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大学语文_教学必须全面反思
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反思
统、 结构与规律 。 并 通 过 系统 化 、 逻 辑 化 的教 材 形 式 呈 现 的 。 为 了 让学 生 更 系统 地 接 触 文 化 遗 产 、更 深 入 地 了 解 汉 语 文 的 内 在 规律 , 语言学科类课程应包括必修课 、 限 定 选 修 课 与 任 意 选
修 课 三种 形 式 。语 文 限 定 选 修 课 是 在 语 文 必 修 课 的 基 础 上 根 据 大学 生 的社 会 志 向 与 职 业 选 择 的 需 求 开 设 的 .分 为 文 科 限 定 选修 课 、 理 科 限 定 选 修 课 与 就 业 限定 选 修 课 。 语 文 任 意 选 修 课 是 为 了发 展 学 生 的兴 趣 爱 好 、 拓 宽知识面 、 培养特长 、 提 高 某方面的语文 能力而设 置的 , 如 乡土文学 、 民俗 文 化 、 中 外 文 化 史话 、 影视欣赏与评论等 。 语 文 限 定 选 修 课 与 任 意 选 修课 属 于 选择 性 语 文学 习 .二 者 尤 其 是 后 者 有 助 于 改 变 语 文 必 修 课 的 比较 完 整 而 封 闭 的 内 在 结构 性 。 二、 承 担 人 文 使 命 所谓人文精 神 . 是 指 以人 性 、 人格、 人 道 为 本 位 的 知 识 意 向 和 价值 取 向 。人 文 教 育 是指 以人 格教 育 为 核 心 , 以人 文 科学 知识的传授为手段 。 以唤醒灵魂 . 激 发 人 自觉 追 求 真 善 美 的 理 想 价值 为 目的 , 促 进 人 全 面 发 展 的一 种 教 育 。这 是作 为 公 共课 的 大 学语 文 除知 识 传 播 外 的另 一 项 重 要 使命 。 同时 , 德 育 课 的 任 务 事 实 上 由 非 政 治 课 一 起 承 担 ,而 大 学 语 文 的作 用 尤 其 突 出。 “ 名节” 之 类 的 问题 , 是 古代 文 学 中时 常涉 及 的 问 题 。 正 反 典 型都有 , 生动而形象。 由大 学语 文 承 担 这 一类 的教 育 , 效 果 比政 治 课 好 得 多 。 只 是 要 求 教 材 的编 写 者 要 留 意 编选 一 些 这 方 面 的篇 章 。 教 育专 家们 纷 纷 提 出 。 语 文 首先 不 能 简 单 理解 为一 个 “ 学科 ” 。语 文是 覆 盖 在 所 有学 科 之 上 的 。 是 一 种 把人 文 精 神 渗 透 到 所 有 学 科 中 的学 问 , 学 语 文 的 同时 也 能 学 其 他 学 科 , 而 在 其 他 学 科 里 面也 都 有 语 文 因素 。 “ 语 文 是 灵魂 依 靠 的东 西 , 或 者 说, 它是 一 种 以无 用 达 到 有用 的学 问 ” 。所 以 , 大 学 语 文学 科 定 位 应 提 到 提 高 中 华 民族 的文 学 与 人 文素 质 的 高 度 上 。
大学语文教学反思怎么写优秀4篇
大学语文教学反思怎么写优秀4篇篇一:教师教学反思范文简短篇一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好多不足之处。
为了搞好今后的工作,现将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简单分析如下。
一、成功之处1、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性,使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进行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3、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
4、较好的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在教学中,注重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
5、在教学中,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适当选择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需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学生尽早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2、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语文。
3、学生的学习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4、还需进一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借以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5、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能使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6、加强写作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篇二:大学语文教学反思怎么写篇二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之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大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奠基石。
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为你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
大学语文教案反思总结
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学期,我担任了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和文学史知识,提高文学素养;2. 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和写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4. 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本学期,我主要讲授了《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文学史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点:1. 重视文学作品的教学,通过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艺术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2. 结合文学理论,帮助学生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 结合文学史,让学生了解文学发展的脉络,增强文学素养;4. 注重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的写作实践。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提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2. 课堂讲解: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3. 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4.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具有时代意义和人文价值的文学作品,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2. 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3. 课堂氛围的营造: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4.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5. 教学反思: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不够,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等。
大学语文教案反思自己
一、教学反思本次《大学语文》教学,我主要围绕课文《背影》展开,通过阅读、讨论、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1.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本次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2)学习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经过教学,我认为大部分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
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 教学方法运用情况本次教学,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通过提问、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3)总结式教学: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教学方法运用方面,我认为效果较好。
学生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参与,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教学环节设计情况本次教学环节主要包括:(1)导入:通过提问、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3)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4)总结: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教学环节设计方面,我认为整体较为合理。
各个环节之间衔接自然,有助于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2)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2)在课堂讨论环节,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总之,本次《大学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3篇
大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3篇第一篇:教学目标的设定及实施在本次大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我明确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以及丰富他们的表达技巧。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采用了一系列教学策略。
首先,我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作文。
通过分析范文和引导讨论,我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作文的结构、语言运用和写作技巧。
然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并提供即时反馈和建议。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不断改进自己的写作能力。
其次,我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展开探究、分析问题、提出观点并支持自己的观点。
通过鼓励学生思考问题的多个方面,我帮助他们培养了辩证思维的能力,使他们的作文更加有深度和思想性。
最后,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技巧。
我引导学生研究和运用丰富的词汇、语言结构和修辞手法,以提升他们的作文表达能力。
我还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作品,研究他人的表达方式,以丰富自己的写作风格。
通过实施以上教学策略,我发现学生们在写作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技巧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第二篇:学生参与度的提升在大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首先,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我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我倾听并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建立了开放、尊重和包容的研究氛围。
其次,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
我将学生分成小组,给予他们一定的任务或问题进行合作探讨。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共同研究和进步。
最后,我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解和讨论外,我还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中积极参与研究,提高了他们的研究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的实施,我发现学生们的参与度明显提高。
大学语文教学反思
大学语文教学反思当今社会最希缺的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职业院校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己任,专业技术的学习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十分重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高素质显得犹为重要,《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选修课,有它的特定功能。
那么,我们来如何认识,教师如何教好,学生如何学好,这门课的功能如何张显出来,是一个很值得我们职业院校的教师所反思的一个问题。
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是,作为职业院校,我们如何来认识《大学语文》这门课,如何来定位这门课?我们知道,高中语文有明显的基础性与工具性的特点,学好语文是为了考一个高分。
那么,在职业院校,开设《大学语文》,应该突出其“大”字,这种大包含一种博大精深的涵义在其中。
学习《大学语文》不但是为了提高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为根本目的。
因此,它的审美性、人文性、思想性就显得犹为重要。
我们一般这样认为,审美性就是指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欣赏与评判能力、表达与写作能力,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来感受真、善、美。
比如说一些同学追求时尚,热爱美丽,表现自我,然而再自己身上表现的美丽却不符合自己的年龄。
一些同学喜欢追星,然而模仿着明星的性格,在很多方面迷失了自我的个性。
一部分同学热爱想象,然而没有让想象成为理想,而是沉迷在武侠的幻想中不可自拔。
这便是缺少审美性在生活中的表现----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
只有通过阅读与学习好的文学作品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人文性就是指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为载体,通过阅读与学习,体味其中的文化底蕴与文化价值,从而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素质。
比如说,通过对名人或者英雄列传的阅读来学习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与道德情操。
思想性就是指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品评,引发一个人去思考人生价值与人生意义。
比如说,在一些同学中,对不好的现象,不会考虑正确与否,只是一味的盲从,对一个问题缺乏自己的思考,这就是没有独立思想性的表现。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PPT
对比不同教学阶段,分析学生参 与度的变化趋势,找出可能影响 参与度的因素。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作业提交率
统计每次作业的提交率,了解学生对 作业的重视程度。
作业质量
分析学生作业的质量,包括观点阐述 、逻辑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评估 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学习态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包括专注度、参与度、互动性等,评估学生的 学习投入程度。
课程内容
阐述本课程所涵盖的文学 、历史、哲学、艺术等多 个领域知识。
课程特色
强调本课程在培养学生人 文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 思维方面的独特作用。
教学目标与任务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本课程所涉及 的基础知识,如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方法、经典作 品解读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以及口头表达和书面表 达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
知识点覆盖
确保教学内容涵盖大纲要求的知 识点,突出重点、难点和考点。
文学鉴赏与分析
注重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培养 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文化传承与弘扬
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 扬,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合理分配课时,确保教学进度与
《大学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目录
• 课程概述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进度 •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 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 •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对未来教学的改进建议与展望
01
课程概述与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简介
01
02
03
课程定位
介绍《大学语文》作为高 等教育阶段通识教育核心 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大学语文教学反思心得
大学语文教学反思心得引言:语文教学是大学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大学语文教学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一、知识体系的构建;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三、评价体系的建构。
一、知识体系的构建大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知识的体系化和层次化,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点的堆砌。
为了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1.1 语文知识的分类与整合语文知识可以从语言规范、文学作品、修辞手法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教师应该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形成系统化的语文知识结构。
1.2 知识的连接与延伸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连接和延伸,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
例如,在讲解古代文学作品时可以介绍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1.3 实践与应用的结合语文知识的学习应当贴近实际,注重实践与应用。
教师可以引入实际的文本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从几个方面论述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语文应该是一种愉悦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引入故事、开展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给予学生合理的学习空间学习语文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写作活动,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本、对比不同观点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
2.4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师可以运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接触和理解知识,提高学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大学语文教案反思
教案名称:《大学》语文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大学》这篇文章的主旨,领会其中的儒家思想,并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二、教学内容《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文章语言简练,内涵丰富,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我注重对重点句子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儒家思想。
同时,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效果从课堂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大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投入到课堂讨论中。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此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提高,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改进:1. 课堂互动不足。
虽然我采用了讲解、讨论等教学方法,但互动环节仍然不够充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
虽然《大学》中的儒家思想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但过于注重理论讲解可能导致学生产生距离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适当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3. 教学评价单一。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评价标准,这可能导致部分学生过于关注成绩,而忽视了实际能力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注重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教学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导致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和吸收所学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合理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和思考。
大学语文教学反思
大学语文教学反思大学语文教学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责任。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改进。
首先,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往往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新的文化现象和语言表达方式不断涌现,但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过于固定和陈旧,难以满足学生对于新鲜知识的渴望。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入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素材和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其次,大学语文教学方法需要创新。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再者,大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也需要改革。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体系,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评价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论文写作、口头报告、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
此外,大学语文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欣赏传统艺术、参与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滋养。
最后,大学语文教学还应该加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语文学习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应该走出教室,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教学需要在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改革、人文素养培养和社会实践结合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改进。
大学语文教案课后反思总结
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一堂《红楼梦》阅读指导课。
在课前,我充分准备了相关的教学材料,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读,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古典名著。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红楼梦》的封面、作者介绍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课文分析(1)首先,我对《红楼梦》的背景、人物关系、主题思想进行了简要介绍,使学生对该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然后,针对书中的一篇章节,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方面。
(3)接着,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读书笔记。
三、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即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背景、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方法的运用(1)本节课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作业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教学中的不足(1)在讲解《红楼梦》的人物关系时,部分学生反映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这说明我在讲解过程中对人物关系的梳理还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改进。
(2)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红楼梦》的兴趣不够浓厚。
今后,我将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改进措施(1)针对人物关系讲解不清的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人物关系的梳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2)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尝试引入更多与《红楼梦》相关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因材施教。
四、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和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大学语文总结反思模板范文
时光荏苒,转眼间大学生活已过大半,回首过去的学习历程,大学语文课程无疑是我最为重视和投入的一门课程。
在此,我对大学语文的学习进行一次总结与反思,以期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进步。
一、学习成果1. 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我的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我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2. 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大学语文课程涵盖了古今中外的文学、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使我具备了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
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思维方式得到拓展。
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学习反思1.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时对某些知识点不够重视,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今后,我要端正学习态度,对待每一门课程都要全力以赴。
2. 阅读量不足。
虽然我在大学语文课程中阅读了不少文学作品,但与优秀的同学相比,我的阅读量仍有很大差距。
今后,我要加大阅读力度,拓宽阅读面,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较强,但在实际应用中,如写作、演讲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今后,我要多参加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时间管理能力不足。
大学语文的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我在这方面的时间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今后,我要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三、未来规划1. 提高学习兴趣。
我会更加关注大学语文课程,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 扩大阅读范围。
我会努力拓宽阅读面,阅读更多类型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增强实践能力。
我会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4. 优化时间管理。
我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大学语文教学反思与探索
大学语文教学反思与探索进入大学的学生,要么能读懂古文,要么通过考试可以获得必要的知识,但是,究竟大学语文课程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完整地了解古文呢?在这里,我们将从大学语文教学、反思和探索三方面来分析其中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大学语文教学要如何进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所以在这里,重要的是要重视整体语言学习,注重从基础知识、规则结构、重要句型、精讲义和文言文的语法、古文的表达方式以及对古文风格的分析等方面全面深入地教授古诗文。
在教学中,应注重把握古文的诸多义性和句式,重点分析古文的思想观点,突出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古文文本,尤其是把握古文文本的蕴涵意义,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文文化。
同时,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古文文本进行多元化的解读,使之变得更加有趣。
第二个问题,怎样反思并完善大学语文教学?在这一点上,首先,大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是不同的,有的同学比较擅长古文,有的同学比较擅长语文思维,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掌握古文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开设更多有关文化内涵阅读分析、文言文翻译练习、古文表达方式分析等课程,使学生从更多的角度了解古文文化。
第三个问题,怎样探索新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在这一点上,可以通过开展活动形式的课程,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可采用网络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如语音识别、文本分析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文的记忆与分析。
同时,与古文相关的文献研究也可以成为学生的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文文化,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也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地教学计划,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古文文本阅读和学习经验,让学生能够从更多的角度深入理解古文文化,从而大学语文的教学更有效。
教案课后反思大学语文
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人文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节课是针对大学语文课程的一次教学活动,旨在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如主题、结构、人物、语言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授新课:结合具体作品,讲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如主题、结构、人物、语言等。
3. 课堂练习:让学生阅读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其特点,并撰写读书笔记。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围绕作品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学作品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
四、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讲授、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情况:本节课学生的整体表现良好,但部分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这部分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4. 教学内容:本节课所选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内容较为单一,今后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更加丰富,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5. 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大学语文教案反思
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一部分,教学内容为《红楼梦》节选。
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我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曹雪芹;2. 通过阅读节选,使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4.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分析:引导学生阅读节选,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a. 主题思想:通过阅读,使学生认识到《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
b. 人物形象:分析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c. 艺术特色:分析作品的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使学生领略到《红楼梦》的文学魅力。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作品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红楼梦》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红楼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曹雪芹,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较强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以下是教学效果的具体分析:1. 学生对《红楼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文学素养;2.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了合作和沟通,提高了团队精神;4. 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4.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教学必须全面反思
20 o8年 1 O月
黄
冈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 12 . o . 8 No 5 0 t2 0 c. O 8
Ju a fHu I g n o a U est o m l0 a1 a gN 邢 l v ri g y
“ 大学语文 " 教学必须全面反思
莫 恒全
收稿 日期 :o 8 -2 2o 8o
在过去推行了那 么多年, 尽管很多教师为“ 大学 语文” 无私地作了奉献 , 但是 , 其教学效果却乏善 可陈 , 在总体上难于扭转高校学生语文水平低落
作者简介 : 莫恒全 (92一) 壮族 , 15 , 广西 天等人 , 广西师范学 院学报编辑部研究员 , 硕士研究生导师。
第 5期
莫恒全 : 大学语文” 学必须全 面反 思 “ 教
・O l3・
的可悲局 面。 “ 笔 就 写 错 别 字 , 文 多 靠 网上 提 论
生语言文学知识, 提高学生 阅读与写作能力, 为我 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 质量人才。 …仔细琢磨类似这样的教学 目的 , ” 我 们将会发现其 中的漏洞 和问题 。“ 过阅读 、 通 鉴 赏和评析典范的中外文学作品”, 当然能够 “ 丰富 学生语言文学知识” 但是 , 只是“ , 若 阅读、 鉴赏和
题” 之类 的 “ 四部 格 局 ” 。另 外 , 些 教 材 还 附 录 有 若 干个知识 单元 , 介绍 有关 文体写 作理论 , 乎要 似
升温的趋势 , 笔Biblioteka 自然兴奋不已, 但又不免有些隐
忧 , 心 目前 新一 轮的 “ 担 大学 语 文 ” 是否 能 够持 热 久 , 否能够 抓 出实效 来 。笔 者 以 为 , 使 “ 是 要 大学 语 文 ” 出 困境 并 重 现 生 机 , 必 须 认 真 总 结 经 走 就 验 教训 , 面反思 , 针对性 地对 今后 的大学 语文 全 有 教 学进 行有 效 的改革 。
关于大学语文课的反思
关于大学语文课的反思近年来的大学语文课在教学内容上正逐渐失去其在大学教育中的应有功能,正在失去其语言与文学的自身吸引性。
又怎么能不失去其自身的生存能力呢?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教育功能的角度来反思一下大学语文课的教学。
一、传统语文教学的三大功能考察一下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历史就会知道。
中国的传统语文课教学从孔子时代起就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质功能的教育。
中国的传统教育非常讲究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所以传统语文课教学的内容往往是文史哲不分的;他不仅具有语言工具的表述功能。
而且更多的是具有道德思维理念的功能和中华民族文化传授的功能。
夸张点说,中国的文化无不融合在中国的传统的语文教育之中。
中国的传统教育一贯是以“知书达理”为教学原则的。
也就是说,读书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懂得道理。
所以在传统语文教育中“道”的教育功能始终占据着首要地位,并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开篇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在强调要将道德思维理念的教育功能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放在为师者教育职责的首位。
韩愈说的“道”,实际是包含我们现在所讲的道德在内的一种明白事理的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的教育,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理”,就是如何做人做事、如何思考问题的道理;而且这种道理是一种与“授业”的文化知识性教学和“解惑”的思维能力教学密不可分的一种思维方法的理念。
由此可知,古人不但认识到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思维理念教育的重要性。
而且还意识到这种道德思维理念的教育并不是直接的单独的道德理论教育,而是一种将理论转化为形象的间接的思想教育:用潜移默化的形式将这种思想教育融于“授业”的文化知识性教学和“解惑”的思维能力教学之中,这就奠定了在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所特有的道德思维性、文化知识性、语言工具性的三大功能并存的教学理念。
中国的传统语文教育非常重视分阶段的教学。
古人的语文教学虽然没有今日学校的小学、中学、大学之分,但从古人“小学”启蒙教育中的识文断字,到谋篇作文,再到对儒家经典哲理的学习,这三个教学阶段是非常明晰的。
大学语文教学反思
大学语文教学反思大学语文教学反思1第一,关于课程定位方面。
现在,有观点认为:语言不只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一种生命活动。
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大都积淀在语言文字之中,人们通过语文活动,吸取了前人创造的文明结晶,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教养的人”。
因此,将大学语文课完全定位于人文素质教育课,所以,在教材的编写,教学的设计上将人文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
笔者认为,大学语文教育,固然是一种特殊的语文活动,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固然可以提高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
但完全将其定位于人文素质教育课,却有失偏颇。
笔者虽然在这个领域工作的时间不长,但关于其学科定位却有过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我认为,大学语文课既不能讲成纯粹的工具课,也不能为了所谓“人文素质”,讲成文化课。
大学语文从根本上说也属于语文这个大范畴,所以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语文的基础特点,对于一些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一定要讲清楚;二要有文学性,使学生对这门课发生兴趣,进而喜欢上这门课,受到美的熏陶;三是要渗透进一些人文色彩。
在这三条之中,第一点是基础,起决定性作用,没有第一点其他都谈不上。
第二点是保障,如果一门课味同嚼蜡,学生不喜欢听,那也是白搭。
第三点是执教者高屋建瓴的把握,要求老师本人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然后渗透进教学中。
从我的了解来看,现在大学语文多由一些刚从大学毕业的老师讲授,他们缺乏教学经验,基础相对也不是十分扎实,控制课堂的能力也有限,所以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我认为,像大学语文这样的课程,应该由富有经验的教师带掌舵,给年轻教师一些示范,大家一起讨论,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北京大学的温儒敏教授从教材着手解决问题固然也是一种途径,但无论什么教材,最重要的还是教师,教师的素质,教法等起作用,希望担任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教师,以及对这一问题有兴趣的人士,继续关注这个话题,参与讨论,进一步深化这个讨论,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到了非讨论不可的地步了,不讨论的话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还要继续在黑暗中摸索。
关于大学语文课的反思
关于大学语文课的反思1. 语文课的现状1. 语文课的现状目前,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们不再受到传统的语文教育,而是更加注重实践性的学习。
教师们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利用新媒体和新技术,更加有效地传授知识。
语文课程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文言文阅读和作文走向更加现代化的内容,比如网络文学、影视文学、广播等。
此外,语文课也开始涉及更多的社会热点话题,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语文课的意义语文课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的文化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它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语言的结构和使用规则,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还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的文化知识,如历史、地理、文学等,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
此外,语文课还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们的文学素养,从而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
总之,语文课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们的文学素养,从而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
3. 语文课的改进语文课的改进应该从课堂教学、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增加课堂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采用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方式,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应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比如阅读、研究、思考、分析等,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4. 语文课的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课在大学里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今后,语文课的教学将更加注重实践性,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上。
首先,语文课的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学语文教案反思
大学语文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大学语文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运用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促进他们在团队中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选择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分析其中的文学元素、主题和情感。
2. 写作技巧与实践:通过分析优秀的写作范例,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并进行实践练习。
3. 合作学习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与文学作品相关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阅读与分析: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分析作品中的文学元素、主题和情感。
3. 探究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互动。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4. 写作实践:引导学生根据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进行写作实践。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任务或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并与全班进行分享和讨论。
6.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
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讨论引导: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3. 实践练习: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的学习成果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态度,评价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 08 02作者简介:莫恒全(1952-),壮族,广西天等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第28卷第5期黄 冈 师 范 学 院 学 报V o.l 28N o .52008年10月Journa l o fH uanggang N or m a lU n i versity O ct .2008大学语文 教学必须全面反思莫恒全(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广西南宁530001)摘 要: 大学语文 教学改革要端正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改变偏重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忽视写作实践训练与写作理论指导的偏向;要端正 大学语文 的教学理念,纠正 重文轻笔 的偏颇,适应现实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强化现代应用写作的教学;要建立起长效教学机制,确定 大学语文 的学科地位,突出其应用写作的专业特色,避免短期行为,扭转被动地盲目地制定教学目标的倾向。
关键词:大学语文;应用写作;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8078(2008)05 0102 04旨在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 大学语文 课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既受到高度重视同时又遭遇到难于名状的尴尬。
自2007年起,陷入困境多年的 大学语文 课程似乎出现了新的转机。
据悉,2007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下发 关于转发 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 的通知 之后,不少知名高校都表示将 大学语文 列为必修课。
面对 大学语文 即将再度升温的趋势,笔者自然兴奋不已,但又不免有些隐忧,担心目前新一轮的 大学语文 热是否能够持久,是否能够抓出实效来。
笔者以为,要使 大学语文 走出困境并重现生机,就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全面反思,有针对性地对今后的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
首先,必须反思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据了解,我国目前有关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的 大学语文 教材多达1402种,现在仍然使用的也在100种以上。
这些教材,往往选编 优秀的文学精品 ,把教材编成 三千多年文学精华的荟萃 。
教材编写者都有这样的一种共识:多读名家的优秀作品,不仅可以净化灵魂,提升审美能力,增强对生活的认识和辨别能力,而且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也会有实质性的进步。
有一种大学语文网络课程很有代表性,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中外经典文学作品, 按体裁分为诗歌部分、散文部分、小说、戏剧部分。
每篇文学作品都有原文、注释、提示、导学、练习五个栏目。
[1]有些编者还认为,这样编写的 大学语文 教材,将会比只是抽象地看些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切实有益的多。
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尽管 大学语文 版本多种多样,其编写体例却大同小异,无非是 文选 + 注释 + 提示 + 思考题 之类的 四部格局 。
另外,有些教材还附录若干个知识单元,介绍有关文体写作理论,似乎要弥补单纯编选文学作品而造成的理论性的缺陷。
但是,那些文体写作部分的理论知识和训练,不过是陪衬而已。
教材中被指定为 精读课文 的,并没有那些写作理论知识。
因此,过去各种 大学语文 教材编写的基本倾向,就是侧重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而把写作实践训练和写作理论的指导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教材编写指导思想是否正确,最好的检验就是看它的教学效果。
十分遗憾,尽管 大学语文 在过去推行了那么多年,尽管很多教师为 大学语文 无私地作了奉献,但是,其教学效果却乏善可陈,在总体上难于扭转高校学生语文水平低落的可悲局面。
提笔就写错别字,论文多靠网上摘,毕业论文不会设计,申论观点无法表达,这几乎成了对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最真实写照。
[2]如此低调的评价,似乎有点绝对化之嫌,但绝不是毫无根据。
这些年来,一部分本、专科毕业生乃至研究生、博士生母语不过关的现象不断地在工作、生活中出现并不断地被各种媒体报道,多少也说明一定的问题。
徐中玉先生在 新编大学写作 这部教材的前言中,特别提到 人民日报 、 新民晚报 的一篇报道,说是在江苏省人才市场举行的招聘会上,80多个文科毕业生在应试中竟没有几个能写出一份完整的邀请函。
[3]这确实令人汗颜!无数事实说明,尽管过去各种 大学语文 教材也曾把提高大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目的,但由于指导思想还不够完善,最终还是事与愿违。
这种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之所以存在缺陷,是因为它既忽视了实践的观点,也否定了理论的指导作用。
实践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它强调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因此,写作能力的获得,决非仅仅依靠阅读、欣赏就能够实现的。
古人有 文选 烂,秀才半 之说,亦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的名句。
假如根据这两句古代名言,过分地夸大阅读、欣赏的作用,把写作实践训练和写作的理论指导作用都全部加以否定,这无疑是片面的。
试想,只是阅读欣赏 万卷 之书,而不进行具体的写作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吗?如果不对学生的写作实践加以理论性的指导,那将会事倍功半。
刘勰说过: 执术驭篇,似善弈之穷数;弃术任心,如博塞之邀遇。
[4]这就阐述了写作理论的重要性。
所以,过去 大学语文 教学偏重于作品的阅读欣赏、忽视写作实践与写作理论的偏向,其根源在于教材编写指导思想的偏颇和失误。
因此,要发挥 大学语文 应有的作用,首先必须重新审视和完善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彻底改变偏重阅读欣赏而忽视写作实践训练和写作理论指导的倾向。
其次,必须反思 大学语文 的教学目的应当说,多年来 大学语文 的教学目的似乎是很明确的。
例如,上述所提到的 大学语文网络课程 ,其教学目的就确定为,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的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鉴赏和评析典范的中外文学作品,丰富学生语言文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1]仔细琢磨类似这样的教学目的,我们将会发现其中的漏洞和问题。
通过阅读、鉴赏和评析典范的中外文学作品 ,当然能够 丰富学生语言文学知识 ,但是,若只是 阅读、鉴赏和评析 ,缺少写作实践训练的环节,绝不可能提高学生的 写作能力 。
而且,这种 写作能力 是指 文学创作能力 呢,还是 应用写作能力 呢?这里,首先就有个教学目的表述不甚明确的问题。
当然,若要通过逻辑推理,也不难推知。
既然要 通过阅读、鉴赏和评析典范的中外文学作品 ,要 丰富学生语言文学知识 ,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 文学创作能力 ,而绝非 应用写作能力 。
事实也是如此,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人们观念往往倾向于提高学生的 文学创作能力 。
其结果呢,不要说学生们的 文学创作能力 成为虚话,就连 邀请函 那么一点点的 应用写作能力 也成为泡影,所谓提高学生们 写作能力 的教学目的只能成为美好的愿望而已。
在诸如上述教学目的的指导下, 大学语文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偏颇。
首先是 重文轻笔 ,即偏重于文学作品尤其是古代诗词,轻视甚至排斥非文学性的应用文。
在各种各样的 大学语文 教材中,非文学性的应用文是很难入选其中的。
即使有幸入选其中,人们也往往把它们当作 文学作品 来欣赏。
这就与中国千百年来的语文教育传统大相径庭了。
在中国古代,从先秦时期一直到清代末年,所谓 文 、 文章 的概念,并非是文学作品专称,它还包括议论文、公文等非文学性的应用性文。
刘勰著 文心雕龙 ,目的是为了阐述文章写作理论,提高人们的写作能力。
正如范文澜先生所说的: 文心雕龙 的根本宗旨,在于讲明作文的法则。
[5]刘勰在这部文论巨著中,既重视诗赋之类的文学作品,也一样重视公文、论说文、传记等各种应用性的文章。
梁昭明太子 文选 首开风气之先,既收诗赋作品,亦收说理文、公文以及其他应用文。
宋代以后,历代诗文总集如 文苑英华 、 唐文粹 、 宋文鉴 、 文章正宗 、 元文类 、 文章辨体 、 文体明辨 等等,也都没有排斥非文学性的文章。
清代姚鼐的 古文辞类纂 和曾国藩的 经史百家杂钞 ,是历代诗文选集,也同样没有排斥非文学性的应用性的文章。
文103第5期 莫恒全: 大学语文 教学必须全面反思心雕龙 及历代诗文总集、选集的编选,体现了中华民族在语文教育方面的文化传统。
因此, 大学语文 教学 重文轻笔 的倾向,并非是在全面传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恰恰相反,倒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面传播,应当加以纠正。
过去大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偏颇,还在于缺乏对现实人生社会的关照,脱离了现实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人们现在对大学语文教育评价甚低,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颇有微词,其主要的根据不是会不会写诗歌散文,会不会写小说戏剧,而是着眼于大学生们的应用写作能力。
这种评判标准和价值取向,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需要和市场经济的选择。
一个人,可能终生都不必写诗歌散文之类的文学作品,但只要他在现实社会中生存、发展,他就必然会遇到应用写作的问题。
因此,假如 大学语文 教学继续无视对现实人生社会的关照,那么,所培养的学生将难于适应现实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人们把写作能力作为评价学生人文涵养和综合素质的标准,这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因为,写作能力不仅是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思想修养、文化知识、生活积累、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体现学生人文涵养与综合素质的第一能力。
所以,为把 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涵养与综合素质 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我们就应当在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强化现代应用文写作的教学,避免一味地强调文学作品尤其是古代诗词的偏向。
其三,必须反思 大学语文 的教学机制多年来的 大学语文 教学效果之所以收效甚微,所暴露的问题如此之多,其问题的根源还在于这门课程并为建立起教学的长效机制。
大学语文 的学科地位得不到确立,教师队伍极不稳定,这是没有长效教学机制的一个表现。
过去,为了完成 大学语文 的教学任务,许多院校就从中文系临时抽调各专业的教师,有古代文学的,有现当代文学的,有文艺学的,也有语言学的,其专业背景相当复杂,形成了一支临时组合的 杂牌军 。
即使专门成立了 大学语文 教研室,但由于 大学语文 并没有独立的学科地位,因此不少人还是 身在曹营心在汉 。
由此可见, 大学语文 教学队伍极不稳定的现象,就是由于 大学语文 缺乏长效的教学机制所造成的后果。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承担 大学语文 教学,犹如接受临时性任务,那就很少顾及教学改革和研究等深层次问题了。
因此,要建立 大学语文 的长效教学机制,关键在于确定 大学语文 作为综合性人文学科的地位,从而稳定 大学语文 的教师队伍。
大学语文 作为综合性人文学科的地位,其专业的主攻方向应是 应用写作学 。
国家教育部应批准有条件的高校设立 大学语文 的硕士、博士点,以培养 大学语文 教学急需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