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程说课案1406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说课案
广西卫职院《毛概》教研室
茫茫黑夜、世界的东方,亮起一颗璀璨的星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成功地研究和解决中国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个学科研究的直接支撑下开设的。
下面将从课程定位(为什么开这课)、课程设计实施(上什么内容、怎么样教好这门课)、课程实施的资源条件、教学效果、课程实施中所体现的特色、改进思路这六个方面,对本课程展开说明。
1、课程定位
1.1课程开设的背景(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社政[2005]9 号)
1.2 课程适用的对象
本专科院校的大学生。(我们学校是在大一高职生开设本课程)
1.3 课程性质地位
本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本专科院校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本课程在我校大学生的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的课程体系中,是一门公共基础课。
1.4 课程目的作用
课程目的:通过向大学生宣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课程在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帮助大学生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以满腔热情投身到社会建设发展历程中去肩负好自己的历史使命报效祖国,发挥着重要作用。
1.5 课程目标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大学生思政理论教育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结合的精神;国家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高职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精神。我们是这样确定课程目标的:
知识目标: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能力目标:第1.提高大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能力和认同度(正确思辨力);第2. 引导大学生以满腔热情投身社会建设中去肩负好自己的历史使命报效祖国(积极行动力)。
素质目标:培养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6 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课程难点:如何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三进”,即进教材、进教室、进大学生头脑。
依据:(学生高中生到大学生身份角色转换期-高中生.大学生.职业人)学情分析。感
性认识:享受现实成果,缺乏历史感知;理性认识:理论理解不深,政治素养尚欠;思维特点:思想活跃,缺乏认同感。
(基于我们以上的课程定位,课程的设计实施我们是这样做的….)
2、课程设计实施
2.1课程设计理念、思路、框架
理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思路:凸显“四性”统一即课程的思想政治性、实践性、客观性、实效性统一。
(第一,突出思想政治性:向大学生宣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知识,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知历史、懂国情、明方向、树信仰,强化学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坚定信心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突出实践性:本课程理论内容是我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体现出与社会实际的紧密联系性,所以,课程教育教学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理性思辨与感性体悟相统一,体现以“能力为重”,创设与“理论知识载体”匹配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知和体会“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积极行动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突出客观性:依据“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尊重高职生学习特点、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及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尊重高职生就业需求,尊重社会客观需要。
第四,突出实效性:依据职业教育属性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考评、重要理论和时效政策及典型案例的讲解、主题体验等,侧重为学生提高积极行动力服务社会打基础。)
课程设计框架:在课程教育教学中构建突出“四性”的“1125.2235”框架体系。
依据课程属性和功能,尊重高职生的客观特点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构建“1125.2235”课程教学框架体系,将课程教育教学从过分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学习和考核转向重视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升华转化为正确思辨力和积极行动力的培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1125”是该课程理论内容框架,一条主线,一个主题,两大成果,五块内容;“2235”是该课程教学做考评框架,两个平台,两个衔接,三块考核,五个紧贴。
* 贯穿一条教学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围绕一个教学主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 讲清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涵盖教材五个模块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总论、毛泽东思想的特殊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环境和保证。
* 依托两个教学平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 坚持两个衔接:课程教育教学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能力锻炼和素质培养相衔接,课程教育教学与职业教育相衔接。
* 采用三块考核:平时考核、理论考核、实践考核
*坚持五个紧贴:一是,教学内容紧贴教材,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严肃性和方向性。二是,教育教学过程紧贴社会需求实际,比如教学过程流程设计“导入、新课教学、巩固练习、交流拓展”,保证课堂教学环节的明晰和有效,不能禁锢于学科本位和脱离社会需求实际停留在讲授知识层面。三是,教学方法紧贴学生实际,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视频教学、实践体验、探究、汇报交流等要紧贴学生实际。四是,三课堂紧贴,教室课堂教学为第一课堂,教室外实践体验为第二课堂,网络学习探究沟通为第三课堂,学生通过第一、二、三课堂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强化理性思辨和实践体验相结合。五是,考评模式紧贴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