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研究与美国学派
《比较文学概论》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概论》读书笔记,第三章:平行研究第一节类型学一、类型学的定义与兴起类型学研究的目标就是对不同国家或民族同一类型的作家作品、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艺术手法和思潮流派之间的异同加以联类比照,在寻觅整体文学演进通则的同时发掘出相似类型表象下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类型学中的“类型”是指具有某种通约性特征的文学要素。
其构成虽然不排除作家作品渊源及流传的接触影响的情况,但绝大多数是并无事实联系存在的。
美国学派提出平行研究,重点就在于研究没有事实联系的类同现象,也可以说重点是研究文学类型学。
但对文学类型学最为重视的是俄国学者。
亚历山大·维谢洛夫斯基一生致力于建立科学的总体文学史的学术理想,试图把文学理论建立在对一切文学中重复的、可靠的现象的概括之上。
在他看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类生活方式、社会模式和文化心理在一定历史阶段存在着结构相似性,文学发展规律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一致,应当运用历史的比较的观点去研究各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发展过程中相同或相似的东西。
他认为找出相似点更有价值,因为正是这些相似的东西表现着某种共通的、可重复出现的东西,更容易接近事物的规律性。
二、类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大体而言,我们可以将类型学的基本研究范畴分为内容题材、人物形象、表现手法和思潮流派四个方面。
(一)内容题材世界各民族没有直接接触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内容题材相似甚至近乎雷同的现象。
例子:“二母共争一儿”。
《圣经》、《古兰经》中有相应的记载,元杂剧《包待制智赚灰阑记》中也有类似的情节,唯一不同的是前二者中,智者提出把小孩砍成两半,而后者中包公提出画圈,能拽出者即为其母。
(二)人物形象世界文学人物形象性格、行为、生平遭际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
美国学者詹姆斯·A·哈维的《不通形象的普罗米修斯》对雪莱笔下的普罗米修斯和俄国作家莱蒙托夫的“恶魔”两个形象的比较(二者基本上没有文学渊源传承的可能)。
哈维得出如下结论:“两首诗歌都包含与神奋力抗争的成分,不过雪莱比莱蒙托夫更与自己的主人公心心相印,但作为对人类未来的预测来看,雪莱怀着满心的喜悦幻想有一个摆脱上帝困扰的新人类,而莱蒙托夫却认为任何用激烈手段改变宇宙间权力结构的企图终将失败,而且使具有这种企图的人们进一步异化。
平行研究
“寒窗穿碧疏,润础闹苍藓”
陈与义 :“三更萤火闹,万里天河横”
陆游:“百草吹香蝴蝶闹,一溪涨绿鹭鸶闲”
范成大:“行入闹荷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
马子严:“翻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其它古籍里的例子
《礼记· 乐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止如
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一、定义与兴起
在世界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些产生于不同时
空、文化、民族、语言背景下的文学现象,彼此之
间并无事实联系,或虽有所接触而并未构成其内在
动因,却往往存在着或明晰或隐微的共通处和契合 点,类型学研究的目标就是对这种相似的文学现象 加以联类比照,在寻觅整体文学演进通则和规律的 同时发掘出相似类型表象下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类型学研究史
1854年,德国古典语文家M· 霍甫特在柏林科学院的
就职演说中宣称,通过对古希腊、罗马世界的对照 和类比,可以更清楚和生动地认识古代德国,他关
于荷马史诗和《尼伯龙根之歌》的平行研究已经初
显类型学观照的雏形。
俄国比较文艺学之父、“历
史诗学”奠基人亚历山大· 维
谢洛夫斯基(1838~1906)一
发展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文学与其他学科,包括艺术、
从而揭示出人类文化体系知识的共通性及文学的独特
性,这也是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强调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
比较,以及文学对其他学科的比较,两者的比较必 须具有可比性,比较结果是总结出文学作品的美学
价值及文学发展具有的规律性的东西。
第一节 类型学
乃放与,而心正凄怆。霸曰:‘此弟妇子也。’责
问,妇乃伏。”
2.人物形象的类型学相似
【免费下载】比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综合
一、基础知识绪论部分1、三大学派各自研究方法(图表)P20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美国学派:平行研究中国学派:跨文明研究2、三大学派理论体系可比性的侧重点法国学派:同源性美国学派:类同性中国学派:异质互补性3、课本所定义的比较文学跨越性研究范围P40跨国、跨学科、跨文明4、第一个全面系统阐述法国学派的理论代表(歌德)、最早提出世界文学概念的学者(英国的波斯奈特)、最早给比较文学下定义的学者(梵·第根)、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发起“挑战”的代表学者(韦勒克)第一章5、流传学研究的是文学关系,特征是实证性、认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P646、焦点式影响、辐射式影响、交叉式影响、循环式影响(举例子分辨) P697、从影响方式来看,渊源学的研究方式包括P78印象渊源研究、口传渊源研究、笔述渊源研究8、媒介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种媒介、媒介学研究范畴P87-90最重要的媒介是文字资料媒介研究范畴包括个体媒介、团体媒介、文字资料媒介第二章9、文化过滤的含义包括P98、制约文学交流的因素P99、文学传播中最初始直接的文化过滤P102、引起文学变异的第一大要素P97文化过滤是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作用。
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1、接受者的文化构成。
2、接受过程中的主体性与选择性。
3、接受者对影响的反作用。
制约文学交流的因素有三:现实语境、传统文化因素的过滤作用;语言差异过滤作用;接受者文化心理过滤作用。
文学传播中最初始直接的文化过滤是语言的过滤作用。
引起文学变异的第一大要素是文化过滤10、译介学研究翻译文本的最终目的P114、译介学与传统翻译学的根本区别P112、译介学研究范畴P112深究文学交流中的深层问题对“如何界定翻译”的探索研究范畴:翻译理论、翻译文本、翻译史研究11、比较文学形象学中他者研究范围P127、形象学的研究范围P125-128、注视者创建他者形象的基础P125异国肖像、异国地理环境、异国人注视着、先见、身份、时间、他者、注视者与他者的关系注视者在构建他者形象时受到与他者相遇时的先见、身份、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构成了注视者创建他者形象的基础12、错误影响、负影(举例子分辨)P144。
2021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可比性理论界定范文1
2021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可比性理论界定范文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兴起于19 世纪 30 年代,繁荣于二战以后,尤其是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它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但是长期以来,以法国学派为代表的注重事实考据的影响研究在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占统治地位。
但这种只注重事实考据的比较文学研究在 20 世纪中期受到越来越多严重的质疑。
于是比较文学学科发展进入第二阶段,以韦勒克、雷马克等为代表的美国学派强调超越事实联系的平等研究,强调将没有直接联系的作家作品进行“类同”和“对比”,寻求可比性的存在。
但是学界一直没有对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原理做出明确的界定,使得可比性原理呈现出“众说纷纭”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状态。
但是,对可比性原理的界定不应单从外延对其做过多的限制,而应由可比性本身出发对其内涵做出原则性解释。
即平行研究的相对性、异质性、“异”和“同”的关系这三个基本原则。
一 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以美国学派为代表,他们强调关注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和学科联系,注重作品的美学比较,强调将没有直接联系的作家作品进行“类同”和“对比”,寻求可比性的存在。
平行研究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大的扩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并使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以美国学者重视平等研究建设为中心的阶段。
但是,学界对发生“类同”、“对比”和可比性的条件、提前以及范围并未做出明确的界定,例如究竟什么可以比,什么不可比,有何规律。
“人文学科研究同自然学科研究的不同之处,是需要先有一个主观的学理假设,及研究者现有一种认识观点,包括了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考察、分析标准、方法和角度(也叫切入点)等的假设构想。
” 孙景尧教授认为,比较文学“更强调世界文学和总体知识视野,并将之贯串于认识理念和方法视角中去,从而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学理假设内容,使之自觉自由地进行跨国界、跨语言界和学科界的相互参照和研究探索”[1]P125.因此,他认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实质上就是使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得以研究证实事实联系',彼此关系和作用功能及其内在规律认识的、具世界文学视野的学理逻辑假设”[1]P127,而平行研究“在研究其异同与探求其原因规律时就更注重关系的可比性,也就是说,对平行研究的文学对象,要确立一定的标准,并在一定的范围内研究其问题,以获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相似相应新识,或同中求异与异中求同的相存相衬新见。
比较文学_曹顺庆_平行研究
《风俗通义》
“颖川有富室,兄弟同居,两妇俱怀妊
赚灰阑记》(梗概)
妓女张海棠从良家给马员外为妾,生子寿
2、世界文学人物形象性格、行为、生平遭际相类似
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莱蒙托夫:《恶魔》
这些全是我的王国。它比你打从 你无人羡妒的宝座上所俯瞰的一切 要光荣得多,啊,你这威猛的天帝: 普罗米修斯 一切仙神妖魔的君王呀,所有那 你可不是万能,因为我不肯低头 聚集在各个光亮和转动的世界上的 来分担你那种凶暴统治的罪孽, 精灵,除了一个以外,全部由你主宰! 宁愿吊了起来钉在这飞鸟难越的 可是亿兆生灵中就只你我两个人 万丈悬崖上,四处是黑暗、寒冷和死静; 睁着夜不交睫的眼睛对它们了望。 没有花草、昆虫、野兽,或生命的音容。 且看这大地,上面繁殖着你的奴隶, 啊,我呀,永远是痛苦,永远是痛苦! 你竟然拿恐怖、怨艾和绝望 无变、无休,也无望!我却依然存在。 去酬报他们的顶礼、祈祷和赞美、 我问大地,千山万岳有否感知? 艰苦的劳动以及大规模伤心的牺牲。 我问上天,那无所不睹的太阳 至于我,你的仇人,恨得你两眼发黑, 有否看见?再有那茫茫的大海, 你却让我在我的痛苦和你的迫害中, 有的时候汹涌、有的时候平静—— 取得了权威和胜利,丧尽了你的威风。 这是上天千变万化的影子, 啊,三千年不眠不睡的时辰, 散落在下界——我不知道它那些 每一刻全由刺心的创痛来划分, 澎湃的浪涛可曾听得我的哀号? 啊,我呀,永远是痛苦,永远是痛苦!
、主题学 (一)、主题学定义
法国著名学者梵· 第根认为,主题学是研究“各国文学互 美国学者佛里特里希和马龙合编的《比较文学大纲》写 法国1978年版的《拉罗斯百科全书》为主题学下的定义
主题学的定义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从影响研究出发,首先强调的是相同主题的
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强调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比较,以
及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两者的比较必须具有可比性,比 较结果是总结出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及文学发展具有的规律
性的东西。
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之一。平行研究把并无直接
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在文学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 风格、技巧 ,甚至意象、象征、格律等方面进行比较,同中见
收为养女,朝夕相伴,以寄托对藤壶的思慕。几年后紫姬出落得亭亭玉立,才艺超众。源氏便把她据为己有。
被选入宫中做了皇后。由于天降异兆,朱雀帝又重病在身,朝政不稳。源氏奉召回京辅佐朝廷。不久,朱雀帝
让位给冷泉帝。源氏升任太政大臣 。源氏建造了集四季景物为一体、蔚为壮观的六条院寓所,将昔日恋人统 统接到院里来住。源氏近40岁时,将朱雀帝之女三公主纳为正妻,紫姬病卧在床。早已凯觎三公主美貌的头
中将之柏木趁源氏探病的机会,与三公主幽会被发现。柏木惧悔交加,英年夭折。三公主生下容貌与柏木毫
无二致的私生子薰后,落发为尼。源氏深感自己和藤壶乱伦之罪的报应临头,心如死灰。恰巧紫姬不久又逝, 源氏失去了精神支柱,了断尘缘,隐遁出家。几年后死去。 源氏之子薰生性严谨。20岁来到宇治山庄爱上
了庄主八亲王的大女公子,不料遭到拒绝。大女公子病故后,他寻回外貌酷肖大女公子的八亲王的私生女浮
湘云、晴雯等人对宝玉的爱慕之情;而男女恋爱的欢悦和精神意趣两不离的情爱的《源》 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该书主要写了源氏的爱情生活,他的一生是追求情爱的一生,
与其有关的各个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也是为情所困从而展现了一个“情”的世界。继而往深 处剖析,这些“情”更多的是出于“欲”的愿望。《红》中贾政对贾母的孝奉不仅出于封建礼教 的规范,更因为他深知贾母代表了封建家庭的最高权力,违背她就是在自己的人生道路设
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的理论前提
可比性。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时代的文学存在共同的文学规律。(1)从根源 上看,文学属于人文学科,是人类创造物,它体现了人类的思想、愿望、感 情,为人类的需要服务,因此人文现象都会超越时空,反映某些共同的东西, 蕴含某种相似成分。如文字的起源,不同民族最早的文字都是象形字;如艺 术的起源都是初民的原始艺术。(2)从文学本身看,人类共同的需要和愿望 在类似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就可能产生出类似的文学现象,例如,各民族 最早的文学形式往往是诗歌,戏剧的产生大多与宗教仪式有关,小说的产生 大都与城市的兴起有关,不同地区的英雄传奇的形成也有类似和雷同之处。 (3)文学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活动,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凡 是属于文学范围内的东西都会有某些方面的类似。属于同一类型的文学作品, 尽管属于不同时空,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这一类别的特征。我国古典文学 中的话本、拟话本和西方的story,都具有短篇小说的特征;属于同一文学思 潮的不同民族文学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打上这一潮流的印记。浪漫主义、文 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文学、现实主义等; 平行回现论:人类存在共同想象,超越时空,使不同文学之间有相似之处。
比较文学的主题学
定义:主题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门类,是 对于主题的比较研究,即研究主题跨文学 之间的流变。 主题就是对事件的归纳、概括和抽象。如 “惩恶扬善”、“歌颂英雄”、“向往和 平”等。 主题存在的两种方式:一种主题有某一民 族的文学中源起,然后向其他民族的文学 中流传;一种是不同民族的文学中保存共 同的主题。
美国学派的确立
20世纪40—60年代: (1)机构:全国英语教师协会比较文学委员会 (1942) ;美国比较文学协会(60) (2)杂志:《比较文学通讯》(42);《比较文 学》(45);《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年鉴》(52) 代表人物:韦勒克、雷克马、奥尔德里奇、列文。 美国学派形成的原因:1、历史短;2、文化多元; 3、新批评;4、与早期美国学者的努力有关。
美国学派提出平行研究辩
美国学派“提出”平行研究辨文学院王莹 201421080103平行研究作为比较文学的两大研究方法之一,在多数高校比较文学教材中占据较大篇幅。
这些教材在介绍平行研究时,往往会涉及美国学派与平行研究的关系。
其中不少教材表述为:美国学派“提出”平行研究。
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是有一定问题的。
综览国内较有影响力的二十余本比较文学教材及专著,这样的提法并不罕见。
如陈挺《比较文学简编》:美国学派提出了“平行研究”的口号1。
朱维之《中外比较文学》:(美国学派)创立了“平行研究”和“科际研究”的新方法2。
刘建彪、刘介民《比较文学教程》:美国学者创建的平行研究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
索邵武《比较文学论要》:美国学派提出了“平行研究”的口号4。
陈雅谦《比较文学散稿》:美国学派提出的平行研究,开拓了比较文学研究的新思路5。
刘宝安《比较文学与中国比较文学》:(美国学派)提出了“平行研究”的口号6。
以上这些教材中,均明确指出美国学派“提出”平行比较。
而在另外一些教材或是上述这些教材的不同段落中,表述则与此不同。
刘建彪《比较文学自学手册》:伏尔泰、赫尔德、歌德所开创的平行研究,虽然一度为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所湮没,但由于它的科学意义使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终于冲破束缚,伴随美国学派的兴起而复活7。
乐黛云《中西比较文学教程》:他们(美国学派)提倡平行研究,即以问题为基础,包括探讨作品的类同,也包括探讨作品的对比8。
朱维之《中外比较文学》:文学比较最早就是以平行研究问世的。
但是,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系统方法,则由美国学派加以提倡而确立9。
刘介民《比较文学方法论》:(美国学派)提倡问题式的平行研究10。
孟昭毅《比较文学通论》:美国学派的理论,相对于法国学派的“影响理论”,可以概括为“平行理论”,研究方法也可相对于法国的“影响研究”而简言为“平行研究”11。
平行研究在美国比较文学界得到了最广泛、最系统的总结和应用12。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确立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13。
美国学派
教堂山会议成为比较文学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以此为起点,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向发生全面调整,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心也从欧洲 转移到美国。
美国学派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主张
A.韦勒克:重视比较文学研究的“人文主义”精神 《比较文学的危机》 1)批判了法国学者影响研究的狭隘性
2)批判了法国学者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
C.奥尔德里奇:积极倡导东西方文学的比较研究
代表作《论比较文学》
D.哈瑞.列文:提出文化上的相对主义,和“主题学”这一 理论术语
平行研究的内涵、理论根据与基本方法
平行研究: 指将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 背景的文学现象进行类比或对比,研究其同异,以加深对 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归纳文学的通则或模式。还包括 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 究。
局限性:
1) 美国学派的理论不够严密,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比附. 2) 跨学科比较有可能使思想史、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也成为比较文学,最终 使比较文学的独立性消亡
1890—1891
1894 1896 1899 1903 1904 1912
阿瑟.马什在哈佛大学举办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
盖利在致《日晷》杂志的一封信中讨论了比较文学问,并 希望建立相关学会组织题 马什于波士顿召开的现代语言协会大会上宣读了一篇论文, 对比较文学做了初步的界定 哥伦比亚大学成立比较文学系 第一本英文比较文学杂志《比较文学学报》问世 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成立 查尔斯.盖利在加州大学建立比较文学系
平行研究的理论前提:不同的国家、民族、时代的文学存 在着共同的文学规律,这使文学具有了“可比性”。
钱钟书曾说:比较文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我们认识总体文学乃至 人类文化的基本规律,所以中西文学超出世纪联系范围的平行研究不 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极有价值的。这种比较惟其是在不同文化系统的 背景上进行,所以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
平行研究
第二节 平行研究
一、平行研究的发展
比较文学虽然在美国产生的时间略迟于欧洲大陆,但是 后来发展迅速,独具特色,并使美国在20世纪后半叶成为 世界比较文学引人注目的中心之一。 美国学派就是在否定法国学派上述局限性的基 础上,在二次大战以后异军突起的,它主张对于文学进行 跨文化和跨学科研究,特别是注重对于无实际接触、无事 实联系的文学现象的研究。 如果说法国学派是以比较对象之间的实际联系 为研究的出发点的话,那么美国学派则以比较对象所包含 的问题为研究的出发点。 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它不 仅寻找比较对象之间的共同之处,而且也寻找它们的不同 之处。值得重视的是,这一学派打破了法国学派的欧洲中 心论,力图勾画出一幅世界文学发展的总体图景。 韦勒克、马隆、列文、韦斯坦因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 物。
主母反告
• 《旧约·创世纪》波 提乏 约瑟 • 《十日谈》伯爵 法国 王妃 • 法国古典主义时期 拉辛的悲剧《费德尔 》 • 《东周列国志》第27 回 骊姬 申生 晋献 公 • 20世纪俄国 女诗 人茨维塔耶娃的长诗 《费德尔》
蛇精
• 明· 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 娘子永镇雷峰塔》 • 17C伯顿《忧郁的解剖》李西亚斯 忧郁的 外因: 奴役、失去自由、监禁、放逐 • 19C济慈《蕾米亚》
(二)题材学研究
1、题材学 题材学主要研究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 文学中的不同形态及其文化历史。 2、神话传说题材 例如:创世、造人、盗火、洪水等神 话,毫无疑问是具有世界性的题材。
(三)文类学
文类学研究文学的种类和类型,也就是研究 文学的体裁。 1、不同文体比较 主要针对文学形式 2、缺类研究 它研究一种文体为何在这个国家里有,而在 其他国家则没有,或者即使有这种文体的形式, 而其实质或表现形式又相差甚远等。 3、文学风格研究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
“平行贯通法”三重含义
上述的两种模式是一般的平行研究中的两种模 式,而“平行贯通法”是在“A:B→C”的基 础上进一步深化的方法,具体有三重含义:
第一:X1:X2:X3:X4……→Y,这里的X1: X2:X3:X4……表示跨文化的同类文学现象, 它们可以是作家作品,可以是文学概念,术语 或命题;Y则表示研究者的新见解。这里针对 的是A:B→C,认为两项式比较难以得出科学 结论,只有尽可能多的同类材料支撑,才能保 证科学性。
伊·涅乌波科耶娃《世界文学史——系统分析 和比较分析问题》把世界文学历史进程看作一 个动态系统。
包括三个类型系统: 时间类型——文学时代发展的各个时期; 历史文化类型——文学之民族的地区的大区域
的系统; 艺术类型系统——文学思潮、文学风格、文学
作品系统。
“文学时代”类型学
帕·格林采尔提出“文学时代”类型学; 把整个世界文学历史进程分为三种时代: 远古时代,艺术意识是神话类型; 恪守规范时代,属拘泥传统型; 历史主义时代,是个性化创作型。 认为类型学相似应在文学时代中去寻觅才可靠。
平行研究常见论证模式有两种。
A:B=A+B模式
1)A:B=A+B模式
这是很多人反对的模式。主平先生曾说:“假如有一 篇文章,《红楼梦》与《呼啸山庄》,很好的题目。 是中外两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比较,两者之间也确定存 在某种程度的可比性,例如,这一对东方怨偶是叛逆 型,那一对西方情侣同样是叛逆型的,但如果只论证 到此为止,而并没有进一步的发隐显微,那也会令人 失望,因为你所做的,无非把两个国家在各自的文学 史研究范围内可以做出的论断串联在一起罢了。A: B=A+B,这其实是拿罗列代替比较了”。
浅析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论文资料)
浅析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自从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以来,就鲜明地呈现出两个历史阶段,形成两个学术派别,即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国学派和以美国为中心的美国学派。
又把法国学派简化为影响研究,美国学派简化为平行研究。
法国、美国两大学派对比较文学的定义的共同点是双方都赞同比较文学是超越国界的文学研究,但在实际研究中各自强调的重点却大不相同。
在研究对象上,美国学派将没有事实联系的文学之间比较研究纳入比较文学之中,于是对作品内在美学价值的“平行研究”得以进入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同时,还将文学与人类其它表现形式的比较也纳入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
在研究方法上,从对文学外在关系历史实证转向了文学内在结构的美学分析。
美国学派的出现,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给比较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出现了新的生机。
影响研究主要是研究那些经过吸收、消化之后,与自己的作品水乳交融的外来影响,也不排斥那些有意的模仿和借鉴,也不排斥那些痕迹比较明显的影响。
大都强调它的外来性和隐含性。
一方面,这种影响无法从本民族文学的传统和个人的各种因素做出解释,因此,它是外来的;另一方面,这种影响表现为一种精神渗透,它消溶于作家的创造中,因此不着痕迹。
是研究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具有同源性。
而平行研究,就是讲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作品)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异同,并导出有意的结论。
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关系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者或两者以上的民族文学进行研究。
影响研究的范围可大可小。
从大的方面说,它可以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学或者一个思潮和运动给另一个民族文学带来的影响。
例如,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潮对欧洲各国文学的影响等。
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以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另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的影响。
平行研究有这样两个方面和影响研究不同。
美国学派
硕士生期末论文论文题目姓名专业学院科目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美国学派摘要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内部继法国学派之后出现的又一个比较文学研究学派。
在对比较文学的定位上,美国学派反对法国学派把比较文学局限于文学史的范围,将文学批评引入比较文学的研究,扩大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在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式上。
美国学派不满足于法国学派把比较文学局限于“事实关联”的影响研究,倡导对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文学的“平行研究”,并旗帜鲜明地把“文学性”确定为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心。
本文着重从美国学派的出现极其发展过程、代表人物的理论观点、美国学派的基本特征论述美国学派的研究性质。
关键词:比较文学美国学派平行研究文学性引言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内部继法国学派之后出现的又一个比较文学研究学派,崛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并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比较文学界风行一时。
本世纪四十年代末期,美国的比较文学研究者在有关本学科的性质和方法等问题上,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主张,与法国学派分庭抗礼,从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美国学派。
代表人物有雷内·韦勒克、亨利·雷马克、欧文·阿尔德里奇、哈瑞·列文以及乌尔利希·维斯坦因等。
一、美国学派的出现及其发展过程1、人文背景美国是一个新兴的多民族的国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带来的各种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成为新文化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文学的成就已不在英、法等欧洲国家之下,在此情况下,美国比较文学者主张打破只强调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开展各国文学之间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以改变自己学术上的被动地位。
30年代后在美国兴起并逐步占据文坛主导地位的“新批评”思潮,对美国比较文学产生了绝大影响。
新批评反对19世纪的传统,强调文学作品本身独立价值,主张对文本进行细读和审美评价,美国的一些重要理论家、批评家都是这一派的人物。
2、学术背景美国比较文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
那时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纷纷建立比较文学系创办比较文学杂志,一时形成热潮。
比较文学流派
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影响研究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等研究。
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指研究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张双向阐发研究。
(可根据论述情况酌情给分)
2、答:比较诗学和诗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联系来看,诗学和比较诗学都是以文艺理论作为学科的中心,都在探讨文学的基本规律。但是,二者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首先,诗学和比较诗学研究的对象不同。诗学是以文学实践为对象。通过研究总结文学的经验,而后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做出阐释,建立一套话语体系。而比较诗学则是以各文明的诗学为对象。在世界各文明中形成了各有千秋的种种诗学体系,它们都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都在一定的语境中对文学做出了探讨,但这其中的差异也或大或小。怎样沟通呢?这就是比较诗学的任务,让各种诗学互识、互解、互补,以期在将来能够在多元化的基是在一个文化内部进行的,而比较诗学必须要求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与文明中展开。如西方的诗学体系是欧洲文化和北美文化内进行的,这两种文化实际上也是属于同一种文化。真正总体性的比较诗学就必须在不同文明之间进行,当前广泛引起学界重视的中西诗学的比较研究就属于比较诗学的范围。最后,诗学和比较诗学研究的方法不同。诗学常常运用的是归纳推理的方法,而比较诗学则更多的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比较诗学的‘比较’,不同于一般学术研究的比较。比较方法是一种辩证思维方式与方法论的结合,它是综合的、多层次的,也是分析的,它超越了一般民族文学研究的方法,从总体上与对象构成了新的关系。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比较文学一、基础知识绪论部分1、三大学派各自研究方法(图表)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美国学派:平行研究中国学派:跨文明研究P202、三大学派理论体系可比性的侧重点:法国(同源性)美国(类同性)中国(异质性)P203、比较文学跨越性研究范围:跨国研究、跨学科研究、跨文明研究4、第一个全面系统阐述法国学派的理论代表——梵.第根;最早提出世界文学概念的学者——歌德;最早给比较文学下定义的学者——波斯奈特;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发起“挑战”的代表学者——韦勒克第一章5、流传学研究的是文学关系,特征是实证性,认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6、焦点式影响、辐射式影响、交叉式影响、循环式影响69-737、从影响方式来看,渊源学的研究方式包括:对“印象”渊源进行的研究、对口传渊源的研究、对笔述渊源的研究。
8、媒介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种媒介---文字资料媒介(1.个体媒介2.团体媒介3.文字资料媒介)媒介学研究范畴:媒介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一国作品输入另一国之方式,作品流传的中介等。
第二章9、文化过滤的含义包括(1)接受者的文化构成。
(2)接受过程中的主体性与选择性。
(3)接受者对影响的反作用。
制约文学交流的因素:1)现实语境、传统文化因素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
2)语言差异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
3)接受者文化心理结构对外来文学的“文化过滤”。
引起文学变异的第一大要素:文化过滤文学传播中最初始直接的文化过滤?10、译介学研究翻译文本的最终目的:研究翻译的叛逆背后的文化因素译介学研究范畴: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文本研究、翻译文学史研究译介学与传统翻译学的根本区别?翻译研究不仅积极肯定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更进而提出翻译对原文的“不忠”是绝对的、必然的,而且这种“叛逆”与“不忠”往往携带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因此,翻译研究不再将翻译的准确性作为自己要关注的问题,不再以忠实为标准对译本进行价值判断,不再将指导翻译实践、确立翻译规范作为自己的任务,不再沿袭“作者中心”与“原文中心”的传统思路,而是转向以译者、译文为中心,将翻译问题语境化,探讨充满误读、误译的翻译如何影响目标文化,产生种种误译的社会历史、文化的机制。
4、平行研究
二、对比比较
• 对比比较是从相异的文学现象入手,重在对 ‚异‛的论证。 • 但是文学范畴里并不存在两种完全相异的比 较对象,因此比较对象中总包含着某些‚异 中之同‛。 • 这种研究实践中,以某些相同点为研究基础, 进一步辨析各种‚同中之异‛,可以在更深 的层次上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更深的理解 ‚异‛。 • 同中见异,异中见同——“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第一节
平行研究的模式
• 存在可比性即可以进行平行比较。 • 不分时空间范围、不管文学发展水平,只 注重研究对象之间的价值判断、美学意识 等文学性的问题。 • 模式: • 一、类比比较 • 二、对比比较
一、类比比较
• 从相同的文学现象入手进行分析,重在对 ‚同‛的论证,深入辨析‚同中之异‛, 以期更深刻的理解‚同‛。
《源氏物语》
作者紫式部 1000年初成书
• 宫廷内外争夺权利的斗争 • 皇室贵族骄奢淫逸的生活 • 地方贵族追逐名利的丑态
• 《源》主要讲述了平安时代里日本贵族的生 活,以光源氏的故事为核心,带出了众多与 之关系暧昧的女性。或因偶遇生情,或有宿 世之缘,书中大量写实的白描让贵族们糜烂 而又出奇优雅美丽的生活横陈在读者眼前, 相隔千年却始终魅力不减。 • 对于异国读者而言,弄明白这部著作的首要 问题是心随意动,在没有被大量的人名弄糊 涂之前先领略到日本文化里美丽和暧昧交错 互动的气氛。
古希腊史诗、印度史诗:
• 相同在于为了被劫夺的女子、长期的部落 之战或者远征; • 男主人公都是力断神弓之后获得心爱的女 子的。……反映了社会时代的变迁,道德 观念的演进。
• 不同之处在于更高的哲学世界观的不同— —英雄主义和正法精神。……从文学渗透 到了社会思想的深层次观察与研究。
《罗摩衍那》
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1960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标志着美国学派的正式登场,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雷马克、艾德礼、勃洛克等。
其中雷马克在1962年发表的《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中全面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他认为,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者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艾德礼在1969年发表了《比较文学论文选集》,书中更是清晰地提出了“平行研究”的主张。
美国学派的观点打破了法国学派的局限,是对法国学派只注重影响研究的继承和发展。
平行研究是一种超出国界的文学研究,但它与影响研究不同,他不强调研究的放送、流传、媒介等问题,他是对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论述其异同,总结出文学发展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同样,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包括艺术、哲学、历史、宗教、自然科学等之间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揭示出人类知识体系的共通性及文学的独特性也算是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强调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比较,以及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两者的比较必须具有可比性,比较结果是总结出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及文学发展具有的规律性的东西。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包括类型学、主题学、文体学和跨学科研究。
类型学研究的目标主要是研究世界文学发展中产生于不同时空、文化、民族、语言背景下的文学现象,对彼此之间并无事实联系,或者虽有所接触而并未构成其内在动因,却往往存在着或明晰或隐微的共通处和契合点进行联类比照,在寻觅整体文学演进通则和规律的同时发掘出相似类型表象下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类型学的基本研究范畴有内容题材、人物形象、表现手法和思潮流派四个方面。
主题学研究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中的不同作家对相同主题的不同处理,它既属于实证性影响研究,也是对并无事实联系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相同主题进行比较研究。
主题学强调的是不同国家的作家对相同母题、情境、意象、题材的不同处理。
主题学研究范畴主要是母题研究、情境研究和意象研究。
比较文学发展简史
比较文学发展简史1.、比较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一)、影响研究。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
法国学派。
代表人物:戴克斯特、巴尔登斯贝格、梵第根、卡雷、基亚。
学术风格:历史实证主义。
影响研究:用充分可靠的材料来阐明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实,探讨其中的规律,获取文学交流中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有两个特点:1、有文学上的事实联系和影响的国家;2、局限在欧洲国家(二)、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
美国学派。
代表人物:韦勒克、雷马克、列文、奥尔德里奇。
学术风格:审美研究。
平行研究:对那些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比较其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价值的结论。
一方面从新批评的文本理论出发,提倡美学的介入,对没有文学上的事实联系和影响的跨国文学进行研究;一方面提倡文学和其它知识领域的跨越性研究。
(三)、跨文明研究。
时间:20世纪70年代以后。
比较文学源生于欧美,虽然有歌德和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的主张,实际上因为欧洲中心主义,其视域一直局限在欧洲文明。
中国学者必然会有尖锐的文明异质感,无法忽视文学现象背后隐藏的中西文明差异。
特点:在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思潮的背景下,立足文化的多元性,强调不同文明的文学的异质性的相互对话。
二、当前发展趋势:1、理论大潮的影响;2、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港台学者李达三、古添洪、陈慧桦提出“中国学派”的设想。
3、文化研究大潮的影响。
2、比较文学的体系和方法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美国学者雷马克的定义: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平行研究与美国学派
二、平行研究的内涵
主题的平行研究:爱情主题等 体裁的平行研究:小说与“novel” 人物形象的平行研究:中西方个人野心家 艺术风格的平行研究:果戈里与莫泊桑的讽刺 中西文艺理论的平行研究:比较诗学
三、平行研究的理论基础:可比性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相似 人类共同情感相似 人类文化发展共通规律
四、平行研究概念界定
比较诗学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相似人类共同情感相似人类文化发展共通规律将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进行类比或对比或对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比较研究其同异以加深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归纳文学的通则或模式
第八讲 平行研究与美国学派
“不管他们之间是否有影响或有多大影 响,都是卓然可比的。”
2.中国长篇史诗缺类研究
口头演唱传统不同 古希腊-《荷马史诗》 印度-《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 中国-文王史诗 表演主体不同 古希腊-荷马,歌手 印度-伶工 中国-士大夫
3.中西文学个人奋斗者形象平行研究
于连——个人奋斗的牺牲品 拉斯蒂涅——个人野心家的标本 约翰·克利斯朵夫——个人奋斗的典范 高加林——中国的于连
——[美国]雷马克
• 本讲导读 • 一、平行研究案例解读 • 二、平行研究的内涵 • 三、平行研究的理论基础 • 四、平行研究概念界定 • 五、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区别 • 六、美国学派特点 • 七、美国学派的理论依据
一、平行研究案例解读
1.不自由,毋宁死的中外女性—女性 解放主题研究
女性的牢笼:男权社会下女性生存状态 摆脱桎梏:追求幸福的道路 生命的代价:抗争的艰辛和代价 路在何方?
1.平行研究的定义
将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 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进行类 比或对比,或对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比 较,研究其同异,以加深对研究对象的认 识和理解,归纳文学的通则或模式。
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的研究。
与影响研究相比,平行研究的范围更广,它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学加以研究;同时,平行研究注重对象的文学性,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
平行研究的提出是美国学派的贡献。
一、平行研究的可行性:平行研究比较的是没有直接联系的两个对象,它不可能像影响研究那样可以拿出确凿的证据。
那么,平行研究何以能够存在呢?下面,我们通过探讨文化和文学的普适性与差异性,以论证平行研究的可行性。
1.文化的普适性与差异性:自19世纪以来,人类文化的某些共同性质越来越受到关注。
人们逐渐摆脱孤立、割裂的思维方式而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一种宏观的综合的研究。
这种研究突出表现在对社会发展和人性的综合研究上。
就社会发展的同步性而言,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就在他们的著作中从唯物史观的立场出发,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宏观地勾画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从而揭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尽管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或大或小的差异,但大致都需要经过这些阶段。
20世纪以来,人们不断修正和补充社会发展的理论。
如比利时学者曼德尔将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早期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和晚期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这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论的补充和修正,但这些修正并没有否定人类社会发展中生产关系的类同。
法国社会学家德鲁兹则从符号学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共性。
德鲁兹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分为五个阶段。
起初是“无符号”阶段,这是一个无符号、无沟通,与动物相差无几的蒙昧时代;第二个阶段是“符号化”阶段,人类开始认识周围的环境,赋予客观世界以名称和形式,如可吃与不可吃、生吃与熟吃等,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三个阶段是“超符号化”阶段,随着人类对符号的运用,产生了系统的语言,符号的意义开始固定并被“神圣化”,人只能改变自己以适应僵化的符号;第四个阶段是“解符号化’’阶段,所有神圣的名目不再有意义,一切用符号结构起来的“系统”已经分崩离析、“零散化”,人们甚至怀疑语言系统能否真正具体表现人类复杂多样、变幻无穷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平行研究案例解读
1.不自由,毋宁死的中外女性—女性 解放主题研究
女性的牢笼:男权社会下女性生存状态 摆脱桎梏:追求幸福的道路 生命的代价:抗争的艰辛和代价 路在何方?
2.中国长篇史诗缺类研究
口头演唱传统不同 古希腊-《荷马史诗》 印度-《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 中国-文王史诗 表演主体不同 古希腊-荷马,歌手 印度-伶工 中国-士大夫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 “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五、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区别
研究对象不同 理论基础不同 研究范围不同
六、美国学派特点
深受新批评理论的影响,强调文学研 究应以作品为中心,重视比较文学研究 的“文学性”,注重作品的文学欣赏、 美学分析和艺术评价
高扬无影响、无实证的平行研究
3.中西文学个人奋斗者形象平行研究
于连——个人奋斗的牺牲品 拉斯蒂涅——个人野心家的标本 约翰·克利斯朵夫——个人奋斗的典范 高加林——中国的于连
二、平行研究的内涵
主题的平行研究:爱情主题等 体裁的平行研究:小说与“novel” 人物形象的平行研究:中西方个人野心家 艺术风格的平行研究:果戈里与莫泊桑的讽刺 中西文艺理论的平行研究:比较诗学
2.钱钟书论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我们认识总体文学乃 至人类文化的基本规律,所以中西文学超出实际联 系范围的平行研究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极有价值 的。这种比较惟其是在不同文化系统的背景上进行, 所以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
——《读书》三联书店,1981年10期
3.平行研究的理论前提
不同的国家、民族、时代的文学存在着共同 的文学规律,这使文学具有了“可比性”。
第八讲 平行研究与美国学派
“不管他们之间是否有影响或有多大影 响,都是卓然可比的。”
—例解读 • 二、平行研究的内涵 • 三、平行研究的理论基础 • 四、平行研究概念界定 • 五、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区别 • 六、美国学派特点 • 七、美国学派的理论依据
三、平行研究的理论基础:可比性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相似 人类共同情感相似 人类文化发展共通规律
四、平行研究概念界定
1.平行研究的定义
将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 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进行类 比或对比,或对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比 较,研究其同异,以加深对研究对象的认 识和理解,归纳文学的通则或模式。
提倡不仅跨国界,而且跨学科的比较 研究
七、美国学派的理论依据
英美新批评:也称为本体批评、文本批评主张把文学作 品作为文学批评的核心,强化文学本体意识,深化读者 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避免文学批评的主观随意性, 强调文学在形式方面的内在因素,突出了文学的本位意 识和对审美价值。其批评范畴为反讽、语境、意象、隐 喻、神话、象征等。(可参见韦勒克、沃伦《文学理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