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境动物防疫消毒技术规范标准

合集下载

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

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

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进境动物隔离场的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动物在隔离期间不受到交叉感染,并维持隔离场所的卫生环境。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制度措施:
1. 隔离场所要求:
- 应远离人口密集地区和其他动物场所,以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 隔离场所应设有固定的隔离区域,包括单独的圈舍或笼子,以隔离不同种类或状况的动物。

- 隔离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排水系统,以确保空气流通和排除污水。

2. 清洁和消毒措施:
- 隔离场所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动物离开后,应对场所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

-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消毒剂,遵循正确的消毒程序,确保有效杀灭各类病原体。

- 隔离场所的器具、设备、用品等也要定期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3. 健康检查和监测:
- 进境动物在隔离期间应接受定期的健康检查,包括体温、体重、食欲、粪便等方面的监测。

- 任何异常症状或疾病迹象应立即报告给相关的兽医专业人员,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4. 动物管理和护理:
- 隔离场所应配备经过培训和合格的动物管理人员,负责动物的日常管理和护理。

- 包括提供适宜的饲料和水源、保持动物圈舍的清洁和舒适、定期检查和记录动物状况等。

5. 出土动物的安全:
- 动物离开隔离场所前,应进行健康检查并接受相关检疫部门的批准。

- 动物的出土流程和隔离场所之间的交通方式应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管,以防止交叉感染的风险。

这些制度措施可以提高隔离场所的卫生状况,降低动物之间和人与动物之间的疾病传播风险,确保隔离期内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动物出境检疫工作要求

动物出境检疫工作要求

动物出境检疫工作要求动物出境检疫工作是保障国际贸易和旅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防止动物疫情传播和跨国传染病的扩散,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动物出境检疫要求。

本文将介绍动物出境检疫的一些基本要求和工作流程。

一、动物出境检疫的目的和重要性动物出境检疫的目的是确保动物及其产品不携带传染病或有害生物,防止疫情传播和跨国传染病的扩散。

动物及其产品的出境检疫工作对保障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和维护国家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动物出境检疫的基本要求1. 动物健康证明:出境动物必须持有有效的动物健康证明,证明其无传染病或有害生物感染。

动物健康证明应由经认可的兽医签发,包括动物的健康状况、疫苗接种情况等信息。

2. 检疫检验:动物出境前需要进行检疫检验,确保其身体健康。

检疫检验包括体检、实验室检测等,以确认动物没有传染病。

3. 隔离观察:某些动物可能需要进行隔离观察,以确保其没有潜在的传染病。

隔离观察的时间根据不同动物和国家的要求而定。

4. 证明文件和手续:出境动物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和手续,包括动物健康证明、疫苗接种证明、出口许可证等。

这些文件和手续必须经过审批和认可。

三、动物出境检疫的工作流程动物出境检疫工作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动物申报:动物所有人或出口商需要提前向相关部门申报动物出境的意向,提供相关信息和文件。

2. 检疫审批:相关部门对申报的动物进行审批,审核相关证明文件和手续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 健康检查:动物出境前需要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检和实验室检测。

检查结果将作为动物是否符合出境要求的重要依据。

4. 动物出境:经过健康检查并获得相关证明的动物,可以按照出境计划出境。

四、动物出境检疫工作的挑战和措施动物出境检疫工作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不同国家的检疫标准不一致、动物健康证明的真实性难以验证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国际合作:各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信息,制定统一的检疫标准和流程,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动物疫病防控消杀及构筑生物安全屏障工作规程

动物疫病防控消杀及构筑生物安全屏障工作规程

动物疫病防控消杀及构筑生物安全屏障工作规程为切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减低病原体传播和扩散,保护动物群体和人的健康安全,加强单位动物疫病防控消杀工作,构筑生物安全屏障。

1.出入通道消毒1.1单位车辆出入口口设置消毒垫,消毒垫不小于4m*6m,进出单位的车辆在消毒垫上缓慢通过。

消毒垫保持湿润,每2小时喷洒消毒剂。

1.2单位大楼出入口设置消毒垫,消毒垫不小于2m*2m,进出单位的人员在消毒垫上踏踩通过。

消毒垫保持湿润,每2小时喷洒消毒剂。

2.环境消毒对单位大楼外环境、大楼内的厕所、通道、走廊、饭堂等公共区域及水龙头、门把手等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进行消毒,每天上下午各一次,会议室在会议前后各消毒一次。

消毒原则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由内向外进行擦拭或喷雾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然后用清水与干净的抹布擦去残留的消毒剂。

3.设备、采样用具等材料清洗、消毒3.1对进过养殖场或风险较高区域的车辆、设备、采样用具等材料进行彻底清洗,除去污染的病原体;彻底清洗后,对其进行消毒,杀灭病原体。

消毒原则为先上后下喷洒消毒或由内向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3.2对防护服、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物资及采样、解剖等所需耗材进行浸泡、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浸泡选用有效氯浓度300消毒剂,作用时间30分钟。

4.消毒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4.1严格执行消毒过程和工作规范。

4.2重视消毒剂的选择和方法、程序、配制使用时效、消毒作用时间,保障消毒效果。

4.3操作注意事项:消毒剂存在腐蚀性、刺激性,在消毒操作过程中,必须注重个人防护、设备防腐工作,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5.消毒剂的选择和配制5.1消毒剂的选择5.1.1出入通道消毒:科学选用碘消毒剂、癸甲溴铵等。

5.1.2设备、采样用具等消毒:科学选用含碘消毒剂、苯扎溴铵、癸甲溴铵等。

5.1.3环境消毒:科学选用75%酒精、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含氯消毒片)、过氧乙酸和氯仿等。

动物防疫消毒制度(六篇)

动物防疫消毒制度(六篇)

动物防疫消毒制度一、非本厂人员和车辆禁止进入厂区,必须进入的经主管领导审批,由门卫登记,并按程序消毒。

二、非本厂生产人员一律不得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的,经公司领导批准,严格按照消毒防疫程序消毒后方可进入。

本场非生产人员不准擅自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的经生产区领导批准,并办理有关手续,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违者对当事人及有关人员罚款____元,对举报人奖励____元。

三、本场人员及车辆外出回场时,必须按照防疫程序进行消毒,生产区车辆、工具、用具未经批准不得带出生产区,否则罚当事人____元。

四、本厂生产区人员因事外出、在外就餐的,回场后必须隔离二天,隔离期间不准与生产区人员接触,违者罚款____元,并严格按照程序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五、生产区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经批准进生产区的,必须经消毒房,更衣、鞋、帽、淋浴,消毒后方可进入。

任何人不得从其他地方进入生产区,违者罚款____元六、每天上午7:20~7:30为后勤上班集中统一考勤消毒时间,没有特殊情况必须参加,否则视为旷工。

七、生产区禁止饲养其它禽类,不允许食用和带入非本厂生产的禽肉和禽肉制品。

八、切实做好疫情和疫病的检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映,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解剖病死禽.死亡禽只有技术人员检查后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九、每周二、四、六生活区消毒;每周一、三、五生产区消毒。

消毒药由技术人员指定。

十、各大门及圈舍门口消毒池、火碱盆每周一、三、五更换一次____%火碱溶液。

十一、搞好个人卫生区卫生,定期做好防鼠灭蚊工作。

第五篇: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严格执行本场的猪群免疫程序,建立有效的预防体系。

1.严禁在防疫区内饲养猫、狗和偶蹄目动物。

定期对猪场环境、猪舍做好消毒、杀虫、灭鼠工作。

违反此条直接责任人罚金____元。

2.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和饮水的清洁卫生,增强猪的抵抗力。

违反此条直接责任人罚金____元。

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

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

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一、目的:本制度的出台,是为了规范进境动物隔离场的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行为,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护动物和人类的健康,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进境动物隔离场及相关工作人员。

三、制度制定程序:1.确定制度适用范围,明确制度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规定。

2.收集、整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规定。

3.制定制度名称、范围、目的、内容、责任主体、执行程序、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内容。

4.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形成正式版制度。

5.制度发布和培训。

6.制度执行监管和评估。

四、法律法规:1.《动物防疫法》2.《动物检疫条例》3.《植物检疫法》4.《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条例》5.《植物卫生监督管理条例》6.《食品安全法》7.《行政许可法》8.《行政处罚法》9.《劳动合同法》10.《劳动法》11.《劳动保障监察条例》12.《行政管理法》五、制度名称: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

六、制度内容:1.进境动物隔离场的卫生防疫措施。

2.进境动物隔离场的日常管理。

3.动物隔离期间的疫病监测和报告要求。

4.进境动物隔离场人员的健康证明和管理。

5.隔离场的卫生清洁和消毒要求。

6.安全生产管理。

7.对违反本制度要求的责任追究。

8.其他相关要求。

七、责任主体:1.隔离场场长负责制度的实施和监管。

2.保洁人员负责隔离场的清洁和消毒。

3.医生负责对进入隔离场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隔离场的医疗救治。

4.其他工作人员按照职责履行工作,遵守制度规定。

八、执行程序:1.进境动物到达后,即行检疫,按照需要进行隔离。

2.在隔离期间,进行日常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

3.对进入隔离场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医疗救治。

4.在隔离期结束后,按照规定办理动物检疫和相关证件。

5.如果发现疑似疫情,即行报告上级部门。

九、责任追究:1.对违反本制度要求的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直至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开除。

2023年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

2023年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

2023年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动物进境检疫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证国内动物疫情不被外来病原体传入,我国在进境动物隔离场的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的规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2023年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

一、进境动物隔离场的卫生防疫制度1.隔离场环境卫生和消毒进境动物隔离场必须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隔离场应当配备足够的消毒设施,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清洁和消毒。

定期对隔离场内的设施设备、隔离舍、饲养设备等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杀灭可能存在的各类病原体和虫害。

2.动物隔离期的管理与观察动物进入隔离场后,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隔离期的管理和观察。

隔离期内,对动物的健康状况、饮食情况、行为习性等进行日常观察和记录,并定期进行必要的体检和病原学检测,以确保隔离期内的动物不被传染病毒。

3.隔离场的区域划分和动物管理进境动物隔离场应当根据动物种类和数量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并配备相应的设施。

不同种类的动物应当分开隔离,以防止交叉感染。

同时,对于可能带有传染性的病原体的动物,应当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确保其安全管理。

二、进境动物隔离场的日常管理制度1.人员管理进境动物隔离场必须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核。

管理人员应当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熟练操作相关的设备和仪器。

同时,管理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进入隔离场的人员进行严格的检疫和消毒。

2.动物运输管理进境动物隔离场应当建立完善的动物运输管理制度,包括对动物运输工具的检疫、消毒和清洁,以及对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同时,应当对运输动物的健康状况和行程进行严格的监管和记录。

3.隔离场设施和设备的维护进境动物隔离场的设施和设备应当保持良好的状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对于出现故障或损坏的设施和设备,应当及时修复或更换,以确保其正常运转。

此外,对于有关动物饲养、饮水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设施和设备,也应当进行相应的维护和管理。

2023年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

2023年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

2023年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动物进出口贸易的增加,进境动物隔离场成为了确保国内动物疫情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进境动物隔离场的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水平,保障国内动物的健康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____年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

一、进境动物隔离场基本情况____年进境动物隔离场要求设施完备、环境卫生良好、人员素质高、疫情监测精准等基本要求。

隔离场应有充足的场所容纳进境动物,设施要满足动物生活的需要,包括饲养、喂养、运动、休息等。

环境要求空气流通、水、食物供应清洁卫生。

同时,进境动物隔离场应拥有专业的动物检疫人员,并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

二、卫生防疫制度进境动物隔离场的卫生防疫制度是保障动物健康安全的重要措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物疫情监测:隔离场会定期进行进境动物的疫情监测,包括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等。

同时,也会对进境动物进行全面的体检,确保动物没有携带传染病。

2. 全面消毒:进境动物隔离场会定期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包括隔离场内的动物舍、道路、设施等,确保环境卫生。

3. 严格的防疫措施:进境动物隔离场将实施严格的防疫措施,包括隔离感染动物、强制隔离期间对动物进行必要的防疫措施、对隔离期满的动物进行复检等。

4. 健康证明:进境动物隔离场要求进境动物提供健康证明,证明动物在进境前已经接受了必要的防疫措施,并且没有携带传染病。

三、日常管理制度进境动物隔离场的日常管理制度是保障动物健康的重要保障措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严格的出入场规定:隔离场将实施严格的进出场规定,只有经过允许的人员才能进入隔离场。

同时,进境动物也需要经过严格的检疫程序才能进入隔离场。

2. 定期体检:进境动物隔离场将对隔离场内的动物进行定期的体检,及时发现动物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定期培训:隔离场将定期组织培训,提高隔离场内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确保他们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动物检疫技术操作规范

动物检疫技术操作规范

动物检疫技术操作规范一、引言动物检疫是防止动物传染病扩散和入侵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动物检疫工作的准确、高效和可靠,制定本规范,对动物检疫技术操作进行规范。

1.动物检疫前:(1)对于要进行检疫的动物,要事先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了解其传染病信息和携带病原体的可能性。

(2)对于进出口动物,要根据国际法规和协议的要求,提前进行检疫申报和预审工作,确定检疫方案。

(3)检疫设备和工具要保持干燥整洁,并定期进行消毒和维护保养。

(4)检疫人员要接受规范的培训和考核,了解相关法规和检疫操作流程。

2.动物检疫过程:(1)对于要进行检疫的动物,要进行外观检查,包括体型、行为、皮毛、羽毛等方面的观察。

(2)对于有病症迹象的动物,要进行体温测量、生物学样品采集等操作,以确定是否存在传染病。

(3)对于高风险动物,如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较为严重的疾病,应进行进一步检疫,如进行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等操作。

(4)动物的隔离和收容要符合相关标准,确保无关动物的干扰和交叉感染。

3.动物检疫后:(1)对于经过检疫合格的动物,要出具规范的检疫证明和运输文件。

(2)对于不合格的动物,要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和个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进行进一步的监测和处理。

(3)对于进出口动物,要及时通报相关国际组织和海关,确保检疫工作的畅通和信息的传递。

4.动物检疫记录:(1)对于每一次动物检疫,都要按照规定填写相应的检疫记录表,包括动物信息、检疫结果、操作人员等信息。

(2)检疫记录要进行归档保存,以备后续溯源和问题追查。

(3)对于疫情调查和统计工作,要准确记录和报告,及时向相关部门上报。

三、结论本规范是对动物检疫技术操作的规范化要求,包括动物检疫前、检疫过程和检疫后的操作规范。

严格按照本规范进行动物检疫,可以提高检疫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好地保障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同时,要加强对检疫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确保动物检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动物疫病净化消毒灭源工作技术规范

动物疫病净化消毒灭源工作技术规范

动物疫病净化消毒灭源工作技术规范动物疫病净化消毒灭源工作技术规范动物疫病是危害农业发展和人类安全的重要问题,防控动物疫病是农业生产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动物疫病净化消毒灭源工作是防控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动物疫病净化消毒灭源工作的技术规范。

一、净化和消毒对策1.消毒供需衔接通过充分了解疫源物的性质、分布、传播途径和时限,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供需消毒方案,确保消毒药剂的及时供应、正确使用和恰当分配。

同时,要建立与生产、流通、消费、环境、卫生等有关部门的有效沟通机制,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净化和清除当动物疫病发生后,要针对不同病情采取相应的净化清除措施。

对于同一地区且同一种动物的传染病,要经过检验合格后才能放守同类动物,确保不会继续传染。

另外应做好被病毒污染的土地和环境的消毒工作,以消除病毒的隐患,并保持清洁卫生。

3.城市农贸市场的净化和消毒城市农贸市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疫情高发地。

其净化和消毒工作如同封闭和防污染的运输管道一样重要,要采取措施杜绝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对于城市农贸市场消毒工作重在采取管控措施、加强人员防护、提高净化效果、强化消毒后监测等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疫情发生的因素。

二、消毒时机与方法1.消毒时机消毒时机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关键之一。

在动物疫病发生后,应及时进行消毒,并依据不同疫情布控情况决定对不同场所的消毒频次。

特别是接触疫源物的人员、车辆、设施、墙壁等,要进行重点消毒,消毒时使用正确的方法和药剂,确保消毒工作的彻底。

2.消毒方法常见的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种。

物理消毒包括晒干、高温蒸汽和紫外线灭菌等,化学消毒包括氯化池、一次性消毒剂、间隔性消毒剂及醋酸及过氧乙酸等。

消毒药剂使用时应保证有效成分和浓度,药剂选择和使用上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

另外,不同消毒方法,消毒药剂的使用及其操作,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置、控制操作时机、注意人员防护和消毒物排放等。

入出境散装货物除鼠规程

入出境散装货物除鼠规程

入出境散装货物除鼠规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入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出境散装货物除鼠规程是指对于动植物及其产品,为了防止入境地区受到鼠害的危害,需要进行鼠害监测、鼠害防治和清除工作的一系列措施。

一、鼠害监测出境散装货物的运输过程中,为了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的鼠害问题,需要进行鼠害监测。

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货物集装箱及包装材料的检查:对于出境货物,应检查货物的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存在鼠类钻洞或咬痕。

2.鼠类活动迹象的观察:在货物的堆放区域或仓库中,应密切观察鼠类活动迹象,如鼠洞、鼠屎等,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鼠类引诱监测:通过设置鼠类引诱器具,吸引鼠类前来触发,从而了解鼠类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二、鼠害防治对于出境的散装货物,为了防止鼠类滋生和繁殖,需要采取鼠害防治措施。

常见的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储存货物前的清洁消毒:对于即将出境的货物仓库,需要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清除鼠类及其它有害生物。

可以使用鼠类防治药物,如鼠药或鼠夹等,对鼠类进行防治。

2.建立隔离区域:对于货物集装箱等容器,应建立隔离区域,防止鼠类接触到货物。

可以使用网罩或隔离膜等物品进行封闭,确保货物不受到鼠类的影响。

3.封堵鼠害通道:对于仓库或货物堆放区域,应尽可能封堵鼠类的通道,限制鼠类的活动范围。

可以使用封堵胶水或垫片等材料进行封堵。

三、货物运输过程中的监管货物运输过程中的监管是确保出境货物不受到鼠害的一个重要环节。

具体措施包括:1.货物集装箱的封闭:在货物装载过程中,应确保集装箱的完全封闭,防止鼠类进入。

2.集装箱的密封标记:在集装箱封闭后,应进行密封标记,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被擅自打开。

3.现场监管:对于货物装车和运输过程中的必要区域,需要安排专人进行现场监管,确保货物不受到鼠害的侵扰。

四、运输到达后的检验和处理出境货物运输到达目的地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验和处理措施。

1.货物入境前的再次检测:在货物到达目的地前,应对货物进行再次检测,确保货物没有受到鼠害的污染。

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

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

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进境动物隔离场是保障国家动物健康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加强进境动物隔离场的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工作,建立规范的制度非常必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进境动物隔离场的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一、隔离场环境卫生管理1. 定期清洁消毒:定期清洁和消毒隔离场的房舍、设施设备,防止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2. 废弃物处理: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定期清理隔离场内的废弃物并进行正确处理,防止垃圾滋生病原体和环境污染。

3. 饮水管理:保证动物有足够的清洁饮用水,定期清洁和消毒饮水设备。

4. 消毒药剂使用:合理选择和使用消毒药剂,正确操作消毒设备,保证消毒效果。

5. 昆虫防治:定期进行昆虫防治工作,防止昆虫叮咬传播病原体。

二、动物健康管理1. 营养管理:合理制定进食计划和饲养标准,保证动物获得充足的营养,提高免疫力。

2. 疫苗接种:根据动物的疫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水平。

3. 疾病监测:建立动物病情监测制度,定期对动物进行体检和病原学检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动物,避免疫病传播。

4. 疫病报告:建立动物疫病报告制度,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疫情,加强与其它隔离场的信息共享和合作。

5. 动物处理:对病死、病伤或体质虚弱的动物,需要及时处理,以防止疫病传播或危害到其它动物的健康。

三、员工管理1. 员工培训:对进境动物隔离场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卫生防疫和动物健康管理工作的认知和技能。

2. 个人卫生:工作人员进出隔离场时,要进行严格的个人卫生管理,包括洗手、更换工作服等,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3. 工作记录:员工需要定期记录隔离场的工作情况,包括动物健康情况、消毒记录等,便于随时查阅和分析。

四、访客管理1. 访客登记:对进入隔离场的访客进行登记,记录其身份信息和来访目的。

2. 卫生要求:访客进入隔离场前需进行个人卫生要求,如洗手、更换服装等。

3. 受访动物管理:对来访的动物进行检疫和隔离工作,防止其传播疫病。

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

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

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进境动物的健康和防止动物疫病传播而设立的。

以下是该制度的一些重要内容:
1. 健康检疫:进境动物必须经过健康检疫,包括体格检查、血液检测等,以确保动物没有携带任何传染性疾病。

2. 动物隔离:进境动物需要在指定的隔离场隔离一段时间,以观察其是否出现任何疾病症状。

隔离期间应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充足的饲料。

3. 隔离场卫生管理:隔离场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饮水设施和饲料应定期清洗和更换,以避免细菌或病毒的滋生。

4. 定期健康检查:隔离场应安排专业兽医定期对隔离动物进行健康检查,若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5. 病例报告和处理:如果隔离动物出现疾病症状或疑似传染病,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以避免疫病的传播。

6. 个人卫生和安全:进入隔离场的人员必须遵守个人卫生要求,包括穿着适当的防护装备,并保持手部卫生。

7. 携带物品管理:进入隔离场的人员和物品应经过消毒处理,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8. 定期培训和监督:隔离场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了解相关的动物卫生防疫知识,并进行监督,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这些是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的一些主要内容,旨在保障进境动物的健康和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

进出境动物防疫消毒技术规范

进出境动物防疫消毒技术规范

进出境动物防疫消毒技术规范目录第一部分总则1适用范围 (1)2依据 (1)3术语及定义 (1)4基本原则 (3)5基本要求 (3)5.1检验检疫监管机构及监管人员要求 (3)5.2防疫消毒从业单位及人员要求 (4)5.3 防疫消毒设施要求 (4)5.3.1口岸防疫消毒场地及设施 (5)5.3.2进出境动物隔离场 (5)5.3.3进境非食用动物产品生产加工存放场所 (5)5.3.4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 (6)5.4 防疫消毒技术要求 (6)6防疫消毒方法、消毒剂的选择原则 (6)6.1防疫消毒防疫选择原则 (6)6.2防疫消毒消毒剂选择原则 (7)6.3防疫消毒一般程序 (7)7防疫消毒效果评价和监管验证 (8)8防疫消毒剂和器械的管理 (9)9安全和环保管理 (10)第二部分进出境陆生动物消毒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 (11)2 操作程序 (11)2.1 准备工作 (11)2.1.1 人员准备 (11)2.1.2 制定工作方案 (11)2.1.3药品配制 (11)2.1.4 器械及用具 (11)2.2 步骤与方法 (12)2.2.1船舶及装卸动物码头隔离区域的消毒 (12)2.2.2飞机及装卸动物停机坪隔离区的消毒 (12)2.2.3笼具和铺垫材料的消毒 (12)2.2.4运输车辆的消毒 (12)2.2.5动物隔离场的消毒 (14)2.3效果评定 (17)3 监管要求 (17)3.1监督检查药品选择与配制 (17)3.2监督检查实际操作流程 (18)3.3抽查效果评定 (18)3.4审核记录报告填写 (18)4 注意事项 (19)附录A (20)附录B (21)附录C (22)第三部分进出境水生动物消毒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 (23)2 操作程序 (23)2.1 准备工作 (23)2.1.1 人员准备 (23)2.1.2 制定工作方案 (23)2.1.3药品配制 (23)2.1.4 器械及用具 (23)2.2 步骤与方法 (24)2.2.1防疫性消毒 (24)2.2.1.1运输工具、包装物、装载用水(冰)、器具、其他铺垫材料 (24)2.2.1.2现场查验场地、养殖场、临时隔离场及暂养场 (24)2.2.1.3鱼卵 (25)2.2.2紧急消毒 (25)2.2.2.1运输工具、包装物、装载用水(冰)、器具、其他铺垫材料 (25)2.2.2.2现场查验场地、养殖场、临时隔离场及暂养场 (26)2.2.2.3动物尸体 (26)2.2.3记录填写 (26)2.3效果评定 (26)3 监管要求 (26)3.1监督检查药品选择与配制 (26)3.2监督检查实际操作流程 (27)3.3抽查效果评定 (27)3.4审核记录报告填写 (27)4 注意事项 (27)附录A (29)附录B (32)附录C (33)附录D (36)第四部分进出境动物产品防疫消毒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 (37)2 操作程序 (37)2.1 准备工作 (37)2.1.1 人员准备 (37)2.1.2 制定工作方案 (37)2.1.3药品配制 (37)2.1.4 器械及用具 (38)2.2 步骤与方法 (38)2.2.1 运载工具的防疫消毒 (38)2.2.2 非食用动物产品外包装(表面)的防疫消毒 (39)2.2.3 动物源性饲料外包装的防疫消毒 (40)2.2.4 动物产品装卸场地的防疫消毒 (40)2.2.5 铺垫材料、废弃物的防疫消毒 (41)2.2.6 不合格动物产品的防疫消毒 (41)2.2.7 指定加工、仓储企业的防疫消毒 (41)2.3效果评定 (42)3.1监督检查药品选择与配制 (42)3.2监督检查实际操作流程 (42)3.3抽查效果评定 (43)3.4审核记录报告填写 (43)4 注意事项 (43)附录A (44)附录B (47)第五部分进出境运输工具消毒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 (48)2 操作程序 (48)2.1 准备工作 (48)2.1.1 人员准备 (48)2.1.2 制定工作方案 (48)2.1.3药品配制 (48)2.1.4 器械及用具 (48)2.2 步骤与方法 (49)2.2.1 车辆防疫消毒处理 (49)2.2.2火车防疫消毒处理 (51)2.2.3一般船舶防疫消毒处理 (53)2.2.4废旧船舶的防疫消毒处理 (53)2.2.5飞机防疫消毒 (54)2.2.6集装箱防疫消毒处理 (55)2.3后续处理 (55)2.4低温环境下常用消毒剂的配制 (55)2.5记录填写 (55)2.6效果评定 (55)3 监管要求 (56)3.1监督检查药品选择与配制 (56)3.2监督检查实际操作流程 (56)3.3抽查效果评定 (56)3.4审核记录报告填写 (57)附录A (58)附录B (61)附录C (62)附录D (63)第六部分重要动物疫病防疫消毒技术规范1 口蹄疫 (64)1.1口蹄疫病毒属性 (64)1.2有效灭活和消毒药剂 (64)1.3传带口蹄疫病毒动植物产品的防疫消毒方法 (64)1.4发生口蹄疫的紧急防疫消毒规程 (66)1.4.1消毒准备 (66)1.4.2操作程序 (67)1.4.3填写消毒记录 (68)1.4.4注意事项 (68)2 禽流感 (68)2.1禽流感病毒属性 (68)2.2有效灭活和消毒药剂 (69)2.3传带禽流感病毒动植物产品的防疫消毒方法 (69)2.4发生口蹄疫的紧急防疫消毒规程 (69)2.4.1消毒准备 (69)2.4.2操作程序 (70)2.4.3填写消毒记录 (71)2.4.4注意事项 (71)3炭疽 (71)3.1炭疽属性 (71)3.2有效灭活和消毒药剂 (72)3.3传带炭疽动植物产品的防疫消毒方法 (72)3.4发生炭疽的紧急防疫消毒规程 (73)3.4.1消毒准备 (73)3.4.2操作程序 (73)3.4.3填写消毒记录 (76)4非洲猪瘟........................................................................................................ .. (76)4.1非洲猪瘟病毒属性 (76)4.2有效灭活和消毒药剂 (77)4.3传带非洲猪瘟病毒动植物产品的防疫消毒方法 (77)4.4发生非洲猪瘟的紧急防疫消毒规程 (77)4.4.1消毒准备 (77)4.4.2操作程序 (78)4.4.3填写消毒记录 (79)4.4.4注意事项 (79)附录 (80)第一部分总则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进出境动物防疫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要求及防疫消毒实施的技术规范。

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

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

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一、前言为确保进境动物的健康和安全,保护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我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和管理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进境动物的检验检疫、隔离场的建设与管理、隔离动物的日常生活护理等。

本文就隔离场的卫生防疫和日常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二、进境动物隔离场建设和管理(一)进境动物隔离场的建设1. 隔离场地选和规划隔离场应当选择在远离城市、工厂和居民区的地带,周围应该没有污染源。

隔离场的规划应根据要隔离的动物种类、数量、密度等要素合理规划。

隔离场应该符合建筑安全、防火、通风、环保等方面的规定。

2. 隔离场建筑隔离场建筑应该牢固、耐火、耐腐蚀、防水、防潮、防虫等。

建筑内部应通风良好、室温适宜、墙壁地面应该易清洁、无死角。

设施应配备充足、使用方便,并标注清晰,以方便管理使用。

(二)隔离场管理1. 隔离场规章制度对隔离场的使用、监督、管理进行明确的规定,设置充足的标识和警告标志。

制定一套完整详细的管理规定,人人晓得,人人遵守。

2. 隔离动物的日常生活护理为保障隔离动物的生命健康,隔离场应提供充足的饮食、洁净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生活条件,对动物进行日常护理。

3. 隔离场消毒制度隔离场应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

消毒采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以使用正确浓度的消毒剂为主,物理方法如高温蒸汽灭菌等。

每次使用完毕后,即时扔掉,害虫要喷散害虫的药水。

三、进境动物隔离场卫生防疫管理(一)进境动物检疫1. 检疫作业要求检疫作业要求检查动物相关证件的齐备、签发机构合法、动物是否符合进口条件;检查动物身体状况、动物口腔、耳鼻、肛门等部位的状况,进行体温测定、血液检验等。

2. 检疫结果处理根据检疫结果,将动物分为隔离、续检和放行三类。

对隔离动物应在隔离场中进行隔离观察,续检动物应定期进行再次检测,放行动物应按照相关程序通知接收单位并进行放行。

冷库动物产品出入库制度和防疫消毒制度

冷库动物产品出入库制度和防疫消毒制度

冷库动物产品出入库制度和防疫消毒制度篇一: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1、规模养殖场应该严格按照动物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2、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应该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

3、无害化处理措施以尽量减少损失,保护环境,不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为原则。

4、无害化处理方式一般为高温、深埋和销毁。

5、采取深埋的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在感染的饲养场内或附近,远离居民区、水源、泄洪区和交通要道,并严格执行各种病死畜禽的技术处置规程。

6、对污染的饲料、排泄物和杂物等物品,也应喷洒消毒剂后与尸体共同深埋。

7、无法采取深埋方式处理时,采用焚烧处理。

焚烧时应符合环境要求。

检疫申报制度一、为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规模养殖场的动物在离开养殖场前必须实行产地检疫申报。

二、规模养殖场的动物在出场前2-3天应向当地乡镇畜牧兽医站申报动物产地检疫。

种畜禽调运前应当提前15天申报检疫并实行严格的隔离观察制度。

三、申报检疫的动物必须经强制免疫和佩戴动物标识,养殖档案、免疫档案健全,方可申报。

四、规模养殖场的动物经乡镇畜牧兽医站检疫人员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场。

五、运输动物的车辆装载前和卸载后应清洗消毒,并取得动物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六、货主凭动物产地检疫证明和消毒证明运输、经营,调离黎城县的动物需凭动物产地检疫证明到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换取动物出县境检疫证明。

七、未经检疫的动物禁止调离本场,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实行隔离观察、治疗。

八、申报产地检疫数作为项目申报核定出栏数的重要依据。

九、违反上述规定将按《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南贾镇动物防疫消毒制度为了加强动物防疫消毒管理,规范消毒程序,防止动物疫病传播,保护人体健康,根据《山西省动物防疫条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生产、经营动物、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按照防疫要求、建立健全消毒制度,并认真执行。

二、生产、经营动物、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定期进行预防性消毒。

动物防疫消毒制度模板(四篇)

动物防疫消毒制度模板(四篇)

动物防疫消毒制度模板为了彻底消除病原体,创造良好的兽医卫生环境,保护畜禽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1、动物防疫人员必须坚持严格的消毒制度,执行消毒程序,做到组织、安排消毒工作到位为。

2、饲养、经营场所必须按照业务兽医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扎实做好本单位(场、户)生产、经营区和相关环境的消毒工作。

3、突出关键环节。

饲养场、屠宰加工厂、贮运场所、交易市场等为消毒重点,要进行消毒,并执行消毒措施。

4、主要消毒措施。

对重点消毒场所,入口设立消毒池,生产区入口设立消毒池,畜舍门设立小消毒池;生产区室内和室外环境,每天清扫一次,每周至少消毒一次;交易市场每集结束后彻底清扫、消毒一次。

屠宰厂每天屠宰结束后彻底清扫、消毒一次。

养殖场在坚持平时消毒的基础上,每批出栏进行彻底消毒一次。

5、主要消毒程序。

准备物品(消毒药、消毒器械)、采取针对性强的消毒方式、机械清扫、实施消毒、清除残余消毒药品。

6、基本要求,做到消毒彻底、均匀、覆盖率高、保持一定时间、确保消毒效果。

7、做好消毒记录等工作。

对消毒的工作开展情况,要建立消毒登记簿,认真填写消毒记录,做到项目齐全;贮备消毒药品和消毒设备,保证消毒工作的顺利开展。

动物防疫消毒制度模板(二)为加强动物卫生安全及人员安全,规范消毒程序,预防动物疫病发生、传播,根据《动物园管理制度规范》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1、动物防疫人员、兽医人员必须坚持严格的消毒制度,执行消毒程序,做到组织、安排消毒工作到位。

2、动物饲养场所饲养人员必须按照兽医部门的工作要求,扎实做好相关圈舍环境的消毒工作。

3、使用消毒液时应选择正确的消毒药物及药物浓度。

具体消毒剂和浓度由兽医院决定,兽医从药房领取消毒剂并按配比稀释后由各饲养班组长领取和下发。

4、消毒剂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消毒剂。

5、消毒剂应现配现用,不使用无效或消毒效果模糊不清的消毒剂。

6、饲养人员进入圈舍应穿戴工作服,工作服应定期消毒保持清洁。

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饲养圈舍,禁止饲养人员相互串岗或将非本区物品带入圈内。

动物疫病净化消毒灭源工作技术规范

动物疫病净化消毒灭源工作技术规范

动物疫病净化消毒灭源工作技术规范第一篇:动物疫病净化消毒灭源工作技术规范动物疫病净化消毒灭源工作技术规范推行动物疫病(牲畜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禽流感、鸡城疫)的净化消灭源工作,根据《生猪养殖消毒、强化免疫及染疫猪扑杀无害化处理技术要点》(华坪县重大动物疫病防制指挥部办公室2008年6月17日编写)的要求,严格按照《农村居家生猪养殖消毒技术要点》和《畜禽强化免疫及染疫扑杀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规定进行操作。

一、选用合适的消毒药物:常用的消毒药有生石灰、草木灰、高锰酸钾、40%甲醛溶液、烧碱、消毒灵(精)、百毒杀等,可将生石灰配成10﹪-20﹪石灰乳、草木灰配成10﹪-20﹪的草木灰水(配制方法:1公斤生石灰或草木灰加8-9公斤水,兑成10﹪-20﹪的比例的溶液),消毒灵(精)、高锰酸钾等按使用说明配制成消毒液进行浸泡或喷洒。

根据不同环境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消毒药物。

1.饮水消毒:选用漂白粉、消毒灵(精)、百毒杀等;2.地面和环境的消毒:选用消毒灵(精)、百毒杀、烧碱和生石灰等;3.清洁空舍的薰蒸消毒:选用高锰酸钾与40%甲醛溶液配合使用。

二、正确使用消毒药物:选择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最低浓度。

疫病期的消毒浓度应提高2倍~10倍。

消毒药物的用量要按规定执行,不可减少用量,但如用量过高也会对畜禽机体产生毒害作用。

消毒过程中要尽可能使药物长时间与病原微生物接触,一般消毒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

消毒药物应现用现配,当天配制的当天用完,防止久置受氧化或日照分解而失效,在露天场所需长期使用的消毒药物应定期更换,以保证有足够的活性物质。

三、交替或配合使用消毒药物:对各种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只用一种消毒药物是无法将所有病原体消灭干净的,而且长期使用一种消毒药物会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根据不同消毒药物的消毒特性和原理,可选用多种消毒药物交替使用或配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但应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防止配合后反应引起减效或失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出境动物防疫消毒技术规范目录第一部分总则1适用范围 (1)2依据 (1)3术语及定义 (1)4基本原则 (3)5基本要求 (3)5.1检验检疫监管机构及监管人员要求 (3)5.2防疫消毒从业单位及人员要求 (4)5.3 防疫消毒设施要求 (4)5.3.1口岸防疫消毒场地及设施 (5)5.3.2进出境动物隔离场 (5)5.3.3进境非食用动物产品生产加工存放场所 (5)5.3.4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 (6)5.4 防疫消毒技术要求 (6)6防疫消毒方法、消毒剂的选择原则 (6)6.1防疫消毒防疫选择原则 (6)6.2防疫消毒消毒剂选择原则 (7)6.3防疫消毒一般程序 (7)7防疫消毒效果评价和监管验证 (8)8防疫消毒剂和器械的管理 (9)9安全和环保管理 (10)第二部分进出境陆生动物消毒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 (11)2 操作程序 (11)2.1 准备工作 (11)2.1.1 人员准备 (11)2.1.2 制定工作方案 (11)2.1.3药品配制 (11)2.1.4 器械及用具 (11)2.2 步骤与方法 (12)2.2.1船舶及装卸动物码头隔离区域的消毒 (12)2.2.2飞机及装卸动物停机坪隔离区的消毒 (12)2.2.3笼具和铺垫材料的消毒 (12)2.2.4运输车辆的消毒 (12)2.2.5动物隔离场的消毒 (14)2.3效果评定 (17)3 监管要求 (17)3.1监督检查药品选择与配制 (17)3.2监督检查实际操作流程 (18)3.3抽查效果评定 (18)3.4审核记录报告填写 (18)4 注意事项 (19)附录A (20)附录B (21)附录C (22)第三部分进出境水生动物消毒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 (23)2 操作程序 (23)2.1 准备工作 (23)2.1.1 人员准备 (23)2.1.2 制定工作方案 (23)2.1.3药品配制 (23)2.1.4 器械及用具 (23)2.2 步骤与方法 (24)2.2.1防疫性消毒 (24)2.2.1.1运输工具、包装物、装载用水(冰)、器具、其他铺垫材料 (24)2.2.1.2现场查验场地、养殖场、临时隔离场及暂养场 (24)2.2.1.3鱼卵 (25)2.2.2紧急消毒 (25)2.2.2.1运输工具、包装物、装载用水(冰)、器具、其他铺垫材料 (25)2.2.2.2现场查验场地、养殖场、临时隔离场及暂养场 (26)2.2.2.3动物尸体 (26)2.2.3记录填写 (26)2.3效果评定 (26)3 监管要求 (26)3.1监督检查药品选择与配制 (26)3.2监督检查实际操作流程 (27)3.3抽查效果评定 (27)3.4审核记录报告填写 (27)4 注意事项 (27)附录A (29)附录B (32)附录C (33)附录D (36)第四部分进出境动物产品防疫消毒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 (37)2 操作程序 (37)2.1 准备工作 (37)2.1.1 人员准备 (37)2.1.2 制定工作方案 (37)2.1.3药品配制 (37)2.1.4 器械及用具 (38)2.2 步骤与方法 (38)2.2.1 运载工具的防疫消毒 (38)2.2.2 非食用动物产品外包装(表面)的防疫消毒 (39)2.2.3 动物源性饲料外包装的防疫消毒 (40)2.2.4 动物产品装卸场地的防疫消毒 (40)2.2.5 铺垫材料、废弃物的防疫消毒 (41)2.2.6 不合格动物产品的防疫消毒 (41)2.2.7 指定加工、仓储企业的防疫消毒 (41)2.3效果评定 (42)3.1监督检查药品选择与配制 (42)3.2监督检查实际操作流程 (42)3.3抽查效果评定 (43)3.4审核记录报告填写 (43)4 注意事项 (43)附录A (44)附录B (47)第五部分进出境运输工具消毒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 (48)2 操作程序 (48)2.1 准备工作 (48)2.1.1 人员准备 (48)2.1.2 制定工作方案 (48)2.1.3药品配制 (48)2.1.4 器械及用具 (48)2.2 步骤与方法 (49)2.2.1 车辆防疫消毒处理 (49)2.2.2火车防疫消毒处理 (51)2.2.3一般船舶防疫消毒处理 (53)2.2.4废旧船舶的防疫消毒处理 (53)2.2.5飞机防疫消毒 (54)2.2.6集装箱防疫消毒处理 (55)2.3后续处理 (55)2.4低温环境下常用消毒剂的配制 (55)2.5记录填写 (55)2.6效果评定 (55)3 监管要求 (56)3.1监督检查药品选择与配制 (56)3.2监督检查实际操作流程 (56)3.3抽查效果评定 (56)3.4审核记录报告填写 (57)附录A (58)附录B (61)附录C (62)附录D (63)第六部分重要动物疫病防疫消毒技术规范1 口蹄疫 (64)1.1口蹄疫病毒属性 (64)1.2有效灭活和消毒药剂 (64)1.3传带口蹄疫病毒动植物产品的防疫消毒方法 (64)1.4发生口蹄疫的紧急防疫消毒规程 (66)1.4.1消毒准备 (66)1.4.2操作程序 (67)1.4.3填写消毒记录 (68)1.4.4注意事项 (68)2 禽流感 (68)2.1禽流感病毒属性 (68)2.2有效灭活和消毒药剂 (69)2.3传带禽流感病毒动植物产品的防疫消毒方法 (69)2.4发生口蹄疫的紧急防疫消毒规程 (69)2.4.1消毒准备 (69)2.4.2操作程序 (70)2.4.3填写消毒记录 (71)2.4.4注意事项 (71)3炭疽 (71)3.1炭疽属性 (71)3.2有效灭活和消毒药剂 (72)3.3传带炭疽动植物产品的防疫消毒方法 (72)3.4发生炭疽的紧急防疫消毒规程 (73)3.4.1消毒准备 (73)3.4.2操作程序 (73)3.4.3填写消毒记录 (76)4非洲猪瘟......................................................................................................................... .. (76)4.1非洲猪瘟病毒属性 (76)4.2有效灭活和消毒药剂 (77)4.3传带非洲猪瘟病毒动植物产品的防疫消毒方法 (77)4.4发生非洲猪瘟的紧急防疫消毒规程 (77)4.4.1消毒准备 (77)4.4.2操作程序 (78)4.4.3填写消毒记录 (79)4.4.4注意事项 (79)附录 (80)第一部分总则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进出境动物防疫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要求及防疫消毒实施的技术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进出境动物、动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及其装载容器、包装物,进出境动物隔离场所,进出境动物产品贮存、加工、生产的场所,以及其他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运输工具、场地、物品以及有关人员的防疫消毒工作。

2 依据2.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使用监督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2009年第122号)2.2 技术标准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69 畜禽产品消毒规范GB 15981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卫生部GB12475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GB15603常用危险化学品储存通则GB/T 18635-2002 动物防疫基本术语GBZ71-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总则3 术语及定义3.1动物防疫消毒(以下简称防疫消毒):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方法,清除并杀灭外界环境中所有病原体(包括动物疫病重要传播媒介节肢动物和鼠),消灭动物疫病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动物疫病发生蔓延的手段。

包括熏蒸、消毒、扑杀、销毁、无害化处理、杀虫、灭鼠等处理方法。

3.2预防性消毒:在未发现传染源的情况下,经常采用一定的消毒措施,杀灭、清除动物体、动物产品及货物或外部环境可能污染的病原微生物,达到防止动物传染病发生的目的。

3.3紧急消毒(又称临时消毒):在发生动物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清除、消灭从患病动物体内排除的病原体而采取的应急性消毒措施。

3.4 终末消毒:在病畜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疫区解除封锁之前,对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消毒。

3.5熏蒸:在密闭环境下,采用熏蒸剂这类化合物以杀灭病原体的技术措施。

3.6 无害化处理:通过焚毁、化制、掩埋或其他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将带有或疑似带有病原体的动物尸体、动物产品、进境动物隔离期间产生的粪便、垫料及污物、污水,进境检出的有害生物进行处理,以彻底消灭其所携带的病原体,达到消除病害因素,保障人畜健康安全的目的。

3.7 扑杀:将被某疫病感染的动物(有时包括可疑感染动物)全部杀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彻底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染途径。

3.8销毁:将动物尸体及其产品或附属物进行焚烧、化制等无害化处理,以彻底消灭它们所携带的病原体。

3.9 杀虫: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消灭或减少疫病媒介昆虫或动物体外寄生虫。

3.10 灭鼠:采取措施使鼠类数量减少以至消灭,以防止其危害。

3.11 效果评价:用微生物监测法、化学指示器材监测法、生物指示器材监测法、模拟包装监测法、程序监测法等一定的方法衡量分析防疫消毒所达到的预定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并做出科学的判断。

3.12 监管验证:检验检疫监管人员在现场判断防疫消毒从业单位的防疫消毒工作是否按照有关标准或操作规范的要求实施而进行的符合性或技术性验证活动。

3.13 防疫消毒从业单位:经检验检疫机构考核认证并取得从业资格的从事本规范适用范围内防疫消毒工作的单位。

3.14 消毒剂:防疫消毒过程中使用的用于杀灭微生物以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3.15非食用动物产品:未经加工或虽经加工仍存在动物卫生、公共卫生风险,但经过深加工或检疫处理能使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非供人类或动物食用的动物产品(不含精液、胚胎、种蛋)。

4 基本原则4.1依法依规:防疫消毒工作必须有充分的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规定的依据,符合相关规定,根据不同情形科学地确定不同的防疫消毒处理方法。

4.2科学有效:防疫消毒工作必须科学有效,杜绝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扩散的风险,实现把关有效。

4.3安全环保:防疫消毒方法应当安全可靠,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残毒,减少污染环境。

4.4促进贸易:防疫消毒应在确保有效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经济损失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5 基本要求5.1检验检疫监管机构及监管人员要求5.1.1国家质检总局动植司统一主管全国进出境动物防疫消毒工作,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动物检疫部门负责各自辖区内进出境动物防疫消毒的监管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