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审美观是如何炼成的
大众审美演讲稿
大众审美演讲稿
大众审美是指大多数人对于艺术品、文化产品以及日常生活中美感的感知和评价。
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生着改变。
在当今时代,大众审美的主要特点是多元化和娱乐化。
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轻松地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艺术品和文化产品。
这使得大众审美更加多元化。
人们可以欣赏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创作风格的艺术品和文化产品。
例如,通过网络,人们可以观看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电视剧和音乐作品,这样的便捷使得人们更好地了解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另一方面,娱乐化成为了大众审美的一个重要特点。
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追求轻松、有趣和富有娱乐性的艺术品和文化产品,而不仅仅是追求艺术的高雅和精致。
例如,现在流行的节目以及短视频,都是注重娱乐性和趣味性,非常受欢迎。
这种趋势反映了大众审美开始强调娱乐与娱乐性的重要性。
然而,这种多元化和娱乐化的大众审美,并不意味着人们对高质量作品的热爱和追求在减少。
相反,人们的审美水平和标准也在不断升高。
有时人们会在追求娱乐同时,也追求艺术品和文化产品具有的深度和价值。
例如,国内外高质量作品的热度和口碑仍然在不断上升,并不像一些人所说的,受到了娱乐化、低质量作品的冲击。
总的来说,大众审美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多元化和娱乐化的特征正在与人们对艺术品和文化产品的高要求产生互动。
我们应该从这些方面发展我们的视角和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当代文化产物。
大众美学的原理
大众美学的原理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审美情趣和美的本质的学科,自诞生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关注。
它涉及到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各种艺术形式,以及人类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审美认知。
在这些领域中,大众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着重于研究人们对社会和文化中大众审美趋势的认知和理解。
大众美学的原理包括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观点,它们有助于我们理解大众审美的本质和要素。
首先,大众美学强调了群体审美的特点。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生活在一个社会集体中。
因此,大众美学认为,每个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都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集体性的。
这意味着大众美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共性,而不是仅仅关注少数人的审美观点。
其次,大众美学注重审美经验的情感性和感知性。
审美活动不仅仅是思维的活动,更是情感的体验和感知的过程。
大众美学认为,审美经验是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情感体验的总和,它不仅包括认知和理解,还包括情感和感觉。
因此,大众美学强调了审美活动的心理和情感基础,这也是它与一般美学研究的重要区别之一。
再次,大众美学关注文化生活中的审美现象和审美趋势。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媒体和艺术作品来获取审美信息,这使得审美观念和趋势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大众美学认为,这种丰富多彩的审美生活不仅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开放性,还说明了审美活动的引导和影响在不断加强。
因此,大众美学通过研究文化媒体和艺术作品中的审美现象和审美趋势,揭示了审美活动在当代社会中的丰富多彩的表现和发展。
最后,大众美学还强调了审美教育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在社会生活中,审美活动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众美学认为,审美教育和文化认同是促进社会文化发展和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
通过审美教育,人们可以培养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从而提升个体的审美素养和文化品位。
同时,审美教育也有助于形成文化认同和精神认同,促进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当代大众审美趋势及成因解读
当代大众审美趋势及成因解读作者:徐云飞来源:《设计》2015年第11期摘要:当代大众审美呈现出又酷又萌及扁平化的趋势,其成因是多样化的。
人类历史经历数万年的更迭,审美文化主要交织着感性、理性和神性的文化,正因为如此,审美文化总是与特定历史时期的宗教、政治、哲学、道德、科学、经济等纠缠在一起,但二战之后,审美文化的变化之迅猛,并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多元但却保持着大体一致性的情况,其成因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及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大众审美趋势及成因设计批评研究1 当今审美简况当今人们生活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环境优越,条件富足,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衣着体态,家庭房间的布局,人们对身边的事物是否美观变得更加在意,人们开始挑剔小区楼房造型如何,开始对广播主持人的脸蛋挑三拣四,开始关注身边一切和美有关的事物,审美文化已经渗透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它建构着我们的文化艺术,也完善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当今审美文化受消费、技术、网络、影视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审美概念已经变得多元化,它体现出一种大众文化产业,带有功能主义的色彩,以及全球平等参与的互动文化,并且由于网络资源共享的开放性拉近各国之间的审美文化差距,使得审美文化进入到现代性进程之中,而当代文化的特性又体现出流动倾向,所以当今审美文化是极速变化的,它已经不再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产物艺术,它甚至摆脱了对宗教、政治和道德的依附,多与科学、经济有着或显或隐的联系。
2 大众审美形成历史人类的审美史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艺术不仅仅是人们生命中的精神世界,也是人类发展史上不容小觑的历史见证者。
它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真实而全面地记录着丰富多彩而又动魄惊心的社会生活,阶级意识形态的转变,新旧政权的更替。
它向人类展示了400多万年进化过程中,人类追求真善美,利用自然改造世界的伟大成就,也客观地再现了,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规律。
图腾崇拜,无疑是人自身生命力的形式采取了超人类的生命力形式的反映,它的出现,预示着人类在摆脱对动物崇拜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向人类自身生命力崇拜意识的转移,这是人类审美意识的萌芽。
大众审美的定义
大众审美的定义
大众审美,也叫做“平民审美”,是指普遍认可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行为的概论性观念。
也可以说它代表了一个社会群体中对某事物审美判断的共识意见。
大众审美是指大众对审美标准的共识,既可以提供一种艺术审美基准,也可以作为一种客观标准来评估审美价值。
可以说,每个社会都有其独特的大众审美标准。
从大众审美中,可以得出两个特征,即可变性和可定性。
可变性是指大众审美标准可以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既可以提供一种艺术审美基准,也可以作为一种客观标准来评估审美价值。
可定性则指它具有一定的自身意义,且能够作为审美研究或分析的参照依据。
大众审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首先形成了不同审美观念的对比,例如高雅与庸俗、气质与态度,这些对比有助于社会的发展,也能够帮助广大人民提升审美素养。
其次,大众审美反映了社会有关审美问题的一致性,这样就有助于形成一个共同的审美情感。
最后,大众审美还有助于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使大众能够正确识别审美价值,拒绝低俗的文化,追求优美的艺术境界。
总之,大众审美作为一种普遍认可的审美标准,既能够形成审美普遍认同,又能够促进审美文化发展,更能够提高审美素养,故拥有一个良好的大众审美文化对社会的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和品味
如何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和品味审美观和品味是人类文明进步与生活质量提高的关键之一。
而如何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和品味,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和不断探索的过程。
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的审美观和品味,直接关系到他的人生发展和成就。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和品味,成为了每个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开阔视野,增广阅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当我们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广自己的阅历,我们对于艺术、生活、人生的理解和认识也会更加深入和全面。
这种经历和渗透,成为了我们提高审美观和品味的前提和导向。
我们可以通过多读书、看电影、听音乐、欣赏画展、旅行等活动来丰富自己的阅历和视野。
例如,通过参观画展,我们可以理解到不同时期的艺术表现方式、意义、情感、传承和创新等方面,可以深刻领会不同艺术流派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潮流和价值内涵。
在阅读方面,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思维视野,更深度地理解人生、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
二、增强自己的品味敏感度增强自己的品味敏感度是提高个人审美观和品味不可或缺的因素。
品味敏感度与审美能力密切相关,与我们的感知、反应、鉴赏等方面有关。
当我们增强自己的品味敏感度,我们会更加敏锐地感知各种不同形式的美和丑,以及它们所表达的与生俱来的情感,理解不同的艺术语言、美学规律和文化背景。
我们可以通过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包括自然的景物、人类的创造、艺术品等,来提高自己的品味敏感度。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敏感地感知各种颜色、材料、线条、形状等元素的变化和组合,以及它们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与价值,更准确、深入地理解和评价物品的美学品质和价值。
三、培养独立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独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是我们提高个人审美观和品味的基石。
当我们具备独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审美潮流和趋势,更加深入、深刻地理解和感知不同艺术形式和文化表达。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培养独立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并不意味着孤立自己,而是相对独立地思考和行动,兼顾吸收和借鉴外部的意见和观点,更加开放、自由、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
文学对大众审美的引导与培养
文学对大众审美的引导与培养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它通过精炼的文字表达、情感的渲染以及生动的故事情节,能够深刻地影响和塑造个体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
文学不仅仅局限于少数人的阅读,而是广泛地渗透到大众的生活中,对于大众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起着重要的引导与培养作用。
首先,文学作品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引导人们形成独特的审美情趣。
无论是诗歌、小说、散文还是戏剧,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都引人入胜,能够唤起人们对于美、善、真的渴望和追求。
例如,古希腊的史诗《奥德赛》以优美的文字描绘了英雄奥德修斯的传奇冒险故事,使人们对于勇敢、智慧和忠诚等美德产生崇敬之情。
而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通过悲剧的结局,让人们对于爱情的深切体会与思考。
这些文学作品呈现出的情感魅力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审美趣味得到培养和引导。
其次,文学作品能够通过描述生活的方式,为人们开阔视野,增加审美经验。
文学作品中经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具体的情境,使人们感受到不同的时代、文化和社会背景。
这种体验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观念,培养宽容与包容的心态。
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例,李白的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豁达,使人们感受到了自由与奔放的审美,激发了大众寻求自我的欲望。
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则深情地描绘了父爱的伟大与深沉,让人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和敬意。
这些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与细节,丰富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感知和对于美的领悟,提升了大众的审美水平。
再者,文学作品对于培养人们的思辨能力和对于价值观的理解也具有重要影响。
文学作为一种思想的表达和思想的探索,关注的是人性、道德、责任等核心议题。
作家通过对现实的深入思考和对人性的透彻洞察,呈现出独特的人物形象和价值观。
世界文学名著《傲慢与偏见》通过以伊丽莎白·班内特为代表的女性形象,探讨了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价值观的转变。
人类的美学观是如何形成的?
人类的美学观是如何形成的?
一、文化因素对美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会对美的定义产生显著影响。
比如西方美学注重比例、对
称和透视,而中国古代美学更强调形、神、意的相互关系。
这些文化
对美的不同认知,导致了对审美标准的差异。
二、社会经济因素对美的塑造
在不同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美的审美标准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富裕的市民对艺术品的收藏和赞赏,引导
了人们对富丽堂皇艺术的热爱,这也成为了现代审美观的重要基础。
三、个人经验因素对美的认知
个人的经验也会对美的认知产生影响。
既有自身的性格、习惯和社会
经验,也有所处的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这些都会在对美的认知中
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神经生理因素对美的反应
人类大脑对美的反应体现了神经生理因素对美的作用。
神经科学家通
过研究发现,人类在面对美的时候,会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并且这
种感受会触发大脑内部的多巴胺等物质反应,从而形成对美的认知。
这也成为了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五、前沿学科对美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认知也在不断拓展。
近些年来,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前沿学科的不断涌现,对美的认知越加系统和深入。
比如了解大自然的美学,探索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对美的影响等,这些都在不断挑战人类固有的审美标准。
总之,人类的美学观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变化。
对其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还能启发我们创新思维,创造更有意义的艺术作品。
审美观念体系
审美观念体系是指人们对于美的认知、理解和评价的一套规范和标准。
这套规范和标准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条件下会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人类对于美的探索和追求的结果。
一、审美观念的形成审美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在古代,人们对于美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
例如,古希腊人崇拜的神话英雄阿波罗就是美与艺术的象征。
而在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则主要来源于儒家思想,强调“大同小异”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认为美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和文化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开始对于文艺进行系统的研究,建立了现代艺术和审美观念的基础。
而近代以来,全球化的影响和不断发展的科技更加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和观念。
二、审美观念的内涵审美观念的内涵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对于艺术品的认知、理解和评价等。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方面:1. 美学原则:美学原则是指审美观念的基本准则,包括对于美的定义、美的性质、美的特征等。
这些原则是人们对于美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的产物。
2. 艺术形式:艺术形式是指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绘画、音乐、文学、雕塑等。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不同的审美规律和标准。
3. 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指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遵循的艺术规律和标准。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强调对于古典艺术的借鉴和模仿,而现代主义则更加注重对于个人表达和自由创新的追求。
4. 艺术流派:艺术流派是指一些艺术家或学派在创作中采用相似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和特点的艺术作品。
例如,印象派、立体主义等。
5. 艺术品的价值:艺术品的价值是指人们对于艺术作品所赋予的意义和价值。
它可以是审美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
三、审美观念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美的认知和理解也在不断深化和扩展。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发展趋势:1. 跨学科研究:随着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人们开始更加注重跨学科研究,将艺术、科学、哲学等领域的知识相结合,深入探讨美的本质和价值。
青少年成长中的审美观念塑造
标题:青少年成长中的审美观念塑造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审美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审美观念不仅会影响他们的个人发展,还会影响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态度。
因此,塑造良好的审美观念对于青少年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青少年成长中的审美观念塑造。
一、审美观念的形成审美观念是人们对美的认知和感受,它是在长期的文化、历史、艺术、社会等背景下形成的。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审美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一阶段的他们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快速发展期,对周围环境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同时,他们也开始接触各种文化、艺术、时尚等元素,这些因素都会对他们的审美观念产生影响。
二、家庭环境对审美观念的影响家庭环境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它对青少年的审美观念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家庭成员的审美观念会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和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审美标准等都会成为青少年模仿的对象。
其次,家庭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也会对青少年的审美观念产生影响。
家庭装修风格、家居布置、艺术品陈设等都会成为青少年审美观念的载体。
因此,家庭环境应该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审美氛围,让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学校教育对审美观念的影响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青少年的审美观念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美育教育,通过各种艺术课程和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文化素质教育,通过各种文化讲座、文化活动等形式,让青少年了解各种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和认知。
此外,学校还应该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让青少年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和价值。
四、社会环境对审美观念的影响社会环境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对青少年的审美观念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社会文化氛围会对青少年的审美观念产生影响。
浅谈当代大众审美的现状与走向
浅谈当代大众审美的现状与走向当代大众审美是一个多元化和变化不断的现象,它受到影响的因素包括文化、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方面。
对于当代的大众而言,审美的标准和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流行文化与商品文化的影响当代大众审美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流行文化和商品文化。
在当代社会,流行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通过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等途径影响着全球的大众审美。
同时,商品文化也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习惯。
2. 多元化的审美观念当代大众审美的另一个特征是多元化。
在当代社会,各种文化元素和审美观念不断地碰撞和融合,产生了新的审美体验。
例如,影视作品中融合了西方和东方文化元素的“奇幻史诗”电影已经成为了当代大众的一种主流审美体验。
同时,对于一些细分领域的爱好者而言,审美标准也不尽相同,这对于传统的大众审美提出了新的挑战。
3. 个性化的审美需求当代大众审美的一个显著趋势是个性化需求的上升。
与过去相比,人们更加注重个性化风格与审美体验。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和艺术家需要更多地考虑到大众的个性化需求,创作出更加切合人们的审美需求的作品。
4. 网络化的审美经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当代大众的审美经验成为了一种网络化的体验。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间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地进行交流,同时通过各种社交媒体等平台分享自己的审美体验。
这种网络化的审美经验为当代大众带来了更加开放和自由的审美空间。
综上所述,当代大众审美经历了从传统到多元、从标准化到个性化以及从线下到网络化等多个方面的变化。
这些变化既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变革,同时也为未来的审美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和多元化的空间。
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审美能力是人们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判断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涉及感官、认知和情感等多个方面。
而良好的审美能力不仅可以让人更好地欣赏美的事物,还可以提升个人的情感修养和社会交往能力。
因此,如何培养和提升审美能力成为了现代教育和个人修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培养审美能力的途径
多领域的学习
要培养审美能力,首先要进行多领域的学习。
通过学习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艺术类的课程,可以拓宽自己的审美视野,提升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参观博物馆、画廊、音乐会、戏剧表演等活动,可以让人接触到更多的艺术作品,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氛围,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修养。
鉴赏与评价
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要学会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洞察力和鉴赏能力。
提升审美能力的方法
注重细节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建筑风格、人物造型等细节,从中感受美的存在,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多角度思考
对于一个艺术作品或是一个美的对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欣赏,尝试理解作者的用心之处,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自我提升
除了接受外界的审美刺激,个人的修养和情感体验也是提升审美能力的关键。
通过阅读、思考、感悟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和审美境界。
在当今社会,审美能力已经成为了一个人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以上的途径和方法,每个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美的存在,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浅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形成原因
浅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形成原因作者:郭洁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8期摘要:当代审美实践最为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大众审美文化的崛起并呈现出空前的活跃。
本文就大众审美文化的形成原因,从外在和内在两个角度进行探讨,认为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是必然的。
关键词:大众审美文化;外在条件;内在依据中图分类号:J0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290-01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主要是指一个地区、一个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大众审美文化是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以通俗文学、流行艺术等为主要艺术形式,另辅有大众文化消费方式,是在当代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审美经验的文化。
它的形成原因可以分为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
一、外在条件(一)市场经济的发展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转向确定以后,中国社会确立了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大众文化也随之异军突起。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众审美文化借助市场经济,全面地加入到感性消费浪潮中,具有鲜明的商业化性质。
大众审美文化以市场原则为主导,以能消费出去为目标。
社会生产的商品化,为大众审美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消费需求。
美国着名学者詹姆逊曾明确指出:“大众文化产品和消费本身——与全球化和新的信息技术同步——像晚期资本主义的其他生产领域一样具有深刻的经济意义,而且完全与当今普遍的商品体系连成一体。
”大众审美文化是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典型的商业文化。
它以市场原则为主导,是一种商品,因而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
市场对大众审美文化的检验,表现为消费者愈多,大众化愈强。
(二)现代科技的运用大众审美文化是当代科技作用于文化的产物。
大众传媒手段的发展,实现着技术对文化载体的改造,在大众文化的兴起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审美观的拓展与提升
大学生审美观的拓展与提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审美观念逐渐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要群体,其审美观的拓展与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审美观的拓展与提升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部分: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大学生拓展与提升审美观的基础。
要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阅读与艺术欣赏: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参观美术馆、欣赏音乐等方式,激发大学生的艺术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2. 观察与思考:要鼓励大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思考其中的美与丑,培养他们对美的辨别能力和欣赏能力。
3. 多样化的媒体内容:引导大学生多样化地接触媒体内容,如电影、电视剧、音乐视频等,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
第二部分:开展审美活动除了培养审美意识外,开展各类审美活动也是拓展大学生审美观的重要途径。
1. 举办文化艺术演出:大学可以定期举办音乐会、话剧演出、舞蹈表演等文化艺术活动,让大学生近距离感受艺术的魅力。
2. 组织艺术讲座和工作坊:邀请专业艺术家、学者等给大学生讲解艺术理论、技巧等,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艺术的内涵。
3. 参与艺术社团活动: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学校艺术社团,如合唱团、键盘乐团等,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第三部分:拓宽审美领域大学生在拓展和提升审美观的过程中,应该拓宽自己的审美领域,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和文化。
1. 学习传统文化:了解和学习国内外的传统文化形式,如中国传统绘画、戏曲、茶道等,让自己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2. 接触国际艺术:关注和学习国际艺术,如西方经典音乐、雕塑艺术等,与世界接轨,开阔自己的眼界。
3. 探索新兴艺术:了解和体验当代艺术形式,如新媒体艺术、街头艺术等,关注时尚潮流,拓宽自己的审美领域。
总结:通过培养审美意识,开展审美活动,以及拓宽审美领域,大学生的审美观可以不断拓展与提升。
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应该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接触和探索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不断充实自己的审美经验,从而塑造一个更为独特和高尚的审美观。
大众审美的演讲稿
大众审美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大众审美”。
大众审美是指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和特定文化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的认识、欣赏和评价的共同心理趋向和心理偏好。
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同时也受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大众审美的形成。
大众社会是多元化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但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区,人们的审美观念会有一定的共同点。
这是因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人们会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从而形成某种共同的审美趋向。
比如现代社会中,媒体对美的标准的宣传和影响,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审美观念,使之产生趋同性。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大众审美的特点。
大众审美具有普遍性、标准化和时尚性的特点。
普遍性指的是大众审美是大多数人的共同认同,和平庸、普通的审美类型。
标准化从一定程度上是大众审美的产物,它能通过共通的审美观念,形成一种共识,进而发展出一套审美标准。
时尚性则是指随着时代的演变和文化的推进,大众审美也会不断改变和更新。
然而,大众审美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大众审美往往被商业化所操纵。
广告、电影、电视等媒体渠道的广泛使用,使得大众审美被塑造和引导。
商业化的制约下,某些审美观念可能被放大或者扭曲,使人们追逐盲目的时尚潮流,缺乏独立思考和审美判断能力。
其次,大众审美逐渐趋同的现象,也让一些个人的审美价值观被边缘化。
大众审美往往是主流审美的一种表现,这可能会限制一些特殊审美的发展。
那么,作为一个有独立思考和审美判断能力的个体,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大众审美呢?首先,我们要保持审美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大众审美的普遍性不代表它适用于每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
因此,我们不应该只盲目追随大众审美,而是应该敢于发掘和坚持自己的特殊审美。
我们可以通过接触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形式,拓宽自己的审美视野,不拘泥于一种形式,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美。
其次,我们要保持独立思考和鉴赏能力。
大众审美文化的特征
大众审美文化的特征
大众审美文化是指在广泛的群体中共同接受并赞赏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
它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取向、审美偏好和生活方式。
以下是大众审美文化的几个特征:
1. 多元性和包容性:大众审美文化不单一,而是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审美标准和风格。
它容纳了各种文化、地域和时代的审美特点,给人们展示了多样性的世界。
2. 媒体与技术驱动:现代技术的进步使得大众审美文化更加普及和容易获取。
电视、电影、音乐、网络等媒体平台成为了大众了解和接触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重要渠道。
3. 流行文化元素:大众审美文化中经常出现与流行文化相关的元素。
流行音乐、时尚潮流、电影明星、网络热点等都是大众审美关注的焦点,不断变化的流行元素塑造了大众审美观。
4. 商业化和市场导向:大众审美文化与商业经济密切相关。
广告、品牌推广和娱乐产业等通过商业化手段来塑造和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影响着大众对于艺术和美学的认知和理解。
5. 群体认同和社交互动:大众审美文化有着强烈的社交性质,它可以作为人们交流和互动的媒介。
人们通过分享和讨论他们所喜爱的艺术作品、娱乐活动等来建立和扩展社交网络。
总的来说,大众审美文化是一个多元、变化和社会互动的概念,它不仅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趋势和品味,也受到历史、地域和文
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当今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大众审美文化更加多样化和丰富,不断塑造和反映着社会的多元化和变化。
你觉得人类的美学观是如何形成的?
你觉得人类的美学观是如何形成的?
人类的美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类对美的认知和审美观念的形成过程。
美学是研究美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而人类的美学观则是在长期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首先,人类的美学观是受文化和历史影响的。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会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古希腊的美学观强调对称、比例和和谐,而中国古代的美学观则注重意境、内涵和情感表达。
这些不同的文化传统塑造了人们对美的认知和理解。
其次,个人的经验和教育也会影响美学观的形成。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艺术作品、文化活动以及受到的教育和培训都会对其审美观念产生影响。
比如,一个受过西方古典音乐训练的人可能更倾向于欣赏古典音乐,而一个热爱自然风光的人可能更喜欢欣赏风景画。
另外,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也会对美学观念产生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理解也会发生变化。
比如,在现代社会,科技和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美的追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同时也受到商业化和消费主义的影响。
总的来说,人类的美学观是在文化、历史、个人经验和社会环境的多重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它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认知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类的美学观是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逐步形成的。
提高大众艺术审美能力的途径
育 的固有思路 , 把美术作 为必不可少 的学科。其五 , 开展美育教
研活动 , 使 教师和学 生都 能在教 学与实践 中不断探 索, 培养艺术
工 业的快速 发展 , 机 械化、 符号化的工业文 明阻碍 了人 们心 中的 批 判思想, 使人 们逐 渐缺乏否定和超越 的精神 , 趋 于片面化和单
类对真 、 善、 美 的最高理解 , 所 以对大众进 行 艺术审美教 育是提
高大众 艺术 审美 能力 的主要途径。
学历较低 , 美育水平不高 , 对美育工作 的认识 不足 。鉴于美育教 育的重要性和 紧迫 性, 学校应加 大美育师资的投入。其 一, 吸引
人才 , 抬高 门槛 , 保质保 量地选拔 美育教 师。其二 , 通过培 训和
人格 , 净化文化环境 , 构建和谐社会。
一
、
大众 艺术 审美 的主体 性缺 失
代 电子传 媒 的多种平 台和渠道 宣传 积极健康 的 审美 知识 , 还要 通过政 府 、 社 区、 学校 等组织和 引导各种形 式 的社会 实践活 动, 通过 理论 和 实践双 管齐 下的 努力 , 丰富大众 的 艺术 审美 情感 。 可见 , 开拓 大众 艺术 审美 阵地尤为 紧迫。
关键词 : 大众 艺术 审美 审 美教育 途径
席勒 曾说 : “ 人从 自然人走 向理性人 , 中间必须 架起一座桥
动为抓手 , 将青少年 的认知活 动和 情感 活动结合起来 , 在 艺术教 育 中培养 青少年 良好 的情感 素质 , 是提 高大众 艺术审美 能力的 关键 。可见, 培养青少年 的艺术审美能力任 重道远 。 青少年处于 学校教育 阶段 , 学习内容和 方式较为系统 , 这 是
大众审美
院系:文理学院语文教育0802 姓名:邹贻愫学号:2008401210535大众审美人们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总是以各种不同方式进行审美活动,如听听音乐、观看电影或电视、阅读小说或散文集观摩画展或欣赏剧院艺术等,毫无疑问,艺术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遐想。
所谓审美主要是指美感的产生和体验,是研究和阐释人在美感的产生和体验中的知、情、意的活动过程,以及个性倾向规律。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人们欣赏事物的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变。
我就几个方面谈谈大众审美观。
(一)审美感受感受是人的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要映象。
客观事物自身具有许多的感性状貌;它就是人对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只有通过感受,审美主体把握了审美对象的各种感性状貌,才有可能引起审美感受。
人类的一切认知活动都离不开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人在认识不同对象时的心理活动是不一样的。
人的审美感受主要是后天的,是经过特殊的训练,并在审美实践里逐渐形成的。
在这个新时代,人们崇尚个性。
新时代新的群体被灌名“新新人类”,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感受都是以个性当先,有个性、超群体的就是好的。
所以,在当今这个艺术品种、艺术形式极其丰富的时代,大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巨大的变化。
审美是人类特有的高级思维活动,需要经验的积累,也需要新的感受。
审美不能停留在感官刺激所带来的快感愉悦之上,而是追求更高的审美感,这种审美感是由人类大脑功能的活动相互交织,相互促进,达到联想、想象形成的。
每当我们在欣赏歌手演唱的时候,首先他给我们带来的是视觉上的审美,歌手一出场他的装束,舞台形象这些都是我们直接欣赏到的,接下来,他就会给我们带来听觉上的冲击,在欣赏这位歌手的声音的同时,我们可能会从他投入的演唱中,感受到写这首歌的作者所想表达的意思。
如果可以让大众欣赏时有这样的感受,在肯定唱者功底深厚的同时,也反映了大众审美欣赏水平正在不断的提升。
(二)审美理解与感受相联的心理活动是理解。
审美理想的构成
审美理想的构成人类的审美理想是怎样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呢?在久远的历史过程中,审美理想对我们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让我们对艺术有更深刻的理解,也使我们对辩证法思想有更清晰的认识。
现今,审美理想正越来越成为我们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论是凝聚力还是社会凝聚力,它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而言,审美理想由人们对美的认知形成,越是精致的审美越能激发我们的审美感受,表达出美的追求和理想。
这种审美观念生长于每一代人,也因此不断演变。
经历众多流变与变形,它最终形成了一种通用性的审美标准,深深影响着留存至今的文化艺术。
形成审美理想的源泉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的对艺术的追求,除此之外,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看,它也得到了历史发展的支持与促进,具有体现特定历史的时代韵味、社会特色和审美趣味的特殊历史主题成为审美价值的源泉。
此外,审美理想的构成不仅依赖于历史文化,更多地也受到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政治经济状况等客观社会环境的影响。
它们久经变迁,不断受到科学技术、政策环境、以及社会文化变革的洗礼,形成一系列审美观念和行为。
自古以来,审美理想一直是绘制文化、定义价值观以及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将人类所享有的审美乐趣和力量源源不断推动着文化发展,让它在变幻中迭代、不断超越,并使其不断走向繁荣昌盛。
在政治、宗教、社会、文学以及艺术等多个文化领域,审美理想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在古今中外各地都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与艺术符号。
它们为我们带来了蕴含着深层思想的文学艺术的思想,将理念与情感完美融合,让人们产生了一种新的审美追求,使我们有奋发图强的精神,使我们有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当今,审美理想已经成为国家各地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具有普遍性,也具有融合性,能够促进文化的融合进步,以及人们对美的情感的发展。
有把握住审美的精髓,审美理性的思想才能被传播开来,这也是审美理想的最终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审美观是如何炼成的?
最近,小沈阳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价为“最低俗的中国人”迅速成为了社会文化热点;关于低俗、反低俗、高雅甚至爱国主义(有文章称美国此举是干涉我国文娱内政)又开始被搅拌,被发酵,然后被热炒。
其实我个人以为这场热闹中的焦点不在《新闻周刊》的标题“The Dirtiest Man in China”究竟应该翻译成“最低俗”还是“最脏”;而应该是小沈阳的回应:“我不知道什么东西是低俗,我只知道观众喜欢我的表演……现在表演者都实行绿色表演。
那是一种健康的喜剧。
”
小沈阳很聪明的没有去辩解自己的表演是否低俗,而是把“观众”拉出来为自己背书。
小沈阳没有说错,他确实是大众文化的产物。
如果不是大众认可“小沈阳”这种着力庸俗化表现日常生活的表演形式,他是不可能登上《新闻周刊》的。
甚至指责小沈阳低俗不如说是当代中国社会大众文化低俗。
当代社会大家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多元化,但在我看来多元化其实是大众文化大行其道的一个遮羞布。
从小沈阳到郭德纲,从陈君冠希到兽兽裸照门,我们的大众文化正一步步的持续低俗,我们的大众审美观正逐步趋于一同:欣赏那些“最大限度地刺激人的视听感官,对赤裸裸的欲望进行渲染的节目”。
当然大众文化横行并非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美国前些年《娱乐至死》一书所批判的正是大众文化正在逐步侵蚀美国的精英文化。
当然,在资讯大爆炸的后工业时代大众文化逐渐取代精英文化、贵族文化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事实了。
但是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与欧美国家的趋势虽然一样,但是其本质是完全不同的。
欧美在之前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甚至被大众认可的精英文化,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这种精英文化确实起到了引领国家前进方向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通人在民主制度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很自然代随着普通人在整个社会重要性上升而逐渐,精英文化不断的向代表着普通人的大众文化让渡着话语权。
但这并不代表精英文化的消失,也并非意味着欧美社会大众文化可以肆意嘲笑、讥讽精英文化。
应该说欧美的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是在尊重彼此的前提下共存共荣,从而使得欧美社会处于一种有序多元的处境。
而中国的情况则和欧美完全相反,总所周知,从鸦片战争起,中国一直处于屈辱与痛苦中,中国人长期处于一种被伤害、被侮辱的状态。
之前积累了数千年的荣耀短短百余年中丧失殆尽。
在这种整个民族处于焦虑、屈辱的状态下,中国所有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寻找导致中
国落到如此境地的原因,而之前一直占社会主流文化的士大夫文化无可避免的被认为是祸首之一。
既然找到了落后的症结所在,剩下的就是替换与批判了。
从五四开始,一代代中国有识之士在口诛笔伐传统精英文化的同时寻找着它的替代者。
但旧道德体系的摧毁并不意味着新道德体系的建立,凭空构建一套新体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但中国的特殊性就在于当我们的新体系尚未完工,篱笆还没扎紧的时候就与全世界一起迎接了资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资讯大爆炸使得全世界的大众文化通过互联网与卫星亲密无间的联合在了一起。
这就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尴尬处境,也是小沈阳现象能在中国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面临这样的境地,我们不禁要问:拿什么抵抗日益低俗的大众文化呢?
传统的精英文化早就成为了脚下的泥,新的篱笆尚未扎紧。
靠中产阶级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般的自发道德追求?可我们年轻而庞大的中产阶级早已身陷“iPod”的泥潭不能自拔,早就主动对低俗化的、娱乐化的、刺激感官、毫无深刻内涵的大众文化投怀送抱了。
(这个自然不是苹果iPod播放器,而是insecure(不安全的)、pres-sured(压抑的)、over-taxed(税负过重的)、debt-ridden(债务缠身的)的缩写。
)
思来想去,还是要赶紧扎紧我们的篱笆,要给我们的中产阶级们减负,要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以及财力去追求除了“小沈阳”以外的东西;要对批评“低俗”的声音更宽容;知识精英与社会精英不要一味排斥大众文化,要学会用大众的方式去引导大众。
无论如何我们相信真正低俗的东西是成不了气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