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光化学反应..
第十三章碰撞光谱
![第十三章碰撞光谱](https://img.taocdn.com/s3/m/1958387b3b3567ec102d8a3f.png)
1,转换效率 83% 2,电耦极矩 D=0.566 Debye 3,寿命:t=30ms
Control chemical reaction ( K40Rb87 )
碰撞反应类型
KRb+KRb K2+Rb2 KRb+KRb K2Rb+Rb KRb+KRb K+KRb2 K+KRb K2+Rb Rb+KRb K+Rb2
2, Initial atoms come from MOT simple
2, Sengstock’s group K40+Rb87 Feshbach Resonance
R8b 7 1 ,1K 40 9/2, 9/2 B054.86(1)G B2.9G
Ultracold molecule K40Rb87
Atom-atom rf transition
Rf associate molecule and detect molecule/atom
.…..
1, Jin’s group K40+Rb87 Feshbach Resonance
R8b 7 1 ,1K 40 9/2, 9/2
Three resonance points Width
492G
512G
543G
0.70.2G 0.40.2G 3.71.5G
Ultracold molecule K40Rb87
LL 1L 2L 1L 2..L .1. .L 2 . L0,1 ,2... . .,. , ......
含两原子轴线的面对称
(只有L=0存在)
/
中心对称 (只有homonuclear存在) g / u
有机化学概论课件第十三章 自由基和光化学反应
![有机化学概论课件第十三章 自由基和光化学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bf37114058fb770bf78a55d8.png)
• 自由基的检测
ESR:自由基可以产生电子自旋共振谱,用自旋共振谱 (ESR)来检测自由基的存在和浓度。
自旋捕捉技术:自旋捕捉剂与活泼自由基作用,生产较稳 定自由基,从而检测短寿命自由基。自旋捕捉剂:亚硝基 化合物和硝酮化合物。
NMR: 在反应过程中出现NMR信号的升高和降低,这种 现象称为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 (CIDNP)作用。CIDNP技 术大大提高了NMR的灵敏度,能够检测到溶液中极微量、瞬 间存在的自由基,是研究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机理和自由基 反应中间体结构最有力和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自由基抑制剂:
7.2 自由基的反应特点和机理
• 自由基反应特点: (1)反应在气相中进行与液相中进行相似; (2)反应不受酸碱和溶剂极性影响; (3)反应被光或引发剂引发或加速; (4)反应能被抑制剂(氧或醌等)减速;
• 自由基反应机理
自由基可发生取代、加成、重排。 自由基反应分三步:引发、链增长、链终止。
CH4 + Cl2 hν CH3Cl + HCl
CH3 H H CH3
hv
对旋
heat
顺旋
H
HH hv
对旋
CH3
H H CH3 CH3
7.3 自由基反应
• 7.3.1 自由基取代反应
CH4 + Cl2 hν CH3Cl + HCl
7.3.2 自由基加成反应
烯烃与HBr自由基加成反应, 过氧化物效应
7.3.3 自由基偶联反应
OH
K3Fe(CN)6
HO
OH
7.3.4 自由基自氧化反应
醚的自氧化反应
7.4 光化学反应
• 光化学反应是在光照下引起的化学反应。 热作为化学变化能源的反应基本属于基态 化学,光化学属于激发态化学。
光化学过程强化
![光化学过程强化](https://img.taocdn.com/s3/m/ced8a36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9.png)
光化学过程强化
"光化学过程强化"通常指的是通过引入光的能量来增强或促进
化学反应的过程。
这种方法在许多科学和工程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光化学、光催化和光电化学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与光化学过程强化相关的方面:
光催化反应:利用光能激发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例如,使用半导体材料或贵金属纳米颗粒作为催化剂,通过光照激发催化剂表面的电子,从而促进反应。
光电化学: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化学过程。
光电化学通常涉及到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光生电子和电子传递来实现化学反应,例如光电池中的光生电荷分离。
光降解:一些有机物质在光照条件下会发生光降解,即通过光照引起的化学反应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光化学合成:利用光能促进有机或无机分子的合成过程。
通过选择合适的光源和反应条件,可以实现对特定产物的选择性合成。
光解离:分子在光照条件下吸收光能,导致分子内部键的断裂,
从而引发化学反应。
这些光化学过程强化的应用领域涉及能源转换、环境保护、有机合成等多个方面。
通过光的引入,可以更精准、高效地控制化学反应,具有绿色、可持续的特点。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下册)章节题库(化学动力学)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下册)章节题库(化学动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75580058f78a6529647d53f3.png)
1 / 92
圣才电子书
C.30min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D.40min
【答案】C
1
【解析】由二级反应的积分式
cA
1 cA,0
kt ,由 t=10, cA =2/3 cA,0 .求得当 cA
=1/3 cA,0 是 t 的值。
8.一均相复合反应的历程是( )。
A.K=K1K3K5/(K2K4)
[首都师范大学 2010 研]
4 / 9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K=K2K4K5/(K#1K3) C.K=K2K4/(K#1K3K5) D.K=K#1K5/(K2K3K4) 【答案】A 【解析】利用稳态近似法可推得反应的速率常数 k = k1k3k5/(k2k4)。
10.基元反应一定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0 年) A.简单反应 B.单分子反应 C.双分子反应 D.三分子反应
5 / 92
圣才电子书
【答案】A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基元反应为“由反应物一步生成产物的反应”,基元反应一定是简单反应,而
反过来丌成立。
3.对于基元反应 I·+H2→HI+H·,已知键能 DHI=297kJ·mol-1,DHH=435kJ·mol-1,该 反应正斱向的活化能大约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 研]
A.435kJ·mol-1 B.24kJ·mol-1 C.162 kJ·mol-1 D.154kJ·mol-1 【答案】B 【解析】对于有自由基参加的基元反应,Ea=DHH×L×5.5%=435×0.055=24kJ·mol-1
第十三章:光化学反应..
![第十三章:光化学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b6ac7a5ea8956bec0975e377.png)
11
激发态的失活
2018/7/26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12
激发态失活的三种方式:
S2 IC ISC S1 hv IC hvf hvp
1、非辐射失(IC/ISC). 2、辐射降级. 3、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T1
ISC S0
激发、失活过程示意图
2018/7/26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围内变化得到一个宽吸收带,强度满足下式:
2018/7/26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9
电子激发的类型
2018/7/26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10
羰基化合物的多种激发方式:
2018/7/26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光化学反应要产生化学发光满足的条件:
第一是该反应必须提供足够的激发能, 并由
某一步骤单独提供, 因为前一步反应释放的能量
将因振动弛豫消失在溶液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能发光;
第二是要有有利的反应过程, 使化学反应的
能量至少能被一种物质所接受并生成激发态;
第三是激发态分子必须具有一定的化学发光
量子效率释放出光子, 或者能够转移它的能量给
光化学反应的特点
1、依分子吸收的光的波长不同,可进行选择性反应; 2、吸收光子得到的能量远远超过吸收热量得到的能量 。
2018/7/26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7
2 光化学反应一般原理
光化学反应所满足的定律: 1、Gratthus-Draper光化学第一定律:只有被分子 吸收的光能才能有效地引起光化学反应。 2、Einstein-Stark光化学当量定律:一个分子只
《光化学反应》PPT课件
![《光化学反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0392b8b52acfc788ebc979.png)
波长的影响。 ➢ 用光谱检测中间体时,可以采用闪光解技术。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七)激发分子的毁灭:化学过程
光化学都是三线态化学。 • 醛、酮在230~330 nm区吸收。
• 醛(但一般不是酮)也能这样分解: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 当邻硝基苯甲醛被照射时,产生邻亚硝基苯甲酸。
• 光化学顺反异构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 当二苯甲酮在异丙醇中照射时,起初形成的S1态横移到T1态, T1态提取溶剂中的氢产生羰游离基1。1又提取另一氢产生二 苯甲基醇(2)或二聚成苯频哪醇(3):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 环戊烯酮的二聚: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八)光化学机理的测定
• 产物鉴定法 • 同位素示踪法 • 检测和捕获中间体法 • 动力学法 • 发散(荧光和磷光)以及吸收光谱学 • 研究量子产率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 红移 • 蓝移 ❖ 溶剂的极性增大通常使n→π* 跃迁向蓝移,使π→π* 跃迁向红
移。对n→π* 跃迁的解释是溶剂的氢和基态能量较低C=O基 的氧之间的氢键与激发态的C=O基的氧和溶剂中的氢之间形 成的氢键是不一样的,所以激发要更多的能量。
❖ 发色团是使分子吸收光的基团。在可见光或紫外光中的发色 团的例子是羰基、氮-氮双键、苯基和硝基。在远紫外区里 (超过200 nm)某些发色团是烯基、炔基、氯和羟基。
《物理化学》(下册)_期末总复习
![《物理化学》(下册)_期末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e75269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a.png)
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下册下册))期末考试大纲第八章:第八章:电化学、原电池、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正负极、阴阳极等基本概念和电解定理;电解池、正负极、阴阳极等基本概念和电解定理;电解池、正负极、阴阳极等基本概念和电解定理;电导、电导率、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其与溶液浓度的关系;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应用;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及其计算方法;离子强度的计算,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公式. .第九章:第九章:可逆电池可逆电池,,电池的书面写法电池的书面写法,,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可逆电池的热力学可逆电池的热力学((桥梁公式、E q与K qa 的关系的关系),),),用用Nernst 公式计算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公式计算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电动势测定的应用电动势测定的应用((计算平均活度因子、解离平衡常数和pH 值).第十章:第十章:极化现象极化现象,,超电势超电势,,极化对电解电压和原电池电动势的影响,电解过程中电极电势的计算及反应顺序的判断计算及反应顺序的判断,,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化学电源的类型化学电源的类型.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反应速率表示法反应速率表示法,,基元反应基元反应,,反应机理反应机理,,反应级数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反应分子数,,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推导和计算)及特点及特点((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半衰期半衰期半衰期),),),典型复杂反应典型复杂反应典型复杂反应((对峙、平行、连续连续))的特点的特点,,对峙、平行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平行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仑尼乌斯公式的含义及由它求活化能的含义及由它求活化能,,链反应的特点链反应的特点,,用稳态近似、平衡假设、速控步等近似方法推导速率方程速率方程.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的要点过渡状态理论的要点,,离子强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离子强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光化学反应与热反应的差别光化学反应与热反应的差别,,量子产率量子产率,,催化作用原理催化作用原理,,催化剂催化剂,,酶催化酶催化.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的含义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的含义,,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弯曲液面上的附加压力压力,,杨-拉普拉斯公式杨-拉普拉斯公式,,开尔文公式开尔文公式,,液-固界面现象液-固界面现象((铺展、润湿、接触角、毛细管液面高度面高度),),),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表面活性物质在溶液中的分布表面活性物质在溶液中的分布,,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的特点化学吸附的特点,,朗格缪尔等温吸附模型朗格缪尔等温吸附模型.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分散系统分散系统,,胶体胶体,,胶体的结构表示式胶体的结构表示式,,胶体的丁铎尔效应胶体的丁铎尔效应,,电动现象电动现象((电泳、电渗电泳、电渗),),),电电动电位动电位,,胶体的稳定性及一些因素对它的影响胶体的稳定性及一些因素对它的影响,,大分子溶液与胶体的异同大分子溶液与胶体的异同,,大分子物质平均摩尔质量的种类均摩尔质量的种类,,唐南平衡唐南平衡. .A16.附加压力: : 由于界面张力的作用由于界面张力的作用由于界面张力的作用,,在弯曲液面内外产生的压力差在弯曲液面内外产生的压力差. . 2's p R g=17.吸附: : 在相界面上在相界面上在相界面上,,某种物质的浓度不同于体相浓度的现象某种物质的浓度不同于体相浓度的现象. . 18.物理吸附: : 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吸附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吸附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吸附. .19.化学吸附: : 由于生成化学键而发生电子的转移与原子重排的吸附由于生成化学键而发生电子的转移与原子重排的吸附由于生成化学键而发生电子的转移与原子重排的吸附. . 20.吸附质: : 被吸附剂吸附的物质被吸附剂吸附的物质被吸附剂吸附的物质. . 21.吸附剂: : 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通常都是固体通常都是固体. . 22.表面过剩/表面吸附量: : 在单位面积的表面层中在单位面积的表面层中在单位面积的表面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与同量溶剂在溶液本体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差值溶液本体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差值. . 22da drRT a A n S ×-==G s23.表面活性剂: : 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 . . 习惯上只把那些溶入少量就能显著降习惯上只把那些溶入少量就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24.临界胶束浓度: : 形成一定形状的胶束所需的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低浓度形成一定形状的胶束所需的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低浓度形成一定形状的胶束所需的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低浓度. . 25.速率方程: : 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与浓度等参数间的关系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与浓度等参数间的关系式, , 或浓度与时间等参或浓度与时间等参数间的关系式数间的关系式..也称动力学方程. 26.转化速率: : 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反应进度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反应进度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反应进度. .27.反应速率: :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反应进度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反应进度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反应进度 或 单位体积内单位体积内,,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 dtdc v dt d V r jj ×=×=11x (恒容恒容) )28.反应机理: : 表示一个总包表示一个总包表示一个总包((复杂复杂))反应所经历的具体途径的若干基元反应的有序集合反应所经历的具体途径的若干基元反应的有序集合..也称反应历程.29.基元反应: : 反应物粒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反应物粒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反应物粒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 . 30.简单反应: : 只包含一个基元反应的总包反应只包含一个基元反应的总包反应只包含一个基元反应的总包反应. .31.复合反应: :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包反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包反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包反应. . . 也称也称复杂反应 32.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简单级数反应: : 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的简单方次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的简单方次(0或正整数)有关的反应有关的反应..可以是基元反应、简单反应简单反应,,也可是复合反应也可是复合反应,,但必须具有简单级数但必须具有简单级数. . 33.质量作用定律: : 反应的反应速率与以计量系数的绝对值为指数的反应物浓度的乘积反应的反应速率与以计量系数的绝对值为指数的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成正比..只适用于基元反应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34.反应级数: : 速率方程中各浓度项的指数和速率方程中各浓度项的指数和速率方程中各浓度项的指数和..若速率方程中有加减运算若速率方程中有加减运算,,则无级数可言则无级数可言 35.零级反应零级反应//一级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二级反应//三级反应: :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0/1/2/3次方成正比的一类反应正比的一类反应. .36.反应分子数: : 引发一个基元反应所必需的反应物相互作用的最少微观粒子引发一个基元反应所必需的反应物相互作用的最少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自由基等子、离子、自由基等))数. . 即基元反应中的反应物分子个数之和即基元反应中的反应物分子个数之和即基元反应中的反应物分子个数之和. .37.半衰期: : 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1/2t . 38.分数寿期: : 消耗掉反应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消耗掉反应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a 所需的时间a t .分数衰期: : 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b 所需的时间b t .若b a -=1,则b tt a =. . 如如: : 某一级反应某一级反应四分之三寿期3/4t =60min,60min,而其而其四分之一衰期1/4t =60min39.初始速率: : 反应刚开始进行的一瞬间的反应速率反应刚开始进行的一瞬间的反应速率反应刚开始进行的一瞬间的反应速率..可以认为反应物没有消耗可以认为反应物没有消耗. .40.范特霍夫规则: : 对同一化学反应对同一化学反应对同一化学反应,,反应的温度每升高1010℃℃(K),(K),反应速率约增加反应速率约增加1~3倍.4~210»+TT k k 41.对峙反应: : 正向和逆向同时进行的反应正向和逆向同时进行的反应正向和逆向同时进行的反应..也称可逆反应. 42.平行反应: : 反应物能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反应反应物能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反应反应物能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反应. .43.连串反应: : 反应所产生的物质能继续起反应而产生其它物质的一类反应反应所产生的物质能继续起反应而产生其它物质的一类反应反应所产生的物质能继续起反应而产生其它物质的一类反应..也称连续反应.44.稳态近似法: : 在一系列的连串反应中在一系列的连串反应中在一系列的连串反应中,,若生成高活性的中间产物粒子若生成高活性的中间产物粒子((如原子、离子、自由基等自由基等),),),因其能量高、因其能量高、活性大、反应能力强反应能力强,,一旦生成就立即发生反应一旦生成就立即发生反应,,当反应达到稳定状态后到稳定状态后,,其净的反应速率可视为零的一种近似处理方法其净的反应速率可视为零的一种近似处理方法. . 45.链反应: : 用光、热、辐射或其它方法使反应引发用光、热、辐射或其它方法使反应引发,通过活性组份通过活性组份((自由基或原子自由基或原子))的不断再生断再生,,使反应得以自动发展下去的一类连续反应使反应得以自动发展下去的一类连续反应..又称连锁反应. 46.直链反应: : 由一个自由基或原子与饱和分子反应由一个自由基或原子与饱和分子反应由一个自由基或原子与饱和分子反应,,只生成一个新自由基或原子的链反应反应. . . 也称为也称为单链反应.47.支链反应: : 由一个活性粒子由一个活性粒子由一个活性粒子((自由基或原子自由基或原子))与饱和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及两个以上新活性粒子活性粒子((自由基或原子自由基或原子))的反应的反应. . 48.原盐效应: : 在稀溶液中在稀溶液中在稀溶液中,,离子强度对离子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离子强度对离子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 . 49.光化反应: : 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 . 50.光化学定律: (1).(1).只有被物质吸收的光只有被物质吸收的光只有被物质吸收的光,,才能引发光化学反应才能引发光化学反应.(2)..(2)..(2).在初级过程中在初级过程中在初级过程中,,一个分子个分子((或原子或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而活化吸收一个光子而活化. .51.光敏剂: : 能把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对光不敏感的物质并使其活化乃至发生反应而加能把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对光不敏感的物质并使其活化乃至发生反应而加入的一类物质入的一类物质. .52.催化剂: : 加入少量就可以显著改变反应的速率加入少量就可以显著改变反应的速率加入少量就可以显著改变反应的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后没有数量和化学性质变化的一类物质性质变化的一类物质. . 53.催化作用: : 化学反应速率由于催化剂的加入而发生变化的这种作用化学反应速率由于催化剂的加入而发生变化的这种作用化学反应速率由于催化剂的加入而发生变化的这种作用. . 54.自催化作用: : 反应产物对反应本身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反应产物对反应本身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反应产物对反应本身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 . 55.55.催化反应的催化反应的选择性: : 转化为目标产物的原料量与发生转化的原料总量之比转化为目标产物的原料量与发生转化的原料总量之比转化为目标产物的原料量与发生转化的原料总量之比. . 56.分散体系分散体系((系统系统)): :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体系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体系(系统系统). ). 57.分散相: : 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物质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物质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物质 或 被分散介质所分散的物质被分散介质所分散的物质. . 58.分散介质: : 呈连续分布的、起分散作用的物质呈连续分布的、起分散作用的物质呈连续分布的、起分散作用的物质. . 59.分子分散体系分子分散体系((系统系统)):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体系(系统系统).).).又称又称真溶液,简称溶液. 60.胶体分散体系: : 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粒子半径在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粒子半径在1~100nm(100nm(即即9710~10m --,傅版傅版))或1~1000nm(1000nm(即即m 6910~10--,天大版天大版))之间的分散体系之间的分散体系((系统系统). ). 61.扩散: : 有浓度梯度时有浓度梯度时有浓度梯度时,,物质粒子因热运动物质粒子因热运动((布朗运动布朗运动))而发生宏观上的定向迁移现象而发生宏观上的定向迁移现象..其推动力是浓度梯度其推动力是浓度梯度,,扩散过程是不可逆的扩散过程是不可逆的. .d d d d s n cD A t x=-×× 62.憎液溶胶: : 由难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由难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由难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简称溶胶.63.沉降: : 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粒子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粒子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粒子,,因受重力作用而下沉的过程因受重力作用而下沉的过程. .64.电泳: :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定向迁移的现象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定向迁移的现象. . 65.电渗: : 在多孔膜在多孔膜在多孔膜((或毛细管或毛细管))两端施加一定电压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液体通过多孔膜而定向流动的现象液体通过多孔膜而定向流动的现象. . 66.流动电势: : 在外力的作用下在外力的作用下在外力的作用下,,迫使液体通过多孔隔膜迫使液体通过多孔隔膜((或抟细管或抟细管))定向流动时定向流动时,,在多孔膜两边所产生的电势差膜两边所产生的电势差. .67.沉降电势: : 分散相粒子在重力场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下迅速移动时分散相粒子在重力场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下迅速移动时分散相粒子在重力场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下迅速移动时,,在移动方向的两端所产生的电势差端所产生的电势差. .68.聚沉值: : 使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使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使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 . . 聚沉值越小聚沉值越小聚沉能力越强聚沉能力越强. . 69.感胶离子序: : 将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按聚沉能力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将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按聚沉能力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将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按聚沉能力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 . 70.悬浮液: : 将不溶性固体粒子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将不溶性固体粒子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系统系统). ). 71.乳状液: : 由两种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由两种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系统系统). ). 72.唐南平衡: : 若用半透膜将小分子电解质水溶液与大分子电解质水溶液隔开若用半透膜将小分子电解质水溶液与大分子电解质水溶液隔开若用半透膜将小分子电解质水溶液与大分子电解质水溶液隔开,,由于大分子电解质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分子电解质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电解质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电解质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当膜两边达成渗透平衡时达成渗透平衡时,,小分子电解质在膜两边的分布不同小分子电解质在膜两边的分布不同. .1.1.已知在已知在300K 时,某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s 50,且反应温度升高1010℃反应速率增加℃反应速率增加1倍.若指前因子1710979.2-´=s A 且与温度关系不大且与温度关系不大,,试求试求: : (1).300K 时,反应的转化率达到87.5%87.5%所需的时间所需的时间所需的时间. . (2).(2).使反应转化率在使反应转化率在s 50内达到75%75%所需的温度所需的温度所需的温度. . 解:(1).(1).因一级反应有因一级反应有因一级反应有: : k t 2ln 2/1= , ,和和 kt y=-11ln (或k a t a )1ln(--=) 所以所以: : )(01386.0502ln 2ln 12/1-===s t k )(15001386.0%)5.871ln(11ln 1s y k t =--=-= [ [或或)(15001386.0)871ln(8/7s t t =--==] (2).(2).据题由据题由据题由: : )11(ln 2112T T R Ea k k -=得:)(60532ln 31458300310300310ln 1121212-×=´´-´=×-=mol kJ k k R T T T T Ea将阿仑尼乌斯公式代入积分方程得将阿仑尼乌斯公式代入积分方程得::t Ae y RTEa /11ln -=-,即: RT Ea t A y -=×--)1ln(ln 所以所以: : )(3105010979.2)75.01ln(ln 3145.81060.53)1ln(ln 73K t A y R EaT =´´--´-=×---=(也可先据kt y =-11ln 求出)(02773.0)1ln(1-=--=s t y k ,再由RT Ea A k -=ln ln 求T)2. 2.反应反应P B A k¾®¾+的动力学实验数据如下的动力学实验数据如下:: [A 0]/[mol/dm -3] 1.0 2.0 3.01.0 1.0 [B 0]/[mol/dm -3] 1.0 1.0 1.02.03.0 r 0/[mol/dm -3/s] 0.15 0.300.45 0.15 0.15若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b a ][][B A k r =,求b a 和.解: : 据题有据题有据题有: : b a 000][][B A k r =, , 故可得故可得故可得: : b a ba1,01,02,02,01,02,0][][][][B A B A r r = 将第1,2两级数据代入上式得两级数据代入上式得: :a÷÷øöççèæ=1,02,01,02,0][][A A r r 即: 0.10.10.2ln 15030.0ln][][lnln1,02,01,02,0===A A r r a 同理同理,,将第1,4组数据代入则可得组数据代入则可得::b÷÷øöççèæ=1,02,01,02,0][][B B r r 亦即亦即::00.10.2ln 15.015.0ln][][lnln 1,02,01,02,0===B B r r b3.3.今在今在473.2K 时研究反应D C B A k+¾®¾+22,其速率方程可写成yx B A k r ][][=.现经实验1得当A 、B 的初始浓度分别为0.013-×dm mol 和0.023-×dm mol 时,测得反应物B 在不同时刻的浓度数据如下表在不同时刻的浓度数据如下表: :t/min 0 5395 13025[B]/( 3-×dm mol )0.020 0.010 0.0050 试求试求: (1).: (1).: (1).该反应的总级数该反应的总级数该反应的总级数 (2).(2).实验实验2: 2: 当当A 、B 的初始浓度均为0.023-×dm mol 时,测得初始反应速率仅为实验1的初始速率的1.414倍,求A 、B 的反应级数y x 和的值的值. .(3).(3).求算求算k 值.解:(1).(1).由实验由实验1数据可知数据可知,,min 53952/1=t ,min130254/3=t.因此时有因此时有::000][2][1][A BA ==,故原方程可写成ny x y y x y yx A k A k x A k B A k r]['][2)]([2][][0=××=-××==++,即此条件下即此条件下,,反应速率与简单n 级反应相同级反应相同. .利用简单n 级反应的分数寿期公式k C n a t n n a 101)1(1)1(-----=可得可得::1212/14/3+=-n t t 亦即亦即: : 50.12ln )1539513025ln(12ln )1ln(12/14/3=-+=-+=t tn (2).(2).由实验由实验2知:yxy xB A k B A k 1,01,02,02,0][][4.1][][=002ln 2ln c c c c 2352382350238cc 112(-)(.)('12253510845-´-T T Ea ln 1´+--+---一、选择题(一、选择题(2222分)1.强电解质CaCl 2的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 )A.)()()(22-¥+¥¥+=L Cl Ca CaCl m m m l l B.)()(5.0)(22-¥+¥¥+=L Cl Ca CaCl m m m l l C.)(2)()(22-¥+¥¥+=L Cl Ca CaCl m m m l l D.)]()([2)(22-¥+¥¥+=L Cl Ca CaCl m m m l l 2.强电解质CaCl 2的水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a 与电解质活度B a 之间的关系为之间的关系为( ) A. B a a =± B. 3B a a =± C. 2/1B a a =± D. 3/1B a a =± 3.在不可逆电极过程中,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 ( )A.阴极电势变低,阳极电势变高阴极电势变低,阳极电势变高B. 电池的电动势降低电池的电动势降低C.电解池耗电能增加电解池耗电能增加D. 以上说法都对以上说法都对 4.某电池反应为-++=++OH Hg l O H g O l Hg 42)(2)()(2222,当电池反应达平衡时,电池的电动势E 必然是必然是 ( )A. 0>EB. J E E =C. 0<ED. 0=E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B. 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是基元反应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是基元反应C. 不同反应若具有相同的级数形式,一定具有相同的反应机理D. 反应级数不一定是简单正整数反应级数不一定是简单正整数6.某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B A ®2,在动力学研究中表明该反应为,在动力学研究中表明该反应为( ) A. 二级反应二级反应 B. 基元反应基元反应 C. 双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 D. 以上都无法确定以上都无法确定7.设理想气体反应体系P A ®的速率方程为A c c c k r =,若用分压表示浓度,速率方程可写为A P P P k r =,式中c k 与P k 的关系为的关系为 ( )A. P c k k =B. RT k k P c ×=C. RT k k c P ×=D. P c k k /1= 8.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B.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活化能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活化能C.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平衡,提高了转化率D. 催化剂同时加快正向与逆向反应催化剂同时加快正向与逆向反应9.一定温度、压力下,将1克液体水分散成半径为10 -9米的小水滴,经过此变化后,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是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是 ( )A. 总表面能总表面能B.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C. 比表面积比表面积D. 液面下的附加压力液面下的附加压力10.硅胶吸水后其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将.硅胶吸水后其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将 ( )A. 降低降低B. 升高升高C. 不变不变D. 无法确定无法确定 11.在水中加入肥皂液后,将发生.在水中加入肥皂液后,将发生 ( )A. 0/<a g d d 正吸附正吸附B. 0/<a g d d 负吸附负吸附C. 0/>a g d d 正吸附正吸附D. 0/>a g d d 负吸附负吸附 12.将少量的KI 溶液加入AgNO 3溶液中制得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A. NaCl B. FeCl 3 C. MgSO 4 D. K 3PO 413.下列各分散体系中丁铎尔(Tyndall )效应最强的是)效应最强的是 ( )A. 食盐水溶液食盐水溶液B. 大分子溶液大分子溶液C. 空气空气D. Fe(OH)3溶胶溶胶14.下列电池中能测定AgCl 的)(AgCl G mfJ D 的是的是 ( )A. Ag(s)|AgCl(s)|KCl(aq)|Cl 2(p J),Pt B. Ag(s)|Ag +||Cl -|Cl 2(g),Pt C. Ag(s)|Ag +||Cl -| AgCl(s)| Ag(s) D. Ag(s)|AgCl(s)| Cl -|| Ag +| Ag(s) 15.乳状液属于.乳状液属于 ( )A. 分子分散体系分子分散体系B. 胶体分散体系胶体分散体系C. 粗分散体系粗分散体系D. 憎液溶胶憎液溶胶 16.兰缪尔(Langmuir)吸附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假设是吸附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假设是 ( ) A. 气体处于低压下气体处于低压下 B. 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 C. 吸附是单分子层的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D. 吸附是放热的吸附是放热的17.电池在恒温、恒压下可逆放电1F 与以一定的电压放电1F ,二者相比不同的是二者相比不同的是 ( ) A. 电池反应的m r U D B. 电池反应的m r H D C. 与环境交换的热Q D. 电池反应的m r G D 18.一定T 、P 下可以发生D G >0的反应是的反应是 ( )A. 原电池中的反应原电池中的反应B. 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C. 催化反应催化反应D. 溶液中的反应溶液中的反应 19.胶体体系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是 ( )A. 布朗运动布朗运动B. 胶粒表面的扩散双电层胶粒表面的扩散双电层C. 溶剂化层的作用溶剂化层的作用D. 胶体为微多相体系胶体为微多相体系 20.某光化学反应A + h n ®n® A*, 其速率与其速率与 ( ) A. A 的浓度有关的浓度有关 B. A 的浓度无关的浓度无关 C. A 的浓度和h n 有关有关 D. 不确定不确定。
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5f8c04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7.png)
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光化学反应是指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光化学反应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如光合作用、光催化反应等。
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光激发、电子转移和反应动力学等方面。
一、光激发光激发是光化学反应发生的起始阶段,也是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之一。
当分子或原子吸收光子能量后,电子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形成激发态分子或原子。
在激发态下,分子或原子的化学性质会发生改变,从而促使光化学反应的进行。
光激发的过程中,光的波长和强度对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都有重要影响。
二、电子转移电子转移是光化学反应中的关键步骤,也是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之一。
在光激发后,激发态分子或原子中的电子会发生转移,从而引发化学键的断裂或形成。
电子转移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自由基的生成和消除,以及电子的重新排列等反应。
电子转移的速率和方向对光化学反应的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反应动力学反应动力学是描述光化学反应速率和机理的理论基础,也是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之一。
光化学反应的速率受到光照强度、反应物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反应物质的浓度变化和反应速率的关系,可以推导出反应的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
通过研究反应动力学,可以揭示光化学反应的机理和规律,为光化学反应的控制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四、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光化学反应之一,是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在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后,激发电子跃迁到激发态,通过电子转移链和ATP合成酶等酶的作用,最终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光合作用不仅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五、光催化反应光催化反应是利用光能促进化学反应进行的过程,是光化学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光催化剂和反应条件,可以实现一系列有机合成、环境净化、能源转化等反应。
光催化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产物纯度好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第十三章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第十三章叶绿体与光合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8ebb43d59eef8c75fbfb3af.png)
(2)原初反应过程
吸收光和水的光解
第十三章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有机体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源泉
植物、藻类、光合细菌利用光能经过复杂的反应将 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分子,并释放氧气。
主要内容:
1、掌握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化学组成特点; 2、掌握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结构基础 3、了解叶绿体的半自主性及来源。
叶绿体----植物细胞、 藻类和光合细菌中, 除线粒体以外的另外 一种能量转换细胞器。
间质
9个亚基
3个亚基
光系统I(PSI)主要分布在近间质的类囊体膜表面上,为直径 10-13nm小颗粒。(基粒类囊体和间质类囊体)
光系统II(PSII)主要分布在与间质非接触的类囊体膜上(叠 置区),为10-18nm大颗粒。(基粒类囊体)
间质
间质
PSI
PSII
(三)间质
叶绿体被膜与类囊体之间的无定形物质,主 要为一些可溶性成分,各种酶类;另有DNA、 RNA、 核糖体等有形成分。
2、蛋白质(60%):多与叶绿素结合成复合物,最多的复 合物是CPⅠ和CPⅡ(叶绿素-蛋白复合物);CPⅠ的叶 绿素a/叶绿素b=12:1;CPⅡ叶绿素a/叶绿素b=1:1。
CPⅠ与光系统Ⅰ(PSⅠ)的活性有关;
CPⅡ与光系统Ⅱ(PSⅡ)的活性有关。
光系统含有捕光复合物和反应中心两部分。
捕光复合物或称天线复合物,无光反应活性,可接收光,集中 后传给PSⅠ和PSⅡ。
间质 类囊体膜
水裂解酶
类囊体腔
天线复合体
P680
质体醌
P700
质体蓝素
铁氧还 蛋白
质子顺质子化学 梯度流动
光合作用过程中电子沿类囊体膜中的电子传递链传递
11.11.1 光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光化学定律
![11.11.1 光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光化学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7a08bdbce53a580216fcfe56.png)
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光化学反应的过程&光化学定律天津大学孙艳光化学研究的是物质在光的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
(如:光合作用、胶片感光等,与热化学反应有许多不同)1.光化学反应的初级过程、次级过程和淬灭初级过程——光化学反应总是从反应物吸收光开始。
次级过程——初级过程后继续进行的一系列过程。
淬灭——处于激发态的反应物恢复到基态。
(1) 初级过程反应物吸收光能,使分子由基态变到激发态。
基态激发态单线态三线态分子或原子吸收适当波长的光子发生电子跃迁成为激发态。
能级和电子排布示意图(2) 次级过程初级过程后继续进行的一系列过程。
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或原子是很不稳定的,其寿命约为10–8 s 。
若不与其他粒子碰撞会自动回到基态而放出光子。
由单线态返回基态的跃迁放出的光称为荧光。
荧光很短,切断光源即停止。
但有些被照物质,切断光源后仍能较长时间地发光,称为磷光。
磷光是由三线态向基态跃迁引起的。
三线态 基态 + 磷光,弱 h 激发态 单线态 基态 + 荧光,强 h反应物对光不敏感,但可以引入能吸收光的分子或原子,使它变为激发态,再将能量传给反应物,使反应物活化,能引起这样作用的物质叫光敏剂或光敏物质。
例:H2分子对光不敏感,光照不反应,但可用Hg作光敏剂来引发反应。
(3) 淬灭激发态分子与其它分子或器壁发生碰撞而回到基态。
2.光化学定律(1) 光化学第一定律只有被分子所吸收的光,才能有效地导致光化学变化。
(2) 光化学第二定律在光化学初级过程中,系统每吸收一个光子,则活化一个分子(或原子)。
1 mol 光子的能量为:。
第十三章X射线
![第十三章X射线](https://img.taocdn.com/s3/m/f84db69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c.png)
B. 3.465×10-2cm
C. 13.86cm
D. 1.386cm
x1
2
ln 2
例:某物质对x射线的质量吸收系 数为0.05cm2/g,则它的质量半价层为:
A. 13.86g/cm2 B. 138.6 g/cm2 C. 13.86×10-2 g/cm2 D. 1.386 g/cm2
x m
1
2
0.693
例:调节x射线强度的主要方法是:
A. 调节灯丝电压; B. 调节管电压; C. 调节散热装置; D. 调节辐射时间。
第二节 X 射 线 谱( X-ray Spectrum)
将 X射线的强 度按照波长的顺序 排列开来的图谱, 称为X射线谱。
X射线谱包含两个部分:
①连续X射线谱:含有各种波长 ( 照片的背景部分)
第一节 X 射线的产生
一、X射线的产生装置
1、产生X射线的方法:
高速电子受阻辐射
基本条件:①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②适当的障碍物—金属靶。
同步辐射 受激辐射
2、X射线产生装置
主要装置 为:
1.X射线 管
2.低压交 流电源 3.高压直 流电源
说明:
(一)电子动能转变为X射线的能量不到 1%, 99% 以上都转变为热能,使阳极温度 升高。因此
较深组织治疗
极硬X射线 250以上 0.005以下
深部组织治疗
例:产生X射线的必要条件是: A.加热灯丝 B.高速电子流与靶材料 C.高压电源 D.散热装置
例:在产生X射线时,提高X射线的效率 的方法是:
A.利用轻的元素作靶材料
B.利用原子序数高的物质作靶材料 C.利用任意元素作靶材料 D.加强散热装置
1.242 nm U (KV )
第十三章:光化学反应汇总
![第十三章:光化学反应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0e5e15305087632311212ea.png)
12
激发态失活的三种方式:
S2
S1 hv
IC IC hvf
S0
ISC hvp
ISC
激发、失活过程示意图
1、非辐射失(IC/ISC). 2、辐射降级. 3、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T1
2020/6/27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13
例: 二苯甲酮
二苯甲酮是很好的三线态光敏剂,系间窜跃效率 高,T1能量也很高,可以光敏化很多分子。
2020/6/27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9
电子激发的类型
2020/6/27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10
羰基化合物的多种激发方式:
2020/6/27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11
激发态的失活
2020/6/27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第十三章:光化学反应
1 光化学反应概述 2 光化学反应一般原理 3 重要的光化学反应 4 光化学反应危害 5 化学发光 6 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
光化学反应概述
光化学反应: 物质一般在可见光或紫外线的照
射下而产生的化学反应,是由物质的分子吸收光 子后所引发的反应。所谓光化学反应是指由一个 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所引发 的化学反应(光化学第二定律)。
。
2020/6/27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7
2 光化学反应一般原理
光化学反应所满足的定律:
1、Gratthus-Draper光化学第一定律:只有被分子 吸收的光能才能有效地引起光化学反应。 2、Einstein-Stark光化学当量定律:一个分子只 有吸收一个光子后才能发生光化学反应。
第十一章-自由基和光化学反应
![第十一章-自由基和光化学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1f82a52c551810a6f4248656.png)
> CH3CH2 > CH3 >
乙基自由基 甲基自由基 苯基自由基
•影响自由基稳定性的因素是很多的,如: 电子离域,空间阻 碍,螯合作用和邻位原子的性质等;
11.1.2 自由基的产生
热均裂产生
O
O
CH3CO OCCH3
55 - 85oC
C6H6
O CH3CO
辐射均裂产生
Br
Br
光
25oC
2Br
单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
在吸收光子后,被激发到 空轨道上的电子,如果仍保 持自旋反平行状态,则重度 未变,按其能量高低可相应 表示为S1态S2态……。
当处于S0态的一对电子吸收光子受激后,产生了 在两个轨道中自旋方向平行的电子,这时S=1,M=3, 这种状态称为三重态或三线态。
因为在磁场中,电子 的总自旋角动量在磁场 方向可以有三个不同值 的分量,是三度简并的 状态,用T表示。按能 量高低可表示为 T1,T2……激发态。
应
N2+
-N2
机
-苯基肉桂酸的重氮盐
COOH
COOH
理
-H.
H
11.3.2 自由基加成反应
烯烃受自由基进攻而发生的加成反应称为自由基加 成反应。
CH3CH=CH2 + HBr 过氧化物 或 光照 CH3CH2CH2Br
反应机理
引发:
OO C6H5COOCC6H5
O 2C6H5CO
O
O
放热
C6H5CO + HBr
链引发 链增长
链终止
hv Cl2
CH4 + Cl
2Cl
CH3 + HCl
H= 7. 5kJ/mol Ea=16.7 kJ/mol
北师大考研无机化学复习题第十三章
![北师大考研无机化学复习题第十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a513f32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c.png)
北师⼤考研⽆机化学复习题第⼗三章第13 章p 区元素(⼀)⼀、教学基本要求1. 了解p区元素的特点;2. 了解p区元素的存在、制备及⽤途;3. 掌握重点元素硼、铝、碳、硅、氮和磷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会⽤结构理论和热⼒学解释它们的某些化学现象;4. 从⼄硼烷的结构了解缺电⼦键和硼烷结构;5. 了解⼀些⽆机材料的制备和⽤途;6.了解惰性电⼦对效应概念及其应⽤。
⼆、要点1.缺电⼦化合物 (Electron-deficient compound)具有共价性的原⼦,若其价电⼦数少于价层轨道数时,这种原⼦称为缺电⼦原⼦。
缺电⼦原⼦以共价键所形成的不具有⼋隅体结构的化合物称作缺电⼦化合物。
如:B原⼦最外层电⼦排布为:2s22p1,有3个价电⼦,但它有四个价层轨道(⼀个3s,三个3p),是缺电⼦原⼦。
当它和卤素原⼦形成BX3时,在中⼼B原⼦外围只能形成三个共⽤电⼦对(6个电⼦),它不是⼋隅结构,这类化合物就是缺电⼦化合物。
2.⾜电⼦化合物 (Electron-precise compound)指所有价电⼦都与中⼼原⼦形成化学键,并满⾜了路易斯结构要求的⼀类化合物。
第14族元素形成⾜电⼦化合物,例如甲烷分⼦CH4 , 分⼦中的键电⼦对数恰好等于形成的化学键数。
3.富电⼦化合物 (Electron-rich compound)指价电⼦对的数⽬多于化学键数⽬的⼀类化合物。
第15族⾄第17族元素形成富电⼦化合物,例如氨分⼦NH3, 4个原⼦结合只⽤了3对价电⼦,多出的两个电⼦以孤对形式存在。
4.稀散元素 (Rare element)⾃然界中不能形成独⽴矿床⽽以杂质状态分散于其他矿物中的元素,如硒、碲、锗、铟、铊等。
可由冶⾦、化⼯作业的各种粉尘、残渣或中间产品中提取。
这些元素在电⼦⼯业、原⼦能⼯业、合⾦材料、电光原材料及催化剂等⽅⾯有重要的⽤途。
5.三中⼼两电⼦键 (Three center two electron bond)它是多中⼼共价键中的⼀种,指三个原⼦共⽤两个电⼦的化学键,中⼼原⼦常为缺电⼦原⼦,例如,硼烷中就存在3e-2c的氢桥键。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及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9d162be5551810a6f524862d.png)
名词解释: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非细胞体系:来源于细胞,而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但包含了进行正常生物学反应所需的物质(如供能系统和酶反应体系等)组成的体系即为非细胞体系。
原位杂交:将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细胞或组织中的核酸进行杂交,称为原位杂交。
原位分析:在保持细胞结构的基础上,某些化学物质(显色剂)和细胞内某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在细胞局部范围内形成有色沉淀物,从而对细胞化学成分进行定性或定位。
用于对某些细胞成分进行定性和定位研究。
放射自显影技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辐射对乳胶(含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
第四章细胞质膜脂质体:脂质体是一种人工膜。
在水中,搅动后磷脂形成脂双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25~1000nm不等。
人工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制备药物和研究生物膜的特性。
脂筏:在以甘油磷脂为主体的生物膜上,胆固醇、鞘磷脂等形成有序的脂相,如同漂浮在脂双分子层上的“脂筏”一样载着执行某些特定生物学功能的各种膜蛋白。
膜骨架:膜骨架是指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生物膜:质膜和内膜总称为生物膜。
细胞质膜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所以又称细胞膜。
围绕各种细胞器的膜,称为细胞内膜。
生物膜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水孔:即水通道,是内在膜蛋白的一个家族,在各种特异性组织细胞中提供了水分子快速跨膜运动的通道。
对水有高度特异性,只容许水而不容许离子或其他小分子溶质通过。
P-型离子泵:其原理与钠钾泵相似,每分解一个A TP分子,泵出2个Ca2+。
位于肌质网上的钙离子泵占肌质网膜蛋白质的90%。
V-型离子泵:存在于各类小泡膜上,水解A TP产生能量,但不发生自磷酸化,位于溶酶体膜、植物液泡膜上。
F-型离子泵:H+ 顺浓度梯度运动,利用质子动力势合成A TP,也叫A TP合酶,位于细菌质膜,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化工原理吕树申第四版
![化工原理吕树申第四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e7304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b.png)
化工原理吕树申第四版《化工原理》是一本化学工程专业必修的教材,作者为吕树申教授。
该书详尽地阐述了化学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该书分为13章,包括物理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的热力学特性、物质的输送与流动、分离技术、反应器的基本理论、物理过程的基本原理、化学过程的基本原理等。
下面就对该书的内容做简要的总结。
第一章讲述了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等。
其中,化学反应平衡是物理化学的核心概念,它产生于化学反应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进程快慢的指标。
第二章详细地介绍了物质的热力学特性,如物质的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函数、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等。
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热量的流动方向和不能做功的热机效率,热力学第三定律则是规定温度不能小于绝对零度。
第三章介绍了物质的输送与流动,包括物质的动力学特性、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等。
这些方程式是研究化学工程过程中的物质运动与转化过程的重要工具。
第四章讲述了分离技术,其中包括萃取、蒸馏、吸附、结晶等分离技术。
这些技术都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第五、六章分别介绍反应器的基本理论和物理过程的基本原理。
在反应器中,化学反应发生,物质发生转化。
而在物理过程中,物质发生运动、扩散、传热等。
这些过程都是化学工程过程中的基础。
第七、八、九章分别介绍了化学过程的基本原理、固体反应工艺和催化反应工艺。
其中,化学过程是指化学反应材料由原料转化成成品的过程,固定化工是指化学工程中固体材料转化过程的研究,催化反应是指利用催化剂增强反应速率的反应。
第十、十一、十二、十三章分别介绍了气体吸附分离工艺、膜分离工艺、超声波处理技术和光化学反应工艺。
这些新兴分离技术和反应工艺有许多应用前景。
总的来说,《化工原理》是一本系统全面,内容丰富,适合化工专业学生学习和实际工程生产中使用的教材。
它对化学工程中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且结合许多实例和应用,为读者提供了直观的认识。
(完整版)执业药师考试习题集习题第十三章杂环类药物的分析
![(完整版)执业药师考试习题集习题第十三章杂环类药物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ca0afbf12d2af90342e62f.png)
执业药师考试习题集习题第十三章杂环类药物的分析一、A 1、《中国药典》中异烟肼含量测定方法常选用 A、氧化还原法 B、溴酸钾法 C、碘量法 D、紫外分光光度法 E、HPLC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烟肼的含量。
【该题针对异烟肼,杂环类药物的分析-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采用TLC 检查异烟肼与注射用异烟肼中的游离肼时,所用对照品为 A、硫酸肼 B、肼 C、异烟肼 D、盐酸羟胺 E、2,4—二硝基苯肼【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中国药典》采用薄层色谱法检查游离肼,用硫酸肼作为对照品.【该题针对异烟肼知识点进行考核】 3、异烟肼中的特殊杂质为 A、酸度 B、乙醇溶液澄清度 C、游离肼 D、游离吡啶 E、游离水杨酸【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异烟肼中的游离肼主要是在制备时由原料引入,也可在贮存过程中降解产生。
肼是一种诱变剂和致癌物质,因此国内外药典均要求对异烟肼原料药及其制剂中的游离肼进行限量检查。
【该题针对异烟肼,杂环类药物的分析-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4、《中国药典》规定鉴别某药物的方法:取药物约 10mg,置试管中,加水 2ml 溶解后,加氨制硝酸银试液 1ml,即发生气泡与黑色浑浊,并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该药物是 A、奥沙西泮 B、地西泮 C、异烟肼 D、盐酸氯丙嗪 E、奋乃静【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异烟肼的酰肼基具有还原性,可与硝酸银试液发生反应,将硝酸银中的 Ag + 还原成单质银。
【该题针对异烟肼知识点进行考核】 5、利用与氢氧化钠反应鉴别的药物为A、布洛芬B、地西泮C、丙磺舒D、诺氟沙星E、硝苯地平【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硝苯地平为二氢吡啶类药物,在丙酮或甲醇溶液中与碱作用,二氢吡啶环 1,4—位氢均可发生解离,形成 p- 共轭而发生颜色变化。
【该题针对硝苯地平,杂环类药物的分析-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6、《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的药物是 A、地西泮 B、硝苯地平 C、盐酸氯丙嗪注射液 D、左氧氟沙星 E、氟康唑【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左氧氟沙星的含量。
13光谱的物理基础
![13光谱的物理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fba3d5d1f524ccbff0218436.png)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第一节当原之处子,光请联谱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一、原子光谱
1. 光谱 电磁辐射(不论在可见区或在可见区以外)的波长成 分和强度分布的记录,有时只是波长成分的记录。 光谱的类别从形状区分可分为三类:
明线光谱 、带状光谱 、连续光谱
2. 原子光谱(atomic spectrum),是由原子中的电子受激发在 不同能级间跃迁所产生的光谱。原子光谱的不连续表明了电子 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原子光谱的特征:分立的线状光谱,发射谱是一些明亮的细线, 吸收谱是一些暗线。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第一节 原当子之光处谱,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二、标识X射线谱
原子的光学光谱是最外层电子受激后辐射的,能级间的能量 差小,光子的频率较低;原子的标识X射线谱(详见本章第 五节)是内层电子电离后辐射的,能级间的能量差较大,光 子的频率很高。
2. 分子的纯转动光谱由分子转动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生,分布在 远红外波段,波长是毫米或厘米的数量级,通常主要观测吸收 光谱。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第二节 分当子之光处谱,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三、分子的振动光谱
1. 构成分子的诸原子之间的振动,形成振动能级。如双原子分 子沿着轴线振动。多原子分子的振动比较复杂,是多种振动方 式的叠加,振动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振动能级的间隔比电子能 级的间隔小。 2. 分布在近红外波段,波长是几个微米的数量级,通常主要观 测吸收光谱。
i表示X射线光子的频率,Ni为频率为vi的X射线的光子数,h
为普朗克常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化学发光反应的类型
发光类型通常分为闪光型(flash type)
和辉光型(glow type)两种。闪光型发光时
间很短,只有零点几秒到几秒。辉光型又称
持续型,发光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或
几小时至更久。
不是光反应的化学发光
化学反应中以传热发射光的形式释放其反应 能量时发射的光。如氧和乙炔反应发出明亮的光, 氨基苯二酰一肼与过氧化氢反应呈现出蓝绿色的 光;此外,甲醛、乙醛、丙烯醛、葡萄糖和胆甾醇 在乙醇碱溶液中被氧化,以及某些硫的化合物氧 化反应后都能产生化学发光。还有一种发生在生 物体中的特殊化学发光,称之为生物化学发光, 例如萤火虫体内的荧光素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与
萤火虫发光原理
发光原理是萤火虫发光器的部位有一种含磷的发
光质与一种催化酵素。其发光器上会有一些气孔,由
气孔引入空气后,发光质就会透过酵素的催化与氧进
行氧化作用。然后透过这样的机制来发出的光称为萤
光。在常温、常压下,这种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是连
续性进行着。萤火虫的光没有伴随热,能量和效率非
常高。约2~10%的能量转为热量,而其余能量完全
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
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
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比入射光的的波
长长的出射光(通常波长在可见光波段);
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
消失。具有这种性质的出射光就被称之为荧
光。
荧光分析仪器可分为目视、光电和分光三种类型
荧光分光光度计是用于扫描荧光标记物所发出的荧
空气发生氧化反应而发光。
光化学发光的应用
1、用来做分析化学仪器的光源,用于研究分子光 谱和分子结构,从而研究化学反应的过程、机理、
反应的能量分配。
2、根据发光的光谱和强度,能够很灵敏地测出某
些物质的含量。
3、高光子产率的反应是很理想的化学激光体系,如
F2+H2反应已被用来获得高能量的HF红外化学激光。
光解离
当分子吸收的光子能量大于或等于分子的某化
学键的离解能时,分子就会直接离解,光解离作为 最基本的光化学过程,它可以导致处于电子激发态 的分子发生光化学反应。 光解离有三种主要类型:光学解离、预解离和 诱导解离。 在光解离过程中,产物分子的对称性必须与反 应物分子的对称性相关,其中在绝热反应中反应分 子和产物分子必须位于相同的势能面上。
22
例:
2018/7/26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23
2018/7/26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24
羰基的光化学反应
1、还原偶联反应: 二苯甲酮在光照下夺取异丙醇中的氢,然后发生偶联反应。
25
例:羰基化合物的ππ*跃迁需远紫外光(160-180 nm),
围内变化得到一个宽吸收带,强度满足下式:
2018/7/26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9
电子激发的类型
2018/7/26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10
羰基化合物的多种激发方式:
2018/7/26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用来发光,称为化学冷光。
化学发光分析测定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物质是化学发光反应中的反应物; 第二类物质是化学发光反应中的催化剂、增
敏剂或抑制剂;
第三类物质是偶合反应中的反应物、催化剂、
增敏剂等。
这三类物质还可以通过标记方式用来测定其
他物质,进一步扩大化学发光分析的应用范围。
荧光,是指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当
中产生光辐射。这里C*是发光体,此过程中由于C直
接参与反应,故称直接化学发光。
间接发光又称能量转移化学发光,它主要 由三个步骤组成:首先反应物A和B反应生成激 发态中间体C*(能量给予体);当C*分解时释放
出能量转移给F(能量接受体),使F被激发而跃
迁至激发态F*;最后,当F*跃迁回基态时,产
生发光。
在液相中很难进行。大多数羰基化合物的光反应是通过吸收
近紫外光(280 nm)引起n π*跃迁进行,是来自一对非键电 子(n电子)中的一个上升到π*的跃迁。羰基跃迁后羰基碳 带负电荷,具亲核性;羰基氧由于其半填充非键轨道在羰基 的平面中类似自由基,具亲电性。
26
2、Norrish RⅠ型降解反应(分子内偶联)
第十三章:光化学反应
1 光化学反应概述
2 光化学反应一般原理
3 重要的光化学反应 4 光化学反应危害 5 化学发光 6 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
光化学反应概述
光化学反应: 物质一般在可见光或紫外线的照
射下而产生的化学反应,是由物质的分子吸收光
子后所引发的反应。所谓光化学反应是指由一个
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所引发
光化学反应的特点
1、依分子吸收的光的波长不同,可进行选择性反应; 2、吸收光子得到的能量远远超过吸收热量得到的能量 。
2018/7/26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7
2 光化学反应一般原理
光化学反应所满足的定律: 1、Gratthus-Draper光化学第一定律:只有被分子 吸收的光能才能有效地引起光化学反应。 2、Einstein-Stark光化学当量定律:一个分子只
2018/7/26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15
四、激发态能量的转移
激发态分子能量失活可以在分子内,也可以在分子间。
1、光化学反应. 2、猝灭剂.
光敏作用是另一种引起分子激发的重要作用方式。 处于激发态的分子将能量传递给另一个分子,使得第二个分 子上升到激发态,而自身跌回到基态。这种能量传递的方式称 为光敏作用。初处于激发态的分子称为光敏剂。
30
光化学反应的危害
光化学反应在环境中主要是受阳光的照射,污
染物吸收光子而使该物质分子处于某个电子激发态, 而引起与其它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如光化学烟雾 形成的起始反应是二氧化氮(NO2)在阳光照射下, 吸收紫外线(波长2900~4300A)而分解为一氧化氮 (NO)和原子态氧(O,三重态)的光化学反应, 由此开始了链反应,导致了臭氧及与其它有机烃化 合物的一系列反应而最终生成了光化学烟雾的有毒
2018/7/26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18
光敏化的应用
DSSCs的研究
2018/7/26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19
3
重要的光化学反应
烯烃的顺反异构化反应
1、烯在光的作用下发生顺式和反式异构体的相互转化
热异构化时,取决于产物稳定性,反式为主;
1
光化学反应
多数有机化学反应,“热”为能源,电子处于基态; 光化学反应,“光”为能源,电子处于激发态。 吸收光能后被活化、处于激发态的分子,相当于一个新 的化合物。
6
光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
1、光源具有一定强度和波长;
2、反应物能吸收光,光能将分子中的电子由基态激发
至激发态,从而进行化学反应。
光异构化时,取决于激发能,反式由基态到激发态能量低, 可吸收长光波,更易变成顺式。
2018/7/26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20
7%
93%
2018/7/26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21
芳烃的光化学反应
2018/7/26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13
例: 二苯甲酮
二苯甲酮是很好的三线态光敏剂,系间窜跃效率 高,T1能量也很高,可以光敏化很多分子。 以λ=366nm的光照射萘和二苯甲酮混合物,已知 只有二苯甲酮吸收该波长光能,但能观察到萘的 磷光。
2018/7/26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14
能量转移过程如下:
17
光敏化的应用
TiO2光催化技术原理及其发展瓶颈 可见光活性TiO2光催化剂的研究
发展瓶颈:
TiO2的禁带宽(3.2eV),只能 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光(5%)。 光生e-/h+的复合几率较高,导 致量子化效率低。 纳米级TiO2在实际应用中难分 离,不能重复使用。
图1.1 TiO2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的反应示意图
190~650nm,发射波长扫描范围是200~800nm。可
用于液体、固体样品(如凝胶烷基中的氢能够和远位上
的羰基通过氢键形成六元环过渡态,夺取γ-H,形成1,4-双
自由基,然后分子在Cα-Cβ处断裂,生成酮和烯。
2018/7/26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29
羰基化合物与烯烃的反应
2018/7/26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2018/7/26
产物,如过氧乙酰硝酸酯( PAN)等。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31
是光化学反应的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是物质在进行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的一 种光辐射现象,可以分为直接发光和间接发光。 直接发光是最简单的化学发光反应,有两个关键 步骤组成:即激发和辐射。如A、B两种物质发生化学 反应生成C物质,反应释放的能量被C物质的分子吸收 并跃迁至激发态C*,处于激发的C*在回到基态的过程
11
激发态的失活
2018/7/26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