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泥岩压实特征及其成因

合集下载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海底扇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_郑荣才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海底扇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_郑荣才
(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 2.中国石化东北油气 分公司松南采油厂,吉林 长春 130062; 3.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7)
摘要: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油气藏以其较大的规模、典型的海底扇结构、优越的储集性和巨大的油
气勘探开发前景在国内外引起高度关注。 通过对白云凹陷 W 和 H 这 2 个气田珠江组各种原生沉积构造
及古生物等相标志分析,确定了珠江组属于以深水重力流沉积为主的海底扇沉积体系;划分出内扇、中扇
和外扇 3 个亚相,水道、水道间和前缘朵体等微相,颗粒流、碎屑流、近源浊流和远源浊流等重力流沉积类
型;在对各类重力流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集源、渠、汇三位一体的海底扇
沉积模式。
关键词:海底扇;颗粒流;碎屑流;浊流;沉积模式;珠江组;白云凹陷;珠江口盆地
凹陷珠江组下部获得重大发现,钻遇的高产工业油
气层不仅储层物性好,天然气储量超过千亿方,具备
了整装大气田的勘探开发潜力,而且具有典型的海
底扇储、盖组合结构和扇体所具备的优越油气地质
条件,确立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海底扇为
南海北部最重要的战略选区,从而在国内外引起高
度关注[1]。 因此,深入研 究 珠 江 口 盆 地 白 云 凹 陷 珠
潮 汐 和 等 深 流 等 深 水 牵 引 流 [13]改 造 远 源 浊 积 物 所 形成的脉状、波状及沙纹层理(图 版Ⅰ-7、图 版Ⅰ10)也非常发育。 同时,在坡脚至盆地相泥岩中含有 非 常 丰 富 的 抱 球 虫 ( 图 版 Ⅱ-1)、 颗 石 藻 ( 图 版 Ⅱ-2) 微体化石,以 及 蠕 形 迹 (图 版Ⅱ-3)、逃 逸 迹 等 指 示 深水沉积环境的遗迹化石组合 。 [14] 上述特征均反映 了珠江组砂岩属于深水环境,并且是由重力流块体 搬运及“冻结式”快速卸载堆积而成的海底扇沉积 体系 。 [12] 2. 2 珠江组海底扇重力流类型划分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分析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分析

境 性 质及其 演 化信 息[ . 1 陆相 断 陷湖盆 在不 同演 化 时期 发育不 同成 因特 征 的烃 源岩 , ] 致使 烃源 岩非 均质 性
强烈『 . 2 张林 晔研 究 济 阳拗 陷烃源 岩过 程 , 意到 烃 源 岩有 机 质 丰 度类 型 的非 均质 性 , 提 出优 质烃 源 ] 注 并 岩 的概念 , 为优 质烃 源岩 是形 成大 油气 田的基础 l . 认 _ 4 ] 珠江 口盆 地 的惠州 凹 陷是我 国海 上重 要 的产 油 区 , 惠州 凹陷 的周 边 发现 多个含 油构 造及 油 田 , 油气 主 要 来 源于 文 昌组和 恩平 组 2套烃 源岩 [ . 于 惠流构 造脊 东端 的 L 1 5 位 ] H1 —1油 田是 目前 珠 江 口盆 地发 现 的最 大 油 田 , H1 — 1油 田 的原 油 是 惠 州 凹 陷 文 昌组 生 成 的 原 油 经 过 长 距 离 运 移 至 流 花 油 田聚 集 成 L 1 藏 ] 惠州 凹 陷有机 质丰 度高 、 . 生烃 潜 力大 的优 质 烃 源 岩 的存 在 是 支持 油 气 长距 离 运 移 的 物质 基 础 , 尽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1 9 ( 0 2 0 0 1 —0 10 8 1 2 1 ) 3— 0 9 6
中 图分 类 号 : 1 2 1 TE 2 .
0 引 言
沉积 环境 是控 制烃 源 岩发育 、 布 和影 响沉积 物地 球化 学 特征 的重 要 因素. 积物地 球 化学记 录 古环 分 沉

要 : 据 烃 源 岩 地 球 化 学 、 石 学 、 积 学 等 特 征 , 析 惠 州 凹 陷 2 烃 源 岩 的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及 烃 源岩 发 育 的 主 根 岩 沉 分 套

中国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的动力学分析

中国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的动力学分析

中国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的动力学分析摘要:白云凹陷是珠江口盆地斜坡上发展出的一个深凹陷,它作为一种水平式的复合地堑,是由两个洼陷和一个低隆起组成的。

垂向上沉积体系可以分为三层即底部的断陷层、位于中部断裂韧性伸展层和顶部的覆盖层。

凹陷的主要断裂阶段具有韧性延伸和地壳减薄的特点,这个特殊的变形方式是有可能归结于白云凹陷恰好位于先前存在的薄弱区的构造转换带上,特殊的构造位置使得白云凹陷成为强烈构造变形区,并伴随以岩石圈地壳强烈减薄和剧烈的岩浆活动作为特征。

白云凹陷下急剧上升的地幔是发生韧性变形的重要机制,它还引起了上地幔的部分熔融。

这部分熔融物质上涌至地壳上部的沉积层受到张应力的作用并引起垂向的无间断沉积。

岩浆在第一个断裂阶段后在构造转换带聚集,向白云凹陷东北东部分和西西南部分运移至北西向基底深大断裂处, 在基地断裂处北西西向剪切断裂发展为断裂群。

该断层活动和白云凹陷的沉积历史受到了在24Ma左右洋中脊跃迁事件和在16Ma左右海底扩张停止事件的影响。

关键词:白云凹陷动力分析构造转换带韧性伸展1 引言深水勘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例如墨西哥就已经发现了超过124个的深水油田,其中储量最大的达到了15亿桶。

这个深水扇形系统成为了增加石油产量和储量的主要勘探目标,超过60多个国家致力于深水的研究与勘探。

作为中国南海北部陆坡上最大的一个深水凹陷,白云凹陷吸引了各大石油公司和海洋科学家们的集体关注。

它的研究也标志着中国深水扇形系统展开全面研究的开始。

白云凹陷位处珠江口盆地的珠二坳陷内(如图 1),整体走向近东西,面积约2x104 km2。

白云主凹与南凹之间以低隆起相隔,其中南凹还是南隆起区域的一部分。

白云凹陷的北侧是番禺低隆起。

西侧以一条北西走向的基底断裂和岩浆活动带为界与东沙隆起和开平坳陷相邻;凹陷的东侧是东沙隆起。

白云凹陷在断裂阶段聚集了一层厚的早第三纪沉积。

在Zhu-1和Zhu-2洼陷的勘探表明早第三纪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

惠州凹陷A井区地震相特征及沉积相研究——以古近系文昌组NA油组为例

惠州凹陷A井区地震相特征及沉积相研究——以古近系文昌组NA油组为例
平行 席 状 地 震 相 、 前 积 地 震 相 及 下 凹 充填 地 震 相 ;并 将 地 震 相 转 化 为 沉 积 相 ,划 分 出 辫 河 三 角 洲 前 缘 、扇 三角 洲及 滨 浅 湖 相 , 确 定 了沉 积 相 在 平 面上 的分 布 范 围 , 为该 地 区 E 地 层 以 后 的 w
沉 积相 和沉 积 环境 的分 析通 常来 说是 通过 岩心 、露 头 和测井 资料 来进 行 的 ,但 是对 于 海上 油气 田勘 探 来说 ,钻 井较 少 ,钻探 层 位大 多不 深 ,岩心 和测 井资 料极 为稀 少 ,而 目前 随着勘 探 的深入 ,需 要逐 步
向深层 古近 系挺 进 , 因此 对 于古 近系 沉积 相 的研究 往往 就要 依赖 地震 相 的识别 来进 行 。地震 相是 地下 地
石油天然气学报
21年 l月 02 o
第3卷 4
第 1 期 o
J u n l fOi a d Ga c n lg O t 2 1 Vo . 4 No 1 o r a l n sTe h oo y o c.0 2 13 .0
惠 州 凹 陷 A 井 区 地 震 相 特 征 及 沉 积 相 研 究
其 次 为 长 石 ,含 少 量 暗 色 矿 物 ,
图 1 A 1井 E 岩 性 类 别 频 率分 布直 方 图 - w
[ 稿 日期 ] 2 1 收 0 2—0 2—2 8
[ 作者简介]戴朝强 ( 9 1 ) 18 一 ,男 ,2 0 0 6年大学毕业 ,硕士 ,工程师 ,现主要从事地球物理勘探 工作 。
— —
以古 近 系 文 昌 组 NA 油 组 为 例
戴 朝 强 ,袁 立 忠 ,朱 焱 辉 陈 兆 明 ,牛 胜 利 ( 中海石油 ( 中国)有限公司 深圳分公司, 广东 广州 。 ) ’ 。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SQ2_SQ4岩性油气藏成藏分析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SQ2_SQ4岩性油气藏成藏分析

[收稿日期]2010-10-13[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0重大专项(2008ZX05023-002)。

[作者简介]聂晓庆(1983-),女,2008年大学毕业,硕士生,现主要从事隐蔽油气藏成藏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SQ2~SQ4岩性油气藏成藏分析聂晓庆,张尚锋(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 施和生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广州510240) 杜家元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广州510240朱 锐,罗 明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周凤娟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广州510240)[摘要]从目前惠州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结果来看,岩性油气藏大多分布在SQ2~SQ 4等3个层序中,分析总结这3个层序中的典型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控制因素,油气运移通道等,建立该地区的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指导惠州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

惠州凹陷的烃源岩主要有文昌组和恩平组烃源岩,其中文昌组烃源岩对岩性油气藏成藏贡献较大;岩性砂体的发育受到沉积坡折和沉积相带的共同控制,储层物性较好;油气可以沿着断层和砂体运移到有利圈闭中成藏。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中图分类号]T E12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2011)04-0029-05图1 珠江口盆地中新世地层发育柱状图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发育了众多不同类型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珠江口盆地是南海北部边缘展布规模最大的含油气盆地。

该盆地属于南海北部准被动大陆边缘上的断陷裂谷盆地,由北向南可划分为北部断阶带、北部裂陷带、中央隆起带和南部裂陷带及南部隆起带等5个一级构造单元[1]。

惠州凹陷位于北部裂陷带,处于大陆架背景,以发育海相地层为主,且地层相对比较平缓。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海相高泥质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海相高泥质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石油地质与工程2022年1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第36卷第1期文章编号:1673–8217(2022)01–0014–06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海相高泥质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陈一鸣,谢明英,闫正和,魏启任,卫喜辉,孙晓娜(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摘要:随着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油田群的发现并投入开发,发现大量高含泥质的海相砂坝储层,储层特征及开发特征与常规海相砂岩差异较大。

为研究其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恩平凹陷A油田高泥质储层为例,对比其储层特征、开发特征和B油田常规海相砂岩储层的差异,研究表明:与常规海相砂岩储层相比,高泥质储层黏土矿物含量更高、孔喉更小、粒度更细、物性更差,开发过程中具有低阻产水、易出泥砂、能量不足的特点,明确了高泥质储层宏观上受控于弱水动力的沉积环境,细粒沉积物及黏土矿物的胶结作用是储层渗透率降低的主要因素,并对油田开发造成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沉积环境;海相砂岩;高泥质储层中图分类号:TE112.23 文献标识码:A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marine high argillaceoussandstone in Enping sag of Pearl River Mouth basinCHEN Yiming, XIE Mingying, YAN Zhenghe, WEI Qiren, WEI Xihui, SUN Xiaona(Shenzhen Company of CNOOC (China) Co., Ltd. ,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oilfields in Enping sag of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many marine sand bar reservoirs with high argillaceous content have been found.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conventional marine sandstone. In order to study it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by taking the high argillaceous reservoir of A oilfield in Enping sag as an example, the differences of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it and the conventional marine sandstone reservoir of B oilfield are compar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marine sandstone reservoir, high argillaceous reservoir has higher clay mineral content, smaller pore throat, finer particle size and worse physical propertie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resistance, easy mud and sand production and insufficient energy. It makes clear that the high argillaceous reservoir is macroscopically controlled by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weak hydrodynamic force. The cementation of fine-grained sediments and clay minerals is the main factor for the reduction of reservoir permeability and has an adverse impact on oilfield development.Key words:Pearl River Mouth basin; Enping sag;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marine sandstone; high argillaceous reservoir南海珠江口盆地经过30年的开发实践,形成了独特的海相砂岩高速高效开发对策和技术,这类储层在珠江口盆地可称为常规海相砂岩储层,具有物性好、分布稳定、展布范围广、连通性好、边底水天收稿日期:2021–03–30;修订日期:2021–05–17。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近海潮汐沉积特征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近海潮汐沉积特征

关键词: 潮汐; 沉积构造; 相序组合; 地震相; 珠海组; 惠州凹陷
中图分类号: T E121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8527( 2009) 05- 0767- 09
D 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O ffshore T idal D eposits in the Lower T ertiary Zhuhai F orm ation, H uizhou Depression, P earl R iver M outh B asin
惠州凹陷 珠海 组 珠 江组 为海 侵 沉积 序列, 潮汐韵律, 而且需要 砂泥的充分供 给。砂泥充 分
较早的认识是: 这一沉积序列自下而上经历了河 供给时, 潮汐层理由粉细砂岩与深灰色泥薄互 层 流三角洲 海陆交互相 ( 滨岸 ) 海相的沉积演化 组成; 泥质供给不足时, 互 层不清楚, 单层由 砂
1 古构造 古地理背景
大致经历了 3 个阶段: ( 1 ) 晚白垩世至早渐新 世为裂陷阶段; ( 2 ) 晚渐新世至中中新世为拗
惠州凹 陷位于 珠江口 盆地珠 一拗 陷的 中部。 陷阶 段; ( 3 ) 中 中 新 世 至 今 为 断 块 活 动 阶 段。
北部和西北部以北部 断阶带为界, 南部以东沙隆 断 陷和 拗陷 发展 阶段自 下而 上沉 积了 断陷期 的
潮汐作用控制下, 来自北西或北西西方向的古珠
江三角洲体系珠海组沉积早期以潮控三角洲为特
征, 之后海侵作用逐 渐加强, 以近 海潮汐相为主
要沉积特征。晚期东 沙隆起逐渐为 海水淹没, 潮
汐流作用减弱, 波浪 作用加强, 研 究区逐渐由潮 汐海岸演化成面向开 阔海的滨岸相。珠海组沉积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深部古近系储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深部古近系储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深部古近系储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龙更生;施和生;郑荣才;杜家元;陈淑慧;葛彦昭【摘要】惠州凹陷古近系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文昌组、恩平组及珠海组,深部储层主要发育在恩平组和珠海组.储层的孔隙类型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黏土矿物微孔等次生孔隙,同时还含有剩余原生粒间孔和裂缝.其中,原生孔隙度平均为2.4%,占总孔隙度的22.2%;次生孔隙度为5.6%,占总孔隙度的65.2%;裂缝孔隙度为1.0%,占总孔隙度的12.5%.深层岩样的平均面孔率在9.1%.次生孔隙的发育大大提高了深层砂岩的储集性能,其成因主要是有机酸对砂岩骨架颗粒和基质组分的溶解作用.有机酸参与的溶蚀作用是储层的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长石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次生孔隙发育带深度范围主要为3500~4200m,物性相对较好;4200~4500m仍以发育次生孔隙为主,但由于晚期的再胶结和压实作用,孔隙度总体明显下降.恩平组储层主要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上,珠海组储层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滨岸砂体.【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1(016)003【总页数】8页(P71-78)【关键词】惠州凹陷;古近系;储层特征;次生孔隙;成岩作用;控制因素【作者】龙更生;施和生;郑荣才;杜家元;陈淑慧;葛彦昭【作者单位】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成都理工大学;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华北油田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3惠州凹陷是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内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1],是南海东部海域主要的原油生产基地。

先前的勘探主要针对中浅层的新近系,而对深层的古近系只是兼探,虽偶有发现,但尚未专门进行研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制于古近系的埋深较大和担心储层的风险。

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勘探难度的加大以及社会对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向深层进军正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必然和热点[2-3],南海也是这样。

惠州凹陷HZ21钻孔珠江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惠州凹陷HZ21钻孔珠江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中图分类 号:P 9 55 文献标 识码 :A D I 1 .9 9 .s . 0 —9 6 0 20 .0 O : 03 6 /i n1 11 8 . 1.30 2 js 0 2
Ge c mi a ha a t r si sa e i e t r nv r nm e t ft o he c lc r c e itc nd s d m n a y e i o n so he
Rb r m a k b y we ep st e y c re a e t a h o h r i sa p r n l e a i e y c re a e t 2 、 e r a l r o ii l o r lt d wi e c t e ;S O2 v h wa p a e t n g t l o lt d wi A103 y v h
Ab t a t s r c :Th s su y d s u s d t e s d me t r e c e sr h r c e it s a d t e p l e s d me t r n i n i t d ic s e h e i n a y g o h mity c a a t rsi n h a a o e i n a y e v r — c o
负相 关,与 K O呈弱相 关 关 系;S 与 C O呈 明显正相 关关 系;PO5 A1 、F 2 3 0、TO2 2 r a 2 与 2 O3 eO 、K2 i 呈 明显 的正相 关 , SO2 明显 的 负相 关, 与 i 呈 且与 C O呈 弱相 关关 系。 锶钙 比值 1 S/ aC /r a 据 0(r )aV C C f 值 分析 ,H 2 Z 1井珠 江组 从下往 上水体 有逐渐 加深 的趋 势 ,与单井沉 积相分析 结 果一致 。据镁 铝 比 值 1 O/ 1 和 S/ a值 分析 ,珠 江组从 下往 上沉积 环境的水体 盐度 变化 不太 大,但 到上部 0( Mg A ) O r B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深部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深部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岩的成岩强度大部分达到 了中成岩阶段 B期 , 有机 酸被 释放 出来 , 参与溶解作 用 , 生溶蚀孔 隙的大量形成 , 次 改善 了 深部储层的物性 , 添了深层 的勘探潜 力。 增
关键词 :惠州 凹陷 ; 古近系 ; 储层 ; 成岩作用 ; 生孔 隙 次
中图分类号 : 68 10 2 P 1 .3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0— 5 4 2 1 )4 0 6 —0 10 6 2 (0 1 0 — 6 5 9
龙 更 生 施 和 生 郑 荣才2 杜 家元 刘 军 张 晓 宇 , , , , ,
( .中海油深圳 分公 司 , 1 广东 广州 摘 5 0 4 ; . 都理 工大学 ,I l成都 12 0 2 成  ̄J l 605 ) 10 9
要 :惠州 凹陷是珠 江 口盆地 重要 的油气 富集区 , 但深层古 近系 的勘 探 尚未突破 , 主要 是束缚勘 探的储 层 问题 没
s eeo o o e t n ti o o n n so h a d tn r ai u sa csp riiaig i ig n ss k ltn c mp n n sa d marx c mp e t ft e s n so e aeb sc sb tn e a t p t n da e ei. c n F ls a a d tn ,fls ah cq at n so ea dl hca k s r i o k tp si h h i n pn o — ed p rs n so e ed p t i u rzs d tn n t i r o a emanr c e Z u a dEn igF r a i e y n a
main ,whc e c aa tr e y c as r is o rg a ig s b g l i , lw o o i o a t rt t s o ih a h rcei d b o r g an ,p o r dn , u a ua t r z e n r y o c mp st n lmau i i y, a dmo e aet a e t rl t rt .Th trg a a it sc n iea l a tdb ig n ssa dp r i n d rt ob d tx u a ma u i y eso a ec p bl yi o sd r byi i mp ce y da e e i n o — o s t v lt n.B sdo l e b e aina dc rsa ay i a du ig s c a sa c n igee to i o c p y e ou i o a e nsi so sr t n o e n ls n s u h me n ssa nn lcr nm cs o e c v o s n r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陆架砂沉积成因探讨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陆架砂沉积成因探讨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陆架砂沉积成因探讨魏水建1,王英民2,施和生3,袁书坤2,任艳红2(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物探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3.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深圳分公司) 摘 要:通过对地震、测录井和岩心资料的综合分析,惠州地区珠江组地层陆架砂主要有潮控和浪控两种类型,分布明显受古地貌背景和水动力条件的控制;惠州地区珠江组地层陆架沉积成因类型有前陆架型、具水下凸起的局限海湾型、具镶边台地的局限海湾型和开阔陆棚型四种模式;陆架砂具有厚度薄、分布广、孔渗性好和侧向相变为陆架泥等优点,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一个主要方向。

关键词:惠州凹陷;珠江组;沉积体系;陆架砂1 前言1.1 陆架砂研究现状陆架沉积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Jo hnso n于1919年提出了现代陆架沉积物分布表现为随着水深的增加,动力作用减弱,沉积物粒径变细的观点[1]。

后来随着海上调查资料的积累,海洋地质学家发现,沉积物分布与现代水动力环境并不匹配[2-3],底部流速达不到物质起动流速的地区有粗粒砂质沉积物存在。

据此,Emery提出了覆盖大部分现代陆架的沙体是低海平面时的残留沉积的概念[4]。

Sw ift 等(1971)认为虽然陆架砂很粗,现在动力作用不能将其搬运,但经过了现代潮流和波浪的改造和分选,将其称为"变余沉积"[5]。

Sw ift等(1976)进一步证明,陆架沉积物由于受到现代水动力的改造而形成了潮成沙体和浪成沙体[6]。

Sw ift和Thorne(1991)提出了平衡陆架的概念,将陆架海底看成在地质时间尺度内动力平衡的界面[7]。

关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珠江组陆架沉积,前人基本上没有开展过系统的研究,而且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在研究过程中往往把陆架砂沉积归结为受波浪和回流作用形成的沿岸坝沉积[8]。

近年来,随着陆架油气勘探和海洋地质调查的深入,陆架砂沉积的研究逐渐引起石油地质学家的重视。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南部珠江组混合沉积作用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南部珠江组混合沉积作用

摘要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南部珠江组下部广泛发育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

通过测井、地震和岩心等资料综合研究了工区混合沉积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模式和分布规律。

研究认为工区混合沉积可分为相缘混合和原地混合,相缘混合主要是在浅海三角洲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边界的结合部位、在低能水动力环境下的细粒陆源碎屑与泥晶碳酸盐的混合沉积,原地混合主要是在三角洲前缘高能水动力条件下的砂级硅质碎屑颗粒与碳酸盐生物碎屑的混合沉积。

原地混合沉积对储层的储集性能和渗流特征有显著影响。

描述了原地混合沉积的泥岩—碳酸盐岩—砂岩—碳酸盐岩—泥岩相层序,并讨论了陆源碎屑注入、古地形、海平面升降及三角洲迁移等影响透光带范围的因素是如何控制研究区的混合沉积分布的。

关键词混合沉积;三角洲前缘;生物礁;珠江组;惠州凹陷;珠江口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1.3+2文献标识码:A沉积窑储层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南部珠江组混合沉积作用文章编号:1672-9854(2017)-04-0019-08DOI :10.3969/j.issn.1672-9854.2017.04.003昌建波:1982年生,工程师,2010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学位。

现从事油藏地质工作。

通讯地址: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后海滨路(深圳湾段)3168号;E-mail :changjb622@收稿日期:2015-09-24;改回日期:2017-05-08昌建波,邹晓萍,余国达,黄映仕本文受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南海东部海域低孔低渗油气藏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编号:CNOOC-KJ 125ZDXM 07LTD)”资助(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混合沉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外有关混合沉积的研究案例主要集中在对陆源碎屑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互层的地层序列和演化的描述上,以及相对海平面变化对混合沉积的作用[1-2],而且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在三角洲以及其他的“浊水”环境中也发育有原地碳酸盐沉积,这些碳酸盐沉积物与陆源碎屑一起形成了原地混合沉积[3-4]。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高自然伽马砂岩形成机制及油气地质意义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高自然伽马砂岩形成机制及油气地质意义
Cite:XIANG Q W,LI X P,DING L,et al.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petroleum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Paleogene sandstone with high natural gamma value in Zhuyi Depression,Pearl River Mouth Basin. Lithologic Reservoirs,2021,33(2):93-103.
第 33 卷 第 2 期 2021 年 4 月
岩性油气藏 LITHOLOGIC RESERVOIRS
Vol. 33 No. 2 Apr. 2021
文章编号:1673-8926(2021)02-0093-11
DOI:10.12108/yxyqc.20210210
引用:向巧维,李小平,丁琳,等 .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高自然伽马砂岩形成机制及油气地质意义 . 岩性油气藏,2021,33 (2):93-103.
珠江口盆地多口井钻遇古近系高自然伽马(GR) 砂岩,一般来说,GR 值异常与放射性异常有关,研
究该特殊现象有助于认清该区地质情况以及寻找 油气藏。王亮等[10]通过实验研究认为,四川盆地磨 溪构造储层高自然伽马砂岩的形成主要是由黏土 矿物中铀(U)、钍(Th)、钾(K)等 3 种元素含量偏高 导致;张小莉等[11]、孙佩等[12]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延 长组高自然伽马砂岩储层具有高长石含量、高 Th 含量的特征,成因可能与凝灰岩有关;于振锋等[13] 认为,海拉尔盆地乌南凹陷南一段高自然伽马砂岩 具有高 Th 或高 U 含量的特征,其中凝灰质导致 Th 富集,高黏土含量导致 U 富集。这些研究成果大多 仅揭示了元素的来源,未说明高自然伽马砂岩的成 因机制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预测油气勘探有利区 带。笔者采用珠一坳陷内 9 口井的放射性元素数 据分析、井震特征分析、岩性分析、轻重矿物成分分 析与对比等技术手段,详细剖析砂岩 GR 值异常的 主要原因及成因机制,以期为预测研究区油气成藏 有利区带提供依据。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油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机理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油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机理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油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机理朱明;代一丁;朱俊章;舒誉;林鹤鸣;庞雄奇;姜航【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7(029)001【摘要】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油气勘探开发主要目的层序和探明储量集中在新近系,古近系油气藏由于埋藏深、钻井成本高等原因而导致勘探程度较低.HZ-A古近系文昌组低孔低渗砂岩岩性油藏位于惠州凹陷HZ26洼西次洼南部斜坡区,该油藏的储层物性较差,横向变化较大,具有"低孔低渗"特点,而且油水分布规律复杂,油、水层及干层共存,无统一的油水界面,给油藏的定量描述带来极大困难.本文以HZ-A古近系油藏为例,系统分析了区域地质特征、烃源岩特征、储集层特征、盖层特征、油藏地质特征、原油来源、成藏期与储层演化匹配关系和浮力成藏下限,提出了HZ-A古近系油藏是常规油藏和致密油藏的过渡类型的新认识,丰富了研究区油气成藏地质规律的认识,对于勘探珠江口盆地古近系自生自储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页数】11页(P1-11)【作者】朱明;代一丁;朱俊章;舒誉;林鹤鸣;庞雄奇;姜航【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 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相关文献】1.成像测井在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勘探中的应用 [J], 袁立忠;戴朝强;汪瑞良;刘军;朱焱辉;张晓宇2.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水溶气资源潜力 [J], 徐思煌;李松峰;袁彩萍3.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深部古近系储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 [J], 龙更生;施和生;郑荣才;杜家元;陈淑慧;葛彦昭4.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25-7构造古近系成像测井沉积学研究 [J], 代一丁;崔维平5.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近海潮汐沉积特征 [J], 邓宏文;郑文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21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特征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21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特征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21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特征苑坤;方欣欣【摘要】惠州凹陷经历了近几年对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实践和探索,认为层序-沉积-构造综合影响了岩性地层圈闭的分布.频繁的海平面变化,三角洲在盆地内的尖灭和相互叠置,砂体展布末端的局部构造抬升都是有利的影响因素.HZ21区位于惠州凹陷的东部,在珠江组沉积时期,珠江三角洲的前缘带向东披覆在东沙隆起的西倾斜坡带,在HZ21区形成三角洲前缘的砂体尖灭,海陆过渡时期的沉积特征和复杂的水动力条件使得前缘砂体受波浪和潮汐作用改造,形成北西—南东向展布的条带砂,快速尖灭的砂体展布形态和良好的物性使其成为该区岩性地层圈闭勘探的重点.结合高精度层序格架和沉积展布特征分析,认为K221ow、K22up和K081ow均为改造后的条带砂,是HZ21区重点勘探目标,K08up为三角洲前缘尖灭沉积,由于尖灭位置不易确定,该砂体具有一定的勘探风险.【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6(016)022【总页数】7页(P143-148,161)【关键词】惠州凹陷;岩性地层圈闭;高精度层序地层;三角洲前缘;条带砂【作者】苑坤;方欣欣【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北京100129;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29.3;TE121.34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具有典型“下断上坳”的双层结构和“下陆上海”的沉积背景[1,2]。

近缘多变的陆相沉积,海陆过渡相的水动力条件对三角洲砂体展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东沙运动使得珠江组三角洲前缘地层向东沙隆起上倾尖灭,多期次相对海平面升降旋回控制了以三角洲沉积为主体的多种沉积体系的展布特征[3]。

构造和沉积背景反映出惠州地区中新统具有良好的岩性地层圈闭油气勘探潜力。

经过20余年的勘探开发,该区的岩性地层勘探已经初具成效,在东沙隆起区的珠江组储层发现砂岩地层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已经成为惠州区油气勘探和储量增长的重要目标[4—6]。

珠江口盆地岩性油气藏类型及形成条件——以惠西南地区中新统珠江组为例

珠江口盆地岩性油气藏类型及形成条件——以惠西南地区中新统珠江组为例

第22卷第期2017年4月海相油气地质67油气繭DQ!:10.3969/j.issn.1672-9854.2017.02.009文章编号:1672-9854(2017)-02-0067-06珠江口盆地岩性油气藏类型及形成条件----以惠西南地区中新统珠江组为例丁啉,牡家无,张向涛,刘道理(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摘要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新近系珠江组发育古珠江三角洲前缘的连续型尖灭砂体和受波浪或潮流等改造再沉积的独立型尖灭砂体。

根据研究区珠江组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实践,综合砂体类型与构造背景,把珠江组岩性油气藏分为3类:上倾尖灭型岩性油气藏,主要发育在东沙隆起区侧翼的鼻状构造带;背斜-上倾尖灭复合型岩性油气藏,主要发育在凹陷内部的古潜山构造带曰断层-上倾尖灭复合型岩性油气藏,主要发育在断层下降盘的逆牵引构造带以及由倾向相反的正断层所夹持的凸起带。

珠江组岩性油气藏为下生上储型,古近系文昌组提供了充足的油源,有利的构造背景和由断层、不整合面、滲透性砂岩及构造脊联合形成的油气垂向、横向运移路径是岩性油气藏成藏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珠江组;砂岩储层;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中图分类号:TE121 文献标识码:A1概况惠州凹陷是珠江口盆地已经证实的富生烃凹陷。

2003年以来,在惠西南地区(包括惠州凹陷西南 部以及与惠州凹陷相接的东沙隆起西北部(图1a),在高品质的三维地震覆盖区,针对发现油层最多的 珠江组开展了岩性油气藏勘探,共发现了 7个商业性 或潜在商业性岩性油气藏(图1b),其中,HZ32-3岩 性油藏和HZ26-1岩性油藏是在钻探构造圈闭的过程中发现的,HZ25-8油田、HZ21-1W含气构造、I I E3^I^II^II^II~II^I■阴I^| 网問向问W冋图1珠江口盆地珠江期沉积背景及惠西南地区岩性油气藏分布收稿日期:2015-10-16;改回日期:2016-12-12本文为“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南海东部海域勘探新领域及关键技术”(编号院2016ZX05024-004)部分成果丁琳:女,1981年生,工程师,博士,从事油气勘探领域地质研究工作。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物源特征分析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物源特征分析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物源特征分析珠江口盆地是我国南海北部最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利用砂岩岩屑颗粒特征分析、重矿物与轻矿物组合与百分含量变化以及砂体空间展布特征,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与岩相古地理格局等物源分析方法,对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进行了物源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三角洲-浅湖沉积体系,物源来自盆地北部、东南部、南部。

标签:物源分析;三角洲;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1 沉积背景珠江口盆地是我国南海北部最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它是在复杂基底上发育起来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由北向南划分为北部隆起带、北部凹陷带,中央隆起带、南部凹陷带和南部隆起带5个构造单元,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2 砂岩类型及其特征2.1 珠江组下段珠江组下段上上部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与浅灰色细中粒岩屑长石砂岩不等厚互层,夹有较薄煤层,反应为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沉积环境,下部主要为含砾中砂岩、含砾粗砂岩等,层理发育明显,为河道沉积。

砂岩是陆源碎屑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其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是反映物源来源的重要标志。

工区内井组钻遇珠江组,沉积的碎屑岩碎屑颗粒组分主要为石英砂岩、长石质石英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等。

根据砂岩骨架成分和岩屑特征可以将研究去分为3个具有不同成分的区域,北部、东南部、南部分别具有不同的物源供给,且南部地区地势较高,具有较快掩埋的特征。

2.2 粤海组粤海组以海陆过渡相的砂泥岩为主,粒度较细,主要为灰白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等,与灰黑色、黑色泥岩不等厚互层。

工区内井组钻遇粤海组,岩性主要为长石质石英砂岩,岩屑长石和岩屑石英砂岩次之。

根据砂岩成分与特征可以将其看作为成分较为统一的区域,表明物源在北部有供给,砂岩碎屑总体上表现为稳定组分含量高,不稳定组分含量低。

3 矿物组合特征分析3.1 重矿物分析碎屑矿物作为沉积物中的重要组分,其记录了沉积物的多种信息,包括物质来源、沉积物的搬运过程和沉积环境等,沉积物矿物学广泛应用与物源判断和环境分析,其中重矿物既能反映物源区的母岩性质,又能反映沉积物在运移过程中的分异作用。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南部新近系岩性油气藏勘探思路与关键技术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南部新近系岩性油气藏勘探思路与关键技术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南部新近系岩性油气藏勘探思路与关键技术杜家元;丁琳;张向涛;陈维涛;李小平【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7(039)006【摘要】地层岩性油气藏是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一个难点领域,其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准确定位岩性油气藏有利发育区和落实岩性圈闭的有效性.通过对研究区岩性油气藏地质与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形成了"源""相"双控的勘探思路.惠州26洼是惠西南地区经钻探证实的富生烃洼陷,紧邻惠州26洼,且长期相对上隆的惠州21构造带和惠西低凸起,经断裂沟通源岩,具有油气强充注的有利条件;新近系沉积时期,惠州21构造带以独立于三角洲体系之外的陆架砂脊—砂席砂体为主要沉积特征,惠西低凸起以三角洲前缘的河道—河口坝砂体为主要沉积特征,这些砂体都有利于形成多种类型的岩性圈闭.在这2个岩性油气藏发育有利区,运用少井条件下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技术、等时成因砂体重构技术、基于地质模式的地震切片分析技术等关键技术,对岩性圈闭砂体沉积边界进行追踪和刻画,有效指导了该地区岩性圈闭的落实.该勘探思路及关键技术在惠西南地区惠州21构造带和惠西低凸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页数】7页(P858-864)【作者】杜家元;丁琳;张向涛;陈维涛;李小平【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深圳 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深圳 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深圳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深圳 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深圳 5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相关文献】1.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SQ2~SQ4岩性油气藏成藏分析 [J], 聂晓庆;张尚锋;施和生;杜家元;朱锐;罗明;周凤娟2.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近系坡折带成因类型及对地层沉积的控制作用 [J], 龙更生;施和生;王英民;杜家元;刘军;张晓宇;刘豪3.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近系珠江组K22陆架砂脊沉积成因分析 [J], 丁琳;杜家元;罗明;李小平;颜晖;郑嘉4.海上成熟探区中浅层岩性油气藏分布特点与勘探策略——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为例 [J], 米立军;张向涛;丁琳;杜家元;张韶琛5.珠江口盆地珠江组强制海退砂体与岩性油气藏——以惠州凹陷南部为例 [J], 昌建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江24_3油田沉积微相研究_周超宇.2011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江24_3油田沉积微相研究_周超宇.2011

ISSN 1009-2722CN37-1475/P海洋地质前沿Marine Geo logy Frontiers 第27卷第3期Vol 27No 3文章编号:1009-2722(2011)03-0001-05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江24-3油田沉积微相研究周超宇1,陈恭洋1,梁 卫2,张 伟2(1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2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研究院,广州510240)摘 要:通过观察岩心,结合测井、录井资料,运用沉积学方法,分析研究了西江24-3油田发育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识别出研究区整体上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确定了8种沉积微相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的沉积时期各沉积微相的组合特征和平面分布特征,指出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等砂体为有利储集相带,为本区的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沉积微相;三角洲相;分流河道;西江24-3油田中图分类号:P618.02 文献标识码:A1 地质背景西江24-3构造位于珠江口盆地北部珠一坳陷带惠州凹陷的南部构造带上[1],为一个在基岩断块上继承性发育起来的背斜构造,构造完整、平缓,圈闭面积小(1917km 2)(图1)。

西江24-3油田的含油层分布在新近系韩江组下部和珠江组上部。

其中,韩江组下部油层以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向底部变为中粒、不等粒砂图1 西江24-3油田H 4D 顶面构造及油藏剖面Fig.1 T he str uctural map and sectio n of the top of H 4D in X ijiang 24-3O il Field收稿日期:2010-08-18基金项目: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开放项目(KFKT -2010001)作者简介:周超宇(1984)),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研究工作.E -mail:zhou chaoyu 33@M arine Geo lo gy Fr ontiers 海洋地质前沿 2011年3月岩[2-4];而珠江组油层主要为中粒偏粗的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其次为不等粒和细粒砂岩,底部为含砾砂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泥岩压实特征及其成因郑丹;徐思煌;尚小亮【摘要】为了弄清楚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生界地层泥岩压实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关系,首先探讨了该地区泥岩压实的特征,并运用最高热解温度和生烃指数等对欠压实的成因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从纵向上来看,惠州凹陷内发育浅部快速压实段、正常压实段和低幅度欠压实段等3种类型,浅部快速压实段主要发育在深度小于700 m的万山组和第四系地层,正常压实段自万山组底部或者粤海组顶部到珠海组底部或者恩平组顶部(1 800~3 200 m),低幅度欠压实段自恩平组顶部向深部延伸到文昌组(2 400~4 000 m);从横向上来看,惠州凹陷划分为东北部和中西部两个具有不同欠压实特征的区域,东北部欠压实区地层发育珠江组-韩江组和文昌组-恩平组2个低幅度欠压实段,中西部欠压实区只发育文昌组-恩平组欠压实段;珠江组-韩江组欠压实段主要由泥质高含量和快速沉积沉降引起,文昌组-恩平组欠压实段主要由沉积作用、高地热值和生烃作用共同引起,后者为有效生油段;惠州凹陷新生界地层砂岩不存在超压.【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0(032)004【总页数】6页(P372-377)【关键词】泥岩;压实作用;生烃作用;新生界地层;惠州凹陷;珠江口盆地【作者】郑丹;徐思煌;尚小亮【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1+2沉积物压实是全球含油气盆地内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1]。

首先通过对泥岩压实曲线分析,可以掌握泥岩压实的现状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压实历史,推断地下流体压力的分布现状和演化[2]。

其次,通过对砂泥、岩压实曲线匹配程度研究,可以判断现今欠压实带是否具有高压,当存在高压时,还可以用等深度法计算其压力大小[3]。

再次,由压实作用引起的异常高孔隙流体压力是陆相沉积盆地中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可以用来分析油气运移的指向[4]。

所以对压实作用研究有利于分析油气初次运移机理、储层孔渗性变化、油气二次运移特征及聚集的资源量等一系列问题[5]。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至今已有20多年的勘探历史,凹陷内文昌组和恩平组在沉积时期为多物源供应[6],以泥质沉积物为主,厚度大、粒度细[7],有利于欠压实的发育。

但由于该时期区域构造运动强烈,凹陷内断裂十分发育[8],势必改变沉积物的压实状况及地层压力,从而对油气运移和聚集造成影响。

因此,研究惠州凹陷地层压实特征及地层压力的变化,对该区油气勘探和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利用声波时差(ΔtAC)、地层资料以及最高热解温度(Tmax)等测试资料,对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泥岩的压实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揭示其与油气的关系,为进一步进行油气勘探服务。

珠江口盆地是中国南海北部最大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9-10],面积约1.75×105km2。

研究区惠州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中部,面积约8 000km2,东西两侧分别与陆丰凹陷和西江凹陷相连,南部为东沙隆起,是珠江口盆地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图1)。

惠州凹陷新生界以前古近系变质岩和火山岩为基底,沉积地层厚度一般为5 000 m 左右(图2)。

其中古近系为陆相沉积环境,其地层特征为:神狐组为冲积—洪积杂色泥岩、砂岩夹火山碎屑岩沉积;文昌组为湖相泥岩夹砂岩;恩平组为河湖、沼泽和三角洲相砂泥岩夹煤层。

随着后期盆地稳定沉降和全球海平面上升,珠海以海陆过渡相砂泥岩沉积为主。

新近系以来,全区地层在广泛的海侵环境下形成,珠江组、韩江组、粤海组和万山组主要为海相砂泥岩沉积。

整套新生界地层中,文昌组烃源岩厚度大、类型好、热演化适中,是主力烃源岩;恩平组烃源岩厚度也较大、丰度较高,但演化程度较低,是次要烃源岩。

珠江口盆地新生代构造活动比较强烈,共经历了神狐运动、珠琼运动一幕、珠琼运动二幕、南海运动和东沙运动等5次重要的构造运动。

构造活动中珠江口盆地新生代褶皱基底发生张裂,北部形成断陷并伴随局部抬升剥蚀、断裂和岩浆活动。

尤其是珠琼运动二幕,延续时间最长,抬升剥蚀最强烈,在盆地隆起区将文昌组剥蚀殆尽,以致于全部缺失(或仅存很薄)上始新统地层,是影响盆地发育最主要的运动[11]。

惠州凹陷泥岩的压实特征整体上比较简单,但不同层位(深度)或相同层位不同区域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得压实存在纵向上分段、横向上分区的特征。

2.1 纵向压实特征惠州凹陷内各层位的泥岩大致可以划分为3种不同压实类型:浅部快速压实段、正常压实段和低幅度欠压实段。

2.1.1 浅部快速压实段此段浅层泥岩声波时差值随着埋深加大而快速减小,在深度-声波时差(对数)散点图上,该段拟合趋势线表现为有较小的倾斜度。

惠州凹陷内泥岩的浅部快速压实段主要发育在深度小于700 m的万山组和第四系地层,局部可达到粤海组顶部(图3),体现了沉积物在埋藏初期被快速压实的过程。

2.1.2 正常压实段此段深度与声波时差成指数关系,孔隙度随着深度增加呈有规律的减小,在深度-声波时差(对数)散点图上表现为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惠州凹陷正常压实段自万山组底部或者粤海组顶部开始,到珠海组底部或者恩平组顶部结束,其厚度变化较大,为1 800~3 200 m,局部洼陷正常压实段内存在小幅度的欠压实,如HZ10-1-1井和LF13-1-1井。

2.1.3 低幅度欠压实段此段随着深度的增加泥岩声波时差正向偏离正常压实趋势线。

惠州凹陷欠压实广泛发育,但其欠压实幅度较低,其中以发育在珠江组顶部和韩江组底部的欠压实段幅度最小,接近于正常压实水平,并且该欠压实段只在局部洼陷出现,不具有普遍性。

而发育在文昌组和恩平组的欠压实段则较为普遍,而且欠压实幅度也相对明显。

该欠压实段大致自恩平组顶部开始出现,向深部延伸到文昌组,由于受到地质时期地层抬升剥蚀的影响,不同洼陷其起始深度变化较大,为2 400~4 000 m(图3)。

2.2 压实的横向变化特征平面上,惠州凹陷内不同洼陷、不同构造部位,压实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

根据其横向变化规律,可将惠州凹陷划分为东北部和中西部两个具有不同欠压实特征的区域。

惠州凹陷东北部欠压实区主要包括惠州10洼和陆丰13洼,该区域发育有2个欠压实层段,即层位较浅的珠江组—韩江组欠压实段以及深部的文昌组—恩平组欠压实段。

该区域欠压实出现的幅度都很小,接近正常压实水平(图3)。

另外由于该区域在始新世和渐新世强烈的剥蚀作用,使得欠压实出现的深度较浅。

惠州凹陷中西部欠压实区主要包括惠州08洼、惠州13洼、惠州23洼、惠州26洼、西江24洼,这些洼陷只有文昌组—恩平组欠压实段,而在珠江组和韩江组则表现为正常压实。

由于该区域在始新世和渐新世剥蚀程度较轻,文昌组和恩平组地层厚度较东北部厚,欠压实层段的厚度以及幅度都比东北部大,总体欠压实段特征较为明显。

另外,该区域欠压实起始深度大,局部如惠州13洼欠压实起始深度可达4000 m,远远大于东北部的惠州10洼和陆丰13洼(图3)。

另外,根据惠州凹陷各洼陷的实测压力数据可以看出(表1),无论正常压实段还是欠压实段,其压力系数都为0.96~1.03,都处于正常压力范围(0.96~1.06)[12],因此惠州凹陷新生界地层砂岩并不存在超压。

欠压实是指在压实过程中孔隙流体排出受阻或不能及时排出、孔隙度不能随埋深相应减少的压实不平衡状态[13]。

其形成与沉积物的沉积速率、粒度、类型以及后期孔隙流体膨胀等作用有关。

一般认为沉积物的沉积速率越大、粒度越小、泥岩含量越高越容易形成不均衡压实,引起超压并导致欠压实的发生[14-15];生烃作用中,干酪根热降解会使其密度降低,孔隙流体的体积增加,使孔隙压力升高[16-17],也有利于欠压实的形成和保持。

3.1 珠江组—韩江组欠压实段成因惠州凹陷珠江组和韩江组以浅海-三角洲沉积环境为主,陆丰13洼和惠州10洼中沉积物的泥岩含量高,疏导条件差,不利于流体排出,为欠压实发育提供了比较好的封闭条件,使这2个洼陷很容易形成欠压实。

而惠州凹陷中西部其他洼陷在珠江组和韩江组以砂岩为主,断层也较陆丰13洼和惠州10洼发育,地层的疏导条件好,不利于欠压实带发育,因而表现为正常压实。

3.2 文昌组—恩平组欠压实段成因惠州凹陷恩平组为湖泊沼泽相沉积,沉积速度最快可达到383 m/Ma,以砂泥岩互层为主;文昌组为湖泊相沉积,其沉积速度也能够达到260 m/Ma(表2),沉积岩性为厚层泥岩夹砂岩。

高的泥质含量和较快的沉积速度使这2个层段很容易形成欠压实。

另据陈长民等[18]研究,珠江口盆地大地热流值为53.7~85.4 mW/m2,平均为67.7 mW/m2。

地温梯度为(3.2~4.0)℃/100 m,其中古近系文昌组和恩平组的平均地温梯度可以达到3.52℃/100 m。

这种较高的地热值所引起的“水热增压”作用能够减小上覆地层的有效应力[19],有利于保持较大的孔隙度,对文昌和恩平组欠压实的形成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此外,惠州凹陷文昌组—恩平组欠压实段与该区主力烃源岩段一致,生烃作用对该欠压实段的形成也具有一定影响。

由于惠州凹陷镜质体反射率(Ro)数据较少,可以用Tmax来反映有机质的成熟度。

两者关系为:当Tmax<428℃时,Ro<0.5%,有机质处于未成熟阶段;Tmax>428℃时,Ro>0.5%,有机质处于成熟阶段。

惠州凹陷各井文昌组—恩平组欠压实段所对应的Tmax都大于428℃(图4),欠压实段与有机质成熟段完全一致,说明该欠压实段正处于生烃阶段。

生烃指数可用来表示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当生烃指数为0.1~0.3时表明有机质处于生油阶段,而且该值越大其演化程度越高[20]。

惠州凹陷文昌组—恩平组欠压实段所对应的生烃指数总体约0.2 (图4),但中西部洼陷要比东北部洼陷略大,尤其是文昌组,中西部洼陷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要明显高于东北部洼陷。

由此可知,惠州凹陷文昌组—恩平组欠压实段与生烃段一致,并且其欠压实幅度与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也能很好吻合,即凹陷中西部洼陷文昌组和恩平组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东北部洼陷大,其欠压实的幅度也较东北部明显。

因此,“生烃增压”有助于惠州凹陷文昌组—恩平组欠压实段的形成。

由于欠压实带的保持时间会大于超压带的保持时间[5],在流体排出后短期内,地层压实状态与地层压力状态并不平衡[12],地层仍然会保持较大的孔隙度。

惠州凹陷油气运移的高峰期在中中新世,流体排出后孔隙压力降低,而压实作用尚未使孔隙度减小,从而出现欠压实带为静水压力的地质现象。

3.3 欠压实与油气的关系惠州凹陷欠压实段发育位置与该区的烃源岩段较为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