大代表屈原,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位重要而伟大的代表,他的事迹、他的文化贡献都让人敬佩不已。

作为屈子故里的楚地,承载着屈原留下的千古传世之作《楚辞》,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文学的瑰宝。

本文将从楚地文化与屈原的关系、《楚辞》的文学价值以及屈原精神的影响力等方面来展开叙述。

楚地文化与屈原的深刻联系可溯源至古代楚国。

楚国作为春秋时期的重要诸侯国,以其独特的文化成就而独树一帜。

屈原作为楚国重要典籍《楚辞》的作者,深入贯彻了楚地文化的精髓。

楚地文化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以浓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塑造了屈原独特的文学风格。

受到楚地文化的熏陶,屈原的作品自然融入了楚地文化的底色,成为楚地文化的伟大代表。

《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屈原的代表作。

这部诗集以楚地为背景,以饱含激情的诗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人生哲思。

《离骚》是《楚辞》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首长篇抒情诗以瑰丽的词藻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屈原的惆怅和追求。

《离骚》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卓越的文学功力,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楚辞》的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其高超的艺术表达,更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之一,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典故、诗词格律和哲理思考。

其中的《九歌》、《天问》等篇章通过艺术化的叙述方式,抒发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展现了屈原深刻的思想和智慧。

《楚辞》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其独特的意象和形象塑造,通过各种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屈原内心世界的情感和体验。

这些都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和精神支持。

屈原的精神影响力也是无可估量的。

他追求理想、忠于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是楚地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

他的才情、他的政治主张、他的不屈不挠,都成为后人学习和崇敬的对象。

屈原通过《楚辞》将自己的思想和感悟传递给后世,使得楚地文化和屈原的精神永远被铭记和传承。

总之,屈原作为楚地文化的伟大代表,他的文化贡献和精神影响力将永远被后人所崇敬和学习。

楚辞研究与楚文化研究的关系与出路

楚辞研究与楚文化研究的关系与出路

楚辞研究与楚文化研究的关系与出路【内容提要】屈原特殊的身份、个性、遭遇、追求,决定了“楚辞”的政治学意义与丰富、生动的古史信息。

两千年楚辞研究史昭示我们,以考古新发现、以出土文献研究楚辞,是“楚辞学”学科建设与深化的必然途径,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作了探讨与尝试。

楚文化的研究正处在动态发展之中,逐步明晰了出土文物与传统文献的关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关系。

在楚文化与楚辞两个密切相关、又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应该强调楚文化与楚辞的双向互证。

一中国考古学的史学特征:楚辞是上古史研究的重要文献20世纪20年代李济主持的考古发掘,为中国现代考古学迈出了第一步;王国维的“古史新证”,则奠定理论基础。

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周刊》发表《最近二三十年中国新发现之学问》,指出四大发现:第一,1898—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古代,特别是商代的看法,使“东周以上无史”观不攻自破;第二,西域木简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汉晋历史的根本认识;第三,敦煌文书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经书和唐史的许多认识;第四,清代内阁大库三千多麻袋档案被罗振玉抢救,使人们对明清史研究的许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同时,王国维又以四大发现为例证,在《古史新证》第一章《总论》中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材料。

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

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勾之。

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①。

我们还可以通过商代先公先王的考证,尤其是王亥、王恒、上甲微的考证——这一典型的常常为后人称道的“案例”作些分析。

第一,在王国维之前,清代学者(主要是楚辞学者)已经作过理论研究,提出了比较准确的结论。

《楚辞?天问》“该秉季德,厥父是臧。

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四句之释,是一个历史疑案。

楚文化释要

楚文化释要

楚文化释要一楚辞产生于楚文化的土壤当中,楚文化就是楚地楚国楚民族的文化。

楚文化的特质首先在于,它是一种地域文化。

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相对。

何谓“楚”?楚本是在长江中游湘江流域活动的一支民族。

最初称“荆楚”,是一个部落联盟。

后扩展领土,立楚国。

战国初期,楚国扩地千里:北接韩魏宋齐,西有黔中,巫郡与巴秦为邻,南至苍梧与百粤为邻,东至海滨。

战国诸雄当中,楚版图最大,人口最多,最为富庶。

楚国在江淮一带的南方,气候湿热,多山林湖泽,物产丰富,风光秀丽。

地域对艺术的影响,在上古时代尤其重大。

一方面,风土气候影响作家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自然景物影响到作家选用的题材。

所以刘勰说:“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

屈平所以能洞鉴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文心雕龙·物色)二楚文化保留了较多的远古传统,是信神鬼,重祭祀的文化。

这一时期南北文化的差异,表现为北方的理性精神和南方的远古传统的差异。

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儒家的人本主义和道家的自然主义的思想的冲洗,北方人的神鬼信仰已经淡薄,理性精神确立起来。

而南中国的楚地仍流行巫术迷信,“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

其祠必作歌乐舞以乐诸神。

”(王逸《九歌序》)这些巫术迷信反映到文学当中,就是神话和寓言的保留:楚辞较多地保留神话;《庄子》较多地保留寓言。

三楚文化并不是一种“落后”的文化,它和中原文化各有所长,各具特色。

楚文化是包含楚人的衣食住行,楚地的风俗习惯,制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及楚地的文学作品在内各方面的总和。

如果把文化分为四个层面: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那么楚文化的特点在于,物态文化的发达,制度文化的体系不完整,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别具一格。

1、物态文化发达:⑴漆器、丝织品形成一整套独特的工艺制作程序。

彩绘涉猎图漆瑟残片。

⑵随县青铜编钟音域宽广,音乐优美,修复后能演奏现代乐曲。

2、制度文化体系不完整。

3、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别具一格:⑴巫风巫仪的盛行;⑵丰富的神话思维;⑶道家思想的发祥地。

浅谈楚文化与楚辞的产生

浅谈楚文化与楚辞的产生

浅谈楚文化与“楚辞”的产生中国的文化,和它本身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

《诗经》普遍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流传广泛的文学形式,到现在还家喻户晓。

而我们向来以“风”、“骚”并称,这其中的“风”代表的是《诗经》中的十五国风,而这“骚”讲的就是《楚辞》中的《离骚》了。

《诗经》是现实主义的代表,《楚辞》则是浪漫主义的代表。

二者正好代表了两种典型的文学风格。

由此可见,《楚辞》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了。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由于战国时代社会的根本变化,私人著书的风气大盛。

屈原的“楚辞”也就是在开始有了私家著述的需要和可能的条件下产生的。

所以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作家,他的诗歌创作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从集体歌唱到个人专著的新纪元。

屈原“楚辞”的特别是一种骚体形式,这一形式是从民间歌曲,特别是楚声歌曲学习来的。

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而代之以从三四言到七八言的参差不齐的形式。

这是诗歌的发展,也是文学的革新。

“楚辞”能有如此巨大的成就,在文学史上能具有如此之高的地位,与战国时期的楚国文化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例如,“楚辞”中的句子末尾多用“兮”、“思”等字,这就是借鉴于楚声和楚歌。

收集在《诗经》中的《汉广》、《江有记》等都产生在楚国境内,《说苑》中的《越人歌》、《楚人歌》,《孟子》中的《沧浪歌》,都是楚歌的代表,它们的形式和风格都不是整齐的四言体,每句可长可短,有的歌词每隔一句的末尾用一个语助词“兮”、“思”等。

其次,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楚国的巫歌,即“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祀神时使男女巫双扮作神与迎神者,互相唱和,这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氛。

《楚辞》中屈原所在作的《九歌》,其前身本是当时湘楚一带的民间祭神的歌颂,可以看出巫歌对《楚辞》的直接影响。

最后,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地道的楚地方言。

楚辞楚国文化的精髓

楚辞楚国文化的精髓

楚辞楚国文化的精髓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也是楚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深深地吸引了后人的关注与研究。

本文将从楚辞对楚国文化的体现,楚辞的主要特点以及楚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楚辞对楚国文化的体现楚辞出自楚国地区,是楚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楚国人民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现了楚国的繁荣与辉煌,凸显了楚国人民的豪情壮志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在楚辞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楚国文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讴歌。

许多楚辞作品中描绘了楚国的山川河流,如《东篱乐府》中的“含芳千树杏,隔水千株柳”,《横吹曲辞·东篱》中的“楚国穷秋时,枫叶落满川”,这些描绘生动而富有诗意,展现了楚国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楚辞还以其独特的感情表达方式展现了楚国人民的豪情壮志。

例如辛弃疾的《西洲曲》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种对山川大地无限热爱的情感在楚辞中屡见不鲜。

楚国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

二、楚辞的主要特点1. 民族特色鲜明楚辞作品中,不仅有许多具有浓郁楚国味道的词汇和典故,还体现了楚国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

这使得楚辞独具一格,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独树一帜。

2. 情感真挚自然楚辞的情感表达真挚自然,没有华丽修辞的修饰,直抒胸臆,力求表达最真实的情感。

这种情感真挚的表达使楚辞作品给读者以直击内心的感受,让人们对其感同身受。

3. 抒发人生哲理楚辞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包括对生命的思考、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等。

这些思想深刻而精细,让人在欣赏楚辞的同时也能得到内心的洞悉与启示。

三、楚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楚辞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楚辞的独特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对于现代文学的创作具有借鉴意义。

楚辞的情感真挚自然,简练而有力,给当代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启示。

楚辞与楚国文化的表达

楚辞与楚国文化的表达

楚辞与楚国文化的表达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不仅代表了楚国的文化特色,更展示了楚地飞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

在楚辞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表达楚国文化的元素和主题,以及对楚国人民生活的深入触摸。

这篇文章将围绕楚辞和楚国文化展开讨论,探索楚国文化如何通过楚辞得到表达。

首先,楚辞中的自然意象给我们展示了楚国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敬与热爱。

在《离骚》中,屈原以巧妙的比喻和艳丽的描绘,把丰富的自然景观融入其抒怀之中。

例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让人联想到壮阔的海景;“霜蹄迅雷,\n至若飞腾八达”,则勾勒出奔驰在大地上的狂风暴雨。

这些描写不仅突出了楚国大自然的壮丽与浩渺,更彰显了楚国人民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楚辞中的爱情主题传递出楚国人民对真挚感情的追求与坚守。

楚辞中的爱情表达不同于其他古代文学,它有着浓烈的情感、深刻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表达。

例如,《九歌》中的《少司命》一章以爱情为核心,呈现出少司命对潇湘女娲的痴迷和自愿成为她的仆人的义无反顾。

这种爱情观念在楚辞中被高度推崇,代表了楚国文化中对真诚爱情的追求与珍视。

另外,楚辞中的历史和民族意识传递出楚国人民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认同和自豪感。

《国风》中的诗歌很好地体现了楚国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特色。

例如,宋玉的《九辩》以楚辞诗人的口吻讲述了楚国人民的生活和宿命。

通过这样的历史和民族意识的塑造,楚辞中展现了楚国人民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执着和自豪感,以及与其他文化相独立的文化特征。

楚辞的诗意表达和深邃的思考使其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独特的存在。

通过对楚辞的研究和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楚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楚文化在早期中国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与中原文化并存互补,形成了中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辞的诗句中蕴含的深邃思考,是楚国文化思维方式和智慧体现的重要方面。

总之,楚辞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更是楚国文化与精神的表达。

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传递爱情主题和展示历史民族意识,楚辞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独特且鲜活的楚国文化图景。

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

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

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作为一种诗体,楚辞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浓厚的地方色彩。

它被称为“楚辞”,就是因为它“书楚语,作楚声,作纪楚物”。

楚辞连同它最伟大的作者屈原之所以产生于楚国,并非偶然,它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楚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民族精神,爱国热情:(1)比如卞和献“和氏璧”;申包胥求秦救楚,血洒秦廷;楚怀王克死秦国等都表现出了楚国人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同时,这些精神在屈原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2)楚文化尤其楚国艺术的一般特点就是有较强的个体意识,激烈动荡的情感,奇幻而华丽的表现形式等等。

屈原《招魂》中就描绘楚国宫廷内极其奢华的享乐景象,楚国的贵族一直拥有比较独立的势力。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个人受集体的压抑较少,个体意识相应就比较强烈。

活跃的生活情感,造成了楚国艺术的高度发展,也是楚文化发达和楚辞形成的原因。

楚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原文化进行交流。

(1)春秋战国时代,北方的主要文化典籍,如《诗》、《书》、《礼》、《乐》等,也已成为楚国贵族诵习的对象。

(2)《左传》记楚人赋诵或引用《诗经》的例子,就有好多起。

(3)楚文化始终保持着自身强烈的特征,与中原文化有显著区别,因而楚人长期被中原国家看作野蛮的异族。

而楚人自己,在不愿承认周王室权威的时候,也往往自称:“我蛮夷也。

”(见《史记?楚世家》)与楚地的民歌和地方音乐有密切关系:(1)检点古代文化典籍,其中有不少楚地民歌。

《诗经》中《周南》、《召南》,实为南方民歌。

《孟子?离娄上》载《孺子歌》,歌云:“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该歌在《楚辞?渔父》中也出现了。

《说苑》中《至公》《正柬》分别载<楚人诵子文歌》《楚人为诸御己歌》;<史记-滑稽列新序》载《徐人歌》。

(2)《招魂》、《九歌》所描绘的音乐舞蹈,显示出热烈动荡、诡谲奇丽的气氛。

其中《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基础上创作的。

(3)现在从《楚辞》等书还可以看到众多楚地乐曲的名目,如《涉江》,《九辩》、《九歌》,《阳春》、《白雪》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楚文化
2、“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 __民风的浪漫和 剽悍
“荆楚”的由来:
“荆、楚、一木二名,故以国号,亦得 二名。”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痛楚”与“苦楚”
牡 荆
二、楚文化
3、热烈动荡、诡谲奇丽 __高度发达的楚国艺术
音乐、舞蹈、歌曲
礼 中庸平和
美 娱神娱人
三、楚

1、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 张汤传》。其本义,当 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 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比《诗经》晚约三百年。 “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宋 黄伯思 (《东观余论》)
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 及汉代人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16篇, 书名题作《楚辞》。
三、楚

书楚语:使用楚国的方言,如“些”、“兮”等。 作楚声:南方民间的巫歌,富于幻想。 纪楚地:楚国位于今湖北一带,
有“洞庭”、“沅”、“江”
等地名 物产
名楚物:“兰”、“蕙”、“薜荔”等
三、楚

2、“骚” 、“骚体” 、“骚体赋”、“风 骚” 汉代人还普遍把楚辞称为“赋” “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 艺文志》) 《诗经》与《楚辞》被后人合称为“风骚”
楚 辞
一、楚

春秋五霸:
齐桓公 晋文公 宋襄公 秦穆公 楚庄王
“楚子”与“我 蛮夷也,不与 中国之号谥”。
一、楚

战国诸雄中,版图 最大,人口最多 。 “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汉王朝的建立,某 种意义上讲是楚人 的胜利。
二、楚文化
1、“江汉川泽山林之饶” __经济、军事上的富庶 与 强大
“带长剑兮挟秦弓”__先秦青铜冶铸的最高水 平 __“干将莫邪” 是春秋战国时拥有黄金很多的国家 。 北方无法比拟的漆器与丝织品
三、楚
3、楚辞与楚地歌谣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我足。 ——《孺子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zī)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
"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
三、楚
3、楚辞与楚地歌谣
三、楚
5、楚辞与屈原
“不有屈原,岂见《离骚》”

(《文心雕龙· 辨骚》)
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又离不开 伟大诗人屈原的创造 。三、楚 Nhomakorabea辞
6、楚辞这种诗体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A: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创造了句法参差的体裁。
B:浪漫的诗风,奇特的幻想和夸张的手法,影响了唐代诗 人李白和李贺。 C:创造了赋体,铺张的手法影响了汉赋的写作方式

三、楚

4、楚辞与巫教——浓厚的神话色彩
“信巫觋,重淫祠”(《汉书· 地理志》) “隆祭礼,事鬼神” (《汉书· 郊祀志》)
“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王逸《楚辞章句》) 《招魂》 ——民间招魂词
《离骚》——其框架借用民间巫术的方式
《九歌》——祭神的组歌
三、楚

“九歌”原为楚地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 《楚辞》的《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 而成,共十一篇 。 东皇太一:至尊之天神 东君:太阳神 云中君:云神丰隆 湘君:湘水之神 湘夫人:湘水女神 大司命:寿命之神 少司命:子嗣之神 河伯:河神 山鬼:山神 国殇:祭礼战死的将士之魂 礼魂:送神曲
大风起兮 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 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 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垓下歌》
三、楚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灵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汉武帝《秋风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