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人口迁移教案

人口迁移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人口迁移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其原因。

2. 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提高人口意识。

教学重点:1. 人口迁移的原因。

2. 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3. 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人口迁移的概念。

2. 我国人口迁移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人口迁移的图表和数据。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人口迁移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迁移现象。

2. 提问:什么是人口迁移?你们在生活中接触到过人口迁移吗?步骤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

2. 教师提问: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步骤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步骤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我国人口迁移的图表和数据。

2. 学生分析图表和数据,了解我国人口迁移的趋势和影响。

3. 教师提问: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有哪些影响?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反思内容如下:1. 学生对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我国人口迁移特点和影响的掌握情况。

3. 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的参与度。

4.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

三、课后作业2. 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政府对人口迁移的政策措施。

四、单元测试本单元结束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情况,设计一份测试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1. 人口迁移的概念。

2. 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和特点。

3. 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

2. 学生对我国人口迁移原因、特点和影响的掌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第一篇:人口迁移教学设计人口迁移教学设计一、课标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第一节中人口增长主要讲述人口的自然增长,实际上,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的机械增长也能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人口迁移也改变着迁入地和迁出地人口的分布状况,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针对人口移动从概念到原理,从历史到现实,从成因分析等方面作了深刻的探讨,从而使学生能够比较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人口迁移现象。

二、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三、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四、教法学法1.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展示、播放录象等手段,加强学生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讨论,共同归纳总结得出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程序:[导入新课] 播放录象:我国民工流动、伊拉克战争难民移动引入本节课题[学生阅读] 回答问题:①人口变动的原因是什么?② 什么是人口迁移?③ 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是否是人口迁移提示:人口迁移是指变更定居地时间为长期或永久,人口迁移≠人口流动③中的现象都是人口流动。

1.3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1.3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时间:2010年11月20日学校:威坪中学教师:王春芳
【教学构思】
本节课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新课标理念,采用结合实际案例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达到教养性、教育性、发展性的目的,同时把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学生能够比较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人口迁移现象,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综合评价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能够以实际案例说明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相关资料,了解不同人口迁移的实例,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发言,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第二节 人口迁移》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人口迁移》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二册)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二节,关于人口迁移的学习,教材主要从人口迁移的基础知识入手,讲述了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学习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其特点,重点介绍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种方式,尤其是国际人口迁移;第二部分是学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这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要求学生结合事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第三部分是以我国为例学习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及其产生的意义和影响。

区域认知:通过不同时期国际和国内的人口迁移示意图,了解国际和国内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特点;综合思维:根据图文资料和结合实例,能够综合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资料和身边案例,能够说出影响周边人迁移的因素。

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口迁移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的意义和影响。

1、不同时期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2、不同时期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4、人口流动产生的影响教师准备:导学案、课件、投影仪等学生准备:提前预习完成导学案。

【新课导入】15世纪到19世纪,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地势美洲“新大陆”等未开放地区。

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际人口大多从贫穷的落后地区移向富裕发达地区。

这些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思考,自由回答。

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新课讲授】承转: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我们本节课的重点,那么,在学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人口迁移,它有哪些类型。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讲解一、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变换常住地的空间移动。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①必须改变居住地②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2、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注意: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人口流动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暂时离开原居住地的人口移动现象。

过渡:了解了人口迁移及其类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人口迁移的特点吧。

人口迁移教案范文

人口迁移教案范文

人口迁移教案范文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使学生了解人口迁移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迁移的定义、原因和影响;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人口迁移的定义和分类;2.人口迁移的原因;3.人口迁移的影响;4.解决人口迁移问题的方案。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入人口迁移的话题,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现状。

2.讲授(30分钟):a.人口迁移的定义和分类: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包括内部迁移和国际迁移。

b.人口迁移的原因:介绍不同的人口迁移原因,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自然灾害等。

c.人口迁移的影响:探讨人口迁移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如就业机会变化、文化冲突、社会稳定等。

3.案例分析(30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一个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并回答以下问题:a.为什么会发生人口迁移?b.迁移对当地社会和经济有什么影响?c.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4.解决方案(30分钟):组织学生提出解决人口迁移问题的方案,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让每个小组根据他们的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列出具体的措施和步骤。

5.总结(10分钟):总结人口迁移的内容和学生的解决方案,并强调人口迁移问题的复杂性和需要多方合作来解决。

四、教学评价: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工作中的积极程度;2.解决方案评价:评估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3.写作评价:要求学生根据案例分析撰写一篇关于人口迁移问题的短文,并对其进行评价。

五、拓展延伸:1.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来讲解人口迁移的问题;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的人口迁移情况;3.设计一个小项目,让学生提出解决人口迁移问题的方案,并实施一部分措施。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方案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

- 掌握不同类型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 认识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地图、统计数据等工具分析人口迁移现象。

- 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课堂讨论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人口迁移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 激发学生对家乡、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态度。

二、教学对象初中地理或高中地理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人口迁移相关教材、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 地图、统计图表等教学工具。

- 学生分组讨论的分组名单。

2. 学生准备:- 查阅人口迁移相关资料。

- 准备小组讨论的发言提纲。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人口迁移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人口迁移现象的关注。

- 提问: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有哪些类型?2. 讲授新课:- 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

- 不同类型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 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案例分析:- 以我国某地区的人口迁移为例,分析其类型、原因和影响。

- 引导学生运用地图、统计数据等工具进行分析。

4. 课堂讨论:- 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迁移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其类型、原因和影响。

- 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第二课时1. 复习巩固:-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人口迁移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 讨论人口迁移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 分析人口迁移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3. 实践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地区的人口迁移现象,进行实地考察或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4. 总结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人口迁移的教学设计方案

人口迁移的教学设计方案

1. 知识目标: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原因和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人口迁移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人口迁移观念。

二、教学重点1. 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和原因。

2. 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人口迁移的原因分析。

2. 人口迁移的影响评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人口迁移?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改变居住地的现象。

(二)讲授新课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1)定义:在一定时期内,人们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改变居住地的现象。

(2)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2. 人口迁移的原因(1)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机会等。

(2)社会因素: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3)政治因素:政治制度、政策、战争等。

3. 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改善产业结构等。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变化、水资源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等。

(3)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密度变化、人口结构变化等。

(三)课堂练习1. 分析我国近年来的人口迁移现象,说明原因和影响。

2. 比较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原因和影响。

2. 提醒学生关注人口迁移现象,树立正确的人口迁移观念。

(五)布置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近年来的人口迁移政策。

2. 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人口迁移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人口迁移有了全面的认识。

2. 在课堂练习环节,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

2.能说出人口迁移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难点】人口迁移的判断标准。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运用谈话导入法,通过与学生分享印度人口现在已经达到13.26亿的资料,了解到在不久的将来印度人口必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提问学生影响一个地方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进而引入新课人口的迁移。

环节二:新课讲授1.人口迁移的概念【教师活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学生。

【问题】(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

(2)人口迁移与人口自然增长对人口数量的影响有何不同?【学生活动】(1)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短期内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永久性或长期变更定居地。

(2)人口迁移不影响全球人口的增长。

【教师总结】(1)人口迁移判断标准:空间位移(跨越行政区界限);居住地的变更;时间限度(长期或永久性,大约1年以上)。

(2)人口迁移除了不影响全球人口的增长外,与人口自然增长对人口数量的影响还有其他不同:不受生物学规律的影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发生剧烈的变化。

【过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口迁移的类型也有不同,接下来学习一下人口迁移的分类。

2.人口迁移的分类【问题】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成哪几类。

【学生回答】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教师总结】(1)国际人口迁移特点: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二战之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1.2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1.2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特点: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分布特点。
3.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探讨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社会结构、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6.观看与人口迁移相关的纪录片或新闻报道,从不同角度了解人口迁移现象。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观后感,谈谈自己对人口迁移的认识和思考。
7.参与家庭、学校或社区的人口迁移话题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查阅资料、实地观察和深入思考,力求做到知行合一。
3.制作一份关于人口迁移的手抄报,内容包括:定义、类型、原因、我国人口迁移现状和特点、影响等。要求设计美观、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4.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人口迁移的案例分析,分析其背后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分享和交流。
5.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1.2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口迁移的定义、类型和原因。学生能够掌握人口迁移的基本概念,区分不同类型的人口迁移,并分析导致人口迁移的各种原因。
2.掌握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特点。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规模和特点,并能够运用数据进行描述。
3.学会分析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学生能够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以及人口迁移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第三节人口迁移(2课时)第一课时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与“推拉理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有关概念的差异,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大胆讨论、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重点难点】1、重点:概念与分类2、难点:推拉理论[第一案例]【教学过程】[新课导入]PPT展示下列资料:(1)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水库淹没区将涉及湖北省、重庆市21个县市区的277个乡镇、1680个村、6301组,淹没城市两座、县城11座、集镇114 个;需要搬迁安置移民120多万人。

从1993年到2005年7月,三峡工程已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05.33万人。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场大饥荒席卷了非洲撒哈拉地区,在干旱荒漠区的对个国家中,至少有上百万人被饥饿和四处蔓延的疾病夺去了生命,有上千万人背井离乡,沦为“生态难民”。

(3)50多年的巴以冲突制造了波及整个中东地区的巴勒斯坦难民问题。

据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署统计,目前巴勒斯坦难民总数接近350万,除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外,主要分布在约旦、黎巴嫩和叙利亚。

通过上面的材料结合课本,思考移民、难民是一种什么现象?什么是人口迁移?[板书]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点拨]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过渡]人口迁移与人口自然增长是人口变动的两个方面,人口迁移也叫做人口的机械增长,它与人口自然增长的差别是什么?思考填写下表[承转]通过概念,我们可以看到人口迁移是人口变动的一种形式,那么它人口移动、人口流 动又是什么关系呢?思考填写下表[板书](2)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人口流动[跟踪练习]下列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还是人口流动?(1)15世纪欧洲殖民贩卖非洲黑人奴隶到美洲; (2)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中的“民工潮”; (3)三峡工程大移民;(4)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 [点拨](4)为人口流动,其余为人口迁移[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人口迁移的概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口迁移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是什么?[点拨]包括三大要素:空间移位、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

《人口迁移》 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 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区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学生能够掌握不同时期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3)学生能够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绘制人口迁移路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不同时期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1)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春运期间人口流动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属于人口迁移吗?(2)提问学生对人口迁移的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口迁移。

2、讲授新课(1)人口迁移的概念①通过举例,如农民工进城务工、学生异地求学等,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即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②强调人口迁移的三个要素: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

(2)人口迁移的类型①国际人口迁移展示历史上不同时期国际人口迁移的路线图,如黑奴贸易、欧洲向美洲的移民等,引导学生分析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特点:15 世纪至 19 世纪,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原因:15 世纪至 19 世纪,新大陆的发现、殖民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

②国内人口迁移以中国为例,展示古代和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路线图,如古代的“闯关东”“走西口”,现代的“民工潮”等,分析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完整版)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完整版)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一、课标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第一节中人口增长主要讲述人口的自然增长,实际上,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的机械增长也能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人口迁移也改变着迁入地和迁出地人口的分布状况,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针对人口移动从概念到原理,从历史到现实,从成因分析等方面作了深刻的探讨,从而使学生能够比较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人口迁移现象。

二、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三、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四、教法学法1.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展示、播放录象等手段,加强学生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讨论,共同归纳总结得出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程序:[导入新课]播放录象:我国民工流动、伊拉克战争难民移动引入本节课题[学生阅读]回答问题:①人口变动的原因是什么?②什么是人口迁移?③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是否是人口迁移提示:人口迁移是指变更定居地时间为长期或永久,人口迁移≠人口流动③中的现象都是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人地观念:经过分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建立热爱家乡、可持续发展的人地观念。

综合思想:结合洪洞人口迁移的案例综合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文明要素。

地理理论力:能联系实践,探求本地人口迁移的类型,分析次要原因。

区域认知:经过我国不同时期、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学习,加强对国家国际发展状态的认知。

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缘由、影响教学难点人口挪动的缘由【教学过程】导入P1要问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加入一个学习交流QQ群,群内备注:路文霞,收到群内好友请求,他名:路明飞,他父亲:路文*,我侄子名:路明*。

这是巧合吗?本来,我们600年前是一家,明初从山西洪洞大槐树出发,我家在灵寿落户,他家远走至安徽芜湖。

荣幸的是,我们都还严厉按照家谱起名字,所以虽然相隔千里,还能相认。

(明朝初年,我们为甚么要从山西迁出?人口的迁移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呢?本节课我们一同学习解答这些疑问。

)P2 章节信息人口迁移名词辨析(对一个地区来说,人口增长除了上节课受生物学规律制约的人口自然增长外,还有人口迁移,又称人口机械增长。

)P3浏览(16页第二段),判断某老师从大学毕业后的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A. 在大学求学四年B. 毕业后来农村工作C. 今年春节假期去云南旅游D. 周末去超市买水果生:回答,阐明缘由板书:人口迁移定义(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挪动,但不能把一切的空间挪动都当做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是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需求具备三个条件:①人口迁移是一种空间流动行为,这里的空间需求超越必然的行政界线,比如县、市、省、国家。

②改变了居住地。

(灵寿到石家庄通勤)③定:工夫永世或1年以上。

如果由于探亲、出差,短期又回到原居住地,这类空间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板书定义:变更定居地空间流动5min Q1:按照不同的标准,人口迁移有不同的分类方式,常用的有两种,按照空间流动范围,也就是能否跨越国界线,分为?Q2:P16图1-9近古代世界人口的迁移流动路线表示。

(完整版)《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完整版)《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②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③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④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②通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③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分类;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三、教学方法运用举例、分析法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运用讲练结合法,将课本图像与本课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学习人口迁移的分类。

运用记者采访、趣味故事、典型例题法,让学生讨论探究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四、教学用具投影仪,课本插图,课堂练习等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第一阶段:播放录像,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我国“民工潮”和“春运”的画面,人口的大量移动。

承转过渡:这些人的移动是人口流动,还是人口迁移呢?什么是人口迁移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6正文第二段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第二阶段:出示问题“什么是人口迁移“,引导、组织学生思考。

①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人口自然增长是人口变动的一个方面,人口迁移是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②教师展示问题: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哪几类呢?在学生讨论、回答基础上,教师归纳。

公开课教案-《人口迁移》

公开课教案-《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用平板辅助教学已经不是新鲜事,“翻转课堂”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很热的词。

这节课我结合平板、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了新型地理教学的尝试,利用平板的交互功能和互联网的资源搜索功能,引领学生结合身边的案例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究,既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让学生了解了现实中“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参政议政的意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公民意识和爱国精神。

的成果,渗透学科前沿技术与生活的关系。

探究活动:延续预习任务学习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人口移动,学生自主思考2分钟,之后合作探究6分钟,之后学生交流展示。

学生谈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时引出“留守儿童”的问题,播放关于“留守儿童”的视频,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

探究活动: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如果你作为人口迁出大省湖南或人口迁入大省浙江的人大代分的合作探究解决一系列问题,通过学生展示和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通过“留守儿童”的视频开阔学生的视野,用“两会”这一情境让学生代入身份,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参政议政的意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深刻了解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大力发展中西部的经济,缩小经济差距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通过总结让学生。

【精选教案】《人口迁移》(第1课时)

【精选教案】《人口迁移》(第1课时)

《人口迁移》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案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会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2.通过学习,认识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具体影响,并理解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经常的一种现象,是人与环境协调的一种体现。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结合案例能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学会分析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其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难点】1.以城乡为例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小马老师家的迁移故事》,通过一则人口迁移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人口迁移相关知识的兴趣。

【讲授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一般规律,以及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我们知道,人口迁移是影响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其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节课我们将要开始学习世界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你知道什么是人口迁移吗?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有哪些区别呢?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各种因素是怎么影响人口迁移的呢?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重点探究和解决的问题,现在开始吧!(板书)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板书)1.人口迁移的概念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人口迁移?2.人口迁移的两个重要属性是什么?具体含义分别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1.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人口迁移具有两个重要属性: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

时间属性:即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才能称为人口迁移;空间属性:即人口迁移必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教师继续运用示意图讲述人口迁移的判定标准。

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教案

人口迁移教案

人口迁移教案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一定时期内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转移的现象。

随着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变化,人口迁移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地区的发展与变迁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关政策,下面将为你呈现一份人口迁移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口迁移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2. 掌握人口迁移的分类及其特点。

3. 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4. 理解和评价相关政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5. 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人口迁移的分类及其特点。

2. 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3. 相关政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调查问卷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并描述他们所在地区的人口迁移现象。

引起学生对人口迁移的兴趣和疑问。

步骤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定义和分类: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如:内部迁移、国际迁移、农村迁往城市、城市间的迁移等。

2. 特点分析:分析各类人口迁移的特点,如:目的地的选择、迁移原因、规模等。

步骤三:案例分析(20分钟)选取真实案例进行讲解,通过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如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经济发展对农村人口迁移的影响等。

步骤四:政策评价(20分钟)介绍相关政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如国家针对人口迁移制定的政策、城市规划等。

引导学生分析政策的效果和潜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步骤五:展示与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展示他们在课前准备的关于人口迁移的研究报告或海报。

并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就课题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进行简要总结,回顾教学内容,强调重要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就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

四、教学资源1. 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实际情况。

2. 真实案例:提供各类人口迁移案例与学生进行分析。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并能够分析引起具体迁移的原因。

2.辩证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给资料分类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现象,它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迁移的概念以及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在当代社会,无论是国际迁移还是国内迁移,人口的主要流向都是从欠发达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

国内人口迁移的重要形式是城乡之间的迁移,人口主要是从农村迁移到城市。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流向?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回顾,力图把新知与旧知结合起来,保持知识学习的连贯性。

师:布洛赫在《希望原理》中说到: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

人们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生: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更高的工资、更便捷的交通、更好的生活环境……设计意图:以布洛赫的话语引出同学们对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初步认知,在讲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时,全篇围绕着“更好的生活”这一主题,也为引出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做了铺垫。

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十三页和十四页,找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学完请同学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把资料袋的卡片分类,看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因素?设计意图:本节课采用了资料袋的形式,让学生对资料袋的知识分类。

通过背景知识的补充,让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自学为小组讨论奠定了知识基础,小组讨论使自学知识升华。

资料袋的运用能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主动带着资料袋的信息去分析问题,就会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

人口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口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一个地方。

这种迁移不仅影响地球上人口的分布状况,面且对文化传播和资源利用也起者重要作用。

我们处在一个人口迁移日益频繁的时代。

人口迁移是人在空间位置的移动,它是人类社会固有的社会现象,客观上促进了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人口迁移是影响人口变动的变量,对于人口分布、人口密度有重要影响。

有关人口迁移的研究是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城市、文化等方面的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讲述回答了人口迁移的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为什么会迁移?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通过探究这些问题,获取人口迁移的知识,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内容标准2.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以一个“情境设计”和提问导入,让学生在比较熟悉的春运情境中开始本节的学习。

讲述回答了人口迁移的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为什么会迁移?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本节共有三个标题:“什么是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总体编排思路是“迁移概念——迁移原因——迁移特点",即从核心概念出发,分析迁移背后的主要原因,再解释不同类型迁移的时空特点和现实情况,以突出人文地理中的“理"及其运用。

教材中合理布局案例、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中去。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运用实例或资料,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人地带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人口迁移”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课标要求课标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举例说明”是行为动词,属于应用层次认知水平,对学生要求中等。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人口迁移,了解和掌握人口的迁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

“举例”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2.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的重点内容,在人文地理,甚至整个必修地理教学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知识点的延伸,人口增长影响了人口的时空分布,而人口迁移改变了这种时空分布导致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合理性,同时也促使多种文化的交流。

另一方面人口迁移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又是产业活动的重要区位条件。

所以这节内容在整个地理必修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通过联系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科学的认识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学情分析(1)授课班级学生为B层次,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成绩和理解能力均有所提高,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简单地解释一些地理事物及现象。

通过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人口相关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活动。

4.设计思想人口迁移是学生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学生有一定的环境背景储备知识。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利用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材料,包括历史事件以及时事新闻,创设问题情境作为探究活动,探究过程中落实知识点的讲解。

通过利用各种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培养探究能力和理解能力。

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解释清楚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究“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课堂延伸部分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回顾以及练习题,及时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探究各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和拉力因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通过阅读教材中“三峡工程大移民”与“战争与巴尔干人口迁移”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实例,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通过了解相关时事新闻热点,培养学生从全球角度来思考人口迁移的问题,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意识,并且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6.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7.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互动探究法8.课时安排1个课时二、教学过程开展活动讲授新课【提出问题】下列人口移动行为中,判断哪些情况属于人口迁移?A、高一A班的B同学从礐石中学转到达濠华侨中学读书B、高一B班的C同学从濠江区搬家到龙湖区C、陈先生一家到泰国旅游D、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E、居住在汕头的D同学高中毕业考取北京大学去北京读书F、为了参加高考,小明一家暂时从揭阳搬到汕头居住【归纳】根据学生回答的答案进行归纳整理,强调人口迁移的三大要素。

【判断】A、B、C是三个不同地区,判断图中哪些情况属于人口迁移?【回归教材】按照迁移的空间范围,我们将人口迁移分为国际迁移和囯内迁移。

【判断】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内迁移,哪些是国际迁移?①北宋末年,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③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的人民移居东南亚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理解人口迁移含义,区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及其分类。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内容做好课堂笔记学生思考并讨论问题。

学生自行对人口迁移事件进行分类。

通过学生身边的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人口迁移的三大要素通过读图分析,进一步巩固人口迁移的概念。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了解近现代以来国际人口迁移的情况。

【自主探究】结合图1-9,描述近代世界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归纳】【合作探究】阅读以下材料,思考现代的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材料一】海湾国家靠外籍劳工养活【材料二】据统计,本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接受入境约20万名战败国科学,1953—1969年,美国从发展中国家引进约10万名科学技术人才。

1969—1979年,美国接受近50万名专业技术人才,3/4来自发展中国家,其中50%来自亚洲。

学生通过读图,自主探究问题。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与小组成员探究问题。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教材,完成自学任务。

【归纳】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回归教材】结合课本P19,思考我国当代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归纳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从上述内容我们发现,新中国成立之后,人口迁移主要是国家引导的大规模的有计划的迁移,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被迫性迁移,而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后,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从中西部农村迁移到东部城市则是自主性迁移。

这种由农村迁往城市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学生根据上述探究内容,结合教材内容,小组讨论后可得出答案。

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通过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从而为接下来的知识点做铺垫。

层层深入引导探究【过渡】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人口不断从农村迁往城市呢?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这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探究的内容。

【各抒己见】请你说说什么原因促使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归纳总结】正如各位同学所讲,促使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的原因有很多,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也相当复杂。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推力是消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后者则是积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吸引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

【过渡】在影响人口迁移的众多因素中,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是最为重要的。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分析这些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探究活动一】美国本土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的“寒冷地带”向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1)引起该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气候)(2)还有哪些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会导致人口大规模的迁移?请举例说明。

(地形、水、土地、矿产资源等)【探究活动二】“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

广东火热般发展的经济,吸引了外省和本省农村走上市场化的大批劳动力,一个前所未有的“民工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结合个人经验,说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分小组自主选择活动进行探究。

潮”在八十年代后期呈现高峰并延续至九十年代初。

1989年春节刚过,由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省数以百万计的民工就如潮水般涌来……(1)经济因素中的拉力、推力分别是什么?(2)经济因素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探究活动三】建国后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60年代移民支援边疆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1)引起该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探究活动四】当下,越来越多的夫妇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迁往其他城市购置学区房。

(1)引起该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还有哪些社会因素会导致人口迁移?请举例说明。

【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在以上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本质上看,导致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人口、生活资料在地区、数量上的不平衡,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别。

分析资料,从迁移人口数量及迁移方向等角度判断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强调经济因素对于人口迁移影响的重要作用。

观察对比迁移探究【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人口迁移的基本概念以及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请你根据个人经验或者结合身边的例子,思考问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分别会造成什么影响?【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作为迁入地居民,一组作为迁出地居民,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人口迁移对各自产生的影响。

【归纳】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自主探究,讨论问题,得出答案。

课堂小结【知识梳理】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一)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源、环境、自然灾害2、经注因素:自然资源开发、城市化、大型项目的布局、区域大规模开发、交通3、政治因素:经济政策、人口政策、战争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整理笔记,跟着教师的节奏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通过知识梳理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脉络,基本掌握重要知识点。

课堂练习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据此完成下题。

1、左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进行相关练习题的训练。

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知识点,同时强化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