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全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基层医疗机构处理十种常见病症的指南

基层医疗机构处理十种常见病症的指南

基层医疗机构处理十种常见病症的指南目标本指南旨在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处理十种常见病症的指导,以帮助医务人员提供有效和安全的医疗服务。

1. 流感- 识别症状:发热、咳嗽、喉咙痛、乏力等。

- 建议:遵循卫生部门的流感防控指南,提供支持性治疗,如休息、充足的液体摄入和退烧药。

2. 高血压- 识别症状:持续血压升高、头痛、头晕等。

- 建议:监测血压,鼓励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如减少盐的摄入、增加体力活动,并咨询专业医生。

3. 糖尿病- 识别症状:多尿、口渴、体重下降等。

- 建议:监测血糖,鼓励患者控制饮食、进行适度的运动,并咨询专业医生。

4. 上呼吸道感染- 识别症状:喉咙痛、鼻塞、咳嗽等。

- 建议:提供支持性治疗,如休息、充足的液体摄入、喉咙含片等。

5. 腹泻- 识别症状:频繁的稀便、腹痛、腹胀等。

- 建议:鼓励患者充足的液体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咨询专业医生。

6. 肺炎- 识别症状: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 建议:建议患者休息,充足的液体摄入,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并咨询专业医生。

7. 高血脂- 识别症状:血液中总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等。

- 建议:鼓励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并咨询专业医生。

8. 慢性支气管炎- 识别症状:咳嗽、痰液产生等。

- 建议:提供支持性治疗,如休息、充足的液体摄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

9. 心绞痛- 识别症状:胸痛、胸闷等。

- 建议:建议患者休息,必要时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并咨询专业医生。

10. 脑卒中- 识别症状:突发的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言语困难等。

- 建议: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急救,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以上是基层医疗机构处理十种常见病症的指南,旨在提供简单、有效的处理策略,以帮助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医疗服务。

请医务人员在处理病症时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知识做出独立判断,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的指导。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临床综合征。

其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和乏力,以及液体潴留。

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率为4.1%,全球约2%的成年人口患有慢性心衰,而≥75岁人群可>10%。

未来20年内,心衰的患病率预计将增加25%。

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不同,心衰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同时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

心衰发展过程分为4个阶段。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主要病因包括冠心病和高血压。

感染、劳累或应激反应及心肌缺血是心衰患者心衰加重的主要诱因。

生物学标志物可以帮助诊断和评估心衰患者的病情。

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B型利钠肽(BNP)水平升高与心衰的存在和严重程度相关。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评估心衰类型和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根据LVEF,心衰可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

3.病情评估:1)心衰评分:XXX(AHA/ACC)和XXX(XXX)均提供了心衰评分系统,用于评估心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2)心功能分级:根据XXX(NYHA)心功能分级系统,将心衰患者分为Ⅰ~Ⅳ级,Ⅰ级为无症状,Ⅳ级为严重症状,影响日常生活。

4.转诊: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及时将疑似心衰的患者转诊至心血管专科医院。

2)心衰患者的转诊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需要,及时进行。

对于需要特殊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转诊至大医院。

3)对于病情稳定的慢性心衰患者,应定期随访和评估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胸痛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胸痛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胸痛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一、概述胸痛主要是指胸前区的疼痛和不适感,患者常主诉闷痛、紧缩感、烧灼感、针刺样痛、压榨感、撕裂样痛、刀割样痛等,以及一些难以描述的症状。

胸痛的部位一般指从颈部到胸廓下端的范围,有时可放射至颌面部、牙齿和咽喉部、肩背部、双上肢或上腹部。

二、分类和常见病因根据胸痛的风险程度可将其分为致命性和非致命性胸痛,也可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

胸痛的分类与常见病因见表1[1]。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步骤胸痛患者如出现以下征象提示为高危胸痛,需马上紧急处理[1]:1.神志模糊或意识丧失。

2.面色苍白。

3.大汗及四肢厥冷。

4.低血压: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 kPa)。

5.呼吸急促或困难。

6.低氧血症(SpO2<90%)。

在抢救的同时,积极明确病因,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迅速转诊。

无高危临床特征、生命体征稳定的胸痛患者,需警惕潜在危险,应详细询问病史。

(二)诊断方法需根据患者主诉、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1.常见疾病及特点:(1)稳定性心绞痛:典型的心绞痛位于胸骨后,呈憋闷感、紧缩感、烧灼感或压榨感等,可放射至颈部、颌面部、肩背部、双上肢或上腹部,一般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3~5 min内可缓解。

诱发因素包括体力劳动、情绪激动、运动、饱食、寒冷等。

(2)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ACS 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

后两者统称为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

ACS患者胸痛持续时间更长,程度更重,发作更频繁,或在静息时发作,硝酸甘油治疗效果不佳,可伴有大汗、呼吸困难等表现。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 概述(一)定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对个体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产生影响。

慢性气流受限由小气道疾病(阻塞性支气管炎)和肺实质破坏(肺气肿)共同引起,两者在不同患者所占比重不同[1]。

通常,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在除外慢性咳嗽的其他已知病因后,患者每年咳嗽、咳痰3个月以上,并连续2年以上者。

肺气肿则是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破坏而无明显的肺纤维化。

当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检査出现持续气流受限时,则可诊断为慢阻肺;如患者仅有"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而无持续气流受限,则不能诊断为慢阻肺[1]。

虽然支气管哮喘(哮喘)与慢阻肺都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但二者的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现及对治疗的反应性也有明显差别。

大多数哮喘患者的气流受限具有显著的可逆性,这是其不同于慢阻肺的一个关键特征。

但是,部分哮喘患者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较明显的气道重塑,导致气流受限的可逆性明显减小,临床很难与慢阻肺相鉴别。

慢阻肺和哮喘可以发生于同一患者,且由于两者都是常见病、多发病,这种概率并不低[1]。

一些已知病因或具有特征性病理表现的气流受限疾病,如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均不属于慢阻肺。

(二)流行病学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病死率较高,并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2007年对我国7个地区20 245名成年人的调査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达8.2%[2]。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肺源性心脏病(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导致右心室结构和/或功能改变的疾病,肺血管阻力增加和肺动脉高压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二)分类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肺心病和慢性肺心病两类。

急性肺心病主要见于急性肺栓塞,其处理主要是针对急性肺栓塞的治疗,本指南主要针对慢性肺心病。

(三)流行病学慢性肺心病是我国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间质性肺疾病等。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普查结果表明,>14岁人群慢性肺心病的患病率为4.8‰[1]。

1992年在北京、湖北、辽宁农村调查102 230例居民的慢性肺心病患病率为4.4‰,其中≥1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6.7‰[2]。

慢性肺心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北方地区患病率高于南方地区,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并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病率明显增多,男女无明显差异。

冬、春季节和气候骤然变化时,易出现急性加重[2]。

二、病因学分析(一)病因1.支气管、肺疾病:包括慢阻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等。

2.肺血管疾病:原发于肺血管的病变,包括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等均可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和右心室负荷加重,发展为慢性肺心病。

3.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较少见,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均可引起胸廓活动受限、肺受压、支气管扭曲或变形,导致肺功能及肺血管受损,继发肺动脉压力升高,产生肺心病。

4.其他: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可产生低氧血症,引起肺血管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发展成慢性肺心病。

(二)发病机制从病理生理学角度,肺心病的发生与疾病演变过程可大致分为以下关联过程:1.肺动脉高压是使右心室后负荷增加,从而使右心室做功增加的始动环节。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一、概述(一)定义心脏骤停是猝死的主要原因[1,2]。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射血,造成循环停止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体征,包括意识丧失、晕厥和大动脉搏动消失。

本文在描述死亡方式时使用"猝死"这一术语,但涉及其直接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抢救时,使用"心脏骤停"这一术语,二者不应混淆。

(二)分类心脏骤停根据其机制可分为4种情况: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脏静止和电机械分离。

前2种被称为"可复律"心脏骤停。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危险因素包括各种器质性心脏疾病,离子通道疾病或心肌电活动异常以及严重电解质或酸解平衡紊乱,严重心肌缺血或心力衰竭加重,严重应激或情绪波动,均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或急性血液动力学改变而导致心脏骤停。

(二)病理生理机制心脏骤停是由于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脏停搏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泵血,有效血液循环停止,机体各器官供血供氧缺失,出现严重酸中毒及乳酸堆积。

主要临床表现:意识丧失、心音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瞳孔散大、呼吸停止或断续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若不及时纠正,恢复心脏有效收缩,患者将很快死亡。

三、诊断、鉴别诊断与转诊(一)诊断心脏骤停时,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可伴抽搐,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呼吸断续,呈叹息样,随后停止;昏迷,瞳孔散大。

导致心脏骤停的心律失常可有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电机械分离和心脏停搏的心电图表现。

(二)鉴别诊断1.癫痫发作:患者发作时也可能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四肢抽搐,甚至由于患者的肢体抽动,在心电监测上可能出现类似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干扰波形。

但仔细听诊可发现心音存在,大动脉搏动也可触及,患者多可自行苏醒。

2.非心脏性猝死:发病早期患者的心率、血压存在,猝死是由于心脏以外的其他基础疾病导致,如严重哮喘、喉头水肿、急性脑血管以外、严重失血等,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鉴别。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一、定义及流行病学尿酸是人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其中80%由人体细胞代谢产生,20%从食物中获得。

嘌呤经肝脏氧化代谢变成尿酸,后者由肾脏和肠道排出。

当血清尿酸水平>420μmol/L(约7mg/dl)时,为高尿酸血症。

正常情况下,人体肾脏能够排出尿酸而维持其在血液中的正常浓度水平,而高尿酸血症则常由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导致。

痛风是指因血尿酸过高而沉积在关节、组织中造成多种损害的一组疾病。

严重者可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最终可能危及生命。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群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率显著增高。

根据最新研究结果,高尿酸血症患者已占总人口13.3%,而痛风患病率在1%~3%。

近年研究认为,痛风/高尿酸血症与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病和肾脏疾病等,因此已被多学科认识和重视。

二、病因与分类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根据病因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一)原发性高尿酸血症1.特发性尿酸增多症:绝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10%~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仅1%左右患者由先天性酶缺陷引起,如家族性幼年高尿酸性肾病、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缺陷、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PRPP)活性增高、Ⅰ型糖原累积症、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2.尿酸产生过多:与高嘌呤饮食、酒精过多摄入、高糖饮食、核酸代谢增强相关,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相关的临床表现或疾病。

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1.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慢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淋巴瘤及多种实体肿瘤化疗时,由于细胞内核酸大量分解而致尿酸产生过多。

2.各类肾脏疾病:由于肾功能不全、肾小管疾病造成尿酸排泄减少而使血尿酸增高。

3.服用某些药物:常见为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复方降压片、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抗帕金森病药物、小剂量阿司匹林(75~300 mg/d)、维生素B12、烟草酸、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环孢素A、硫唑嘌呤)等。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支气管哮喘(哮喘)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分期哮喘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二、危险因素哮喘的发病是遗传和环境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很多变应原和触发因素会导致哮喘急性发作。

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室内变应原(尘螨、家养宠物、霉菌、蟑螂等);室外变应原(花粉、草粉等);职业性因素(面粉加工、动物饲养、大棚种植及塑料、纤维、橡胶制造等行业);食物(鱼、虾、蛋类、牛奶等);药物(阿司匹林、抗菌药物等);非变应原因素(寒冷、运动、精神紧张、焦虑、过劳、香烟、厨房油烟、空气污染、刺激性食物等)[1]。

三、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一)诊断标准1.可变的呼吸道症状和体征:(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客观证据:有气流受限的证据[在随访过程中,至少有一次气流受限的证据,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0.75],同时具备以下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1)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 ml);(2)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每日监测PEF2次、至少2周);(3)抗炎治疗4周后,肺功能显著改善(与基线值比较,FEV1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 ml);(4)运动激发试验阳性(与基线值比较,FEV1降低>10%且绝对值降低>200 ml);(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使用标准剂量的乙酰甲胆碱或组织胺,FEV1降低≥20%)。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全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全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全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在医学领域中,基层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医务人员在基层诊所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常见疾病时的必备参考。

本文将就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医务人员在实践中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喉咙痛等症状。

针对感冒,在诊疗指南中通常建议患者多休息、多饮水、避免寒冷等,同时可以适当使用退烧药、止咳药等进行对症治疗。

如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建议及时就医。

二、胃炎胃炎是一种胃黏膜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胃痛等。

胃炎的诊疗指南通常建议患者饮食清淡、少食多餐,戒烟戒酒,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可以用于缓解症状。

若出现严重症状如呕血或黑便等,应及时就医。

三、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的诊疗指南强调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并采取相应的生活方式干预,如控制饮食摄入的盐分、减轻体重、适度运动等。

药物治疗方面,常使用降压药物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

四、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

全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中建议患者需要进行饮食控制,尽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此外,合理运动、药物治疗也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常用的药物包括胰岛素、磺脲类药物等,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五、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心脏供血不足的疾病,主要症状为胸痛、心慌、气短等。

针对冠心病的诊疗指南中,建议患者要控制血脂异常,如高血压、高胆固醇等。

药物治疗通常采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需要根据病情选用。

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最常见的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全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中,推荐患者要戒烟、避免空气污染,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测。

药物治疗方面,常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进行缓解。

七、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支气管炎症,主要症状为喘息、呼吸困难等。

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常见病)

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常见病)

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常见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诊疗指南前言当前,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广大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给医疗卫生管理工作和临床医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提高我院医疗技术队伍整体素质,规范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势在必行,而《医疗事故处理条约》、《侵权责任法》、《执业医师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又为《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的编写赋予了新的内容。

《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的编写和面世旨在对临床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提出具体要求,使临床诊断与治疗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使医务人员的临床诊疗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此举,将有利于提高我院广大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利于加强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管理;有利于为广大群众与患者提供同质化服务。

该书内容丰富,涵盖了相关专业众多疾病的诊疗与技术操作规范,以科学性、权威性、指导性、可操作性为主旨,供我院各级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遵循。

为了高质量完成该书的编写,我院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在2015年版的基础上,积极查阅国内相关疾病指南及规范,结合院、科工作实际,积极讨论,反复修改,力求使该书既能反映目前国内外医疗技术发展的水平,又能符合我院具体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由于编写时间有限,问题和不足在所难免,希望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和广大临床医务人员对《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2016年版)》在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再版时修订,让该书籍能够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促进我院医疗工作的更快更好发展。

本《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2016年版)》自2016年1月1日起执行,同时2015年版废止。

2015年12月目录一、内科各系统常见疾病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03)2、支气管哮喘 (12)3、呼吸衰竭 (18)4、肺炎 (26)(1)社区获得性肺炎 (34)(2)医院获得性肺炎 (39)5、心力衰竭 (44)(1)急性心力衰竭 (49)(2)慢性心力衰竭 (51)6、高血压病 (53)7、急性冠脉综合征 (57)8、稳定型心绞痛 (60)9、消化性溃疡穿孔 (68)10、上消化道出血 (79)11、急性胰腺炎 (44)12、肝硬化 (44)13、面神经炎 (44)14、坐骨神经痛 (44)15、脑梗死 (44)(1)脑血栓 (44)(2)脑栓塞 (44)二、骨科常见疾病 (44)16、颈椎病 (44)17、腰间盘突出症 (44)18、肩关节周围炎 (44)19、骨关节炎 (44)三、外科常见疾病 (44)20、急性阑尾炎 (44)21、急性肠梗阻 (44)22、急性酒精中毒 (44)23、多发伤 (44)24、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4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基层医疗机构十种常见多发病的诊疗指南

基层医疗机构十种常见多发病的诊疗指南

基层医疗机构十种常见多发病的诊疗指南邛崃市基层医疗机构十种常见、多发病的诊疗手册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类别:呼吸内科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1.轻症无热或低热。

有鼻塞流涕喷嚏咽疼轻咳等。

2.重症全身症状较重,高热流涕鼻塞咽及扁桃体充血,有黄色或白色渗出物,咽壁及附近可见疱疹溃疡。

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多见于病毒感染。

治疗原则: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

轻症:针对病情选用抗病毒药物或中成药、非甾体消炎药建议用复方对乙氨基酚或者酚氨咖敏片重症:针对病情选用抗病毒药物或中成药、非甾体消炎药以下情况需求加用抗生素:(1)六个月以下婴儿发热较高者。

(2)发热较高持续不退,一般状况较重者。

(3)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4)已并发中耳炎。

(5)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

可按照情况酌情选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大概喹诺酮类抗生素更严重者收入住院治疗。

二、急性支气管炎类别:呼吸内科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诊断:1轻症: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咳嗽为干咳或咳出少量粘液痰。

2重症:除上述表现外伴发烧,咳嗽加剧,分泌物逐渐增多,痰呈粘液脓。

肺部呈现呈现粗、中湿XXX。

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数正常或稍高,由细菌引起或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明显升高。

X线检查肺部纹理增粗或肺门阴影增深。

治疗原则:1.留意保暖,适当苏息,多饮水2.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

常用喷托维林、盐酸溴已新、氨溴索等。

伴发烧、全身酸痛时可服对乙氨基酚片、吲哚美辛等。

3.如有细菌熏染可酌情选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大概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于气急、哮喘则用氨茶碱。

有气道反应性增高者建议使用富马酸酮替芬片三、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类别:呼吸内科第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诊断:1.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病发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者。

2.每年发病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测定等)者亦可诊断。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定义及流行病学(一)定义尿酸是人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嘌呤核苷酸80%由人体细胞代谢产生,20%从食物中获得。

嘌呤经肝脏氧化代谢变成尿酸,后者由肾脏和肠道排出。

体温37 ℃时,血清中单钠尿酸盐(MSU)的饱和溶解度为404.5 μmol/L(6.8 mg/dl),通常定义当血清尿酸水平>420 μmol/L(约7 mg/dl)时,为高尿酸血症[1]。

正常情况下人体肾脏能够排出尿酸而维持尿酸在血液中的正常浓度水平,而高尿酸血症则常由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导致。

痛风是指因血尿酸过高而沉积在关节、组织中造成多种损害的一组疾病,异质性较强,严重者可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最终可能危及生命。

(二)流行病学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群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率显著增高,根据最新研究结果,高尿酸血症患者已占总人口13.3%,而痛风患病率在1%~3%[2,3],且逐年上升。

近年研究认为,痛风/高尿酸血症与多种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病和肾脏疾病等,因此已被多学科认识和重视[4,5]。

二、病因与分类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根据病因主要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大类[1]。

(一)原发性高尿酸血症1.特发性尿酸增多症:绝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10%~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仅1%左右患者由先天性酶缺陷引起,如家族性幼年高尿酸性肾病、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缺陷、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PRPP)活性增高、Ⅰ型糖原累积症、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2.尿酸产生过多:与高嘌呤饮食、酒精过多摄入、高糖饮食、核酸代谢增强相关,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相关的临床表现或疾病。

(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1.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慢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淋巴瘤及多种实体肿瘤化疗时,由于细胞内核酸大量分解而致尿酸产生过多。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一)定义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

本质是胃黏膜上皮反复受到损害使黏膜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胃固有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

该病易反复发作,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生命质量。

(二)流行病学慢性胃炎是基层消化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缺乏临床表现,因此在自然人群中的确切患病率难以获得。

慢性胃炎发病率在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发病率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流行病学重叠[1],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

(三)分类慢性胃炎的分类尚未统一。

国际疾病分类-11(ICD-11)强调了胃炎的病因学分类,但由于慢性胃炎的主要潜在风险是癌变,而发生胃癌的风险因胃黏膜萎缩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不同而异,因此对于胃炎的组织学分类及内镜下分类仍是必要的。

1.基于病因分类: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可将慢性胃炎分为Hp胃炎和非Hp胃炎。

病因分类有助于慢性胃炎的治疗[3,4]。

2.基于内镜和病理诊断分类:分为萎缩性和非萎缩性两大类。

3.基于胃炎分布分类:分为胃窦为主胃炎、胃体为主胃炎和全胃炎三大类。

胃体为主胃炎尤其伴有胃黏膜萎缩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胃窦为主者胃酸分泌增多,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风险增加。

4.特殊类型胃炎的分类:包括化学性、放射性、淋巴细胞性、肉芽肿性、嗜酸细胞性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所致。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诱因或危险因素1.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原因,Hp感染者几乎都存在胃黏膜活动性炎症,长期感染可致部分患者发生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甚至异型增生、胃癌。

2.饮食和环境因素:进食过冷、过热以及粗糙、刺激性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可致胃黏膜损伤。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饮食中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以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完整版)一、概述呼吸系统疾病常见、多发、危害重大,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我国呼吸系统疾病总体存在诊断不足和治疗不足的情况,而肺功能检查作为最常用的一项筛查和诊断技术,在我国的开展并不平衡,特别是在基层普及率不高,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随着我国对呼吸疾病诊治的重视和未来呼吸慢性病管理的重心下移和关口前移,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呼吸慢性病的筛查和诊断水平,有必要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基层版肺功能指南,向基层医师普及肺功能的基本操作和质控,强化基层对基本的肺功能检查的意义和使用方法的掌握。

肺功能是呼吸系统通气和换气等功能的总称,可运用特定的手段和仪器对受试者的呼吸功能进行检测和评价。

临床常用技术包括:肺通气功能检查(肺量计检查)、肺弥散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气道阻力检查、运动心肺功能检查等,其中以肺通气功能检查最为常用,即本指南所叙述的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

支气管舒张试验在通气功能检查的基础上比较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后的通气功能指标变化,也是基层医疗机构最为常用和简单易行的检查之一,本指南也对此进行介绍。

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鉴别诊断、严重程度评估、疗效评估以及疾病随访的重要工具。

呼吸病学的发展,尤其是气道疾病防治的发展,离不开呼吸生理学与肺功能的检查。

考虑到肺功能正常值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应用,近几年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以及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肺功能协作组等已经分别牵头制定了我国成人和儿童的肺功能检查系列指南[1,2,3,4,5,6,7,8,9,10,11,12,13,14,15],为推动呼吸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慢性病管理的普及,肺功能检查在基层的推广和应用越来越重要。

全国最新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显示,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患病率为1.24%[16],4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病率为13.7%[17],提示慢性气道疾病尤其是慢阻肺已经成为制约民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

基层医疗机构十种常见多发病的诊疗指南

基层医疗机构十种常见多发病的诊疗指南

基层医疗机构十种常见多发病的诊疗指南1.感冒感冒是一种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其症状包括流鼻涕、咳嗽、喉咙痛、喉咙发炎、头痛、发烧等。

确诊方法通常由医生根据病史和体检,配合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治疗时需要卧床休息、增加水分摄入、适量使用退烧药、非处方药等。

在使用药物时,需要警惕过度使用抗生素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不应滥用抗生素。

同时,剧烈头痛和持续高烧可能是其他更严重的疾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通风换气,增加水分摄入,多喝温水或温茶,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休息,及时去医院就诊,遵医嘱用药,加强营养等。

2.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特点是血压长期超过正常值,主要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

高血压可以通过测量血压值和评估高血压相关症状来诊断,通常包括多次血压测量和电子测量设备。

治疗高血压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咖啡因、酒精等摄入,加强体育锻炼等。

同时建议患者定期检测血压、保持药物持续性并遵医嘱。

但患者应该避免急于求成。

在治疗时,如果药物剂量太大、效果太快,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昏厥等不良反应。

控制饮食,避免食用过多的高盐、高脂、高糖、高胆固醇等食品;适度运动,避免长时间坐立不动;保持心情舒畅,学会采用缓解压力和自我放松技巧;戒烟戒酒,减少口服避孕药的使用等。

3.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液中的糖含量过高。

糖尿病可以通过血液检查来确定病情。

血糖水平在糖尿病诊断标准值内的人应每3年检查一次,而存在危险因素的人应每年检查一次。

治疗糖尿病需要采取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饮食调整、减少糖分、限制油脂和蛋白质的摄入等;管理血糖、血压和血脂;适当地增加体育锻炼等。

糖尿病患者应该保持正常的体重、控制饮食,并定期检测血糖和尿糖。

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和调节饮食以后血糖增加,需要及时就医。

控制饮食,均衡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适量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定期进行体检,预防并发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避免长时间坐立不动等。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又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nea syndrome, OSAHS),是指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1]。

临床上可表现为打鼾,鼾声大且不规律,夜间有窒息感或憋醒,睡眠紊乱,白天出现嗜睡,记忆力下降,严重者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行为异常。

症状的出现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可一项或多项,也可没有症状。

目前普遍认为OSA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糖尿病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引起猝死、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1,2],因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上海市2000年初期的数据表明,OSA患病率估计为3.62%[3],随着超重和肥胖人群的不断增多,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诊治水平,我们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4]、2015年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基层版)》[5]和2017年的《睡眠呼吸疾病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草案)》[6]的基础上,邀请了部分基层工作的全科医生共同讨论,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和实践经验,制定了OSA的基层诊疗管理指南。

由于成人OSA和儿童OSA 诊断标准、病因、治疗不同,本指南只针对成人的OSA。

(一)相关定义[1,4,5]1.呼吸事件的分类和定义:(1)呼吸暂停(apnea):指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消失或明显减弱(较基线幅度下降≥90%),持续时间≥10 s。

(2)阻塞型呼吸暂停(obstructive apnea, OA):指上述呼吸暂停发生时,胸腹式呼吸仍然存在。

系因上气道阻塞而出现呼吸暂停,但是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驱动功能正常,继续发出呼吸运动指令兴奋呼吸肌,因此胸腹式呼吸运动仍存在。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原发性帕金森病,简称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隐袭起病,进展缓慢,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减少和路易小体形成,导致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减少,从而临床上出现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特征性症状[1],同时伴各种非运动症状,如嗅觉障碍、便秘、睡眠障碍等[2]。

诊断主要依靠详尽的病史和完整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尚无确诊的特异检查。

(二)流行病学我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1 700/10万,与西方国家相似。

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男女患病比例接近1∶1或男性略多于女性。

中国现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据估计,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达到260万例,约占全球患者的一半,预计每年新增帕金森病患者近20万例,至2030年将有500万例帕金森病患者[3]。

(三)分型传统上,根据帕金森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3型[4]:1.震颤型:主要以肢体震颤为主,而肌肉强直很轻或不明显。

2.强直型:主要以肌肉僵硬、强直表现为主,可以没有震颤或伴轻微震颤。

3.混合型:同时有肢体震颤和肌肉强直的表现,即震颤-强直型或强直-震颤型,此型占帕金森病的大多数。

根据起病年龄又可分出早发型帕金森病(发病年龄≤50岁)和晚发型帕金森病(发病年龄>50岁)。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帕金森病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暂时还没有确切可靠的临床或检测手段来确定其病因。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与年龄因素、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5]。

(一)危险因素1.高龄: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40岁以前发病较为少见,提示高龄与发病有关。

2.环境因素:如接触吡啶类衍生物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分子结构类似的工业或农业毒素可能是病因之一。

3.遗传因素:帕金森病在一些家族中呈聚集现象。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19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肥胖症是指机体脂肪总含量过多和/或局部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1]。

肥胖主要包括3个特征: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多、体脂分布的失调以及局部脂肪沉积。

(二)分类按发病机制及病因,肥胖症可分为单纯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单纯性肥胖症又称原发性肥胖,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可寻;其根据发病年龄和脂肪组织病理又可分为体质性肥胖症(幼年起病性肥胖症)和获得性肥胖症(成年起病性肥胖症)。

而继发性肥胖症是指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的肥胖症。

本指南主要阐述单纯性肥胖症。

此外,依据脂肪积聚部位,肥胖可分为中心型肥胖(腹型肥胖)和周围型肥胖(皮下脂肪型肥胖)。

中心型肥胖以脂肪主要蓄积于腹部为特征,内脏脂肪增加,腰部增粗,呈现"梨形"肥胖,此型肥胖患者更易患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周围型肥胖以脂肪积聚于股部、臀部等处为特征,呈现"苹果形"肥胖。

(三)流行病学近30年,肥胖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长,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

目前我国面对的肥胖形势也非常严峻,《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显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分别上升了7.3%和4.8%;而6~17岁儿童和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分别上升了5.1%和4.3%。

同时,我国的肥胖患病率呈现北方高于南方、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及女性高于男性的流行特点,与人群的地理位置、生活方式和习惯、经济收入水平、体力劳动强度、文化结构有密切关系。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能量代谢平衡失调,热量摄入多于消耗使脂肪合成增加是肥胖的基础。

它是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肥胖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提示遗传因素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肥胖的遗传机制目前尚未明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全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70%~80%由病毒引起。

主要有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

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慢性阻阻塞性肺疾病者,更易罹患。

本病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临床表现】根据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类型。

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

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

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

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如无并发症,一般5~7天后痊愈。

2.流行性感冒(influenza) 简称流感。

是由流感性感冒病毒引起。

潜伏期1~2日,最短数小时,最长3天。

起病多急骤,症状变化很多,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临床表现和轻重程度差异颇大。

(1)单纯型:最为常见,先有畏寒或寒战,发热,继之全身不适,腰背发酸、四肢疼痛,头昏、头痛。

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发热可高达39~40℃,一般持续2~3天渐降。

大部分患者有轻重不同的喷嚏、鼻塞、流涕、咽痛、干咳或伴有少量黏液痰,有时有胸骨后烧灼感、紧压感或疼痛。

年老体弱的患者,症状消失后体力恢复慢,常感软弱无力、多汗,咳嗽可持续1~2周或更长。

体格检查:患者可呈重病容,衰弱无力,面部潮红,皮肤上偶有类似麻疹、猩红热、荨麻疹样皮疹,软腭上有时有点状红斑,鼻咽部充血水肿。

本型中较轻者,全身和呼吸道症状均不显著,病程仅1~2天,颇似一般感冒,单从临床表现,颇难确诊。

(2)肺炎型:本型常发生在两岁以下的小儿,或原有慢性基础疾患,如二尖瓣狭窄、肺心病、免疫力低下、以及孕妇、年老体弱者。

其特点是:在发病后24小时内可出现高热、烦躁、呼吸困难、咳血痰和明显发绀。

全肺可有呼吸音减弱、湿啰音或哮呜音,但无肺实变体征。

X线胸片可见双肺广泛小结节性浸润,近肺门较多,肺周围较少。

上述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抗菌药物无效。

病程一周至一月余,大部分患者可逐渐恢复,也可因呼吸循环衰竭在5~10天内死亡。

(3)中毒型:较少见。

肺部体征不明显,具有全身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有时可有脑炎或脑膜炎表现。

临床表现为高热不退,神志不清,成人常有谵妄,儿童可发生抽搐。

少数患者由于血管神经系统紊乱或肾上腺出血,导致血压下降或休克。

(4)胃肠型: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严重腹泻,病程约2~3天,恢复迅速。

3.以咽炎为主要表现的感染(1)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

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

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

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炎或咳嗽。

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喘鸣音。

(2)疱疹性咽峡炎: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一周。

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

多于夏季发病,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

(3)咽结膜热: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

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

病程4~6天,常发生于夏季,游泳中传播。

儿童多见。

(4)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

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

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诊断要点】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发生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

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血凝抑制试验等,可能确定病因诊断。

1.血象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及核左移现象。

2.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测定视需要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清学诊断和病毒分离鉴定,以判断病毒的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

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主要与以下情况鉴别:1.过敏性鼻炎临床上很像“伤风”,所不同者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异常气味亦可引起发作,数分钟或1~2小时内缓解。

检查: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在患病初期也可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资区别。

【治疗原则和方案】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殊抗病毒药物,通常以对症处理、休息、忌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治继发细菌感染为主。

1.对症治疗可选用含有解热镇痛、减少鼻咽充血和分泌物、镇咳的抗感冒复合剂或中成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双酚伪麻片、美扑伪麻片、银翘解毒片等。

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因为此类药物与流感的肝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Reye综合征)相关,偶可致死。

2.支持治疗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易于消化,特别在儿童和老年患者更应重视。

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抗菌药物仅在明确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有应用指征。

3.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现有抗流感病毒药物有两类:即离子通道M2阻滞剂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其中M2阻滞剂只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治疗患者中约有30%可分离到耐药毒株,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很好作用,耐药发生率低。

(1)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①用法和剂量:见表1—1。

②不良反应: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副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有神经质、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轻微头痛等,其中金刚烷胺较金刚乙胺的发生率高。

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和呕吐,这些副作用一般较轻,停药后大多可迅速消失。

③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剂量调整:金刚烷胺的剂量在肌酐清除率≥50ml/min 时酌情减少,并密切观察其副反应,必要时可停药,血透对金刚烷胺清除的影响不大。

肌酐清除率10ml/min时金刚乙胺推荐减为100mg/d。

表1-1 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用法和用量药名年龄(岁)1-9 10-12 13-16 ≥65 金刚烷胺5mg(kg.d)100mg 100mg (最高150mg/d) 2次/日2次/日≤100mg/d 金刚乙胺不推荐使用不推荐使用100mg,2次/日100mg或200mg/d (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目前有2个品种,即奥司他韦(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韦(zanamivir)。

我国目前只有奥司他韦被批准临床使用。

①用法和剂量:奥司他韦:成人75mg,2次/日,连服5天,应在症状出现2天内开始用药。

儿童用法见表1—2,1岁以内不推荐使用。

扎那米韦:6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表1—2儿童奥司他韦用量(mg) 药名体重(公斤)≤15 16-23 24-40 40 奥司他韦30 45 60 75 剂量均为每次吸入10mg,2次/日,连用5天,应在症状出现2天内开始用药。

6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作用。

②不良反应:奥司他韦不良反应少,一般为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也有腹痛、头痛、头晕、失眠、咳嗽、乏力等不良反应的报道。

扎那米韦吸入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恶心、咽部不适、眩晕、鼻出血等。

个别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使用后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和肺功能恶化。

③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无需调整扎那米韦的吸入剂量。

对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奥司他韦减量至75mg,1次/日。

4.抗菌药物治疗如有细菌感染,可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经验用药,常选青霉素、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

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acute tonsillitis)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咽黏膜和淋巴组织炎症,是一种很常见的咽部疾病。

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在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时最易发病。

【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1)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一般持续3~5天。

(2)头痛,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及四肢酸痛。

(3)小儿患者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

2.局部症状(1)咽痛,为其主要症状,吞咽或咳嗽时咽痛加重,疼痛较剧者可致吞咽困难,也可引起耳部放射痛。

(2)可表现为言语含糊不清;系软腭运动障碍引起。

(3)若炎症向鼻咽部发展,波及咽鼓管,可出现耳闷,耳痛症状。

(4)扁桃体肿大显著,在幼儿还可引起呼吸困难。

【诊断要点】1.症状起病急,可有畏寒发热,咽痛为主要症状。

2.检查(1)咽部黏膜呈弥漫性充血,以扁桃体及两腭弓最严重。

(2)腭扁桃体肿大,在其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或在隐窝口处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点状豆渣样渗出物,可连成一片形似假膜,不超过扁桃体范围,易拭去,不易出血。

(3)下颌角淋巴结常肿大,且有明显压痛。

3.血液学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4.应注意与咽白喉、奋森咽峡炎及某些血液病引起的咽峡炎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方案及原则】1.一般疗法患者须卧床休息,进流质饮食及多饮水,加强营养及疏通大便,咽痛较剧或高热时,可口服解热镇痛药。

2.全身应用抗生素包括静脉点滴,肌肉注射或口服(施复捷等)抗生素。

3.局部治疗常用复方硼砂溶液、口泰(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或是1:5000呋喃西林液漱口。

4.中医中药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系内有痰热,外感风、火,应疏风清热,消肿解毒。

常用银翘柑橘汤或用清咽防腐汤。

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acute tracheobronchitis)是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或过敏因素等对气管一支气管黏膜所造成的急性炎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