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自然性和人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自然性和人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较之以往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也使得中国当代小说中,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如金钱至上。即便如此,在当代文学作品中,依然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对这些作品中的人性、自然性进行深入探索,可以更好的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下面就当代小说中的自然性与人性进行全面分析。

标签:当代小说;自然性;人性

前言

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启蒙、革命、救亡是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而除了这些主流价值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价值意象,人性、自然性就是其中之一。不管是五四时期的启蒙者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还是后面的沈从文、萧红,都对人性、生命哲学及自然进行了深入思考。对当代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性、人性进行深入剖析,可以更好的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生命情怀及智慧,这对于我们高中生的文学素养提高有极大帮助。

1.当代小说中的人性

在文学中人性为一种表现对象,若文学没有反映人性,那么它就会失去生命。究其原因为作者的情感主要通过文学反映,社会生活通过文学来表现,人们的精神面貌通过文学来体现。站在欣赏这一立足点上,文学欣赏主要通过情感共鸣来体现,但是人的情感和精神面貌为人类特有的,其为人性的特有表现。

在创作文学的时候,是否能将人性进行准确的反映,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质量成败以及社会收到的效果。文学作品反映中反映出来的不是单纯的自然属性,人类纯自然属性是医学研究对象。部分学者从马克思提出的人的一般本性出发,在文学作品中倡导人性,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马克思提出的这一概念是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为理论,属于理想的、没有现实尺度的。通过之一概念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衡量,极易偏离文学内容,否定文学中折射出来的社会内容。在实际情况中,美好的文学在反映人世间的不公平时,会强烈的表现人们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其实是为表达一种普世情怀。在对文学进行评价的时候,客观评价的基础为分清“人性”概念。

美、人性价值的基础为文学人性,现实世界为创作者描写的客观对象及作品,这些作品要想很好的打动人心就需要表现出美好的人情,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人性,同时这样也会让作品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在发展文学的时候,基础为人性,用文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内在逻辑性对人性历史流变进行很好的表现。人们经过自身实践同客观世界之间产生的联系一定会通过文学发展反映出来的,人性为文学核心元素。

人为文学表现的本质,从本质上来讲文学研究的对象为人,研究内容为人的现实生活和人的精神生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出现不同的文学,并有力的反映相应阶段的人性,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文学中折射出来的人性为当下阶段的人性,并不会永恒不变,他们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和不同阶段思想的影响,出现一定的变化。在逐渐变化的社会实践中,人们的自然及社会属性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演变,因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性会有着相应的思想,文学中的人性理论也会随其不断改变、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2.当代小说中的自然性

对于中国当代作家,其不仅面临着传统文化衰落下的积弱、贫困,同时也直接感受着现代机械文明及金钱至上对人性带来的新变化。面对现代社会繁杂、喧嚣带来的种种困扰,传统文化中的不为物役、淡远清高、寄情山水的自然性可以带给人们强烈的清凉、温馨,因此,传统文化中对自然性的设想得到了当代作家的认同及亲和。

传统文化在返璞归真、见素抱朴的自然生命观念上,对名利引起的人性异化进行了批判,如庄子在《庄子·马蹄》中提出“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罪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管是个体追求物质财富,还是名业德行,都是对自然性的迫害,都是人为物役的表现,这一观点对很多当代作家产生了影响。面对都市文明下的诸多病变、弊端,当代作家发出了强烈的谴责,如沈从文以“乡下人”自居,对现代都市文明的腐朽及罪恶进行批评,“城市中的人生活的太冲忙,眼睛、耳朵接触到的光色、声音过于疲劳,加上睡眠不足、营养不良,事事都神经敏感,除了色欲意识及个人得失外,其他的感觉管都存在一定的麻木不仁”。

正是怀着对自然性遭到异化的反省,当代作家与庄子一样,设置了自我的理想世界,在自己的文学世界中,创造了一个不同于現代文明的“世外桃源”,以此作为自然性的成长环境,如《社戏》中散发着水草清香的平桥村、《边城》中的茶峒小镇、《桥》中的史家庄,这些地方山清水秀,自然和谐,人们善良朴素,没有世俗繁务,保持着赤子之心,他们自然无为,所有的言行都是随着心性的律动。

带有古典情趣与装禅逸性的自然性成为了中国当代小说摆脱苦难生活、物质欲望的一种超越路径,当代文学在为广大读者提供审美性服务时,借鉴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必然的趋势。当代文学家在借鉴传统文化的建设性资源时,并没有封闭在固有的状态中,而是在自己的审美中留出潜在的忧虑。因此,我们可以从朱光潜的《桥》中读到一种悲观的自然色彩,其通过自然无为的生命态度显示出了生命的“自然”美丽,而这也是当代作家在现代语境中对自然性的一种反省、审视。

总结

总而言之,自然性、人性是中国当代文学肯定人的本能欲望,逐渐走向对自然人性诗意之美的表现,以及生存意志力的张扬,展现出了十分丰富的内涵,是

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中极其重要的价值。在实践中,对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人性及自然性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当代文学作品,也可以促进我们文学底蕴的丰富。

参考文献

[1] 申明秀.论中国现代小说人性抒写的两重模式[J].当代文坛,2014(4):138-141.

[2] 任小燕.以沈从文为例,浅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写作视角对当代小说创作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7(24):233.

[3] 王明利.突入生活本质书写人性真实——论莫言小说农村书写的当代意义[J].作家,2015(1X):26-27.

[4] 王春林.人性日常悬浮状态的捕捉与表现——评李燕蓉小说集《那与那之间》[J].创作与评论,2016(20):63-67.

[5] 张德明.生命与人性的高贵表达——有关长篇小说《天乳》的重新阅读[J].中华文化论坛,2017(2):167-1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