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月是故乡明【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0bf59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e.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月是故乡明》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掌握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朗诵能力•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二、教学重点•掌握《月是故乡明》这首诗歌的整体内容•理解诗歌中的主题和意境•通过诗歌学习,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三、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抒情情感•帮助学生领会诗歌中的意象和借景表达方式四、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节:导入1.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联想月亮和家乡的关系,引发学生兴趣第二节:学习诗歌1.讲解《月是故乡明》的背景故事和作者柳永的生平2.逐句解读诗歌,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要求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第三节:理解诗歌1.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2.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挥联想,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3.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借鉴诗歌中的意象描写自己家乡或亲人第四节:诗歌创作1.编排学生创作《我的故乡明月》的小诗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和美好祝愿2.学生赋诗后,进行同学欣赏和点评,激发学生对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这首诗歌,让学生感受到家乡之美、月亮之明,激发学生对诗歌和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
希望同学们能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美好,热爱家乡,珍惜文学。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月是故乡明教案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月是故乡明教案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a1684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0.png)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月是故乡明教案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案教案标题:《月是故乡明》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月是故乡明》的内容,感受故乡的美好;2. 能够正确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理解其含义;3.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1. 知道并理解课文的内容;2. 能够正确地阅读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1. 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课文的内容;2. 能够将故乡的美好体现在自己的表达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教材、多媒体课件或黑板、粘纸、图画、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预测(5分钟)1. 教师可用一张描绘故乡的美景图引入课堂话题,提醒学生故乡的美好。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小组进行猜猜游戏,猜猜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步骤二:课文理解(15分钟)1.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月是故乡明》,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情感。
2. 教师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步骤三:阅读训练(15分钟)1. 教师分发生字词卡片,让学生阅读并尝试读出生字词,并解释其含义。
2. 教师出示课文相关问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步骤四:归纳总结(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故乡给他们带来的美好和思念之情,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内容重新组织。
2. 教师梳理学生的思路,总结归纳,并在黑板上记录关键词和学生的表述。
步骤五: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出示故乡风景照片,让学生写下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相互欣赏及评论。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课文《月是故乡明》中的重点段落,并写一篇关于故乡的作文。
2. 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并提醒学生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本课围绕课文《月是故乡明》展开,通过读、讲、说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内涵。
3《月是故乡明》(教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3《月是故乡明》(教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e4a225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b.png)
教案:《月是故乡明》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月是故乡明》。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
2. 课文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句子的理解和表达。
4. 欣赏古诗,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朗读和背诵。
(2)课文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课文句子的理解和表达。
2. 教学难点:(1)古诗的赏析。
(2)学生运用课文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作者背景及课文出处。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自主思考,解答课文中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5. 欣赏古诗(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体会作者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讨论。
6. 表达自己的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展示自己的成果。
六、板书设计《月是故乡明》月故乡明思念思念明亮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加强记忆。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欣赏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了课文《月是故乡明》,体会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 教学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 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61c93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f.png)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本课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故乡的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对学生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同时也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可以对文章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
但是对于文章深层次的情感和主旨的理解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文章的抒情性和诗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分析文章的情感和主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抒情能力和对故乡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难点:体会文章的抒情性和诗意,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采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抒情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课文注释和解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b.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月是故乡明”,提问:“为什么作者说‘月是故乡明’?”2.呈现(10分钟)a.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b.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a.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和解析,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
b.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抒情性和诗意。
4.巩固(10分钟)a.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b.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和梳理。
5.拓展(10分钟)a.提问:“你们有没有思念过故乡?请分享一下你们的感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3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3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3fd16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9.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3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远离故乡,客居他乡的亲身经历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材通过描写故乡的三月,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了故乡的美好,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思乡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适合学生朗读和感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但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描述,如作者的思乡之情,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帮助。
学生对故乡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刻的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景象,激发他们的思乡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故乡的美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思乡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感悟课文中的美好景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的世界,激发他们的情感;通过提问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理解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3月是故乡明》2.教学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朗读录音机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故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的故乡是什么样子?让学生分享对故乡的美好回忆,激发他们的思乡之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教师及时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巩固(10分钟)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课文描绘了故乡的三月有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b85493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18.png)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本课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字词的学习,句子的理解,文章的分析和欣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但对于一些生字词的掌握尚有困难。
同时,学生对抒情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读写“藉、凳、相应的”等生字词,理解由生字词组成的句子和段落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理解,培养学生对抒情散文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读写和理解。
2.对抒情散文的分析和欣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字词卡片。
4.分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的景色给你什么感受?你能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音韵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并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抒情散文的欣赏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故乡的短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3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3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6cfd1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6.png)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3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 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以作者远离故乡,思念故乡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他们对于故乡和家庭的概念有一定的认知,能够产生共鸣。
但是,对于一些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解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和情感表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2.难点:欣赏散文的语言和情感表达,理解作者的思念之情。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2.情感教育法:通过解读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课文课件:展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图片,辅助教学。
3.讨论问题清单:准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倾听并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和情感表达。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根据讨论问题清单进行讨论和分享。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讨论和分享,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248f4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7.png)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歌。
诗人借物抒怀,以月代指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体会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但是,对于这首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情感的体会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感悟诗人对故乡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歌的文字和图片。
2.教学音频: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用于引导学生朗读。
3.分组讨论材料:准备相关的话题和问题,用于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诗歌的文字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诗歌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音频朗读诗歌。
朗读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把握诗歌的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讨论材料中的话题和问题,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ada259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a.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通过作者对故乡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但对于一些深刻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可能还难以理解。
此外,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对于一些深刻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进行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和情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作者简介、相关图片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学用具: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作者朱自清的简介和课文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和课文。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结束后,教师对课文进行简要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如作者对故乡的描写、对亲人的思念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分享。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月是故乡明》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月是故乡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333f7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7.png)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月是故乡明》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月是故乡明》,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掌握押韵、对仗和节奏等诗歌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情境引入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月是故乡明》内容,背诵诗歌。
2.学习押韵和对仗等诗歌特点。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并进行诗歌鉴赏。
2.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描绘夜晚月亮的音乐,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同学们,你们平时晚上看到月亮时会有什么感觉呢?请以最真实的想法来描述一下。
学生:......教师:很好,你们对月亮的感觉和想法各不相同,这说明月亮在人们心中有着不同的意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与月亮有关,它是一首古朴而美丽的诗歌,名字就叫《月是故乡明》。
你们准备好了吗?2.新授(10分钟)教师出示课文《月是故乡明》的诗歌,让学生跟读。
教师:请大家跟我一起读课文《月是故乡明》,注意抓住诗歌中的押韵和对仗的特点。
学生:跟读课文。
教师:好,你们读得很好。
这首诗歌描述了月亮的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诗歌的押韵和对仗。
教师出示课文中的押韵和对仗的例句,并解释其特点。
教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首诗歌中有很多的押韵和对仗,这种表达方式能让诗歌更加优美动听。
接下来我们分组进行诗歌表演,每个小组都要选择一首你们喜欢的诗歌,加入押韵和对仗的元素,然后进行朗诵。
3.互动(15分钟)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
谁能告诉我,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点名学生回答)学生1:老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小姑娘给她在外地的父亲写信,向父亲描述了家乡的美景和思念之情。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df8b5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b.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3-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作者远离故乡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本课的生字词较多,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诗意。
教学本课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意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较为敏感,容易产生共鸣。
在生字词学习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仍需教师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诗意的理解与体会。
3.将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写作等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生字词卡片。
3.PPT课件。
4.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乡的美景,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引入课文《3-月是故乡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作者是谁吗?他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54a0d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9.png)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故乡”,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课文《月是故乡明》以作者在异地漂泊的经历为背景,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但是,对于一些较难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可能对故乡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可能还没有深刻的体会。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
4.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难点:对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课文。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表达法: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感受。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配套练习册。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月亮与故乡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月亮的描写,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故乡的感受,鼓励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进行表达。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a2a31f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1e.png)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
本课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故乡的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但对于文章深层次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故乡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难点:对文章深层次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讨论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运用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作者介绍、相关图片等。
2.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仪等。
3.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月亮的美丽。
然后提问:“你们对故乡有什么印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故乡,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进行检查。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974602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c.png)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通过对故乡明月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富有诗意。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感受诗歌的美。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但是,对于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情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可能对故乡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教学难点:欣赏诗歌的美,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2.课件:诗歌的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
3.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和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诗歌,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跟读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讨论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6366bc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2.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古诗《月是故乡明》的内容和背景•掌握古诗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了解古人对乡愁的感受能力目标•能够朗读古诗《月是故乡明》•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能够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诗意情怀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古诗《月是故乡明》的意境和情感•朗读古诗中的句子和描写•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情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抒情情感•理解古人对乡愁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深沉的家乡情感三、教学准备•课文《月是故乡明》•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录音设备和播放器•教学PPT或投影仪四、教学过程设计1. 温故知新•利用一段音乐或画面展示带有乡愁情感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2. 导入课文•播放古诗《月是故乡明》的语音,让学生感受诗意。
3. 教学重点•逐句解读《月是故乡明》中的内容和意境。
•教授古诗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4. 听读训练•要求学生听录音,模仿发音,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5. 朗读训练•分组朗读《月是故乡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6. 情感抒发•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引导他们写下自己的家乡故事或感受。
五、教学反馈1. 朗诵表演•鼓励学生展示朗诵的成果,分享自己的家乡情感。
2. 情感抒发•学生互相交流家乡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慨和思念。
六、课堂总结•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对家乡的热爱和感悟。
以上是《月是故乡明》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家乡的思考和感悟,激发他们对古诗的热爱。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3课 月是故乡明》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3课 月是故乡明》](https://img.taocdn.com/s3/m/7159f98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d.png)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3课月是故乡明》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发生的故事情节。
3.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和相关词语,正确运用于语言表达中。
4.能够感悟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发生的故事情节。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及课文录音。
2.教学多媒体设备。
3.黑板、彩色粉笔。
4.PPT课件制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月是故乡明》的世界,唤起学生对月亮的情感。
2. 学习新知识•听读课文,呈现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3. 拓展延伸•通过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归纳课文的重点内容,加深理解。
4. 训练与实践•跟读、朗读课文,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正确发音、语调。
5. 拓展应用•给学生相关练习题目,巩固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6. 总结回顾•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内容。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去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以上是针对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3课月是故乡明》的教学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8ba84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11.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对故乡的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以及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文学作品有较高的兴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理解有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优美句子的学习和朗读。
2.难点: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的深入理解,以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的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故乡的月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故乡的记忆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
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表达方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某个重点词语或句子,试着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a883998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4.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2.能够表演课文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能够听懂和讲述故事,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情感。
4.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境,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表演课文内容,理解并感悟诗歌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工具2. 导入•通过问答、引入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月是故乡明》的兴趣。
3. 学习课文•先进行整体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分段解读,讲解生词、诗句等。
•鼓励学生自主朗读,纠正发音和语调,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
4. 课文分析•请学生就课文的主题、情感、意境等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创设情境•通过分角色表演、画面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 总结归纳•综合课堂讨论和表演,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总结,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评估•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对问题的回答等。
•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教学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下节课教学做准备。
六、课后作业•复习课文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练习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
以上就是本节课《月是故乡明》的教案,希望学生在本节课中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并体会其中的情感与意境。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课堂教学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课堂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910b6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e.png)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课堂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本课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热爱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进行语言训练、情感教育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上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散文的意境、情感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同时,他们对故乡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认知,但通过文字表达对故乡的情感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情感,增强对故乡的认知和归属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意境,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故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意境。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培养语感。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写作教学法:通过写作,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打印或准备课文原文,方便学生朗读和理解。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用于展示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3.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故乡的月亮,引导学生思考对故乡的认知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原文,让学生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1.会认“徘、徊、渺”等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3.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策略
1.识记生字
指导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语境读准生字字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篝火、澄澈、旖旎、无垠、点缀”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出示词串“燕京、燕园、燕山、姓燕”,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燕”。
2.朗读教学
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找出季羡林爷爷直接描写家乡月亮的句子进行品读,直接感受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3.语言运用
本文最大的语言特点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找出文中的对比句品读感悟,仿照文中的对比句说一说。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吟诵古诗,导入课文题目
1.引导吟诵: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月亮。
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
古人最爱用诗词吟诵月亮,你们想到了哪一首诗?
2.学生吟诗。
(课件出示吟诵月亮的诗句)
3.导入课文题目:吟诵月亮的古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月是故乡明》。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月是故乡明)
4.简介作者。
《月是故乡明》这篇散文是季羡林爷爷写的,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吧。
(课件出示季羡林的资料)
5.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羡林爷爷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诗歌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了解题目的出处,为感悟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
了解作者,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知往事和经历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2)读准多音字“燕”。
(课件出示词串)
课件出示
燕京燕园燕山姓燕
指名学生认读。
3.学生自主阅读。
(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2)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在文中做批注。
4.全班交流,感知往事和经历。
(1)引导交流: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指名交流)
(2)引导概括: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简要概括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吗?(板书: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做梦)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老师相机指导。
初读课文,感知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
板块三再读课文,感悟作者内心
1.引导交流: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月亮?
2.品读描写外国月亮的部分。
课件出示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1)指名朗读,交流:你有什么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又是怎样的?
(2)师生合作朗读。
教师读描写外国月亮的语段,学生读“我”的内心感受。
3.品读描写北京燕园月亮的部分。
教师引导:北京燕园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
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引导交流: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作者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
师生合作朗读。
4.品读描写故乡月亮的部分。
(1)默读课文: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季羡林爷爷心中故乡的小月亮又是怎样的呢?在文中找出描写故乡的月亮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2)指名学生朗读。
(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评价,再齐读。
5.教师小结:外国的月亮再美,北京的月亮再好,我永远忘不掉故乡的小月亮。
对比之下,故乡的小月亮究竟好在哪里呢?(指名学生说)
6.师生在配乐中朗诵课文。
7.教师小结:季羡林爷爷走出了鲁西北那个小村庄,走出了国门,但没有走出那植根心底的爱国情结;他走进燕园,走上了大学的讲台,但没有走出那融入生命的乡土情结;他走上了社会的高层,步入了人生的辉煌,但没有走出那刻骨铭心的平民情结。
季羡林爷爷即使功成名就,即使身在他乡,依然对自己的故乡念念不忘。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把外国的月亮、北京的月亮和故乡的月亮进行对比,领悟作者对比的写作手法。
板块四回读课文,感悟表达
1.感悟写法。
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凸显出来,故乡的小月亮为什么那么美,除了亲切而温馨的回忆外,作者还通过与其他场景进行对比来表现: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见过的月亮都美妙绝伦,但在作者看来,哪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的,月始终是故乡的明。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1)仿照这句话写一个对比句。
(学生练习写对比句,老师相机指导)
(2)展示台上展示写得好的对比句。
2.季羡林爷爷已经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对那个小山村念念不忘呢?(因为那里有季羡林爷爷童年的快乐和美好的回忆,那里是他的故乡)
3.作者只记得那些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吗?除了记得在故乡发生的事,他还记得故乡的什么?(他还记得故乡的景色,比如故乡的水)
4.在作者心中故乡的水又是怎样的呢?(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却到处都是。
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
指名读,再齐读。
(板书:景——月、水)
5.作者写故乡的月亮是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他为何要写故乡的水呢?(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
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
6.教师小结:原来故乡的水是给故乡的月亮当陪衬的。
作者写家乡的月也好,水也好,都是为了借物抒情。
借故乡的月亮,借故乡的水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故乡的一切都是他无法割舍、无法忘掉的。
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
季羡林爷爷心中的那个小月亮,寄托了多少他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啊!(板书:情——思乡)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写对比句,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
引导学生回读课文,感悟衬托和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板块五布置作业,搜集诗文
1.回扣课文题目,出示杜甫的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一句诗。
(课件出示《月夜忆舍弟》)
(1)指名学生读这首诗。
(2)老师简单介绍:这首诗写了杜甫兄弟几人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的月亮,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2.布置作业。
请大家课下再搜集一些思乡的其他古诗,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扣课文题目,交流杜甫所写的思乡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加深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借助读前提示,自主阅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学。
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读自悟,老师相机指导,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文本,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把外国的月亮、北京的月亮和故乡的月亮进行对比,领悟作者对比的写作手法。
训练学生写对比句,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
2.运用习得的学法,自主阅读。
通过质疑“故乡的月亮好在哪儿”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加深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
3.链接相关资料,自主阅读。
链接相关资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需要。
本文有些地方是教学时的重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光靠老师讲和学生读,是不能让学生完全明白的,我们可以链接一些相关资料辅助一下,这样对学生的自主阅读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