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雨巷》教案
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 3篇
![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bc657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9.png)
高一必修《雨巷》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1、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
《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作为一首象征派朦脓诗的经典之作,特将它列为精讲课文。
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2、从课文本身看,《雨巷》是一首带有浓郁古典气息的现代诗歌,它的意象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抓住这点可以让学生拓展深化,掌握诗歌最重要的鉴赏方法——通过意象解读诗人的情感。
学情分析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初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高中的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诗歌艺术手法和鉴赏技巧还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分析鉴赏方法。
课标要求1、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感悟诗歌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知识与能力(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感知诗歌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本诗教学以“丁香姑娘”为线索,从导入→走近雨巷,整体感知(雨巷里的丁香姑娘)→小组讨论:诗人到底有没有遇到丁香姑娘?→小组探究: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小组展示:诗人遇到或想象中的丁香姑娘是怎样的呢?→走出雨巷拓展延伸”:以《雨巷》为例,创作一首意象诗。
的过程进行。
(2)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分析和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味,了解诗歌借象征抒情的方法。
2、能有感情的诵读此诗。
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3、学以致用,掌握诗歌借意象抒情、用语言传情的写法。
课前准备: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完成前置性作业,包括生字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再进行自主质疑。
2024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
![2024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33052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3.png)
2024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单元,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原文阅读与解析;2. 诗歌主题及创作背景探讨;3. 诗歌韵律分析;4. 诗歌意象及表现手法解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雨巷》的诗歌内容,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情感;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现代诗歌的兴趣;3.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韵律、意象及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象的理解与解读;现代诗歌韵律的分析。
教学重点:《雨巷》诗歌内容的学习;诗歌主题及创作背景的探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雨巷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雨巷》;2. 阅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律和情感;3. 解析:分析诗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4. 讲解:对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意象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5. 实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诗歌中的意象;6.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类似的现代诗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现代诗歌;六、板书设计1. 诗歌原文;2. 诗歌主题及创作背景;3. 重点词语、意象解读;4.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并给予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现代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象的理解与解读;2. 现代诗歌韵律的分析;3. 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
一、诗歌意象的理解与解读1.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从而更好地体会诗歌中的意象;2. 对诗歌中的重点意象进行分析,如“油纸伞”象征着什么,“雨巷”寓意着什么,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深层含义;3.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感受。
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723fb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9.png)
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一《雨巷》单元,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2. 《雨巷》诗歌的朗读与解析;3.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分析;4. 课后习题及拓展阅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雨巷》的作者、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及艺术特色;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欣赏和解读现代诗歌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的分析;2. 教学重点:《雨巷》的主题思想及其表达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课后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雨巷图片,引发学生对雨巷的想象,进而导入新课;2. 朗读:学生集体朗读《雨巷》,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3. 背景介绍:讲解诗人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4. 诗歌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分析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5. 例题讲解:选取课后习题,进行讲解分析;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7.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现代诗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六、板书设计1. 诗歌《雨巷》2. 作者:戴望舒3. 诗歌主题:爱情、孤独、希望4. 艺术特色:意象、节奏、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并谈谈你对诗歌主题的理解;2. 答案:意象分析:雨巷、油纸伞、丁香等;主题理解: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孤独的抒发和对希望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课堂互动情况等;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现代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的分析;2. 课后习题的选取与讲解;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的分析a. 意象的象征意义:如“雨巷”象征人生的困境,油纸伞象征爱情庇护等;b. 意象的情感色彩:如“丁香”寓意着诗人的忧郁、孤独等情感;c. 意象的运用技巧:如通过对比、叠加等手法,强化诗歌的艺术效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5e550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4.png)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高中语文雨巷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有选择地品读诗中意象和象征意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诗内走向诗外,或展读或创作。
过程与方法:美读法、比较法、探究法、体验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内涵美,培养审美力。
【教学重难点】品味本诗的情感与意象。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语导语一:戴望舒的《雨巷》,是中国现代诗歌中最美的一首,作者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我初见《雨巷》,便被其诗意诗境诗情惊艳,爱不释手,时时读之背之思之写之,深入骨髓再也忘不了。
这节课,我将带领你们走进《雨巷》,开启一段唯美的诗歌之旅(板书课题)导语二:要了解古代诗歌,我们不能不读唐诗宋词;而要了解现代诗歌,我们不能不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去一探究竟。
(板书课题)导语三:随机应变,应景导入。
(板书课题)一、美读走进雨巷1.教师范读,营造氛围;学生静静聆听,静静感受。
2.你听出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明确感情基调:凄美、感伤)可以用这样的句子表达:“我听出了雨巷的-------之美”3.学生试读:挑你最喜欢的一节来朗读一下。
(个读,生评,师评)(注意节拍押韵,注意语调高低、语速快慢、语气轻重)4.配乐朗读。
小结:化我入境,通过声音读出字的质感、句的情感、篇的美感,做到“声情并茂” (板书)。
二、品读感悟雨巷1.请你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两个主要意象? (雨巷丁香或丁香一样的姑娘)2.请你换一换:在描写丁香般的姑娘这一意象时,能不能用别的替代丁香?△可不可用莲花替代?(没有愁怨)△可不可用芭蕉替代?(没有高洁)插入:丁香在古诗中的含义(美丽、高洁、忧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392b7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4.png)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雨巷》这首现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初读《雨巷》(1) 欣赏歌曲《雨巷》,为学生带来诗歌的读音以及意境。
(2) 分析歌曲中的情感色彩,与学生探讨。
(3) 分析文学著作《雨巷》中表现出的情感色彩。
2. 了解《雨巷》的背景(1) 讲解诗人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介绍《雨巷》的历史、作者等相关知识。
(2) 分析语言和文学特点,如何表达情感和意境。
(3) 让学生分组发表自己的感受,学生表达的同时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3. 《雨巷》的文学鉴赏(1) 继续对《雨巷》的语言、文学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2)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指引,分组完成诗歌的分析和鉴赏。
(3) 教师分组点评,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4. 自由写作(1) 学生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任选一种文学形式,写下自己的作品。
(2) 学生可以以叙事形式、抒情形式、描写形式等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教师在所需时间内点评并反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作。
三、教学方法1. 演绎法通过对《雨巷》的欣赏、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理念。
2. 互动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互动,即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分组活动,互相交流意见和感受,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3. 创造性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课堂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就《雨巷》这首现代诗歌的鉴赏、欣赏和写作进行了探究和讨论,目的是通过对文学著作的理解和探讨,提高学生的理解诗歌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能力和表达诗歌的能力。
该教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充分体会和理解《雨巷》这首现代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意境,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鉴赏《雨巷》这首现代诗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
![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613d2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4.png)
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三篇高中必修一语文《雨巷》精品教案一一、教材地位及作用《雨巷》是高一语文课本第一册诗歌单元的第二课。
学习《雨巷》,体会典型意象所营造出的优美意境,同时巧妙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实现多方位情感的体验,从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⒈知识和能力目标:朗读品味,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了解背景,咀嚼诗歌意象,把握中心意象,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整体基调,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多方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诗歌内涵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② 提供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雨巷》,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诗人的正确认识,对作品的共鸣。
三、教学重(难)点⒈通过朗读与鉴赏,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和整体基调;⒈分析意象,在把握意象的基础上了解其象征意义,提高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感悟诗歌意境的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①.情景导入法:情景的创设一直以来都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一种手段,它能拉近读者与文本的时空距离,也为教学的开展做感情上的铺垫,尤其是诗歌的教学,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
②.朗读感悟法: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即可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诗歌的情感又可以让学生充份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③.交流探讨法: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和创新,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与讨论中,就能很快突破难点,在意象和象征意义中寻找到沟通两者的桥梁。
④.拓展迁移法:通过拓展与迁移,指点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动手得到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通用6篇)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5f45a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2.png)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吟咏品读,体味诗歌的情感 2、把握意象,鉴赏诗歌的意境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学案中自学导引部分,整体感知诗歌 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读”——反复吟读,体会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三、合作交流,深入探究:(品味,感悟) “品”——分析意象,赏析语言;“悟”——把握形象,加深理解: 1、本诗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诗中的意象并说说这些意象的作用 (雨巷,丁香,油纸伞,颓圮的篱墙等,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低沉,迷濛,凄美的氛围) 2、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本诗的意境 (本诗通过雨巷,丁香,油纸伞,颓圮的篱墙等意象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暗淡朦胧凄迷的图景,从而表达了作者哀婉,惆怅,凄迷,失落的情感) 3、品味下列诗句中划线词语或短语的好处 a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b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c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d她默默的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e她静默的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例句分析a:反复辞格的使用好处是起强调作用,强调雨巷的幽深和深邃,和哀怨的感情基调相吻合;形式上使语调舒缓) 4、诗歌中的姑娘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请结合诗句来赏析 (这是一位清新淡雅,楚楚动人,轻盈空灵,但又幽怨,哀婉,惆怅满腹的江南女子的形象) 5、诗人为什么希望逢着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而不是其他的姑娘? (结合丁香花的特点和本诗的感情基调分析;结合本诗的意境来分析;结合诗人内心的情感来分析;深化到本诗的主旨) 四、拓展提高: 任选《雨巷》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小节改写为散文,要求符合本诗的意境,字数100字左右 (要求:语言优美,意象全面,意境吻合,符合感情基调) 五、小结: 在这梦一般的叹息中,在那幽幽的眼神里,我们欣赏完了戴望舒的雨巷,在诗歌的王国里我们深刻的体悟到了凄美的哀怨,在缪斯的殿堂里,我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但是在生活中我们要走出迷茫的雨巷,走出迷惘的时代,走出这种迷濛的忧郁,在生活中只要用心,就会寻找到心目中的那个美丽却不忧伤的姑娘 再次聆听专家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魅力 六、布置作业:(二选一) 1、试比较《雨巷》和《再别康桥》,反复诵读两首诗歌,来体味两首诗的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100字左右) (一苇之航):①品读《诗经蒹葭》体味诗歌的节奏美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②背诵《再别康桥》第一节和第七节,体味诗歌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将下面的一段散文改写成一首现代诗歌,要求符合情境, 冥色四合,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无韵的短笛我的书滑落在地上,看见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该归去了吧?然而关山重隔,云水茫茫,我将归往何处? 高一语文《雨巷》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1b79bdce2f0066f533227b.png)
精心整理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的邂逅,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思念和忧伤?80多年前的《雨巷》成为经典,曾以音乐、绘画和舞蹈(《小城雨巷》)的形式表现出来,今天,让我们走进走进文字版(能留下想象空间)《雨巷》,走进诗人那颗朦胧润湿的心。
二、作者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中国近现代诗人。
作品创作分早期和后期两部分。
早期作品多写自己孤独、感伤的情绪,有朦胧含蓄之美,代表作《雨巷》;后期作品多写自己3、请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上谈谈你的感受?用几个词来表现。
内容上:低沉、伤感、忧伤、朦胧、孤独、惆怅、失落、哀怨等。
形式上:低沉缓慢、舒缓悠扬,有很强的音乐美。
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听起来悦耳、和谐,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4、归纳音节特色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明确:①全诗共7节,每节6行,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单字如“哀/丁五、意象分析全诗中有哪些意象?请找出来。
明确:有6个。
客观物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人物形象:我、丁香姑娘。
1、丁香明确:丁香未开花时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
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所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
4、雨巷找出词语:悠长、寂寥。
特点:阴暗、狭长、幽深、朦胧。
5、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
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的超然意境。
惆怅。
*对革命的前途。
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四,一二”政变后,作者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充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103d5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7c.png)
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必修一语文教材,主要涉及现代诗歌单元中的《雨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诗人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品味诗歌中的意象美、音韵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学会从意象、音韵和情感等方面鉴赏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诗歌、品味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美、音韵美和情感美,学会鉴赏现代诗歌。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一首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想象自己走在一条幽静的小巷,感受诗中的意境。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雨巷》的写作背景。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音韵和情感美,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6. 随堂练习:请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并进行解释。
六、板书设计《雨巷》戴望舒意象美音韵美情感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雨巷》读后感2. 作业要求:不少于300字,要求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作业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但在象征手法和隐喻的分析上,部分学生仍有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雨巷》教案(精选14篇)
![《雨巷》教案(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a20a4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69.png)
《雨巷》教案《雨巷》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巷》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雨巷》教案篇1【案例设计】高中语文新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教师应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把语文学习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联系起来。
设计者以戴望舒《雨巷》为教材,重新认识诗歌阅读欣赏模式的构建。
采用“初读、精读、研读”(三读)的方法,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阅读欣赏,把阅读、理解、体验、表达、延伸、拓展结合起来。
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牢固掌握教材内容,学会诗歌阅读欣赏的方法,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学习过程】【走近雨巷】1.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2.诵读课文,留心下边三个问题:①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②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③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3.讨论明确:课文悟读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明确:这是一首爱情诗,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知人论世戴望舒,现代派诗人。
前期的诗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
后期的诗,因受抗战激发,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
《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
课文悟读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明确:诗中写了油纸伞、我、雨巷、丁香花、丁香姑娘、篱墙等意象。
课文悟读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明确:我喜欢“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这句诗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出了丁香姑娘美丽的外貌、高尚的品格,忧愁的心境。
“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黑暗的现实中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明确:“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必修一《雨巷》教学设计5篇
![必修一《雨巷》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b8862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8.png)
必修一《雨巷》教学设计5篇必修一《雨巷》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家作品教学重难点: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设想:《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在此境地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我”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具有时代特点的心路历程。
这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更深刻地融入诗歌的意境。
教学中,打破“先介绍作者、背景,再了解作品”的传统方式,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赏析诗中的三个重要意象,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再结合诗人经历、时代背景,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至于本诗的语言特点,将作为背诵的要求留待下节课品味。
教学准备:多媒体,朗诵片段,雨巷、丁香花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几首新诗《偶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爱这土地》、《雨巷》)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是中国的新诗,提起新诗,我们不能不提这样的一些作者,徐志摩、海子、艾青、戴望舒,当然还有很多诗人,这些诗人就像明星一样的璀璨夺目,他们的诗作到今天读来都让我们觉得意韵悠长。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戴望舒的《雨巷》。
说起戴望舒,人们就会把他和雨巷联系在一起,的确,因为写了《雨巷》,当时年仅22岁的戴望舒就被冠以“雨巷诗人”的美誉。
二、朗读诗歌1、学生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思考]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参考答案]忧愁的、哀伤的(意思相近即可)[分析]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哀伤。
因此,我们应读得低沉一点,感伤一点。
[思考]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参考答案]低沉的,感伤的2、指定一学生再次朗读[诵读指导]感情基调把握准确,要知道忧伤并不等于无力,不能让人觉得软绵绵的,要从内心体会。
《雨巷》教学教案(精选12篇)
![《雨巷》教学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246c9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69.png)
《雨巷》教学教案(精选12篇)《雨巷》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
我们昨天就已经学习了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奋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
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伤,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雨巷》,从中体会诗歌给我们带来的美感。
二、诵读、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就请大家一起带着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②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忧愁的,哀伤的)③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低沉的,感伤的)④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2、请一位学生单独朗读。
①那么谁愿意来给我们大家朗读一下呢?②表扬一下。
节奏把握得较好,能体现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3、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①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凄清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②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凄婉迷茫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的迷惘、彷徨。
③在描写雨巷时,用了颓坦寂寥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三、简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1、大家读了一遍,便有了这么多的感觉。
的确,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
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失落、惆怅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明确: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
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与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
《雨巷》教案(通用
![《雨巷》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2613ea4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c.png)
《雨巷》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具体章节为《雨巷》。
课文内容详细描绘了一幅江南雨巷的景象,以及主人公在雨巷中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一种朦胧美的追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创作富有意境的现代诗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领悟诗歌的意境美。
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与雨巷相关的歌曲,让学生感受雨巷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课文:(1)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人在雨巷中的所见所感。
(2)分析诗歌的意象,如“丁香一样的姑娘”、“油纸伞”等,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意境美。
4. 例题讲解:(1)分析诗句“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中的修辞手法。
(2)让学生结合诗句,展开想象,描述自己心中的“丁香姑娘”。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课文,创作一首以雨巷为背景的现代诗歌。
(2)学生互相交流、展示作品,教师点评、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雨巷》2. 课文结构:雨巷→ 丁香姑娘→ 愁怨→ 希望3. 诗歌意象:油纸伞、丁香、雨巷、姑娘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写一篇关于《雨巷》意境美的鉴赏文章。
(2)以“雨巷”为背景,创作一首现代诗歌。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其他现代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组织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10e343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69.png)
《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篇一」一、导入在江南水乡之中,有一条悠长而寂寥的小巷,在这条小巷里,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的心声。
他的心声到底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共撑一把心灵之伞走近这位青年的诗人,与他一道去领略那江南小巷的风景,去追寻那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整体感知,确立诗歌感情基调师: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这首诗歌的朗读音频,初步感知这首诗歌,看看这首诗歌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划出这首诗歌的节奏)(播放《雨巷》的朗读音频)师:欣赏了这首诗歌的朗读音频,有谁能来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感受?它是欢欣喜悦的呢?还是忧愁哀怨的呢?生:忧愁哀怨。
师:没错,这首歌从头到尾都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所以说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为忧伤、哀怨。
既然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是忧伤哀怨的,那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也应该读出这种情感。
下面就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这首诗歌,注意读出忧伤哀怨的感觉。
雨巷师:同学们很有朝气,但缺乏点忧怨的感觉。
我们再来一遍,希望大家在这次朗读的过程中把语速放慢一点,语调低沉一点,读出诗中忧愁忧怨的感觉。
师:好。
大家这遍朗读得特别好。
由此呢,我们也可归纳出一条规律:就是我们在朗读一些表达忧愁哀怨情感的诗歌时,应该语速放慢,语调低沉。
事实上,在诗歌朗读中,我们除了要注意语速语调之外,还应该注意一些节奏与停顿。
在一些你觉得需要重点突出的地方,就应该适当地加以停顿或者是读重音,这样就会使得这首诗歌更加地有韵味,比如第一节中的两个“悠长”就可以拖长一点,更体现时间延续;第二节中三个丁香,第一个丁香是表姑娘的外表美,可以读得轻快一点,第二个丁香是表姑娘的芬芳和高洁,所以我们可以把声音拖长一点,让声音在空中回荡,读出那种心驰神往的感觉,第三个丁香既是表姑娘的忧愁,则要把声音压得低沉,表现心中的愁绪;在第五节中有两个“远了”,第一个应读重一点,而第二个则应读轻一点,读出姑娘虚无缥缈地走远的感觉。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3c77e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7.png)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篇一」《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后背诵篇章。
这首写于1927年表面上言情,《雨巷》教案应该怎么做呢?教学目标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么?生答:“多雨!”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
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二、作者简介“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
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三,诗歌赏析:1、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师配乐朗诵。
2、欣赏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麽,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生笑)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生安静)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3、从文本中,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板书:丁香)丁香是什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丁香,又名紫丁香。
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
有淡雅细沉的香气。
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
《雨巷》教学设计4篇
![《雨巷》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0005a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d.png)
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 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三、小结归纳: 1、怎样鉴赏现代诗歌? 明确:以意象为抓手,分析意象特征,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感 情。 2、在此基础归纳本诗主题。 通过丁香姑娘、雨巷、油纸伞等意象的,营造了一种孤独、凄婉而惆怅的意 境,抒发了诗人追求理想中的情人而不得的苦闷惆怅之情。 四、拓展延伸 总结:这堂课我们主要通过意象的分析,学习了《雨巷》这首诗。而优秀的 文学作品常常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请听歌曲《丁香花》,体会一下唐磊心中有位 怎样的姑娘? 结束语:据说这首歌的创作就受到了《雨巷》的影响。同时,这首歌的背后 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同学们课外可去查资料了解。 五、作业: 1、课外阅读舒婷的《致橡树》,并用今天所学的意象分析法学习,领悟诗 歌的意境。 2、模仿《致橡树》、《再别康桥》或《雨巷》,仿写一首诗,注意意象的 选用。
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小组展示:诗人遇到或想象中的丁香姑娘是怎 样的呢?→走出雨巷拓展延伸”:以《雨巷》为例,创作一首意象诗。的过程进 行。
(2)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 情感的含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分析和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味,了解诗歌借象征抒情的方法。 2、能有感情的诵读此诗。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 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3、学以致用,掌握诗歌借意象抒情、用语言传情的写法。 课前准备: 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完成前置性作业,包括生字词作 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再进行自主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雨中国现代诗歌《雨巷》这几天广州又下起 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的宠儿,古往今来,有很多美丽的诗 歌都是歌颂雨的,请几个同学说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艳晴方好,山 色空蒙雨亦奇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 中…在中国的现代诗歌中的故事,也总发生在雨天。雨,总是会给诗歌增添几分 诗意、美感雨,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 把握,“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 那美丽而又朦胧的《雨巷》。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精彩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精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f9676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e.png)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学习并运用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提高朗读、欣赏和创作现代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解读诗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关注现实,关注人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和情感;学习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提高朗读、欣赏和创作现代诗歌的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深入解读诗歌的内涵,把握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雨巷》朗诵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提问:视频中诗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解读。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意义;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4.课堂讨论提问:诗歌中的“丁香”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讨论;教师讲解“丁香”意象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
5.诗歌欣赏学生代表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特点,引导学生欣赏现代诗歌的美。
6.创作实践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现代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
布置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雨巷》的鉴赏文章。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2.学生在合作探究环节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入;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4.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5.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5d2de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9.png)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具体章节为《雨巷》。
详细内容包括:分析诗歌的意象、韵律、情感,以及探讨诗人戴望舒的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如意象、韵律等;2. 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如韵律、意象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雨巷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雨巷的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雨巷》。
2. 诗歌朗诵: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讲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4. 例题讲解:以《雨巷》为例,分析其意象、韵律、情感,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诗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意象、韵律、情感,并在课堂上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雨巷》2. 主要内容:意象: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的雨巷韵律:押韵、平仄情感:孤独、忧郁诗人:戴望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包括意象、韵律、情感等方面。
2. 答案示例:诗歌:《再别康桥》意象: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韵律:押韵、平仄情感:离别、依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韵律、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同时,组织诗歌鉴赏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象的理解;2. 韵律的分析;3. 情感的把握;4.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5. 课后拓展延伸。
一、诗歌意象的理解意象是诗歌的核心,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设计最新5篇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设计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d5751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3.png)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设计最新5篇《雨巷》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重难点1.诗情的领悟是难点与重点;2.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雨巷》歌曲,把学生带入诗歌情境。
听的过程中简单了解作者及知识背景。
二.朗读,整体感知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1)问:读完这首诗歌,你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基本感情是什么?低沉幽怨(诗歌的基本感情往往称只之为基调)(2)问:怎样才能读出这种忧伤的感情呢?语速应该缓慢语调应该低沉2、学生配乐朗读并点评(注意表现低沉幽怨情感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听录音,进行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
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有美感却又充满忧伤的意境。
重点:理解和欣赏意象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可结合熟悉的诗歌简单了解意象)这首诗写得比较朦胧,诗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具体鲜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但我们可以从诗里看到许多意象,并感觉那朦胧飘忽的,缠绵哀怨的意境。
可轻声朗读全诗,分组讨论,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你认为哪些意象写得最好?为什么?教师可提示理解和鉴赏方法:①分析意象包含了那些哪些信息?(意象本身有什么样的特点?)②结合全诗的内容去分析理解。
雨巷。
那幽深弯曲,窄得只能容下一人一车的小道,班驳古老,给人一种神秘感,具有特殊的魅力。
在江南小镇,这样的小巷随处可见,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是那样的“悠长、寂寥”,它与凄冷的雨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狭小阴暗的空间,似乎小而有形,又似乎大而无边,传递无限的愁绪和哀愁。
我们可以把它“虚化”成一条“追求之路”,怀者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中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什么?丁香。
明确:丁香形状像结,单薄细弱,一般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者白色,颜色不轻佻,经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18fed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0.png)
《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雨巷》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一必修【适用班级】:高一【教学目标】:1. 熟悉《雨巷》这首诗的篇目及作者,了解其背景和主题;2. 能初步理解和鉴赏这首诗的诗意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表达及修辞手法。
2. 难点: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押韵,进一步领会主题。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2. 互动式教学3.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Step One: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堂学习的内容,探讨什么是诗歌?什么是诗意结构?Step Two:导读用幻灯片呈现诗歌标题《雨巷》三个字,让学生根据诗歌标题构思,发表各自的猜想,并提供必要背景。
Step Three:精读诗歌1. 让学生阅读全文,朗读整首诗歌,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对全诗进行总体评价,感悟一下这首诗创造的意境和气氛。
3. 按照原文,逐一解读各个词句,理解其含义,探讨其修辞手法及主要意思。
Step Four: 小组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段诗句,并请他们在十分钟内完成对自己所分配的诗句的注释,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将小组讨论的结果汇集起来,共同理解这首诗歌的表达和修辞特点。
Step Five:诗歌鉴赏请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和自己的理解,对这首诗进行鉴赏,考虑以下几个点:情感:作者表达了什么感受?意境:诗歌创建的主要意境是什么?修辞手法: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主题?结构:整首诗歌构思运用如何?Step Six:课堂展示请学生根据鉴赏结果,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及感受。
Step Seven:作业布置请学生思考并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学论述,针对这首诗展开深入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时代和文化背景等相关因素,探讨《雨巷》所表达的主题和精神内涵。
【教学反思】:针对本次的教学,我认为可以在未来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在阅读诗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同时能够加强对其文化及历史背景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可以在进一步读懂其他诗歌中,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记载和蕴含的文化,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通过这次课程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了在诗歌教学中,组合作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雨巷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全诗,品味诗歌的音乐美。
2.掌握诗歌所用的复沓,叠句手法和象征手法。
3.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重难点1.掌握诗歌所用的复沓,叠句手法和象征手法。
2.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过程一、初识文本1.设置情景,导入新课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哀婉的心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姑娘的芬芳。
2.知识积累(1)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名承,字朝安。
浙江杭州人。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
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
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
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2)背景介绍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3)新月诗派新月社成立于1924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
新月社的活动始于1923年的北京,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闻一多、陈源等,多系英美留学生。
新月社本来不是专门的文艺团体,开始以聚餐会的形式活动,后来发展成为新月俱乐部。
1924年夏成立新月社。
最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后,曾编辑出版《诗镌》、《剧刊》,开始形成新月诗派。
他们中间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
(4)油纸伞油纸伞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日用雨伞,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
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
油纸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客家方言中,“油纸”与“有子”谐音,故客家女性婚嫁时,女方通常会以两把纸伞为嫁妆,含“早生贵子”的意思;“伞”的正体字“伞”字里有五个人字,象征着多子多孙,伞面张开后形成圆形,为祝福新人生活美满圆满的意思。
男子16岁成年礼时,父母会赠予一把油纸伞,希冀支撑门户之意。
3.读准字音消散( sàn )雨巷( xiàng )彳亍(chì chù)颓圮( pǐ)惆怅( chóu chàng)彷徨( páng huáng )4.词语解释(1)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2)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伤感、懊恼。
(3)颓圮:坍塌,破败。
(4)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迷离恍惚。
(5)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二、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概括每节诗的大意。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第一节:诗人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第二节:从颜色、气息方面描绘了丁香姑娘的美丽。
着重突出她的神情。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第三节:“丁香姑娘”在雨中彳亍前行。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第四节:用两个“梦”字,突出表现丁香姑娘虚无缥缈的特点。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第五节:用两个“飘”表现丁香姑娘的倏忽而至。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第六节:丁香姑娘的一切都在雨的哀曲里消散了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第七节:照应开头,使诗中所渲染的那种理想破灭而又无法挽回的苦闷、哀怨而又无奈、惆怅的情感又加深了一层。
深主旨化。
2.这首诗究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暗潮湿,两边是高耸的屋檐,寂寞的人家,失落惆怅的“我”撑着油纸伞在雨巷里徘徊不前,渴望遇到一个像我一样彳亍着的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三、深入研读1.诗中主要书写了哪些意象?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姑娘、篱墙、我。
2.丁香姑娘具有怎样的特点,象征着什么?特点:这是一个忧愁迷茫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像梦一般出现又消失的姑娘。
“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3.有人认为“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丁香一样的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姑娘”。
你有什么看法?“丁香一样的姑娘”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丁香一样的姑娘”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
诗人和“姑娘”是二位一体的,即“我”是实实在在的我,而“姑娘”是理想中的“我”,未来的“我”或“另一层面的“我”。
4.戴望舒的雨巷是光指江南雨季的小巷吗?这些意象指什么?雨巷:(悠长悠长又寂寥)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
油纸伞: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
和雨巷结合,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
我:在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
丁香姑娘:我在孤寂中的美好的希望理想,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
篱墙:社会黑暗困顿的大环境。
5.油纸伞对于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油纸伞这一意象,一方面是写实,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家一般都用油纸伞,比较普遍;另一方面也是写意,雨水打在油纸伞上,飘忽朦胧,与悠长悠长的雨巷相映衬,刚好营造出一种幽静朦胧的意境。
另外,油纸伞给人一种怀旧的距离感,在2独特的环境中能产生一种清远的氛围。
6.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有人认为是一首理想诗,你认为呢?(1)单从字面上来看,我们完全可以把诗的情感归结为对“姑娘”的朦胧的爱情,但优秀的诗作一般都可以有多样的解读。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追求,它其实也表达了作者陷入人生苦闷时的彷徨心情。
诗中可遇不可求的“姑娘”代表了作者曾追求又幻灭的理想。
(2)这首诗为我们呈现了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
细雨蒙蒙中,“我”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寥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心中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而这姑娘却与“我”擦肩而过,转瞬即在小巷的尽头消逝。
诗写得朦胧恍惚,既实又虚,没有将“我”无限的心事明白地道出来。
“似乎在期待、追求着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却是那样的遥远而渺茫”。
7.课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1)运用象征手法,朦胧、含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2)妙用复沓句。
第三节:“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第四节:“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这些连贯的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
(3)词的重叠运用。
有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雨巷》在音节运用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4)优美的音乐旋律。
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的舒缓悠扬的旋律。
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和谐的韵脚,押韵;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句式上的回环复沓;节和词的反复出现。
四、课堂总结《雨巷》是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
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
五、拓展提升阅读下面一首古诗,赏析诗中“月亮”这一意象的作用。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②湿,清辉③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
【注】①鄜(Fū)州:现陕西省富县。
②云鬟:妇女的鬟发。
③清辉:指月光。
④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⑤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在中国民俗和古典诗歌中,月亮是团圆的象征。
杜诗《月夜》描绘的是一幅月圆人不圆的画面。
作者借用“月亮”意象至少有三个作用:①勾起诗人对妻儿的思念之情;②颈联通过对月下妻子的描写,渲染了妻子思念丈夫的凄楚的氛围,增强了感染力;③表达出明月千里寄相思的主题,给读者创造出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