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轼词的比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2月
总第155期第2期学术交流
AcademicExchange
Feb.,2007
SerialNo.155No.2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浅析苏轼词的比喻
吴媛媛
(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摘要]比喻是一种古老而又长青的修辞方式,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艺术审美上追求自然,因此在其诗文中用比喻就颇为习见。以诗为词创作风格,使词的比喻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苏轼词的比喻开阔而新奇。所谓开阔是指其词中的比喻方式多种多样,且比喻的本体、喻体关系多样,所谓新奇是指比喻取象视角与比喻意象营构的创新。异彩纷呈的比喻再现了他潇洒自如的气度、乐观博大的情怀,也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关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关键词]苏轼;词;比喻;开阔;新奇。
[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07)02-0155-03
比喻是一种古老而又长青的修辞方式,宋代文学家苏轼擅长用比喻,在其诗、文中就颇为习见。以诗为词的创作风格,使他词中的比喻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苏轼以其丰富的联想,巧妙的构思,开阔、新奇地表现了他潇洒自如的气度,乐观博大的情怀,也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一、苏轼词比喻的开阔性
身处“隆宋”,在政治上“一肚皮不合时宜”的苏轼,以坚贞坦荡的品格和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一改“绮罗香泽”之词风,正如刘辰翁所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lIl~。苏词中比喻开阔的特征与此相契合。
表现一,多种比喻类型的呈现。雄浑豪放又不失俊逸秀美的苏轼词,往往因比喻这种修辞方式的点染而情理兼具、神形毕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在苏轼词中有大量的比喻,其中既有基本比喻类型——明喻、暗喻、借喻,又有一些较为特殊的比喻变式,如互喻、骈喻、类喻、博喻等。
1.明喻。苏词中的明喻做到了“能写真景物、真感情”可谓“有境界”。如:
(1)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洲垒宋词‘一’。蝶恋花’
(2)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21‘全柬词‘一’。浣溪沙)
例(1)中作者把“明月”比成“霜”,把“人”比成“画”。虚实结合地描写了钱塘元宵节时的夜景。例(2)中词人把“薪”比成“桂”,把“米”比成“珠”。刻画了一位身穿破衣烂衫、腹中空空只有诗文的读书人,明喻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词的现实性,使词的表现力更强。
2.暗喻。苏词中的暗喻常与用典联合起来,极富浪漫色彩,易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如:
(3)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2]《全宋词(一’‘鹊桥仙)
(4)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2]《垒来词‘一)‘江城子》例(3)中“客槎”一语双关,明指天上的“浮槎”,实则暗喻词人自己和友人所乘坐的船只。词人借用这则优美的神话故事,比喻自己和友人在祥和的月夜里,在满天星斗与波光的辉映中,冲破澄澈的银浪泛舟而行。硎(4)中用“湘灵”暗喻湘水女神——娥皇、女英。喻指弹琴者弹奏出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的乐曲。表现了词人对自由浪漫生活的追求。
3.借喻。苏词中的借喻能委婉、含蓄地表达词人的心曲。如:
(5)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2]《垒柬词(一’’西江月’
(6)谁道人生无在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21‘垒宋词‘一’‘淀溪沙’
例(5)中“琼瑶”指的是美玉,与皎洁的水上月色相比,词句描写了迷人的溪月风光。月光洒入清澈的溪流,水月交辉,像缀满无数晶莹无瑕的珠玉似的。“踏碎琼瑶”是词人想像中虚拟的马和御者的突然行为。“一溪风
[收稿日期】2006—12—20
[作者简介]吴媛嫒(1973一),女,黑龙江牡丹江人,讲师,从事语言学研究。
·155·
月”和“踏碎琼瑶”相比,直接表现的是词人对眼前美景的珍惜,但从中可以看出词人内心世界对恬静生活的向往。例(6)中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谁说青春不能回复呢?你看门前的流水不也可以向西奔流吗。
4.互喻。苏轼借助本体与喻体巧妙地互相设喻,构思新颖,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如:
(7)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扬花;今年春尽,扬花似雪,犹不见还家。‘21‘全柬词‘一’‘少年游’
(8)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洲全束词‘一’+阮郎归)
例(7)词人先用飞雪比扬花,后又用杨花比雪,通过物候特征的轮换独具匠心地表现了时光的流逝。例(8)雪与人互喻,深刻地刻画了浮世人情的冷暖。
5.骈喻。苏轼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方式构成骈句,极力渲染描绘景色,具体可感。如:
(9)重重似画,曲曲如屏0‘21‘垒束词‘一’‘行香子》
(10)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篙艾气如薰。‘21‘全束词‘一’‘浣溪沙’
例(9)中“重重”与“曲曲”相对,“画”与“屏”并举。词人描绘的是一幅群山图,但见两岸连山,纵向看是重重叠叠如画,横向看是曲曲折折如屏风。例(10)中“日”与“风”相对,“泼”与“薰”并举。“光似泼”用实笔,“气如薰”用虚笔,虚实相对。词人描绘的是一幅春景图。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诗中画,画中诗,仔细体味却又是画中有景,景中有画。
6.类喻。苏轼以同类事物作喻体,风格协畅,立体可感。如:
(11)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洲全宋词‘一卜永遇乐)
(12)香雾噗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出[22(全宋词(一)’浣溪沙)
i
例(_|11)中以“霜”喻指明月的皎洁,以“水”喻指秋风的和畅、清凉。例(12)以“香雾”喻指剥开橘子时的芳香,以“清泉”喻指橘汁在齿舌问的流动。如临其境,具体可感。
7.博喻。苏轼为文、为诗擅长运用“一本多喻”,在词中也可见一二,其重复连贯、形象生动的特点,使人对本体的认识更加完整、透彻。如:
(13)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0‘23‘全柬词‘一’’行香子’
例(13)运用了博喻的手法。“隙中驹”引于《庄子·知北游》中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古人将日影喻为白驹,形容人生短暂如日影移过墙壁缝隙一样迅速。“石中火”是说人生如燧石之火。“梦中身”指此身如在梦中。三个比喻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人生虚无。
表现二,比喻本体与喻体关系的多样化。通过苏词中多姿多彩的比喻手法,可以看出苏轼运用比喻这种修·156·辞方式时特别注重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不同的本体有时可以比作同一喻体;如:
(14)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休。洲全宋词‘一’。沁园春’
(15)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2]‘垒宋词(一’’水遏乐’
前文例(11)与例(14)、(15)中的“水”都是喻体,它与被比事物具有不同的相似点。例(11)是以水的温度作比,是说风像水一样清凉。例(14)是以水的数量作比,说明恨的多并且时间很长。例(15)是以水的清澈、明镜作比。同一个喻体被比成了不同的本体“风”、“月”、“恨”。
相同本体有时可以比作不同喻体:
(16)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2]‘垒宋词‘一)。水龙吟)
(17)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2](全宋词(一)‘减字木兰花)
(18)到日长安花似雨。[2]《全宋词‘一’‘渔家傲)词人抓住本体“花”与不同喻体“离人泪”、“雪花”、“雨”的不同相似点,形象地描绘了“花”的动态、形态、数量,使本体和喻体具有多种属性关系。
二、苏轼词中比喻方式的新奇性
《文心雕龙·比兴》中说:“诗人比兴,触物圆览。物虽胡越,合则肝胆。”苏轼词中千变万化的比喻方式,经过词人丰富的联想、巧妙的安排使本质上不同的事物在某一相似点上切合,构成新奇的比喻,创造了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
表现一,比喻取象视角的新奇,苏轼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执著的进取精神是他的理想,可在现实世界中他却身不由己地陷于生活、社会、政治等种种漩涡之中,不能超越,使他终身无缘接近、实现自已的人生目标。后期随着佛老庄禅思想的渗入,词人自身主体心性发生变化,在他身上既有儒家积极的人世精神,又有佛、道清旷练达的襟怀。这些思想在其比喻之本体、喻体的取象中皆有映现。这些取象有梦之喻、生之叹、情之切。
梦之喻。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万事到头都是梦”,“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君臣一梦,今古空名”[21‘全宋词‘一’’”“1。汉魏以来,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悲剧意识一直萦绕在人们尤其是文士们的心头,失意的文人常常用梦来刻画或衬托理想和现实的反差。苏轼善于以梦作比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曲折的宦海生涯,满腹的抱负无人了解,四处漂泊背井离乡的生活,使苏轼内心深处厌倦了官场。“梦”是一种虚化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可以任意想像自由驰骋。苏轼把梦作为人生万事的比喻意象,将深沉的人生感慨寄寓其中,逐渐形成了“梦之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