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油气富集规律及下一步勘探策略

合集下载

211219831_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中南部油气成藏新认识与勘探启示

211219831_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中南部油气成藏新认识与勘探启示

197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位于南海西部海域,是一个已证实的富生烃凹陷[1]。

目前已发现油气藏圈闭类型主要为断背斜或背斜,成藏层系主要为珠江组、珠海组,中深层及非构造型圈闭的勘探程度较低。

文昌A凹陷中南部勘探从1998年开始,早期在六号断裂带发现两个气田,由于珠海组埋深大,储层物性差,制约了进一步勘探。

从2010年开始,文昌A凹陷中南部陷入近十年油气勘探无重大发现的瓶颈期。

2020年,徐长贵等人提出了文昌A凹陷中南部具有早生油、晚生气、盆地边缘晚期生油的油气差异分布规律,在转换带找到了原油富集区[1-2]。

之后在围区又钻探多口评价井,不同构造带勘探成效差异大,多口井钻探未达预期。

制约勘探持续突破的主要问题:一是多个次洼生烃中心的生烃潜力不明确;二是优质储层展布规律不清楚。

三是各构造带油气差异分布机制不清。

本文主要通过总结文昌A凹陷中南部各构造带钻井失利的主要原因,剖析各构造带成藏关键问题,探讨各构造带各层系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并提出下一步有利勘探区带。

本文研究成果为文昌A凹陷中南部的持续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其它未获突破的新区提供了有效借鉴和参考。

1 区域地质背景珠江口盆地西部属于新生代陆缘拉张型断陷湖盆,是一个以沉积为主的盆地。

从南到北包括神弧隆起、珠三坳陷、北部隆起等三个一级构造单元。

整体具有东西分块、南北分带的的构造格局。

文昌A凹陷位于珠三坳陷内,凹陷面积约为2700km 2,四周被阳江低凸起、琼海凸起及神狐隆起包围。

珠江口盆地西部经历断陷、断拗转换、拗陷三大演化阶段。

晚白垩纪至早渐新世断陷阶段,盆地经历三期张裂,沉积了神狐组、文昌组、恩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中南部油气成藏新认识与勘探启示张帅 胡林 雷明珠 段亮 陈亚兵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海南 海口 570300摘要:文昌9-7的发现打破了文昌A凹陷近10余年来勘探低谷,但是各构造带油气差异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勘探持续突破。

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气地质特征、成藏规律及下一步勘探策略

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气地质特征、成藏规律及下一步勘探策略

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气地质特征、成藏规律及下一步勘探策略施和生;何敏;张丽丽;余秋华;庞雄;钟志洪;刘丽华【摘要】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区域上先断后坳的构造演化造就了盆地的双层结构,先陆后海的沉积序列形成了盆地的多类型沉积相组合,地壳厚度向南逐渐减薄造成了几个坳陷带热演化的不均衡.在这种独特的地质背景下,多期成盆结构发育多套烃源岩,断坳叠置复合盆地发育陆、海相两大套储盖组合,多期构造活动形成多种类型的复式圈闭,油气围绕富生烃凹(洼)陷呈“北油南气”分布,并在二级构造带上复式聚集.综合研究认为,富生烃凹(洼)陷控制该地区的油气分布,烃源岩及其热演化的差异性造成了油气分布的分带性,复合输导体系和晚期构造活动控制了油气的复式聚集.基于油气的分布特征和成藏规律,提出该地区下一步勘探策略:对于已证实的富生烃凹(洼)陷,要坚持以复式油气勘探理念为指导,实现二级构造带立体饱和式勘探;对于潜在的富生烃凹(洼)陷,要从区域地质研究入手,系统评价其油气资源量,优选二级构造带,实现新区勘探突破.【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4(026)003【总页数】12页(P11-22)【关键词】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气地质特征;油气成藏规律;复式油气聚集;立体饱和式勘探;新区突破【作者】施和生;何敏;张丽丽;余秋华;庞雄;钟志洪;刘丽华【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珠江口盆地位于南海北部,面积约26.68万km2,至目前该盆地(东部)已发现油气田48个、含油气构水深几十米至3 000多米。

经过30多年的勘探,截造36个(图1),探明原油地质储量超过9亿m3、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1 100亿m3,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

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B凹陷及周边油气成藏组合_张迎朝

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B凹陷及周边油气成藏组合_张迎朝

第21卷 第5期2009年10月中国海上油气CHIN A OF FSH O RE O IL A ND G ASV ol .21 N o .5O ct .2009*国家重大专项课题“中国近海富生烃凹陷再评价及勘探新领域”部分研究成果。

第一作者简介:张迎朝,男,高级工程师,1997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学院储层沉积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主要从事南海西部油气勘探研究工作。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22号信箱研究院(邮编:524057)。

1)张伟,等.文昌B 凹陷、琼海凹陷盆地模拟结果及资源量预测.1998.2)董伟良,等.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区珠江口盆地油气资源再评价.1990.3)李绪深,等.珠三坳陷九七年勘探成果及有利区带评价.1997.4)张迎朝,等.2007年珠江口盆地西部油气勘探实践与下一步大中型油气田勘探方向.2007.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B 凹陷及周边油气成藏组合*张迎朝 甘 军 邓 勇 王振峰 李绪深 陈志宏(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摘 要 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B 凹陷及周边已发现油田具有“复式”油气聚集特点;该区发育珠江组滨海潮坪及三角洲砂-背斜成藏组合、珠海组扇三角洲砂-断背斜及断块成藏组合以及文昌、恩平组扇三角洲及浊积砂成藏组合等3套主力成藏组合;珠海组二段具有“断-砂优势输导和断背斜、断块成藏”模式,珠江组具有“长距离汇聚、背斜成藏”模式。

在上述认识基础上,预测了各成藏组合的有利勘探区带及潜力目标。

文昌B 凹陷南断裂带下降盘X 构造和琼海凸起Y 构造的钻探成功,证实了钻前对该区成藏组合及有利区带的认识。

关键词 文昌B 凹陷 “复式”油气聚集 成藏组合 成藏模式 有利勘探区带 珠江口盆地西部是南海北部大陆架重要的产油区[1,2],已发现油田和含油构造共11个,其中已开发油田6个。

文昌B 凹陷是珠江口盆地西部最重要的生烃凹陷,为“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南断裂为其控凹断裂,凹陷北面为琼海凸起,古近系超覆其上(图1)。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烃源岩评价 及油气成藏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烃源岩评价 及油气成藏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9, 9(3), 166-176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9 in Hans. /journal/aghttps:///10.12677/ag.2019.93020Source Rocks Evaluation and HydrocarbonAccumulation in Paleogene of LufengSag, Pearl River Mouth BasinXikai Wang1,2, Jianhua Guo1,2*, Chensheng Liu1,2, Wang Yu1,2, Zhanghu Wang1,21Key Laboratory of Metallogenic Prediction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2School of Geoscience and Info-Physic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Received: Mar. 7th, 2019; accepted: Mar. 20th, 2019; published: Mar. 27th, 2019AbstractSource rock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 by the techniques of applied geochemistry, simulation of petroleum pool-forming and fluid inclusion in Lu-feng sag which has two main sets of mature source rock in Paleogene, with Enping Formation as the secondary source rock due to its lower maturity and limite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Wenchang Formation as the leading source rock due to its maturation and sizabl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Sub-sag A3 and A4 are potential hydrocarbon kitchens. The crude oil belongs to typical continental oil and main originates from the Wenchang Formation source rock, however, Enping Formation has the li-mited contributions. The study area has two petroleum systems, which are the north and south of Lu-feng sag petroleum systems. Crude oil of the south of Lufeng sag petroleum system originates from Wenchang Formation in A3 subsag, secondly, from A4 subsag. Crude oil of north of Lufeng sag petro-leum system main originates from A3 subsag Wenchang Form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a spot of oil originates from A2 subsag Wenchang Formation and Enping Formation. Lufeng sag has two stages of hydrocarbon charge. The earlier first stage started before in Middle Miocene (12.89~10.05 Ma), with mainly low liquid hydrocarbon. The second stage sated before in Late Pliocene (2.52 Ma), with mainly mature hydrocarbon. In a word, the oil-gas exploration direction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to the deep region (Wenchang Formation) and the next important target is the early deep structure.KeywordsPearl River Mouth Basin, Lufeng Sag, Paleogene, Source Rock,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Geochemistry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烃源岩评价及油气成藏王玺凯1,2,郭建华1,2*,刘辰生1,2,于汪1,2,王张虎1,2*通讯作者。

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A凹陷古近系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

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A凹陷古近系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

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A凹陷古近系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甘军;张迎朝;邓勇;王振峰;李绪深;陆江;杨金海;郑榕芬【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09(021)006【摘要】分析了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A凹陷构造演化、沉积体系及其对古近系天然气成藏组合时空分布的控制,认为珠海组二、三段(扇)三角洲及潮坪砂-断背斜是主要的天然气成藏组合,恩平组断陷湖扇三角洲砂-断背斜是潜在的天然气成藏组合.对新近系天然气难以大规模成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古近系天然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和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带.【总页数】5页(P367-371)【作者】甘军;张迎朝;邓勇;王振峰;李绪深;陆江;杨金海;郑榕芬【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G区渐新统恩平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与储层主控因素 [J], 李珊珊; 彭松; 陈林; 李伟; 刘小燕; 江汝锋2.油气穿越未成岩断裂运移富集成藏模式与主控因素——以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为例 [J], 赵鹏;彭光荣;吴静;白海军;许新明;李颖薇;李孔森;彭霄云3.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富集高产主控因素与勘探重大突破[J], 姚红生;昝灵;高玉巧;花彩霞;余文端;骆卫峰;马晓东4.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A凹陷油气富集规律与有利勘探方向 [J], 陈林;范彩伟;刘新宇;李明;雷明珠5.珠江口盆地AB凹陷古近系文昌组资源量估算及勘探方向 [J], 于汪;郭建华;刘辰生;张琳婷;肖盼;周润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高自然伽马砂岩形成机制及油气地质意义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高自然伽马砂岩形成机制及油气地质意义
Cite:XIANG Q W,LI X P,DING L,et al.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petroleum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Paleogene sandstone with high natural gamma value in Zhuyi Depression,Pearl River Mouth Basin. Lithologic Reservoirs,2021,33(2):93-103.
第 33 卷 第 2 期 2021 年 4 月
岩性油气藏 LITHOLOGIC RESERVOIRS
Vol. 33 No. 2 Apr. 2021
文章编号:1673-8926(2021)02-0093-11
DOI:10.12108/yxyqc.20210210
引用:向巧维,李小平,丁琳,等 .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高自然伽马砂岩形成机制及油气地质意义 . 岩性油气藏,2021,33 (2):93-103.
珠江口盆地多口井钻遇古近系高自然伽马(GR) 砂岩,一般来说,GR 值异常与放射性异常有关,研
究该特殊现象有助于认清该区地质情况以及寻找 油气藏。王亮等[10]通过实验研究认为,四川盆地磨 溪构造储层高自然伽马砂岩的形成主要是由黏土 矿物中铀(U)、钍(Th)、钾(K)等 3 种元素含量偏高 导致;张小莉等[11]、孙佩等[12]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延 长组高自然伽马砂岩储层具有高长石含量、高 Th 含量的特征,成因可能与凝灰岩有关;于振锋等[13] 认为,海拉尔盆地乌南凹陷南一段高自然伽马砂岩 具有高 Th 或高 U 含量的特征,其中凝灰质导致 Th 富集,高黏土含量导致 U 富集。这些研究成果大多 仅揭示了元素的来源,未说明高自然伽马砂岩的成 因机制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预测油气勘探有利区 带。笔者采用珠一坳陷内 9 口井的放射性元素数 据分析、井震特征分析、岩性分析、轻重矿物成分分 析与对比等技术手段,详细剖析砂岩 GR 值异常的 主要原因及成因机制,以期为预测研究区油气成藏 有利区带提供依据。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油气成藏条件研究于开平;张功成;梁建设;何仕斌;丁放;陶宗普【摘要】恩平凹陷位于珠一坳陷西端,目前虽然有油气发现,但是一直没有获得商业性突破.从油气成藏条件研究出发,通过分析认为生烃洼陷控制了本区油气的平面分布,具有环洼分布、近源聚集的特征;由于断裂活动和烃源岩地层整体向南抬升,造成南部缓坡内带是油气运移的优势方向;本区发育了文昌组、恩平组上段和珠江组一韩江组3套储盖组合,并控制了油气的纵向分布.最后,结合周围已钻井失利原因分析,指出了本区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综合分析认为,恩平凹陷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南部缓坡构造带内带浅层和中央断裂构造带深层是恩平凹陷最有利、最具潜力的成藏区带.%The Enping Sag locates in the west of the Zhu I Depression. Petroleum has been found in the sag; however, no industrial breakthrough has been made. Source depression controls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petroleum in the study area. Petroleum accumulates around depression and near to source. Due to fault activity and the southward uplifting of source formation, the southern gentle slope is the favorable target for petroleum migration. 3 sets of reservoir and cap combination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region, including the Wenchang Formation, the upper Enping Formation, and the Zhujiang-HanjiangFormation, which control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petroleum.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from failed wells, the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in the area have been pointed out and the accumulation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Enping Sag is favorable for petroleum accumulation. The shallow layers in the southern gentle slope and the deep layers in thecentral fault belt are the most potential targets for exploration in the Enping Sag.【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1(033)005【总页数】4页(P509-512)【关键词】油气成藏条件;已钻井分析;有利区带;恩平凹陷;珠江口盆地【作者】于开平;张功成;梁建设;何仕斌;丁放;陶宗普【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7;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7;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10001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100010;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自1983年开始钻探,到目前为止共钻10口探井,发现4个含油气构造,但是一直没有获得商业性突破[1-2]。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新近系层序构型及油气有利区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新近系层序构型及油气有利区
天 气肚
第3 4卷 第 2期
O I L& G A S G E O L 0 G Y 2 0 1 3年 4月 d o i : 1 0 . 1 1 7 4 3 / o g g 2 0 1 3 0 2 0 9 文章编号 : 0 2 5 3— 9 9 8 5 ( 2 0 1 3 ) 0 2— 0 1 9 7— 0 5
s l o p e o f Ba i y un Sa g, Pe a r l Ri v e r Mo u t h Ba s i n
Yi X u e f e i , Z h a n g C h a n g mi n , L i S h a o h u a , DF e n  ̄u a n , Yu a n Ca i
发 育。另外, 内、 外 多种 地 质 条 件 的 共 同控 制使 得 白云 凹 陷 北 坡 新 近 系 发 育 着 不 同类 型 的 三 角 洲 , 单 个 层 序 内可 依 次 出现 陆 架 边 缘
三角 洲一 内陆架三角洲一 中陆架 三角洲的交替 。L型层序主要 由陆架边缘 三角洲一峡谷水 道一浊积扇体 等沉积体 系组成 ; T H 型、 T 型层序以 内一中陆架三角洲及陆棚体 系为主; H型主要包括 了中陆架三角洲一陆棚沉积体 系。 白云 凹陷北部 的内一中陆架 三角洲中的
Ab s t r a c t : Th e n o r t h s l o p e o f Ba i y u n S a g i s o n e o f t h e i mp o r t a n t a r e a s f o r t h e o i l — g a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i n Pe a r l Ri v e r Mo u t h Ba .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油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机理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油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机理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油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机理朱明;代一丁;朱俊章;舒誉;林鹤鸣;庞雄奇;姜航【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7(029)001【摘要】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油气勘探开发主要目的层序和探明储量集中在新近系,古近系油气藏由于埋藏深、钻井成本高等原因而导致勘探程度较低.HZ-A古近系文昌组低孔低渗砂岩岩性油藏位于惠州凹陷HZ26洼西次洼南部斜坡区,该油藏的储层物性较差,横向变化较大,具有"低孔低渗"特点,而且油水分布规律复杂,油、水层及干层共存,无统一的油水界面,给油藏的定量描述带来极大困难.本文以HZ-A古近系油藏为例,系统分析了区域地质特征、烃源岩特征、储集层特征、盖层特征、油藏地质特征、原油来源、成藏期与储层演化匹配关系和浮力成藏下限,提出了HZ-A古近系油藏是常规油藏和致密油藏的过渡类型的新认识,丰富了研究区油气成藏地质规律的认识,对于勘探珠江口盆地古近系自生自储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页数】11页(P1-11)【作者】朱明;代一丁;朱俊章;舒誉;林鹤鸣;庞雄奇;姜航【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 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相关文献】1.成像测井在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勘探中的应用 [J], 袁立忠;戴朝强;汪瑞良;刘军;朱焱辉;张晓宇2.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水溶气资源潜力 [J], 徐思煌;李松峰;袁彩萍3.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深部古近系储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 [J], 龙更生;施和生;郑荣才;杜家元;陈淑慧;葛彦昭4.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25-7构造古近系成像测井沉积学研究 [J], 代一丁;崔维平5.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近海潮汐沉积特征 [J], 邓宏文;郑文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烃源岩评价及油气成藏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烃源岩评价及油气成藏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9, 9(3), 166-176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9 in Hans. /journal/aghttps:///10.12677/ag.2019.93020Source Rocks Evaluation and HydrocarbonAccumulation in Paleogene of LufengSag, Pearl River Mouth BasinXikai Wang1,2, Jianhua Guo1,2*, Chensheng Liu1,2, Wang Yu1,2, Zhanghu Wang1,21Key Laboratory of Metallogenic Prediction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2School of Geoscience and Info-Physic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Received: Mar. 7th, 2019; accepted: Mar. 20th, 2019; published: Mar. 27th, 2019AbstractSource rock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 by the techniques of applied geochemistry, simulation of petroleum pool-forming and fluid inclusion in Lu-feng sag which has two main sets of mature source rock in Paleogene, with Enping Formation as the secondary source rock due to its lower maturity and limite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Wenchang Formation as the leading source rock due to its maturation and sizabl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Sub-sag A3 and A4 are potential hydrocarbon kitchens. The crude oil belongs to typical continental oil and main originates from the Wenchang Formation source rock, however, Enping Formation has the li-mited contributions. The study area has two petroleum systems, which are the north and south of Lu-feng sag petroleum systems. Crude oil of the south of Lufeng sag petroleum system originates from Wenchang Formation in A3 subsag, secondly, from A4 subsag. Crude oil of north of Lufeng sag petro-leum system main originates from A3 subsag Wenchang Form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a spot of oil originates from A2 subsag Wenchang Formation and Enping Formation. Lufeng sag has two stages of hydrocarbon charge. The earlier first stage started before in Middle Miocene (12.89~10.05 Ma), with mainly low liquid hydrocarbon. The second stage sated before in Late Pliocene (2.52 Ma), with mainly mature hydrocarbon. In a word, the oil-gas exploration direction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to the deep region (Wenchang Formation) and the next important target is the early deep structure.KeywordsPearl River Mouth Basin, Lufeng Sag, Paleogene, Source Rock,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Geochemistry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烃源岩评价及油气成藏王玺凯1,2,郭建华1,2*,刘辰生1,2,于汪1,2,王张虎1,2*通讯作者。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s g o v r o i d s ra r a t r u h h sb e a e S u c e r s i n c n r l t e h r o t l i— a ;h we e ,n n u t i l e k h o g a e n m d . o r e d p e so o to s h o i n a s b z d
中图分类号: 123 TE 2 . 文献标识码 : A
Per lu a c u a in c n iin n En i g S g,Pe r v r M o t sn to e m c u lto o d t si p n a m o a lRie u h Ba i
珠 江 口盆 地 恩 平 凹 陷油气 成 藏 条 件 研 究
于 开平 张功 成 , , 梁建 设 何 仕 斌 丁 放 陶 宗普 , , ,
(. 1 中海 油 研 究 总 院 , 京 1 0 2 ; . 北 0 0 7 2 中海 石 油 ( 国) 限公 司 , 京 1 0 1 ) 中 有 北 0 0 O
Fo m a i r ton,whih c ntolt e tc ldit i uto f p t o e c o r he v r ia s rb i n o e r l um . Ba e n t e e inc s fom f ie s d o he xp re e r ald we l ls,t c um u a i o ii ns n t r a h ve e n o nt d o nd t a c he a c l ton c nd to i he a e a b e p i e ut a he c um u a i l ton mod lha e s b e s a ihe . Th e n e t bls d e gnp ng Sa s f vo a e f e r l um c u ulto i g i a r bl or p t o e a c m a i n. Th s a l e h low l y r n t a e s i he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油气勘探重要发现与认识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油气勘探重要发现与认识

2019年5月第24卷第3期中国石油勘探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DOI. 10.3969/j.issn.l 672-7703.2019.03.001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油气勘探重要发现与认识彭光荣 张向涛 许新明 白海军 蔡国富 赵 超 张志伟(中海石油 仲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摘 要: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历经多轮的对外合作勘探,钻井仅见到少量油气显示,始终未取得油气商业发现。

近期利用大量钻井、地球化学和地震新资料,对阳江东凹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

研究表明:阳江东凹可划分 为阳江24洼、恩平19洼、恩平20洼、恩平21洼4个次级洼陷及复式半地堑、双断地堑和简单半地堑3种洼陷结构, 古近系文昌组以盆内中小型物源为主,半深湖相桂源岩广泛发育,其中恩平20洼的控洼断裂活动最早且持续时间最 长,发育完整且垂向叠加稳定的文昌组,有利于高丰度半深湖相怪源岩形成而具备潜在富生炷潜力。

通过源一断控藏 新认识与流体检测技术,优选恩平20断裂背斜构造带,首选部署钻探Y10-1井即获得中型油田发现,测试获日产 超1000m 3的工业油流,实现了阳江凹陷油气勘探的重要突破,展示了该区广阔的勘探前景。

阳江凹陷的勘探发现开 辟了珠江口盆地新油区,而重视细节信息、强化基础研究和立足价值勘探,是取得新区大中型油气田突破的关键。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怪源岩;源一断控藏;流体检测技术中图分类号:TE122.1 文献标识码:AImportant discoveries and understandings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Yangjiang sag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Peng Guangrong, Zhang Xiangtao, Xu Xinming, Bai Haijun, Cai Guofu, Zhao Chao, Zhang Zhiwei(Shenzhen Branch of C NOOC Ltd.)Abstract: The exploration based on foreign coopera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many rounds in Yangjiang sag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but only a few oil and gas shows are discovered and no commercial oil and gas discovery is achieved. Recently, the petroleum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Yangjiang East sag we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based on a great amount of new drilling, geochemical and seismic data. It is indicated that Yangjiang East sag can be divided into 4 subsags, including Yangjiang 24 subsag, Enping 19 subsag, Enping 20 subsag and Enping 21 subsag. There are 3 kinds of subsag structures, including composite half graben, double-fault graben and single half graben. In Paleogene Wenchang Formation, the intrabasinal middle- and small-sized provenances are dominant and the source rocks of semi-deep lake facies are widely developed. Among them, Enping 20 subsag has the earliest and longest subsag controlling faulting activity and generates Wenchang Formation which is complete and vertically superimposed stably. It is favora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high-abundance source rocks of semi-deep lake facies to provide the rich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By using the fluid detection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the new understandings on source-fault controlled reservoir, Enping 20 structural belt of faulted anticline was selected to deploy Well Y10- 1 preferentially. Owing to its deployment, a middle-sized oil field is discovered with daily industrial oil production over 1000 m 3 during the testing, which means the important breakthrough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Yangjiang sag and displays the promising exploration prospect in this area. In conclusion, the exploration discovery in Yangjiang sag opens up a new oil area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and the keys to the breakthrough of large- and middle-sized oil and gas fields in the new areas are focusing on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enhancing the basic researches and standing on the value exploration.Key words: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Yangjiang East sag, source rocks, source-fault controlled reservoir, fluid detection technique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南海东部海域勘探新领域及关键技术” (2016ZX05024-004)。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南部新近系岩性油气藏勘探思路与关键技术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南部新近系岩性油气藏勘探思路与关键技术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南部新近系岩性油气藏勘探思路与关键技术杜家元;丁琳;张向涛;陈维涛;李小平【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7(039)006【摘要】地层岩性油气藏是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一个难点领域,其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准确定位岩性油气藏有利发育区和落实岩性圈闭的有效性.通过对研究区岩性油气藏地质与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形成了"源""相"双控的勘探思路.惠州26洼是惠西南地区经钻探证实的富生烃洼陷,紧邻惠州26洼,且长期相对上隆的惠州21构造带和惠西低凸起,经断裂沟通源岩,具有油气强充注的有利条件;新近系沉积时期,惠州21构造带以独立于三角洲体系之外的陆架砂脊—砂席砂体为主要沉积特征,惠西低凸起以三角洲前缘的河道—河口坝砂体为主要沉积特征,这些砂体都有利于形成多种类型的岩性圈闭.在这2个岩性油气藏发育有利区,运用少井条件下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技术、等时成因砂体重构技术、基于地质模式的地震切片分析技术等关键技术,对岩性圈闭砂体沉积边界进行追踪和刻画,有效指导了该地区岩性圈闭的落实.该勘探思路及关键技术在惠西南地区惠州21构造带和惠西低凸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页数】7页(P858-864)【作者】杜家元;丁琳;张向涛;陈维涛;李小平【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深圳 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深圳 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深圳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深圳 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深圳 5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相关文献】1.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SQ2~SQ4岩性油气藏成藏分析 [J], 聂晓庆;张尚锋;施和生;杜家元;朱锐;罗明;周凤娟2.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近系坡折带成因类型及对地层沉积的控制作用 [J], 龙更生;施和生;王英民;杜家元;刘军;张晓宇;刘豪3.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近系珠江组K22陆架砂脊沉积成因分析 [J], 丁琳;杜家元;罗明;李小平;颜晖;郑嘉4.海上成熟探区中浅层岩性油气藏分布特点与勘探策略——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为例 [J], 米立军;张向涛;丁琳;杜家元;张韶琛5.珠江口盆地珠江组强制海退砂体与岩性油气藏——以惠州凹陷南部为例 [J], 昌建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北部洼陷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北部洼陷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珠 江 口盆 地 珠 一坳 陷北 部 洼 陷带油 气 成 藏 主 控 因素
刘志 峰, 吴 克强, 柯 岭, 王升 兰, 于开 平, 朱文 奇
( 中海油研究总院 , 北京 1 0 0 0 2 8 ) 摘要 : 珠一坳 陷北部 洼陷带 已钻 井失利原 因分析表 明, 因“ 烃源” 和“ 运移” 问题 而失利 的井所 占比例 最大 , 这两个关键 因素 即为该 区
t h e Zh u- 1 De pr e s s i o n, Pe a r l Ri v e r Mo u t h Ba s i n
L i u Zh i f e n g, Wu Ke q i a ng, Ke Li ng, Wa n g S h e n g l a n, Yu Ka i pi n g, Z h u We n q i
( C NO O C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B e i t l n g 1 0 0 0 2 8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e d r y we l l s i n n o r t h e r n s u b - s a g b e l t o f t h e Z h u - 1 De p r e s s i o n. i n d i c a t e s t h a t t h e“ s o u r c e ’ ’a n d“ mi g r a t i o n ’ ’
a c c o un t f o r a l a r g e p r o po r t i o n o f we l l f a i l u r e a n d a r e t h e t wo k e y c o n t r o l l i ng f a c t o r s o f h y d r o c a r b o n a c c u mu l a t i o n. F o r t h e

珠江口盆地AB凹陷古近系文昌组资源量估算及勘探方向

珠江口盆地AB凹陷古近系文昌组资源量估算及勘探方向

珠江口盆地AB凹陷古近系文昌组资源量估算及勘探方向于汪;郭建华;刘辰生;张琳婷;肖盼;周润轩【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年(卷),期】2015(34)4【摘要】AB凹陷是珠江口盆地主要油气产区之一,对其进行烃源岩特征和油气资源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文昌组烃源岩厚度大且分布面积广,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型为主,有机质丰度平均2.27%,主要发育于SQ1-SQ6层序中深湖亚相中。

研究区内地球化学资料相对较少,通过对比邻区以及综合相关资料,运用成因法,以三级层序为基本单位,对研究区4个次洼(A1、A2、A3、A4洼)进行了文昌组生烃量以及资源量的估算。

研究结果表明:A1洼油气资源量为1.007×108t,A2洼为1.343×108t,A3洼为2.545×108t,A4洼为1.705×108t。

其中A3洼最有利,A4洼次之,A2洼再次之,A1洼最小。

研究区存在2种圈闭:上倾尖灭岩性圈闭和透镜状岩性圈闭,具有油气就近聚集的特点,大型的油气藏分布于AB凹陷中北部,因此AB 凹陷中北部为有利勘探区块。

【总页数】7页(P132-138)【关键词】珠江口盆地;AB凹陷;古近系;烃源岩;勘探方向;资源估算【作者】于汪;郭建华;刘辰生;张琳婷;肖盼;周润轩【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8【相关文献】1.珠江口盆地AB凹陷古近系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J], 于汪;郭建华;刘辰生;焦鹏;张向涛2.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相对湖平面变化曲线的定量构建 [J], 刘依梦;朱红涛;施和生;舒誉;刘强虎;付鑫3.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A凹陷古近系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 [J], 甘军;张迎朝;邓勇;王振峰;李绪深;陆江;杨金海;郑榕芬4.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地震层序地层单元定量识别 [J], 刘强虎;朱红涛;杨香华;舒誉;黄众5.珠江口盆地东部恩平12洼古近系文昌组古地貌演化及其对沉积充填的控制 [J], 罗泽;闫正和;谢明英;梁杰;吴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油气资源不均匀分布与分带差异富集——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为例

论油气资源不均匀分布与分带差异富集——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为例
2 0 07, 1 2( 5) : 3 0 — 3 5 .
陷 内油 气资 源 的不 均 匀分 布 ; 油 气 汇 聚单 元 内油 气
汇 聚 强 度 与 运 移 指 向 的 差 异 性 决 定 了 二 级 构 造 带 油
[ 1 6 1 郭秋麟 , 米 石 云. 盆地模拟原理方法[ M] . 北京 : 石 油 工 业 出 版
HOOPE R E C D. F l u i d mi g r a t i o n a l o n g g r o wt h f a u l t s i n c o mp a c —
气 富集程度 ; 二 级构 造 带 样 式 与叠 合 的差 异性 决 定
了 勘 探 目标 的 圈 闭 类 型 与 油 气 聚 集 模 式 。 因 此 , 在 油 气 勘 探 目标 评 价 工 作 中 , 遵 循 以“ 源” 为 中心 , 进 行
陷、 富烃半 地堑 和 富烃 洼 陷 ; 遵循 以 “ 汇” 为纽 带 , 研
汇一 聚” 评 价 系 统来 开 展 整体 评 价 , 在 评 价 出 的 富含 油 二级构 造带 ( “ 满 带含 油” ) 上集束 钻探 是一 条油气 高 效发 现之路 。
破[ J ] . 中 国海 上 油 气 , 2 0 1 1 , 2 3 ( 2 ) : 7 6 — 8 1 .
[ 1 3 ] 刘从 印, 周平兵 , 曾驿 , 等. 番 禺 4洼 地 区新 近 系 油气 成藏 主控
评价 _ J ] . 中 国海 上 油 气 , 2 0 0 9 , 2 1 ( 1 ) : 9 1 4 . 于水 明 , 梅廉夫 , 等. 珠 江 口 盆 地惠 州 凹陷 古 近 纪 幕 式 [ 9 ] 施和生 , 裂陷特征[ J ] . 天 然气 工 业 , 2 0 0 9 , 2 9 ( 1 ) : 3 5 — 3 7 .

珠江口盆地文昌B凹陷及周边油气成藏特征与有利勘探领域

珠江口盆地文昌B凹陷及周边油气成藏特征与有利勘探领域
ss i s r e a d a c i ,o 1 ou c n c umul to o e si he W e h ng B g a t ur ou i r a r t d e . a i n pr c s n t nc a Sa nd is s r nd ng a e swe e s u i d M a n s ur e r k a d hy o a b c umul to e t r s i fe e e i nswe e il t a e i o c oc n dr c r on a c a i n f a u e n dif r ntr g o r lus r t d.M an c — i on toli g f c or yd o a b c u ulto nd f v r bl x o a i n d r c i ns we e po nt d o t Sh — r ln a t sofh r c r on a c m a i n a a o a e e pl r to ie to r i e u . a low a u t i ou c o k oft e c a r a i n t e ha g B g wa he ma n c t i t r l l c s rne s r e r c he W n h ng Fo m ton i heW nc n Sa st i on rbu o f c u ulto n upl tn e i n be i e h l k wn m i l - d e a u t i e s r e r c or a c m a i n i i i g r g o sd s t e we l no dd e f — e p l c s rn ou c o k.Att he e d ofde s to n po ii n,l c s rn ou c o k oft e h ng Fo m a i n t own hr w fs t r a l a u t i e s r e r c he W nc a r ton i hed t o o ou he n f u t e pe inc d t c o ci e so x r e e e t ni nv r i n,r s li n t e a lge e a i n a xp so a l a he m u t— e u tng i he d l y ofoi n r to nd e ul in swe l st li

珠一坳陷古近系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珠一坳陷古近系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珠一坳陷古近系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舒誉;施和生;杜家元;雷永昌;张向涛
【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
【年(卷),期】2014(026)003
【摘要】油气成藏特征精细解剖认为,以陆相断陷沉积为主的珠江口盆地(东部)珠一坳陷古近系油气为近源成藏,主要分布在富烃洼陷周围古近系控制的二级构造带上,不同二级构造带不同层位之间储集性能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珠江口盆地古近系沉积时期经历断陷及断拗转换的复杂构造演化过程,不同时期沉积充填差异性大(文昌组富泥少砂,恩平组和珠海组砂多泥少),造成储层非均质性强,因此输导体系和储盖组合是该区古近系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应围绕富烃洼陷周围的二级构造带展开勘探,并以寻找优势运移路径上的优质相带为重点推动古近系勘探进程.
【总页数】6页(P37-42)
【作者】舒誉;施和生;杜家元;雷永昌;张向涛
【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冀中坳陷晋县凹陷南部古近系沙四段—孔店组层序地层研究及油气勘探方向 [J], 冯广业;辛玮江;徐玉平;王四成;李名;王霁霞;袁炳芳
2.济阳坳陷八面河地区古近系孔店组油气成藏特征 [J], 徐义卫
3.济阳坳陷八面河地区古近系孔店组油气成藏特征 [J], 徐义卫
4.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高自然伽马砂岩形成机制及油气地质意义 [J], 向巧维;李小平;丁琳;杜家元
5.冀中坳陷古近系地层岩性油藏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J], 赵力民;赵贤正;刘井旺;王少春;任文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断裂控藏定量表征与有利勘探区预测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断裂控藏定量表征与有利勘探区预测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断裂控藏定量表征与有利勘探区预测彭辉界;庞雄奇;李洪博;王卓超;余秋华;王文勇;雷胜兰【摘要】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中浅层珠海组、珠江组、韩江组的油气主要来自深部烃源岩层系,断裂既是必备的油源通道又对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起到关键作用.为明确断裂对珠一坳陷珠海组-韩江组油气成藏的控制机制,对断裂分布及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断裂活动时期和断开层位的不同将其分为5类:早期活动-深层切割型断层、中晚期活动-中浅层切割型断层、晚期活化-深浅切割型断层、继承性活动-深浅切割型断层、通天型断层.在对恩平南断裂带解剖的基础上,发现影响断裂控藏的因素主要有断裂类型、断裂活动速率、断裂规模和圈闭离断裂的平面距离.针对全区所发现油藏,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深浅切割类断层控藏作用显著,且其断层活动速率中等时最有利于油气成藏,在15 m/Ma左右达到最大;断裂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油气成藏;圈闭距控藏断裂越近,含油气性越好.根据活动速率、断裂规模、断裂与圈闭的相对距离所拟合的定量控藏表征公式,发现现今探明的97.8%的油气藏均分布在深浅切割型断裂控藏概率大于0.5的区域.依此指出惠东低凸起及惠北半地堑东南部、恩平中半地堑东北部为下一步有利勘探区.【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6(030)006【总页数】11页(P1318-1328)【关键词】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断裂控藏;控藏概率;有利区预测【作者】彭辉界;庞雄奇;李洪博;王卓超;余秋华;王文勇;雷胜兰【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24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24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24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24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24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2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断层在油气藏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其性质和规模不仅控制着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还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油气富集规律及下一步勘探策略MI Lijun;ZHANG Xiangtao;CHEN Weitao;LIU Pei;DU Jiayuan;YAO Jiali【摘要】随着新近系勘探程度的提高,古近系逐步成为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的重点勘探领域.从珠一坳陷油气成藏的关键地质条件出发,系统梳理古近系油气分布规律,探索其勘探潜力.珠一坳陷不同洼陷油气富集程度差距大,其中裂陷期构造活动强的洼陷易形成欠补偿湖盆,发育富生烃层系、形成富生烃洼陷;两幕裂陷形成了文昌组和恩平组2套烃源岩,其地化特征不同,形成两期油气充注;沉积演化的旋回性决定了三级层序及沉积体系的差异展布,导致不同洼陷储盖条件的差异.盆地格局和洼陷结构影响油气在平面上的展布,其中正常半地堑油气主要富集于缓坡带,低角度及复式半地堑油气在陡坡带、缓坡带均有分布;“源、断、砂”立体输导控制油气在纵向上分段聚集,“源-砂”、“断-砂”组合模式分别导致层内、层间富集的分段性;区域盖层控制规模性油气分布,其分布越稳定,油层数量和规模往往越大.珠一坳陷油气资源丰富,古近系勘探潜力大,下一步应围绕“富洼找优、差异勘探”思路,形成“一洼一突破、一带一油田”格局,并将二级构造带整体纳入勘探视野,连片评价并叠合勘探,重视构造转换带、缓坡带和隆起带等区带,有层次地推动该地区古近系勘探进程.【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8(030)006【总页数】13页(P1-13)【关键词】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盆地结构;富烃洼陷;优质相带;勘探策略【作者】MI Lijun;ZHANG Xiangtao;CHEN Weitao;LIU Pei;DU Jiayuan;YAO Jiali【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1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受埋深大、储集物性差、经济门槛高、海上深层钻探费用高等因素的影响,一直作为烃源岩层系进行研究,缺少把其作为勘探目的层的系统分析。

近年来随着新近系勘探程度越来越高,勘探难度也逐渐加大,古近系作为勘探的新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古近系的探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多个凹陷取得了勘探重大突破,不仅证实古近系具有形成规模油气藏的地质条件,也揭示了古近系具有可与新近系类比的测试产能[1-6]。

研究表明,目前珠一坳陷古近系勘探面临以下问题:①古近系分布面积大,洼陷分割性强,如何开展洼陷和区带的优选;②古近系虽然是在统一的构造应力机制下形成的,但不同洼陷结构、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具有巨大差异,如何厘清不同洼陷的油气富集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③古近系埋深大,海上勘探开发成本更高,如何寻找优质规模的油气藏。

本文通过区域地质研究,结合近年来丰富的钻井、地震等资料,系统梳理了珠一坳陷古近系不同洼陷成藏条件的差异性及油气富集的规律性,探索其勘探潜力,在勘探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亿吨级的石油储量规模和商业油田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南海深层勘探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和参考。

1 区域地质背景珠一坳陷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北部浅水区,水深主要为50~150 m,面积约37 000 km2,呈北东走向,南北分别被番禺低隆起-东沙隆起带和北部隆起带所夹持,自西向东分布恩平、西江、惠州、陆丰等凹陷(图1)。

由于各凹陷内部又被分割成多个大小不等的洼陷,各洼陷之间构造演化差异性显著,造成了盆地充填形式、物质基础以及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条件等不同,所形成的油气藏类型、成藏规律及控制因素也有所差异[1-6](图1)。

珠一坳陷形成于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结合部位,具有下断上坳、下陆上海的双层结构。

古近系勘探目的层主要是指盆地陆缘裂谷阶段发育的下部断陷层,包括文昌组和恩平组(图2)。

图1 珠一坳陷古近系构造格局Fig .1 Structure outline of Paleogene in Zhu1 depression图2 珠一坳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Fig .2 Paleogen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in Zhu1 depression2 古近系油气成藏条件2.1 裂陷期构造活动主导洼陷烃源条件珠江口盆地经历裂陷阶段的文昌组沉积期、恩平组沉积期和拗陷阶段的珠江组沉积期等3个快速沉降期,其中裂陷阶段的2个快速沉降阶段(珠琼运动一幕、二幕)裂陷作用强、沉降作用大,形成了文昌组、恩平组两套深埋沉积岩层。

从断裂展布来看,文昌组沉积期控洼断裂呈NEE—NE展布,控制洼陷呈同向展布;恩平期形成的断裂呈EW—NWW展布,控制洼陷亦呈同向展布(图3)。

从构造背景来看,断裂形态及活动强度联合控制洼陷结构、沉积充填及烃源岩发育背景,并在层系和区域上有明显差别,由此导致烃源岩分布位置、规模和品质的差异,进而在宏观上决定珠一坳陷不同地区烃源条件差异悬殊[2,7-8]。

图3 珠一坳陷古近系边界断裂及洼陷分布Fig .3 Paleogene boundary faultsand sag distribution in Zhu1 depression2.1.1 不同层系烃源条件差异大裂陷I幕文昌组沉积期,受NW—SE向应力场拉张,珠一坳陷边界断裂强烈活动,洼陷沉降幅度大,同时大量隆起的发育对洼陷起到一定分隔作用(图3)。

该时期应力拉张与断裂走向耦合越好,断层活动强度越大,形成的洼陷规模越大,NEE—NE向断裂控制的洼陷沉降幅度大(沉降速率为170~600 m/Ma),形成了欠补偿湖盆,利于深湖相发育,为藻类生物勃发提供了有利条件,形成了大规模的烃源岩层,在全区均较为发育。

裂陷II幕恩平组沉积期,区域构造应力场发生转变,形成近南北向拉张,边界断裂持续活动,断陷范围扩大,但强度较文昌组沉积期减弱,隆起数量减少,形态趋于规则统一。

该时期洼陷沉降幅度有所减弱(沉降速率为100~300 m/Ma),为补偿—过补偿背景,湖盆变得宽缓,水体较浅,隆起提供的物源在长距离搬运下推进湖盆较远,陆源高等植物有机质对该时期发育烃源岩影响较大,母源品质及生烃能力较文昌组差,且埋深更浅,热演化程度不及裂陷I幕烃源岩,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惠州北、陆丰北地区。

整体而言,文昌组沉积期控洼断层规模大、构造活动强、母源品质好,据估算其远景石油资源量超过60×108t,属于富生烃层系;恩平组沉积期由于构造活动减弱,湖盆连片分布,处于补偿—过补偿状态,母源类型相对较差,据估算其远景石油资源量仅10×108t,属于中等生烃层系。

2.1.2 不同洼陷烃源条件差异大珠一坳陷在同一裂陷期具有相似的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背景,但因构造位置及应力场、构造活动强度、沉积沉降特征的不同,裂陷期洼陷结构特征在区域上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首先体现在坳陷与隆起之上的洼陷,珠一坳陷内部洼陷边界断层在裂陷期整体活动剧烈,以沉降作用为主,水体深,易形成中深湖相沉积,洼陷生烃能力强,易于形成富生烃洼陷,如恩平17洼、西江33洼、惠州26洼、陆丰13洼等;在断陷作用影响下,隆起区以隆升剥蚀为主,局部先存断层活动形成局限性残洼,其湖盆规模小、水体深度浅,仅发育局部滨浅湖相沉积,洼陷生烃能力弱,多为中等或差生烃洼陷,如北部隆起的西江5洼、东沙隆起的番禺24洼等。

由于裂陷期构造活动的差异,珠一坳陷内部各洼陷间烃源条件差异也较大,NE向断裂或者NE、EW向断裂联合发育的地区往往容易形成富生烃洼陷。

文昌组沉积期盆地整体受到NW—SE向的拉伸,沿大型NE—NEE断裂体系展布的洼陷多为富生烃洼陷,如恩平17洼、西江33洼、番禺4洼等,主要分布在珠一坳陷西部地区;NE—NEE、EW—NWW向两组断裂体系同时发育、且与各自的应力场耦合的地区,也可形成富生烃洼陷,如惠州26洼、西江24洼、陆丰13洼等,主要分布在珠一坳陷东部地区。

这类洼陷沉降速率一般超过300 m/Ma,据估算其远景石油资源量均在5×108t以上,生烃强度大于5×106t/km2(图2、3)。

单一的近EW向断裂控制活动较弱的地区往往形成中等或差生烃洼陷,如惠州8洼、惠州10洼、惠州22洼、惠州24洼、陆丰7洼和恩平18洼等,这类洼陷沉降速率一般小于300 m/Ma,据估算其远景石油资源量低于5×108t,生烃强度小于5×106t/km2。

2.2 沉积体系演化控制有利相带珠一坳陷古近纪构造活动的多幕性、沉积物供给的差异性及气候条件的变化性,导致盆地内各洼陷不同时期的层序构型、沉积充填及储盖发育情况不尽相同。

最新区域研究表明,珠一坳陷古近系断陷期可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3个(准)二级层序和10个三级层序(图2)。

受盆缘断裂展布样式及活动特征的影响,不同地区层序发育及沉积相发育有所差异(图4)。

裂陷Ⅰ幕文昌组下段沉积期,珠江口盆地开始裂陷,WCSQ1层序仅在各凹陷局部发育,如恩平12洼、番禺4洼、惠州26洼、陆丰7洼等,沉积相主要以快速堆积的粗碎屑冲积扇等为主;随着边界断层活动加强,WCSQ2层序充填期湖盆迅速加深、扩大,几乎覆盖珠一坳陷大部分洼陷区,中深湖区靠近边界断裂下降盘发育,大量近岸水下扇及扇三角洲发育于洼陷两侧,构造转换带发育的地区形成一系列大型辫状河三角洲;WCSQ3层序处于文昌组下段沉积萎缩期,湖盆迅速萎缩,层序分布局限,仅分布在恩平17洼、番禺4洼、西江24洼、惠州8洼等洼陷,发育一系列小规模的扇三角洲沉积(图4a)。

裂陷Ⅰ幕文昌组上段沉积期,边界断裂持续活动,凹陷继续沉降,但沉积和沉降中心发生迁移,整体具有自东向西、自南向北迁移的特征,恩平凹陷从恩平12洼向恩平17洼迁移,西江凹陷从西江36洼向番禺4洼迁移,惠州凹陷从惠州26洼向西江24洼迁移,陆丰凹陷从陆丰15洼向陆丰13洼迁移。

该裂陷旋回的三套层序(WCSQ4、WCSQ5、WCSQ6)发育的沉积格局与文昌组下段基本相同,中深湖区靠近边界断层,裂陷初期发育局部扇三角洲,裂陷高峰期发育大规模辫状河三角洲及扇三角洲,裂陷萎缩期发育小规模扇三角洲(图4b)。

经历文昌组沉积末期的区域抬升剥蚀后,裂陷作用再次发生,进入裂陷Ⅱ幕恩平组沉积期。

此时,物源体系已发生较大变化,除东沙隆起继续提供物源外,华南褶皱带供源占主导位置,三套层序(EPSQ1、EPSQ2、EPSQ3)的沉积体系出现不同。

该裂陷旋回早期的EPSQ1层序发育阶段,各洼陷相对独立,湖盆水体较浅,洼陷区发育浅湖相泥质沉积,陡坡一侧多发扇三角洲,缓坡及长轴带多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断拗转换期(EPSQ2层序沉积期),湖盆迅速扩张,各洼陷基本连成一体,水体北深南浅,东沙隆起物源大范围萎缩,局部地区开始出现沉积,华南褶皱带长源河流携带大量碎屑沉积物向洼陷推进,形成大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而在水体封闭、地势低洼带则形成湖沼相沉积;沉积晚期(EPSQ3层序沉积期),水体极浅,层序分布局限,仅在各凹陷北部地区有部分沉积,以河湖沼相及浅水三角洲沉积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