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与巫文化关系考究

合集下载

《楚辞·大招》与楚巫文化

《楚辞·大招》与楚巫文化

2002年1月第39卷第1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Jan.2002V01.39No.1《楚辞·大招》与楚巫文化张兴武(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楚辞·大招》究竟属于巫觋歌词还是文人诗体的争论,从汉代持续至今,有关该篇产生时代的说法也不一而足。

本文则着眼于《大招》本身,从饮食、乐舞及女色、建筑并苑固以及美政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而具体的分类讨论;同时又以楚墓发掘的考古材料与篇中内容相互印证,并时时取屈原《招魂》对读比较,从而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许多新的启示。

其结论为:《大招》产生于南楚政权与巫觋神权紧密结合的较早时期,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巫权至上的宗教情感,本质上仍属于实用的招魂歌辞。

[关键词】《楚辞》;《大招》;楚巫文化[中图分类号]1206.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162(200"2)01.0053.05《楚辞·大招》篇较难解读,其作者之争讼也更为纷乱复杂。

陈子展先生《楚辞直解》对《大招》作者的考辩,用力良深。

然而由于史料匮乏,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这一专题的研究仍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既然作者和创作背景等一些需要实证的问题暂时还难以有所突破,我们便不妨将注意力集中到文辞本身,探讨它所描写的楚巫文化内涵,或许还能得到一些意外的启示。

和《招魂》一样,《大招》也保存了大量关于南楚文化的珍贵资料,涉及到饮食、乐舞、建筑、神话传说及社会风习等各个方面。

所不同的是,《大招》或许更接近巫觋招魂辞的原貌,这一点可以从《大招》与《招魂》的比较对读中得到初步的确认。

近几十年来,随着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及江陵楚墓等一大批楚地墓葬的被发掘,《大招》所描述的内容虽有不少得到了实物的证实,但毕竟时代久远,要从总体上把握《大招》所反映的楚文化内涵,揭示其与中原文化之关系,尚非易事。

《楚辞》中的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 - 教案

《楚辞》中的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 - 教案

《楚辞》中的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教案一、引言1.1楚辞的历史背景1.1.1楚辞的形成与发展1.1.2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1.3楚辞的主要作者与作品1.1.4楚辞的艺术特点与文化价值1.2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概念1.2.1巫术文化的定义与特点1.2.2神灵崇拜的内涵与表现形式1.2.3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关系1.2.4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在楚辞中的体现1.3教学目的与意义1.3.1增进学生对楚辞的了解与欣赏1.3.2探讨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在楚辞中的作用1.3.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与批判性思维1.3.4深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二、知识点讲解2.1楚辞中的巫术文化2.1.1巫术文化在楚辞中的体现2.1.2巫术文化的象征意义与艺术表现2.1.3巫术文化对楚辞风格的影响2.1.4巫术文化在楚辞中的现实意义2.2楚辞中的神灵崇拜2.2.1神灵崇拜在楚辞中的体现2.2.2神灵崇拜的象征意义与艺术表现2.2.3神灵崇拜对楚辞风格的影响2.2.4神灵崇拜在楚辞中的现实意义2.3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在楚辞中的融合2.3.1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内在联系2.3.2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在楚辞中的相互作用2.3.3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对楚辞主题的贡献2.3.4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在楚辞中的审美价值三、教学内容3.1楚辞中的巫术文化解析3.1.1巫术文化在楚辞中的具体表现3.1.2巫术文化的象征意义与深层内涵3.1.3巫术文化对楚辞风格的影响分析3.1.4巫术文化在楚辞中的现实意义探讨3.2楚辞中的神灵崇拜解析3.2.1神灵崇拜在楚辞中的具体表现3.2.2神灵崇拜的象征意义与深层内涵3.2.3神灵崇拜对楚辞风格的影响分析3.2.4神灵崇拜在楚辞中的现实意义探讨3.3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在楚辞中的融合与应用3.3.1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在楚辞中的融合方式3.3.2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在楚辞中的应用实例3.3.3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对楚辞主题的深化3.3.4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在楚辞中的审美价值体现《楚辞》中的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教案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了解楚辞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作品、风格等4.1.2理解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概念及其在楚辞中的体现4.1.3掌握楚辞中的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象征意义与艺术表现4.1.4能够分析和评价楚辞中的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现实意义与审美价值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通过阅读和分析楚辞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2.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4.2.3通过写作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4.2.4通过跨学科学习,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培养学生对楚辞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4.3.2增强学生对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尊重和理解4.3.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4.3.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概念及其在楚辞中的体现5.1.2楚辞中的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象征意义与艺术表现5.1.3楚辞中的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现实意义与审美价值5.1.4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5.2教学重点5.2.1楚辞中的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具体表现5.2.2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在楚辞中的作用与影响5.2.3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5.2.4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多媒体设备,包括电脑、投影仪、音响等6.1.2楚辞作品及相关文献资料6.1.3教学课件和讲义6.1.4教学辅助材料,如图片、音频、视频等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6.2.2楚辞作品及相关文献资料6.2.3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的工具,如小白板、便签纸等6.2.4写作和创作的工具,如稿纸、彩色笔等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通过多媒体展示楚辞的相关图片和音频,引起学生的兴趣7.1.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楚辞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7.1.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在楚辞中的体现7.1.4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7.2教学内容讲解7.2.1讲解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概念及其在楚辞中的体现7.2.2分析楚辞中的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象征意义与艺术表现7.2.3探讨楚辞中的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现实意义与审美价值7.2.4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理解7.3课堂互动与实践7.3.1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理解和感受7.3.2安排学生进行楚辞作品的朗诵和表演,体验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艺术魅力7.3.3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和创作,表达对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思考和感悟7.3.4通过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7.4.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学习效果7.4.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7.4.4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和研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楚辞》中的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教案八、板书设计8.1教学内容的梳理8.1.1楚辞中的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概念8.1.2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在楚辞中的体现8.1.3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象征意义与艺术表现8.1.4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现实意义与审美价值8.2教学重难点的强调8.2.1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概念及其在楚辞中的体现8.2.2楚辞中的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象征意义与艺术表现8.2.3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8.3教学过程的引导8.3.1导入新课的方式8.3.2教学内容讲解的方法8.3.3课堂互动与实践的安排九、作业设计9.1作业内容9.1.1阅读楚辞作品,分析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体现9.1.2写一篇关于楚辞中的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论文9.1.3创作一首以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为主题的诗歌或故事9.1.4设计一个与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相关的教学活动9.2作业要求9.2.1作业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9.2.2作业需体现学生对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理解和思考9.2.3作业需符合学术规范和创作要求9.2.4作业需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9.3作业评价9.3.1作业的评价标准9.3.2作业的评价方式9.3.3作业的评价结果的应用9.3.4作业的评价对学生的反馈和激励作用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0.1.2教学内容的合适性和有效性10.1.3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创新性10.1.4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10.2拓展延伸10.2.1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和资源10.2.2安排相关的讲座和研讨会10.2.3组织相关的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10.2.4提供相关的在线学习和交流平台重点关注环节的补充和说明:1.教学内容的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例分析,增加学生对巫术文化与神灵崇拜的理解和感受。

楚辞汉赋中巫之称谓及巫风盛行原因

楚辞汉赋中巫之称谓及巫风盛行原因

《楚辞》、《汉赋》中巫之称谓及巫风盛行原因李倩(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史所研究员)摘要:巫风是楚文化甚至也是长江文化的一大特色。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做量化的考察,就是把《楚辞》、《汉赋》中“神”、“鬼”、“灵”、“巫”、“觋”、“祝”出现的频数作一分类的统计,从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神”是楚巫首要的崇拜对象。

出现次多的是“灵”,表明楚巫在作法时多数扮作神样。

灵的出现之多、地位之高和作用之大,是楚地巫风的一大特色。

本文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其他资料对巫风盛行的原因及其流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楚辞》《汉赋》巫之称谓巫风盛行原因及流变巫风是楚文化甚至也是长江文化的一大特色。

楚人的巫风,在《楚辞》、《汉赋》中较诸在其它文献中留下了更多的记录。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认为“楚人信巫鬼,重淫祀”。

朱熹《楚辞集注》说:“楚俗祠祭之歌,今不可得而闻矣,然计其间,或以阴巫下阳神,或以阳主接阴鬼。

”巫觋之与神鬼,如影随形。

他们出现在楚辞、汉赋中,林林总总,证实了朱熹的论断不误。

历来,对楚巫风的研究,学术界已作过很深入的探讨,但对《楚辞》、《汉赋》中的巫之称谓进行量化考察,迄今为止,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做量化的考察,就是把《楚辞》、《汉赋》中“神”、“鬼”、“灵”、“巫”、“觋”、“祝”出现的频数作一分类的统计,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其他资料考察分析巫风盛行的原因及其流变。

一、《楚辞》、《汉赋》中所见之神、鬼、灵、巫、觋、祝神、鬼、灵、巫、觋、祝在《楚辞》、《汉赋》中交替出现,现据统计所得分述如下:(一) 单称“神”,70例,详见注[1]。

(二) 单称“鬼”,6例(《山鬼》标题不算)详见注[2]。

(三)“神”、“鬼”连称,8例,按单出递增一倍,共16次,详见注[3]。

(四) 单称“灵”,39例。

加上“灵”字与他字合成专用名词18例,“灵”共计57例。

其单出者,详见注[4]。

其与他字合成专用名词者,计有:“灵均”l例;“灵修”6例;“灵怀”6例;“灵玄”1例;“灵氛”4例。

楚辞_汉赋之巫技巫法综探

楚辞_汉赋之巫技巫法综探

楚辞、汉赋之巫技巫法综探摘要:楚人好巫,所以先秦的巫风,以楚国为最盛。

汉代的巫风,以楚地为最盛。

楚人的巫风,在楚辞、汉赋中较诸在其它文献中留下了更多的记录。

楚地之巫所具备的才能分两类,一类是巫技,一类是巫法。

巫技不需要通灵,巫法则需要通灵。

巫技涉及到祭祀、乐舞、占卜、医药等,巫法则需要通过邀神、娱神,以达到祈福禳灾、慰鬼、驱鬼、招魂之目的。

本文在楚辞、汉赋的基础上结合其它文献资料对巫技巫法在楚人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考察分析。

关键词:楚辞;汉赋;巫技;巫法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李倩(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武汉*$##,,)巫风是一种异常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在古代社会各民族、各国家中是普遍存在的,然而,各民族各国家之间不无差别。

楚人好巫,所以先秦的巫风,以楚国为最盛。

汉代的巫风,以楚地为最盛。

楚人的巫风,在楚辞、汉赋中较诸在其它文献中留下了更多的记录。

屈原的《九歌》通体是巫歌,其中的神都由巫师扮演,用巫音演唱。

朱熹《楚辞集注》说:楚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

研究楚辞、汉赋中所见楚人的巫风,对我们了解巫术在楚人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很有帮助的。

历来,对楚辞与巫风的研究,学术界已作过很深入的探讨,但对汉赋中所表现之巫风进行综合考察,迄今为止,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

本文认为,楚地巫风源远流长,降及两汉,仍然盛行。

《汉书·地理志》就有楚地之俗“信巫鬼,重淫祀”的记载。

汉兴之后,典章制度虽多承秦制,宗教文化则多袭楚风。

汉代的郊祀,正是继承和发展楚地巫风的明证。

这些文化现象同样也深深烙印在汉赋中。

本文拟在楚辞、汉赋的基础上对巫术在楚人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合考察。

一、崇巫尚灵的巫技楚巫所具备的才能分两类,一类是巫技,一类是巫法。

巫技是巫术必须使用的技巧,常人都能学会。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诗经楚辞部分复习参考题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诗经楚辞部分复习参考题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诗经楚辞部分复习参考题填空题1、(《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共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2、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3、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政治倾向、崇高的爱国爱民精神,在文学史上素有“诗史”之称。

4、中唐诗人白居易大力提倡和写作“惟歌生民病”的“新题乐府”,他和元稹等发起进行的(“新乐府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5、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赞誉屈原的(《离骚》)一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这里的“三百篇”指的是(《诗经》)一书。

6、汉代辞赋家(贾谊)继承屈“骚”精神,创作了骚体赋《吊屈原赋》、《鵩鸟赋》,后人称誉“骚人情境,于斯犹见”。

7、建安诗人(曹植)的诗歌作品《白马篇》等以及抒情赋《洛神赋》都具有比较突出的浪漫主义倾向。

8、“思无邪”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9、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它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

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

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韩婴)。

毛诗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

四家诗中,被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的是(鲁诗)、(齐诗)、(韩诗)。

10、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毛诗传笺》)一书,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

三家诗自此渐渐衰亡。

11、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70卷的(《毛诗正义》)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唐代科举考试的官定标准《诗经》教本,在《诗经》研究史上,是《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楚地巫文化风俗

楚地巫文化风俗

楚地巫文化风俗屈原创作《离骚》时采用“香草美人”的手法塑写自我形象。

在其波云诡谲的文字世界中,能够看到屈原引入了众多富有浓厚楚文化的香草来构建内涵纷纭的象征体系,期望能在此此氛围中改变自己的命运,从现实的无奈中实现自我超越与解脱。

而在楚地风俗中,可以实现此岸与彼岸、神人沟通的交往只有巫。

而《离骚》中的屈原正是借用楚地巫文化中的神人沟通功能,以巫的身份实现内心痛苦的倾诉,以得到苦难现实的解脱。

本文试论之。

文学起源于巫术的观点,从18世纪以来,已经被弗雷泽、哈特兰特、维柯等人类学家逐渐阐述,他们的观点很大程度上关注到了早期人类信仰与文学之间的联系。

尤其将先民信仰世界中的神秘力量视为文化产生的重要力量,应该说有很大启发性。

鲁迅先生就认为文字起源于巫事:“连属文字,亦谓之文。

而其兴盛,盖亦由巫术使乎。

巫以记神事,更进,则史以纪人事也,然尚以上告于天;翻今之易与书,间能得其仿佛。

”1能够看出上古时期巫师与史官为同源,巫记神事,史记人事,两者合而为文字。

刘师培也认为文辞起源于巫师:“古代文辞,恒施祈祀,故巫祝之职,文辞特工。

”2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中探讨中国戏曲起源时,谈到“歌舞之兴,其适于古之巫乎?巫之兴也,盖在上古之世。

”3认为戏曲起源也与上古社会巫术有关。

可见文学的早期形态的确会受到巫术影响,而巫术中的巫祭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学的发生方式。

自古巫师具有交通神人之间的功能,降神上古巫祭主要通过享神和娱神两种方式实现的。

享神即采用祷告的方式,用祭祀之礼享神,巫师陈词举行仪式。

如《诗经·周颂·有瞽》:“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设业设簴,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鼗謦柷圉。

既备乃奏,箫管备举。

喤喤厥声,肃雝和鸣,先祖是听。

”此则记载就可看出巫师作为祭主举行祭祀活动。

娱神则多用歌舞祈求神灵降临,通过巫祝实现神人交通。

《国语·楚语》:“巫觋之兴,在少槔之前,盖此事与文化俱古矣,巫之事神,必用歌舞”。

浅析《楚辞》的巫觋文化

浅析《楚辞》的巫觋文化

浅析《楚辞》的巫觋文化李昂(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五中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2)摘要:巫觋文化是长江流域发展起来的文化之一,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巫术占卜、原始宗教文化、神话等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化,以占卜文化为主要形式,孕育出了一种极具浓郁汉族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

当前学者大多都倾力于对《楚辞》总体层面的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闻一多、游国恩、郭沫若等。

著名学者游国恩认为:在我国先古地域文化中,巫觋文化在楚地文化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汉书·地理志》说“‘楚人信巫鬼重淫祀’”①。

这篇文章从“楚地重巫觋”入手,对《楚辞》中的神巫文化进行深刻探讨,这对于楚地巫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了解楚地民族风情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楚辞》;巫觋文化;楚地;祭祀中图分类号:G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6-0395-021楚地巫觋文化的概况在《说文解字》中对“巫”这样解释:“巫:女能事无行,以舞降神者也,象人舞形。

②由此可见,巫师最早是女性来承担的。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男尊女卑”观念逐渐加深,便产生了男性神巫,我们把男性巫师叫做“觋”,在《说文解字》中对“觋”这样解释:“觋,能齐肃事神明者,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在楚文化中,巫觋文化、鬼神信仰以及宗教祭祀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楚昭王曾和大臣观射父有一段非常著名的对话:昭王问于观射父,曰:“《周书》所谓重、黎实使天地不通者……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

”③从楚昭王与观射父的对话看得出“巫觋文化”在楚地的重要位置以及作用。

在楚文化中最为绚丽的便是《楚辞》,楚地文化被深深的烙印在《楚辞》之中。

“楚辞”也可以叫作“楚词”,本意是指在楚地独特的地域环境和人文风情等要素默化潜移下形成的具有浓厚楚地文化特色的南方民歌。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楚辞》创作的背景之楚文化

《楚辞》创作的背景之楚文化

《楚辞》创作的背景之楚文化楚国历史悠久,自西周初年周成王封熊绎于丹阳至秦于公元前223年灭楚,历时800余年。

楚国经历油弱小变为强盛和最后衰亡的发展过程,并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楚文化。

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

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八音齐全的音乐、偃蹇连蜷的舞蹈、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代表同期的最高水平。

《楚辞》产生于这里,自然离不开楚国文化的影响。

巫文化:楚人信巫鬼而重淫祀,故荆楚之地非特巫风盛行,其卜筮之俗亦有可观。

孔子云:“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①孔子所说的“南人”,应即楚人②。

而所谓“巫”者,除兼行医外,卜祭祀更为其专司之事。

其实,早在孔子之前,楚人即以卜筮闻名,也出现了一些以卜筮著称的家族。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卜楚丘,当时的贵族们就曾多次向他问卜。

如《左传·文公十八年》记齐侯有疾,鲁国的惠伯令龟,卜楚丘占之,曰:“齐侯不及期,非疾也;君亦不闻。

令龟有咎。

”又如《左传·昭公五年》记鲁国的叔孙庄叔(名得臣)在他的次子叔孙穆子(名豹)初生的时候也占了一卦,遇《明夷》之《谦》,也去请卜楚丘为他解说。

另外,楚有太卜之官,而大卜决疑之法即有卜有筮。

《楚辞》中多次写到卜筮之术,《楚辞•卜居》就有云:屈原既放,……往见大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先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试不能如事。

"屈原所见的郑詹尹即楚之太卜。

还有《招魂》中数句"魂归来兮"。

并且,楚人占卜方式多样,如《离骚》中曰:"索琼茅以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试析《楚辞》巫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

试析《楚辞》巫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

试析《楚辞》巫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试析《楚辞》巫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摘要:拜读过《楚辞》的人都不会陌生,屈原所作《楚辞》中透出的文化艺术特色――即巫文化的特色,贯穿始终;是巫音废墟上开出的一朵绚丽奇葩;是楚巫文化与屈原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个性品质相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地域;文化;风俗一、巫及巫文化《说文解字》云:“‘巫’:女能事无行,以舞降神者也,象人舞形”。

巫师的出现,最早以女巫为多,这是因为女性多善舞,两且以阴阳分类来说是属阴类。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对历代女巫祭祀之事进行了回顾,指出“周礼女巫舞雩,但用之旱之时,使女巫午旱祭者,崇阴也。

礼祀檀弓岁旱,穆公召县子而曰:吾欲暴巫而奚若?曰:天则不雨而望之,愚妇人,天乃已疏乎,此用女巫之证也。

汉因秦灭祠礼,用女巫,后槐郊灭之礼,女巫升坛摇鼓……所以郊礼上帝六宫及女巫预焉。

” 可见女巫最早多用于天旱祈雨及郊礼的场合。

后来也有了男性巫师,称为“觋”。

《说文解字》:“觋,能齐肃事神明者,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觋”是男性巫师的统称。

由上文推测,男巫似乎更近于祭神之礼仪等比较正式庄重的场合,比女巫也广泛一些。

汉王符《潜夫论正论》云:巫觋祝请,亦其助也。

关于“祝”字字义的解释首见于《说文解字》一书,《说文解字》对“祝”的解释是:“祝,祭主赞词者”,并从形符音符分析,认为:“兑为口,为巫。

”“巫”通过女巫以舞蹈降神,又通过“巫祝”以语言与神鬼建立了联系,这都为进一步发展巫术打下了基础。

早期巫术虽然没有整套理论,但其思想却无疑是建立在以《易》为代表的古代有神论的基础上的。

二、楚地独具一格的――楚巫文化楚贵族至其祖先熊绎受封南迁后,便逐渐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融合;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融合的局面。

史籍记载的最早生活在这里的民族是三苗。

《战国策.魏策》:“……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

” 《史记五帝本纪》:“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

”三苗,即苗蛮,南蛮集团亦称苗蛮集团。

以《楚辞》为例谈巫文化视阈下“凤”的文化内涵

以《楚辞》为例谈巫文化视阈下“凤”的文化内涵

m m 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訓。

8<学教育以《楚辞》为例谈巫文化视阈下“凤”的文化内涵®胡文率内容摘要:《楚辞》奇诡浪漫的艺术风格深受楚地巫风的影响,其中“风”意象的运用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浓郁巫风下的楚风反映楚人原始宗教的价值取向,所传递的凤文化内涵诠释了楚人对美好精神的追求。

《楚辞》中“X”意象丰富了中国“X”文化的内涵,并对后代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巫楚辞凤文化“凤”作为我国神话中的神 灵,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华 文化中,“凤”代表祥瑞、吉祥、美 好等内涵而备受喜爱,因此,凤文 化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 组成部分。

对凤文化的研究,在学 术界一直是备受关注。

巫的出现,给中华文化染上了浪漫的色彩,巫风下的凤带给人不一样的文化 内涵,本文立足于《楚辞》中凤的 象征意义研究,挖掘其独特的文 化内涵。

一凤”之形象探析“凤”的形象与历史,在我国 可谓源远流长。

早在我国第一部 诗歌总集《诗经》中即有“凤凰于 飞,翗翗其羽。

”“凤凰鸣矣,于彼 高R。

”[1猶记载,在早期的图腾中 也屡屡出现,在《楚辞》中更是成 为香草美人系列意象中的组成部 分。

因而,“凤”文化对于中华文化 的影响极其深远,被民间誉为“百 鸟之王”。

对“凤”的形象,人们众说纷 坛。

王维堤在《龙凤文化》一书中 说:“凤是传说中的神鸟,‘凤’的原始形象当然是鸟,是鸟的神化、美化。

理想化。

”[2]龙凤文化研究专 家庞进在《中国的图章》中提出:“中华凤是古人对多种鸟禽和某 些游走动物模糊集合而产生的神物,”ra还有学者认为“凤”是各种鸟类各个部分的集合体,徐华铛在其《中国凤凰》书中对凤形象这样概述:“锦鸡首,鹦鹉嘴,孔雀脖,大鹏翅,仙鹤足,孔雀毛,如意胜冠。

”[41由此可见,凤不是一种现实存在的动物,而是一种存在于先民观念中的神物。

凤的形象,经过历代文人的想象加工并随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变化,极具艺术美感,成为中华民族心目中吉祥物的象征而世代流传。

巫文化论文范文3篇

巫文化论文范文3篇

巫⽂化论⽂范⽂3篇巫⽂化与傩⽂化关系研究论⽂⽂化是⼀个内涵丰富、外延宽泛的概念。

不同的学者已经从不同的⾓度,给出了多种不同的界定。

本⽂从⼴义的⾓度⽀持⽂化是⼈们⾏为⽅式及其成果的见解,并进⼀步认为,⽂化是⼈们的活动⽅式和活动成果。

从活动形式看,⽂化应包括⼈们的⽣产⽅式、⽣活⽅式、思维⽅式和交往⽅式等;从活动过程看,⽂化应包括活动主体、活动客体、活动的指导思想与意识活动⽅法和活动⼯具等活动中介系统,其中就包括活动的⽬的、⽬标、活动过程的调控和活动结果;从活动结果看,⽂化应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即物质⽂化和精神⽂化。

这些成果⼜是⼈们继续活动的物质条件、物质⼿段和背景意识论⽂。

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动态的⽂化是⼈们在⼀定思想观念⽀配下,运⽤⼀定的物质⼿段,如何活动的社会性⽅式。

静态的⽂化是⼈们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巫,《说⽂》释巫即祝也,意为“⼥能事⽆形以舞降神者也”。

《辞海》释巫为“装神弄⿁替⼈祈祷为职业的⼈”。

傩在古代典籍中也有许多记载。

《诗·卫风·⽵竿》载有“佩⽟之傩”。

《论语·乡党》载有“乡⼈傩,朝服⽽⽴于阼阶”。

《礼记·⽉令》载“天⼦居宫室左个,乘⽞辂,驾铁骊,载⽞旌,⾐⿊⾐,服⽞⽟,⾷粟与彘,其器闳以奄,命有司⼤难(傩)旁磔,出⼟⽜,以送寒⽓”。

《周礼·占梦》载有“事傩以占梦”。

《周礼·夏》中载“事傩驱疫”。

《吕⽒春秋·季云》载:“天⼦居⽞堂右个……命有司⼤傩旁磔。

”⾼诱注:“⼤傩,逐尽阴⽓为阳导也,今⼈腊岁前⼀⽇击⿎驱疫,谓之逐除是也。

”《后汉书·礼仪志》载:“先腊⼀⽇⼤傩,谓之逐疫。

”并详细记述了汉代宫廷⼤傩的恢宏场⾯和具体过程,以及⽅相舞等傩舞。

这些记载或解释,把巫看作以舞降神的⼈,装神弄⿁替⼈祈祷为职业的⼈,把傩描述为祭祀和驱⿁逐疫的民间活动和宫庭活动,以及占梦活动等等。

上述解释是⼀种现象学的解释,没有将巫与傩放在⼈们的⽣存⽅式、活动⽅式中宏观地考虑。

屈原与楚文化中的巫术

屈原与楚文化中的巫术

屈原与楚文化中的巫术【摘要】楚文化丰富多彩,屈子在本质上是一个诗人,他的辞赋在情感上热烈而奔放、清新而优美,同时使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作证明,表现他浪漫而近乎张狂的性格。

读其辞赋令人心绪久久难平,这是屈子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的效果,当然也离不开巫觋祭祀的娱神悦人成分。

诗人善用香草美人以塑造自我的芳洁坚贞品行,这正是巫师的自我写照与人生追求。

司马迁评价屈原时曾说其“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子的一生充满着不幸与艰辛,但即使在人生的颠沛流离中,他仍不忘大众疾苦。

苦难使他对现实的丑恶与酸楚认识更深刻、更清醒,由人生的郁闷与烦恼而生发为言,进而成诗,留下了一系列光耀千古的辞赋。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楚文化对屈原的熏陶。

【关键词】屈原;楚文化;巫术屈原的作品浪漫奔放充满了奇异的幻象,作为诗人与政治家,屈原的作品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文学宝库中的典范之作。

鲁迅先生赞之曰:“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甚思其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三百篇以上”。

其作品问世二千多年以来,受到历代读者的关注与喜爱,近年来,对屈原作品的研究成果更是异彩纷呈。

本文将从楚文化下的屈原、屈原对楚巫文化的超越二个方面进行梳理。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有利于阐述屈原对楚巫文化的继承与超越,本文首先对楚巫文化的背景作一个简要的勾勒,为屈原对楚巫文化的继承与超越研究提供一个清晰的学术背景。

楚文化,其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举世瞩目,楚族源于中原,与中原华夏氏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楚文明的主源应是中原文明。

从地理位置而言,楚的先民长期与华夏先民居住、交往,楚先民吸收了华夏先民所创造的先进文化因素,并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别是姬周文明为基础缓慢向前发展。

西方社会学家论定:“巫文化是世界各国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共同文化形态是世界各民族普遍具有的原始文化现象,只是由于民族心理的差异,巫文化的内容形式各有其不同的特点而已。

在世界氏族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的落后,原始人认为‘万物有灵’,因此寻求人与万物交往以趋吉避凶、消灾弭祸的方式、手段成为当时的‘文化人’——巫师的专职,巫师既是天界‘神’的代表,又是地上‘人’的代表,在‘神’前代‘表人’,在‘人’前代表‘神’,原始人的鬼灵观念产生了巫师的巫幻思维,而这种鬼灵观念、巫幻思维的集中体现,就是一整套原始巫术活动。

论屈原《九歌》对楚巫文化的传承

论屈原《九歌》对楚巫文化的传承

论屈原《九歌》对楚巫文化的传承一、本文概述屈原的《九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对楚巫文化进行了卓越的传承和发扬。

本文旨在探讨《九歌》如何通过对楚巫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艺术再现,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

楚巫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屈原在《九歌》中,不仅继承了楚巫文化的核心元素,如祭祀仪式、神话传说、音乐舞蹈等,更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情感,赋予了楚巫文化新的生命力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九歌》的文本出发,深入分析屈原如何运用诗歌的形式,展现楚巫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本文还将结合历史文献和学术研究成果,探讨《九歌》对楚巫文化传承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通过对《九歌》与楚巫文化关系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屈原的创作思想和文化背景,也能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九歌》中的楚巫文化元素屈原的《九歌》作为楚辞的代表作,深深地烙印着楚地的巫文化特色。

在《九歌》中,屈原以诗意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楚巫祭祀画面,展现了楚巫文化的独特魅力。

《九歌》中的楚巫文化元素首先体现在对神灵的崇拜上。

屈原以诗歌的形式歌颂了众多楚地的神灵,如湘君、湘夫人、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等。

这些神灵在楚巫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楚人信仰和崇拜的对象。

屈原通过对这些神灵的赞美,表达了对楚巫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九歌》中的楚巫文化元素还体现在对巫术的描绘上。

诗歌中多次出现对巫术活动的描述,如“灵之来兮如云”“乘龙兮辚辚”等。

这些描绘不仅展示了楚巫文化中神秘而奇特的巫术现象,也反映了楚人对巫术的信仰和依赖。

屈原以诗歌的形式将这些巫术活动记录下来,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楚巫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九歌》中的楚巫文化元素还体现在对楚地风物的描绘上。

诗歌中多次出现对楚地山水、草木、鸟兽等的描写,如“帝子降兮北渚”“洞庭波兮木叶下”等。

试析《楚辞》巫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

试析《楚辞》巫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

用女 巫之证也 。汉 因秦 灭祠礼 ,用女 巫 ,后槐 郊灭 之礼 ,女巫 升坛 所受 巫文化 的熏陶也不 奇怪 了。
摇 鼓 ……所 以郊 礼 上帝六 宫及 女巫 预 焉 。” 可 见女 巫最 早多用 于 三、独特 的地域 环境— —孕 育楚 巫文化的皋壤 刘勰 《 文心雕 龙 . 色 》篇 云 “ 物 山林皋 壤 ,实文 思之实 府 。屈 天旱 祈雨及郊 礼的场 合。后来也 有 了男性巫 师 ,称 为 “ ”。 《 觋 说
其 思想却无疑 是建立在 以 《 》为代表 的古代 有神论 的基础上 的 。 易
较僻远 的山区 ,则 仍然保 存和发 展着带 确丰 富神 话色彩 的巫 风。再
二 、楚地 独具 一格的—— 楚巫文化
如楚 国之 西 ,崇 山峻岭 ,幽壑深 谷 ,地僻 民贫 ,历来贮存着 丰富的 楚 贵族 至其 祖先 熊绎 受 封南 迁 后 ,便 逐渐 与 当地 的土 著居 民 古 代文化信 息 。事 实 r 卜,北起 大 巴山 ,中经巫 山 ,南过武陵 山 ,止 于五岭 ,是一 条古代 文化 沉积带 。在这条 文化沉积 带中 。楚巫 文化
过 女巫 以舞蹈 降神 ,又通过 “ 巫祝 ”以语 言与 神鬼 建立 了联系 ,这 受影响不 大。 当殷 人极盛 的巫风 被周人 逐渐抛弃 ,中原 的理 性精神
都 为进一 步发 展巫术 打下 了基础 。早 期巫术 虽然没 有整套 理论 ,但 逐渐突破 巫术 的束缚 之 时 。而远 在长 江流域 ,尤 其是沅 、 之间及 湘
象 人 舞形 ” 。巫师 的出现 ,最 早 以女 巫 为多 ,这 是 因为 女性 多善 章 》 、 《 问 》等篇 章 。 同时 , 出土 于湖南 长沙 郊外 陈家 大 山楚 天 92 : B 软侯 妻) 墓 舞 ,两且 以 阴阳分 类来 说是 属 阴类 。顾 炎武 存 《日知录 》中对历 墓 中 的人 物仕女 图 ,还 有 1 7 年 f 土于长 沙马王堆 一号( 代 女巫 祭祀 之 事进 行 了 回顾 ,指 出 “ 礼 女 巫舞 雩 ,但 用之 早之 的一张 “ ”字形旌 I 周 T 皤等也 都是 很好 的证 明 。它 对于我 们理解 《 离 时 ,使女巫 午旱祭者 ,崇 阴也 。礼祀 檀 弓岁 旱 ,穆 公召县 子而 日: 骚 》作 品后 半部 中有关升 天下地 的想象 ,无疑具有启 示作用 。由 上 吾 欲暴巫 而奚若 ? 日:天则不 雨 而望之 ,愚妇人 ,天乃 已疏乎 ,此 可知 ,楚地 的巫风 习俗可见 一斑 。而诗人 生活在那样 的环境之 中 ,

第一讲二、巫文化与楚辞《九歌》(最新简版)2011..

第一讲二、巫文化与楚辞《九歌》(最新简版)2011..

今译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 形体容貌枯槁。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 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 我被放逐。”
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 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 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 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 放逐的下场呢?”
《渔父》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 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 何不淈(GU3,搅混 )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 (BU3,吃 )其糟而歠(CHUO4,饮 )其酾(LI2,薄 酒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 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MEN2,昏暗)者乎!宁赴湘流, 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YI4,打桨 )而去,乃歌曰:“沧 浪之水清兮,可以濯(ZHUO2,洗)吾缨。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二)、南方巫祝文化与《九歌》
1、南方巫祝文化与楚辞的特点
作为楚辞产生直接土壤的巫祝文化 巫文化是围绕远古巫事活动建构起的包含原始文学艺术在内的物质
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兴起于史官文化之前 既是古人一种原始生存方式、行为方式的表现,也是鬼神观念的产

楚巫文化在现代插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楚辞》为例

楚巫文化在现代插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楚辞》为例

楚巫文化在现代插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楚辞》为例摘要:中国文化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受西方国家的设计理念强烈的冲击,许多插画设计都在效访欧美的设计理念风格,普遍对自已本国的传统文化有所藐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绘画形式与语言也在不断变化, 而中国现代插画在传承与包容中也另辟蹊径, 不仅在内涵意境的表达上有了丰富的补充, 同时在画面表现形态上也体现了更加包容和延展的一面。

楚巫元素与现代插画设计的结合, 现代插画设计借鉴楚巫元素后所独创的传统式插画,蕴含了古典韵味的写意之美以及感性与理性结合的抽象之美, 在营造意境氛围方面也彰显了其独特的审美特点。

关键词:楚巫文化;平面插画;应用;《楚辞》一、楚辞中的楚巫文化《楚辞》凭借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始终独树一帜,屹立不倒。

正因为它的特别,所以对于《楚辞》的研究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长盛不衰的课题。

《楚辞》里面描绘的画面大多是神话传说、巫术文化、男女爱情、历史人物等,重现了楚国时期的楚巫文化。

巫术的表现形式是“交感巫术”,它以人和自然的相似性或者接触性原则来以人的行动控制和影响对象,确切的说是人类对自身力量在幻想形式下一种想象的补充。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现象,它的核心是信仰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超人类的神圣力量。

“信仰者所相信的这种神圣力量超越一切并统摄万物,其拥有绝对权威主宰着自然和社会的进程,决定着人世的命运及祸福。

”[1]在巫风甚浓的楚地,楚地出楚人的生活风俗在《楚辞》里面,运用的是楚巫祭祀文化的概念。

二、现代插画设计的应用现状现代插画是指数字或数码插画,又称CG插画。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数字时代,数字时代的概念既是技术的显现也是时代的标志。

现代插画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图像绘制方式,它缩短了手工的绘画周期并实现了手工难以达到的物质及视觉效果,几乎涉及到所有的视觉艺术创作活动。

可以说现代插画的产生,是时代的潮流,是历史的要求,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必不可少的艺术表现形式。

《离骚》中的巫文化元素

《离骚》中的巫文化元素

《离骚》中的巫文化元素关于《《离骚》中的巫文化元素》,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荆楚的巫文化是屈原的创作素材。

在《离骚》中,屈原利用了香草、漫游、祝辞等巫文化素材,进行改造。

香草不仅显示高洁的身份,还是传情表意的请神工具。

巫楚文化的升天意识在灵均驱龙使凤、上天入地的漫游中体现。

祝辞的攻、说二法融入到《离骚》特殊的章法结构。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离骚;巫文化;荆楚地区李泽厚在谈论《楚辞》时说:“‘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原始的活力、狂放的意绪、无羁的想象在这里表现得更为自由和充分。

”社会生活影响文学作品,《楚辞》的狂放、无羁是受楚地盛行的巫风影响。

《离骚》的创作更是离不开巫文化夸张、冥想的影响。

但是,部分学者多从主观评价,很少结合地理因素深入探究。

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提出,《离骚》取法于五经。

朱熹在《楚辞辩证》提出,《离骚》的奇谲属于一种文学的描写。

闻一多在辩驳孙次舟的“文学弄臣”观点时提出:“‘驷玉虬以乘?p兮,磕埃风余上征’以下一大段,中间讲到羲和、望舒、飞廉、雷师,讲到宓妃,有?唬?有虞二姚,整个离开了这个现实世界,像这类的话,似乎非《仙真人诗》不足以解释。

”然而,闻一多将《离骚》归结为仙人诗稍有偏颇。

郭沫若在《屈原研究》中推论屈原的作品受到了楚国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的影响,但并没有明确指出受哪种社会风俗的影响。

笔者将巫文化作为切入点,探究巫文化对屈子创作《离骚》的影响。

一、香草香草美人是屈赋中的一大特色,具有浓厚的荆楚地域色彩,是巫楚文化原始的象征系统。

在《离骚》中,屈原运用了大量的香草作为象征。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屈原在《离骚》中运用江离、白芷、椒、蕙?、兰等香草修饰自己,以示高洁。

其实,屈原这种写作上的喜好,根源于楚地的巫风。

香草是传情表意的工具,是男女相恋爱情的幻化。

《郑风》中有芍药之赠,《静女》中也有彤管之贻。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2答案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作业2答案

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一、填空(共10分,每空1分)1、屈原《九歌·国殇》中“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礼赞了勇武刚强、为国捐躯的将士,充满了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2、《橘颂》是诗人屈原早期创作的一首咏物述志诗,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赞美橘树“受命不迁”、“秉德无私”的品性,并将它作为自己的师表。

3、“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是屈原的《哀郢》一诗中的句子,这首诗大约作于楚国国都沦陷之后,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4、鲁迅在评价《离骚》时曾说:“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

”5、古人赞誉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是写景的妙句,“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两句是写情的妙句,两者互相生发,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6、诗人屈原在长诗《离骚》中用“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明了自己誓死坚持理想、保持高尚人格的决心。

7、“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这是《楚辞·九歌·山鬼》一诗中对山中女神的描写,这种描写充满了山林的气息。

8、屈原的是《天问》一首别开生面的咏史诗,诗通过对宇宙万物以及夏、商、周兴亡的历史和楚国现状的探问,表现了诗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

9、我们今天能够看到最早的《楚词》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他以刘向辑本为底本,又加上了自己作为的《九思》,就成为了今传的十七卷本。

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1、简述屈原生活时代的特征屈原生活时代特点1、变法运动在当时各主要诸侯国相递进行。

2、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空前激烈,重新统一的局面行将出现。

P1762、简述《天问》一诗的主要内容。

别开生面的咏史诗,它的前半部分通过对自然史的诘问,表现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考,对古信仰的怀疑;后半部分通过对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回顾反思,流露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

3、组诗《九章》是怎样反映诗人屈原的一生的?《九章》各篇是对屈原一生悲惨遭遇和苦难历程的记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楚辞与巫文化关系考究
作者:何祝青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刊名:
今日湖北(下半月)
英文刊名:JIN RI HU BEI
年,卷(期):2011(3)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1998
2.吴永章中南民族关系史 1992
3.林河九歌与沅湘民俗 1990
4.王玉德长江流域巫文化 2005
5.苏雪林楚辞新诂 2007
6.朱熹楚辞集注 1979
7.洪兴祖楚辞补注 1983
1.郭霞.张红敏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79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5)
2.许丽丽.XU Li-li从《离骚》看屈原创制的"骚体诗"的来源及创造[期刊论文]-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2(4)
3.孙巧云.SUN Qiao-yun论蒋骥的楚辞学地位[期刊论文]-晋中学院学报2010,27(6)
4.孙巧云.SUN Qiao-yun论何乔新之楚辞观[期刊论文]-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0,14(3)
5.王承斌.WANG Cheng-bin再论刘勰《楚辞》观[期刊论文]-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9(6)
6.王承斌论钟嵘的《楚辞》观[期刊论文]-理论界2007(10)
7.谭德兴论宋代楚辞观的新发展[期刊论文]-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5(5)
8.刘树胜.LIU Shu-sheng《九歌》名称探源[期刊论文]-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8(1)
9.李莹中国纪录片频道经营战略研究[学位论文]2011
10.王丽萍.陈建.庄永泽.郑智勇.姚丽青.WANG Li-ping.CHEN Jian.ZHUANG Yong-ze.ZHENG Zhi-yong.YAO Li-qing IgA肾病湿热证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rhb-xby201103058.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