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文注释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
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
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注释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
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
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
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鉴赏诗词大意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
“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反客为主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可谓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其中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甚至为剧作家借用为剧名,遂使此诗在当代更为著名。
然而对此诗的理解,窃以为问题颇大,通常的讲析很难令人信服。
主要问题是两个,一是标题,前面“逢雪宿芙蓉山”六字似已申足诗题,何以还要加上“主人”两字?于是有人以为此乃衍文,“主人”两字应该删去;二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联,诸多赏析者都展开神思,想象为:诗人夜宿于芙蓉山某农户家,夜闻农家主人雪夜归来,犬吠人答,所谓:“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诗词赏析: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意思
诗词赏析: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意思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意思柴门外传来一阵狗叫声,原来是茅屋的主人顶着漫天风雪回家来了。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赏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作于第二次迁谪的旅途中。
诗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以寒寂清冷的暮雪山村为背景的风雪夜归图。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这幅景色苍茫清寂,是静景描写。
一个羁旅之人,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天黑下来了,正急于去寻找夜宿处。
但是伫立四望,千山万壑在霭霭暮色的笼罩之下,苍茫一片,远处的山腰间稀疏地横着几间茅草房。
这和荒凉孤寂的景色与作者此时的长途跋涉、走投无路以及凄寂孤苦的心境融为了一体。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投宿的情况。
在景物的描写上是由远及近,由静转动;在时间上,从白暮写到夜间。
“归人”在旷野伫立四望之后,向所见“白屋”的山腰一路奔去,渐近村落时,已经是夜幕降临,风雪交加。
犬听到人的脚步声,隔着柴门汪汪地吠叫,向白屋走来的是一个精疲力尽,满身披着雪花的求宿老人。
一个“闻”字,既传出犬声,也表现了“归人”的惊喜之情;一个“吠”字,清脆有韵,仿佛轻轻地振动了寂静的山村,使画面由静转动,接着达到动而更静的效果。
可以设想当疲惫地奔波在远乡僻壤,风雪弥漫,夜路茫茫,正急于寻村觅店之际,突然听到犬声或看到屋舍的灯光时,该是多么亲切而惊喜。
一身的疲劳,只身的孤苦仿佛都被抛撒一空,急切地向前奔去。
诗中正是表现了这种感情,描绘了这样的意境,因此才使人如此回味无穷。
这首诗所以感人,主要在于诗中所描绘的是诗人从他谪迁的羁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又将这种真情实感连同自己的命运一同注入画面的景色之中。
使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从而将读者引入一种非凡的艺术境界,令其产生无尽的遐想。
译文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
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
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解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解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解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创作的一首七绝古诗。
本诗以雪夜宿主人的经历为主线,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思乡之情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下面将从整体结构、意象描写和主题探讨三个方面对诗歌进行解读。
首先,整体结构方面,本诗共四句,每句四个字,由此可见其为七绝体的古诗。
每句四字之内,字数平衡,起伏匀称,体现了七绝的特点。
整首诗行云流水,抑扬顿挫,给人以节奏感和美感。
诗歌篇幅简短,语言精练,却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与思考。
其次,意象描写方面,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感叹自己的思乡之情来增强诗歌的意境。
首句写到「日暮汉宫传蜡烛」,将日落时的宫殿和烛光闪烁相连结,暗示了辞官返乡的情境。
次句写到「轻烟散入五侯家」,将烟雾与归乡的大臣之家联系在一起,意在表现朝廷的变故和自己离开官场的惋惜。
第三句写到「傍邻门户听秋雨」,表达了诗人逗留在邻人家中,聆听着秋雨声响,寄情于乡愁的心境。
最后一句写到「援琴酒醒胡笳暮」,以酒与琴相搭配,来表达作者沉浸在思乡之情中的状态。
通过这些意象描写,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使得诗歌更加饱满生动。
再次,主题探讨方面,本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官场生活和家乡思念之情的体验和反思。
诗人通过刻画宫殿、烛光、烟雾等景物,抒发了自己对过去官场生活的怀念之情。
同时,他也借助邻人家中的秋雨声和琴声,来表达自己对故土的思恋之情。
通过诗歌描写和情感抒发,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反思和对归乡的憧憬。
诗中所融入的思乡之情,既是对故土温馨回忆的追念,也是对官场生活的失望和追寻内心自由的期待。
综上所述,陈子昂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思乡之情,在诗歌中展现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
诗人用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过去官场生活的怀念和对归乡的憧憬。
通过对整体结构、意象描写和主题探讨的解读,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首古诗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 刘长卿的【逢宿芙蓉主人】原文及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雪夜归人。
说明
1.芙蓉山:地名。
2.苍山:青山。
3.白屋:贫家的住处。
房中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这首描述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夜晚。
苍山远,是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茫,示意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址。
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草屋,在隆冬中更显得贫困。
寒白贫三字相互映托,衬着贫困、清白的氛围,也反应了诗人独到的感觉。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此后的情。
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舍已安置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只。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
想大体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回来了吧。
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
给人展现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向来解说不一样,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
一种建议以为归是诗人的到达,诗人在迷漫风雪中突然找到投宿处,如亲如一家一般。
另一种建议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
重点是诗人的立
足点在哪里。
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逢雪古诗译文及注释
逢雪古诗译文及注释。
答:《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01诗词译文太阳已经落山,远处暮霭笼罩的青山影影绰绰迷蒙而遥远。
我在风雪交加的寒冷中一路艰辛跋涉,眼看天色已晚,只好投宿在芙蓉山下这户人家了。
只见主人家的茅草屋十分简陋,在冰封的寒冬中显得更加贫穷。
我在茅屋中已就寝,忽然听到从柴门外传来不止的犬吠声,大概是主人披风戴雪深夜归来了吧!02诗词注释1、逢:遇上。
2、宿:投宿;借宿。
3、芙蓉山:地名。
4、日暮:傍晚的时候。
5、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6、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
一般指贫苦人家。
7、犬吠:狗叫。
— 1—8、夜归:夜晚归来03专家解读这首诗是刘长卿被贬到偏远的地方,途中遭遇风雪,被迫投宿山林人家时所做。
他用极其凝炼的笔法,描画出一幅以旅人暮夜投宿,辛苦的主人在风雪中深夜归来为素材的寒山夜归图。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写诗人投宿山林时的所见所感,点明时间和地点。
用“寒”“白”“贫”互相映衬,渲染出贫寒、清白的气氛,反映诗人独特的感受。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出犬吠人归的场面。
刘长卿在这首诗中,不但运用了“反客为主”出奇制胜的艺术构思,而且还采用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技巧。
使感情抒发自然婉转,一气呵成;音律上圆美流转;寓意上启人深思。
因此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成为家喻户晓广为流传的一首名诗,特别是“风雪夜归人”这一句,深受一些剧作大家的喜爱,他们借用诗句为剧名,也更增加了这首诗在当代的知名度。
04知识拓展诗人刘长卿是唐代玄宗天宝年间的进士,一生仕途坎坷。
他的诗作,善于捕捉世间万物的细微之处,仿佛是一位岁月作画人,常常用轻描淡写的笔墨,缓缓勾勒出一幅空灵氤氲意境幽远的诗中画。
这首《逢雪宿芙— 2—蓉山主人》,就是刘长卿诗作中广为流传的五言诗代表作品。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赏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赏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简介:刘长卿(约726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
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
玄宗天宝年间进士。
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
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诗词大意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
“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反客为主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可谓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其中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甚至为剧作家借用为剧名,遂使此诗在当代更为著名。
然而对此诗的理解,窃以为问题颇大,通常的讲析很难令人信服。
主要问题是两个,一是标题,前面“逢雪宿芙蓉山”六字似已申足诗题,何以还要加上“主人”两字?于是有人以为此乃衍文,“主人”两字应该删去;二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联,诸多赏析者都展开神思,想象为:诗人夜宿于芙蓉山某农户家,夜闻农家主人雪夜归来,犬吠人答,所谓:“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译文鉴赏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译文|鉴赏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
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不仅是一幅优美的风雪夜归图,而且反映了诗人政治生涯的酸辣。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及注释译文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
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
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注释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
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
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
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鉴赏诗词大意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
“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反客为主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可谓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其中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甚至为剧作家借用为剧名,遂使此诗在当代更为著名。
然而对此诗的理解,窃以为问题颇大,通常的讲析很难令人信服。
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翻译赏析
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翻译赏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
其全文古诗如下: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前言】《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对这首诗的词句释义和意境理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此诗表面看似乎字字“明白”,实则言简意约,含而不露,“情在景中,事在景中”,而情非直抒、事不明写,这给解读带来难度,歧义难免,多解必然。
【注释】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
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
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4]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
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翻译】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赏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
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
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
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
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
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从这一个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时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
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
“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翻译
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
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
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注释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
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
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
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写作背景
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
上半首似言自己被害得走投无路,希望获得一席净土,可是,在冷酷的现实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
下半首似言绝望中遇上救星苗丕,给自己带来了一点可以喘息的光明,当然也包含无限的感激之情。
以此看来,这首是不仅是一幅优美的风雪夜归图,而且反映了诗人政治生涯的酸辣。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是一首诗,也象一幅画,全诗仅以寥寥二十个字,便勾勒出一个严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一个逢雪借宿者的形象。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诗文解释】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
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
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这是一首诗,也象一幅画,全诗仅以寥寥二十个字,便勾勒出一个严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一个逢雪借宿者的形象。
诗一上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漫无边际的霭暮笼罩着远处的千嶂万壑,旷野茅屋在凛冽寒气的侵凌下显得是那么孤零安谧。
起联不写行人的兼程寻宿,而先写他已找到安顿处后从远处看到的山村景象,这在布局上既避免平铺直叙,又给下联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种萧瑟的气氛。
下二句,由远景逐渐移入近处,写白屋有人归来,引起了柴门外的犬吠声,这声音来得多么突然,又是多么可喜可亲!如果说,上联已构成了一幅寒寂清冷的风景画,那么下联便是在这幅画的显眼处,纳入了声响和人物,添上寒风和飞雪,经这样的渲染、照应,就把遥见的"苍山"、"白屋",近闻的"犬吠"和眼下的"风雪"交织成章了。
(作者:黄志浩):如崔颢《黄鹤楼》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孟浩然《宿建德江》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均是。
蕴涵的愁绪已然为全诗定下了背景基调。
再配以“天寒白屋”的萧条荒寒的眼前写实,宦游的凄凉,迁贬的悲愤,已然在文字间暗暗传出。
精彩的是下联,当诗人投宿于贫寒的白屋之家时,推开柴门,忽闻犬吠,这农家犬好像不是欢迎远方的客人,而是直接面对主人一般。
一个“归”字,正是诗人写出了自己“宾至如归”的感受。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诗文解释 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
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
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赏析1 这是一首诗,也象一幅画,全诗仅以寥寥二十个字,便勾勒出一个严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一个逢雪借宿者的形象。
诗一上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漫无边际的霭暮笼罩着远处的千嶂万壑,旷野茅屋在凛冽寒气的侵凌下显得是那么孤零安谧。
起联不写行人的兼程寻宿,而先写他已找到安顿处后从远处看到的山村景象,这在布局上既避免平铺直叙,又给下联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种萧瑟的气氛。
下二句,由远景逐渐移入近处,写白屋有人归来,引起了柴门外的犬吠声,这声音来得多么突然,又是多么可喜可亲!如果说,上联已构成了一幅寒寂清冷的风景画,那么下联便是在这幅画的显眼处,纳入了声响和人物,添上寒风和飞雪,经这样的渲染、照应,就把遥见的"苍山"、"白屋",近闻的"犬吠"和眼下的"风雪"交织成章了。
(作者:黄志浩):如崔颢《黄鹤楼》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孟浩然《宿建德江》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均是。
蕴涵的愁绪已然为全诗定下了背景基调。
再配以“天寒白屋”的萧条荒寒的眼前写实,宦游的凄凉,迁贬的悲愤,已然在文字间暗暗传出。
精彩的是下联,当诗人投宿于贫寒的白屋之家时,推开柴门,忽闻犬吠,这农家犬好像不是欢迎远方的客人,而是直接面对主人一般。
一个“归”字,正是诗人写出了自己“宾至如归”的感受。
试想,诗人在日暮路遥之际,遇一暂可栖身之所,实属不易,因而倍感慰藉,顿时有了一种主人夜归之感,这不是正在情理之中么?!正如诗人在另一首诗中所云“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长沙过贾谊宅》) 其中的况味是完全一致的。
把原本的投宿,写成如同自己返归田园寒舍,这种“反客为主”式的感觉交错,不仅出奇制胜写出了独到的感受,更主要的是,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仕途的失意和内心无限的喟叹。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意_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意_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古诗今译】
傍晚路经远方苍山下,天寒茅草板房更清贫。
敲响柴门听见了狗叫,我是风雪夜投宿的人。
【名句赏析】——“风雪夜归人。
”
这是诗中有画,画中见情的四句诗。
叙写诗人在一个风雪的冬日远游芙蓉山夜间投宿到一户贫农家的情景。
前两句寥寥数语,点明了时间是冬日的傍晚,地点是苍山的脚下,而且通过房屋的“贫”与天气的“寒”相互映照,生动刻画了这户人家的清贫境况。
后两句转而叙写自己冒着风雪前来叩门求宿,引得狗叫起来。
全诗简练含蓄,写到此处悄然而止,没有再进一步交待主人开门、自己进屋以后的种种场面,而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回味。
【注词释义】
苍:青色。
白屋:指贫穷人家的房屋,屋顶常用白茅草覆盖,或用木板而不涂油漆。
柴门:篱笆门。
闻:听。
吠:狗叫。
古诗柴门闻犬吠的下
古诗柴门闻犬吠的下古诗柴门闻犬吠的下一句柴门闻犬吠的下一句是:风雪夜归人。
原句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意思是: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如下: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古诗注释】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
主人,即指留人借宿者。
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
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古诗诗意】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
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
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古诗赏析】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
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
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
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
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使读者感到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
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
它给人以暗示,引人去想象。
从这一个字,读者自会想见有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并推知他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
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
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
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
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译文
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逢1雪宿2芙蓉山主人3日暮4苍山远5 ,天寒白屋6贫。
柴门闻犬吠7 ,风雪夜归人8 。
【注释】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
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
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
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译文】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创作背景】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
上半首似言自己被害得走投无路,希望获得一席净土,可是,在冷酷的现实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
下半首似言绝望中遇上救星苗丕,给自己带来了一点可以喘息的光明,当然也包含无限的感激之情。
以此看来,这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风雪夜归图,而且反映了诗人政治生涯的酸辣。
【赏析】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
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
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
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
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
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
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翻译及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演讲致辞、祝福语、名言句子、感悟故事、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党团资料、条据书信、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peeches, blessings, famous quotes, sentences, insight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nd rules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翻译及赏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翻译及赏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解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解析我们先来读一遍这首诗,看看诗里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暖心故事。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 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讲的是:暮色降临,山色苍茫路途遥远。
天气寒冷,茅草屋看上去更加贫寒。
“日暮”,是傍晚的意思。
“苍山”,指青黑色的山,傍晚时分光线昏暗,所以大山看上去是青黑色的。
“白屋”,是未加修饰的简易茅草屋,一般是贫穷人家住的。
柴门外突然传来了狗叫声,风雪夜里来了投宿借住的人。
“柴门”,指的是用烧火的木柴做成的门,贫穷人家的屋门经常是这样的。
“犬吠”,就是狗叫,“吠”是“叫”的意思。
“夜归人”,说的是夜晚归来的人,在诗里指的是投宿借住的人。
这首诗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只要我们一句一句读下来,整个故事就清楚了。
诗的第一句,作者写“日暮苍山远”。
我们一听就知道了,故事发生在傍晚时分。
太阳落山,天色慢慢暗下来,光线已经很差了,原本能看清楚的大山这时候变得模糊起来,不知道还要走多远才能到达。
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归”字,“归”就是“回”的意思,有回家的感觉。
这时候行路人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就是诗人刘长卿记录的,发生在风雪夜里的一个温暖的小故事。
这个行路人有可能是诗人本人,也有可能是其他人,其实是谁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首诗,感受到了人们在风雪中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努力做一个善良温暖的人,当别人需要的时候,能够伸出自己友爱的双手,互相帮助,互相扶持。
背诵窍门你一定发现了,刚才在讲这首诗的过程中,我给你按照“时间、天气、地点、发生了什么、有了怎样的结果”来梳理了这首诗所写的故事。
我们在背诵的时候就可以用这样的“故事记忆法”。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 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 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全诗语言朴 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 分深刻。 对这首诗的词句释义和意境理解,历来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诗表面看似乎字字" 明白",实则言简意约,含而不露,"情在景 中,事在景中",而情非直抒、事不明写,这 给解读带来难度,歧义难免,多解必的房子
在寒冷的风雪中,从眼前那破旧的茅舍可 以知道主人家非常贫穷。
柴门闻犬吠,
狗叫
在柴门里,听到主人家的狗汪汪的叫起来。
回来
风雪夜归人。
大概是芙蓉山主人在风雪之夜回来了吧。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
•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 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 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 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 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 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 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 见情。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就写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 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因为,既然夜 已来临,人已就寝,就不可能再写所见,只可能 写所闻了。"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 到的院内动静:"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 ,是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这 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 之声,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当然不 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 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 ,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 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学习目标
(一) 反复诵读,领会诗情,品味诗韵。
(二)合理想象,体会贫苦人民的生活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背诵本诗。
1.诗人简介
刘长卿(709~约780)中国唐代诗人。
字文房。
玄宗天宝进士。
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
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
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
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
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
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
2.解题
你能说说题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什么意思吗?
解析:逢:遇,意思是说诗人遇到风雪投宿在芙蓉山主人家。
3.赏析
(1)你能写出这些诗句的意思吗?
日暮苍山远: 太阳快要落山了,远处的山灰蒙蒙的一片。
天寒白屋贫:在寒冷的风雪中,从眼前那简陋的茅舍可以知道主人家非常贫穷。
柴门闻犬吠:忽然从柴门外传来了狗的叫声。
风雪夜归人:大概是芙蓉山主人在风雪夜回来了吧。
相信通过刚才的解释,大家对这首诗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学习什么呢?
(2)简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写出你的分析吧: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
“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小结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
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
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
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
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练习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在山路上,诗人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傍晚,心里很焦急。
2、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芙蓉山主人贫穷的?
简陋的房屋,“贫”字、柴门。
3、想象一下,主人为什么很晚才归来呢?
主人很贫穷,他可能是出去打柴卖柴,也可能是出去借债,为生活在奔波劳作。
(供参考,想象合理即可。
)
4、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对“归”的理解。
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
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说说理由。
解析:(1)“归”是诗人的来到,因为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
(2)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
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
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答案供参考,有理即可。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
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
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
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
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使读者感到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
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
它给人以暗示,引人去想象。
从这一个字,读者自会想见有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并推知他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
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
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
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
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
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
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
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
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
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
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不使读者感到上下脱节。
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
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既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
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
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的功夫,也许下半首诗应当进一步描写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写山居的荒凉和环境的静寂,或写夜间风雪的来临,再不然,也可以写自己的孤寂旅况和投宿后静夜所思。
但诗人撇开这些不去写,出人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的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就在尺幅中显示变化,给人以平地上突现奇
峰之感。
就写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
因为,既然夜已来临,人已就寝,就不可能再写所见,只可能写所闻了。
“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
这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当然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
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诗写到这里,含意不伸,戛然而止,没有多费笔墨去说明倾听这些声音、构想这幅画面的借宿之人的感想,但从中透露的山居荒寒之感,由此触发的旅人静夜之情,都不言自见,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