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外翻畸形患者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综述
感悟膝关节置换的过程!!
垂直性骨缺损处理
举例:女,76岁,双膝重度骨关节炎
术前X线片
病例二
• 1、患者王桂芝,女,以“左膝关节疼痛10 年余”为主诉入院,走路及活动后疼痛加 重。 • 2、查体:左膝关节内翻畸形,屈曲90°, 伸直170°,浮髌试验及髌骨研磨试验试验 阳性,内侧侧方应力试验阳性。 • 3、DR示:左膝关节退行性变。 • 4、诊断:左膝重度骨性关节炎(四期) • 说明:既往体健。
6、缝合技巧
屈曲位缝合切口,可以提高术后活动度
7、功能锻炼
病例三
• 1、患者,女,78岁,双膝置换术后6个月。 • 2、双膝关节活动可。右膝关节前方持续讨论
• 1、病人疼痛 原因? • 2、此例膝关 节怎样处理?
髌股面及股骨滑车的几何设计及伸膝装置的运动学改变 对髌股接触面/压的影响
股骨假体外旋,胫骨假体旋转中
立位或轻度外旋,适当的髌骨厚度 有利于髌骨处于正确的轨迹。
股骨假体内旋
股骨假体外旋,髌股轨迹良好 注意:国人股骨外旋均值远大于3度
股骨或胫骨假体旋转异常
股骨髁截骨技术
经上髁轴或 whiteside线进行股骨 截骨,能减少股骨 假体的内旋。
胫骨假体的内旋
保证胫骨假体中心 位于胫骨结节内1/3
股骨或胫骨假体旋转异常
股骨和胫骨假体两者联合内旋
1°~4°导致髌骨轨迹外移和倾斜 3°~8°导致髌骨半脱位 7°~17°导致髌骨脱位或失败
髌股关节面截骨线 股骨截骨线厚度= 假体尺寸 髁间沟线与胫骨截 骨线呈90°
胫骨内翻截骨: 股骨假体内在旋转不良
lat
6°
股骨假体内移
对称性股骨假体,根据股骨髁间窝位置 安放假体时,可能使滑车沟内移。 股骨滑车沟位于平分股骨髁和髁间窝的 中间平面的外侧平均2.5mm。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畸形疗效观察
Tot l K ne r hr l s y i l u ne a e A t op a t n Va g s K e
S a j n, HANG i— o g, ANG a g,ta HIF — a Z i Jn h n w F n e l ( p rm e to t o a dc ,in b iP o l s ia , nig 2 0 4 , ia De a t n fOrh p e is Ja g e e p esHo p tlNa j 1 0 8 Chn ) n Ab ta tOb e tv To o s r et eme h d n fia yo o a n ea t r pa t TKA )i ain swi a— sr c : j cie b e v h t o sa d ef c ft tl e rh o lsy( c k np te t t v l h
m o hs, o plc ton s ch asi e ton, am a e o om m on p r ne lne v p el r dil a i r kne n t biiy nt No c m ia i u nf c i d g fc e o a r e, at la soc ton o e i s a lt
收 治 膝 外 翻畸 形 患 者 2 5例 2 9膝 , 5例 , 2 男 女 0例 ; 龄 5 ~ 7 年 5 5岁 , 均 6 . 平 4 3岁 。 术 采 用髌 旁 内 侧 入 路 , 具 引 导 手 模
下 截 骨 , W hts e方 法 进 行 外 侧 软 组 织 松解 , 用 后 方 稳定 型 假 体 。对 比手 术 前 、 股胫 角 变 化 , 用 KS 按 i i ed 采 后 采 S评 分 评
曲铁兵教授: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技术
曲铁兵教授: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技术1 手术体位和消毒铺巾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体位采取仰卧位,麻醉可以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
在手术侧肢体的膝关节后方横行放置一个胶垫或沙袋,以使手术中屈膝时患肢的足部得到支撑而便于操作(图1)。
当使用止血带时,为了减少对术中膝关节及髌骨的运动轨迹评估时的影响,应尽量将止血带靠近大腿近端包扎固定,消毒范围要从止血带向下包括足部在内的整个下肢。
足部可以在消毒以后用一只无菌手套套上,以利于手术时能够清楚辨认踝关节解剖标志(图2)。
不使用止血带时的消毒范围应从脐下方到整个下肢。
由于患者的呼吸气流会因麻醉师的移动将其带到手术区,增加手术感染的机会,因此,铺巾时应该将麻醉区完全隔离(图3)。
手术无菌贴膜的粘贴方法应该是屈膝时粘贴膝关节前方,尽量伸膝时粘贴关节的后方。
这样能够避免术前标定的手术切口发生移位,同时也能够避免安装试模或假体时由于后方贴膜的紧张导致的假性伸膝障碍。
准备一个如同枕头大小的无菌包裹,在需要屈膝时垫在膝关节后方,需要伸膝时垫在踝关节后方。
建议在切开皮肤和缝合伤口时,使用屈膝位置操作。
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和减小手术后伤口的张力。
患肢驱血后的止血带充气压力一般在320~350毫米汞柱之间(或者千帕)。
时间控制在90分钟之内。
2 手术入路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时,目前最为常用的手术入路是膝关节正前方入路(即Inssal’s切口),皮肤切口于膝前正中髌上3~5 cm处向下至胫骨结节内侧。
膝屈曲位纵行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伸膝装置显露后,取膝前髌旁内侧入路切开关节囊。
具体操作方法:沿髌上股四头肌腱与股内侧肌交界处的腱性组织切开,向远经髌骨内缘至髌韧带内侧及胫骨结节内侧切开。
髌旁保留0.5 cm的腱性组织,以便缝合。
切开髌前脂肪垫内侧,尽量保留髌韧带下脂肪垫,如果有严重的髌前滑膜病变,可以切除髌前滑膜部分保留髌下脂肪垫。
于胫骨前内侧做关节面下0.5~1.0 cm前内侧的骨膜剥离,切断内外侧半月板前角并其沿边缘切除前半部分,切断前交叉韧带胫骨附丽点(图4)。
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患者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应用的价值
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患者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应用的价值发表时间:2014-07-30T16:29:01.8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8期供稿作者:陈霖王新亮覃健张光明侯之启[导读] 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致残,严重后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到达此程度的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难度较大。
陈霖王新亮覃健张光明侯之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广东广州 510180)【摘要】目的研究观察临床上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的疗效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将在2010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常规截骨方法治疗的4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在随访两组患者33个月后,对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的活动度数以及关节的功能评分进行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
结果随访两组患者33个月后发现,实验组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12.4,功能评分平均为86.3分,KSS评分平均为81.7分;对照组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22.3,功能评分平均为80.3分,KSS评分平均为73 .7分;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两组患者的结果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上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图分类号】R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242-02 重度的骨关节炎患者的重要临床治疗方法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骨关节炎患者在疾病的终末期经常继发性的出现膝外翻畸形,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致残,严重后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到达此程度的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难度较大,而且在一些技术方面存在很大的争议[1]。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患者,分析疗效及其应用价值。
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然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经常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肌力下降等问题。
康复治疗对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有良好作用。
本文综述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治疗;研究进展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功能障碍和慢性疼痛为特征的常见疾病。
据估计,每1000名成年人中有125名患者,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膝关节是最常见的受累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晚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良好选择,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术技术和假体材料的使用寿命。
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的重点是恢复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术侧下肢肌力,使患者具有独立生活和参与活动的能力。
1.国内外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研究现状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
这是近年来中国开展的最有效的联合重建行动之一。
其目的是矫正关节畸形,重建关节稳定性,恢复和改善关节功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在进行关节置换术。
临床实践证明,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显著减轻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中短期随访发现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优良率接近90%。
1989年,国外研究报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症状改善率在7年内达到98.8%,在10年内达到97.3%,在15年内达到90.6%。
因此,对于患有严重膝关节疾病的中青年患者,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多次关节切开或关节镜清创且症状没有改善的患者,应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
1.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治疗研究2.1术前预康复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中,手术应激和术后活动减少会导致肌肉萎缩、肌力下降、骨密度下降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整体功能水平下降,术前康复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术前康复是指患者在手术前采取的康复干预措施,也称为术前康复。
2002年,一些学者正式提出了预康复的概念,并将预康复理论应用于骨科围手术期患者。
促膝谈膝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促膝谈膝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张大爷昨天从医院看完病回来一直闷闷不乐,忧心忡忡,街坊邻居打听过后才知道,原来张大爷在骨科门诊看病的时候被诊断为“重度双膝骨性关节炎”,医生让他做手术、换关节,这可把老张吓得不轻,赶紧回家吃了两片速效救心丸压压惊。
“换关节”有那么可怕吗?别着急,这节课就由长海医院汪滋民教授来教您认识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
1.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就好比是镶牙正常人的膝关节内都有一层软骨垫,它有着缓冲、润滑的保护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大,很多人关节内的这层保护垫就会逐渐的磨损、脱落。
一旦这层软骨衬垫磨没了,就无法再生,这就好比牙齿掉了,吃什么药都不可能再长出新牙。
当关节表面软骨大量磨损、退变时,膝关节活动时就是骨头磨骨头,人就会出现关节不稳、长骨刺、上下楼疼痛等症状。
对于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打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好比是在坏掉的牙齿外,安上一个牙冠,膝关节置换就是将骨刺以及那层坏掉的关节面切除,换上一层“金属套”(通常由金属、聚乙烯等材料制成的人工关节组件),通过这种方法就不会出现骨头磨骨头的现象,关节疼痛的症状可以明显缓解,恢复正常的生活。
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换关节”,医学上称为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2.哪些人需要做TKA手术?汪教授告诉大家,并非所有骨性关节炎患者都需要或适合膝关节置换手术。
每周二、三上午,汪教授的专家门诊有不少患者来咨询膝关节置换手术,汪教授的治疗团队总是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综合分析后再做决定。
通常来讲,如果患者具有下列情况,那么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对其是有较好效果的:严重关节疼痛影响到您的日常生活,平路走不到500米关节就会出现较严重疼痛。
持续、不分昼夜的膝关节疼痛,休息也不能缓解。
关节畸形(严重的O型腿或X型腿)。
关节僵硬,不能弯曲或伸直。
对止痛药物副作用不能耐受,其他诸如关节腔注射、理疗或其他非手术治疗无效。
到医院拍片(X线、MRI平扫)证实有关节磨损、骨刺、关节间隙变窄等表现。
全膝膝关节置换基本理论解剖
关节线在冠状面上的升高或降低将影响髌骨和滑车的相对位置,导致高位或低位髌骨。
为股骨内外髁远端连线或者胫骨内外平台高点的连线。
关节线
二、矢状面对线
在矢状面上,下肢力线与胫骨关节面有平均10°的后倾,内侧关节面后倾平均12°,外侧平均后倾7°
三、旋转对线
正常胫骨平台有3°-5°的内翻。通常胫骨假体与胫骨解剖轴垂直,忽略了解剖上存在的内翻。这样当膝关节屈曲时,股骨假体也应当相应外翻3°-5°安放,即多切除一些股骨内髁后方的的骨质,以保证获得矩形的屈曲间隙和内外侧韧带相等的张力,使关节稳定。另外,适当旋转股骨假体,可使髌骨滑车沟向前外侧旋转,减少Q角及髌骨向外脱位的倾向。
解剖轴线 股骨:大转子尖与股骨髁间窝中点的连线,纵贯股骨髓腔中心。胫骨:平台关节面中心与距骨踝关节面中心连线
重力线
机械轴线
关节线:股骨内外髁远端连线或者胫骨内外平台高点的连线。
如果下肢力线通过膝关节中心点的内侧,我们称其为内翻畸形如果通过膝关节中心点的外侧,我们称其为外翻畸形。
一、冠状面对线
下肢力线(机械轴),为站立位股骨头中心与踝关节中心连线。
胫骨截骨角度平台假体与机械轴垂直并后倾3°-5°截骨
单髁假体
非限制性假体
部分限制性假体
全限制性假体
高限制性假体
膝关节假体的选择
非限制性假体
以保留后交叉韧带(CR)假体为代表,保留的PCL维持了假体植入后的后方稳定性,因而允许胫骨关节面趋向于大曲率的低限制设计而获得更大的关节活动度,但同时由于股骨髁与胫骨关节面的接触面变小,易致磨损,PCL的保留还可能使屈曲挛缩畸形难以纠正。因此,新的设计摒弃了胫骨垫的近似平面的设计而增加了股骨与胫骨的匹配度以减少磨损但也获得了一定的限制度。对于年轻、关节稳定结构完好的患者可选择此类保留交叉韧带的假体,可望获得更大的关节活动度。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外翻畸形17例(22膝)分析
3 。重 度 > 0 , 度 畸 形 l 膝 , 度 畸 形 5膝 , 度 畸 形 2 0; 3。轻 5 中 重
形行全 膝 置 换术 , 取得 了满 意效 果 , 报 道 如下 : 现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 文章 编 号】1 7 — 2 0(0 8)6( ) 1 3 0 63 7 1 2 0 0 c一 7— 2 1 0分 , 曲畸 形 1 屈 0分 , 定 性 1 稳 0分 。 总分 大 于 8 5分 为 优 , 7 ~ 4分 为 良 ,0 6 08 6 ~ 9分 为 可 , 于 6 低 0分 为差 。
发症。
3讨 论
在 原 发 性 骨 关 节 炎 初 次 全 膝关 节置 换 术 中 ,23 9 .%的 膝 关节 都 可 以做 到非 常好 的 伸屈 间 隙 内外 侧平 衡 , 伸屈 间 隙 而 相 等 的优 秀 率 有 一 定 程 度 下 降 ,可 能 与选 用 小 一 号假 体 有
12 方 法 .
采用 经 典 膝 关 节 正 中切 1 , 2 内侧 入 路 暴 露 膝 关 节 , 行 1 进 股骨 和胫 骨 标 准截 骨 。 截骨 、 当 假体 大 小及 位 置 均 正确 后 . 软 组织 平衡 参 照如 下 方 法 。 f) 前存 在 屈 曲 畸形 : 先 明确 是 否完 全 去 除 膝 关 节后 1术 首 方 骨 赘 , 适 当松 解 后方 关节 囊 。 并 f) 中存 在 膝关 节 内侧 间 隙 的紧 张 : 2术 当膝 关 节屈 曲 内外 侧 平 衡而 伸 直 时 内侧 紧张 . 首先 松 解 内侧 副韧 带 的深 层 和后 内侧 关 节囊 , 仍 然 存 在 内侧 紧 张 , 进 行 内侧 副 韧 带 后 束 若 再 松 解 , 内侧 的关 节 囊 松解 需 要协 同进行 。 后 f) 中存在 膝 关 节外 侧 间 隙 的 紧 张 : 膝关 节 屈 曲 内外 3术 当 本 组 患者 中 , 度 畸 形 1 轻 5膝 , 前 H S膝关 节 评分 3 . 术 S 1 4
膝关节外翻混合畸形人工膝关节置换术21例
生旦塞旦匡列垫!Q生里旦筮!!鲞筮!!翅鱼些!墼丛坚些型堕堕!堕璺堂丛鲤!!塾竺墨业:垫!Q:!丛:!!:№:!墨轻各自心血管反应的不良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使病人苏醒迅速完伞,术后恶心、呕吐和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
本文通过两组财比观察,认为小儿上肢手术用氯胺酮辅助罗哌专冈臂丛神经阻滞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
单用氯胺酮麻醉,其有效期15—30m i n,对时间较长的于术,术中必须反复追加氯胺酮来维持麻醉,用药剂量大,氯胺酮在体内易蓄积,易发生并发症和苏醒延迟。
给予氯胺酮麻醉时,尽管肺顺应性增加,呼吸道阻力降低,并能使支气管痉挛缓解。
总之,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减少J,各自的用量总昔,减轻r氯胺酮、罗哌尽因的不良反应,罗哌卡凶能抑制氯胺酮的心血81管兴奋作用,而氯胺酮能减轻罗哌卡因的心血管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1]庀心良,曾冈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13-1439.[2]李启飞,罗高平。
吴芳,等.小儿臂从神经阻滞麻醉68例临床体会【J].西部医学,2008。
20(1):134—133.[3]曾因明.邓小明.麻醉学[M].6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52.(收稿订期:2010—06—05)(本文编辑:方华玲)膝关节外翻混合畸形人工膝关节置换术21例徐玉生韩学明夏卫革【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外翻混合畸形在行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具体的手术操作注意事项。
方法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外翻混合畸形2l例,随访2l例22膝。
结果随访的全部患者中19膝为优,3膝为良,优良率100%,满意率100%。
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外翻混合畸形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正确的截骨及软组织平衡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膝外翻畸形;膝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病变的有效手段,但是有些特殊的患者有严重的膝关节畸形,给手术增加了难度。
尤其是外翻混合畸形的关节置换术难度较大。
Lancet 骨科综述-膝关节置换术
摘要目前膝关节置换术已经得到普遍开展,总体成功率很高。
它能有效缓解终末期膝关节病变患者的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
膝关节置换最常见的手术指征是骨关节炎。
本文中我们复习了膝关节置换的流行病学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
由于在55岁以下的患者中也越来越普遍地进行膝关节置换,这要求对患者作出全面的术前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采用关节置换的治疗方式。
通过复习国家关节置换登记库中基于膝关节翻修术的相关数据以及患者主观功能恢复评价结果,我们探讨了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评价的相关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急需对已进入临床的假体进行全面的监管,同时对新开发的假体进行细致的入市前评估管理。
未来相关领域的进步体现在加强产品的管理,并对关节外科医师及相关临床工作团队进行全面的专业培训。
我们同时强调需要找到治疗早期骨关节炎的新措施,这将有助于最终减少关节置换的需求。
简介膝关节置换在上个世纪70和8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已被认为是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且费效比较高的治疗手段。
与其它外科植入物一样,最早的膝关节假体也是由医生与工业企业合作设计生产并引入医疗市场的。
世界上不同国家对新型植入物的管理体制各不相同,但通常都不如对新药的管理一样严格。
因此,对于外科植入物而言,有关产品材料本身安全性的证据往往比临床使用效果的证据更为重要。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有关膝关节置换术疗效通常都来源于单一的医师或医疗单位提供的小样本病例报告。
这些报告又通常来源于参与假体设计的医师,因此其结论难免出现偏倚并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
在过去40年中,医疗市场上的假体种类和数量已经大大增加,但相关假体通常只有少量,甚至没有相应的有效性或费效比的证据。
在本文中,我们着眼于探讨如何提高手术相关的决策水平,以及如何提供针对不同假体临床使用效果的高质量证据。
流行病学特点目前,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数量正在稳步上升:2008年在美国共进行了650 000例全膝关节置换(TKR),2009年英国共进行了77 500例,而韩国在2002年至2005年期间共计进行了103 601例。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前准备修改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前准备cgc850102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病变最成功的手术之一。
众多文献报道10~15年的假体存留率可高达95%以上,但是如果不注意术前的准备,仍可导致假体的早期失败。
下面就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前准备作一概述。
一、术前X线片测量1、力线测量(1)术前测量下肢力线的临床意义:影响TKA疗效的因素虽然很多,如: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指征、假体设计、手术器械、手术技术。
然而最为重要的是假体力线。
这是由于力线异常必将产生膝关节假体载荷失衡,引发异常磨损、不稳和松动而失败。
因此,为了确保置换假体的力线正常,术前根据X线片测量相关力线十分重要。
如图1就因力线不正,而导致假体早期失败。
图1力线不正,而导致假体早期失败。
(2)下肢力线的测量方法:术前常规摄站立位下肢全长(上方应包括股骨头,下方应包括踝关节)的正、侧位X线片(如图2)。
测量下肢力线首先要确定3个中心,即根据正位X线片确定髋、膝、踝关节的中心点:a股骨头中心用Mose同心圆确定股骨头中心点(图3);b 膝关节中心(图4),膝关节解剖中心的确定至少有5个方法①膝关节平面的软组织中心;②胫骨平台中心;③股骨髁中心;④胫骨棘突中心;⑤股骨髁间凹中心。
所有这5个方法间的误差最大为5mm 之内,其中最内的中心点为股骨髁间凹中心点,最外的中心点为胫骨平台中心点。
Townley认为正常的下肢机械力线应稍偏向于膝关节中心点的内侧,而Insall等则认为应稍偏向于膝关节中心点的外侧。
C 踝关节中心点(图5)。
踝关节中心点的确定至少有3个方法:①踝关节平面的软组织中心点;②内、外踝在踝关节平面间的中心点;③距骨中心点。
这3个中心点之间的误差最多仅为2-3mm。
图 2 下肢力线:Femoral mechanical axis=下肢机械轴、Femoral shaft center =股骨解剖轴。
图3股骨头中心用Mose同心圆确定股骨头中心点图4膝关节中确定方法。
膝关节置换术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膝关节置换术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常用于治疗严重的膝关节疾病如骨关节炎等。
该手术通过将损坏的膝关节组织替换为人工关节来减轻疼痛、恢复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对膝关节置换术相关术语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手术的过程和效果。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将对膝关节置换术的定义、适应症、术前准备、效果、并发症和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愿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膝关节置换术。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膝关节置换术展开详细讨论,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着重介绍膝关节置换术的定义、适应症和术前准备,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手术过程。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并发症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和展望。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将更清晰地了解膝关节置换术的重要性和意义。
1.3 目的膝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重要的骨科手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膝关节置换术相关名词的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手术的定义、适应症、术前准备、效果、并发症以及发展趋势,并为患者、医护人员及有兴趣了解该手术的人提供专业的知识和指导,促进对膝关节置换术的全面理解和应用。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而准确的膝关节置换术相关名词解释,使他们在面对膝关节疾病时能够更加理性和科学地选择治疗方法,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正文2.1 膝关节置换术定义膝关节置换术,又称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通过手术将受损或疾病导致功能障碍的膝关节部分或全部替换成人工假体的手术治疗方法。
该手术旨在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恢复运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膝关节置换术中,医生会通过手术将受损的骨头和软骨组织移除,并用人工假体代替。
探讨对严重膝外翻畸形经髌旁外侧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DOI:10.16662/ki.1674-0742.2023.10.080探讨对严重膝外翻畸形经髌旁外侧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吕东维1,兰爽2,宁波11.东营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山东东营257300;2.东营市人民医院妇科,山东东营257300[摘要]目的分析髌旁外侧入路与髌旁内侧入路在严重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6月—2021年5月东营市人民医院进行严重膝外翻畸形治疗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实施的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76例)和研究组(74例)。
参照组患者行髌旁内侧入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经髌旁外侧入路治疗。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膝前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活动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术后7 d,研究组膝前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研究组患者关节活动度、HSS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股胫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参照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髌旁外侧入路在严重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不仅可以降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且在降低患者术后疼痛、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髌旁外侧入路;疼痛;膝关节活动度[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04(a)-0080-05Exploring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by Paratellatellar Lateral Approach for Severe Valgus DeformityLYU Dongwei1, LAN Shuang2, NING bo11.Department of Joint Surgery, Dongying People's Hospital, Dongying, Shandong Province, 257300 China;2.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Dongying People's Hospital, Dongying, Shandong Province, 2573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lateral paratellatellar approach and medial paratellatellar ap⁃proach in total knee replacement with severe valgus deformity. Methods A total of 150 patient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for severe genu valgus deformity in Dongying People's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May 2021 were selected ran⁃domly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76 cases) and the study group (74 cas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paratellomedial approach, and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transolateral paratellolateral approach. The perioperative conditions, postoperative preknee pain, knee function, range of motion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ison of surgical duration, hospital stay, and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anterior knee pain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7 days after surger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surgery, the range of motion and HSS scor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作者简介] 吕东维(1987-),男,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关节外科以及运动医学方向。
外侧半月板切除术后膝外翻畸形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体器官捐献在 一定 程度上扩大 了器 官来源 , 已成为尸体 肾移
植 的有效补充 。 自 20 0 7年 4月至 2 1 0 0年 5月 , 中心共行 我
泼尼 龙 冲击 或应用多克 隆抗 体 ( T 、 L )及单 克隆抗 体 A GA G
( K 3 治疗后 均逆转 。主要并发症有尿瘘 1 , OT) 例 移植肾周积 血 1例 , 输尿管梗 阻 1 , 髓抑制 1 , 酶升高 1例 , 例 骨 例 肝 肺
我 国人体器官供求矛盾突 出, 目前 国内约有 10万一10 0 5 万 肾功能衰 竭患者 。需血液 透析 等替代 治疗维 持患者 的生
・
92 ・ 5
生垦药物与临床2 1 年 8 01 月第 l 卷第 8 C i s Rm de &Cie,uut 0 1 o1,0 1 期 h ee e ei n s li A gs2 1. 1 1 . ns V . N8
[ ] G f i , l o oIC ch i ,t . S ote l i l u 3 i n S vt fo O i t , eci e a h r t m cnc t nP 1 r i ao —
志 ,0 0 3 ( )2 5 2 8 2 1 ,9 4 :9 — 9 .
[] Trci A Pte Knt ti s sea G i le o e 4 o i a ,ei A,os nn es , 1 ud i s nt rk tr a id t . en h
da n ss n n a e n fa ue p l n r e oim. Eu ig oi a d ma g me t o c t umo ay m l b s r
史, 有不同程度膝关节外侧疼痛、活动后加重。其中左 膝 3
膝关节外翻畸形特点和处理
➢完全伸直时由髂胫束和 后外侧关节囊维持伸直位 关节的稳定性。
软组织平衡问题
➢髂胫束膝关节上方起点远离内外 上髁轴,膝关节完全伸直时垂直于 关节线并提供外侧稳定功能;当屈 膝90°时,髂胫束平行于关节面, 对内翻应力无稳定作用,但可造成 胫骨外旋。 ➢后外侧关节囊只在伸膝时紧张, 屈膝时是松弛的,对屈膝位的膝关 节外侧稳定性作用较小。 ➢因此,只有在伸膝位外侧间隙紧 张时才可松解髂胫束和后外侧关节 囊。
软组织平衡问题
外翻畸形仅发生在伸直位时
轻度外翻 (<15°)
松解髂胫束
软组织平衡问题
中度外翻 (15°~35°)
松解后外侧关节囊
软组织平衡问题
Pie Crust技术
胫骨截骨面水 平横行切口
外侧多个穿刺 切口
注意避免腓总 神经损伤
软组织平衡问题
Matteo Bruzzone等发现,后外侧角胫骨截骨水平腓总 神经距离关节囊平均13.5mm(11.2-18.6mm) 他们认为在“危险三角”内(髂胫束、腘肌腱、胫骨平 台组成)进行Pie Crust操作,容易直接损伤到腓总神经
Ⅰ3度
❖ 外翻<10°可复位,MCL无 松弛,功能良好,约80%
Ⅱ3度 ❖ 外翻10°~20 °,MCL拉 长,但有功能,约15%
Ⅲ3度
❖ 外翻>20 °约5%
Ⅰ度
Ⅱ度
Ⅲ度
Ranawat AS, .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for severe valgus deformity.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5;87:271—84.
➢关节线升高后又容易发生屈膝 位髌骨撞击征。
全膝关节置换术两种入路效果比较
【 摘要 】 目的 比较经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人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 5例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
换术, 每例患者随机一侧采用经股内侧肌入路 , 另一 侧采用 内侧髌旁人路 , 观察两组手术时 间、 术后 引流量 、 术后 6周关 节活动 度、 直腿抬高恢复时问, 术后第 12 36天对每例患者双侧膝关节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i a aao a , A ) 、、 、 v ul nl s l V S 。结果 s gce 在术后引流量 、 手术时间 、 术后 6周膝关节活动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 ) P> .5 。结论 经股 内侧肌人路组在直腿抬高恢复时间[ 22± . )dV 4 4±14 d 、 A ( . 0 8 S( . . ) ] V S评分方面 明显优于 内侧髌旁人路组( 00 , P< .5) 两组 经股 内侧肌入路行全 膝关节置换 术 与髌旁人路相比, 以减轻术后的疼痛 , 可 减少直腿抬 高恢复时间, 较早恢复膝关节功能 ,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术 中并可 达到较 理想 的显 露 , 有报 道 认 为 该 人 路 但 破 坏 了伸膝装 置 的完 整 性 , 而 易导 致 髌 骨 轨迹 不 从 良、 前疼痛 , 至 因此 需 要 再次 手 术 。另 外 , 髌 甚 内 侧髌 旁人路 被认 为破 坏 了髌 骨 的血 运 , 会 增 加髌 将 骨骨 折 、 髌前 痛 的发生 J 。经股 内侧肌 人路 由 E g nh 等 首 次描 述 , 目前 相 关 文 献 认 为 , 股 内侧 肌 人 经 路有 利 于 保 护 伸 膝 装 置 。 本 研 究 于 2 0 0 9—0 1至 2 1 O 对 我 院收治 的 2 0 0一 1 5例 双侧 全 膝关 节 置 换术
基 金项 目 :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 14 02) 8 1 12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临床研究
12 手术 方法 .
手 术 均 由 同一 组 医 生完 成 。假 体
选用 美 国 Zm e 公 司生产 的 Hg—l im r ihFe x全膝 关节 假 体 。手术 人路均 采用 髌旁 内侧关 节囊 人路 。应 用常 规方 法进 行膝关 节 定 位及 截 骨 , 屈 膝 挛 缩 者根 据 有 情况 适 当增 加股 骨 远端 或胫 骨 近 端 1—2mn的截 /
大, 尤其是在软组织平衡 方面的争议较多¨ 。20 J 04
年 2月 一 08年 2月 , 20 我院行全 膝关节 置换术矫正 膝 外 翻畸形 患者 6 , 3例 现将其体会及 疗效总结如下 。
1 资料与 方法
骨量。股骨髁截骨 : ①对于外翻角度 < 0 的外翻畸 2。
形 则 常规 采用 5外 翻 角度 进行 股 骨 远 端 截骨 , 。 由于 膝关节 外 翻 畸 形 时 , 大部 分 外 侧 髁 都 有 发 育 不 良。 如存 在 明显 的股 骨外 髁 缺 损 , 骨 远 端 截 骨 的外 翻 股
形 。胫 骨平 台截骨 : 膝关 节外 翻畸形 时 , 骨平 台的 胫 外侧 磨损 严重 , 故胫 骨平 台 的截 骨 要 以外 侧 为最 低 点 进行 测量 和截骨 。胫 骨平 台外侧 缺 损严重 者则 以 内侧 为基 点进 行截 骨 , 外侧 缺 损 < 5mm者用 骨水 泥
维普资讯
山东 医药 2 0 0 8年第 4 第 2 8卷 7期 快恢 复 斧体松质 骨 与 宿 主 松质 骨 的愈 合较 快 , 主 要 由宿 主骨 的 内骨 痂 连 接 , 近关 节处 松 质 骨 骨缺 而 损 采用 钢 皈提供稳定 的固定 以使移 植 的异体骨 顺 利 爬 行替 代 。骨折早 日愈 合 , 早恢 复关 节 的功能 。 尽 晚期深部 感染是 同种异体 骨移 植并 发症 中最 为 灾难性 的 , 是导 致 大段 异 体 骨 移 植 失败 最 常 见 的 也 原 因之一 。本 组 3 8例 中 1例感 染 性 骨缺 损 于 术后 第 3个 月感染 复 发 , 予 去 除 内 固定 、 管 冲洗 、 给 置 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膝外翻畸形患者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综述膝外翻畸形相对膝内翻畸形而言,比较少见,约占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患者的10%[1]。
膝外翻畸形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骨或软组织的解剖变异,如股骨髁发育不良、髌骨轨迹变化、外侧软组织紧缩和内侧软组织松弛等[2]。
根据其畸形严重程度和软组织功能状态等可分为3型[3]。
Ⅰ型:外翻角小于10°,伴有外侧软组织挛缩,而内侧副韧带(medialcollateralligament,MCL)完好,可通过手法矫正,这一类型约占总数的80%;Ⅱ型:外翻角在10°~20°,外侧软组织紧缩,MCL被拉伸但仍有部分功能,约占总数的15%;Ⅲ型:外翻角大于20°,外侧软组织绷紧,同时内侧稳定结构失去功能,约占总数的5%。
由于膝外翻畸形所具有的一些骨和软组织的特征性改变,需要术者对于手术入路、术中切骨、软组织处理和假体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因此膝外翻畸形的TKA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现就相关方面作一综述。
1术前准备1.1影像学准备影像学检查对于评估骨量和制定手术计划都具有重要作用。
患者在站立负重位下拍摄膝关节前后位、侧位、髌骨轴位以及双下肢全长片。
在膝关节前后位片上,分别经过股骨干、胫骨干做两条直线。
与胫骨干直线垂直划线,高度以外侧胫骨平台为基准,此为胫骨平台的拟切骨线;而股骨拟切骨线的确定相对复杂,标准的外翻5°~7°切骨只适用于临床36%的患者[4],因此基于股骨解剖轴和机械轴夹角确定的个性化股骨远端切骨更有价值。
在TKA中负重位的双下肢全长位片尤为重要,摄片时双侧髌骨向前,可保证胫骨是垂直的,尽可能减少旋转。
全长片不仅有助于精确地测量下肢力线与解剖轴关系,确定畸形角度,计划术中切骨,更是被推荐用于存在胫骨近端内翻的膝外翻畸形时假体的选择[5]。
1.2膝关节评估评估患者在仰卧和负重位时膝关节的整体力线情况,通过观察患者步态来确定其动态稳定性。
通过体格检查明确膝关节是否存在固定性屈曲挛缩或旋转畸形等,评估患膝活动范围、外翻畸形的程度、髌骨运动轨迹及内侧副韧带松弛的程度等,判断关节畸形是否可以通过手法部分复位,同时结合影像学资料进一步明确膝关节骨缺损程度、是否存在关节外畸形等,从而全面评估膝关节状况。
1.3假体选择关于膝外翻畸形TKA的假体选择仍有争议,合适的假体使用对于TKA中减少外侧支持韧带松解率具有重要影响[6]。
对于膝外翻畸形,后交叉韧带(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PCL)往往挛缩,限制了畸形的矫正,术中难以达到满意的内外软组织平衡,在术中想要保留完整的PCL更加困难。
同时,后稳定型(posteriorstabilised,PS)假体比后交叉韧带保留型(cruciate-retaining,CR)假体更加稳定,因为它的轮柱结构使股骨的后滚较大,最大程度模拟正常膝关节矢状位力学,从而改善髌骨轨迹,并尽量减少外侧支持带的松解。
因此,选用PS假体可降低手术难度,并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和关节屈伸度[7]。
但是PS假体术中切骨量大,胫骨中央柱是磨损的高发部位,甚至存在断裂可能,股骨后移时通过中央柱与股骨凸轮装置接触产生的应力传导至骨-骨水泥界面,被认为是引起假体松动的因素之一[8]。
因此,部分学者主张严重膝外翻畸形采用CR假体,除非PCL本身严重受损并失去功能。
PCL可保持膝关节运动时股骨髁的后滚运动,提高股四头肌的力量,改善膝关节的稳定性和爬高能力,吸收和分散骨与假体界面间的剪切力,提高假体使用年限。
保留PCL亦有利于维持TKA后的稳定性,减少髌骨撞击综合征和术后出血,并保留本体感觉。
研究发现[9],患者更趋向于选择保留交叉韧带的假体,其中ACL-PCL保留最受欢迎。
但是在术中应避免PCL张力过高,可根据情况对它进行适度松解。
但是也有学者注意到,CR假体的活动度和屈曲度方面不及PS假体,同时在胫骨高位截骨术后,使用CR假体时,股骨和胫骨假体松动的概率增加[10]。
若术中获得良好的软组织平衡,可选用非限制型假体或者限制性小的假体。
但是如果术前膝关节查体发现外翻畸形是固定的,无法通过手法复位,那么在进行外侧软组织松解后内外侧结构都可能失去功能,导致膝关节不稳定,则应该选用使用半限制性假体。
有研究发现[11],对于Ⅱ型膝外翻的TKA患者,限制型假体和PS/CR假体在前后和内外侧稳定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但限制型假体在关节力线纠正方面优于非限制性假体。
另一方面,Ⅲ型膝外翻畸形的内侧软组织功能丧失,为了获得术后关节稳定,必须使用高限制型假体。
2手术入路2.1前内侧入路前内侧入路是TKA的经典入路,经股内侧肌腱下缘和髌骨内侧缘显露膝关节,即使是膝外翻畸形也同样适用。
膝关节外翻和胫骨结节的向外偏移使髌骨外翻脱位更加容易,避免外侧切口缝合时外侧支持带张力过高使髌骨有脱位倾向,同时防止外侧切口下的软组织再次粘连挛缩导致膝外翻的复发。
但是外翻畸形往往存在内侧支持带的松弛,因此术中应尽可能减少对内侧结构的松解。
通过此入路进行外侧软组织松解时,膝关节外侧暴露受限,可对髌骨的血供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12],同时术中易发生髌骨与髌股关节并发症等。
有研究发现[13],外翻畸形采用髌旁内侧入路的手术疗效差于膝内翻。
2.2前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能够获得良好的髌骨轨迹,长期随访显示关节功能良好,但是外侧入路通常需要进行胫骨结节截骨,从而加大手术难度[14]。
Keblish[15]在通过切断股四头肌肌腱来替代胫骨结节截骨,并用Z字形切开法替代原有纵形切口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良的外翻畸形的前外侧入路:皮肤切口自伸膝位髌上10cm,沿髌腱的外侧缘直达胫骨结节,潜行剥离皮下筋膜,切开关节囊时用冠状面Z字形切开法,注意保持外侧呈袖套样完整。
向内翻转髌骨,根据紧张度适当松解髌腱外侧,如内翻仍紧张,可咬除髌骨骨赘使之缩小。
屈膝90°,暴露膝关节。
前外侧入路的优点在于,将手术入路与外侧软组织松解相结合,对患侧进行直接暴露,减少髌骨血供的破坏和对内侧支持带的松解,纠正髌骨轨迹,矫正与膝外翻相关的胫骨内旋,同时髌旁外侧入路结合胫骨结节切骨也是解决不可矫正的膝外翻畸形的有效技术[16]。
但是该入路存在髌骨内翻困难、关节内侧显露不充分、影响外侧皮肤血供等缺点,在纠正外翻畸形后,外侧软组织的缝合也变得很困难。
针对术中外侧软组织难以缝合的情况,有2个不同的技巧[15]:①将髌下脂肪垫往髌腱方向靠拢;②分离股直肌与股外侧肌,随后将两股肌腱交错缝合。
研究发现,不进行胫骨结节切骨的前外侧入路与前内侧入路相比,前者在术后活动度方面优于后者[17];而进行胫骨结节切骨的前外侧入路与前内侧入路相比,两者的临床疗效并没有显著差异[18]。
因此,临床仍需要长期的随访来比较两种不同入路对TKA疗效的影响。
3切骨膝外翻畸形时往往存在股骨外侧髁的发育不良和胫骨外侧平台不同程度的骨缺损,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下肢力线和髌骨轨迹,部分患者还存在胫骨内旋,因此切骨时应根据术前影像学及术中情况实施个性化的切骨。
3.1胫骨切骨切骨时,切骨平面应垂直于胫骨长轴,切骨厚度由胫骨平台的最高点决定,通常要等于胫骨假体厚度。
对于Ⅰ、Ⅲ型膝外翻的患者,应在咬除周边骨赘后再实施切骨,胫骨内侧平台切骨厚度在6~8mm 之间。
因此,对于一些外侧严重骨缺损的胫骨平台,为了避免内侧平台的过度切骨,会出现外侧没有切骨或者错位切骨的现象。
切骨后外侧平台若存在骨缺损,则必须进行修复,因为胫骨骨缺损会导致假体支撑不足,缩短假体使用年限。
切骨后外侧缺损<3mm者用骨水泥填充,3~5mm者用螺钉固定支撑结合骨水泥填充,>5mm者行自体骨移植或加胫骨假体金属垫片[19]。
有研究发现[20],当使用胫骨髓外定位器进行胫骨切骨时,出现力线内翻的概率较高,这与胫骨远端定位、近端中心、切骨导引的旋转放置,以及力线杆与骨的距离均有关。
因此,为了提高术后胫骨力线的准确度,要注意胫骨近端与远端的前后轴,同时定位杆应该尽可能贴近骨面[21]。
3.2股骨切骨股骨远端切骨时,建议术前测量股骨解剖轴和机械轴的夹角,从而确定股骨远端外翻截骨角度[22]。
切骨厚度通过股骨远端外翻修正角度来确定,一般在7~8mm之间,不能超过10mm[1]。
如果股骨内侧髁表面软骨缺失,软骨下骨裸露,或者在站立位或外翻应力位片上见MCL张开>2mm,则切骨厚度应减少2mm,以避免关节线升高或伸膝间隙过大。
股骨假体的外旋程度由股骨后髁发育不良或磨损程度以及内侧结构的松弛程度所决定,外旋3°~5°。
为了得到合适的外旋角度,一般以股骨远端前后轴作为参考。
若以股骨后髁轴作为参考,当股骨外侧髁发育不良时会出现股骨假体内旋。
对于一些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的患者,其whiteside线(股骨髁前后相轴线)往往难以确定,此时可参照股骨内外上髁轴线或者平行于胫骨导向器切骨以得到理想的外旋角度。
目前,基于导航技术的TKA与传统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研究发现股骨远端外翻修正角度在2.9°~6.3°之间[23],在没有导航的情况下,TKA后依旧存在大于3°畸形的概率为20%~30%[24],在严重膝外翻时,术后畸形大于3°的概率则更高[25]。
但是该技术也有其局限性,因为术前必须进行CT或MRI扫描,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手术规划和操作指导,增加额外的开销,同时延长手术时间。
到目前为止,与传统技术相比,该项技术并没有显示出对冠状面力线的提高[26]。
4软组织平衡4.1外侧软组织松解膝外翻畸形时外侧软组织,如外侧副韧带(lateralcollateralligament,LCL)、后外侧关节囊(posterolateralcapsule,PLC)、腘肌腱(popliteustendon,POP)、腓肠肌外侧头(thelateralheadofthegastrocnemius,LHG)和髂胫束(iliotibialband,ITB)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挛缩,而对于严重膝外翻畸形的患者,其PCL也伴有挛缩表现,再加上Q角增大、髌骨向外半脱位等症状,膝外翻畸形进行外侧软组织的松解是必须的。
软组织松解时,膝关节处于伸直位,同时使用板摊开器来检查内外侧部件的松紧度。
目前关于软组织松解的顺序,仍存有较大争议。
Insall等[27]提出通过松解ITB、外侧关节囊、LCL、POP等来调整力线,但是随访发现,由于广泛的松解使膝关节不稳定性增加。
考虑到膝关节长期的稳定性,Ranawat等[3]提出了“insideout”技术,主张先进行PCL的松解,然后在胫骨切骨平面水平松解PLC,最后松解ITB和LCL,但是不进行POP松解,因为POP对于膝关节伸直位时外旋和外翻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该技术导致医源性的腓总神经损伤风险增加,且多数由松解牵拉所致,而非直接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