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探索:对美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观唯心主义美学观、客观唯心主义美学观、机械 唯物主义美学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美学观。
wk.baidu.com 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美学观
代表观点:认为美的本质在于超人类而存在的一种绝对精神。 西方代表人物:1、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A、美的本质不在
事物本身,而在于让事物成其为美的理式。事物是理式的影 子,艺术是影子的影子。B、个别事物的美的都是有缺陷的, 只有理式的美才是真正的美。理式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2、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黑格尔。
中国主观唯心主义美学
1、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观点:“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先声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
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 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文成公全书》卷三)。 2、佛教禅宗代表人物六祖惠能:观点:”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惠能惠能父亲早亡,家境贫穷以卖柴为生。一次,惠能卖柴回家的路上听到 有人读诵《金刚经》,便蒙生学习佛法之念。他去黄梅山拜谒五祖弘忍,由此开 始了学佛生涯。
其时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检验他们的修炼水 平。神秀上座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勿】使惹 尘埃。”弘忍以为未见本性,未传衣法。
惠能听后亦诵一偈,请人代劳题于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 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见后,招惠能登堂入室为其宣讲《金刚经》,并传衣 钵,定为传人。
西方旧唯物主义美学观
主要观点:认为美是客观事物本身属性或美是生活本身。 代表人物:1、古希腊时期的亚里斯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亚里斯
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是他有自己对美的认识:A、美不在超事物而存在的理 式,而是事物的本身属性。B、美的事物应该依靠体积和安排。C、艺术是对美 的事物的模仿,但不是机械不变的模仿,是按照事物应该有的样子去模仿。 2、十八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克(1792——1797)。他也认为美的本质是 事物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A、那些娇小、光滑、明亮的事物能引起人们优美的 感觉。B、巨大、黑暗、坚硬的事物能引起崇高的感觉。 3、十九世纪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 他认为美的本质不是什么绝对精神,也不是什么上帝的光辉。美就根源于现实生 活。A 、任何事物,只要让我们在里面看到依照我们理解应该如此的生活就是美 的。B、一切显示美好积极的生活的都是美好的,像健康、幸福、快乐、爱情、 婚姻、友谊等等。反之,一切给生活带来消极负面影响的,都是丑的。如疾病、 痛苦、灾难等等。C、即使丑陋的生活,也比死亡美。死亡最大丑陋。战争是最 大的罪恶。
美的探索:对美的本质的思考
美是难的 ——柏拉图
要把流动着的生动的美转化成概念,是一个不可能实现 的幻想 ——歌德
美学和哲学的关系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和哲学存在着密不可分的 关系。
哲学分两类: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又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又分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那么我们也把人们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也分为四大类:
2、德国心理学家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l856 l939) : 他认为一切审美经验的源泉和艺术创作的动力都在于人的人 的无意识领域之中。埋藏在人的心灵深处的本能欲望(力比 多,开始主要指性欲。后来含义又进一步扩大,指人的一切 原始的本能和欲望),是一切艺术和美的源泉。
3、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 1860年)德国哲学家。 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生命意志,美和艺术是生命意志的客观 体现。悲剧是艺术和美的最高形式,因为它最真实的表现了
2、佛家美学思想。 主要观点:A、空是万物本源,也是美的本质。
“空即色,色即空”。B、达到空的境界有两个途 径:戒和悟。一般人需要由“戒”到领悟“空”。 而有缘人可以直接“悟空”。C、艺术就是在色中 表现空的意境。
西方主观唯心主义美学
代表观点:美的本质在于人的主观精神。
西方代表人物:1、十八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休谟 (1711—1776):“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 只是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个人见出一种不同的美。”即 我们平常所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主要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古罗马美学家普罗丁。
主要观点;美是神的光辉。神就像太阳一样,把光明温 暖和美好,带给这个世界。
中国客观唯心主义美学
1、道家美学思想。代表人物老庄、庄子。主要观 点:A、道是万物的本源,也是美的本源。B、道法 自然,美在自然。C、道在虚静中体现,美在空灵。
wk.baidu.com 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美学观
代表观点:认为美的本质在于超人类而存在的一种绝对精神。 西方代表人物:1、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A、美的本质不在
事物本身,而在于让事物成其为美的理式。事物是理式的影 子,艺术是影子的影子。B、个别事物的美的都是有缺陷的, 只有理式的美才是真正的美。理式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2、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黑格尔。
中国主观唯心主义美学
1、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观点:“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先声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
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 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文成公全书》卷三)。 2、佛教禅宗代表人物六祖惠能:观点:”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惠能惠能父亲早亡,家境贫穷以卖柴为生。一次,惠能卖柴回家的路上听到 有人读诵《金刚经》,便蒙生学习佛法之念。他去黄梅山拜谒五祖弘忍,由此开 始了学佛生涯。
其时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检验他们的修炼水 平。神秀上座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勿】使惹 尘埃。”弘忍以为未见本性,未传衣法。
惠能听后亦诵一偈,请人代劳题于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 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见后,招惠能登堂入室为其宣讲《金刚经》,并传衣 钵,定为传人。
西方旧唯物主义美学观
主要观点:认为美是客观事物本身属性或美是生活本身。 代表人物:1、古希腊时期的亚里斯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亚里斯
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是他有自己对美的认识:A、美不在超事物而存在的理 式,而是事物的本身属性。B、美的事物应该依靠体积和安排。C、艺术是对美 的事物的模仿,但不是机械不变的模仿,是按照事物应该有的样子去模仿。 2、十八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克(1792——1797)。他也认为美的本质是 事物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A、那些娇小、光滑、明亮的事物能引起人们优美的 感觉。B、巨大、黑暗、坚硬的事物能引起崇高的感觉。 3、十九世纪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 他认为美的本质不是什么绝对精神,也不是什么上帝的光辉。美就根源于现实生 活。A 、任何事物,只要让我们在里面看到依照我们理解应该如此的生活就是美 的。B、一切显示美好积极的生活的都是美好的,像健康、幸福、快乐、爱情、 婚姻、友谊等等。反之,一切给生活带来消极负面影响的,都是丑的。如疾病、 痛苦、灾难等等。C、即使丑陋的生活,也比死亡美。死亡最大丑陋。战争是最 大的罪恶。
美的探索:对美的本质的思考
美是难的 ——柏拉图
要把流动着的生动的美转化成概念,是一个不可能实现 的幻想 ——歌德
美学和哲学的关系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和哲学存在着密不可分的 关系。
哲学分两类: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又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又分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那么我们也把人们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也分为四大类:
2、德国心理学家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l856 l939) : 他认为一切审美经验的源泉和艺术创作的动力都在于人的人 的无意识领域之中。埋藏在人的心灵深处的本能欲望(力比 多,开始主要指性欲。后来含义又进一步扩大,指人的一切 原始的本能和欲望),是一切艺术和美的源泉。
3、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 1860年)德国哲学家。 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生命意志,美和艺术是生命意志的客观 体现。悲剧是艺术和美的最高形式,因为它最真实的表现了
2、佛家美学思想。 主要观点:A、空是万物本源,也是美的本质。
“空即色,色即空”。B、达到空的境界有两个途 径:戒和悟。一般人需要由“戒”到领悟“空”。 而有缘人可以直接“悟空”。C、艺术就是在色中 表现空的意境。
西方主观唯心主义美学
代表观点:美的本质在于人的主观精神。
西方代表人物:1、十八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休谟 (1711—1776):“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 只是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个人见出一种不同的美。”即 我们平常所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主要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古罗马美学家普罗丁。
主要观点;美是神的光辉。神就像太阳一样,把光明温 暖和美好,带给这个世界。
中国客观唯心主义美学
1、道家美学思想。代表人物老庄、庄子。主要观 点:A、道是万物的本源,也是美的本源。B、道法 自然,美在自然。C、道在虚静中体现,美在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