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知识梳理

1、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正立的虚像,

②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③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轴对称图形)

④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距离相等;⑤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像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物体远离或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像也要随着远离或靠近镜面相同距离)。

2、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

②刻度尺的作用: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③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④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凭,则光凭上不能

接受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⑤将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⑥有3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玻璃板太厚,会看到两个像。

⑦玻璃板没有放正,倾斜放置,蜡烛与像不能完全重合,不容易找到像。

⑧该实验在较黑暗的环境中做效果好。

3、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

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水中的云,水中的鸟);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4、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发散的,这些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线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而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5、、球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①以球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②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手电筒的反光罩)

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应选较薄(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防止厚玻璃板两面成像,不利于确定像的位置。并使其与纸面保持竖直.

(2)为了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点燃了一支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实验中,我们透过(填“透过”或“不用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然后用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蜡烛B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相等.运用的物理方法是替代法。

(3)为了使观察到的像更清晰,应在较暗(较亮/较暗)的环境中做。

(4)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普遍的规律,避免偶然性。在进行多次实验时,应采用下列哪项操作B。

A、保持A、B两只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重复实验。

(5)在实验过程中,小红在平台上无论怎么移动B蜡烛,始终无法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能原因是玻璃板没有与纸面(或桌面)垂直,玻璃板太厚。

(6)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移去后面的B蜡烛,并在B蜡烛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能/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实像/虚像)。

(7)在实验中将A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远离(远离/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变小/不变/变大)。

(8)改变A的位置,重复实验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9)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连接对应的像点与物点,判断其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