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艺体生专用)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以库布齐沙漠为例》课件
(1)从自然原因角度,分析为什么库布齐地区会 演变成“死亡之海”。(6分)(2)分析库布齐沙漠推
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
不利影响。(6分)(3)说明在流动沙丘分布区使用草 方格固沙的好处。
(6分)(4)概括当地光伏发电立体化产业带来的效益。
(6分)
考向探究一:
01
荒漠化的成因
考向探究一:荒漠化的成因
(1)从自然原因角度,分析为什么库布齐地区 会演变成“死亡之海”。(6分)
就地 取材
关键词
02
考向探究一:荒漠化的成因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漢,表面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库布齐地区 曾经森林葱郁、水草肥美,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它每 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库布齐人民在流动沙丘分布区,先 用草方格固沙,再种植固沙植被。近年来,库布齐地区利用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 出一种治沙新模式--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并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 板间养殖)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24分)
D.盐碱化
考向探究一:荒漠化的成因
举一反三2
【课堂练习】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 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
原1.上断的流洼期地间增,多山增前大平。原据上此的完洼成地1增-2多题增。大(是20由19于新课A标.II)地面小沉尺降度 个性问题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真题盘点
高考真题 2020山东,19(3) 2020新课标III,37
分值
命题情境
4分 西柳沟流域考察的图文资料
24分 毛乌素沙地中沙地与沼泽等的转变和要素统计图
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
不利影响。(6分)(3)说明在流动沙丘分布区使用草 方格固沙的好处。
(6分)(4)概括当地光伏发电立体化产业带来的效益。
(6分)
考向探究一:
01
荒漠化的成因
考向探究一:荒漠化的成因
(1)从自然原因角度,分析为什么库布齐地区 会演变成“死亡之海”。(6分)
就地 取材
关键词
02
考向探究一:荒漠化的成因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漢,表面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库布齐地区 曾经森林葱郁、水草肥美,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它每 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库布齐人民在流动沙丘分布区,先 用草方格固沙,再种植固沙植被。近年来,库布齐地区利用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 出一种治沙新模式--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并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 板间养殖)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24分)
D.盐碱化
考向探究一:荒漠化的成因
举一反三2
【课堂练习】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 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
原1.上断的流洼期地间增,多山增前大平。原据上此的完洼成地1增-2多题增。大(是20由19于新课A标.II)地面小沉尺降度 个性问题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真题盘点
高考真题 2020山东,19(3) 2020新课标III,37
分值
命题情境
4分 西柳沟流域考察的图文资料
24分 毛乌素沙地中沙地与沼泽等的转变和要素统计图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之《环境保护》课件(共57张PPT)
而且也与上游的水资源开发、植被覆盖以及水土流失 情况都有很密切的关系。
用及周边地区发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答案:作用:具有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 美化环境的作用,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与保持生物多 样性;问题:科学规划与合理用地,控制与治理水污染 等。(符合题意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评分)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推广和使用天然气、太阳 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大力提倡并推广地铁、公交等公 共交通方式。
考向 2 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 2.单项重金属污染系数是指某一重金属在表层土中 的浓度实测值与土壤中该重金属污染物质量标准值之比。 下图为我国浙江省金华市不同功能区单项重金属污染系 数统计图。
自我校对:①渗漏 ②盐碱化 ③水质
尝试解答: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碱化, 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 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 化。
考向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白洋淀(下图所示景观)是华北平原唯一常年积水 的浅水型淡水湖泊,是华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湖泊 湿地,被誉为“华北明珠”。白洋淀湿地系统的环境演变, 不仅涉及到淀区本身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
解析:快递外包装容易产生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
题。可从推广快递外包装材料的环保化、减量化及实行废
弃外包装的分类回收等角度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
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 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 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 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 品,实行分类回收。
[审题专练]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1)①________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2)泉水受到污染,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专题二十三 环境保护
4. 生物多样性保护
(1)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方面有物种有16 发生、发育和消亡 的过程;人为原因包括狩猎、 17 采集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2)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宜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 理;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降,水土流失加剧,旱涝灾害加剧
结构
气候干旱、降水减 改变草原的植物种类,降低草场的生产力,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
少
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甚至造成荒漠化 畜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 滨、海滨
环境污染、围湖(海) 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 流的截流改向
沉积物自然填充湖 丧失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
人口稠密,过度开垦
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 低土地肥力,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导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
多暴雨
致下游河、湖、水库泥沙增多,河床抬高, 梯
进而引发洪涝灾害
土地荒漠 化
西北、华北半 干旱区
过度放牧
降水少、气候干旱
土地荒漠化不但对本地区造成危害,而且还 可通过沙尘暴的形式影响其他地区
考查难度
中等
中等
中等
常考题型及分值
非选择题,10分
非选择题,10分
非选择题,10分
命题 高考多以现实中的环境问题切入,主要考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以培养学生保护 趋势 环境的意识。近年来高考试题主要考查我国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如生物入侵、水土流失等。
考点梳理
2020高考地理复习微专题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ppt课件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 程措施构筑防护体
系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 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在牧区减少 水井数量;在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 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 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 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 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
微专题十八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基础性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涵盖荒漠化的防治、水土流失 的治理、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高考多以相关图 文材料为载体考查某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从区域认 知的角度出发,以人地协调的观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 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在高考中,试题多以区域图和相关文字材料为载体, 考查某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措
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
开发新能源
改变西北农村能源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 结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农
村沼气等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看地形坡度
多为地形起伏大、坡度大的地形区
看气候特点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的气候环境易出现水土流失
看植被和土 壤状况
植被覆盖率低,土质疏松的易发生水土流失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植被破坏及工程建设均会 导致水土流失
看人类活动保持水土
较干旱的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城市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
道路两侧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 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
热带雨林
施。综合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性
高考以我国最新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案例为载体,考 查考生的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在地理实践力的基础 创新性 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应用性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第2篇 专题14 环境保护课件
• 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 环境污染问题的形成原因、危害与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问题
形成原因
造成的危害
水污染
影响工业生产、人 大量的工业、农业和 民生活,危害人体 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 健康,破坏生态,
影响动植物繁殖
大气污染
人为原因:化石燃料
的燃烧排放出的大量 粉尘和酸性气体;自 然原因:特定的气象 和地形条件会加重大
• 答案:来源:①造纸厂的污水排放;②生活污水的排放。
• 影响:①绿地面积减小,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使城市空气湿度降低、温差变 大;②加重城市的热岛效应;③城市易发生内涝;④环境污染加剧。(任答其中3 个要点即可)
高频考点二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
• 1.(2017·全国卷Ⅰ)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 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 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解析:快递外包装容易产生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可从推广快递外包装 材料的环保化、减量化及实行废弃外包装的分类回收等角度提出解决措施。
• 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 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二篇 专题知识突破
模块四 选修地理
专题十四 选修6 环境保护
体系构建
高频考点
命题方向
1.生态环 1.结合重大环境问题,结合图文
境问题。 材料考查区域环境问题的形成、
2.环境污 危害及治理等。
染与防 2.结合国际、国内重大时事,考 查主要生态危机的成因、生态系
• 环境污染问题的形成原因、危害与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问题
形成原因
造成的危害
水污染
影响工业生产、人 大量的工业、农业和 民生活,危害人体 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 健康,破坏生态,
影响动植物繁殖
大气污染
人为原因:化石燃料
的燃烧排放出的大量 粉尘和酸性气体;自 然原因:特定的气象 和地形条件会加重大
• 答案:来源:①造纸厂的污水排放;②生活污水的排放。
• 影响:①绿地面积减小,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使城市空气湿度降低、温差变 大;②加重城市的热岛效应;③城市易发生内涝;④环境污染加剧。(任答其中3 个要点即可)
高频考点二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
• 1.(2017·全国卷Ⅰ)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 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 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解析:快递外包装容易产生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可从推广快递外包装 材料的环保化、减量化及实行废弃外包装的分类回收等角度提出解决措施。
• 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 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二篇 专题知识突破
模块四 选修地理
专题十四 选修6 环境保护
体系构建
高频考点
命题方向
1.生态环 1.结合重大环境问题,结合图文
境问题。 材料考查区域环境问题的形成、
2.环境污 危害及治理等。
染与防 2.结合国际、国内重大时事,考 查主要生态危机的成因、生态系
第三部分第二章 第3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件(共106张ppt)
2020/5/31
3
(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2020/5/31
4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_□_6 _气__候__异__常__使脆弱 的生态环境失衡。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2020/5/31
5
[名师提醒] 世界荒漠带形成的四种原因
2020/5/31
21
(2)以水土保持为中心:①压缩□_47_耕__作__用__地__;②扩大 林、草种植面积;③开展矿区复垦工作。
(3)以综合治理为手段: ①原则:林草、工程与_□4_8 _耕__作__措__施_相结合;经济、社 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②目的:改善_□4_9 _生__态__环__境_;配合当地群众_□5_0_脱__贫__致__富_; 最终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2.具体措施 (1)工程措施:
2020/5/31
14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被毁的原因
2020/5/31
15
2.开发计划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雨林面临的两种前途
2020/5/31
16
2.保护雨林的具体措施
2020/5/31
17
[教材外案例] 一、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概况
2020/5/31
34
第二步:思维流程: (1)春季多风沙,即风源和沙源。由于错那湖周围山 地围绕,外界的沙源会被山地阻挡,因此,湖区的沙源为 本地来源,而河流入湖的三角洲地区有泥沙沉积,低水位 时出露水面的湖底泥沙也是来源之一。 (2)由材料可知,大风(大于等于 8 级)日数多且多集中 在冬春季节,且盛行风向为西风,大风经广阔无阻挡的湖 面,加上东部地区的河谷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大;湖在 4 500 m 的高原面上,温度还很低,植被还未能保护地表, 因此冬春易起沙。
高频考点0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向二 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和措施
【例2】早在3 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 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中国某集团公司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上的库布齐沙漠应用“治 沙+种植+养殖+发电+扶贫”五位一体的复合生态太阳能治沙新模式(如下图),开创了“板上 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产业扶贫”的生态光伏模式。据此完成3~4题。
土地荒漠化
2.抓住环境要素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3.遵循人地协调观提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1)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 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影响的角度分析对策。例 如,水土流失的产生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少 水土流失的发生。 (2)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对策 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例如,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 退耕还湖;陡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多种经营。 (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例如,我国南方丘陵山区, 要治理水土流失,最好的措施就是发展立体农业;我国牧区的荒漠化治理,除了规定合理的 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保护森林外,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 综合开发与利用等。
4.五位一体的复合生态太阳能治沙新模式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有( A )
①太阳能电池板可削减风力,阻挡风沙
②太阳能电池板遮挡阳光,减少蒸发,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
③为当地提供新能源,可减少薪柴砍伐
④增加该地区的年降水量,改变气候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选修部分5.2环境保护课件
开源 节流
修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 降雨等
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 率;实行污水资源化
基础梳理
2.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 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蕴含着生态问题发生的潜在性,而人口激增(根本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 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激发了生态问题的产生。
【解析】
维提岛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从旅游资源的质量、集群状况及地域组合、交通 条件、市场距离等方面分析,同时也要考虑其不利方面。
核心考点
热点命题1: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2016·全国Ⅰ卷,44)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如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 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 都有渗漏。
考情分析
【专题热词】 1.洋垃圾被全面禁止入境 洋垃圾是指进口的固体废物,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服装 等。中国从2017年年底开始将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进口固体废物管理制 度,加强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维 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2.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 201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通报指出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但长期以来, 祁连山在矿产资源开发、水电设施建设以及污染排放等方面问题严重,局部生 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
核心考点
【尝试答题】 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
课时2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答案】 (1)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 【解析】 第(1)题,图示绿色长城北部地处副热带,终年受副热带 高气压带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 替控制,是热带草原气候。
(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答案】 (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 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 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 于向南移动。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解析】第(2)题,绿色长城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 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和离岸风,终年 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 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扩大了荒漠 影响范围。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课堂导学】
四、要点精讲
要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荒漠化的成因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 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因 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决定性的 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思维拓展】 另一种荒 漠化——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 旱和半湿润地区,气候 干旱,
蒸发量大;大量引水灌溉,导 致地下水位上升,造 成土地盐
分集聚所形成的现象。是荒漠 化的另一种迹 象,也是人为不
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 源所带 来的后果。土地次生盐 渍化多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华北
地区,如我国的黄淮海平原、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都 不同
课时26 区域生态环境建明
(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答案】 (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 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 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 于向南移动。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解析】第(2)题,绿色长城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 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和离岸风,终年 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 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扩大了荒漠 影响范围。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课堂导学】
四、要点精讲
要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荒漠化的成因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 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因 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决定性的 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思维拓展】 另一种荒 漠化——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 旱和半湿润地区,气候 干旱,
蒸发量大;大量引水灌溉,导 致地下水位上升,造 成土地盐
分集聚所形成的现象。是荒漠 化的另一种迹 象,也是人为不
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 源所带 来的后果。土地次生盐 渍化多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华北
地区,如我国的黄淮海平原、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都 不同
课时26 区域生态环境建明
2021届高考统考地理二轮复习艺体生专用课件:第三部分 专题二 第一节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答案:1.A 2.D
(2019 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二检)酒泉市是典型的戈壁绿洲城 市,耕地和绿洲资源稀少。近年来,酒泉市出台奖补和扶持政策, 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载体,加大科技投入,生产特色农产品,建 成国家级戈壁农业示范基地。玉门镇的农业示范园在建造温室大棚 时,先将地面深挖 2 米,再回填 1 米深的客土(指别处的土壤),有 效的克服了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如图示意酒泉市位置。据此完成 3~5 题。
(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人与自然的协调是防治荒漠化的核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 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具体措施如图所示:
方法技巧: 区域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 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的答题思路:
对点训练 1.(2019 年全国Ⅱ卷)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 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 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 增多增大。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专题二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2.荒漠化发生的原因、存在问题及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3.森林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知识点一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 —
温馨提示: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量非常少的地区的自然
景观,它包括沙漠、沙地、戈壁等。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是 一个变化过程,其结果可能出现荒漠景观。
答案:(1)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 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 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 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2019 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二检)酒泉市是典型的戈壁绿洲城 市,耕地和绿洲资源稀少。近年来,酒泉市出台奖补和扶持政策, 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载体,加大科技投入,生产特色农产品,建 成国家级戈壁农业示范基地。玉门镇的农业示范园在建造温室大棚 时,先将地面深挖 2 米,再回填 1 米深的客土(指别处的土壤),有 效的克服了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如图示意酒泉市位置。据此完成 3~5 题。
(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人与自然的协调是防治荒漠化的核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 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具体措施如图所示:
方法技巧: 区域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 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的答题思路:
对点训练 1.(2019 年全国Ⅱ卷)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 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 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 增多增大。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专题二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2.荒漠化发生的原因、存在问题及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3.森林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知识点一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 —
温馨提示: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量非常少的地区的自然
景观,它包括沙漠、沙地、戈壁等。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是 一个变化过程,其结果可能出现荒漠景观。
答案:(1)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 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 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 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突破微专题26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共26张ppt)
第17页
(2)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 政策导向等。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而导致对土 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往往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 的根本性人为原因。
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把每一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 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稀野生植物等
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 技术措施
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第9页
生活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为燃料等
措施
经济 措施
主要为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 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 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第12页
微专题2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微专题2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微专题2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微专题26 微专题26
区区域域生生(态态2)环环毛境境建建乌设设素沙地
1995~2013
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
释。 微专题2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微专题2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微微微专专专题 题 题222_666 _区区区_域域域_生生生_人态态态_环环环类_境境境_活_建建建_设设设动__强__度_增__加__,__生__产__、_生__活__消__耗__的_水__量__增__加__,__导_致__蒸__发__(_腾_)_量__增___
第8页
2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
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 工程措施
等);②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
加固堤坝等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
(2)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 政策导向等。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而导致对土 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往往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 的根本性人为原因。
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把每一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 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稀野生植物等
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 技术措施
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第9页
生活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为燃料等
措施
经济 措施
主要为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 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 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第12页
微专题2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微专题2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微专题2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微专题26 微专题26
区区域域生生(态态2)环环毛境境建建乌设设素沙地
1995~2013
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
释。 微专题2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微专题2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微微微专专专题 题 题222_666 _区区区_域域域_生生生_人态态态_环环环类_境境境_活_建建建_设设设动__强__度_增__加__,__生__产__、_生__活__消__耗__的_水__量__增__加__,__导_致__蒸__发__(_腾_)_量__增___
第8页
2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
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 工程措施
等);②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
加固堤坝等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
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专题三第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全国通用
图 3-2-9 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zhǔyào)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第的二十八人页,为共30原页。 因主要(zhǔyào)是过度放牧
点拨:读图可知,甘肃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 例最大;内蒙古与宁夏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相等, 但两省土地总面积不同,因而水土流失的面积不同;云南、贵 州位于岩溶地貌区,因过度砍伐(kǎnfá)或开垦造成植被破坏而引起水
灌溉方式,易使地表积水;该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
干旱,蒸发强烈,积水蒸发后,盐分积聚在地表,导致土壤盐
答案(dá àn):1.2.DB
碱化。第 2 题,注意题干的设问为“人为原因”,即何种不合
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草原退化为沙漠。
第二十七页,共30页。
3.(2010 年广州质检)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tǔdì)及草地退化状 况比较图(图 3-2-9),判断下列(xiàliè)叙述正确的是)(
对症下药。区域(qūyù)生态与发展问题的研究思路如图 3-2-5:
图 3-2-5
第十八页,共30页。
【典例 1】读我国部分(bù fen)地区简图(图 3-2-6),回答(1 题。
图 3-2-6
第十九页,共30页。
(1)我国该区域(qūyù)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A.地形(dìxíng)起伏大
答案:演变趋势(qūshì):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近五十年 来湖面的面积(miàn jī)急剧缩小。
演变原因:全球变暖导致干旱加剧,荒漠化趋势严重造成
沙漠逐步南侵;人口增长过快,农牧业过度发展,沿湖国家缺 乏统筹安排等。
产生后果:湖水日趋枯竭,湖区生物多样性减少;干旱程 度加剧,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农牧渔生产难以维系,
点拨:读图可知,甘肃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 例最大;内蒙古与宁夏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相等, 但两省土地总面积不同,因而水土流失的面积不同;云南、贵 州位于岩溶地貌区,因过度砍伐(kǎnfá)或开垦造成植被破坏而引起水
灌溉方式,易使地表积水;该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
干旱,蒸发强烈,积水蒸发后,盐分积聚在地表,导致土壤盐
答案(dá àn):1.2.DB
碱化。第 2 题,注意题干的设问为“人为原因”,即何种不合
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草原退化为沙漠。
第二十七页,共30页。
3.(2010 年广州质检)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tǔdì)及草地退化状 况比较图(图 3-2-9),判断下列(xiàliè)叙述正确的是)(
对症下药。区域(qūyù)生态与发展问题的研究思路如图 3-2-5:
图 3-2-5
第十八页,共30页。
【典例 1】读我国部分(bù fen)地区简图(图 3-2-6),回答(1 题。
图 3-2-6
第十九页,共30页。
(1)我国该区域(qūyù)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A.地形(dìxíng)起伏大
答案:演变趋势(qūshì):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近五十年 来湖面的面积(miàn jī)急剧缩小。
演变原因:全球变暖导致干旱加剧,荒漠化趋势严重造成
沙漠逐步南侵;人口增长过快,农牧业过度发展,沿湖国家缺 乏统筹安排等。
产生后果:湖水日趋枯竭,湖区生物多样性减少;干旱程 度加剧,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农牧渔生产难以维系,
艺体生专用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20210323116
考点二 水土流失
基础导学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 自然原因: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易侵蚀性为原因:森林、草原被毁;不合理利用土地。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 加剧13 沟壑 形成,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 造成14 生态环境 恶化。
(1)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答案]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 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 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1.成因 (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类型及影响如下表所示:
(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做题时应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 ②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C ) A. 增加耕地面积 B. 防治水土流失 C. 改善人居环境 D. 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B ) A. 优化农业结构 B. 方便田间耕作 C. 健全公共服务 D. 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C ) 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 生存环境。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拓展】 另一种荒 漠化——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 旱和半湿润地区,气候 干旱,
蒸发量大;大量引水灌溉,导 致地下水位上升,造 成土地盐
分集聚所形成的现象。是荒漠 化的另一种迹 象,也是人为不
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 源所带 来的后果。土地次生盐 渍化多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华北
地区,如我国的黄淮海平原、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都 不同
材料一 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 7100千米,宽15千米。
材料二 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
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 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 进适应性树种。
撒哈拉沙漠南缘绿化带规划示意图
(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界 带延伸?
【答案】 (1)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 【解析】 第(1)题,图示绿色长城北部地处副热带,终年受副热带 高气压带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 替控制,是热带草原气候。
(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答案】 (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 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 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 于向南移动。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解析】第(2)题,绿色长城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 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和离岸风,终年 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 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扩大了荒漠 影响范围。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课堂导学】
四、要点精讲
要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荒漠化的成因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 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因 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决定性的 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程度地存在着次生盐渍化问题。 如下图所示:
2.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思维拓展】 (1)北方沙尘暴多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①西北部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口增长过快过多,人口素 质较低,这是根本原因;
②过度放牧,无度开发、开垦、滥挖药材,草场遭到破坏, 荒漠化不断加重和扩大是造成沙尘暴的地表原因;
课时2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
考试说明
教学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 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
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 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
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
治理保护措施
二、知识网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应试指导
考情分析
2020年 新课标卷Ⅰ1~3题,区域生态环境 2019年 无 2018年 新课标卷Ⅰ37(4)题,生态环境保护
备考策略 本课时内容是地理学科知识点的极大的拓展和延伸,并且具 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图表文结合应 该是一种理想的选择。简单的图表文可立刻使各种复杂的关系 一目了然,特别是因果关系。在复习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一个区域中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常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 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如水土流失的形成与不合理开发 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必然的联系。因此,不能把上述问 题孤立起来讲述,应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资 源利用中的不合理的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 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对 策。 2.分析该区域环境问题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危害。 3.针对该区域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卓有成效的综合治理措 施。
(4)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 ,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本特性。
【答案】 (4)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 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 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 特性: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有效抵 御风沙。 【解析】第(4)题,原因分析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绿化 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向热带草原 气候过渡带,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 呈稀树草原景观;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不能有效地降 低风速,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材料二中已给出引用树种特 性,分析也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当地气候干旱,选用适应性强的 树种会比本地树种更加耐旱;当地树种叶少,冠小,不能密集种植,旱季 落叶,选用的树种就要克服这些弊端;选用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 树冠大叶多的树,可有效降低风速、抵御风沙。
(3)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 取什么措施?
【答案】 (3)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解析】第(3)题,本身气候干旱,荒漠广布;非洲人口增长快,粮食 需求量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是人为荒漠化的主因;因此要防 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②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关键; ③进一步营造“三北”防护林,扩大防护林面积,提高防护林 质量,使“绿色长城”更加坚固耐用。在荒漠化地区,要坚决地 退耕还草、还林,只有多种林草,才能固住泥土,挡住风沙, 改善生态环境才是根本出路。
【典题展示1】 (2016·上海卷)(十六)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 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读图文资料,回 答问题。
③气候异常,北方持续干旱,气温又普遍偏高,是造成沙尘 暴的天气原因。
(2)沙尘暴天气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大气污染。因此, 加快全国范围内的荒漠化治理,尤其是西北部荒漠化的防治, 已十分紧迫和重要。
①加强法制,完善机制,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切实采取有效 措施改善牧区生产方式和牧场生态状况,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经 济效益,改善农牧民生活是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