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完整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完整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第一章引论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

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概念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

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4)交叉关系:若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交叉关系;a b(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不是a,则a、b之间为全异关系,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8、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依据——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9、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来缩小概念的外延,即由属概念过渡到它的种概念的方法。

(完整版)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

(传统逻辑定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表现方式: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2.逻辑学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

(以此为例)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

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

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复习资料第一节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一 : 什么是逻辑 : 逻辑源于古希腊, 含义丰富 , 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 思想规律 ;2 客观规律 ;3 看问题的特别方法或者视角 ;4 一门研究推理的规律和方法的学识, 即逻辑学 .二: 什么是逻辑学 : 逻辑学是研究推理有效性的学识 , 是研究怎样区分正确推理和不正确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学识 .三: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 主要研究推理的有效性问题 . 所谓的推理的有效性 , 指的是推理的形式的有效性 .1:什么是推理的形式 : 指的是推理的前提和结论在形式上的联系方式.2:什么是推理的有效性 ; 指的是关于一个推理形式假定其前提是真的, 则其结论必定也是真的 .第二节 : 学习逻辑的意义和方法一意义 :1:为人们获取新知识成立合理 , 坚固的基础平台 ;2:帮助人们提升推理能力 ;3: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创新能力4有益于进行符合理性的人际沟通二方法 :1 频频研读教材/2 注意顺序渐进 , 力争举一反三 /3 增强练习 /4 切忌暂时抱佛脚.第三节逻辑学简史一 ; 初期 : 逻辑学的萌芽逻辑学的起源地主要有三个; 古代中国 , 古印度古希腊二 : 中期 : 逻辑学的发展三现代 : 现代逻辑的出生和发展逻辑学有两千多年历史,起源地为古代中国、印度、希腊。

古希腊是逻辑学的主要出生地。

17 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

培根提出科学归纳法,确立了归纳逻辑的基础,提出三表法(存在和拥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培根后,英国哲学家穆勒继承并发展了培根的归纳逻辑,形成五种归纳法(切合法、差异法、切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节余法)史称穆勒五法。

17 世纪末,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用数学方法办理演绎逻辑、把推理变为逻辑演算的光芒思想,成为数学逻辑(即现代形式逻辑)的确立人。

第二章 : 观点第一节 : 观点概括一 : 什么是观点 : 观点是反应思想对象及其特有属性或许本质属性的思想形式.观点是思想的起点, 是构成判断和推理的基本因素! 语词是观点的语方形式, 而观点是词语的思想内容!1: 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观点.2: 从理论上讲 , 所有的观点都能够用语词来表达, 而本质上有些观点并无适合的语词来表达它.3 同一个观点能够使用不一样的语词来表达.4 同一个语词能够表达不一样的观点.二 : 观点的内涵与外延任何观点都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点, 即内涵与外延 .1: 什么是观点的内涵: 指反应在观点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是本质属性.2 什么是观点的外延: 就是拥有观点所反应的特有属性或许本质属性的对象所构成的会合( 或许类 ).第二节观点的种类从观点的内涵和外延方面依照不一样的区分标准, 能够将观点分红不一样的种类!一 :: 依照观点外延的大小能够将观点分红: 空观点 / 独自观点 / 广泛观点空观点 : 外延为空集的观点称为空观点:独自观点 : 外延只有一个对象的观点广泛观点 : 外延包含一个以上对象的观点二 : 依照观点所反应的对象能否会合体能够将观点分红会合观点/ 非会合观点会合观点 : 所反应的对象是一个会合体的观点.( 汉语可能是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中的语言)非会合观点 : 所反应的对象不是一个会合体的观点.( 维是 <诗经 >中常常出现的一个词语中的词语)鉴别一个观点是会合观点仍是非会合观点, 要看这个观点所反应的对象能否会合体.三 : 依照观点所反应的是个体, 性质仍是关系能够将观点分为个体观点/ 性质观点 / 关系观点 .个体观点 : 所反应的对象是一个个体的观点性质观点 : 所反应的对象是个体性质的观点( 颜色 , 状态都是性质观点)关系观点 : 所反应的对象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的观点( 人固有一死 , 或重于泰山 , 或轻于鸿毛的重于, 轻于 )四 : 依照观点所反央的对象能否拥有某种属性, 能够将观点分为正观点/ 负观点正观点 : 反应对象拥有某种属性的观点负观点 : 反应对象不拥有某种属生的观点第三节 : 观点间的关系关于 A,B 两个观点 , 其外延之间可能存在以下五种关系: 同一关系 / 真包含关系 / 真包含于关系/ 交错关系 / 全异关系 .1:同一关系 : 观点 A 与观点 B 以前有同一关系 , 当且仅当观点 A与观点 B 的外延完整同样 .欧拉图表示A B2:真包含关系: 观点存在对象 y, y 属于的B 称为种观点 )( 属种关系 )A 与观点B 以前有真包含关系, 当且仅当 , 关于任一对象χ, 假如χ属于B, 则χ也属于A; 而且A 可是不属于B;( 假如观点A与观点 B 之间有真包含关系, 外延大的观点 A 称为属观点 , 外延小AB3:真包含于关系 : 观点 A 与观点 B 以前有真包含于关系 , 当且仅当 , 关于任一对象χ , 假如χ属于 A, 则χ也属于 B;而且存在对象y,y 属于 B 可是不属于A;BA( 种属关系 )4: 交错关系 : 观点 A 与观点 B 之间有交错关系 , 当且仅当 (1)存在对象χ ,χ既属于 A 又属于 B;(2)存在对象 y,y 属于 A 可是不属于 B;(3)存在对象 z,z 属于 B 但不属于 A.BA5:全异关系 : 观点 A 与观点 B 之间有全异关系 , 当且仅当 , 关于任一对象χ , 假如χ属于 A, 则χ不属于 B, 假如χ属于B, 则χ不属于 A, 即观点 A 与观点 B 的外延完整不一样 .( 例 : 生看作人杰 , 死亦为鬼雄 , 中的生与死 , 人与鬼 )A B相关于它们的属观点C,A,B 两个观点之间的全异关系还能够进一步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矛盾关系 ( 例:此时无声胜有声 )反对关系 :( 例 : 劳动荣耀 , 偷窃可耻 )CA B C A B第四节 : 观点的归纳与限制一 : 观点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只存在于属种关系( 真包含关系 ) 或是种属关系 ( 真包含于关系))观点的内涵与外延是互相依存的, 拥有属种关系的两个观点, 其内涵与外延存在着反变关系. 即一个观点的内涵越多 , 则它的外延越小 , 一个观点的内涵越少 , 则它的外延越大 , 反之 , 一个观点的外延越大 , 内涵越少 , 外延越小 , 内涵越多 !二 : 观点的限制 : 观点的限制是经过增添观点的内涵, 减小观点的外延来明确观点的一种逻辑方法.( 对属观点进行限制所增添的内涵不可以与该属观点己有的属性相矛盾, 不然就会犯”限制不妥”的逻辑错误.三 : 观点的归纳 : 观点的归纳是经过减少观点的内涵, 扩大体念的外延来明确观点的一种逻辑方法,( 对观点进行概括的基本方法是由种观点减少内涵过渡到相应的属观点)第五节 : 观点的定义一 : 什么是定义 : 定义就是以切实, 简洁的语名揭露观点的内涵或许外延的逻辑方法.定义一般由被定义项 / 定义项 / 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 ! 定义的构造一般能够表示为 :Ds 就是 Dp. 此中 Ds 表示被定义项 ,Dp 表示定义项 .二 : 定义的方法1:属加种差:给观点下定义的方法是属加种差的方法( 第一步 , 找出写被定义观点相周边的属观点; 第二步找出被定义观点与该周边属观点下其余种观点之间的差异, 也就是种差 ; 第三步将被定义项, 种差和周边的属观点使用定义联项连结起来形成定义: 公式 : 被定义观点 =种差 +周边的属观点. 如闪婚就是认电般认识, 联合的成婚方式. 2: 同义定义 : 经过给出表达同一个观点的不一样语词来明确观点的定义方法( 例 : 吃香 : 即受欢迎 )3: 示例定义 : 经过列举出外延中拥有代表性的一些对象来明确观点的定义方法( 例 : 中国历史人物指的是项羽, 铁木真 , 文天祥 , 朱无璋等等 )4: 列举定义 : 这是一种列举所有外延以明确观点的定义方法( 例 :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的阮籍, 嵇康 , 山涛 , 刘伶 , 阮咸 , 向秀和王戎等七位名士)5: 递归定义 : 这是依照下述方法给出观点A的外延的操作性定义方法: 观点 A 的外延当且仅当有限次使用以下两条规则产生 : 规则一 : 确立某些对象属于观点 A 的外延 ; 规则二 : 假如一些对象属于观点 A 的处延 , 那么由这些对象按照固定的程序产生的新的对象也属于观点A的外延 .除上述方法外, 还有公义定议等定义方法!三 : 定义的种类 :依照明确观点角度的不一样, 定义大概能够分为内涵定义, 外延定义以及内涵与外延相联合的复合定义!依照直接确观点仍是经过明确表达观点的语词的意义来间接明确观点, 定义又能够分本质定义和语词定义.(本质定义 : 直接揭露观点所反应的思想对象及其特有属性或是本质属性的定义: 例佛教经典分为经, 律 , 论三部份 , 总称三藏 . )本质定义又能够分为性质定义, 功用定义 , 发生定义 , 关系定义等 .( 语词定义 : 就是说明或规定语词意义的定义. 例花旦是戏曲中旦角的一种, 扮演的是性格开朗或放纵泼辣的年青女子的角色.)四 : 定义的规则 :1: 定义项和被定义项的外延一定是同一关系.( 违犯这一规则就会犯定义过窄, 定义过宽 , 定义交错 , 定义全异等逻辑错误 )2: 定义项不可以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 违犯这规则就会犯同语频频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3; 定义项中不可以包含含有混的观点或语词, 一般不可以使用比喻( 违犯这一规则就会犯定义含混, 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 )4: 定义项一般不该包含负观点( 但假如被定义项自己就是负观点, 则定义项能够使用负观点, 如非法就是不合法 .)五: 定义的作用 :1:能过定义 , 能够把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总结并稳固下来2:能过定义 , 能够使得观点更为正确 , 有益于成立科学 , 严格的理论系统3:经过定义 , 便于人们沟通思想 , 除去分歧第六节 : 观点的区分一 : 什么是区分区分是经过把一个观点所反应的对象分为若干个小类来揭露这个观点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它往常是把一个属观点分为若干个种观点!( 例 : 中公民族乐器可分为演奏乐器, 弹拨乐器 , 拉奏乐器和打击乐器四大类)区分包含三大体素: 区分的母项 , 区分的子项和区分的标准!注意区分不是分解!( 例区分 : 树木包含乔木和灌木两大类. 分解 : 树由树根 , 树干 , 树枝和树叶等构成)二: 区分的种类 :1:依照区分的次数不一样分一次区分和连续区分2: 依照子项数目的不一样分二分法和多分法. 二分法就是只有两个子项的区分!三: 区分的规则 :1:区分后的各子项的外延之和一定与母项的外延相等.( 违犯此规则就会犯区分不全 , 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2:每次区分一定依照同一标准进行( 违犯此规则就会犯区分标准不一样一的逻辑错误)3:区分所得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 违返此规则就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四: 区分的作用 :1:经过区分 , 能够扩展 , 加深对事特的认识2:经过区分 , 能够明确观点的外延 , 便于对不一样种类的事物进行不一样的办理第三章简单判断第一节 : 判断概括一: 判断及其基本特点判断 : 是对思想对象有所判定的思想形式判断都有两个基本特片:1 判断都有所判定;2: 判断都有真假 .二 : 判断和语句语句是判断语言的表达形式, 判断是语句表达的思想内容.1:不是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 . 判断一个语句能否表达判断 , 标准有两条 : 一能否有所判定 , 二能否有真假 .) 2: 同一个判断能够使用不一样的语句来表达( 例, 所有人都应当恪守交通规则/ 没有人不该当恪守交通规则3: 同一个语句能够表达不一样的判断( 例 , 房门没有锁 . 锁能够理解为名词又能够理解为动词.)三 : 命题和命题形式表达判断的语句称为命题, 命题的逻辑形式称为命题形式. 命题的逻辑形式指的是与命题详细内容相对的形式构造 . 在命题形式中, 我们往常用大写字母S,P 等表示词项变项, 用小写的字母p,q 等表示命题变项. 词项变项和命题变项都称为逻辑变项, ”所有 ...都是...””有的,,,是...””要么...要么...”等称为逻辑常项.四: 判断的种类1: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是自己中不含有其余判断. 例 : 有些花是蓝色的 .复合判断 : 是自己中包含有其余判断 . 例 : 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 .2: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性质判断是判定对象能否拥有某种性质. 例吊瓜是一种多年生的藤本植物.关系判断 : 是判定对象与对象之间能否拥有某种关系. 例 :3 大于 2 而小于 4.3: 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模态判断指的是包含模态词的判断, 例 : 凡是正在经历的, 将永久是以前发生的.非模态判断是指不包含模态词的判断. 例 : 紫霞湖在南京的紫金山上.第二节 : 性质判断一 : 性质判断的构造性质判断由主项, 谓项 , 联项和量项四部分构成.( 主项表示性质判断所判定的对象/ 谓项表示性质判断所判定的性质 / 联项表示主谓语的联系, 必定联系或否认联系/ 量项表示主项被判定的数目或范围.) 我们常用大写的字母S 表示判断的主项, 大字的字母P表示判断的谓项. 在性质判断的命题中, 主项和谓项是逻辑变项, 联项和量项是逻辑常项 .二 : 性质判断的种类1: 按质分 : 就是依照性质判断的联项来区分. 分为必定联项和否认联项, 相应的性质判断分必定判断和否认判断,形式是 : 必定判断 :S 是 P; 否认判断 :S 不是 P.2: 按量分 : 就是依照性质判断的量项来进行区分. 分单称判断 / 全称判断 / 特称判断 .单称判断是判定单个对象拥有或不拥有某性质的判断. 例 : 孔子不是齐国人.形式是 : 这个 S是(不是)P全称判断是判定某类对象的所有都拥有或是不拥有某性质的判断: 例所有的三角形都不是四边形.形式是 : 所有 S是(不是)P特称判断是判定某类对象中起码有一个对象拥有或不拥有某性质的判断: 例 : 有的偶数不是奇数.形式是 : 有的 S是 ( 不是 )P( 注意这里的有的只是是表示起码有一个S是 ( 不是 )P, 是不是全体 , 其实不停定 .) 3: 按质量联合分: 单称必定判断/ 单称否认判断/ 全称必定判断/ 全称否认判断/ 特称必定判断/ 特称否认判断六种 .全称必定判断 : 所有 S 都是 P, 简记 SAP,简称 A 判断 .全称否认判断 : 所有 S 都不是 P, 简记 SEP,简称 E 判断 .特称必定判断 : 有的 S 都是 P, 简记 SIP, 简称 I 判断 .特称否认判断 : 有的 S 都不是 P, 简记 SOP,简称 O判断 .三: 自然语言中性质判断形式的规范化第一 : 不可以改变判断的原意第二 : 同一判断 , 能够整理为不一样的标准形式. 例 : 所有的浮名都是不可以长远的/ 所有的浮名都不是能够长远的.四: 同素材的性质判断以前的真假关系同素材的性质判断指的是主项 , 谓项均同样的判断 .SAP11000SEP0000`1SIP11110SOP00111由上表能够看出, 同素材的 A ,E, I, O四个性质判断以前存在以下的真假关系;1:矛盾关系 : 分别存在于 A 和 O,E,I 之间 . 拥有矛盾关系的二个判断 , 即不一样能真 , 也不可以同假 . 应为一真一假 .2: 反对关系 : 存在于 A 和 E 之间 . 拥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判断, 不可以同真 , 能够同假 . 即一个真 , 则另一个假 . 一个假 ,,则另一个真假不定.3: 下反对关系 : 存在于I 和 O 之间 , 拥有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判断, 不可以同假 , 能够同真 ! 即一个假 , 则另一个是真 ! 如果一个是真 , 则另一个真假不定.4:差等关系 : 分别存在于判断是真的断真假不定A 和 O,E,I之间.拥有差等关系的两个判断, 一个是全称判断, 一个是特称判断, 假如全称, 则特称也是真的. 假如全称判断是假的, 则特称真假不定. 假如特称判断是真的, 则全称判. 假如特称判断是假的, 则全称判断也是假的.五: 性质判断主 , 谓项的周延性 : 取 A、E、I 、O四种判断主、谓项周延状况表:判断种类主项谓项A周延不周延E周延周延I不周延不周延O不周延周延第三节 : 关系判断一:关系判断的构造 : 由关系者项 / 关系项 / 量项三部份构成 .表示为 R(a,b) 或 aRn:这里 R是关系项 ,a,b 是两个独自的关系者项 .二: 关系的性质 :( 自返 : 自返关系 / 非自返关系 / 禁自返关系 ; 对称 : 对称关系 / 非对称关系 / 禁对称关系 ; 传达 : 传达关系 / 非传达关系 / 禁传达关系 )自返关系 : 假如关于特定论域中的任一对象 x, 都有 R(x,x) 成立 , 那么称关系 R为该论域的自返关系 .对称关系 : 假如关于特定论域中的任一对象 x 和任一对象 y, 若 R(x,y) 成立 , 则 R(y,x) 必定成立 , 那么称关系 R为该论域的对称关系 .传达关系 : 假如在特定论域中的任一对象 x 和任一对象 y 和任一对象 z, 若 R(x,y) 和 R(y,z) 成立 , 则R(x,z) 必定成立 , 那么称关系 R为该论域的传达关系 .。

逻辑复习资料

逻辑复习资料

逻辑复习资料逻辑复习资料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规律和推理方法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清思维的脉络,提高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在各个领域的学习和工作中,逻辑思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我们需要进行逻辑的复习和训练。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逻辑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巧。

一、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的基础,它研究的是命题之间的关系和推理规则。

命题是陈述句,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在命题逻辑中,我们需要熟悉命题的基本运算和推理规则。

例如,与、或、非是命题逻辑中的基本运算符号,它们分别表示“且”、“或”、“非”的关系。

而推理规则则是根据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的方法,如假言推理、拒取式推理等。

二、谬误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维或逻辑错误。

了解和熟悉常见的谬误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和避免这些错误。

例如,诉诸个人攻击、诉诸权威、虚假二选一等都是常见的谬误类型。

通过学习这些谬误类型,我们可以提高辨别和分析论证的能力,避免在思维中陷入谬误的陷阱。

三、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一种基于前提和规则进行推理的方法,它通过逻辑关系的推导,得出结论的正确性。

在演绎推理中,我们需要熟悉和掌握常见的推理规则和推理形式。

例如,假言推理是一种常见的演绎推理形式,它以“如果...那么...”的形式进行推理,通过前提和规则得出结论。

而通过学习和练习演绎推理,我们可以提高逻辑推理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思维分析和论证。

四、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一种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它通过观察和分析个别事物的特征,得出一般规律或结论。

在归纳推理中,我们需要注意观察和总结的方法,以及归纳推理的局限性。

通过学习和练习归纳推理,我们可以提高归纳思维的能力,更好地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

五、逻辑谜题逻辑谜题是一种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通过解决逻辑谜题,我们可以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逻辑谜题通常包含一些隐藏的逻辑关系和规律,通过观察和推理,我们可以找到正确的解答。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

(传统逻辑定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表现方式: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2.逻辑学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

(以此为例)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

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

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逻辑学的含义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第二章词项逻辑1、词项的定义及特征2、词项外延间的关系3、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4、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5、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推理6、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换质法4个,换位法3个)7、三段论的规则及其应用第三章命题逻辑1、命题的定义及其逻辑特征2、命题与推理的类型3、联言命题及其推理4、选言命题及其推理(3个公式)5、假言命题及其推理(4个公式)6、负命题及其推理第四章模态逻辑1、模态命题的符号化2、基本模态命题的对当关系第六章归纳逻辑1、简单枚举归纳推理2、类比归纳推理3、穆勒“五法”第八章语用逻辑1、语境2、合作原则与准则3、隐涵与语用推理第十章论辩逻辑1、论辩的方法与作用2、论证的种类3、论辩的规则(论题、论据、论证方式)第十一章基本规律1、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基本内容2、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和违反它的逻辑错误逻辑学题型分析一、填空题1逻辑学是研究抽象思维的结构方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三条基本规律都共同要求保持思维的确定性。

二、选择题1、“钳子”和“作案工具”这两个概念之间具有_______。

A.矛盾关系B.交叉关系C.属种关系D.反对关系2、“公安厅”和“公安局”这两个概念之间具有______。

A.真包含关系B.真包含于关系C.同一关系D.全异关系三、什么是思维的逻辑形式?试举例说明。

SEP:E是常项,S、P是变项。

以“不努力学习的人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为前提,推出结论“有些不能取得好成绩的是不努力学习的人”,此推理的逻辑形式为SAP→PIS。

四、简答题(下列推理错在哪里)1有的工人不是青年,所以有的青年不是工人。

不正确。

由SOP换位成POS,S(“工人”)在原命题中不周延,换位后却周延了,违反了换位法的规则。

2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我是中国人,所以我是勤劳勇敢的。

不正确。

这是一个三段论,中项“中国人”在大前提中表达的是集合概念,而在小前提中表达的是非集合概念,这样中项就分成了两个概念,加上大项和小项,该三段论就有四个概念。

逻辑学经典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

逻辑学经典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

13
第三节 逻辑学的作用和功能
一、逻辑学在科学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 二、逻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三、逻辑学的社会功能
2011-6-30
文化与传媒学院 · 现代逻辑研究所 · 戴细华
14
一、逻辑学在科学发展 不同阶段的作用
1 .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科学欧几里 德几何学, 德几何学,就是根据五条公理通过演绎推理建 立起来的科学大厦。 立起来的科学大厦。 近代自然科学的典范牛顿力学, 是以观察、 2 . 近代自然科学的典范牛顿力学 , 是以观察 、 试验为基础, 试验为基础,运用推理和数学演算构建起来的 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 现代科学、 特别是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 3 . 现代科学 、 特别是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 , 是以现代逻辑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 是以现代逻辑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
2011-6-30
文化与传媒学院 · 现代逻辑研究所 · 戴细华
26
一、语境
狭义 语境
是指上下文,即一个语言表达式或 语言片段在更大的语言片段中的前 后成分。 也叫言语环境或者叫语用语境,它 是指语言使用的交际环境,即制约 语言使用的各种相关因素的总和。
广义 语境
广义语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011-6-30 文化与传媒学院 · 现代逻辑研究所 · 戴细华 27
农科院最近研制了一高效 杀虫剂,通过飞机喷撒, 杀虫剂,通过飞机喷撒, 能够大面积地杀死农田中 的害虫。 的害虫。这种杀虫剂的特 殊配方虽然能保护鸟类免 受其害, 受其害,但却无法保护有 益昆虫。因此, 益昆虫。因此,这种杀虫 剂在杀死害虫的同时, 剂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 杀死了农田中的各种益虫。 杀死了农田中的各种益虫。 以下哪项产品的特点。 以下哪项产品的特点。和 题干中的杀虫剂最为类似? 题干中的杀虫剂最为类似?

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复习资料

章节顺序:1.绪论2.概念3.命题4.复合命题5.逻辑规律6.演绎推理上7.演绎推理下8.归纳推理9.类比推理与溯因推理10.论证与谬误考试题型与重点一.填空:20分,10个二.选择题:20分,10个三.图表题:20分,2个(欧拉图,真值表)四.案例分析题:40分,2个重点内容:1.A、E、I、O命题推理2.命题的等值判断()3.概念限制、概括、分类(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集合与非集合)、关系(全同、包含、真包含、相交、全异)、欧拉图4.命题真值表、推理(性质命题A、E、I、O){换质,换位,换质位}、三段论推理七条原则、复合命题的推理(命题的等值判断,选言推理,联言推理)5归纳和演绎第一章绪论1.逻辑: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思维规律、特殊的理论、观点、逻辑学.2.什么叫逻辑学?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及其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概念1.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质,含义)。

2.概念的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量,范围)内涵是概念的质,外延是概念的量3概念的种类:(一)由概念的外延划分概念单独概念:只有一个外延的概念。

普遍概念:外延有多个分子的概念。

空概念:外延为空类的概念,外延在现实中不存在。

如:魔鬼集合概念:从整体反映对象的概念。

(同类对象构成的整体,才能称之为集合体)非集合概念:不是从整体反映对象的概念。

如:森林—树木丛书—书(二)由概念的内涵划分概念具体概念:反映特定事物的概念。

抽象概念:反映对象各种属性的概念。

如:动物——勇敢正概念:反映某属性存在于事物中的概念。

负概念:反映某属性不存在于事物中的概念。

如:正义的——非正义的相对概念:反映具有某种关系的事物的概念。

绝对概念:反映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的概念。

4.概念外延的关系(一)相容关系(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重合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全同即完全重合的关系。

即所有a是b,而且所有b是a,那么,a与b就是全同的(或同一的)。

普通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普通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1.逻辑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立的2.研究对象:逻辑学是研究逻辑的思维形式,逻辑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3.思维:是受外界的刺激而引起的反映4.人的认识活动可以分为2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5.思维的逻辑形式:也叫思维的形式结构,是指思维形态各部分之间的联接方式(思维形式)6.概念是思维的最小单位,又称思维的细胞7.思维的联接形式有2部分组成:联接变项(可变),逻辑常项(不可变)8.逻辑常项是逻辑形式中恒定不变的部分,它具有固定的意义,是区别不同类型逻辑形式的标志或依据。

形式逻辑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是从真假值(逻辑值)角度出发的9.传统逻辑4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思维逻辑规律:3条(无4)。

10.简单逻辑方法:是指根据事实材料或思维材料,按照逻辑规律、规则形成概念、做出命题、进行推理的方法11.逻辑学的性质:1工具性2全人类性12.学习逻辑学的意义:1逻辑是人们探求新知的必要工具2提高我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3掌握和学习科学新知的工具4是人们认识和揭露逻辑谬误和反驳诡辩的工具13.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14.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2个重要逻辑特征15.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16.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既通常所说的概念的适用范围17.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集合体是由若干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其特点是:集合体与个体不是属种关系,集合体的属性个体不一定有,个体的属性集合体也不一定有,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18.根据表示概念外延的圆圈图形有无重合之处,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19.相容关系包括: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20.不相容关系:也叫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之处的关系21.矛盾关系:同一属概念下的俩个种概念的外延不同,其外延之和等于它们的属概念外延,这两个概念外延关系就是矛盾关系22.反对关系:同一属概念下的俩个种概念的外延不同,其外延之和小于它们的属概念外延,这两个概念外延关系就是反对关系(对立关系)23.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而减少概念的外延24.概念的概括法:通过减少概念内涵增加概念外延25.给概念下定义注意:1必须揭示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2定义项应尽量简短26.定义法----属+种差公式: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27.定义的种类:实质定义(发生、关系、功用定义),词语定义28.划分: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几个小类,从而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29.划分组成:母项+子项+划分的依据30.命题的2大特征:1命题对思维对象情况必须有所反映,特别是肯定或否定的反映2对思维对象的反映有真有假31.推理的分类:1前提和结论不同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回溯推理232.直言命题:直接无条件的反映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性质命题)33.直言命题组成:主项,联项,谓项,量项34.质、量的结合分类36.AEIO真假表37.38.39.反对关系:不同真,可同假。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

(传统逻辑定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表现方式: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2.逻辑学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

(以此为例)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

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 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 更系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1. “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 原意:思想. 言辞. 理性. 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 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 知觉. 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 命题(判断). 推理)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 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 公式. 公式序列)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

(传统逻辑定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充足理由律。

表现方式: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 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 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1. 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 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 阶级性)2. 逻辑学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 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 第三节逻辑简史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 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

(以此为例)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

特点:借助自然语言. 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 公元前322): 古希腊著名学者. 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 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

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复习资料逻辑学复习资料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规律和推理方法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清思维的脉络,提高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逻辑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复习逻辑学知识,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

一、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的基础,它研究的是命题之间的关系。

命题是陈述性句子,可以判断真假。

在命题逻辑中,我们可以通过连接词(如“与”、“或”、“非”等)来构建复合命题,并通过真值表来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

在复习命题逻辑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命题的基本概念:了解命题的定义、命题的真值、命题的复合等基本概念,掌握命题的分类和常见的命题形式。

2. 真值表:学会使用真值表来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掌握连接词的真值表和复合命题的真值表推导方法。

3. 命题公式:了解命题公式的定义和性质,学会使用命题公式进行推理和判断。

二、谬误与推理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而推理则是根据前提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逻辑学中,我们希望通过正确的推理来避免谬误,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在复习谬误与推理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谬误的分类:了解常见的谬误类型,如诉诸感情、虚假假设、歪曲论点等,学会辨别谬误的特征和错误之处。

2. 推理的形式:学习不同的推理形式,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推理规则:掌握一些常用的推理规则,如假言推理、析取三段论等,学会运用这些规则进行推理和证明。

三、命题演算与谓词逻辑命题演算是一种基于命题的逻辑系统,它研究的是命题之间的推理关系。

谓词逻辑则是一种更为复杂的逻辑系统,它不仅考虑命题的真假,还考虑命题中的对象和属性。

在复习命题演算与谓词逻辑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命题演算:学习命题演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了解命题演算的语言和推理方法。

2. 谓词逻辑:了解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和语言,学会使用谓词逻辑进行推理和证明。

3. 形式化推理:学习如何将自然语言中的论证转化为形式化的推理过程,掌握形式化推理的方法和技巧。

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和名词解释1.逻辑学逻辑学就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学说。

推理小说形式及其有效性的认定就是其核心内容。

2.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形式结构是指思维内容的存在和联系方式,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构成。

3.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逻辑常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的不变成分,决定思维的逻辑内容,逻辑变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的可变成分,容纳思维的具体内容。

4.概念的定义概念就是思维的抽象化,就是充分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5.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和外延念具有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

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也是概念的内容。

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类。

确定一对象是否属于某概念的外延,标准是否有该概念的内涵。

6.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具备属于种关系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存有协变关系:内涵较太少的概念外延很大,内涵较多的概念外延较小。

7.概念的种类1)根据一个概念外延的大小,即指称的对象的数量不同,划分为单独概念、普遍概念、空概念。

单独概念,就是其外延只有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

语言中的专名、摹状词、抒发一个事物类的词项都就是单独词项。

比如说,长江。

普通概念,就是其外延有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

比如,河流。

普通概念一般用普通名词等来表示,但在特定的语境下,专有名词也可以表示普通概念。

比如,千万个雷锋在行动。

空概念,外延为觑的概念。

空词项是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有的词项。

例如神。

2)根据概念所指表示的对象与否具备某种属性,分割为也已概念和负概念。

正概念:对象具备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总是相对于某个特定的对象类而言,这称为论域。

3)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实体称为实体概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属性称为属性概念4)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充分反映集合体的概念称作子集概念;充分反映类的概念称作非子集概念。

具体分析语境。

8)推理的有关概念推理小说就是由若干命题得出结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

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复习资料

2.负命题的等值推理(命题)(1)⌝(p ∧ q)↔⌝ p ∨⌝ q(2)⌝(p ∨ q)↔⌝p ∧⌝ q(3)⌝(p ∨ q)↔(p ∧ q)∨(⌝ p ∧⌝ q)(4)⌝(p → q)↔ p ∧⌝ q(5)⌝(p ← q)↔⌝ p ∧ q(6)⌝(p ↔ q)↔(p ∧⌝ q)∨(⌝ p ∧ q)3,命题推理的有效式(1).联言推理p, q → p ∧ qp ∧ q → p或p ∧ q →(2). 选言推理(p ∨ q)∧⌝ p → q或(p ∨ q)∧⌝q→p(p ∨q)∧⌝ p → q或(p ∨q)∧⌝q→p(p ∨q)∧ p →⌝ q或(p ∨q)∧q→⌝p(3).假言命题推理(p → q)∧ p → q(p ↔ q)∧ p → q(p → q)∧⌝ q →⌝ p(p ↔ q)∧⌝ p →⌝ q(p ← q)∧⌝ p →⌝ q(p ↔ q)∧ q → p(p ← q)∧ q → p(p ↔ q)∧⌝ q →⌝ p(p ← q)∧ q → p(4),假言易位(即假言命题间的等值转换)(p → q)↔(q ← p)(p → q)↔(⌝ q →⌝ p)(p ← q)↔(⌝ p →⌝ q)(5),假言连锁推理(p → q)∧(q→r)→(p →r)(p → q)∧(q→r)→(⌝r→⌝p)(p ← q)∧(q←r)→(⌝p →⌝r)(p ← q)∧(q←r)→(r→p)4,二难推理的类型及形式1, 简单构成式:(p → q)∧(r→q)∧(p∨ r )→q2, 简单破坏式:(p → q)∧(p→r)∧( ⌝p∨⌝r )→⌝p3, 复杂构成式:(p → q)∧(r→s)∧( p ∨r )→(q ∨ s)4, 复杂破坏式:(p → q)∧(r→s)∧( ⌝p∨⌝s)→ (⌝p∨⌝r)5,A、E、I、O、a、e六种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情况6,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情况列表7,A、E、I、O四种性质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可用如下的逻辑方阵表示:A 反对关系 E差矛矛差等盾盾等关关关关系系系系I下反对关系 O矛盾关系: A与E,I与O,不能同真,不能同假反对关系: A与E 不能同真,可以同假下反对关系:I与O 可以同真,不能同假差等关系: A与I,E与O,可以同假,可以同真8,对当关系推理矛盾关系: SAP↔⌝SOP SEP↔⌝SIPSIP↔⌝SEP SOP↔⌝SAP反对关系: SAP→⌝SEP SEP→⌝SAP下反对关系:⌝SIP→SOP ⌝SOP→SIP从属关系: SAP→SIP SEP→SOP ⌝SIP→⌝SAP ⌝SOP→⌝SEP9,命题变形推理(1)换质法: SAP ↔ SEP SEP ↔ SAPSIP ↔ SOPSOP ↔ SIP (2)换位法: SAP → PISSEP ↔ PES SIP ↔ PIS10,三段论的格和式第一节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一、逻辑与思维逻辑:原意是指思想、理性、规律。

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复习资料
同为真,异为假
Yi 整理
复合命题基本推理
等值推理
蕴涵推理
联言推理
选言推理 相容选言推 理 否定肯定式 或者p,或者q 非p(非q) 所以q(p) 充分条件 假言直言推理
假言推理
分解式
p, q 所以,p并且q
不相容选言推理
否定肯定式 要么p,要么q
必要条件 否定后件式
充要条件

非p(非q)
所以q(p) 组合式 p并且q 所以p(q) 肯定否定式 要么p,要么q p( q) 所以非q(非p)
7.
推理的种类:演绎推理、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一般到特殊 特殊到一般 必然性 或然性 前提断定的范围超出结论断定范围 前提断定的范围小于结论断定范围
Yi 整理
8.
演绎推理的有效性,指的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它与前提或结论本身的真假是无关的:只要保证假定前提真,结论就一定真,则该推理有效,至于前提如果为假,则结论的真 假就无法保证了。演绎推理的可靠性则不仅要求推理形式有效,而且要求推理的前提本身事实上必须真,相应地也要求结论一定真。
词项
按词项外延元素的总数
单独词项 普遍词项 集合词项
按词项外延中元素的性质
非集合词项
Yi 整理
4.
词项外延之间的关系(欧拉图) 全同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 真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全异关系 S=P (S 包含于 P 但 S 与 P 又不相等,又称为种属关系) (S 包含 P 但 S 与 P 又不相等,又称为属种关系) S∩P≠∅S-P≠∅P-S≠∅(S 与 P 有公共元素,但两者不相互包含) S∩P=∅
9.
联言命题:反映几种事物情况都为真的命题。p 并且 q 即 p∧q
10. 假言命题(条件命题) :反映某一种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的条件的命题。表现条件的支命题叫做前件,表示结果的支命题叫做后件。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充要条件假言命题 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 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 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 如果 p,那么 q 只有 p,才能 q P 当且仅当 q p→q p←q p↔q

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

《逻辑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0×1′)二、单选题(10×2′)三、图表题(2×7′)四、简答题(3×8′)五、证明题(2×10′)六、综合题(1×12′)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思维的形式,又称思维的逻辑形式,即思维在抽象掉具体内容之后所具有的共同结构。

2.逻辑常项、变项:①逻辑变项:逻辑形式中代表不同的思维内容的项;②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项。

逻辑常项体现逻辑形式的本质特征,是思维的逻辑形式的关键,是区分不同种类的逻辑形式的唯一依据,因而是最重要的。

3.推理的有效性:一个经过解释(如赋值)后的逻辑公式,如果没有出现前提真而结论假的情况,则它是有效的。

4.亚里士多德(西方逻辑学之父)、培根(归纳逻辑创立者)、莱布尼茨(提出思维计算、现代逻辑奠基者)5.命题逻辑概述:命题是反映事物情况的思想,任何命题必须通过语句才能表达出来。

6.复合命题及其推理(1)负命题及其推理定义:否定一个命题而形成的复合命题。

逻辑性质:它的真假与被否定命题的真假是相反的。

真值表:推导规则:①双重否定引入规则(┐┐+):从A可以推出┐┐A。

②双重否定消去规则(┐┐┐A可以推出A。

┐-):从(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定义:又称合取命题,是由命题联结词“并且”联结支命题而形成的复合命题。

逻辑性质:合取命题为真,它所有合取支为真;所有合取支为真,合取命题为真。

真值表:运算规律:①∧的交换律:p∧q⇔q∧p;②∧的结合律:p∧(q∧r)⇔(p∧q)∧r;③∧的重言幂等律:p∧p⇔p推导规则:①合取引入规则(∧+):由A和B可以推出A∧B;②合取消去规则(∧-):由A∧B可以推出A,由A∧B可以推出B。

(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定义:用“或者”、“要么”等逻辑联结词联结支命题而形成的复合命题(对事物若干可能情况作出陈述的命题)。

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学题型一、填空题(约10分)二、名词解释(或定义题)(约10分)三、简答题(约10分)四、分析题(约50分)(要根据题目要求从概念、推理、基本规律等角度对某句话或某段话进行分析。

)五、证明题(约10分)六、推理运用题(约10分)逻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见自测题)第二章概念1、明确概念的定义2、明确概念和语词的关系3、熟练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4、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仅内招生掌握)5、会识别概念之间的关系,能用欧拉图解表示6、熟练掌握实质定义的方法和定义的规则7、会分析概念表述方面出现错误(1)属种关系概念并列使用(2)交叉关系概念并列使用(3)定义错误(4)划分错误(5)误用集合概念(仅内招生掌握)第三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1、了解判断的定义及其逻辑特征2、掌握推理的定义和分类3、熟练掌握直言判断的对当关系4、熟练掌握直言判断项的周延性(仅内招生掌握)5、掌握换质法的公式(4个)6、熟练掌握换位法的规则和公式(3个)第四章复合判断及其推理1、掌握以下几个概念(1)联言判断和联言推理(2)选言判断和选言推理(3)假言判断和假言推理(4)充分条件(5)必要条件(6)充要条件2、熟练掌握6个真值表3、熟练掌握相容选言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公式和规则(3个公式)4、熟练掌握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公式和规则(4个公式)5、掌握二难推理的特征和破斥方法(仅内招生掌握)第五章语用逻辑初步1、能指出一个话语的预设和话涵2、能给出一个问句的回避和回绝3、掌握预设的种类(仅内招生掌握)4、熟练掌握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5、熟练掌握话涵的产生机制6、掌握话涵的运用第六章基本规律1、熟练掌握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基本内容2、会识别和分析违反三条规律的逻辑错误第七章论证1、掌握论证(论辩)的规则2、熟练掌握反证法和归谬法反证法: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命题的虚假来确定原论题的真实性。

证明:p思路:假定p不成立,即¬p¬p q ( q为明显的错误)¬q¬¬p( 即p)根据排中律,¬ p为假,则p不能为假,即p为真归谬法:通过确定被反驳论题的荒谬性来反驳对方。

反驳:p(即证明p为假)思路:假定p为真p q (q为荒谬结果,或是假判断,或自相矛盾)¬q¬p¬p为真,根据矛盾律,所以p为假逻辑学自测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思维可以分为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三种形式。

2逻辑科学早在两千年前,就在世界三个不同的地方发源了,这三个地方是:古代中国、古希腊、古代印度。

3形式逻辑的基础是由亚里士多德奠定的,“逻辑”词最初由西塞罗开始使用,首先把传统逻辑学称为“形式逻辑”的人是康德。

4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抽象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逻辑方法。

5(选择填空)在中国第一个将logic译为“逻辑”的人是严复。

A.李之藻B.章士钊C.严复D.孙中山二、名词解释:1 思维思维是人脑在实践的基础上将反映对象的感性材料改造制作成理性认识的精神形式,并通过语言或形象表现的过程。

2 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抽象思维的结构方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3 逻辑规律是保证逻辑形式正确性所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思维法则,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三、问答题:什么是思维的逻辑形式?试举例说明。

见作业四、识别题请指出下列公式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1、SEP:E是常项,S、P是变项。

2、如果p,那么q :“如果,那么”是常项,p、q是变项。

3、((p←q)∧﹁p))→﹁q :←∧﹁→是常项,p、q是变项。

第二章概念一、填空题1、概念和语词有密切的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

3、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数量的不同,概念可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4、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特性,概念可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5、根据概念的外延有无重合之处,概念间的关系可分为相容和不相容关系,相容关系有全同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不相容关系也可以叫全异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二、定义下列概念,并标明定义的结构p77A.概念概念是最基本的、能反映具有确定属性的对象的思维形式。

结构:Ds就是DpB.集合概念(内招生做)集合概念是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C.定义定义就是用简短的语句揭示概念核心内涵或明确某个语词表达什么概念的逻辑方法。

D.划分p79 划分就是把词项外延分为若干小类以明确词项外延的逻辑方法。

三、选择题(注意:答案可能不止一个)1、“钳子”和“作案工具”这两个概念之间具有_______。

A.矛盾关系B.交叉关系C.属种关系D.反对关系2、“公安厅”和“公安局”这两个概念之间具有______。

A.真包含关系B.真包含于关系C.同一关系D.全异关系3、下列两个概念之间为真包含关系的是_______。

A.概念、语词B.概念、单独概念C.城市、重庆市D.上级、下级E.四川省、成都市F.联合国、美国4、“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书是知识的海洋”中的“书籍”和“书”______。

(内招生做)A.都是集合概念B.都是非集合概念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5、“森林是茂密的”和“森林可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新炭林和特殊用途林”中的两个“森林”________。

(内招生做)A.都是集合概念B.都是非集合概念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四、分析题(试从概念角度分析下列表述中的逻辑错误)1、一个青年……物欲的恶性膨胀仍与日俱增,终于,他于今年5月25日凌晨40分伸出了一双脏手。

“凌晨”概念不明确。

2、在我国现代散文的灿烂星空中,独树一帜的“冰心体”散文,是一颗美丽而明亮的星座。

(内招生做)误用集合概念。

“星座”为集合概念,不能用表示个体的量词“颗”来修饰。

3、植物的生长,都要吸收土壤里的水分、氮、磷、钾等肥料。

将全异关系概念“水分”与“肥料”当作为属种关系概念。

4、这些商品除了正常的渠道外,有不少是商店千方百计到外地自行采购来的。

误把交叉关系概念“正常的渠道”和“到外地自行采购来的”当作为全异关系概念。

5、行凶、盗窃和用刀子捅人的事件,过去在这个城市经常发生。

误将属种关系概念“行凶”和“用刀子捅人”并列使用。

6、广大医务人员不管是中、青年,还是老年医师、护士或后勤人员都踊跃捐款。

误将交叉关系概念“中青年”和“护士、后勤人员”并列使用。

五、运用题(请运用有关概念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某报副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封建官场中,文臣武将及其眷属,举凡冠、服、履、带、髻、饰的质量、颜色,以及上面绣什么飞禽走兽、植物、花卉都有严格的规定,僭用了是要犯王法的,这种乌纱帽、怪服装,今天的人只能在博物馆或传统戏剧舞台上看得见。

”请问:这段话有什么逻辑错误?这段话有三个错误:(1)“髻”概念不明确,“髻”的内涵是: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

不能绣什么飞禽走兽。

(2)“植物”与“花卉”属种关系并列使用。

“花卉”是花草的总称,真包含于“植物”。

(3)误将“履、带、髻、饰”等概念作为“乌纱帽、怪服装”的种概念。

第三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一、填空题1、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有所断定,或真或假。

2、语句是判断的语言表达形式,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

3、本身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简单判断。

4、直言判断(性质判断)由主项、谓项、联项、量项组成。

5、根据直言判断的对当关系,当O为真时,则A为假,E为不定,I为不定。

6、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得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7、根据前提与结论是否有必然联系,推理可分为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

8、以“不努力学习的人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为前提,推出结论“有些不能取得好成绩的是不努力学习的人”,此推理的逻辑形式为SAP→PIS。

二、单项选择题1、“占本季度发案率1%的大案要案地点都是在某平房小区一带”,这是一个:____。

1)A判断2)E判断3)I判断4)O判断2、主、谓项相同,联项相同,量项不相同的两个判断之间为________关系。

1)上反对2)下反对3)差等4)矛盾3、推理的有效性是指________。

1)前提真实2)结论真实3)形式正确4)内容正确三、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1、判断的逻辑结构具有民族性。

(N )2、判断都有要用语句表述,语句都用来表达判断。

(N )3、单称肯定判断反映了类的包含于关系。

(Y )4、特称否定判断反映了类的相容关系。

(N )四、名词解释1、判断判断就是由概念组成的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方式。

2、直言判断直言判断是断定两个概念具有相容或不相容关系的判断,它是简单判断的一种。

(简单判断就是本身不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3、周延性周延性就是直言命题中主项、谓项外延被断定的情况。

4、周延如果一个直言命题对主、谓项的全部外延作出了断定,该命题主、谓项就是周延的。

5、不周延如果一个直言命题没有对主、谓项的全部外延作出断定,该命题的主、谓项就是不周延的。

6、换质法换质法就是通过改变前提命题的质,即把肯定变为否定,把否定变为肯定,从而得到一个新命题的推理方法。

7、换位法换位法就是通过调换前提命题主、谓项的位置从而得到一个新命题的推理方法。

8、推理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得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五、分析题(下列推理是否正确?如正确,请写出公式;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1、有的工人不是青年,所以有的青年不是工人。

不正确。

由SOP换位成POS,S(“工人”)在原判断中不周延,换位后却周延了,违反了换位法的规则。

2、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角三角形,所以所有的等角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不正确。

由SAP换位成PAS,P(“等角三角形”)在原判断中不周延,换位后却周延了,违反了换位法的规则。

3、因为所有同学是成绩优良的,所以有同学不是成绩优良的。

不正确。

SAP 和SOP是矛盾关系,不能由前者推出后者。

4、并非所有的同学都不爱好音乐,所以并非有的同学不爱好音乐。

不正确。

根据对当关系,不能由SEP假推出SOP假。

5、所有的金子都闪光,所以有的非金子不闪光。

正确。

令S代表“金子”,P代表“闪光”。

该推理的公式为(因电脑符号限制,用“——”用“非”代替):SAP→SE非P→非PES→非PA非S→非SI非P→非SOP6、外语翻译都要懂外语,他不是外语翻译,所以他不懂外语。

不正确。

这是一个三段论,其大项“懂外语”在前提中作为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但在结论中作为否定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

所以,违反了三段论的规则“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犯了“大项扩张(大项扩大)”的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