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学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果树瀑布>第一课时教学记

<黄果树瀑布>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隶属于主题单元"祖国各地”.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从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阐述"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文章条理清晰,用词优美,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给人以视觉的享受.观看瀑布时的心理活动描写,带给读者一种现场感.

这样的美文如何教?

第一课时我的教学任务是: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找出文章中心句,知道本文采用走到哪写到哪的方法来结构的. 我的设计思路是:

从单元主题入手,由安徽的黄山,来到了贵州的黄果树瀑布.背诵<望庐山瀑布>.说说印象中的瀑布是什么样的?观察图片,说说见到的黄果树瀑布是什么样的?教师范读课文后,请同学用一句话说说作者眼里的黄果树瀑布是什么样的?体会"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所蕴含的感情!设置疑问:真是杰作?搁置此疑问解决生字词,包括课后的生字和文中阅读时有障碍的生字词。重点体会“缝”的错落美,“隙”的两小对称!重拾关于“杰作”的疑问,孩子自渎课文,思考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交流后找出文中描写瀑布声音和形态的句子练读。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分别是站在什么位置观察的?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景区门口—透过缝隙----来到谷底----走上平台。总结作者采用“走到哪写到哪的的方法”从声音和形态来写黄果树这部杰作的。设置悬念,这部杰作到底有多精彩?下节课继续。

我的教学反思:

一、围绕“感受”,自然引入文本

课标说:“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和编者之间的对话。”黄果树瀑布,对于生活在平原的小孩子来说,除了特意去旅行,几乎是一个传奇。在他们的脑海中,关于瀑布的形象来源于那首古诗,还有就是来自媒体的一鳞半爪的记忆。唤起孩子阅读的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的大脑来一次强烈的冲击。先从他的原始知识入手,古诗的背诵抑扬顿挫,韵味十足。当要孩子说出对瀑布的印象时,“紫色的、壮观、雄伟”,抽象的,不准确的词语,象挤牙膏一样慢吞吞地被挤出来。这正是我想象中的,我对他们的估计没有错。当黄果树瀑布的视频被打开,光与影、声与色的强烈冲击,孩子们张圆了嘴。从他们发光的瞳仁中,我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我让孩子再说说对黄果树瀑布的印象。话匣子被打开了,“速度真快,快得有点让人担心站在它脚下的友人会不会有危险。”“整个就像是一块白布一样。”……我让孩子听我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看看黄果树瀑布给作者什么样的感受!大家很准地找到了第一句。我让孩子反复咀嚼这句话,说说其中到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机灵的张骥通过重读“真是”和“杰作”体会出这表达了作者对瀑布的喜爱、赞美之情!孩子们的集体朗读告诉我,他们对张骥的回答是认可的。我逆道而驶:这真是一幅超出一般的作品吗?板书:杰作?引入课文第二部分的教学。

二、紧扣“美感”,自然体悟字形

由于是第一课时教学,我必须帮助孩子们解决生字词。本课的生字不多。我沿袭以前的办法,自学生字,采用全班交流的形式,给同学从字音、字形方面提个醒。扮演老师的形式,孩子乐于发现,也乐于接受。课标强调:“课堂用于写字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除了孩子用数空的办法和我一起写课题,我还找出两个有代表性的字:缝、隙,指导孩子练字。我采用一观察、二寻因、三假设、四练习的办法来体会如何写美这两个字。首先,我让孩子先观察“缝”是什么结构的字?孩子说是左右结构。聚焦它的右部,让孩子再观察,它的走子底的写法有什么特点?孩子说出了它的起笔要比左右低点。李潇潇居然说到是为了表现汉字的错落美。我情不自禁地向她竖起大拇指。接着,我说:你写一个走子底和左右一样高的与原来的字比比,哪个漂亮?孩子们异口同声书上的漂亮。最后,我让他们再描红,临写。绝大部分同学这个字写得很漂亮。

三、着眼“结构”,自然寻找线索

这是一片游记,作者围绕“杰作”二字,形声兼备,时形时声,如何掌握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也是课标强调的啊!我想从寻找文章行文的线索入手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在明白文章的主要写作内容后,我问孩子:“写《黄山奇松》,作者选择玉屏楼作为观察的点。这篇文章作者是从哪些地方来观察瀑布的呢?”孩子们快速浏览课文,经过同学互补,老师完善,很快找出了从景区门口—透过缝隙----来到谷底----走上平台这样四个观察点。四个观察点,就像一条红线一样将全文贯穿在一起。这样的观察方法如何给它起名呢?我没有采用“移步换景”这样的说法,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概念,用概念的东西来教陌生的知识,有点“掩耳盗铃”或者“吃力不讨好”的意思,我干脆给它换个俗一点的名字:走到哪写到哪。我还告诉孩子,这可是写景文章的一大法宝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