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下《建桥梁》教学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桥梁”设计
长阳实验小学万松青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三课。桥梁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设施,而“桥梁的种类有哪些”、“不同的桥梁有什么作用”、“哪一种桥梁最坚固”、“桥梁为什么可以建得那么长”等问题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本课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设计桥梁模型和查阅资料,了解一些浅显的桥梁知识,激发他们研究桥梁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素养,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我把教材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桥梁,发现它们的特点,并能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第二部分是组织学生用卡纸自行设计桥梁,并研究桥梁的承重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部分又有两个活动组成:⑴研究不同形状的桥梁的承重力;⑵研究同一种形状的桥梁的承重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实施考虑,我选择两个相同的《新华字典》作为桥墩、用相同材料和大小的纸制作桥面,勾码作为重物指导学生进行研究。
第三部分是指导学生课后继续设计各种形状的桥梁,并比较它们的承重力。
二、教学理念:《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本课教学中,让学
生分组设计桥梁、进行预测、实验验证、分析数据等等,让他们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桥梁是由桥面、桥墩等组成的。
2、知道桥梁的承受力与桥面形状有关。
过程与方法:
1、会自己设计搭建几种桥梁。
2、学会在研究过程中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深入的研究,能够清楚的表达研究过程和结论。
3、能够应用课内获得的经验和知识,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获得全新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与快乐,意识到作科学研究要认真仔细,一丝不苟;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建设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桥梁的承受力与桥面形状有关。
教学难点: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学会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桥梁课件(有国内外著名的桥梁,也有长阳的一些学生熟悉的各种桥梁)、纸桥、卡纸、勾码、桥梁承重统计表,实验报告单、实验篮、剪刀、记号笔。
学生准备:卡纸、勾码、剪刀、《新华字典》、一次性筷子、一样长的稍粗的绳子、透明胶、课前收集有关桥梁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各种桥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桥吗?能说出它们是属于哪种桥吗?(也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桥梁的图片,拿到课堂上展示。)
(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出桥的种类,教师相机指出其中有一座石桥是我国桥梁建造史上的杰作——赵州桥。)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些桥的图片,你能不能根据它们的形状再来给这些桥分分类?(学生会说出很多种分类的方法。教师引入到按形状分成拱桥、平板桥、斜拉桥上面来)
课件展示按形状分的三类桥
师:你能分别给这三类桥起个名字吗?
所以按形状分类还有几种,这儿老师就不说了。如果同学们感兴趣课后可以查一查,因此要在后面加个省略号(师板书)。
(二)进行预测,研讨实验规则
师:预测一下哪一种桥的承受力最大?(指名回答)
师:要比较这些桥谁的承受力大,怎样才能做到公平比较?
师生研讨总结出以下几点:
1、一张纸做一座桥。可以任意折叠或剪裁。
2、要用统一的重物来测试承受力,不能借助外力。
3、桥墩之间距离要统一。
4、用来搭桥的纸应该完全一样。
(三)搭建桥梁,知道桥梁的承受力和桥梁的形状有关。
①设计桥梁
师:老师现在给你一些卡纸做桥面,用你们的《新华字典》做桥墩,还有一些辅助材料,你能设计出这三种桥梁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搭建才坚固,在白纸上画设计草图,画好以后全班交流。)
师:你们的设计都不错,能说说你是如何考虑的吗?
(学生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师:因为一节课时间少,所以,我们搭建的时候需要小组成员合作。
②学生分组动手搭建
③预测桥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学生搭建完毕,首先要对自己设计的几种桥梁进行承受力的预测。)师:我们的桥梁到底能承受多大的力呢?还是请大家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一次预测吧。(发表格)
④实际测试
师:在测试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引导学生说出:放重物时要放在桥梁的中间;要轻轻地放;注意桥面的变化,做好记录。
⑤学生分组实验,比较不同形状桥梁承受力的不同。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用摄象机拍下桥梁坍塌的镜头)
(四)分析数据,发现问题。
1、各组将实验数据填写在班级大统计表上。
2、师:仔细观察统计表上数据发现了什么?跟我们原来的预测有什么不同?(学生发表意见)
组织学生将不同形状承重力差距最大的桥进行展示。(教师回放拍下的桥梁坍塌的镜头)
师:什么原因使他们承受力差距如此之大?(学生发表意见)
引导学生发现:桥梁承受力与桥面形状有关。
(五)向课外延伸
1、学生观看桥梁课件。师:与我们今天的桥梁设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对你有什么启发。联系身边的桥梁说一说、谈一谈。
2、观看教师设计的纸桥,鼓励学生在课外设计出更好的纸桥来。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今天老师给大家的材料不多,你们回家以后可以找到更多的材料,你还能设计出哪些形状的桥梁呢?自己动手做一做吧!
师: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些有关“桥梁”知识方面的网站,你们可以课后查找有关资料。
/
/
/
/website/
教后反思:
本课是“力”单元的第三课,在这一课中,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实验,发现纸桥承受力大小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通过探究了解,认识桥梁的作用。本课教学通过观察认识各种桥梁、探究体验纸桥与形状的关系、思考桥梁发展与人类的关系等一系列研究活动,感受、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贡献。从而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本课内容是由观察、思考、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组成的。从学生熟悉的小桥开始,使学生了解认识各种各样的桥梁,感受桥梁的结构。通过动手设计搭建纸桥,了解桥梁的作用。通过探究体验纸桥与形状的关系,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当教师在让学生自己设计桥面时,需要注意,不用提出任何要求,寻求答案的方法不是教师教的,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意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当学生在记录纸桥的承受力与形状的关系时,这里主要由学生自己将发现填写下来,他发现什么,就填写什么,不一定统一为一种形式。最后,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物体,哪些应用了本课所学的科学道理。
1、通过观察认识各种桥梁,引导学生对桥梁的整体和局部进行观察。通过观察,了解桥梁的一般组成,对桥梁的结构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同时介绍各种桥梁,如:十七孔桥、铁桥、廊桥、立交桥、石桥、斜拉桥、浮桥、铁索吊桥、高架桥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
2、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亲自动手探究纸桥桥面的不同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通过小组和班级的交流,归纳、概括出“纸桥的承受力大小与它们的形状有关系”。学生在实验、记录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现什么,就填写什么。
3.实验前的方法知道到位,包括一些细节。
课前我也亲自做了实验,最后决定用字典代替桥墩,用卡纸代替桥面,从学生的预测到设计实验,再到实验探究,看起来程序清晰,但是,本节课也明显的出现一些问题:第一.在让学生说桥的分类时,花费的时间过长,以至于后面没时间让学生交流。
第二.没有给学生一个充分记录、整理事实、分析事实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