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韩江组-万山组旋回地层学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区珠江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区珠江组层序地层学研究吴艳婷;邓宏文;芮志锋;谢清惠;杜家元;丁琳【摘要】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区油气资源丰富,珠江组作为主要的储集层发育层段,是该区增储上产的主力产层.在充分利用钻、测井及地震资料的基础上,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珠江口盆地惠西地区珠江组各级次层序界面特征,确定了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在工区内共识别出1个二级层序界面,5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并根据三级层序内部不同类型的水进界面进一步细分为21个四级层序.通过井-震对比,建立了工区内珠江组层序地层等时格架,揭示了各沉积层序的发育特征,对今后珠江口盆地的油气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4(014)007【总页数】6页(P111-116)【关键词】层序界面;层序地层格架;珠江组;惠州凹陷西区;珠江口盆地【作者】吴艳婷;邓宏文;芮志锋;谢清惠;杜家元;丁琳【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恒泰艾普石油天然气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8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州51024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州5102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9.2;TE121.34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整体处于大陆架背景,发育(潮汐)三角洲、滨岸与浅海陆架三大沉积体系,相对海平面的变化控制多期三角洲的推进、退缩,在垂向上叠置,与水进期的泥岩构成了多套储盖组合,是有利的油气储集区。
在该区进行精细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构建一套等时的层序地层格架,能够提高预测储集层和隔层的准确性,为隐蔽油气藏特别是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预测提供有利工具[1—3]。
前人在珠江口盆地作了一系列层序划分及对比工作。
秦国权[4]将珠江口盆地自36Ma至今划分为4个二级层序,23个三级层序,其中珠江组分为2.5个三级层序。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泥岩压实特征及其成因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泥岩压实特征及其成因郑丹;徐思煌;尚小亮【摘要】为了弄清楚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生界地层泥岩压实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关系,首先探讨了该地区泥岩压实的特征,并运用最高热解温度和生烃指数等对欠压实的成因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从纵向上来看,惠州凹陷内发育浅部快速压实段、正常压实段和低幅度欠压实段等3种类型,浅部快速压实段主要发育在深度小于700 m的万山组和第四系地层,正常压实段自万山组底部或者粤海组顶部到珠海组底部或者恩平组顶部(1 800~3 200 m),低幅度欠压实段自恩平组顶部向深部延伸到文昌组(2 400~4 000 m);从横向上来看,惠州凹陷划分为东北部和中西部两个具有不同欠压实特征的区域,东北部欠压实区地层发育珠江组-韩江组和文昌组-恩平组2个低幅度欠压实段,中西部欠压实区只发育文昌组-恩平组欠压实段;珠江组-韩江组欠压实段主要由泥质高含量和快速沉积沉降引起,文昌组-恩平组欠压实段主要由沉积作用、高地热值和生烃作用共同引起,后者为有效生油段;惠州凹陷新生界地层砂岩不存在超压.【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0(032)004【总页数】6页(P372-377)【关键词】泥岩;压实作用;生烃作用;新生界地层;惠州凹陷;珠江口盆地【作者】郑丹;徐思煌;尚小亮【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1+2沉积物压实是全球含油气盆地内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1]。
首先通过对泥岩压实曲线分析,可以掌握泥岩压实的现状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压实历史,推断地下流体压力的分布现状和演化[2]。
其次,通过对砂泥、岩压实曲线匹配程度研究,可以判断现今欠压实带是否具有高压,当存在高压时,还可以用等深度法计算其压力大小[3]。
珠江口盆地珠海组——韩江组基准面旋回与储层非均质性的关系

井和 P Y井珠海组、 珠江组和韩 江组中, 可识别出
向上 变“ ” 深 的非对 称 型 ( 型 ) 对 称 型 ( A 和 C型 ) 2 种基 本类 型及其 相关 的 5种 亚类 型超短 期基 准面
[ 稿 日期 ]2 0—31 收 0 60—7 [ 者简 介]柯 光 明 (9 9 , , 士 研 究 生 , 积 学 专 业 , - i kg 99 1 3 cm。 作 17 一) 男 博 沉 E ma : em1 7 @ 6 .o l
江 口盆 地主要 的天 然 气产 层 , 一 套 韵 律 交 替 和 为
连 续海 侵扩 大 的三角洲 一陆 棚 一海底 浊积 扇沉 积
体 系组合 , 层 主要 发 育 于 三 角洲 前 缘 亚 相 带 和 储 海底 浊积 扇水 道砂体 中 。由于其 发育有 较 多的泥
质 隔层 及 藻纹 层 , 质 、 质 胶结 作 用 也很 强 烈 , 硅 钙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家重点实验室 , 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 院 , 都 605) “ 国 成 成 10 9
[ 摘要]珠 江 口盆地珠 海组 一韩江组储层为一套砂、 泥互层 的组合 类型, 储层 非均质性较 强, 其 中层 内非均质 性明显受基准面升、 降和可容纳 空 间及沉积 物供给量 的变化 影响。通过 高分辨 率层 序地 层的超 短期基 准面升、 降旋 回过程 与储集物 性关 系的分析 , 建立 了 4种不 同类型 的非 均质模武 , 探讨 了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和 向上变深复 变浅对称 型超 短期基准 面旋 回层序对 储层 非均质性特征 的控制作用 。 [ 关键 词]珠海组一韩江组 ; 高分 辨率层序地层 } 短期基准 面旋 回; 超 储层非均质性 [ 类号]T l 1 3 分 E 2 . [ 文献标识码]A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油气富集规律及下一步勘探策略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油气富集规律及下一步勘探策略MI Lijun;ZHANG Xiangtao;CHEN Weitao;LIU Pei;DU Jiayuan;YAO Jiali【摘要】随着新近系勘探程度的提高,古近系逐步成为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的重点勘探领域.从珠一坳陷油气成藏的关键地质条件出发,系统梳理古近系油气分布规律,探索其勘探潜力.珠一坳陷不同洼陷油气富集程度差距大,其中裂陷期构造活动强的洼陷易形成欠补偿湖盆,发育富生烃层系、形成富生烃洼陷;两幕裂陷形成了文昌组和恩平组2套烃源岩,其地化特征不同,形成两期油气充注;沉积演化的旋回性决定了三级层序及沉积体系的差异展布,导致不同洼陷储盖条件的差异.盆地格局和洼陷结构影响油气在平面上的展布,其中正常半地堑油气主要富集于缓坡带,低角度及复式半地堑油气在陡坡带、缓坡带均有分布;“源、断、砂”立体输导控制油气在纵向上分段聚集,“源-砂”、“断-砂”组合模式分别导致层内、层间富集的分段性;区域盖层控制规模性油气分布,其分布越稳定,油层数量和规模往往越大.珠一坳陷油气资源丰富,古近系勘探潜力大,下一步应围绕“富洼找优、差异勘探”思路,形成“一洼一突破、一带一油田”格局,并将二级构造带整体纳入勘探视野,连片评价并叠合勘探,重视构造转换带、缓坡带和隆起带等区带,有层次地推动该地区古近系勘探进程.【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8(030)006【总页数】13页(P1-13)【关键词】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盆地结构;富烃洼陷;优质相带;勘探策略【作者】MI Lijun;ZHANG Xiangtao;CHEN Weitao;LIU Pei;DU Jiayuan;YAO Jiali【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1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受埋深大、储集物性差、经济门槛高、海上深层钻探费用高等因素的影响,一直作为烃源岩层系进行研究,缺少把其作为勘探目的层的系统分析。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南部珠江组混合沉积作用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南部珠江组混合沉积作用昌建波;邹晓萍;余国达;黄映仕【摘要】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南部珠江组下部广泛发育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通过测井、地震和岩心等资料综合研究了工区混合沉积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模式和分布规律.研究认为工区混合沉积可分为相缘混合和原地混合,相缘混合主要是在浅海三角洲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边界的结合部位、在低能水动力环境下的细粒陆源碎屑与泥晶碳酸盐的混合沉积,原地混合主要是在三角洲前缘高能水动力条件下的砂级硅质碎屑颗粒与碳酸盐生物碎屑的混合沉积.原地混合沉积对储层的储集性能和渗流特征有显著影响.描述了原地混合沉积的泥岩—碳酸盐岩—砂岩—碳酸盐岩—泥岩相层序,并讨论了陆源碎屑注入、古地形、海平面升降及三角洲迁移等影响透光带范围的因素是如何控制研究区的混合沉积分布的.%Mixed clastic and carbonate deposits developed extensively in L levels of Zhujiang Formation in the southern Huizhou Depression, Zhujiangkou Basin. Based on seismic sections, drilling data, and core data, the lithological character, spacial distribution and depositional model are studied. The mixed deposits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wo types, namely facies mixing and in-situ mixing. The facies mixing deposits the fine grain mixing of layers of siliciclastic shale and micritic carbonates in the overlapping boundary area between shallow marine delta and carbonate platform in a low-energy environment. The in-situ mixing deposits the sand-size particle mixing of siliciclastic sand and bioclastic limestone in a unique layer of delta front in a high-energy environment. The carbonate layers deposited by in-situ mixing play a complex role in the storage capacity and flow performanceof reservoirs in L levels. The facies sequence of shale-carbonate-sand-carbonate-shale is identified in in-situ mixing. The factors such as input of terrigenous clastic deposits, paleo-topography, sea-level fluctuation and delta migration influenced the euphotic zone, and controlled the originand distribution of clastic-carbonate mixing.【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7(022)004【总页数】8页(P19-26)【关键词】混合沉积;三角洲前缘;生物礁;珠江组;惠州凹陷;珠江口盆地【作者】昌建波;邹晓萍;余国达;黄映仕【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2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混合沉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外有关混合沉积的研究案例主要集中在对陆源碎屑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互层的地层序列和演化的描述上,以及相对海平面变化对混合沉积的作用[1-2],而且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在三角洲以及其他的“浊水”环境中也发育有原地碳酸盐沉积,这些碳酸盐沉积物与陆源碎屑一起形成了原地混合沉积[3-4]。
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珠江组_韩江组高精度层序地层

中国地质GEOLOGY IN CHINA第36卷第2期2009年4月Vol.36,No.2Apr.,2009番禺低隆起是珠江口盆地中央隆起带中部的一个三级构造单元,南为白云凹陷,北为恩平凹陷,东邻东沙隆起,西与神狐暗沙隆起毗邻,面积约7500km 2。
基本上为一下断上坳,向北掀斜的低隆起(图1)。
从2001年至2005年,在三维区内共发现3个气田和4个含气构造。
从该区的钻探和地震资料上来看,油气显示活跃,亮点反射广布,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目前,有利的构造圈闭多已探明,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内寻找有利的非构造圈闭,是该区进一步勘探成功的关键。
该区目前还没有进行高精度的层序地层研究。
具有密集的钻井和露头、岩心等资料、生物地层、密集的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控制的层序地层学可称为高精度的层序地层学[1-2],其理论源于Jervey 、Van Wangoner 、Posamentier 、Cross 等分别提出了“可容纳空间”[3]、“相对海平面变化[4]”、“强制性海退”[5]、“基准面变化”[6]等重要概念,其目的是建立更为精细的等时层序地层和岩相格架,进而达到更有效地预测储层分布、储盖组合。
层序地层学研究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中,进行烃源岩、储层和盖层的时空展布的预测,寻找油气藏。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和理论可有效地应用于地下地质的研究,为精细的地层对比、沉积相和储层特征等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和预测工具[7]。
李思田[8]总结世界和中国十余年来隐蔽油藏勘探取得的巨大进展,把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及在此基础上的层序地层学研究称为其关键技术。
二者的结合已被油气产业部门当作勘探中的“权威性技术”。
笔者旨在建立番禺低隆起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对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沉积体的分布和发育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该区的非构造圈闭模式及进行有利的非构造圈闭预测,为该区的下一步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珠江组—韩江组高精度层序地层谢利华1林畅松1董伟1秦成岗2张忠涛2熊亮1(1.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海洋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广州510240)提要:以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为基础,结合古生物分析,将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新近系珠江组到韩江组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归为明显削蚀不整合明显上超不整合、底超不整合弱削蚀或上超不整合和整合界面等。
珠江口盆地基本地质情况2

珠海组二段地层特征
珠海组二段: 钻厚0m~495.5m。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与 灰色泥质砂岩、泥质含砾砂岩间互。上部泥岩多为 厚层状砂岩,相对较薄。下部砂岩较厚,主要以厚 层状细砂岩、中粗砂岩以及含砾粗砂岩为主。
珠海组三段地层特征
珠海组三段: 钻厚0m~495.5m。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与 灰色泥质砂岩、泥质含砾砂岩间互。上部泥岩多为 厚层状砂岩,相对较薄。下部砂岩较厚,主要以厚 层状细砂岩、中粗砂岩以及含砾粗砂岩为主。
珠江组二段地层特征
珠江组二段: 钻厚35.0m~700.0m。顶部为灰褐色粉砂岩、含 砾砂岩,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及灰色粉砂质泥岩间 互。上部以灰色泥岩与灰色泥质粉砂岩及泥质含砾 砂岩互层为主。中部以砂质岩为主,浅灰色砂砾岩、 灰色泥质含砾砂岩及薄层浅灰色灰质、白云质砂岩, 夹薄层灰色砂质泥岩。下部灰色砂质泥岩,浅灰色 砂砾岩、泥质砂岩及薄层浅灰色灰质、白云质砂岩 间互,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是本区的另一储层。
珠海组地层特征
珠海组: 钻厚0~815m。主要以砂岩为主,可分为二段, 由上到下分别为珠海组一段、珠海组二段
珠海组一段地层特征
珠海组一段: 钻厚0m~319.5m。该段以泥岩为主,灰~深灰色 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灰色泥质粉砂岩,浅灰色泥质 砂岩。中部砂岩较发育,层较厚,为浅灰色泥质砂 岩、泥质含砾砂岩与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互 层。
珠江组一段地层特征
珠江组一段 钻厚156.0m~698.0m。 上部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与灰色泥岩、粉砂 质泥岩不等厚互层。 下部为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与浅灰色细、中粒砂 岩、泥质砂岩间互,局部夹薄层浅灰色钙质砂岩。 顶部两层泥质粉砂岩含气,底部一厚层泥岩为下伏 储层的盖层。该段是本油田的主要储层。
珠江口盆地番禺地区珠江组沉积前古地貌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

海相油气地质269第25卷第3期2020年9月技朮•应用DOI :10.3969/j.issn.1672-9854.2020.03.009文章编号:1672-9854(2020)-03-0269-09珠江口盆地番禺地区珠江组沉积前古地貌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戴宗1,衡立群1,孙润平1,王亚会1,罗东红1,刘太勋2,刘可禹2,张青青2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摘要利用地震、测录井、分析化验资料,在后期构造影响去除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去压实校正、古水深校正等因素,对珠江口盆地番禺地区珠江组沉积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并通过沉积正演模拟,分析了古地貌对珠江组沉积的影响。
研究表明:采用钻井井深校正后的目标层顶底构造面求取地层真厚度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操作更简便,井震结 合后恢复的结果更准确;分不同岩性恢复压实能够更准确地恢复目标层的原始地层厚度。
研究区珠江组沉积古地貌表现为东北及东部高,西南及南部低,整体上起伏平缓,古地貌的微型起伏特征控制着珠江组浪控辫状河三角洲的微 相分布。
当古地貌参数与实际恢复结果一致时,沉积过程模拟的岩性类型平面展布能够较好地与沉积地层相匹配。
关键词 古地貌;残余地层厚度;去压实校正;沉积体系;珠江组;番禺地区;珠江口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1.3 文献标识码:A0前言古地貌是指某一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地形起伏形态,是构造变形、沉积充填、差异压实、风化剥 蚀等因素的综合结果[,-3]0它不仅是沉积过程定量 模拟的基础,而且也影响着沉积相带发育和砂体展 布。
因此,开展古地貌与砂体配置关系的研究,对有利储层区带预测及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 意义[3-4]0近年来,随着沉积学不断发展,国内外众 多学者对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其对沉积体系和微相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5-13],但他们所采用的不同 的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
笔者针对珠江口盆地番禺地区珠江组埋藏较浅、储层物性好、古地形 起伏小等特征,结合研究区钻井资料少但三维地震资料品质较好的实际条件,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 综合应用地震、测录井、岩心、分析测试等资料,恢复了番禺地区珠江组古地貌结构,分析了沉积体系 发育特征,结合沉积模拟结果,探讨了珠江组古地貌对沉积体系发育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韩江组-万山组旋回地层学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韩江组-万山组旋回地层学
珠江口盆地是中国南海下游地区的一个盆地,在地质上被分为珠一坳陷和珠二坳陷。
其中,珠一坳陷是南海最大的深水盆地,也是南海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域。
韩江组-万山组是珠一坳陷上
新统的重要地层。
本文将介绍这一地层的旋回地层学特征。
韩江组-万山组地层位于珠一坳陷上新世,沉积时间为2500万
年-500万年,由下至上依次为:中新统下层石灰质泥岩、中
新统上层石灰岩、上新统下层泥岩、上新统上层砂岩。
该地层在旋回地层学上被划分为三个旋回:早上新世、中上新世和晚上新世。
其中,早上新世是一个较长的平静期,岩层以灰色岩石为主,沉积环境以海湾浅海为主,岳阳凹陷是其主要沉积中心。
中上新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旋回,它由三个分期组成:40Ma
大暖期、38Ma中冷期和34Ma小暖期。
这个旋回的岩层主要
以褐色海绿色岩石为主,泥岩和砂岩交替出现,反映了深水环境和陆源物质输入。
在这个旋回中,珠江口盆地沉积区域受到了东南亚、新埃达克岛和太平洋岛弧高地的强烈影响。
晚上新世的沉积环境主要是浅海环境,岩性以灰色和浅蓝石灰岩为主。
珠江口盆地受到热力学隆升和构造抬升的影响,导致陆源输入减少,海水浅化,形成了不同于前两个旋回的沉积特征。
总的来说,韩江组-万山组旋回地层学特征明显,反映了珠江
口盆地沉积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南海油气勘探和地质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油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机理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油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机理朱明;代一丁;朱俊章;舒誉;林鹤鸣;庞雄奇;姜航【摘要】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油气勘探开发主要目的层序和探明储量集中在新近系,古近系油气藏由于埋藏深、钻井成本高等原因而导致勘探程度较低.HZ-A古近系文昌组低孔低渗砂岩岩性油藏位于惠州凹陷HZ26洼西次洼南部斜坡区,该油藏的储层物性较差,横向变化较大,具有"低孔低渗"特点,而且油水分布规律复杂,油、水层及干层共存,无统一的油水界面,给油藏的定量描述带来极大困难.本文以HZ-A古近系油藏为例,系统分析了区域地质特征、烃源岩特征、储集层特征、盖层特征、油藏地质特征、原油来源、成藏期与储层演化匹配关系和浮力成藏下限,提出了HZ-A古近系油藏是常规油藏和致密油藏的过渡类型的新认识,丰富了研究区油气成藏地质规律的认识,对于勘探珠江口盆地古近系自生自储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The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argets are mainly focused in Neogene strata in Huizhou sag,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while the exploration degree in Paleogene strata is relatively low due to the deep burial depth and high drilling cost, etc.HZ-A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slope area of HZ26 western sub-sag is a Paleogene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in Wenchang Formation.The reservoir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or physical property with great lateral variation and complex oil and water distribution, such as the coexistence of water, oil and dry layers, and no uniform oil water interface, which cause great challenge for quantitative reservoir description.Taking HZ-A Paleogene reservoir as an example,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features, characteristics of source rock, reservoir, seal and structure, oil source, relationship betweenoil charging and reservoir evolution, and lower limit of buoyancy enforced oil accumulation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HZ-A Paleogene reservoir is the transitional type from conventional to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which enriches the knowledge of petroleum accumulation regulation in the research area an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Paleogene self-generating and self-storing reservoir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7(029)001【总页数】11页(P1-11)【关键词】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低孔低渗储层;油藏地质特征;成藏机理【作者】朱明;代一丁;朱俊章;舒誉;林鹤鸣;庞雄奇;姜航【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 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与中国近海大多数沉积盆地类似,珠江口盆地是一个新生代时期发育起来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先后经历了早期裂陷期和晚期拗陷期。
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韩江组下段层序地层与有利目标预测

系 组 统 0
( e) ai 度 10 ( 8 m)
层 序划分 层序 地震
剖面
准层 层 界面 界面 体系 亚 相 相 序组 域 序
钻测 井 上 ,层 序 界 面 附 近 出 现 有 反
应 沉 积 间 断 特 征 的 岩 性 突 变 面 。 如 S 1. B 6 5界 面 之 上 为 深 色 浅 海 陆 棚 相 泥 岩 ,界 面 之 下 为 一 套 砂 岩 ( 2 。 图 )
S 5 5、S 4 8 S 3 8 ( 1 。 B1 . B1 . 、 B1 . 图 )
韩 … 统 江 —‘B l . 组 —1 . 55
-B 4 8 S I.- B 5 5 I.-
图 1 珠 江 口盆 地 综 合 柱 状 图
[ 收稿 日期]2 1 0 0—1 O一0 2 [ 基金项目]田家 。 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 ( 0 8 X 5 2 —0 ) 2 0 Z 0 0 30 2 。 [ 作者简介]谢锐杰 ( 9 5一 ,男 ,1 8 16 ) 9 7年大 学毕业 ,博士 ,副教授 ,现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学与沉积相方面的研究工作。
—85 目 嘲 . E
l 目
T 2 O5 3 一 一l .
东沙
l 运 动
-B O 5 S I.-
由 韩 江
中 组 上
1 17
.
SB 1 l.
-B 2 5 S I.-
一l 5 2
.
地 震层 序等 综合 分析 识别 ,在 番 禺低隆 起韩 江组 下 段 识别 出 4个层 序界 面 ,从下 到上 依次 为 S 1 . 、 B 6 5
珠 江 口盆 地 番 禺低 隆 起韩 江 组 下 段 层 序 地 层 与 有 利 目标 预 测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北部洼陷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珠 江 口盆 地 珠 一坳 陷北 部 洼 陷带油 气 成 藏 主 控 因素
刘志 峰, 吴 克强, 柯 岭, 王升 兰, 于开 平, 朱文 奇
( 中海油研究总院 , 北京 1 0 0 0 2 8 ) 摘要 : 珠一坳 陷北部 洼陷带 已钻 井失利原 因分析表 明, 因“ 烃源” 和“ 运移” 问题 而失利 的井所 占比例 最大 , 这两个关键 因素 即为该 区
t h e Zh u- 1 De pr e s s i o n, Pe a r l Ri v e r Mo u t h Ba s i n
L i u Zh i f e n g, Wu Ke q i a ng, Ke Li ng, Wa n g S h e n g l a n, Yu Ka i pi n g, Z h u We n q i
( C NO O C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B e i t l n g 1 0 0 0 2 8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e d r y we l l s i n n o r t h e r n s u b - s a g b e l t o f t h e Z h u - 1 De p r e s s i o n. i n d i c a t e s t h a t t h e“ s o u r c e ’ ’a n d“ mi g r a t i o n ’ ’
a c c o un t f o r a l a r g e p r o po r t i o n o f we l l f a i l u r e a n d a r e t h e t wo k e y c o n t r o l l i ng f a c t o r s o f h y d r o c a r b o n a c c u mu l a t i o n. F o r t h e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原油和烃源岩中C24四环萜烷及其成因

China
A bstract:Four C24 tetracyclic terpanes have been detected in crude oils from the Zhu 1 Depression,three of them are
identif ied as l ONH)一des-A-oleanane (A),1 0p(H)-des-A—lupane (B I),and 1 7,2 1一secohopane (C),respectively.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高自然伽马砂岩形成机制及油气地质意义

第33卷第2期2021年4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RESERVOIRSV ol.33No.2Apr.2021收稿日期:2020-04-10;修回日期:2020-07-13;网络发表日期:2020-09-16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南海东部海域勘探新领域及关键技术”(编号:2016ZX05024-004)资助作者简介:向巧维(1983—),女,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沉积储层方面的研究工作。
地址:(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后海滨路3168号中海油大厦A 座。
Email :xiangqw@ 。
文章编号:1673-8926(2021)02-0093-11DOI :10.12108/yxyqc.20210210引用:向巧维,李小平,丁琳,等.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高自然伽马砂岩形成机制及油气地质意义.岩性油气藏,2021,33(2):93-103.Cite :XIANG Q W ,LI X P ,DING L ,et al.Formation mechanism and petroleum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Paleogene sandstonewith high natural gamma value in Zhuyi Depressio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Lithologic Reservoirs ,2021,33(2):93-103.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高自然伽马砂岩形成机制及油气地质意义向巧维,李小平,丁琳,杜家元(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摘要:运用放射性元素寻找油气是一种非常规油气勘探手段。
近年来,在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富烃凹陷周边古近系钻遇高自然伽马(GR )砂岩,其GR 值(100~300API )甚至大于同区泥岩的GR 值(100~200API )。
为了弄清该特殊现象背后的地质意义,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高自然伽马砂岩开展了铀(U )、钍(Th )、钾(K )等3种元素含量与GR 值的相关趋势线分析,从井震特征、岩性特征及矿物成分特征等入手分析了砂岩GR 值增高的主要原因及成因机制,探讨了放射性元素聚集的条件、运移通道、驱动力以及油气意义。
珠江口盆地中中新世韩江组天文调谐地质年代表

珠江口盆地中中新世韩江组天文调谐地质年代表田世峰;陈中强;查明【摘要】利用多种频谱分析方法,对珠江口盆地Langhian阶韩江组三角洲相硅质碎屑岩及浅海相碳酸盐岩韵律性交替地层进行旋回地层学分析,然后选择最新天文周期解决方案中的北纬65.夏半年日照量曲线及斜率曲线作为目标曲线,对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天文调谐,得到高分辨率天文调谐地质年代表.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中中新世韩江组地层旋回受天文轨道周期变化的驱动;利用天文调谐地质年代表进行的定年结果与前人利用古地磁对南中国海相邻盆地的定年一致;通过天文调谐地质年代表求得的研究层段高分辨率沉积速率变化与天文轨道周期偏心率曲线可以对应,推测沉积速率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是405 ka长周期偏心率.%Cyclostratigraphic analysis was undertaken with several different spectral analysis methods on the Hanjiang formation of Langhian age (middle Miocene)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of South China Sea, which consists of deltaic silici-clastic and neritic shelf carbonate rhythmic alternations. Within biochronological constraint, a high-resolution astronomical time scale was constructed through astronomical tuning of the natural gamma-ray well-logging record to the 65 °N insolati on curve and obliquity curve, which are from the most recent astronomically calculated variation of the earth's orbi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njiang formation cycles are controlled by variation of the earth's orbital period. The astronomically tuned time scale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astronomical ages for geological events and bioevents recognized throughout the period, and the results are only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earlier estimates in South China Sea. The astronomical timescale resolves the sedimentation history for the Langhian stage (middle Miocene) with a variation that strongly resembles that of the earth's orbital eccentricity. The main factor controlling the variability of the sedimentation rate in the Hanjiang formation may be related to the 405 ka long period eccentricity.【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6)001【总页数】6页(P27-32)【关键词】旋回地层学;珠江口盆地;中中新世;Langhian阶;韩江组;米兰科维奇旋回;沉积速率【作者】田世峰;陈中强;查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西澳大利亚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澳大利亚佩斯6009;西澳大利亚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澳大利亚佩斯600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旋回地层学(Cyclostratigraphy)一词首次由Fischer于1988年在意大利Perugia召开的学术会议上提出。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断裂控藏定量表征与有利勘探区预测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断裂控藏定量表征与有利勘探区预测彭辉界;庞雄奇;李洪博;王卓超;余秋华;王文勇;雷胜兰【摘要】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中浅层珠海组、珠江组、韩江组的油气主要来自深部烃源岩层系,断裂既是必备的油源通道又对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起到关键作用.为明确断裂对珠一坳陷珠海组-韩江组油气成藏的控制机制,对断裂分布及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断裂活动时期和断开层位的不同将其分为5类:早期活动-深层切割型断层、中晚期活动-中浅层切割型断层、晚期活化-深浅切割型断层、继承性活动-深浅切割型断层、通天型断层.在对恩平南断裂带解剖的基础上,发现影响断裂控藏的因素主要有断裂类型、断裂活动速率、断裂规模和圈闭离断裂的平面距离.针对全区所发现油藏,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深浅切割类断层控藏作用显著,且其断层活动速率中等时最有利于油气成藏,在15 m/Ma左右达到最大;断裂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油气成藏;圈闭距控藏断裂越近,含油气性越好.根据活动速率、断裂规模、断裂与圈闭的相对距离所拟合的定量控藏表征公式,发现现今探明的97.8%的油气藏均分布在深浅切割型断裂控藏概率大于0.5的区域.依此指出惠东低凸起及惠北半地堑东南部、恩平中半地堑东北部为下一步有利勘探区.【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6(030)006【总页数】11页(P1318-1328)【关键词】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断裂控藏;控藏概率;有利区预测【作者】彭辉界;庞雄奇;李洪博;王卓超;余秋华;王文勇;雷胜兰【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24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24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24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24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24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2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断层在油气藏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其性质和规模不仅控制着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还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1-8]。
陆丰凹陷韩江组旋回地层学分析及天文年代标尺的建立

陆丰凹陷韩江组旋回地层学分析及天文年代标尺的建立朱春霞;张尚锋;王雅宁;徐恩泽【期刊名称】《海洋地质前沿》【年(卷),期】2022(38)4【摘要】珠江口盆地为新生代典型的海相盆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海上油气生产基地。
前期已有很多学者对珠江口盆地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开展了研究,但研究的精度不够。
为了提高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韩江组地层划分与对比的精度,选择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A、B井韩江组的自然伽马数据序列作为古气候替代性指标,使用频谱分析、滤波等方法进行旋回地层学分析。
通过深度域频谱分析和小波分析认为,该套地层中保存了米兰科维奇旋回信号,且主要受405 ka长偏心率周期的影响。
利用稳定的405 ka长偏心率周期进行天文调谐,结合古生物地层年代框架,建立起陆丰凹陷“绝对”天文年代标尺;结合碳氧同位素变化曲线,估算出2次碳同位素负漂移和1次碳同位素正向偏移事件的持续时间;利用天文旋回周期计算出陆丰凹陷韩江组的沉积速率,发现沉积速率的变化与海平面变化具有相关性。
【总页数】11页(P42-52)【作者】朱春霞;张尚锋;王雅宁;徐恩泽【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2;P539.2【相关文献】1.珠江口盆地韩江-陆丰凹陷珠江组下段碎屑锆石来源与储层物源示踪2.旋回地层学和天文年代学及其在中生代的研究现状3.中国东北松辽盆地晚白垩世青山口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的建立4.米兰科维奇旋回识别与天文标尺的建立:以莫索湾地区莫21井三工河组一段为例5.古生代旋回地层学与天文地质年代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构造样式分析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构造样式分析王福国;梅廉夫;施和生;于水明;吴敏【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年(卷),期】2008(32)4【摘要】研究分析了近年来构造样式的研究现状和新的进展,结合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张性构造环境下构造发育的特点,建立了利用三维空间构造信息的构造样式划分方案.据此对珠一坳陷的各类构造样式进行了研究.根据盆地(坳陷)结构、断层组合及动力学机制,将珠一拗陷构造样式划分为断块与板式正断层组合构造,断块与铲式正断层组合构造,转换带构造,潜山披覆构造,底辟构造和重力背形构造等6大类13小类.研究还指出了基于构造样式的油气有利聚集部位及勘探方向.【总页数】7页(P448-454)【作者】王福国;梅廉夫;施和生;于水明;吴敏【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广州,510240;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广州,510240;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相关文献】1.济阳坳陷滩海地区古近系构造样式及其控藏作用 [J], 马立驰;王永诗;景安语;杨贵丽;武云云;赵铭海2.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文昌组构造差异性与动力学成因机制 [J], 吕彩丽;张功成;杨东升3.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油气富集规律及下一步勘探策略 [J], MILijun;ZHANG Xiangtao;CHEN Weitao;LIU Pei;DU Jiayuan;YAO Jiali4.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高自然伽马砂岩形成机制及油气地质意义 [J], 向巧维;李小平;丁琳;杜家元5.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层序地层样式分析 [J], 姜华;王华;李俊良;陈少平;林正良;方欣欣;蔡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二坳陷是珠江口盆地跨世纪勘探开发的主战场

珠二坳陷是珠江口盆地跨世纪勘探开发的主战场
戴一丁;庞雄
【期刊名称】《海洋地质》
【年(卷),期】1998(000)003
【摘要】珠二坳陷是已证实的生烃坳陷,坳陷内有两套主要烃源岩即始新统文昌
组和渐新统恩平组地层,它们在白云凹陷和开平凹陷正分别处于生成干气和生油的高峰,珠二坳陷因斯断裂活动的差异性而导致了成藏类型的多样性,形成了下生上储,自生自储以及二者的复合型油气藏,圈闭类型在该区也比较丰富,除了有常见的大中型背斜构造外,还有大型的地层圈闭,是进行勘探,寻找油气的有利地区。
【总页数】7页(P1-7)
【作者】戴一丁;庞雄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南海东部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南海东部公
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8
【相关文献】
1.珠江口盆地珠Ⅰ、珠Ⅲ坳陷裂陷期湖相分布差异及其控制因素 [J], 刘志峰;王升兰;印斌浩;张洋;肖伶俐
2.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石油地质特征 [J], 代一丁;庞雄
3.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文昌组构造差异性与动力学成因机制 [J], 吕彩丽;张功成;杨东升
4.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高自然伽马砂岩形成机制及油气地质意义 [J], 向巧维;李小平;丁琳;杜家元
5.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西部中新世早-中期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J], 李智高;丁琳;李小平;吴宇翔;李潇;郭伟;向巧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新统韩江组中上部层序结构及深水重力流沉积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新统韩江组中上部层序结构及深水重力流沉积陶泽;张博;舒粱锋;林畅松;张忠涛;张昕;姜静;张萍;高楠安;李浩;吴高奎【期刊名称】《古地理学报》【年(卷),期】2017(019)004【摘要】基于地震、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开展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中新世韩江组中上部发育的硅质深水沉积的层序地层、沉积构成和古地理环境研究.韩江组中上部发育1个区域性的二级旋回(CSh),通过不整合面及相应的整合面进一步将该复合层序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一系列陆坡峡谷以及侵蚀作用形成的水道是主要层序界面的重要识别标志,斜坡进积楔、扇朵体的底界面,测井曲线突变以及钙质超微化石的相对低值也可以帮助识别层序界面.盆地的不同位置上层序结构有差异,重力流沉积单元也不同.本次研究在斜坡识别出5种深水沉积单元:浊流水道复合体、斜坡扇、陆坡峡谷、进积楔和半远洋—远洋沉积,在深海盆地识别出扇朵叶体.将浊流水道复合体划分为5种沉积单元:滞留沉积、水道天然堤、滑塌及碎屑流沉积、侧向增生体和末期充填沉积.在陆坡、陆隆以及深水盆地分别识别出侵蚀水道、侵蚀加积水道和加积水道.%The Middle and Upper Hanjiang Form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contains large scale siliciclastic deep-water,gravity-flow deposits.Gravity-flow deposits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Hanjiang Formation comprise a regional transgressive-regressive megacycle,which can be further classified into six sequences bounded by unconformities and their correlative conformities.A series of incised valleys or canyons and erosional-depositional channels are identifiable as marks of the majorsequence boundaries which might have been formed as the result of global sea-level falls.Besides,prograding clinoform,bottom boundaries of fan lobes and relative low content of calcareous nannofossils are conducive to identification of sequence boundary.Not only the sequence architecture but also the depositional unit is different at various basin locations.Five gravity-flow depositional elements in the slope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follows:Turbidite channel complexes,lower slopefans,submarine canyon,prograding clinoforms and pelagic sediments.Turbidite channel complexes are divided into five depositional elements:Basal lags,channel and levee system,slumps,lateral accretion packages and telophase filling.Three types of channels areclassified:Erosional,erosional-aggradational and aggradational,geometries of which changing along with gradient.【总页数】12页(P623-634)【作者】陶泽;张博;舒粱锋;林畅松;张忠涛;张昕;姜静;张萍;高楠安;李浩;吴高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广东广州51024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广东广州51024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北京10008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广东广州51024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12.2【相关文献】1.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海底扇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 [J], 郑荣才;郑哲;高博禹;胡晓庆;王昌勇2.深水重力流沉积的层序地层结构与控制因素——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重力流沉积层序地层学研究思路 [J], 庞雄3.层序格架和斜坡水道体系的沉积构成及演化——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东北部韩江组为例 [J], 马铭;林畅松;陶泽;姜静;4.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新统珠江组深水灰岩沉积—成岩作用特征 [J], 李云;郑荣才;朱国金;李小平;陈淑慧;胡晓庆5.被动陆缘深水重力流沉积单元及沉积体系——以尼日尔三角洲和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为例 [J], 李磊;王英民;徐强;黄志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韩江组-万山组旋回地层学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是中国南方的沉积盆地,近年来发现了大量旋回地层,其中以韩江组-万山组为代表。
这些地层的研究
对于研究珠江口盆地地质历史和生物进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韩江组-万山组旋回地层学是研究该地层的学科,主要包括地
层划分、沉积环境、沉积旋回和油气勘探等方面。
地层划分方面,韩江组-万山组共分为5个段,从下到上分别
为万山1段、万山2段、韩江1段、韩江2段和南昆仑段。
其中,韩江组的时间跨度为晚志留世早期到早泥盆世晚期,万山组的时间跨度为晚志留世末期到早泥盆世晚期。
沉积环境方面,韩江组-万山组主要发育在海侵-海退期间,其
沉积环境大致可以分为陆源三角洲、海湾、浅海台地等。
整个环境以靠近陆源地区的部分为主,远离陆源的部分多为浅海和近岸环境。
沉积旋回方面,韩江组-万山组中发育了一系列的旋回,其时
间上大致为3-8万年不等。
旋回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沉积环
境和沉积物的组成、厚度等方面。
其中较明显的是第三次和第七次旋回,这两次旋回相对于其他旋回来说沉积量更大,沉积层次也更为清晰。
油气勘探方面,韩江组-万山组中含有大量的油气资源。
其中
最主要的是白云凹陷的裂缝岩气藏,这些气藏主要分布在韩江组-万山组中下部。
总体来说,韩江组-万山组的旋回地层学研究促进了对珠江口盆地地质历史和生物进化的了解,同时也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