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的传统用人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我国的传统用人艺术

人才,是人类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财富。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一个国家民族的振兴、经济的腾飞需要有两个飞轮:科技和管理,两个飞轮的轴心是人才。然而,人才的发现和使用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我国古代老子说过,成才不难,用其才则难。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也常听到人们抱怨没有人才。抱怨者一方面片面地强调缺乏人才,提倡大力开发人才、培养人才;而另一方面,却对人才的客观存在视而不见,忽视使用人才的艺术,以为用人只是一个相机行事的、带有极大随机性的行为,无章法可循,说不上什么艺术,这实质上市如何发现、使用人才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讨论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这一问题时,有必要对用人艺术的一半性质和特点作一些研究。

一、用人艺术的概念:

使用人才也有艺术可言吗?回答是肯定的。通观古今中外历史,大凡成就一番伟业的执政者及其政权的辅佐者,无一不把解决好如何用人的问题放在其议事日程的首位,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怎样与敌国争霸天下。对此,《墨子、尚贤篇》明确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这就是说,识贤才、用贤才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头等大事,不可以等闲视之,因为一个国家的治乱兴衰和国祚的长短,与贤才的多少是正比例的关系,贤才多,国运兴,贤人少,国运衰。如此说来,识人和用人就是重要的客观存在的一门艺术。

二、传统用人观的基本内容:

1、贤主劳于求贤,而逸于治事。

2、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暇。(“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君子之于人也,乐成其美而不求其备”;“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十步之内,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3、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

4、考察贤能之法:远使之而观其忠;近用之而观其敬;繁使之而观其能;猝问之而观其智;急期之而观其信;

5、将能而君不御。

6、善用人者不恃人。

7、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8、人人可用: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

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1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用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11、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1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三、领导者在下属面前的行为要求:

1、修身养德,明志致远。

2、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观点:圣人,德才皆备;愚人,无德无才;德胜于才为君子;才胜过德为小人。)

3、公生明,廉生威。(“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威,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不贵无欲,而贵无私。”)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论语·阳货》: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

孔子的“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魏征的“十思”: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思所加,则思无恩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5、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6、君子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者乃致乱之源也。

7、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8、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

四、曾国藩用人与领导艺术

1、面对“变局”,不作壁上观。

2、卧薪尝胆,不轻易出底牌。

3、刚柔互用,争让适度。

4、倚人而起,不着痕迹。

5、.功归于上,己能安享。

6、英雄要屈身。

7、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8、成大事者需要有血性之人(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少年当有狂者进取之趣。)

9、用人三素养:诚意、智慧、度量。10、

居家之道,不可多有余财。11、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12、立身之道在于立心,欲为天下大事,须有容纳天下之心。

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人们常说的一句口头禅。看似简单,实则含义深刻,深究之,大有学问。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典型故事,应该来自于三国,最出色的表现者是刘备,他“弘毅宽厚,知人善任”,从不怀疑忠心耿耿的部下,刘、关、张、赵、诸葛几乎一起谱写了天下亘古传奇。因而,刘备的家业号称是亲情凝聚的典范。关羽,可以放弃一切厚禄,过五关、斩六将,历尽苦难回到刘备的穷困旗下;张飞,可以腥风血雨先打下一块小地盘,等着刘备来做主当家;赵云,可以冒生命危险,抢救刘备的儿子,维护刘备的家人完整;诸葛亮,受刘备临终重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管理的基石就是信任感重于亲族。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里的“疑”,是不分明,不确定,不相信,有疑心。大概意思是:对感觉靠不住、没把握、不放心或认为有问题的人,不能使用;对感觉不错的认为可用之人,就放心使用、大胆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也不必有疑虑。还可以解释为:怀疑人就不要用人,用了人就不要对人不放心。现实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千姿百态,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一切的一切不是说起来这么容易。

一般来讲,企业也好,事业也好,关键是用好人。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不是容易的事。首先要根据需要、带着问题招才、识才、用才。做一些调查研究是必要的,通过诸多人的实践鉴别是必要的,安排一些考验也是对的,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才能确定对人才的正确使用。从另一个角度讲,人才来之不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旦发现人才,可以因人成事,因“神”盖“庙”,开辟另一片天地。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德”和“才”是起决定作用的两个方面。德,是指人的品德,古人讲的仁、义、礼、智、信就概括了这个方面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讲,“德”比“才”重要。“君子欲以义,小人欲以利”,“君子坦荡荡,小人常凄凄”,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标准。德、才兼备,是人才的最高境界,然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参差不齐。一句话,还是要因才使用。蒙牛老总有一句名言:有德有才,提拔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在现代企业中,人才是塑造企业品牌的核心资源,因此,在管理模式上,出现了由“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的人本管理,人才竞争也因此成为了企业竞争的重要内容。人事管理是与“以物为中心”管理向对应的概念,它要求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每一位企业决策者都应当明白的道理。

企业在用人方面有许多做法,但要使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信任是最为重要的。有位大企业的老总在谈到用人时说:“信任是我用人的第一标准。”这句话很有见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你选择了他,便不应怀疑,不应处处不放心。既然你怀疑他,你便不要用他好了。用而怀疑,实际上是最失策的。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相对的、灵活的,不是绝对的、死板的,否则就要犯错误。

首先,对自己的判断不要绝对化。人是多面体的、多棱角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一般人很难用立体的、透视、多方位的眼光分辩,往往看到的只是一个方面。如对“可疑”之人,到底了解多少,判断是不是准确,可疑程度如何,有时候连自己也没有把握。一次、两次交道说明不了问题,短时间说明不了问题。没有把握,就不要轻易下结论。

第二,对周围人的判断要兼容并蓄。人常说,大多数人的眼睛是雪亮的。用人时,要多听听周围人的意见。当多数人对一个人的判断和自己对一个人的判断有出入时,就要问一个为什么,不要固执己见,不妨再观察观察、再考验考验,再下结论。对人的判断准确与否,使用是否适宜,有时关系重大。

第三,在对人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有时候有些事还要人干或者是人要找事干,常常是没有合适的,就不得不用不太合适的,因此不能拘泥于“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换句话说,在特殊情况下,“疑人”还是要用,用人还是要“疑”。可把事分为大小轻重缓急,因人事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