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导学教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2.培养儿童的音乐表达能力;3.开发儿童的音乐创造能力;4.提高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乐器的认识与演奏2.音乐节奏的感受与表达3.声音的辨别与模仿4.音乐的欣赏与评价三、教学准备1.乐器:小手鼓、钢琴、小木琴等;2.音乐录音;3.图片、卡片等。
四、教学步骤1.热身活动通过唱歌、舞蹈等活动,让孩子们投入到音乐氛围中。
2.乐器的认识与演奏让孩子们认识不同的乐器,并通过示范和指导,教孩子们演奏简单的乐曲。
3.音乐节奏的感受与表达给孩子们播放不同的节奏乐曲,让他们跟随节奏拍手、跳舞。
然后,教孩子们口头模仿节奏,并进行音乐节奏合唱。
4.声音的辨别与模仿播放不同的声音,让孩子们辨别出声音的来源,同时模仿各种声音。
5.音乐的欣赏与评价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孩子们欣赏音乐并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五、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孩子们理解并学会演奏乐器、模仿声音等。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激发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孩子们互相学习、交流和合作。
六、教学评价1.观察法:教师观察孩子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情况、表达能力、创造力等。
2.问答法: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问答,测试孩子们的学习成果。
3.表演评价:让孩子们进行小型音乐表演,评价他们的表演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查找不足之处,并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引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对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提升幼儿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案旨在通过创意活动和互动体验的方式,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创造力、协作精神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音高辨别能力。
3. 调动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
4. 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提升团体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音乐欣赏通过播放多种音乐,让幼儿聆听、感受不同曲风和音乐元素,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和感知能力。
可以利用故事情节、图画或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音乐的感受和想象。
2. 音乐游戏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和兴趣的音乐游戏,如“打节拍”、“捉音符”等,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音高辨别能力。
游戏中可以引入简单的乐器,让幼儿亲自参与,加强他们的互动体验。
3. 创意音乐制作通过提供简易乐器材料,让幼儿自由组合、创作属于自己的小乐曲。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乐谱,指导幼儿进行音乐创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4. 合作演出将幼儿分成小组,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演出,比如合唱、舞蹈等。
通过合作演出,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前期准备布置音乐教室,清理教学器材,准备音乐播放设备和乐器等教具。
2. 欢迎活动通过简单的问候和互动,拉近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3. 音乐欣赏选择一首简短而富有节奏感的音乐,播放给幼儿聆听。
引导幼儿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
4. 音乐游戏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如打节拍或捉音符等。
通过游戏的方式锻炼幼儿的音乐感知和反应能力。
5. 创意音乐制作提供简易乐器材料,让幼儿自由创作小乐曲。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6. 合作演出将幼儿分成小组,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演出。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设计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设计第一章:音乐基本概念介绍1.1 音乐的基本元素:音高、音长、音色、节奏1.2 音乐的基本形式:单声部、复声部、和声、曲式1.3 音乐的表达方式: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第二章:儿童音乐发展的阶段和特点2.1 儿童音乐发展的阶段:感知期、音准期、音乐期2.2 儿童音乐的特点:模仿性、游戏性、表现性、创造性2.3 儿童音乐教育的方法:游戏化、情境化、故事化、互动化第三章: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3.1 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目标性、兴趣性、参与性、发展性3.2 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类型:歌唱活动、节奏活动、音乐欣赏活动、音乐创作活动3.3 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实施步骤:热身活动、主体活动、结束活动第四章:儿童音乐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4.1 儿童音乐教育资源的种类:教材、音响、网络、实物4.2 儿童音乐教育资源的利用原则:适合性、丰富性、新颖性、互动性4.3 儿童音乐教育资源的开发方法:改编、创作、本土化、整合第五章: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方法与策略5.1 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方法:观察法、访谈法、作品分析法、自我评价法5.2 儿童音乐教育评价的内容:音乐技能、音乐知识、音乐情感、音乐创造第六章:歌唱活动的教学策略6.1 歌唱活动的教学目标:培养儿童的音准感、节奏感和集体合作意识6.2 歌唱活动的教学策略:示范法、引导法、分组练习法、音乐游戏法6.3 歌唱活动的教学实践:儿歌演唱、合唱、角色扮演、创造性改编第七章:节奏活动的教学方法7.1 节奏活动的教学目标: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创造力7.2 节奏活动的教学方法:身体打击乐、乐器演奏、节奏游戏、音乐创作7.3 节奏活动的教学实践:拍手游戏、摇铃活动、沙锤演奏、节奏编排第八章:音乐欣赏活动的教学技巧8.1 音乐欣赏活动的教学目标:培养儿童的音乐鉴赏能力、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8.2 音乐欣赏活动的教学技巧:讲解法、体验法、引导法、互动讨论法8.3 音乐欣赏活动的教学实践:经典儿歌、民谣、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欣赏第九章:音乐创作活动的指导策略9.1 音乐创作活动的教学目标: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音乐表达能力9.2 音乐创作活动的指导策略:即兴创作、命题创作、集体创作、个体创作9.3 音乐创作活动的教学实践:哼唱创作、简易作曲、音乐剧创作、音乐故事创作第十章:音乐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10.1 音乐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情感发展、认知发展、社交能力发展、个性发展10.2 音乐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安全感、自我认同、创造力、自信心10.3 音乐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情绪调节、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提升、语言能力增强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音乐基本概念介绍: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形式,以及音乐的表达方式。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导学教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导学教案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授课班级:第一部分课程性质、总体要求及考核方式1.课程性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运用教育理论与和技术技能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掌握的能力,由于音乐教育在儿童全面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因此,音乐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操作性。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目标是1、现代中国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了解现代中国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哲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中如何应用一股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了解在现代中国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工作的具体方法。
2、通过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原理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得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锻炼,并获得进一步的在中国幼儿园中进行集体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研究实践的能力。
3、此外,系统地掌握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提高教育分析,教育研究的能.力,增强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概述、儿童音乐的发展过程、儿童音乐的发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学前儿童歌唱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教育、学前儿童韵律活动、音乐游戏、打击乐活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
3.主要学习资源教材、网络资源4.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属考试课,成绩为百分制。
最后考试成绩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闭卷考试,占总分的60%,考试题型中增加教育活动设计、问题分析论述等综合能力考核的比例;二是设计活动方案(包括试讲、教案设计)等占总分的20%;三是实践报告(见习、模拟训练等),占总分的20%。
所以学习重点应转向平时技能训练和幼儿教育经验的积累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第一章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学习目的】1.了解加登纳儿童艺术发展的三大系统与三个阶段理论;2.熟悉学前儿童的音乐知觉的发展特征;3.熟悉学前儿童的音乐制作的发展特征;4.熟悉学前儿童的音乐感受的发展特征;5.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6.了解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意义的条件。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师教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师教案引言学前阶段是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音乐教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师,我们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教案,帮助儿童培养音乐素养、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本文将介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的设计要点和教学内容。
教案设计要点1.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比如培养儿童的音乐兴趣、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2.分析教学对象:了解学前儿童的特点,包括年龄、认知能力、注意力等方面的特点,以便更好地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3.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前儿童的特点,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比如歌曲、舞蹈、乐器等。
4.组织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激发学前儿童的兴趣和参与度。
5.评估和反馈:及时评估学前儿童的学习情况,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内容•学前儿童欢乐音乐会–这是一种集歌曲、舞蹈和乐器演奏于一体的教学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吸引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在音乐会中可以设置一些互动环节,比如让学前儿童参与合唱、跳舞或演奏乐器,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乐器演奏技巧。
•儿童音乐游戏–在游戏中加入音乐元素,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学习效果。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跟随音乐起舞的游戏,让学前儿童通过动作和节奏感知音乐,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音乐制作与创作–鼓励学前儿童进行音乐创作,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可以使用简单的乐器或声音制作工具,让学前儿童亲身体验音乐的创作过程,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学方法•观察和模仿法:学前儿童的学习主要依靠观察和模仿,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前儿童观察和模仿音乐表演或演奏。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前儿童进行互动,通过问答、游戏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情景教学法:将音乐教学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学前儿童在情景中感知和表达音乐。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音乐世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目标:1. 培养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前儿童的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
3. 培养学前儿童的音乐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学前儿童的音乐感知和音乐表达能力。
2. 培养学前儿童的节奏感和音高感。
3. 培养学前儿童的音乐欣赏和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具:乐器、音乐CD、音乐游戏卡片等。
2. 音乐教材:适合学前儿童的音乐故事书、儿歌集等。
3.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或教学区域,保持安静、整洁、温馨的氛围。
教学步骤:步骤一:音乐感知与音乐表达(约15分钟)1. 引导学前儿童通过听觉感知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音调,并跟随音乐做简单的动作。
2. 利用乐器或音乐游戏卡片,让学前儿童模仿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音调,并进行表演。
步骤二:节奏感与音高感的培养(约15分钟)1. 利用简单的打击乐器,教授基本的节奏概念,让学前儿童跟随敲击乐器,感受节奏的变化。
2. 引导学前儿童通过唱歌和模仿音高的升降,培养他们的音高感。
步骤三:音乐欣赏与创造(约20分钟)1. 通过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前儿童欣赏音乐的美妙和多样性,并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2. 鼓励学前儿童创造自己的简单音乐片段,可以使用简单的乐器或身体动作来表达。
步骤四:音乐合作与沟通(约10分钟)1. 分组让学前儿童合作演奏简单的乐曲,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引导学前儿童通过音乐交流,分享自己的音乐创作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
步骤五:总结与延伸(约10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前儿童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带领学前儿童唱一首他们喜欢的儿歌,以结束本节课。
教学评估:1. 观察学前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表达和欣赏能力的发展情况。
2. 收集学前儿童的音乐创作作品和交流记录,评估他们的音乐创造和沟通能力的发展情况。
教学延伸:1. 鼓励学前儿童参加音乐活动,如合唱团、舞蹈班等,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才能。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
一、教案名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二、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计10课时三、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2. 掌握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方法3.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四、教学内容:第一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1. 音乐对幼儿发展的影响2. 音乐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第二章: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方法1. 活动设计原则2. 活动组织与实施3. 指导策略与技巧第三章:歌唱活动设计与指导1. 歌唱活动的目标与内容2. 歌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3. 歌唱活动的指导方法第四章:韵律活动设计与指导1. 韵律活动的目标与内容2. 韵律活动的设计与组织3. 韵律活动的指导方法第五章:打击乐活动设计与指导1. 打击乐活动的目标与内容2. 打击乐活动的设计与组织3. 打击乐活动的指导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目标与内容,以及活动设计与指导方法2. 实践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实际操作并掌握活动设计与指导技巧3. 示范法:教师示范歌唱、韵律和打击乐等活动,学生跟随模仿并进行指导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和活动设计思路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观点分享4.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和指导效果七、教学资源:1. 教材: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材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示范活动3. 教具:如乐器、图谱等,用于辅助教学和实践操作八、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问题或歌曲引入章节主题,激发学生兴趣2. 讲解:讲解章节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设计活动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点并互相学习5. 实践活动:教师示范或学生分组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并指导6. 总结:回顾章节内容,强调重点和注意事项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引言:学前儿童时期是儿童个性、情感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
音乐教育在学前儿童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儿童的感知与表达、社交与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本教案旨在提供一套系统而富有趣味性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帮助儿童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与理解,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包括音乐的基本要素如节奏、旋律和音高等的理解。
2. 培养学前儿童的音乐表达能力,包括声音的模仿、节奏的演奏等。
3. 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通过合作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情感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本音乐要素的认知和理解:a. 节奏:学前儿童通过打拍子、鼓掌等活动,感知和模仿简单的节奏。
b. 旋律:通过儿童歌曲的演唱,让学前儿童感知和模仿简单的旋律。
c. 音高:通过儿童乐器的演奏,让学前儿童感知和模仿不同的音高。
2. 音乐表达能力的培养:a. 声音模仿:通过模仿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培养学前儿童的声音表达能力。
b. 节奏演奏:通过使用简单乐器如手拍板、铃铛等,让学前儿童进行简单的节奏演奏,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3. 社交能力的培养:a. 合作演出:安排学前儿童合作演唱儿童歌曲,并鼓励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b. 情感交流:通过音乐活动让学前儿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培养他们的情感交流能力。
三、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打拍子游戏a. 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节奏感知能力。
b. 活动过程:老师带领学前儿童进行打拍子的游戏,通过模仿老师的节奏进行简单的打拍子活动。
2. 活动二:儿童乐器合奏a. 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音高感知和合作能力。
b. 活动过程:老师为学前儿童分配不同的乐器,指导他们演奏不同的音高,通过合奏培养学前儿童的合作和听觉能力。
3. 活动三:声音模仿a. 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声音表达能力。
b. 活动过程:老师播放各种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让学前儿童模仿并表达出来,通过游戏方式培养他们的声音模仿能力。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标准版,可打印(1)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标准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材第四章“音乐基础与节奏感培养”展开,具体内容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基础知识;简单节奏的识别与拍击;儿歌学唱与律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能够识别简谱中的基本音符和节奏。
2.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能准确拍击简单节奏。
3. 通过学唱儿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简谱中音符和节奏的识别,节奏感的培养。
教学重点:儿歌学唱与律动,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乐教具(如沙锤、手鼓等)、PPT课件。
学具:儿童简谱本、画笔、彩色卡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动画,引入音乐王国,让学生跟随音乐小精灵探索音乐世界。
2. 音乐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和实物展示,讲解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基本音符和节奏。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简单的儿歌,现场演示如何识别简谱,并拍击节奏。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用简谱本和画笔进行音符和节奏的识别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儿歌学唱与律动(15分钟)教唱一首简单易懂的儿歌,带领学生进行律动练习,培养节奏感和集体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音乐基础知识框架2. 简谱示例3. 儿歌歌词及节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音符和节奏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音乐活动,如合唱团、打击乐队等,培养音乐兴趣和特长。
同时,家长可在家中为孩子创造音乐学习环境,如播放儿歌、带孩子参加音乐会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第一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概述1.1 音乐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1.2 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特点与需求1.3 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1.4 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原则第二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准备2.1 活动设计的基本步骤与方法2.2 活动主题的选择与开发2.3 活动内容的选取与编排2.4 活动资源的收集与整合第三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实施与指导3.1 活动导入的方法与技巧3.2 活动过程中的指导与支持3.3 活动结束的总结与反馈3.4 音乐教育活动的观察与评价第四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类型与案例分析4.1 歌曲活动:摇篮曲、儿歌演唱等4.2 节奏活动:拍手游戏、打击乐演奏等4.3 音乐欣赏活动: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4.4 音乐创作活动:即兴创作、合唱等第五章:特殊需求儿童的音乐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5.1 特殊需求儿童的音乐教育特点与需求5.2 特殊需求儿童的音乐教育策略与方法5.3 特殊需求儿童的音乐教育案例分析5.4 特殊需求儿童的音乐教育活动的注意事项第六章:音乐教育活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6.1 音乐教育活动的教学方法:模仿法、游戏法、情境法等6.2 音乐教育活动的教学技巧:声音的调控、节奏的把握、音准的训练等6.3 音乐教育活动的教学案例分析:成功案例与问题案例的对比6.4 音乐教育活动的教学反思与改进第七章:音乐教育活动的家长参与与家园合作7.1 家长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的角色与重要性7.2 家园合作的方式与方法:家长学校、亲子活动等7.3 家长沟通的技巧与策略: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促进家校合作7.4 音乐教育活动的家长反馈与评价第八章:音乐教育活动的环境创设与材料准备8.1 音乐教育活动环境的特点与创设:安全、舒适、激发创造力的环境8.2 音乐教育活动材料的准备:乐器、音乐道具、教学资源的选择与使用8.3 音乐教育活动环境的评价与调整:如何根据儿童的反馈调整环境8.4 音乐教育活动材料的创新与拓展第九章: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与反思9.1 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法:观察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9.2 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9.3 音乐教育活动的反思与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教学质量9.4 音乐教育活动的持续发展:如何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第十章:音乐教育活动的案例分析与实践指导10.1 音乐教育活动的成功案例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10.2 音乐教育活动的改进案例分析:问题诊断、解决方案、实施效果等10.3 音乐教育活动的实践指导: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10.4 音乐教育活动的实践反思:通过实践提升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概述难点解析:理解音乐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何根据儿童的音乐发展特点进行有效教学。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标准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音乐教育指导用书》第三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音高、音色、节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趣味互动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音高、音色和节奏知识,培养音乐感知能力。
2.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 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音乐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音高、音色、节奏的辨识与运用。
重点: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吉他、电子琴、音响设备、卡片、挂图等。
学具:小型打击乐器、彩色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卡片、挂图等教具展示各种乐器,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引导他们认识音色。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钢琴演奏,让孩子们辨识音高,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
(2)用吉他弹奏,让孩子们感受不同音色的差异。
(3)以节奏卡片为例,教授节奏知识,让孩子们模仿、练习。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进行打击乐器练习,让孩子们在实践过程中掌握节奏。
(2)邀请孩子们上台演示,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4. 趣味互动(10分钟)(1)开展“听音找乐器”的游戏,巩固音色知识。
(2)进行“音乐接龙”活动,锻炼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对孩子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板书设计1. 音高、音色、节奏的基本概念。
2. 各类乐器的音色特点。
3. 常见节奏型的表示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自己喜欢的乐器,并说明其音色特点。
(2)用卡片制作一个简单的节奏谱,并拍打出来。
2. 答案:(1)乐器图片及音色特点描述。
(2)节奏谱及拍打视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孩子们参加音乐会,让他们感受现场音乐的魅力。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一、第一章节:音乐基本概念介绍1. 学习目标:(1)让幼儿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调、节奏、音符等。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1)音调:介绍音调的高低、长短、强弱等特征。
(2)节奏:讲解节奏的快慢、停顿等概念。
(3)音符:讲解音符的形状、大小和表示方法。
3. 教学活动:(1)讲解: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具,生动形象地讲解音乐基本概念。
(2)示范:教师演奏乐器或唱歌,让幼儿感受音乐基本概念的实际应用。
(3)互动:幼儿参与音乐游戏,体验音乐基本概念。
二、第二章节:歌唱教学1. 学习目标:(1)让幼儿学会简单歌曲,提高歌唱能力。
(2)培养幼儿的音准和节奏感。
2. 教学内容:(1)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段的歌曲,如《小星星》、《小燕子》等。
(2)教授歌曲的音准、节奏和唱腔。
3. 教学活动:(1)教唱:教师教授歌曲,让幼儿跟唱。
(2)练习:分组或单独练习,提高幼儿的歌唱技巧。
(3)表演:组织幼儿进行歌唱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三、第三章节:节奏乐器教学1. 学习目标:(1)让幼儿学会使用简单的节奏乐器,如拍手、敲击等。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作能力。
2. 教学内容:(1)介绍各种节奏乐器的特点和用法,如拍手、敲击、摇铃等。
(2)教授简单的节奏编排和协作演奏。
3. 教学活动:(1)讲解:教师讲解各种节奏乐器的特点和用法。
(2)练习:幼儿分组练习使用节奏乐器,培养节奏感。
(3)合奏:组织幼儿协作演奏,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
四、第四章节:音乐欣赏教学1. 学习目标:(1)让幼儿学会欣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1)选择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如儿歌、民乐、古典音乐等。
(2)教授欣赏音乐的方法,如倾听、联想、表达等。
3. 教学活动:(1)欣赏:教师播放音乐作品,让幼儿倾听。
(2)联想:让幼儿根据音乐展开想象,描述音乐所表达的画面。
(3)表达:鼓励幼儿用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电大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电大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价值和学科特点。
2. 掌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3. 理解音乐的本质、特征和教育功能。
4. 学会运用音乐教育方法,激发学前儿童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2.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3. 音乐教育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及对儿童发展的作用的正确理解。
2. 音乐教育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2. 提问:你们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有什么了解?它对儿童有哪些作用?二、新课讲授1. 介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概念、教育价值和学科特点。
2. 分析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如: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创造力、增强自信心等。
3. 讲解音乐的本质、特征和教育功能。
三、案例分析1. 选取一个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和效果。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练习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有哪些特点?它对儿童有哪些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讲解音乐教育方法的运用,如:游戏法、情境法、启发式教学等。
2. 分析不同音乐教育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三、案例分析1. 选取一个音乐教育方法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运用过程和效果。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练习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运用特定音乐教育方法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设计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设计一、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2 教学对象:学前儿童(4-6岁)1.3 教学内容:音乐的基本概念:音高、节奏、音符和音阶。
音乐表现手法:唱歌、跳舞、打击乐演奏。
音乐欣赏和分析:欣赏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作品。
1.4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和游戏来引导学生参与。
体验式学习:通过唱歌、跳舞和打击乐演奏来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思考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二、第一章节:音乐的基本概念介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音高、节奏、音符和音阶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的感知能力。
2.2 教学内容:音高的概念和区分:高、中、低音的感知和表达。
节奏的概念和感知:拍子、节奏型的学习。
音符和音阶的介绍:全音符、半音符、四分之一音符等音符的认知;C大调音阶的学习。
2.3 教学活动:音乐游戏: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感知音高和节奏。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音高和节奏的概念,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实践活动:学生进行音高和节奏的练习,如唱音阶、拍手节奏等。
三、第二章节:音乐表现手法之唱歌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听力和歌唱技巧。
帮助学生通过唱歌表达情感和故事。
3.2 教学内容:唱歌的基本技巧:呼吸控制、声音投射、音准把握。
歌曲的选择和学唱:选择适合儿童年龄和水平的歌曲,进行学唱和表演。
情感表达:通过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表达情感和故事。
3.3 教学活动:听力练习:学生听唱歌曲,感知音高和节奏。
学唱练习:学生跟唱歌曲,注意呼吸控制和音准。
表演活动:学生分组表演歌曲,注重情感表达和合作。
四、第三章节:音乐表现手法之跳舞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舞蹈技巧。
帮助学生通过舞蹈表达音乐和情感。
4.2 教学内容: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步伐、手势、身体动作的学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上课时间:7月24日上午(四课时)上课内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第一章:音乐与儿童音乐第二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起源的四种学说及音乐的四个发展阶段特点。
2、理解音乐的本质、特征和教育功能。
3、理解儿童音乐的特点、审美特性和类型特征。
4、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5、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两种价值观。
6、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掌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儿童音乐的特点、审美特性、类型特征,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及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1、点名。
2、向学生说明教材的总体内容。
3、提一些学习的要求。
二、讲授新课第一章:音乐与儿童音乐第一节:音乐一、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一)音乐的起源1、模仿说,即认为音乐来源于对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现实的模仿。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2、游戏说,认为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起源于为估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3、巫术说,认为音乐起源于人类早期原始文化的图腾歌舞、巫术礼仪。
4、表现说,认为音乐艺术起源于音乐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这种理论在东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总体上说,音乐产生的原因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
(二)音乐的发展音乐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社会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1、原始社会的音乐:是集音乐、诗歌、舞蹈三位一体的“乐舞”的艺术形式。
2、古代的音乐:产生了歌曲、器乐音乐、舞蹈及最初的戏剧和诗歌。
经历了雅乐音乐时期、清乐音乐时期、燕乐音乐时期和俗乐音乐时期。
3、近代的音乐:诞生了歌剧、芭蕾舞剧、音乐剧等综合音乐、戏剧、美术、舞蹈的新的艺术形式。
产生了各具特色的音乐艺术流派。
4、现代的音乐:音乐流派更加复杂。
二、音乐的本质音乐是对社会生活的主观反映,是一种社会审美生活的主观反映。
学前儿童小班音乐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小班音乐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其音乐表达能力。
2.培养学前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培养学前儿童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其审美水平。
4.培养学前儿童的音乐节奏感和动感,培养其小肌肉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游戏引入(10分钟)•利用音乐引导学前儿童进入课堂氛围,增强他们的注意力。
•通过简单的音乐游戏,让学前儿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动感。
2. 声音练习(15分钟)•通过声音的模仿和发声练习,培养学前儿童的听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引导学前儿童模仿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等。
3. 音符学习(20分钟)•先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前儿童识别简单的音符,并了解它们的名称和时值。
•利用教具,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简单的音符排列,培养他们的音乐记忆能力。
4. 合奏练习(30分钟)•将学前儿童分为小组,每组配备不同乐器,进行简单的合奏练习。
•引导学前儿童按照指定的节奏和音符演奏,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教师适时给予学前儿童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 音乐游戏巩固(15分钟)•设计一些音乐游戏,让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
•引导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发挥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音乐引导法:通过音乐的引导,吸引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帮助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前儿童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分组合作法:将学前儿童分为小组,进行合作练习,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评估方法1.观察评估:通过观察学前儿童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其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口头评估:通过与学前儿童的互动,询问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学习情况,评估其对音乐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音乐教具:简单的乐器(如铃铛、手鼓等)和音符卡片。
2.音乐配乐:提前准备一些适合学前儿童的音乐配乐,用于引导学前儿童进入课堂氛围和进行合奏练习。
六、教学注意事项1.注意安全:在进行合奏练习时,确保学前儿童正确使用乐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导学教案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授课班级:第一部分课程性质、总体要求及考核方式1.课程性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运用教育理论与和技术技能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掌握的能力,由于音乐教育在儿童全面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因此,音乐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操作性。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目标是1、现代中国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了解现代中国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哲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中如何应用一股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了解在现代中国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工作的具体方法。
2、通过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原理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得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锻炼,并获得进一步的在中国幼儿园中进行集体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研究实践的能力。
3、此外,系统地掌握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提高教育分析,教育研究的能.力,增强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概述、儿童音乐的发展过程、儿童音乐的发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学前儿童歌唱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教育、学前儿童韵律活动、音乐游戏、打击乐活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
3.主要学习资源教材、网络资源4.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属考试课,成绩为百分制。
最后考试成绩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闭卷考试,占总分的60%,考试题型中增加教育活动设计、问题分析论述等综合能力考核的比例;二是设计活动方案(包括试讲、教案设计)等占总分的20%;三是实践报告(见习、模拟训练等),占总分的20%。
所以学习重点应转向平时技能训练和幼儿教育经验的积累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第一章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学习目的】1.了解加登纳儿童艺术发展的三大系统与三个阶段理论;2.熟悉学前儿童的音乐知觉的发展特征;3.熟悉学前儿童的音乐制作的发展特征;4.熟悉学前儿童的音乐感受的发展特征;5.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意义;6.了解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意义的条件。
【学习要点】本章描述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在描述时以加登纳儿童发展的三大系统为框架。
加登纳的理论着重于对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整体探讨或描述,而我们运用其三大系统框架来描述学前儿童的音乐心理发展特征,是对他理论假设的粗浅应用。
本章第一节从儿童音乐发展的角度介绍加登纳的有关儿童艺术发展的三大系统与三个阶段;第二节粗略描述学前儿童的音乐知觉、制作、感受的发展特征;第三节考察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所具有的意义与意义背后的制约性。
【学习建议】1.对儿童艺术发展特征的认识需要阅读一些审美心理学方面的材料;2.从心理学层面理解感受与感知的区别;理解制作、知觉、感受三大系统交互作用的状态。
第二章学前儿童音乐特性(一):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特性【学习目的】1.理解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形式特性;2.理解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再现特性;3.理解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表现特性;4.理解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文化特性;5.理解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实用特性。
【学习要点】音乐是文化,音乐作品是文化的产物。
作为文化产物的音乐作品存在于特定的历史与社会中,对它的表演与诠释受历史与社会的影响,对它的传播与承袭受政治、意识形态等权力的限制,所以音乐作品不是“纯粹的”,它与社会、历史不可分割。
同时,不可否认音乐确实存在可以暂时从社会、历史的背景中离析出来的自身的独立性,即音乐本体特性。
本章第一节讨论音乐作品的本体特性,第二节讨论音乐作品的历史一文化特性。
【学习建议】1.前儿童音乐作品本体特性需要深入理解,对它理解与否是衡量音乐教师音乐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2.音乐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因此需要建立音乐是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纯粹孤立存在的观念。
第三章学前儿童音乐特性(二):学前儿童音乐的实践特性【学习目的】1.理解学前儿童的身体制作特性;2.理解学前儿童的歌唱制作特性;3.理解学前儿童的打击乐制作特性;4.理解学前儿童的音乐即兴特性。
【学习要点】当我们把音乐作为客体进行音乐特性分析时,往往容易忽视音乐更为本质的实践特性一制作特性。
因为音乐是表演艺术,所以音乐实践者是通过有目的的行动(音乐制作)来理解音乐的。
针对幼儿这样一群特殊的音乐实践主体,音乐的实践特性确实具有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成人音乐教育不同的特点,本章主要讨论音乐实践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特别品格。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范围内音乐制作包括:幼儿的动作表演、歌曲演唱、打击乐演奏、音乐即兴表演与创作。
音乐制作强调目的指向性,换言之,幼儿在进行音乐制作时明白自己要干什么、怎么干才是好的。
所以,音乐制作的本质是有意识的行动,这种意识行动区别于无意识或本能行动、性格呈现行动。
在我们的叙述中,音乐制作、音乐表演、音乐实践都是同义的,本章第一节讨论幼儿的音乐制作,第二节讨论幼儿的音乐即兴。
【学习建议】1.对学前儿童的音乐制作类型与每种制作类型的再分类要有比较清晰的思路;2.理解学前儿童的即兴不是脱离基本制作类型的,在三种基本制作类型的活动中随时都会出现即兴;3.理解学前儿童的三种制作方式最终都指向即兴。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音乐经验【学习目的】熟悉学前儿童的音乐制作经验类型;熟悉学前儿童的音乐形式经验类型;理解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机制。
【学习要点】本章考察两个问题:幼儿音乐经验的类型,幼儿音乐经验获得的机制。
虽然加登纳在提出他的儿童艺术发展三大系统理论时,只是在很少的时候提到有关杜威经验的做与受关系,但是他的三大系统理论与杜威的审美经验是认知、情感与理智(行为)的整合,审美经验是做与受的平衡等观点如出一辙。
本章所阐述的音乐经验获得机制原理是对杜威经验与审美经验原理、加登纳儿童艺术发展三大系统原理的应用。
【学习建议】1.理解审美内涵涉及音乐美学的内容,需要阅读一些美学著作;2.对音乐经验获得机制的理解可以从杜威的做与受角度去理解,也可以从加登纳的艺术发展三大系统角度去理解。
第五章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编制原理(一)目标、内容与评价【学习目的】1.理解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目标含义、基本取向、体系层次与表述方式;2.理解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组织标准与形态;3.理解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中心问题。
【学习要点】本章讨论课程编制的三要素:目标、内容与评价。
有关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目标主要讨论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含义、基本取向、体系与表述四个问题;有关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主要讨论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两个问题;有关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评价主要讨论评价的四个常规问题: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与怎么评。
【学习建议】1.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理论有一定的了解会有助于对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编制原理的理解;2.音乐经验目标体系是本书着重讨论与应用的体系,请将主要精力用于对它的理解上。
第六章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编制原理(二)幼儿园音乐教学原理【学习目的】1.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的内涵;2.了解学前儿童音乐学习中的经验铺垫原理;3.熟悉幼儿园歌曲教学的一般过程与方式;4.熟悉幼儿园器乐曲教学的准备与一般步骤;5.熟悉幼儿园集体舞教学的一般步骤。
【学习要点】本章是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实施部分,但是不考察具体的实施过程而是考察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辨析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讨论学前儿童音乐学习中所需的技能问题,对技能的内涵进行了厘定;第二节讨论学前儿童音乐学习中所需要的经验铺垫问题,对经验铺垫的理论基础与铺垫方式进行了阐述;第三节介绍学前儿童歌曲教学的策略,探讨幼儿歌曲学习的一般过程与如何根据音乐经验目标选择歌曲和学习方式的问题;第四节以举例的方式说明器乐曲教学可能具有的步骤;第五节阐述幼儿园集体舞的类型与可能具有的教学步骤。
【学习建议】1.理解经验内涵需要教育哲学的基础,请阅读杜威有关教育经验的论述;2.理解审美内涵需要音乐美学的基础,课外阅读一些美学著作;3.对音乐经验获得机制的理解可以从杜威的做与受角度去理解,也可以从加登纳的艺术发展三大系统角度去理解。
第七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美学与教育性原理【学习目的】1.理解意象的内涵;2.了解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动作意象的要义;理解音乐性与教育性的和合关系。
【学习要点】本章考察两个问题: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美学原理与教育性原理。
对美学原理的考察是由于音乐作为艺术家族中的一员与其他家族成员具有共性。
对教育性原理的考察旨在强调音乐教育本身不能独立存在,它不过是实现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一个手段而已,但手段的僵化与不丰满必然导致最终目标的丧失,手段与目标之间具有共存亡的张力关系。
【学习建议】1.课外通过写作诗歌的实践运用意象思维;2.课外通过对器乐曲的身体动作的创编体会意象思维;3.理解音乐性与教育性的张力关系。
德箱中国第八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一):节奏【学习目的】1.熟悉有关合拍的音乐材料,并做到合拍;2.熟悉有关二拍、三拍身体摇摆的音乐材料,并能够自如地摇摆;熟悉有关弱起拍的音乐材料,并做到合弱拍;3.理解语言与节奏的关系,理解节奏与节拍的区别;4.熟悉有关体止符的音乐材料,并用制作方式对休止符作出反应;5.熟悉有关节奏型的音乐材料,并理解这些节奏型在表现音乐情感时的特点。
【学习要点】本章考察如何在音乐教育实践中让幼儿获得节奏经验,而节奏经验又分为节拍与节奏型的经验。
关于节拍方面,我们需要幼儿获得合拍感,包括合重拍、合弱起拍、合二拍、合三拍不同韵律感的拍子;关于节奏型方面,我们需要幼儿能够通过制作活动分辨节奏与节拍的不同,辨认休止符的存在,密后疏、紧凑与舒展等对情感表现意义重大的几种节奏型。
【学习建议】1.远从乐理上理解节拍、节奏的含义;2.幼儿对稳定的节拍与节奏型的感知与表达是需要身体动作、打击乐演奏与歌唱实践来完成的,而作为未来的教师必须熟练这些制作方式;3.理解节奏型与音符的差异。
第九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二):旋律【学习目的】1.熟悉有关用身体动作探索声音的高与低的音乐材料;2.熟悉所有二音、三音歌曲,并自如地用柯达伊手势表达;3.熟悉有关旋律上行的歌曲,并用简易手势表达;4.熟悉有关旋律下行的歌曲,并用简易手势表达;5.熟悉有关级进与跳进的音乐材料,并用简易手势表达。
【学习要点】本章探讨如何在音乐教育实践中让幼儿获得旋律经验,旋律经验由对声音的高与低的感知与表达、对上行与下行旋律轮廓线的感知与表达、对级进与跳进旋律的感知与表达构成。
关于对声音的高与低的感知与表达,采用身体动作与歌唱两种制作方式;关于对旋律轮廓线的感知与表达,采用身体动作、歌唱、打击乐等制作方式。
【学习建议】1.熟悉本章的音乐材料,确保音准;2.课下练习头声发音,尽量用好听的声音歌唱;理解旋律的上行与下行、级进与跳进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