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对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效果细菌消除率及血常规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奈唑胺对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效果细菌消除率及

血常规的影响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疾病,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侵袭患者体内多个脏器,其中尤以肺结核为常见。现阶段,大部分结核病经早期、规律、全程治疗已经可以治愈,仍有部分重症病例,死亡原因与合并感染相关。利奈唑胺是一种恶唑烷酮类合成抗生素,治疗需氧的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近年在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治疗中也起到核心药物的角色。本文重点分析探讨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采取利奈唑胺治疗,对于患者血常规的影响以及细菌消除率。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时间段选择在2021年1月——2021年12月,所选取的28例患者均来自于这个时间段内我院接诊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将患者按照双盲原则分为两个小组,每组14例。观察组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55.6±3.6)岁;对照组最小年龄32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6.2±5.6)岁。全部患者的病情与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均为利福平敏感病例,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不良反应等除外。两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

1.2 干预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异烟肼:0.3g;利福平:0.45g;吡嗪酰胺:1.5g;乙胺丁醇:0.75g,上述药物每日1次,连续治疗14天。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利奈唑胺治疗:每12小时静注600mg,连续治疗14天。

1.3 评价标准(1)所有患者均进行上述疗程的治疗后,于用药72h小时评价,停药后72小时再评价,取患者晨起静脉血检测血常规水平,主要记录并对比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

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E)、降钙素原(PCT)。(2)收集所有患者标本,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细菌清除率。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所有试验数据均运用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计量资料通过t来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经有效治疗后,观察组共有12例细菌完全清除,清除率为85.7%。而对照组仅有8例患者完全清除,清除率为57.1%。结果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查对比中,RBC以及Hb水平对比无差异表现(P0.05),但观察组WBC、PLT以及NE、PCT水平较对照组更好,相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停药72h后,两组患者RBC以及Hb水平对比无差异表现(P0.05),观察组WBC、PLT以及NE、PCT水平较对照组更好,相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肺结核合并重症感染,上述病例中观察组5例为接受呼吸机支持治疗的重症病例,基础疾病重、且接受机械通气致感染风险增高,死亡率也升高。目前临床上对于混合感染的病例,选择抗菌素尤为重要。利奈唑胺的抗MTB的机制为与MTB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mRNA 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在翻译的早期阶段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其进入人体后的作用靶点为23SrRNA、核糖体L4和L22A、Erm-37甲基转移酶等,可有效杀灭细菌。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经有效治疗后,初期经72小时抗感染评估有效后继续应用至2周,停药72小时后观察组清除率为85.7%。而对照组清除率为57.1%。结果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查对比中,RBC以及Hb水平对比无差异表现(P0.05),但观察组WBC、PLT以及NE、PCT水平较对照组更好,相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利奈唑胺对于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价值,其能够明显增加患者的细菌清除率,短期内控制结核合并感染、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生存率。但有费用高,应用期间应及时监测血象,以及周围神经病和视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在不同人群、感染部位、感染细菌种类均需要个体化,权衡利弊。利奈唑胺适合在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