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众审美角度论角色的美感体现

合集下载

大众文化语境下电视剧的人物形象分析

大众文化语境下电视剧的人物形象分析

大众文化语境下电视剧的人物形象分析张 映(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摘 要:随着电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国内电视剧也取得了发展创新。

在电视剧人物形象方面,更多类型的角色得到了塑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视剧的质量。

但同时,一些电视剧制作者为迎合市场和受众,不仅选取的题材相似,人物定位也十分相似,并没有做出太大的改进与创新。

此外,在人物性格的设定上,也存在着过于单一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的诞生。

而在大众文化语境之下,电视剧的人物形象也越发受到关注,好的人物形象设计是电视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

文章主要对于大众文化语境下电视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众文化;电视剧;人物形象大众文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电视剧产业也处于转型发展期。

而电视剧产业的发展不仅离不开好的剧本,也离不开演员的人物形象塑造。

但就目前来看,国内电视产业仍处在的转型发展阶段,电视剧制作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限制了电视剧制作水平的发展。

从本质上来讲,电视剧是由不同的人物形象构成的,人物形象是构成电视剧的基础,因此一定要在基础工作上下功夫才能够保障电视剧的整体品质。

1 大众文化语境下,电视剧人物形象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受到重视,观看电视剧是最典型的生活娱乐方式,人们在电视剧中得到精神的享受,讨论电视剧中关于人物的是是非非。

我国早期的电视剧的类型十分单一,且剧情的设计也十分简单,故事情节也没有如今电视剧那么复杂[1]。

人们观看电视剧主要是看剧中的故事,而剧中情节通过人物形象、人物之间的故事进行串联。

在大众文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不断突破,从早期单一的人物角色,到现在类型多样的人物形象,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与进步。

例如,近期受到大家热捧的电视剧《伪装者》《甄嬛传》《欢乐颂》,通过一个个经典的人物形象,不仅仅获得了很高的口碑,还得到了观众的关注,得到了很高的收视率。

大众审美取向对视觉传达艺术的影响

大众审美取向对视觉传达艺术的影响

大众审美取向对视觉传达艺术的影响作者:赵梦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6期摘要:设计本身是独立的,但是设计本身又像是一棵支脉交错的树,正是这种多元化社会文化的探究让我们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与设计融为一体,也正是这种设计观念将设计引领向多元化,并最终回到一个问题上,如何融合,如何和谐。

若说设计有轮回,那便是每次设计重新出发的点都是“和谐”。

关键词:媒体艺术;以人为本;大众审美;和谐[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6--01一、影响大众审美的重要因素分析。

审美,主要是指美感的产生和体验,是研究和阐释人在美感的产生和体验中的知、情、意的活动过程,以及个性倾向规律。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人们欣赏事物的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变。

从直观来看影响大众审美的基本要素是:1、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工艺等。

2、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

3、形状独特而美观的。

二、视觉传达艺术是通过何种方式,如何来影响了大众的审美取向。

对于视觉传达艺术,通常是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影响大众的审美取向。

第一是从精神层面,把视觉传达艺术看做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

第二是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视觉传达艺术,认为视觉传达艺术就是设计师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

第三是从活动结果层面,认为视觉传达艺术就是艺术品,强调设计艺术的客观存在。

一般认为,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它最终以艺术设计作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设计作品既有设计师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设计师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

艺术设计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

电影人物形象设计的唯美和完美分析

电影人物形象设计的唯美和完美分析

DOI:10.16661/ki.1672-3791.2019.09.178电影人物形象设计的唯美和完美分析①易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摘 要:在电影艺术中,人物形象的设计会直观地影响到观众对电影的内心感受和观感体验。

对于电影人物形象的设计,唯美和完美之间应该如何取舍,应该遵循我国的社会价值观以及道德观进行设计,让电影人物形象有血有肉,能够真实传神地传达相应的思想。

该文就电影人物形象设计的唯美和完美之间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影人物 形象设计 唯美和完美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3(c)-0178-02①作者简介:易慎(1989—),男,汉族,湖南长沙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人物形象设计。

现在的社会发展处于较高的层次,人们已经脱离了只追求物质生活的状态。

当人们物质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开始对艺术进行追求。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电影在表现形式上不断进行改进,有了较大的突破。

但现在人们对于电影的追求不单只是内容的追求,更会关注电影人物的塑造。

就人物的塑造是唯美还是完美,需要进行一定的把握,准备将好的思想传达给观众,引导健康的心理发展。

1 目前的情况现在电影已经抛弃传统靠情节来打动人们心理的方式。

人们对电影追求的是高质量的艺术展示。

电影的相关从业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掌握当前的知识进行表演,展示相应的技能,让观众们通过对电影的观看,对生活更加热爱。

基于这个需求,人美对电影人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满足这个需求,电影人要不断地进行刻苦学习,用心塑造出各类的人物形象,拍摄不同风格的电影。

不同的表演方法,不仅使得人们对美的追求得以实现,并使得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升。

对电影人的能力培养,拍摄高水平的电影,刻画真实的人物是现在人们最大的要求。

2 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电影人在不断创新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类要求。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艺术水平越来越高,对于电影的要求也是愈加严格。

浅谈当代大众审美的现状与走向

浅谈当代大众审美的现状与走向

浅谈当代大众审美的现状与走向1. 引言1.1 审美定义审美是一个涉及个体心智活动的概念。

在观察和感知世界时,人们会根据自身的认知、情感和经验来进行评判和赏析。

审美不仅仅是对美的欣赏和体验,更是一种对艺术、文化、自然和生活的理解与感知。

它涉及到人类对美的追求、表达和创造,是一种超越实用性的情感体验。

审美的定义是多元的,因为不同的文化、时代和个人会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偏好。

不同的艺术形式、风格和主题都会引发人们不同的审美体验,并且在不断的演变和变革中产生新的审美观念。

审美定义的多样性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接触,拓展自己的审美视野,增强审美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敏锐地感知美的存在和体验。

审美定义的多样性也表明了人类对于美的探索和追求是永恒不变的课题,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与世界互动的重要方式和方式。

审美是一种普遍的、持久的,以无限追求美的过程。

1.2 审美意识的重要性审美意识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审美意识是人们对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是对美的一种主观认识和情感体验。

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对审美的追求和欣赏需求更加强烈。

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欣赏和创造美,提升个人素养和生活品质。

在当代社会中,审美意识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审美意识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品味和鉴赏能力,使人更加懂得欣赏和享受美的存在。

审美意识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让不同文化之间的美得以传播和共享。

审美意识还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在当代社会中,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可以通过学习艺术、阅读文学、欣赏美术作品等方式来开拓自己的审美视野,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

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对美的需求,享受美的存在,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2. 正文2.1 当代大众审美的现状当代大众审美的现状可以说是多样且不断变化的。

论人物语言的艺术美感在戏剧表演中具体表现

论人物语言的艺术美感在戏剧表演中具体表现

论人物语言的艺术美感在戏剧表演中具体表现作者:尤阳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13期人物语言是戏剧表演中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通过台词来展示人的自思、自语等内心活动。

通过人物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能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其中,人物语言所蕴含的美感也在戏剧表演中发挥它重要的光和热,不仅仅是观众,也给演员本身带来审美上的愉悦感。

一、人物语言的精炼美所谓语言的精炼,至少应该达到两个要求,一是语言表达内容的丰富性,就是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也就是说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去表达尽可能多的,无限的内容,二是语言表达内容的深刻性,就是戏剧语言不能只是描摹人人都能看得见的表面现象,而是应该表达愈加深刻的内容,一言道破生活的本质,揭示生活的真理。

据俄罗斯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回忆,他在导演契诃夫的剧本《三姐妹》时,在原剧本的第四幕里,堕落的安德烈跟费拉谈着话,这是一个长达两页的独白,但是契诃夫再三斟酌只改成了一句话“老婆就是老婆”嘛。

因此很多生活中的对白不需要用太多的词藻去修饰。

戏剧艺术本身就是生活,既然是表演,一定是越生活越好,而不是像布莱希特体系跳出生活,那样就显得不真实,演员本身自己都不相信,何谈让观众相信呢?我们决不能认为戏剧已经脱离了五言或者七言这样的限制,觉得多几个字少几个字无关大雅,事实上,我国的戏剧,特别是古老剧种如昆剧、京剧等艺术,那种离开人物剧情的废话总是很少,往往需要越精炼,越紧凑越好,这样对整个舞台的节奏和剧情推动也是非常有效的。

二、人物语言的含蓄美含蓄,是人物语言艺术美的又一重要特征。

它同戏剧语言的精炼美最为密切,是水乳交融的,所以在很多著作或者戏剧语言的章节中,大都把含蓄作为精炼的一个部分,不过本人看来含蓄美和精炼美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精炼美,是以少胜多,而含蓄美,则是以无胜有。

“深文隐蔚,余味曲包”,这里的美指的就是含蓄美,很多事情,很多东西其实不需要说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反而更能让观众引起自己的内心遐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生活和过往,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可能有些人是虎妞,有些人是祥子,但是可鞥有认识刘四爷呢,把意味点到,但是捅破,让观众自己出现他们心里的那个人物和情节发展,是人物语言的一大特色,把丰富的生活,全部的热情,又或者是对生活的心灰意冷全部包容在艺术形象中,就像一名初恋的少女,只是一颦一笑,又或者是眼眉低垂,可却又不说出来对那个人的心思,可却又仿佛将自己的全部给了那个人,例如《霸王别姬》,程蝶衣在最开始并没有将自己的心思说明,但是通过他给自己的师哥段小楼化妆的时候,仿佛将自己的一颗心都要掏出来给段小楼,短短2分钟不到的情节,却将所有的感情都冗杂在一起,又比如《日出》,黄省三去求李石清把自己的工作恢复过来,就只是那么苦笑几声,就将自己所有的感情都体现出来:媳妇饿得受不了跑了,孩子在家等着吃饭,饿啊,真的饿啊,让所有人都揪着一颗心,感觉自己就是那个黄省三,感觉自己就处在他的位置上。

20 世纪中期东西方女性形象美感的造型特点比较

20 世纪中期东西方女性形象美感的造型特点比较

海外艺术 |2420世纪中期东西方女性形象美感的造型特点比较□李向东/文20世纪是世纪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重要时期,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下对人们的启发。

这种不断走出传统、不断走向现代的新形式促进了艺术的丰富和发展。

女性形象刻画在艺术史上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油画、雕塑以及中国仕女画都是阐述女性美的高峰,其内涵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倾向不尽相同。

周璇和玛丽莲·梦露都是20世纪中期家喻户晓的女明星,虽然身处不同的国家,但这两位红极一时的女子都用其传奇梦幻的经历去影响了一个时代。

红颜虽然逝去,但几十年的岁月沧桑并没有抹杀掉她们在时代里遗留的浓墨重彩。

二者经历不同,演绎不同,在当时社会和后期艺术表现中的风格也千差万别。

她们是时代缩影里渺小的一粒,但也表现出二十世纪中期东西方女性美有极大的差异,在塑造女性形象美感时,造型特点各不相同。

从周璇和玛丽莲·梦露身上,我们或许可以窥探这一时期的艺术发展。

1 20世纪中期东西方女性形象审美差异性分析大众审美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

时代、社会、阶级、民族等都是个体审美差异的组成因素。

以周璇和玛丽莲·梦露为例,两人处于不同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各异,民族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也大相径庭,这几个方面使得20世纪中期东西方审美具有很大差别[1]。

1.1 社会意识形态周璇作为中国早期的两栖明星,对文艺界诸多的贡献。

她的艺术作品早已成为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敌伪时期社会动荡,汉奸频出,许多人为了保命投身敌营。

周璇不愿意受日方控制,宣布息影,坚定自己的爱国之心。

在歌曲中蕴含爱国情感,影片里表达抗敌内涵,将生命献祭给艺术。

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和内容为20世纪中期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

而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社会,尤其是二战时期,大量美女宣传画被制成征兵海报,吸引和鼓励国民参战,提升职业热情。

这种宣传海报是政治宣传的重要手段,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大众文化环境下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

大众文化环境下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

大众文化环境下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以中、日、美动画电影为例摘要:大众文化的形式有很多,包括电视剧、电影、流行音乐、综艺节目等等。

其中电影又分为真人电影和动画电影。

近年来,动画电影发展势头迅猛,不仅仅吸引儿童,还吸引着很多成年人观看,在大众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为热门文化产业。

大众文化与审美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将重点研究在商业性显著的大众文化环境中,动画电影是如何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并通过中、日、美动画电影的具体案例分析动画电影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大众文化、动画电影、审美特征、审美需求大众文化是指在大众中流行、为大众喜爱的文化。

它随着现代大众社会的兴起而形成,与当今社会工业化生产有紧密联系,是以大众传媒为主要传播手段、进行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

大众文化包含多种文化形式,动画电影是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一门艺术的集合体,将美术、文学、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作为大众文化的艺术形态,动画电影的发展必然要依靠大众传媒,它的直接目的是传播,根本目的是获取商业利益。

因此,动画电影必须要满足大众的口味、迎合大众审美的需求,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

一、大众文化与审美密切联系(一)、大众文化影响现代人们的审美“审美”这一概念的出现,最早是指精神上的审美,它是超脱于物质之外的,无功利的。

因此,“审美”最早是与高雅文化紧密相关的。

人们对于高雅文化艺术形态(比如绘画、雕塑等)的理解、欣赏,就属于一种审美。

而当今社会,大众文化环境下,文化越来越趋向于商业化,文化消费在人们消费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人们越来越追求感官享受,推崇享乐主义,越来越注重心灵层面的情感需求和情感欲望,这些精神和情感需求,就是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二)、大众文化依靠人们的审美需求“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趋于娱乐化、享乐化、生活化、商业化以及情感化。

而大众文化本身具有商业性,为了达到商业目的,必须要迎合大众审美需求,大众文化也利用这些审美因素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探析以大众审美情趣为视角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

探析以大众审美情趣为视角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

探析以大众审美情趣为视角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作者:吴艾潼来源:《北方音乐》2014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以大众的审美情趣对于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为前提,对当代人审美观念的转型以及追求时尚的审美期待视野进行了探讨,旨在发掘出流行音乐存在的艺术价值,消除人们对于流行音乐的偏见,让人们能够对流行音乐有较为正确的认识以及认识流行音乐具有的社会现实意义。

【关键词】审美情趣;当代流行音乐;视角;艺术价值一.当代流行音乐和大众审美情趣的概念流行音乐源自西方国家,它的形式通俗而易懂,外表非常时尚,可以轻易地将人们内心的紧张情绪缓解,让人得到充分的放松。

流行音乐在我国社会上的流传非常的广泛,它的发展十分迅速,规模也非常壮大。

流行音乐是非常普遍的大众文化,这种新的音乐形式在民众的心里有着较深的根基,同时它还有不可轻视的美感价值与社会意义,可以把我国经济和文化还有政治发展在音乐的艺术这一范畴内充分地反映出来。

流行音乐当中还包含大众的精神,它对于中国的传统音乐既是挑战也是一种颠覆,可把中国音乐的创新活力充分地体现出来,流行音乐也因此受到了大众的广泛亲睐。

流行音乐当中的音乐形态有着极强的争议性和时尚性,经过不断的改进、完善,使中国的音乐、文化和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它在发展中潜移默化地融入了我国独有的艺术元素,并有着极强的创新活力以及丰富多样的展现力,它也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一种新的音乐形式。

大众,这一概念是对于群体来说的,大众的审美趣味是人们对于外界的影响做出的感官上共同的反映,在现代的音乐当中流行歌曲是广大群众都十分喜爱的音乐形式,可以把大众群体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下的精神需求充分体现出来,通过大众的心理和标准以及审美趋向,能够在个性中找到他们的共性,从而影响音乐发展的趋势,以促进我国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二.受大众审美情趣影响的中国流行音乐大众审美情趣其实就是审美文化,西方的流行音乐传人我国以后,我国社会上对大众审美趣味逐渐重视,而审美特征在各个不同时期都不相同,空前繁荣的当代流行音乐,也是在大众的审美情趣促进下形成的,流行音乐有着很强的娱乐性与时尚性,特别符合大众群体审美的趣味,因此,它的社会基础非常广泛。

从美学角度来探讨安格尔画面中人体的美感

从美学角度来探讨安格尔画面中人体的美感

从美学角度来探讨安格尔画面中人体的美感首先我们要研究美,了解美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安格尔的一生都在探寻人体的内在美,他相信绘画中的色彩比素描重要的多,想象力比知识重要的多。

他笔下的人物静谧优雅。

安格尔的《泉》这幅作品是体现人体美的不朽之作,在他的画面中体现出了古典气质下的优美宁静单纯的崇高之美。

他最大的贡献在于把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火炬抓在手里,并让它一直闪耀着光辉,他把古典美和人体美结合起来。

标签:美学人体美古典主义优美崇高美学第一次被提出来是一位德国人,他的名字叫鲍姆加。

但是我们不能误认为美术史由此开始,东西方的美术思想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形成。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美?美是一种审美意象。

有很多人认为西方的美学是从柏拉图开始的,柏拉图认为美是抽象看不到的,美是理式。

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和谐对称的,是成比例,例如黄金分割。

其次我们要知道美学主要研究什么。

我国国内的大多数学者认为美学是研究人的审美活动的。

审美自人类诞生就产生了,孔子所言人类最高境界乃是一种审美境界。

审美中的美和美感都有其社会性,一幅伟大的作品背后一定会受其生活的地域文化,自然风光,社会环境所影响。

美的形态千姿百态,而在审美领域内我们主要研究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和技术美。

安格尔的《泉》这幅艺术作品是体现人体美的不朽之作,在他的画面中传达出古典气质下的优美宁静单纯的崇高之美。

安格尔出生于法国,他的父亲是位画家,自小父亲就培养他对艺术的兴趣。

由于他天资聪慧,再加上勤学苦练,9岁时他的素描头像就表现出了超凡的绘画悟性。

17岁的安格尔就成为了一位画的很好画家。

当时19世纪法国巴黎已经成为欧洲艺术的首府,继他的老师达维特之后,安格尔作为新古典主义的保守派与新兴的浪漫主义画派相对立。

安格尔的一生中对女性裸体的表现充满了浓烈的兴趣,他的作品《泉》就是关于人物人体美的代表作。

画中的女子也是安格尔一生所追求的理想美的典范,他一生探寻美的永恒,直到老都没有放弃对美的研究。

电影人物形象设计的唯美和完美分析

电影人物形象设计的唯美和完美分析

电影人物形象设计的唯美和完美分析【摘要】电影人物形象设计在电影制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唯美和完美的设计是其中关键元素。

本文通过对唯美电影人物形象设计特点的分析和完美电影人物形象设计要素的探讨,探讨了唯美与完美在电影人物形象设计中的互动关系,并通过表现手法的分析展示了二者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还对当代电影人物形象设计的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唯美和完美在电影人物形象设计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电影人物形象设计的发展趋势。

唯美和完美的结合为电影人物形象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是电影制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关键词】电影人物形象设计,唯美,完美,特点分析,要素,互动关系,表现手法,趋势分析,重要性,未来发展,结语。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电影人物形象设计是电影制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对人物的外表、内心以及行为进行塑造,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唯美和完美作为两种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设计风格,在电影人物形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唯美设计注重美感和情感,追求优美、细腻的表现方式,让人产生心动和共鸣;而完美设计则强调角色的完美性格和行为,展现出人物的高贵、理想化的一面,让人产生敬畏和崇拜之情。

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观众审美的提高,电影人物形象设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唯美和完美的设计风格不仅可以增加电影的审美感受,还可以深化人物角色的魅力和吸引力,使电影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吸引力。

深入研究唯美和完美在电影人物形象设计中的运用及互动关系,对于提升电影质量和吸引观众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对唯美和完美在电影人物形象设计中的特点、要素、互动关系和表现手法进行深入探讨,为当代电影人物形象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研究电影人物形象设计的意义在于深入挖掘电影作品背后隐藏的文化、心理和社会意义,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电影人物形象是电影作品的灵魂和核心,是故事情节的驱动力和传达情感的媒介。

电影人物形象设计的唯美和完美分析

电影人物形象设计的唯美和完美分析

电影人物形象设计的唯美和完美分析1. 引言1.1 电影人物形象设计的唯美和完美分析在电影制作过程中,人物形象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成功的角色形象可以带动整部电影的氛围和情感,让观众更容易投入到故事中。

其中,唯美和完美的设计是增强人物形象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关键因素。

唯美的设计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引人注目,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完美的设计则可以提升人物形象的品质和气质,使其更具有可信度和影响力。

在电影人物形象设计中,唯美和完美并不是简单的外表装饰,更重要的是通过细致的塑造和艺术的表达,将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主题和氛围相融合,创造出一个令人难忘的角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电影人物形象设计中唯美和完美的重要性,分析角色塑造的关键要素、服装和化妆的设计、背景和道具的运用、典型案例分析以及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等方面。

通过对唯美和完美设计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电影人物形象设计的复杂性和魅力,以及其对电影成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将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充满艺术和创造力的视觉世界,感受人物形象背后隐藏的无限魅力和意义。

2. 正文2.1 角色塑造的关键要素角色塑造是电影人物形象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观众对角色的认知和情感共鸣。

在角色塑造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要素需要考虑。

首先是角色的性格特点。

一个成功的角色必须有独特的性格特点,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角色的性格特点可以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多种方式来展现,从而使角色更加立体和生动。

其次是角色的内心世界。

除了外在的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样重要。

角色的内心世界包括其梦想、恐惧、矛盾等方面,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表现,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产生情感共鸣。

角色的成长和转变也是角色塑造的重要要素。

一个成功的角色应该有一个饱满的成长过程,在剧情的推动下逐渐展现出不同的一面,让观众看到角色的转变和成长,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关注。

角色塑造的关键要素包括性格特点、内心世界、成长和转变等方面。

文学作品中的美学观感与审美标准

文学作品中的美学观感与审美标准

文学作品中的美学观感与审美标准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形式,可以通过文字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对生活的感悟。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不仅仅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还要关注其中的美学观感和审美标准。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美学观感与审美标准。

一、美学观感美学观感是指人们对于审美对象的感受和体验。

在文学作品中,美学观感是我们从文字中汲取的美的享受和感知。

它可以是对文字的优美妙感、人物形象的生动传神、情节的扣人心弦等等。

1. 文字的优美妙感:文学作品的语言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力。

作者通过运用丰富多彩的词汇、优美的句子结构和富有韵律感的语言,营造出一种美的意境,给读者带来愉悦的观感。

2. 人物形象的生动传神: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通过作者的刻画而呈现的。

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言行举止等方面,使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生动的形象,激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3. 情节的扣人心弦: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核心。

作者通过合理安排情节的起伏和冲突,使故事更加紧凑和引人入胜。

精彩的情节布局能够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情感共鸣,增强美学观感。

二、审美标准审美标准是对美的认知和评价的准绳。

在文学作品中,审美标准是我们对作品的美学价值进行评判的依据。

它包括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两个层面。

1. 客观标准:客观标准是指评价一个文学作品的客观规范和标准。

其中包括作品的逻辑结构是否合理、人物形象是否刻画生动、情节发展是否具备合理性等。

客观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固定和普遍适用的,能够为不同读者提供一种共通的美学判断标准。

2. 主观标准:主观标准则是指个体读者根据自身的审美偏好和主观感受对作品进行评价。

每个人的审美偏好不同,对于同一部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结果。

主观标准强调个人的感受和情感共鸣,注重个体在审美过程中的主动参与。

在文学作品中,美学观感和审美标准是相辅相成的。

美学观感是指作者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给予读者的美的享受和感知,而审美标准则是读者对作品美学价值进行评价的准绳。

审美经验论之一:美感的本质特征[1]

审美经验论之一:美感的本质特征[1]

( 英 ) 庚 斯 博 罗 : 《 蓝 衣 少 年 》
( 挪 威 ) 蒙 克 《 呐 喊 》
·
蒙克及其《呐喊》

爱德华· 蒙克(Edvard Munch,1863 年 12 月 12 日~ 1944 年 1 月 23 日),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复制 匠。爱德华· 蒙克出生于挪威洛顿,童年时父母双亡 的经历在其心灵深处打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使他 早年画下了许多以疾病与死亡为主题的作品。 《呐喊》是蒙克在 1893 年所作,是他 1890 年开始创 作的“生命组画”系列作品中最为强烈和最富刺激 性的一幅,也是他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这幅画上, 蒙克以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 的人物形象,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 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人们是不顾任何使用的考 虑而喜爱美的东西的。” ——普列汉诺夫 “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 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 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 了。” ——康德《判断力批判》
讨 论:
美感中到底有没有功利性?
美感的本质特征四:
美感的想象创造性
想象创造性是美感对世界的新的认 识形式、新意境的实现,尤其是具有不 可重复的唯一性,体现着创造性的本质。

美感功利与道德功利

道德感的功利性是引起实践活动或被 实践需要所感染。 美感是一种欣赏的态度,这种态度不 引起实践活动和被实践活动所感染。

美感有功利,又不表现为功利
——美感的功利性的特点

美感的功利性不受直接的、外露的,而是 潜在的,它消融于审美愉悦、爱好、兴趣 之中。 美感的愉悦、爱好、兴趣里蕴藏着、潜伏 着巨大的精神上的功利。
美感的潜伏功利性
“那些为原始民族用来做装饰品的东 西,最初被认为是有用的,或者是一种 表明这些装饰品的所有者拥有一些对于 部落有益的品质的标记,只是后来才开 始显得美丽的。使用价值限于审美价 值。” ——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 的信,艺术与社会生活》

浅谈当代大众审美的现状与走向

浅谈当代大众审美的现状与走向

浅谈当代大众审美的现状与走向1. 引言1.1 当代大众审美的定义当代大众审美是指在当今社会中普遍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和认可的审美标准和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人们对审美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

当代大众审美更注重个性和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审美标准,而是更加开放和包容。

人们不再受传统文化束缚,更加注重个体的感受和表达,追求独特和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当代大众审美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网络、媒体以及文化产业的影响。

人们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获取各种审美信息和资讯,不断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引导。

当代大众审美不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而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与探索。

审美不再只是一种传统的观念,而是一种多元化和开放的态度,体现了当代社会审美价值观的多样性和活力。

1.2 审美价值观的多元化审美价值观的多元化在当代大众审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化的文化交流,人们对审美的观念也变得更加广泛和丰富。

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接受的审美标准和偏好也有所不同。

比如在服装领域,不同国家的时尚潮流有着各自独特的审美特点;在艺术领域,不同艺术家的风格和作品也引领着不同审美观念的融合与碰撞。

审美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人们在欣赏和接受不同形式的美感时更加开放和包容。

也促进了创新和多样性在审美领域的发展。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审美观念,人们开始更加重视个性化和表现力,追求更丰富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大众审美的趋势也更加多元化和包容,不拘泥于传统定义,更注重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共鸣和共享。

审美价值观的多元化为当代大众审美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选择,同时也为审美的定义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挑战。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更加注重尊重和理解不同审美观念的多样性,促进审美文化的繁荣和交流。

2. 正文2.1 网络时代下的审美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体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化。

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

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

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结合通俗文学阐述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通俗文学指除了历史上的民间文学以外,还包括现实创作的通俗化﹑大众化,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以满足一般读者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文学作品。

又称大众文学﹑俗文学。

与严肃文学﹑雅文学相对而言。

通俗文学就在我们的周围,最贴近我们的生活,最能迎合大众的口味,最能反映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最能展现人民的审美观,也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

虽然所有的通俗文学,不一定都能成为名著,但绝大多数的名著,在其诞生之初,都是通俗文学。

从这个意义上讲,名著是通俗文学这座金字塔的塔尖,高高在上,令读者敬畏多于亲切。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能读懂文学名著的人也是少数。

文学名著有其特定的阅读群体和专家群体,而通俗文学就没有,它适合各个阶层。

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读过一本文学名著,却可能看了不少通俗文学的作品。

我们常常看到有人在闲暇时沏一杯茶,捧一卷书,悠闲惬意的阅读。

读的什么书呢?武侠、言情、侦探、科幻,甚至是连环画。

这就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阅读。

还有一种现象非常有趣。

文学名著的影响力往往不是来自作品本身,而是得益于其他艺术形式对名著的通俗化演绎。

譬如,正是评书、曲艺、戏剧等通俗化的艺术形式让《三国》、《水浒》、《红楼梦》、《西游记》这样的古典文学名著走入千家万户,贴近寻常百姓。

而大部分评书、曲艺、戏剧也是通俗文学的一部分。

通俗是文学的生命力,是文学必然的发展方向。

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这不仅是二者定位不同的必然,更为历史和现实所证明,是不争的事实。

正是因为通俗文学对普通大众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俗文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

每个时代中,在市面上流行的文学作品都是不一样的,在现在看来是文学名著的四大名著在当时的社会中也是通俗文学,对现在的我们而言,这些文学作品看起来有些枯燥,但在当时,这些作品却具有十足的趣味性,娱乐性。

正如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看的网络小说,这些小说内容天马行空,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因此人们喜欢看,所以,在我看来,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娱乐性。

从大众审美角度论角色的美感体现_李亢亢

从大众审美角度论角色的美感体现_李亢亢

大 众 文 艺大120摘要:一部电影的成功应归功于多方面的因素,我们去考究任何一部影片的品质都难以摆脱它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的事实,所以影视比其他任何艺术门类都更要注重观众的审美需求。

本文通过对电影角色美感的塑造去探讨和挖掘观众对人物形象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审美;电影角色;造型美感;个性美感电影作为一门大众化的艺术,它的通俗性较之其他艺术门类,使观众接受起来更加直接,这也就导致了我们去考究任何一部影片的品质都难以摆脱它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的事实,所以影视比其他任何艺术门类都更要注重观众的审美需求。

一部影片中最为突出的莫过于主人翁的塑造,人物造型的成败也就注定了影片关注度的高低,所以在主人公出场后必须在有效的短暂时间内利用动作或语言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如果不奏效,那么影片中再精彩的情节也有可能无法打动观众的心,这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当今电影类型极其丰富的时代,对角色的塑造也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那么大众的审美情趣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改变,大众对角色审美的改变,影响并制约着影片的前景和发展,所以从大众审美角度去分析电影角色的美感体现,是提升影片品质的关键。

一、当代大众对电影角色审美的需求随着电影、电视、电脑的普及,观众的视野也随之开阔起来,他们的审美意识也逐渐觉醒。

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现代大众在视觉文化的熏陶下,追求视觉刺激是基本需求”。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极其富足的同时也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影视而言,可以用后现代主义学者的审美过程作解释,“突出地强调了超负荷感官、审美投入、消解主体中心的梦幻知觉,人们总是热情投身于这一系列泛化的感官体验与情感体验”。

这也就是说,在当今消费者大众看来,电影的形象化,奇幻化,娱乐化已成为审美的重要参照。

从这一点来看,也就证实了为什么现在大多数电影主人公的装扮越来越怪异、荒诞,穿着的服装越来越鲜艳、迷人,对声音的塑造也越来越个性化,这些都是因为电影与文学是不同的,文学中的形象是间接的,而电影主人公的塑造却是直观的,观众直观性的能从他们的外貌,肢体动作和语言去构成整体评价并且能把他们的形象留在脑海中。

大众审美

大众审美

院系:文理学院语文教育0802 姓名:邹贻愫学号:2008401210535大众审美人们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总是以各种不同方式进行审美活动,如听听音乐、观看电影或电视、阅读小说或散文集观摩画展或欣赏剧院艺术等,毫无疑问,艺术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遐想。

所谓审美主要是指美感的产生和体验,是研究和阐释人在美感的产生和体验中的知、情、意的活动过程,以及个性倾向规律。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人们欣赏事物的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变。

我就几个方面谈谈大众审美观。

(一)审美感受感受是人的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要映象。

客观事物自身具有许多的感性状貌;它就是人对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只有通过感受,审美主体把握了审美对象的各种感性状貌,才有可能引起审美感受。

人类的一切认知活动都离不开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人在认识不同对象时的心理活动是不一样的。

人的审美感受主要是后天的,是经过特殊的训练,并在审美实践里逐渐形成的。

在这个新时代,人们崇尚个性。

新时代新的群体被灌名“新新人类”,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感受都是以个性当先,有个性、超群体的就是好的。

所以,在当今这个艺术品种、艺术形式极其丰富的时代,大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巨大的变化。

审美是人类特有的高级思维活动,需要经验的积累,也需要新的感受。

审美不能停留在感官刺激所带来的快感愉悦之上,而是追求更高的审美感,这种审美感是由人类大脑功能的活动相互交织,相互促进,达到联想、想象形成的。

每当我们在欣赏歌手演唱的时候,首先他给我们带来的是视觉上的审美,歌手一出场他的装束,舞台形象这些都是我们直接欣赏到的,接下来,他就会给我们带来听觉上的冲击,在欣赏这位歌手的声音的同时,我们可能会从他投入的演唱中,感受到写这首歌的作者所想表达的意思。

如果可以让大众欣赏时有这样的感受,在肯定唱者功底深厚的同时,也反映了大众审美欣赏水平正在不断的提升。

(二)审美理解与感受相联的心理活动是理解。

以美学角度浅析姚木兰形象之美

以美学角度浅析姚木兰形象之美

若为女儿身,必为姚木兰——以美学角度浅析姚木兰形象之美【摘要】姚木兰是林语堂先生在他的代表作《京华烟云》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她外柔内刚,有勇有谋,明理经事,深明大义,她的身上似乎具备了一个完美女性所需要的一切特质,故林语堂先生曾发出这样的慨叹:若为女儿身,必做姚木兰也。

本文运用美学审美形态论的主要观点,从崇高美与优美两个个方面对姚木兰的形象进行具体分析,试图说明姚木兰形象之美。

【关键词】姚木兰,林语堂,崇高美,优美,审美形态一姚木兰是林语堂先生在《京华烟云》中精心塑造、极为推崇的一位新女性形象。

姚木兰勤奋聪颖,善良贤德,知书识礼,宽厚仁慈,传统中国女性的优良品质在她的身上显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她追求自由、民主,崇尚人道主义,又是一个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时代新女性。

姚木兰出生在民国时期北京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小深受浓郁的家庭文化底蕴的熏陶。

她的父亲姚思安是道家的忠实信徒,从小灌输给她从容、达观的心态,不温不火,不骄不躁,面对既定的命运,她表现出的是寻常女性难得的容忍和承受,她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能由被动顺从转向积极调适。

美学范畴中关于崇高美的论述在姚木兰身上得到了极好地体现。

崇高主要指对象能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情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

崇高具有在外形上粗犷博大、在威力上雄伟有力、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给人以强烈的鼓舞、引人赞叹、催人奋进的特性。

显然,姚木兰作为一介女流并不具备外形和威力上的崇高美,但在心理和精神上,她是崇高的。

她十岁那年在南逃途中与家人失散,被义和团辗转卖给人贩子,最后为曾家搭救。

她出身名门,却在幼时便遭遇灾难,她从一个小女孩的恐惧当中找寻命运的新起点,在不凡的经历当中渐渐学会随遇而安。

自小父亲便教育她:“福气不是自外而来的,而是自内而生的。

一个人若享有真正的福气,必须有享福的德性,才能持盈保泰。

戏剧创作中的大众审美把握与思考

戏剧创作中的大众审美把握与思考

戏剧创作中的大众审美把握与思考摘要:基于戏剧欣赏,大众审美凸显定势作用,也是观赏与评价戏剧的重要衡量标准,对戏剧欣赏活动产生影响。

为此,要对大众审美与戏剧创作的关系进行分析。

戏剧创作以真实题材为依据,以现实生活作为戏剧创作的源泉,经由艺术加工与提炼,融入灵感,强调创作与审美的融合,促使观众能够切身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本文详细阐述了大众审美的发展趋势与方向,以戏剧创作为切入点,探讨了二者的关系,探究了戏剧创作中合理应用大众审美的方法与策略,以期创作出更多具有艺术特色、符合大众审美的精品。

关键词:戏剧创作大众审美策略前言:对于戏剧而言,欣赏的主题是观众,而观众的审美就是大众审美的表现。

戏剧作品的舞台呈现以及舞台生命与大众审美息息相关。

戏剧创作以现实生活以及真情实感作为元素,需要将大众审美作为基础与前提,尊重大众审美,促使素材的原始冲动能够与艺术提炼完美结合,达到世俗立体关照与舞台匠心独运的融合,与观众产生共鸣,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大众审美概述1.1大众审美的涵义审美隶属美学现象范畴。

在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美学追求更高,追求多姿多彩的美学体验。

审美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内涵极其丰富。

大众审美体现的是普通人的审美特点与趋势,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与前瞻性。

具体讲,大众审美的主体不是审美专家、艺术家以及专业人士,以大众为核心,构建更加倾向于欣赏者的审美情趣,其源自内心,以社会生活经验为背景,从欣赏角度出发,形成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

1.2大众审美的起源及发展方向大众审美的发展深受社会关系以及大众传媒的影响,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普通人参与艺术品评价之中,这也是大众审美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

大众审美突破艺术领域的制约,加速艺术品由专业化向艺术通俗化的方向发展,与社会生活更加贴近,便于大众了解艺术,与其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相适应。

大众审美大大提升民众审美水平。

因此,艺术工作者要深入思考,关注大众审美趋势,发挥对戏剧创作的导向作用,维护大众审美良性发展。

美感的表现形态

美感的表现形态

美感的表现形态美感,是由于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特征使人产生出的一种快乐感觉。

美感,反映的是人的“自我”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需求。

人需要客观事物给自己带来某些方面的好感,人又根据某种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判断出了该客观事物具有给自己带来所需要的好感的功利价值,该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就会使人产生美感。

这就是说,客观事物对人所表现出的美感,从本质上讲,就是人对客观事物能够给自己带来好感所具有的功利价值,通过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在认识层面上的判断和确认。

客观事物的美感,是通过其外部的形态特征表现出来的。

根据不同的形成方式,客观事物的外部形态,分为客观形态和文化形态。

客观事物的客观形态,是客观事物客观形成或具有的有形形态。

如,花的色香、瓜果的皮色、女人的容貌和腰身及嗓音、器具的外观和质地等等。

比如,一个女人的天然美丽,通常主要从音容笑貌和身体曲线等客观实在的形态特征中表现出来。

客观事物的文化形态,是人们在文化活动中赋予客观事物的以文化为本质内容的无形形态。

如,人的门第、名誉、地位和权力,商品的品牌、价格和产地等等。

比如,对于许多追求时尚的人,一件衣服是否具有美感,通常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这件衣服是否是名牌,价格是否很高,是否产自法国或意大利,是否在名店里买的等等。

对于许多注重实际的女人,一个男人是否具有美感,通常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这个男人是否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是否有很大的社会权力、是否有很多的社会财富,是否是社会名人等等。

对于收藏者,一件艺术品是否具有美感,通常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这件艺术品是否出自名家之手,是否是真迹,产生于多少年前等等。

文化型美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文化型美感,属于人的文化型主观感觉的范畴。

人们的观念文化活动,不但赋予了客观事物无形形态,还能够改变客观事物的有形形态,并且还能够相对统一地确认客观事物的客观形态所具有的功利价值。

由于文化的交流活动,赋予了客观事物无形的形态或有形的形态,及确认了客观事物的客观形态所具有的功利价值,使客观事物产生出的美感,统称为客观事物的文化型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