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
二语语音习得中的年龄因素研究综述
![二语语音习得中的年龄因素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234e88c02d276a200292e11.png)
自从 1 9 6 7年 L e n到青春期之 间) 的假 说 之 后, 这一 观点 一直 以来 都是 一 个 引 起 热烈 争 论 的
话 题 。L e n n e b e r g认 为 , 由于 失去 神 经 可塑 性 , 语
进行 全面 和批判 的解 读成 为必要 。
本文将 对 二语语 音 习得 中年龄 因素 的研究 进 行批 判式综 述 , 分 别分 析 和解 读 国外 近年 来 赞 同
和反 对二 语语 音 习得 中存 在 关键 期 的研 究 成果 。
本 文还将 简要 回顾 我 国对 这 一 问题 的研 究 现 状 , 原 因在 于 , 正 是这 一 学 术 领 域对 我 国语 言政 策 和 学 校课 程大纲 的制 定起 着相 当大 的影 响 。鉴 于 以 上 的研 究综述 , 本 文 在 最 后 提 出对 我 国语境 下 英 语语 音 教学 的启 示 。
特别是 对 于年龄 因素 的过度 关 注和迷信 是 这一盲 目做 法 的根 源 , 这就 使 得 对 于 近年 来 年 龄 因 素在
二语 习得尤 其是 语音 领域 中的影 响所 开展 的研究
中, 二 语语音 习得 中存 在 年 龄 因 素影 响是 争议 最
少的, 也就 是说 , 多数 人认 为二语 语音 学 习如果不 在 上述 提 到的年 龄 范 围之 内发生 , 学 习者 则很 难 获得纯 正 的语音 。例 如 S c o v e l ( 1 9 8 8 ) 提 出语 音是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8 0 7 8 ( 2 0 1 4 ) 0 1 — 0 1 5 2 - 0 4
d e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0 7 8 . 2 0 1 4 . 0 1 . 4 5
年龄与二语习得
![年龄与二语习得](https://img.taocdn.com/s3/m/bedd1efd76c66137ef061925.png)
论文导读: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兼指外语)习得效果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也是长期以来困扰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到了1967年心理语言学家Lenneberg发展了这一观点, 提出了著名的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或译作临界期假说):自然语言习得只能发生在关键期,即两岁到青春期之前。
关键词:二语习得,年龄,关键期假说1. 引言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兼指外语)习得效果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也是长期以来困扰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许多心理学家、应用语言学家和教育家用大量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对象研究年龄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但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
论文检测。
尽管如此,年龄研究从未间断过,甚至成为当今二语习得领域的热点之一,原因在于二语习得年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探讨人类大脑认知之谜,更是直接关系到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学习策略的定位。
本文试图综述二语习得年龄研究的主要发现,同时探讨这些发现对目前的外语教学有什么启发。
2. 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童年是学习语言,无论是习得母语还是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
这种现象使得美国神经心理学家Penfield 于1959年提出“白板理论”,认为在婴儿出生时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具有固定的功能,但有一块皮层最后将用于语言和感觉,在早期可以运用这片空白区域进行语言学习,几种语言可以轻易地被同时习得,认为4-8岁是学习外语的最佳起始年龄。
到了1967年心理语言学家Lenneberg发展了这一观点, 提出了著名的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或译作临界期假说):自然语言习得只能发生在关键期,即两岁到青春期之前。
关键期假说在二语习得领域引发了无数研究和争论,支持和反对的论据都有。
20 世纪 60年代末 70 年代初,这场激烈争论的焦点是围绕儿童学习外语是否比成人存在优势。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https://img.taocdn.com/s3/m/e70d2b2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6.png)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二语习得是指在学习者已经掌握了一个语言之后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年龄效应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影响着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习得能力和结果。
在语言学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最佳的二语习得年龄是在儿童期到青少年时期。
在儿童期,大脑处于发育期,学习的能力强大。
他们能够轻松地学习新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并且能够自然而然地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法结构。
他们还能够快速习得第二语言的语流韵律,准确地掌握语言的语调和重音。
研究表明,儿童期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能够更早地达到母语者的水平,并且能够更好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
在青少年时期,大脑继续发育,并且具有更强的认知能力。
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文化背景,并且能够运用更复杂的语法结构和词汇。
在这个时期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也具有更高的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更有效地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和资源。
研究显示,青少年期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语法准确性和词汇量方面往往能够达到很高的水平,甚至能够接近母语者的水平。
随着年龄的增长,二语习得的能力会逐渐下降。
在成年后期,大脑的可塑性减弱,学习新语言的能力也会逐渐减弱。
成年后期的学习者可能会受到第一语言的干扰,例如语音、语法和词汇。
尽管如此,一些研究表明,即使在成年后期,学习者仍然可以通过积极的学习态度、适当的学习策略和持续的实践来达到较高的第二语言水平。
儿童期到青少年时期被认为是最佳的二语习得年龄。
在这个时期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并且能够更轻松地达到母语者的水平。
即使在成年后期,学习者仍然有可能通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适当的学习策略来提高第二语言水平。
论语言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制约因素
![论语言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制约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549cced976a20029bd642d2d.png)
论语言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制约因素[摘要] 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语言迁移发挥着重要作用,学习者需要找出影响语言迁移效果的制约因素,并克服那些负迁移的制约因素。
本文从语言制约因素、非语言制约因素两方面展开分析,探讨影响二语习得迁移效果的因素,以帮助更多学习者学好第二语言。
[关键词] 语言迁移;二语习得;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一、迁移理论与二语习得心理学角度分析,迁移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将已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另一种知识的学习中,进而达到迁移的学习效果。
很多外语学习者习惯性的将学习母语的方法迁移到目的语的学习中,进而产生了语言迁移现象。
语言迁移主要指那些利用母语句型与交际策略来学习外语的现象,而正迁移与负迁移则是语言迁移理论中的两种迁移结果。
正迁移,是一种积极的学习结果,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知识与技能时,会将其与母语的语言特征相联系,当母语与目的语相似时就会产生正迁移的学习结果;反之,当母语与目的语的语言特征不同时,就会产生消极影响出现负迁移的学习结果。
外语学习者需要找出影响语言迁移效果的制约因素,并克服那些负迁移的制约因素,提高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
二、二语习得中的语言制约因素1、语言结构错误的回避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学习者会将母语的语言结构迁移到外语的学习过程中,产生语言结构的错误,而学习者并未正视这些错误现象,反而利用简单的语言结构来进行回避。
在汉语中由于没有英语定语从句的结构,因此学习者会使用两个简单句来替代,如翻译“我有一个中学生的哥哥”,正确的英文翻译应是“i have a brother who i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由于学习者不熟悉定语从句的结构,常用“i have a brother. he i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这种错误的表达句式来翻译。
2、过度概括语法及词汇形式由于对tl语法知识没有学习到位,学习者在运用语法及词汇形式时会产生过度概括的错误现象,造成错误的表达形式出现。
浅谈二语习得年龄因素
![浅谈二语习得年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1c7d3fe8102de2bd96058849.png)
当学习一个新单词时,他们常回忆与该单词相关的近义词、
反义词等,从而巩固并扩大了词汇量。)同时,成人能较容
易地处理复杂的语言形式和内容,所以对于学习第二语言
来说,已掌握了一定的先决条件。其次,成人具有丰富的
经历,更善于利用语言交际策略,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
关键词:年龄因素;二语习得;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H31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80X (2011) 05-0172-02
On How the Age Factor Influence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HUHong-zhi
(Liuzhou Teacher’s college, Liuzhou545004, China)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就能达到语音纯正、外语听说水平较
高的效果。
(二)从语法习得方面来分析
年龄因素对二语语法习得的影响,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表明在语法习
得中,成人与儿童需经历相似的阶段。但是,成人在二语
语法习得中具有一定优势,他们习得的效果比儿童要好。
首先,因为儿童偏向直观的、隐性的学习方式,而成人偏
向分析的、显性的学习方式,成人的逻辑、综合分析能力
浅谈二语习得年龄因素
胡红芝
(柳州师专外语系,广西 柳州 545004)
*
摘 要: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年龄因素一直是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年龄与二语习得关
系研究的现状,然后分析和论述了儿童与成人的二语习得比较研究,并结合学习语言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年龄因素
对外语教学实践带来的一些启示。
二语习得与年龄因素
![二语习得与年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7ebe7ea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7.png)
二语习得与年龄因素
学习一门语言的最佳时机是什么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学习者的不同因素。
年龄在决定选择学习一门语言的最佳时间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年龄,会带来不同的学习机会,对于学习二语而言,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首先,在孩童时期学习二语可以使孩子有效地学习他们的母语。
根据研究,孩子在两岁至六岁之间的这个时期,孩子的大脑比其他时期更有能力接受语言材料,并有效地理解和使用它们。
因此,在这个时期,能够在孩子的语言发展中学习二语会有助于他们的语言发展,使孩子能够更快地掌握二语,也能更好地了解语言的结构和运用。
其次,少年时期是学习二语的最佳时期。
学习者在这一时期,他们的记忆力最强,因此学习新语言也是最有效的。
此外,这个时期的学习者也拥有许多学习资源,可以依靠其他经验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二语。
同时,这个时期的学习者也可以通过实践从经验中更好地理解和融入到新的语言中。
此外,成人在学习二语上,也有一定的优势。
它的记忆力和执行力会比孩子强,这给学习新语言带来优势,例如,学习者可以借助自身的经历来回顾和理解新的词汇,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也更加系统而全面。
而且,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是把握机会,提升学习效率,成人也拥有更大的容忍度和控制力,从而更容易获取二语学习的成功。
总而言之,每个人在学习二语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但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年龄对于学习二语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的确定。
孩子和青少年应该利用自己的灵活性和活力利用机会,学习二语;而成人则应该善于利用自己的体力和系统知识储备,更有效地掌握二语。
语言习得中的年龄因素
![语言习得中的年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d71ae1e4d4d8d15abe234e79.png)
语言习得中的年龄因素近年来,人们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日益重视。
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焦点话题之一。
也可以说,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最明显、最直接的非智力因素之一。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在自然的或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
在这里所涉及到的,主要是在教学情境下的第二语言习得。
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效果的个体差异重要因素之一。
年龄与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
多年来,年龄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语言学界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心理学家、应用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十分关注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他们用大量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对象研究年龄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但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有时甚至大相径庭,相互矛盾。
一、年龄因素影响语言习得的主要表现1、语音习得在语音方面,儿童比成年人更有可能获得接近母语水平的第二语言。
如果有足够的语言接触,大多数儿童在二语习得中都可以习得地道的口音,有可能达到语音纯正。
而成年人经过多年的正规学习,多数可以流利地讲外语,但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语音纯正。
也就是说年龄越大,相对而言获得完全地道的口音的可能性越小。
2、语法习得第二语言语法习得的顺序不受年龄制约,但语法习得的速度及达到的水平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
3、语言能力与潜力儿童具有更高的语言潜力,与成人相比更有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
在学习速度问题上,成人学习者学习的最初阶段具有优势,尤其在语法方面。
但他们最后可能会被儿童超过。
儿童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更快,而在正规的外语课堂上学习速度较成年人缓慢。
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理论1、关键期假说概述20世纪50年代,著名神经心理学家Penfield andRoberts(1959)根据生物学的关键期理论得出结论:儿童的语言习得能力与大脑的发育有关。
60年代,心理语言学家Lenneberg(1967)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了著名的关键期假说。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https://img.taocdn.com/s3/m/22619c5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f1.png)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二语习得是指一个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获得的能力和知识。
在全球化的今天,学习第二语言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年龄从儿童到成年人不等,而不同年龄阶段对二语习得有着不同的影响。
年龄效应因此成为了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二语习得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教学策略,促进学习者的二语习得进程。
年龄效应理论认为,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是在儿童时期。
因为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与成人相比具有天生的优势,他们更容易模仿和吸收新的语言知识。
关于最佳学习年龄的理论存在争议。
有些研究认为青少年或成年人同样可以通过系统学习获得很好的二语习得效果。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二语习得的定义、年龄效应理论、不同年龄阶段的二语习得特点以及最佳年龄理论的争议。
我们将结合研究案例分析,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结论,对教学提出启示,并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通过"年龄效应"来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不同年龄段学习第二语言的效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二语习得的定义及其特点,了解年龄效应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二语习得特点,并对最佳年龄理论争议展开探讨。
我们计划通过研究案例分析来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段学习第二语言的效果,为教学实践提供启示。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促进二语习得领域的发展,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2. 正文2.1 二语习得的定义二语习得是指一个人在学会自己的母语之后,再学习一门其他语言的过程。
二语习得相比于母语习得,其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学习环境、语言输入等。
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不再是完全空白的状态,而是已经有了母语作为参照,因此会影响到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方式和速度。
浅析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
![浅析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d986ed05f01dc281e53af0b1.png)
浅析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作者:赵坦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2期摘要:年龄是二语习得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二语习得的研究现状,然后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年龄对二语习得产生的影响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指出儿童语言学习的优势,以及对成人外语学习的启发。
关键词:年龄;二语习得;启发许多因素能影响二语习得,其中年龄是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关于二语习得中年龄因素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甚至产生了一些相互矛盾的结论。
无论研究者有没有一致的结论,差异在不同的年龄段中是明显存在的。
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找出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通过对比发现差异,并确定其产生的原因。
最后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法使二语习得的进程更快。
一、二语习得的研究现状关于年龄与二语习得的关系,许多理论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仍有许多争议。
尤其是关于临界期假说,20世纪60年代,Lenneberg提出了临界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他认为儿童在长到12岁之后,口音已定型,难以改变,学习语言必须花费更大力气,并且不可能学的像母语那样好。
[1]然而Krashen认为在时间和目的语的接触都相同的情况下成年人同样可以学好外语,而且如果学习和使用外语的时间相同,成年人比儿童进展更快,年龄大的儿童比年龄小的儿童学的更快。
[2]二、年幼的特点长期以来,外语学习起始年龄问题一直是外语研究者所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学习中是否存在关键期问题。
虽然对“关键期假说”理论至今仍争论不休,对年龄因素如何影响语言习得至今无法达成共识。
但是大多数的研究者认为: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学得好。
众多研究也表明儿童学习外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儿童更容易习得接近母语的语音学习者年龄大小与第二语言发音的准确性以及口语的准确性有关。
通常在二语习得中儿童的语音比成年人的纯正、地道,更接近母语者的发音。
关于年龄对于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影响
![关于年龄对于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18d2f5a76c66137ee0619d6.png)
语言学习者的年龄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人的大脑发育程度,认知能力水平及情感因素等的不同是年龄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三组主要原因。
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即语音习得、语法习得、词法、名法习得以及习得者会话熟练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多数人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年龄小的人比年龄大的人学得好;儿童比成年人学得好。
那么,年龄小的人总比年龄大的人学得好吗?在青春期后才开始第二语言学习的人(包括成年人)能否获得该语言的母语习说者的语言能力?通过对大量的有关年龄因素如何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资料的辩证分析,就语音和语法方面而言,年龄小的学习者具有优势,但在读写和语法方面成年人却占有优势。
因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年龄小的人并非总是比年龄大的人学得好。
下面我们将论述一下年龄因素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依据1﹒大脑发育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及其理论基础。
儿童、青少年与成年人在大脑发育方面的差异不外乎是大脑发育的成熟程度。
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两侧随着发育的逐渐成熟分别被赋予”不同的功能“——这便是脑半球侧化现象。
人类语言智力的、逻辑的、分析的功能逐步被侧化到左半球,而情感的社会功能则渐渐被侧化到右半球。
这也是伦尼伯格证实关键期假说的生理基础所在。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有一个关键期,在这一关键期内,大脑灵活性强,语言学习可以自然发生,而且很容易;一旦过了这段时期,想要成功地学会一门语言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备受语言学界关注的“关键期假说”。
按照关键期假说,人的一生中有一段时期(出生至12岁)可以自然地、毫不费力地习得语言。
虽然对“关键期假说”理论至今仍争论不休,因此对年龄因素如何影响语言习得至今无法达成共识。
但是大多数的研究者认为: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学得好,儿童比成人学的好,低龄儿童比大龄儿童学得好。
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起始年龄对语音的准确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浅谈二语习得的影响因素和瓶颈效应
![浅谈二语习得的影响因素和瓶颈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8d7e6f5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c.png)
浅谈二语习得的影响因素和瓶颈效应二语习得是指人们在已经掌握一种语言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瓶颈效应。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和瓶颈效应两个方面来浅谈二语习得的问题。
一、影响因素1. 年龄年龄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儿童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比成人更容易掌握,他们的语言习得能力处于发育的敏感期,大脑对语言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更强。
相比之下,成人学习第二语言要更加困难一些,他们已经形成了母语的语言体系,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新的语言。
2. 学习环境学习环境也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会促进学习者对于第二语言的掌握。
人们往往更容易掌握一种语言的身处使用这种语言的环境中。
所以,对于学习者来说,有机会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的环境尤为重要。
3.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也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习者对于学习第二语言的积极性和动机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如果学习者对于学习第二语言没有充分的动机,那么很可能会导致学习兴趣不足,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
4.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对于二语习得同样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语言的习得。
而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也需要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环境进行调整。
5. 母语影响母语对于二语习得同样会产生影响。
学习者的母语如果和目标语言有一定的相似性,会比较容易掌握。
相反,如果母语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很大,那么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以上便是影响二语习得的一些重要因素,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也会对二语习得产生影响,比如学习者的天赋、学习者的健康状况等等。
接下来,我们将来谈谈二语习得中可能会遇到的瓶颈效应。
二、瓶颈效应1. 语法困难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很容易被语法困难所困扰。
从一个语法体系转变到另一个语法体系,学习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新的语法规则,这种适应过程可能会成为学习者的一个瓶颈。
浅析年龄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浅析年龄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0628ef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b.png)
浅析年龄因素对第⼆语⾔习得的影响2019-10-06摘要:在第⼆语⾔习得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
研究表明,年龄因素是影响⼆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
⼈们普遍认为⼉童习得第⼆语⾔⽐成⼈快的多,容易的多。
本⽂利⽤关键期假说分析年龄因素对⼆语习得的影响,以及⼈们对关键期这⼀假说的不同态度,从⽽思考对我国教学有哪些重要启⽰。
关键词:⼆语习得;年龄;关键期假设;教学启⽰【中图分类号】H0⼀、关键期假设1.1、关键期假说的定义Penfield⾸先提出⼀个假定就是孩⼦的⼤脑具有可塑性特别是在获得语⾔⽅⾯。
他继续提出⼩孩应该在很早的年龄段在学校⾥去接受第⼆语⾔。
所以,他继续研究,在他的著作《语⾔的⽣物学基础》中,给出了⼀些有关于关键期假说的证据。
在1967年的时候,Lenneberg将关键期假说引⽤到了⼆语习得的领域,这个可以对⼆语习得过程中⼩孩要⽐成年⼈更快更成功的习得语⾔这⼀现象做出解释。
他指出,有⼀个时期语⾔习得可以在⼀个很⾃然很轻松的状态下发⽣,但是过了这个特定阶段后,⼤脑将不会再以这种⽅式去处理所输⼊的语⾔。
他还提出了⼀个更为强⼤的版本的关键期假说。
他声称,如果⼀个孩⼦在特定的年龄(青春期(12岁))之前没有接触到语⾔,那么第⼀语⾔的习得是不可能发⽣的。
这个版本相较于前⾯那个⽐较弱⼀点的版所指出的是,即使在那个特定年龄后开始学习语⾔,也许有可能会发⽣⼀些习得现象,但是想要达到本民族那种⽔平却是⾼不可攀。
越往后,学习者的语⾔的发展将会更加的没有规律,最终达到的语⾔成就也是不会太熟练的。
1.2、关键期假说的代表⼈物和研究根据关键期假设我们可以知道有⼀个完美的时间来习得语⾔,过了这个时期,更好的习得语⾔的机会就变⼩了。
关键期假设在⼆语习得过程中有⼀个关键性特性就是它的预测性,也就是如果开始学习第⼆语⾔的时间在那个关键期之后,那么他的第⼆语⾔要想达到本民族语者的⽔平是不可能的了。
关键期假说对⼆语习得有着显著的影响,许多学者以及研究结果都证明了这个假说。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年龄因素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年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e066c7be1a37f111f1855b17.png)
参考书目:丁安琪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0年8月第1版专题五: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年龄因素一、关于年龄的两个假说二、年龄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三、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影响的原因四、国内关于第二语言习得年龄因素的研究五、年龄因素研究在语言教学上的意义Research into age-related learn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development is vitally important in order that learners of all ages might receive optimal support from teachers and educators.---- Carol Griffiths ,2008,47见123页一、关于年龄的两个假说提到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就不得不提两个概念:关键期假说和敏感期假说。
1.1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理论基础:1959年,神经心理学家Penfield和Roberts研究了失语症病人的神经系统特征,得出转折期是儿童学习语言里响起的重要标志。
大约在9-10岁,人脑在语言能力上的侧化(lateralization)已经形成,并固定在大脑的左侧,因此成年人在左脑受损后无法完全恢复原有的语言能力。
相比之下,10岁以下的儿童尚未经历这种青春期以后的左半脑的语言侧化,他们大脑的左半球语言区如果遇到意外受损,该语言区就会从左脑转移到右脑,恢复儿童的语言功能。
儿童的大脑尚未侧化与大脑的可塑性有关,而处于侧化之后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大脑的可塑性并不怎么强。
奠基性事件:1967美国神经语言学家Eric Lenneberg 发表《语言的生物学基础》(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一书提出了语言关键期假说。
概念:提出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受发音器官和大脑等神经机制制约的自然成熟过程。
二语习得研究中关于年龄问题
![二语习得研究中关于年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1e55bfeb8f67c1cfad6b821.png)
• 目前的年龄效应研究侧重考察儿童与成人 二语习得的差异应该由生理因素来解释还 是应该从社会或心理的角度寻求答案。
二语习得年龄问题的研究路径
• 1.占主流的传统方法:
• 语言、元语言路径:通过观察第二语言习 得者的起始年龄、语言任务完成过程中的 表现及其二语水平,收集、统计、分析数 据,得出结论。
• 1.雏形期:
• Penfield & Robert(1959)注意到了在语言习得第 二语言的过程中,不论是从生理角度还是从神 经角度来看,儿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 Lenneberg (1967)最早提出了关键期假设这一概 念,并指出语言习得生理机制的丧失是有大脑 的单侧化(lateralization)所致。 • 在这一阶段,年龄问题进入二语习得的研究视 野。并成为二语习得研究者们关注的重要话题。
• 争议的焦点在于,如何定义与本族语者相 当的语言水平以及如何判断实验对象是否 以及达到了该水平呢? • 正如Singlton所追问的那样,关键期假设究 竟是二语习得领域的有关习得趋势判断还 是不可违反、不允许反例存在的绝对规律 呢? • 选取一个统一的标准,平等对话的可能性 才会存在。
二语年龄问题研究历程简述
以往实力研究的简介
• • • • 初始速度 过程 最终语言水平 是否达到本族语者水平
实证研究详细介绍
在第二语言的语法学习中年幼的儿童的进 步缓慢。但是,一定的时间后,学习起始时 间足够早的儿童们最终能够达到较高的甚至 与本族语者相当的语言水平。相反,那些学 习起始年龄较晚的儿童以及在最初的语言学 习阶段进步较快,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 习,不论他们进步多快,但是,经过一段时 间的学习,不论他们如何努力,如何增加输 入量,很少有人能够达到年幼儿童们所达到 的高语言水平(Krashen,1979)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https://img.taocdn.com/s3/m/c56f1a8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9.png)
通过“年龄效应”看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年龄效应”是指在学习语言或其他学习过程中,年龄对学习效果和学习方式的影响。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年龄效应也存在着。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年龄段是最适合进行二语习得的呢?本文将通过“年龄效应”来探讨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1. 婴幼儿期-学习语言的黄金期婴幼儿期是语言学习的黄金期,也是最容易习得第二语言的阶段。
研究表明,婴幼儿期的孩子能够轻松地习得语音和语法规则,并且能够发展出一种地道的语言使用方式。
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大脑对于语言的认知和习得能力是最强的,通过模仿和积极参与交流,孩子们能够很快地掌握第二语言。
由于婴幼儿期的孩子还没有建立起母语的牢固体系,他们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会更加自然和不费力。
而且,他们对于语言的习得也不会受到文化和社会的限制,更容易接受新的语言输入。
有些家长会选择在孩子婴幼儿期就开始给他们学习第二语言,以便让他们具备更好的语言能力和更广泛的国际视野。
2. 学龄儿童期-语言学习的灵敏期学龄儿童期是另一个很适合进行第二语言习得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发育较快,他们的语言认知和表达能力也在逐渐成熟。
他们可以利用母语的基础来习得第二语言,并且能够通过系统的教育学习更加理性和系统地掌握第二语言的知识和技能。
在学龄儿童期,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他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游戏活动、阅读和听力练习等方式来提高第二语言的水平。
学龄儿童还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和社交圈,从而更容易融入学习第二语言的氛围中。
3. 青少年期-自主学习的适应期青少年期是一个自主学习和自我认知的关键阶段,也是一个适合进行第二语言习得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他们有能力进行更加深入的语言学习和思考。
青少年期的孩子通过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来学习第二语言,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和积极地提出问题。
在这个阶段,通过加入语言学习社团、参与语言交流活动、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等方式,青少年能够更加全面地提高自己的第二语言水平。
第二语言习得年龄因素初探
![第二语言习得年龄因素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8c32ec6c783e0912a2162a26.png)
2009年第2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 12,2009(总第114期) J OU RNAL OF MUDANJ IAN G COLL EGE OF EDUCA TION Serial No 1114[收稿日期]2008-09-20[作者简介]郭文英(1979—),女,甘肃天水人,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第二语言习得年龄因素初探郭 文 英(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摘 要] 年龄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在介绍年龄因素影响第二语言习得依据的同时,探讨了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即语音习得、语法习得以及习得者会话熟练程度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儿童学习语言的优势,对成人外语学习也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 年龄因素;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09)02-0143-02 长期以来,年龄因素对语言的影响问题一直吸引着大批研究者。
但由于人们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运用不同的衡量标准,所以对年龄因素如何影响语言习得一直无法达成共识。
本文主要介绍了年龄因素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依据,并探讨了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即语音、语法习得以及习得者会话熟练程度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成人和儿童学习外语带来启示。
一、年龄因素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依据(一)大脑发育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及其理论基础儿童、青少年与成年人在大脑发育方面的差异不外乎是大脑发育的成熟程度。
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两侧随着发育的逐渐成熟分别被“赋予”不同的功能———这便是脑半球侧化现象。
人类语言智力的、逻辑的、分析的功能逐步被侧化到左半球,而情感的社会功能则渐渐被侧化到右半球。
[1]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有一个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在这一关键期内,大脑灵活性强,语言学习可以自然发生,而且很容易;一旦过了这段时期,想要成功地学会一门语言是不可能的。
从关键期假说看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_陶啸云
![从关键期假说看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_陶啸云](https://img.taocdn.com/s3/m/225f1c1616fc700abb68fc7f.png)
收稿日期:2013-11-16作者简介:陶啸云(1977—),女,安徽淮南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从关键期假说看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陶啸云(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1171)[摘要]关键期假说是针对第一语言习得提出的,却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领域引起了语言学家们激烈的争议,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成为争论的焦点。
本文以对关键期假说的讨论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年龄因素以及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和语言习得的特点指出:二语习得过程中存在多个关键期,外语教学工作者应根据各个年龄段身心发展和语言习得的优势和劣势来分别制定各有侧重的学习目标,并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关键期假说;二语习得;年龄因素[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4)02-0151-02doi :10.3969/j.issn.1671-5918.2014.02-080[本刊网址]http ://www.hbxb.net一、问题的提出母语习得存在着关键期,一旦过了关键期,母语习得就变得非常困难,甚至成为不可能。
但关键期假说是否适用于二语习得?二语习得过程中究竟存在着一个关键期还是多个关键期?如果存在多个关键期,如何利用这多个关键期进行语言教学?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二、关键期假说60年代,Lenneberg 在Penfield 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简称CPH ,其理论基础来自三个方面:神经语言学,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
他认为,语言是大脑的产物,语言能力的发展要受到人的生理基础的严格制约。
儿童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到来之前,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习得能够自然而轻松地进行。
而在青春期之后,多数人的大脑已充分发育成熟,神经系统不再有这样的弹性,语言学习也就越来越难。
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是针对母语提出的,但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领域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引发了语言学家们对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的新一轮研究并使得争论越来越激烈,形成了观点相对立的支持派和反对派。
二语学习年龄越小越好吗_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_翟海群
![二语学习年龄越小越好吗_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_翟海群](https://img.taocdn.com/s3/m/65e735ea910ef12d2af9e77f.png)
Cummins 和 Nakajima[2]调查了 273 名移民多伦多的日本 握方面。在开始学习一门外语的时候,他们能充分利用母语知
儿童,发现移民年龄越大外语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越高,这是因 识。但是他们也有其缺点,例如,由于时间不够或是过多的工
为年龄较大者更得益于他们以前的文化经历。
作,他们的学习经常被中断,在语音和日常交际方面他们可能
成人碍于面子害怕出错这样会阻止他们习得大量的语言输商务交际英语上教学设计模式示意图商务交际英语上课程教学效果分析表结论总之成人英语教学是一项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将涉及到许多影响因素特别是受到学习者自身差异影响较为明显这也给成人英语的教学工作带来较大的难题
学法指导
二语学习年龄越小越好吗?—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
那么,年龄小的人总比年龄大的人学得好吗?儿童总比成 存在更多的困难。另外,他们的情感过滤相对来说要高的多。
年人学得好吗?在青春期后才开始第二语言学习的人(包括成 成人碍于面子害怕出错,这样会阻止他们习得大量的语言输
年人)能否获得该语言的母语习说者的语言能力?笔者认为临 入。
143
校园英语
总体而言,除了语音,成人比儿童学习二语学得更快。因
成人学习二语最大的障碍似乎就是情感过滤,他们害怕
此,儿童在学习二语中有绝对的优势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特 出错和丢脸。为了自我保护,他们不喜欢冒险,经常避免一些由
别是在非本族语的环境里。“年龄越小越好”的观点缺乏科学 于出场而引起的尴尬局面。这种心理障碍会使他们灰心并阻
根据,儿童,青少年,成人在二语学习中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因 碍学习进程。因此,一个富有同情心的老师和轻松的学校氛围
144
成人已经具备了完善的神经系统和思考方式,因此他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8期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V ol.29, No.8 2009年8月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August. 2009, 133~134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黄 鑫(扬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内容提要] 年龄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首先回顾了一些关于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主要理论,然后对年龄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进行了解释,最后是将研究者的一些理论用于教学法中发挥不同年龄段的优势和不足,结合学习语言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年龄因素对外语教学实践带来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二语习得;临界期假说;外语教学[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09)08-0133-02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效果的个体差异重要因素之一。
关于二语习得中年龄因素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甚至产生一些相互矛盾的结论。
有些人认为儿童是最佳的二语习得者,因为儿童在移居国外后比其父母学习的更快更容易,并且更接近于本族语使用者的水平,而成年人尽管很努力的学习,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还有人认为成年人除了在发音方面是最佳的二语习得者。
有许多因素能影响二语习得,其中年龄是无法更改的因素之一。
无论研究者有没有统一的结论,差距在不同的年龄段中明显存在。
所以我们首先要找出不同年龄段的异同之处,发现最佳的学习年龄。
通过对比发现差异并确定其产生的原因。
最后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法是学习更加容易和轻松,并有助于加快二语习得的进程。
1. 儿童语言习得理论关于年龄是否对二语习得有影响,首先从儿童的母语习得入手。
关于儿童的母语习得有三种不同的理论:先验论、行为主义论和互动主义论。
所有的儿童大致是在相同的时间学会自己的本族语。
“儿童能在出生后的短短几年内掌握那么抽象和复杂语言的规则,是因为他们天生就有语言习得的心理倾向。
他能使儿童系统地感知周围的语言,最后学会用它”(王初明,1990)。
乔姆斯基吧这种天生的能力称为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这一语言习得机制遵循所有语言的共同规则,即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而普遍语法又以参数(parameter)形式出现,在不同的语言中体现形式不同。
第二种观点为行为主义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为美国心理学家Watson (1924)。
他们认为语言学习仅仅只是一个模仿和习惯形成的问题。
儿童模仿其周围人的声音和模式;人们识别儿童的努力,并且通过不同的反应来强化这种努力,儿童重复正确的语音和模式来获得奖励,其步骤可简化为:刺激→反应→强化→练习。
互动主义者认为儿童语言的习得与儿童接触的谈话环境有直接联系,认为儿童可以在所提供的谈话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言。
2. 年龄与二语习得关系研究的现状关于年龄与二语习得的关系,许多理论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仍有许多争议。
尤其是关于临界期假说,20世纪60年代,Lenneberg(1967)提出了临界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他认为从两岁到青春期(10~12岁),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学习比较容易。
Lenneberg 把儿童和成人在语言学习上表现的差异归因于神经生理现象,他认为儿童在长到12岁之后,口音已定型,难以改变,学习语言必须花费更大力气,并且不可能学的像母语那样好。
然而Krashen认为再时间和目的语接触都相同的情况下,且限定在词汇和句法学习的早期阶段,年龄大的儿童比年龄小的儿童语言习得更快。
并且指出成年人同样可以学好外语,而且如果学习和使用外语的时间相同,成年人比儿童进展更快,年龄大的儿童比年龄小的儿童学的更快。
Stern (1985)早就对外语教学的年龄问题做出过总结。
他认为不存在二语习得的临界期,各个年龄段的学习者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年龄较小的儿童比较容易直觉地在交际情景中对语言习得做出反应,而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年人则更容易利用认知和课堂学习的学习方法。
也就是说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学习第二语言。
Ellis(1994)认为成年人最初在习得速度上存在优势,特别是在句法方面;在正式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只有儿童学习者能习得本族语的语言;儿童更有可能获得本族语的语法能力,语法关键期可能迟于发音的关键期;不管是否能够达到本族语使用者的熟练程度,儿童在发音和语法方面习得的水平都高于成年人。
3. 对年龄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作用的解释在对儿童和成年人二语习得的个体差异进行研究中有四种解释,分别是生物学上的解释、认知上的解释、语言学上的解释、情感上的解释。
(1)生物学上的解释我们知道两岁儿童大脑的体积是成年人大脑体积的三分之二,一个5岁儿童大脑的重量可占成年人大脑重量的90﹪(Robert S.Feldman 2006.222)。
正因为此,许多学者倾向于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二语习得的差异。
关于生物学上的解释有临界期假说,神经学和心理肌肉模式。
神经上的解释是在研究二语习得过程里大脑功能最有趣的一个环节。
Penfield和Lennenberg指出了大脑侧化是二语习得的关键问题,并给出证据证明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不同。
像逻辑分析功能集中在左半球而情感和社会需要等功能集中在右半球。
[收稿日期]2009-04-21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8期134并且左半球主要功能是语言功能。
大脑功能的侧化开始于儿童两岁时,在青春期时已基本形成。
他们认为,在关键期之前大脑变得更有弹性。
如果大脑的一侧功能受到损伤,该功能可能转移到大脑的另一侧。
其次,二语习得的能力随着神经的弹性衰弱而衰退。
心理肌肉模式上的解释认为,人的发音器官包括口腔、鼻子、喉咙、嘴唇等。
所以一位二语习得者想达到本族语使用者的水平,需要很好的控制发音器官机肌肉。
新生儿对发音器官的控制仅限于一个有限的层次,5岁以上儿童在语音控制上已经有了一定的优势。
这种弹性可使儿童跟接近本族语使用者的发音水平。
同时也解释了成年人对学习外语的发音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成年人的发音肌肉已完全长成,在母语系统的影响下已经石化,所以发音肌肉的灵活性已经丧失(王立非 2001:187)。
(2)认知上的解释许多研究者认为,认知的发展对第二语言的习得有否定的影响。
儿童和成人的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不同的过程。
儿童使用语言习得机制,如同习得第一语言一样习得第二语言;而成人使用一般的问题解决能力。
认知能力在16岁前会得到快速的发展,然后慢慢减慢。
母语和二语习得最重要的阶段是青春期。
这个阶段的学习者可以进行抽象的思考。
二语习得需要大量的抽象思考,因为语言本质上是抽象的。
从这一点上,成年人比儿童有优势。
成人由于认知理解能力增强,学习起来更快。
(3)语言学上的解释乔姆斯基认为,人们学习语言的机制存在于脑子里。
普遍语法理论探索了语言知识和母语及二语习得的本质。
人们曾经设想过,如果儿童出生后不接触任何语言,是否会有自己的语言。
一些人甚至认为,儿童如果从一开始就不接触人群他们会说出人类最初始的语言。
但事实说明即使先验论认为人类真的有“语言习得机制”,如果没有外界因素的作用,人类也是不能获得语言的。
(4)情感上的解释情感因素在很多方面控制着人类像焦急,动机,自尊,模仿和压抑。
Krashen曾提出情感过滤假说,他认为能否成功的学习外语取决于学习者的态度。
消极的态度像缺少动机和自信,过于焦急都被认为是语言学习的过滤器,使学习者不能有效的利用输入的信息,导致二语习得的失败(Krashen 1985:3)。
尽管情感因素对二语的习得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它起到了过滤器的作用。
儿童因年龄小,在情感上的因素也较少。
Cook曾提出成年人由于情感因素的不断曾加阻碍了他们获得全面的输入。
如果情感过滤因素比较大,全面的输入就无法进入大脑,而其作用较小,学习者就可以很有效的利用它们(Vivan Cook 2000:54)。
4.年龄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应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
儿童容易受到外部动机的影响像老师的奖励或家长物质方面的奖赏,但这种外部动机还是不足的,对二语习得最有效的还是内部动机像对外语学习的兴趣。
图片、故事和游戏都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图片可以包括所有刺激学习者视觉的东西,像照片、光盘和电视。
故事涉及到视觉和听觉因素,儿童喜欢听故事而成人喜欢自己读故事。
所以最有效的教授方法是图片与故事的结合(Penny Ur2000:289)。
游戏则通过比较主动的身体运动来传递语言信息。
因此儿童第二外语的教授可以听说活动为主,读写则相对少些,多以游戏形式进行,寓教于乐,也可以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刺激、反应来训练儿童的听说技能。
教学法可采用听说法、直接法、全身反应法等。
青春期的学习者认为教师有威信可以控制他们。
大多数的青春期学习者比较认可老师应该公平的对待学生和尊重学生。
青春期的学习者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时期,所以老师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的态度。
较小的青春期学习者更适应于比较活跃的课堂气氛和风趣的老师,而不喜欢努力学习。
年龄大点的青春期学习者则喜欢勤奋的学习(Wragg and Wood 1984:220-22)。
成年人的教授相对容易一些,压力也会少一些。
但成年人学习外语的目的性过于强,像商业上的或专业学习等等。
因此他们的学习过于被动。
成年人适宜课堂学习,成年人的优势在于他们具有优越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自控和自我约束能力。
他们还有较为丰富的文化知识。
成年人要侧重语法结构的学习,同时也不要忽略语音的练习,以弥补因年龄增长而带来的动作技能的衰退,增强大脑对发音器官的控制能力。
对于词汇和习语要放在语境和上下文中理解记忆,学习策略的运用如关联、想象、新旧知识的联系等都可加强记忆。
[参考文献][1] Chomsky, N.1957. Syntactic Structures, .The Hague:Mouton.[2] Ellis,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3] Krashen, S. 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ondon: Pergamon.[4] Lenneberg E. 1967.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New York: Wiley and Sons.[5] 王立非. 现代外语教学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6] 王初明. 应用心理语言学[M]. 长沙:湖南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Age Factor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HUANG Xin[Abstract] A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pparent individual factors affecting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is thesis, the author first reviews some important theories of chil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n providing four major explanations survey the differences among child, adolescent and adult learners of second languag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t last, apply the results of some research to the teaching approaches.[Key word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