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搜索引擎。
2. 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搜索获取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搜索,提高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搜索引擎的定义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2. 常用搜索引擎及其特点百度谷歌必应搜狗3. 互联网搜索的技巧关键词选择与组合使用高级搜索筛选与排序结果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互联网搜索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互联网搜索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常用搜索引擎及其特点,以及互联网搜索的技巧。
3. 演示:教师现场演示如何使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并引导学生思考搜索结果的筛选与排序方法。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搜索技巧在互联网上搜索指定主题,并分享搜索结果。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互联网搜索的注意事项,如避免泄露个人信息、辨别信息真伪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技巧。
2. 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互联网搜索解决问题。
五、教学资源1. 互联网搜索相关PPT。
2. 搜索引擎使用教程视频。
3. 练习题及答案。
4. 网络环境。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课后作业1. 学生自行搜索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运用所学搜索技巧,并将搜索结果与同学分享。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提高课堂互动性。
3.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搜索。
4. 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六、教学策略1. 实例教学:通过展示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互联网搜索的应用场景。
2. 任务驱动: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互联网搜索技巧。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互动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提问,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网络环境稳定,便于学生进行搜索练习。
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
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搜索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互联网搜索的概念:介绍互联网搜索的定义、原理和常用搜索引擎。
2. 互联网搜索的方法:教授关键词搜索、布尔搜索等搜索技巧。
3. 互联网搜索的应用:举例说明互联网搜索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4. 正确使用互联网搜索:强调注意事项,如避免泄露个人信息、辨别信息真伪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演示法:展示互联网搜索的实际操作过程。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互联网搜索实践。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互联网搜索的利与弊,培养正确的网络素养。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搜索的意义。
2. 讲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讲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介绍关键词搜索、布尔搜索等方法。
3. 演示互联网搜索的实际操作:示范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过程。
4. 学生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互联网搜索,教师巡回指导。
5. 讨论互联网搜索的利与弊:引导学生分析互联网搜索的优点和缺点,培养正确的网络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际搜索过程中的操作技能。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互联网搜索利与弊时的观点和表现。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运用互联网搜索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共同完成一个互联网搜索项目,如查找有关我国传统文化的资料。
2.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搜索成果,分享搜索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搜索成果和表现进行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拓展学习领域,如查找感兴趣的知识、观看在线课程等。
2. 教育学生合理分配时间,避免过度沉迷网络。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示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师个人介绍本人从事初中各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等教研工作,今年被评为市级信息技术先进个人,近年来有4篇(次)论文、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分别在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评比活动中获奖;本人辅导学生参加各级竞赛活动,有多人次获得相应级别的一、二等奖。
二、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数学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常用画图工具(2)预习课本,了解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3)让学生记下自己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5教师准备: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三、教学课题教学思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进行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知识与能力方面:1、初步掌握协作学习的技巧、学会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2.掌握中位线的概念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3.掌握定理“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另一边的直平分第三边”4.能够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概念及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5.通过定理证明及一题多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1、对于中位线定理的引入和证明可采用发现法,由学生自己观察、猜想、测量、论证,实际掌握效果更好些。
2、对于定理的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演示知识的形成及证明过程,易于理解。
3、本节重点是三角形中位线的概论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4、本节难点是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教材中采用了同一法,同一法学生初次接触,思维上不容易理解,而其他证明方法都需要添加2条或2条以上的辅助线,添加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同以前遇到的情况对比有一定的难度.五、教学方法1、运用信息技术;利用课堂导入方式的开放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导入课题;(2)利用参与方式的广泛性,鼓励学生“合作学习”;(3)利用例题演练,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有效获取互联网信息》教案
《有效获取互联网信息》教案一、教案背景江苏省自1999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园艺博览会,其中第七届的举办地点是宿迁市,作为宿迁的一名教师,我为此次盛会感到非常高兴,同时也希望在教学中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江苏省园艺博览会”。
本教案试图通过“了解‘江苏省园艺博览会’”这样一个主题,以主题探究学习方式来带领学生学习《有效获取互联网信息》这一节的内容。
二、教学课题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必修)》上册第一章的第2节中《有效获取信息》部分。
三、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对应于《纲要》中“信息的识别和获取”中的有关部分,主要从操作层面完成信息的获取和甄别,通过主题探究式的学习,对互联网信息搜索的操作方法与技巧进行探究,为后期进行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节课以“了解‘江苏省园艺博览会’”这个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来了解“江苏省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情况,让学生在体验互联网信息检索的主题活动中,掌握从互联网有效获取信息的方法。
主题探究式学习可以提升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设计建立在初一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初一学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已学习了通过互联网搜索信息的简单方法,本节课是对其必要的延伸与拓展,另外互联网在家庭中的逐步普及也为本节课的主题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各类信息。
2、会下载网络上搜索到的信息、整理信息。
(2)过程与方法采用主题探究式学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开展合作探究,通过积极思考、实践、讨论、归纳总结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有效的信息搜索意识和习惯,培养与他人合作探究的协作精神。
(4)行为与创新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庄河三中邵忠辉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八年级学生2、学科:物理3、课题:电功率和安全用电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材料(2)、完成课前预习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功率和电路中电流的关系,理解电路中的总电流随用电器功率的增大而增大。
2.知道电路中安装保险丝,为什么能够“保险”。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体验保险丝怎样保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
2.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分析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电流与电功率的关系,二是电路的保护──保险丝的应用,二者都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相关的知识,这里还要做进一步的探究,也体现了它们的重要作用。
学好了这部分内容,从某些方面来讲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
那么到底怎样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好呢?我主要运用了观察、实验、分析、讨论、猜想以及启发示教学方法,注重展现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而不再注重于一些结论性的东西,真正做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重点:1、了解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2、保险丝的作用与特点。
教学难点:1、电流随电功率增大而增大。
2、安全用电的教育。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本节实验视频文件,在上课时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便于理解。
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本节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便于学生直观形象感受,理解《电功率和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四、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提问法、分析法、讲解法、实验法、归纳法等提问法、分析法、讲解法、学习方式:提问法、分析法、、实验法、归纳法、讨论法等五、教学过程(一)、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情景导入】引入新课[师]为了改善城乡居民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用电条件,最近几年,我国城乡的许多地区在进行供电线路的改造,改造的内容之一就是把输电线换成更粗的,将电能表的额定电流换成更大的.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百度知道】/question/54754421.html一、功率P与电流I的关系(板书)1.让学生观察课本P41图7.5-1,然后问学生发现了些什么?学生答:①用电器很多②用电器是并联的③插线板“感到”很累,都冒汗了④线路可能要烧起来⑤连接电源和插线板的导线比其他用电器的导电线粗一些。
全国中国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有用信息轻松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信息技术与网络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信息。
2)、搜集游览黄鹤楼的信息。
二、教学课题使学生轻松选择有用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辨别信息的时效性及辨别信息的真假。
2、体会有用信息的时效性,提高学生探究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有用信息轻松选》是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组编小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这一课是对生活中有用信息的挑选。
作者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在文中设计了三大板块:“轻松学”“快乐做”“互动评”,且在其中穿插安排了“试一试”“说一说”“读一读”栏目,以便分层教学。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了解有用信息对生活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辨别信息的时效性及真假。
教学难点:领悟并处理信息的真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1、搜集游览黄鹤楼的有用信息和有关黄鹤楼的信息时效的资料,在百度中搜索黄鹤楼的图片资料,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黄鹤楼的资料。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黄鹤楼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图片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有关黄鹤楼天气预报、黄鹤楼天文镜观赏券、黄鹤楼特产、黄鹤楼工艺品等图片。
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有关手机中奖图片、河边禁止游泳信息图片高压电线塔上的防止触电信息、算命先生口中的人生祸福信息图片等制作成课件,课堂放给同学们看,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直观感受。
还下载了几个PPT课件重新设计制作适用的课件。
使之更为适合课堂使用。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对学生实施研究性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取讨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并借助网络中教学资源优势来突破重点、 难点, 让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努力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环境等现代教育思想。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游戏揭题——你猜,你猜,你猜猜
师提供四张词语卡片,请一名学生看完之后将卡片上词语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演出来,台下的学生 猜词语。每个时间不超过 30 秒。 词语:咬牙切齿、垂头丧气、提心吊胆、手舞足蹈 同学们,上课的一开始我们通过一个小游戏进行了热身,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观察我们刚才猜的四 个词语,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生 1.它们都挺形象生动的。 生 2.它们都是描述的=%C7%E9%D0%F7%B1%ED %C7%E9&in=30177&cl=2&lm=-1&st=&pn=77&rn=1&di=105860702340&ln=1998&fr=&fm=rs5&fmq=133 2162891359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77&-1&di10586070 2340&objURLhttp%3A%2F%%2Fforum%2F201110%2F27%2F104529n8njio7zngn8o7au.j pg&fromURLhttp%3A%2F%%2Fforum.php%3Fmod%3Dviewthread%26tid%3D128066%2 6highlight%3D&W1151&H1193&T8924&S118&TPjpg 师:同学能不能再列举出生活中你们出现过的情绪的词语。 (高兴、悲伤、忧愁、纠结、愤怒、郁 闷、兴高采烈、忧心忡忡、心惊胆战、悲摧、愤愤不平、郁郁寡欢……)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2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搜索引擎。
2. 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获取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搜索,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范。
二、教学内容:1. 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介绍互联网搜索的定义、原理和过程。
2. 常用搜索引擎及使用方法介绍国内外常用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必应等)的界面、搜索技巧及特点。
3. 互联网搜索技巧讲解关键词选择、搜索策略、结果筛选和信息评估等技巧。
4. 网络道德和安全规范介绍网络道德、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常用搜索引擎及搜索技巧。
2. 演示法:现场演示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及搜索技巧。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实际操作,练习互联网搜索。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搜索经验,探讨网络道德和安全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互联网搜索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搜索引擎。
3. 演示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搜索技巧。
4. 学生实践操作,练习互联网搜索。
5. 分组讨论,分享搜索经验,探讨网络道德和安全问题。
6. 总结讲解网络道德和安全规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互联网搜索基本概念和搜索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实践作业:布置课后搜索作业,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阐述。
4. 网络道德和安全规范测试:检查学生对网络道德和安全规范的了解。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互联网搜索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 搜索竞赛:组织学生进行搜索竞赛,提高学生的搜索效率和准确性。
3. 主题讨论:围绕特定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搜索,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
4. 搜索引擎评价:让学生对常用搜索引擎进行评价,分析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七、教学资源:1. 互联网搜索教程:提供在线教程,帮助学生自学搜索技巧。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
对诗中“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等句子,要指导学生领会其中思想感情,务必要发挥“读”的作用,使学生跟着采莲姑娘的情感进入到文本中去,引起学生的共鸣是很重要的。此设计,我注重了学生多元朗读来体验“江南”之美,关注了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如在设计第二句的教学环节时,先由学生找一找写鱼的诗句,贴一贴鱼儿的图片,在读中体验“鱼戏莲叶间”,在游戏中融入自己对“鱼戏莲叶东……北”理解,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最后在小小组合作表演中感受鱼儿的快乐。一步步落实读的训练目标,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行为,让课堂更加鲜活起来。
3、配乐齐背。
/m?word=mp3,,,[%C3%CE%BD%AD%C4%CF%B9%C5%F3%DD]&cat=0&gate=1&F++sound+%B9%C5%F3%DD&si=%C3%CE%BD%AD%C4%CF;;;;57386;;0&lm=-1&mtid=2&d=7&size=3145728&attr=8,0&titlekey=2914897603,53188&mtype=2
读给同桌听听,读得好夸夸他,读得不好帮帮他。
(三)入情入境
学习第一句诗
1、认一认:(课件演示“莲叶何田田”画面)
/i?ct=5033=%BA%C9%D2%B6%C1%AB%C5%EE%CD%BC&in=6628&cl=2&lm=-1&st=-1&pn=31&rn=1&di=115279128165&ln=1992&fr=ala0&fm=ala0&fmq=1332002995768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31&-1&di115279128165&objURLhttp%3A%2F%%2F20100719%2F4589836_104029038516_2.jpg&fromURLhttp%3A%2F%%2Fshow%2F1%2F44%2Fbef5a0a38a161314.html&W1024&H768&T7924&S262&TPjpg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全国中小学教师了解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利用互联网搜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教师能够掌握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技巧,快速获取所需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筛选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技巧,如关键词选取、搜索引擎使用等。
3. 学会从互联网上获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信息检索和筛选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 互联网搜索的定义1.2 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2. 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技巧2.1 关键词选取技巧2.2 搜索引擎使用技巧2.3 高级搜索技巧3. 获取教育资源的途径3.1 教育网站3.2 在线教育平台3.3 学术期刊和论文库4. 互联网搜索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4.1 查找教学资料4.2 设计教学活动4.3 进行学术研究5. 培养学生信息检索和筛选能力的方法5.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5.2 教授信息检索技巧5.3 指导学生评估信息来源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技巧和应用实例。
2. 演示法:展示互联网搜索的实际操作过程。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信息检索和筛选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互联网搜索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经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信息检索和筛选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教学中。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六、教学准备1. 硬件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2. 软件工具:搜索引擎、教育网站、在线教育平台等。
3. 教学材料:教案、PPT、实践案例等。
4. 学生准备:了解互联网基本操作,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基础。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互联网搜索在教学中的关注。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评选
2.2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第一课时)说明:使用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广东教育出版社]适用学段:高中一年级上学期所需课时:2课时(本教案为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背景】前一阶段学生已有网络信息搜索的感性经验,部分学生已有过信息搜索经历,只不过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老师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进行归纳提升,使学生对网络信息搜索全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总结积累出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
注意学生电脑水平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搜索引擎,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
操作目标:培养学生能通过搜索引擎快速、高效、精确地获取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能利用网络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教材分析】必修模块强调学生在经历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掌握信息获取的思想与方法,因而信息获取就不仅仅是网络上的信息获取。
但在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主要渠道之一的今天,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必然是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材着重要求学生学习网络信息检索的一般方法,归纳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并引导学生关注使用网络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合法手段。
据实际情况本节用2个课时来完成,本教案为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重点:掌握搜索引擎的分类及使用方法。
不同类型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搜索策略可以获得高效的检索结果,帮助学生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搜索技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难以依靠教师单纯的“教”来得到更多的技巧。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探究、任务驱动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教学环境】微机室(网络环境)、多媒体教学系统、导学案、多媒体课件【教学思路】置身于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让学生掌握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这一思路,本节采用了“情境引入→探究、动手操作→答题竞赛→有效训练→总结→知识拓展”的线索组织内容。
刘海霞“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搜索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2. 互联网搜索的主要功能3. 互联网搜索的常用工具4. 正确使用互联网搜索的方法与技巧5. 网络素养的培养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搜索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和常用工具,让学生了解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情况。
3. 演示:教师进行互联网搜索的演示,展示正确使用互联网搜索的方法与技巧。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互联网搜索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讨论:学生分享搜索成果,讨论互联网搜索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确使用互联网搜索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互联网搜索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学生能熟练操作互联网搜索工具,获取所需信息。
五、教学资源:1. 互联网搜索工具(如百度、谷歌等)。
2. 教学PPT。
3. 网络素养相关资料。
4. 练习题。
5.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搜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任务布置:为学生布置一个搜索任务,要求学生运用互联网搜索寻找相关信息。
3. 学生搜索:学生分组进行互联网搜索,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 分享成果:学生展示搜索成果,分享搜索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 评价与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搜索成果进行评价,总结互联网搜索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七、教学策略:1. 实例教学:教师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互联网搜索的应用场景。
2. 任务驱动:教师布置实际任务,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搜索解决问题。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搜索,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疑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网上搜索》教案一、教材分析: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已成为未来世界人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
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遨游,失去方向往往是劳而无功的,搜索引擎的使用无疑使人们找到了通往目的地的捷径。
学习搜索引擎,它的使用方法当然就是重点。
因此,本节课的难点定为使用多个关键词搜索信息。
同时,学习搜索引擎的关键在于“搜索”,只有通过对指定内容的搜索才能让学生更快的理解和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
因此,本节课要通过主题信息搜索,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使用搜索引擎的方便和快捷,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从而培养学生获取网上资源的信息意识,并通过对信息的鉴别、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我校七年级的学生,很多人接触过网络,经常有学生使用搜索引擎查找小游戏,说明具有了一定的查找信息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是阅读信息处理信息能力较低,对于一些信息的搜索、处理还处于大而全、盲目的状态,还不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具有针对性的务实的信息处理能力,对关键词、多个关键词的使用的学习非常重要。
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①进一步学习和掌握IE浏览器的使用方法。
②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常用的两种基本方法,和国内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
③能借助一种网络浏览器在因特网上查找有关资料。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运用因特网浏览、搜集信息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利用因特网有目的地进行学科知识探究、学习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③激发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潮。
【教学重难点】①运用贴切的搜索关键字进行信息的搜索。
②掌握信息下载的基本方法和国内常用的中文搜索引擎。
四、教与学:。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中学美术(格尔尼卡教学设计)学校:雁鸣湖中学姓名:李小艳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美术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搜集资料、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战争的无情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二、教学课题学习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让学生直接参与、自主体验,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使之能会欣赏又能评述美术作品。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战争的残酷。
明确各国和各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和平共处。
1、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感受艺术大师的创造性思维。
2、学生通过网络获得信息,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解答探究式的问题。
3、体会画家爱国、爱和平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材分析《格尔尼卡》是人美版教材七年级下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课。
《格尔尼卡》以一件大幅作品被置放在首页,并附有作品的整体介绍与评价,2~3页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细节分析及创作过程等。
使学生能从广泛的文化背景中理解美术作品,又为学生提供如何“欣赏、评述”美术作品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本课作者是采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描绘法西斯的侵略罪行的,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评述作品中象征性手法的运用。
立体派是西方现代美术流派,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立体主义风格。
教学方法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运用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体验教学法,充分运用课件,不断采用欣赏、质疑、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由创设情境、认识作者;欣赏作品、提出问题;作品赏析;教学小结;模拟表演;拓展延伸六个环节构成。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认识作者【百度mp3】《松花江上》/...ad/00007701.mp3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毕加索的作品让学生欣赏。
乐吾“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_教案设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课题:下载图片单位:兴化市乐吾实验学校作者:黄腾课题:下载图片一、教案背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主要任务——“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我们可以确定信息的获取与应用是网络教学部分的重点。
本课以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教师引导与启发相结合为主要教学模式展开课堂教学,以便学生能牢固掌握在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与技巧。
1、面向对象:面向小学三年级学生2、学科:信息技术3、课时:1课时4、课前准备:教师:网络多媒体机房,保证网络畅通学生:复习以前的所学和预习本课知识二、教材分析《下载图片》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的P103-107第18课的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1)搜索图片;(2)新建文件夹;(3)保存图片。
本课就是要学生解决如何利用搜索引擎、确定关键字、找到并下载所需要的图片。
而建立分类文件夹,旨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件夹分类整理意识,从小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的方法。
(2) 能新建文件夹并给文件夹命名;(3) 学会保存网页中的图片。
2、过程与方法以教师演示讲授、引导启发和学生讨论尝试、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会利用百度网站下载图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下载内容丰富的图片,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网络的兴趣。
(2) 通过给文件夹重命名和保存图片,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3) 通过对实际任务的解决,让学生学会总结学习经验,体会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4、行为与创新利用搜索引擎根据学习需要搜索相关图片,并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图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并保存图片的方法;②学会新建文件夹并给新建的文件夹命名。
难点:给文件夹重命名时出错时,要注意对话框的提示语言,并能及时纠正。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孙艳杰
2、两种搜索引擎及特点。
【教师活动】PPT展示讲解:
(1)全文检索搜索引擎:典型的代表网站有::(全球最大最方便好用的中文搜索引擎)
(2)目录式分类搜索引么是网页?
2、什么是搜索引擎,它有什么特点?
3、如何使用搜索引擎在网络上查找信息?
4、配置浏览器的常用参数?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课改国家规划新教材《计算机应用》第二章“因特网的应用”中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了解搜索引擎并使用它搜索网上信息,同时还将了解到如何下载这些资源。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在网络中查找知识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审美水平和评价水平,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被动学习,需个别指导。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2、搜索引擎
3、下载资源
【教师点拨】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如何下载游戏?
【课堂延伸】
1、TCP/IP协议?
2、超文本传输协议?
让学生自主学习,在网络中学习这两个问题。
【课堂小结】
1、让学生快速浏览全节教材内容,并回忆教师的讲述内容,从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所学知识。
巧妙的设计教学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即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受这两搜索引擎的各自特点,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教师活动】教师巡堂指导,如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则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活动】请一些小组代表谈谈在使用这两种搜索引擎时有何发现,有何感受并谈谈这两种搜索方法各适合怎样的搜索任务。
【学生活动】小组内交流看法,并由教师选择一两个小组谈谈他们的理解。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关键词的提炼【教案背景】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发现学生对搜索的理解不算太深,而且虽然掌握基本的搜索操作,然而在应用上却欠纯熟,而且出现不少同学通过“复制+粘贴=学习”就算作为自己的学习结果。
在网络搜索过程中,对关键词的提炼是学生最弱的一项能力,先不说如何从自己想搜索的问题中提炼关键词,就算是已经搜索到的资料,从中提炼出关键词也不熟练。
因此,关键词的提炼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训练学生提炼关键词?我们运用的方法就是只准学生用关键词完成表达的任务,而这种任务最佳的载体就是概念图了。
因此,本教案重点就是要求学生通过从搜索到的信息中提炼关键词,画出概念图,并通过画概念图表达自己的想法,解决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为七年级(上)教材内容扩充部分,七年级(上)教材最后一个单元为网络及其应用。
学生已经完成了网络基础、网络浏览、网络搜索、收发E-mail、论坛、博客、信息与社会等内容的学习。
本课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希望可以通过一些与学科密切相关的主题探究活动,使学生增强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与生活的体验。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能正确下载网上的图片。
2、熟练运用Inspiration绘画概念图。
〖过程与方法〗1、学会提炼网上信息中的关键词。
2、学会通过概念图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感受合作给学习带来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重、难点:学会提炼网上信息中的关键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解决措施:利用Inspiration来帮助表达学生的观点,同时由于概念图的特性,使学生不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在众多的文字中提炼出关键词,写在概念图上,以表达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主题探究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前段时间,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大家知道这件事情究竟是什么问题吗?(学生回答)老师为了可以跟大家解析清楚这件事,画了事件的示意图,你能看得明白这个图说什么吗?二、提出任务在生物课上,我们已经学过了《病毒》这一课的内容了,有没有同学记得,什么是病毒呢?(学生回答)我们知道,病毒可以使人类患病,同样也能使动物患病。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网络信息搜索教案设计》
全国第三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网络信息搜索赵瑾玉大庆市新潮学校网络信息搜索一、教案背景:1、面向对象:面向七年级学生;2、学科:信息技术3、课题:网络信息搜索4、课时:2课时5、课前准备:教师:调试网络教室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尝试用已有知识在网络上搜索资源。
二、教学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一章第二课《网络信息搜索》。
三、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属于网络基础应用,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七年级学生网络搜索有一定的基础,通过合理利用搜索引擎的搜索功能,使用恰当的搜索技巧,可以快速准确的搜索信息。
本课重点以“百度”搜索引擎为载体,介绍网络搜索及高级搜索的相关内容。
1.教学目标:1)了解搜索引擎的分类2)掌握网络搜索的技巧和网络交流的过程与方法。
3)正确认识网络交流的利弊,树立健康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一是,形成规范的行为习惯。
2.教学重点:1)利用搜索引擎进行相关信息内容的查找(网页、网站);2)掌握搜索引擎的关键词、关键词组合查找方法。
3)搜索引擎中的问答平台及网页快照功能的使用方法。
3.教学难点:关键词查找的技巧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任务驱动、探究学习、小组合作交流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NBA吗?最近的NBA比赛上,有一位华裔的球员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生:林书豪。
师:那同学们对林书豪有多少了解呢?他的效力球队是?他长什么样子?他的身高、体重是多少?场上担任什么位置?我们想要获取这些信息,应该怎么办?生:用互联网搜索。
2.探究学习互联网搜索要用到——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是指采用网络自动搜索技术的软件或采用人工方式,对网络资源进行采集、分析、组织并且提供信息检索的服务系统。
常用的搜索引擎:任务一:使用“百度”搜索与林书豪相关的信息,展示搜索结果,并总结方法与技巧。
学生探究:展示搜索结果:文字、图片等。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5 太阳系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科学3.课时:第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在网上搜索有太阳系成员,并且尝试着了解八大行星的情况二、教学课题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2.学会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3.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4.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三、教材分析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受太阳引力作用而环绕其运动的其他天体在内的天体系统。
太阳位于该系统的中心,并以其绝对优势的质量(占该系统总质量的99.800}其它一切天体只占0.200)所产生的巨大引力,像原子核对周围电子一样,控制着整个系统。
同时太阳还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天体。
它所发出的光和热,照亮和温暖着整个太阳系。
当然,作为一个系统,其他天体成员也都有自己的相应的位置,地球就是其中很具特色的成员。
在太阳系中,除了中心天体一太阳以外,还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冥王星等)、小天体(,J、行星、彗星、流星和其他星际物质等)。
其中行星和行星的卫星是太阳系的重要组成成员。
太阳系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八大行星的运动和分布状况决定的,按它们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本课教材共两页,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太阳系”;第二部分“建太阳系模型”。
学生在研究了日食和月食之后,这一课将扩展到对太阳系这一个天体系统的认识。
当然,有关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是学生平时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用直接观察的方法来完成对太阳系的认识不再是有效的途径。
利用一些资料来帮助学生认识太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太阳系的模型将是更有效的策略。
让学生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是本课的重要活动。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
一、教案背景: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字,是一种奇异的人文景观。
即使现在,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必备工具,但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古老的汉字仍然焕发出青春活力,依然显示出无限的生机。
汉字的音节少,最适合未来声控计算机使用;汉字,有可能成为储存信息的第一文字。
汉语正在沿着强势化的道路向国际通用语的方向靠拢,一个新的华语共同体正在形成。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完全可以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但是,今天无论是汉字的教与学,还是汉字的应用,都存有不和谐的音符。
2、面向全体学生3、课时:一课时4、课前准备:A、多媒体教室以及投影设备B、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C、教学的PPT课件D、利用“百度”引擎搜集相关资料二、教学课题:《专题汉字》三、教材分析《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专题汉字》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专题教材,它介绍了汉字的特点和功能,不仅能让学生具体感受汉字的魅力,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游戏、活动环节的设计,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树立规范用字的意识。
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特点和造字方法,感受汉字魅力,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在活动中,培养思辨探究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汉字的特点和造字方法,感受汉字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难点:在活动中,培养思辨探究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专题汉字》,教者注重启发与讨论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中国娃》/m?f=ms&rf=idx&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w ord=%D6%D0%B9%FA%CD%DE&lm=-1师:今天我们先一起欣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一段字模表演视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3040298809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A出示句子:
B找出翠鸟捕鱼时的动词。(板书:蹬……飞……叼……贴……)
3.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四、五自然段。
四、学生总结学习收获
五、布置作业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预习第6课,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六、板书设计
颜色鲜艳
翠鸟喜爱
动作敏捷
六、教学反思:
1、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其意义有三: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A通过“悄悄地”“露”“吹”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小鱼的机灵。
B通过“难以逃脱”“锐利”“尽情……还是……”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文中写小鱼机灵,意在突出翠鸟更机灵,目光特别税利。
③理解第3句(捕鱼时)。(出示捕鱼时图片)
/i?ct=5033=%B4%E4%C4%F1&in=
3、读写结合,写出兴趣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七、教师情况:
杨旭,天津市和平区耀华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2年。
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并不丰富,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我愿意努力学习,希望借此比赛能从中取长补短,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教学之路。
(板书:疾飞)
(2)投影出示: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翠鸟捕鱼的?
①指读第三自然段,先让学生明确作者写翠鸟捕鱼是按“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的过程来写的。
②理解1、2句(捕鱼前)。(出示捕鱼前图片)
/i?ct=5033=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我都很重视读书。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感悟和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然后通过模仿或重组的训练加以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这种“读书——感悟——积累——运用”的有序设计,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层层深人,富有实效。其中“感悟”是关键环节,它是读的目的,又是积累和运用的基础。在设计中,我重视引导学生对语文文字的感悟,摆正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精练巧妙的设问,紧密有致的课堂组织,使得学生在课上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听说读写议等活动,语文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如让学生动手画图,通过还原图形检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扮演自然博物馆讲解员,通过语言重组和表达训练,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凸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能。
/i?ct=5033=%B4%E4%C4%F1&in
=27040&cl=2&lm=-1&st=&pn=0&rn=1&di=32750636730&ln=2000&fr=&fm=&fmq=
133040298809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in=27040&cl=2&lm=-1&st=&pn=0&rn=1&di=32750636730&ln=2000&fr=&fm=&fmq=
133040298809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是啊!鸟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它们的歌声、色彩、姿态,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生机,而且许多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才对。
&in=27040&cl=2&lm=-1&st=&pn=0&rn=1&di=32750636730&ln=2000&fr=&fm=&fmq=
133040298809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A指读第4句,通过看图,让学生理解“摇晃”、“荡漾”的意思。(板书:苇秆……摇晃水波……荡漾)
%B4%E4%C4%F1&in=27040&cl=2&lm=-1&st=&pn=0&rn=1&di=
32750636730&ln=2000&fr=&fm=&fmq=1330402988093_R&ic=&s=
&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in=27040&cl=2&lm=-1&st=&pn=0&rn=1&di=32750636730&ln=2000&fr=&fm=&fmq=
133040298809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3)投影出示:翠鸟捕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启发学生了解翠鸟捕鱼的本领和外形之间的关系。)
4.有感情地朗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我们的脸为什么有些发红?
①我们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②在渔翁告诉我们翠鸟飞很远来这里,是想和我们做朋友。
③我们听了感到惭愧。
2.教师小结(出示翠鸟图片)
/i?ct=5033=%B4%E4%C4%F1
学情分析:学生升入了三年级,接触语文已经两年多了,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感,但还存在差异。小学语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所以在本课,我特别注意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以及文章的情感。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的意识。
C引导学生通过对“蹬”、“飞”、“叼”、“贴”、“飞”这一系列动词的理解,体会翠鸟捕鱼动作的熟练连贯,迅速敏捷。
D出示翠鸟捕鱼的彩图,让学生描述翠鸟捕鱼时的情景。
E齐读这句话。
④理解第4句话(捕鱼后)。(出示捕鱼后图片)
/i?ct=5033=%B4%E4%C4相处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翠鸟》是小学语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形象、生动的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本课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作者在介绍翠鸟时,紧紧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表达方法上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多种方式。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33040298809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l.让学生回顾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指名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两个自然段
1.学生自学。(出示阅读提示,学生按要求自学。)
2.小组交流。
3.师生议答。
(1)出示: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活动的?
①学生读出描写翠鸟活动的语句。(即第二自然段的两句话,并找出相关的动词。)
②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词语用得准确恰当。
A让学生演示“贴”的动作,理解“贴”的意思,进而体会翠鸟飞行的低,动作轻盈。
B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疾飞”、“一眨眼”的意思,通过“疾飞”“轻轻地停”这组动作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翠鸟飞行得很快,动作轻盈。(翠鸟飞行的图片)
B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苇秆摇晃”。“水波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就在这极短的时间里,翠鸟早已叼着小鱼飞得无影无踪了。翠鸟捕鱼就在这眨眼之间,就更衬托出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板书:动作敏捷)(出示翠鸟动作敏捷的图片)
/i?ct=5033=%B4%E4%C4%F1
五、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第一自然段(出示翠鸟图片)
/i?ct=5033=%B4%E4%C4%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