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不等式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1.1不等式的概念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和代数表达式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不等式的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在理解深度和运用灵活性方面仍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难以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因此,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4.能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比较大小、求范围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出不等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数轴辅助分析不等式,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不等式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从第4题开始,选择至少两道题目进行解答,这些题目涉及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模型,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识别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并建立相应的不等式关系。
3.设计一道生活情境题,要求学生自己编写一个包含不等式的实际问题,并将其解答出来。这个问题可以涉及购物、交通、饮食等任何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以此检验学生对不等式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
4.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加深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一系列不等式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提高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解答,展示解题过程,并对错误答案进行讲解。
3.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概念、性质、应用等方面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4.小组合作完成一道开放性问题,要求每组分析一个社会现象或科学问题,如人口增长、资源分配等,通过建立不等式模型来探究问题背后的数学原理。
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范文优秀7篇
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范文优秀7篇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课件第2张)1.体会解不等式的步骤,体会比较、转化的作用。
2.学生理解、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用数轴表示解集,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体会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学会用数学语言表示实际的数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复习和对不等式性质的利用,导入对解不等式的讨论。
3.学生体会通过综合利用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解不等式的方法。
4.学生将文字表达转化为数学语言,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5.练习巩固,将本节和上节内容联系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课件第3张)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体会数学中的比较和转化思想。
2.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从而更好的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树立辩证统一思想。
3.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进一步体会集体的作用,培养其集体合作的精神。
4.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体会不等式解集的奇异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阶梯步骤,并能准确求出解集。
3.能将文字叙述转化为数学语言,从而完成对应用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突破:教材中没有给出解法的一般步骤,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经历将所给的不等式转化为简单不等式的过程,并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巩固过程。
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与上节课联系起来,重视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从而指导学生体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研究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求解,从而锻炼他们活跃的思维。
四、教具: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教学流程:(一)、复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篇二师:下面我们先看一下购物金额对选择哪家超市有何影响?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学习目标和问题,自学课文一三1页至一三2页例1上边的内容,要求独立或者小组合作,完成书上的问题(1)、(2),时间是10分钟。
初中不等式性质教案
初中不等式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表示方法。
2. 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会如何进行不等式的变形。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不等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1. 不等式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不等式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展示不等式的性质。
2.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等式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是否有类似的性质。
2. 提问:同学们认为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不等式的概念,介绍不等式的表示方法。
2. 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异同,加深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完成一些不等式练习题,巩固对不等式性质的掌握。
2. 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不等式性质,总结要点。
2. 提问:同学们认为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一些不等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不等式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使学生掌握了不等式的表示方法,并能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异同,加深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此外,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初中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初中不等式的性质教案篇一:不等式的性质教案课题: 9.1.2不等式的性质(1)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张跃进篇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课题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变形。
方法与过程:通过对比不等式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家对不等式性质的探索,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同时还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将不等式变形教学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运用教学方法:类推探究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Ⅰ.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不等式与等式只有一字之差,那么它们的性质是否也有相似之处呢?本节课我们将加以验证.Ⅱ.新课讲授1.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推导(1)提问1: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会怎么样?举例说明3<53+2<5+2 3-2<5-23+5<5+5 3-5<5-53+a<5+a 3-a<5-a3+ a+b <5+ a+b 3-(a+b) <5-( a+b)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很好,不等式的这一条性质和等式的性质相似。
下面继续进行探究。
(2)提问2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会怎么样?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小组互相讨论总结23;2÷=2×53×5=3÷;2÷2=2×3×=3÷2;121215152÷(-1)=2×(-1)3×(-1)=3÷(-1);2÷(?)=2×(-5)2×(-5)=3÷(?);1122(3)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会怎么样?(乘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除以这个数的倒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初中数学不等式教案
初中数学不等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能够正确识别不等式。
2. 学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够应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难点:1. 不等式的性质。
2. 应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不等式的存在。
2. 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与等式的区别。
二、不等式的概念与表示方法(10分钟)1. 介绍不等式的定义,解释不等号“<”、“>”、“≤”、“≥”的含义。
2. 展示不同类型的不等式,如整数不等式、分数不等式等。
3. 让学生尝试写出一些简单的不等式,并解释其含义。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10分钟)1. 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解释其解的概念。
2. 演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如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3. 让学生练习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提供解题指导。
四、不等式的性质(10分钟)1. 介绍不等式的性质,如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并进行练习。
五、应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优惠、速度与时间等问题,让学生应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并解释其解的含义。
六、巩固练习(10分钟)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 引导学生思考解答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不等式的概念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
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
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组合和多不等式的解法。
2. 应用不等式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不等式性质教案模板(共8篇)
初中数学不等式性质教案模板(共8篇)第1篇:初中不等式数学教案兴义民族师范学院2012届毕业生摸拟实习教案姓名:马泽院系:数学系专业:数学教育学号:200930412031 指导教师:黄激珊时间:2011年12月18日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不等式第一课时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目标:让同学们理解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同时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理解。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表示方法和不等式解集的表示形式。
教学难点:在实际应用中不等式所满足的条件及其解集的表示。
教学用具:直尺。
复习导入:复习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千米,要在12:00之前驶过A 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二、分析问题:解:设车速是x千米/时。
从时间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则以2502这个速度行驶50千米所用的时间不到小时,即〈①3x3 从路程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则以22x这个速度行驶小时的路程要超过50千米,即〉50 ②33式子 和 从不同的角度表示了车速应满足的条件。
三、归纳定义:1、不等式:像 和 这样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但是,像a+2≠a-2这样用符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这是同学们应该注意的。
注意:(1)不含未知数的不等式例如:3〈4,-1〉-2⋅⋅⋅⋅⋅⋅(2)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5022x 例如:〈,〉50⋅⋅⋅⋅⋅⋅x33(3)怎样才能明确未知数满足的条件呢?2x 例如:〉5032x 当x=78时,〉50;32x 当x=75时,=50;32x 当x=72时,〈50.3 2x对上面的问题而言,当x取某些值(如78)时,不等式〉50成立;32x当x取某些值(如75,72)时,不等式〉50不成立。
32、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类似,我们把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2x2x 例如:78是不等式〉50的解,而75和72不是不等式〉50的解.332x思考:判断下列数中哪些是不等式〉50的解?376,79,73,80,74.2,75,90,63你还能最找出这个不等式的其他解吗?这个不等式有多少个解?2x从以上的思考可以发现,当x=75时,不等式〉50成立,而当x〈7532x或x=75时,不等式〉50不成立。
七年级不等式教案
七年级不等式教案教案标题:七年级不等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符号;2. 掌握解不等式的基本方法;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不等式。
教案大纲:I. 引入(5分钟)A. 引起学生对不等式的兴趣,例如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如:小明有10元钱,他想买一本书,书的价格不超过5元,他还能买这本书吗?B. 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的定义和符号。
II. 概念讲解(10分钟)A. 讲解不等式的定义,即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B. 介绍不等式的符号,如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C. 通过示例和练习,巩固学生对不等式的概念和符号的理解。
III. 解不等式的基本方法(15分钟)A. 解释如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包括加减法、乘除法的运用;B. 通过示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C. 引导学生注意解不等式时需要注意的特殊情况,如乘除法时需要考虑符号的变化。
IV. 实际问题应用(15分钟)A. 给出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间等,要求学生用不等式表示并解决问题;B. 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不等式,然后解决问题;C. 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和讨论不等式的意义和应用。
V. 练习与巩固(10分钟)A. 提供一些练习题,包括基础练习和应用题,巩固学生对不等式的掌握程度;B. 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并进行互相讨论和纠错。
VI.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总结不等式的概念、符号和解法;B. 鼓励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C. 提醒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案附注:1.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示例和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 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教案、教学设计
c.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种表示大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它叫做“不等式”。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不等式的定义、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过程:
a.介绍不等式的定义,包括不等式的符号、形式等。
b.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如传递性、加法和乘法性质等。
a.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大小关系,自然引入不等式的概念。
b.新课:讲解不等式的定义、性质和解法,结合实际例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
c.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d.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不等式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
a.布置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b.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
c.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进行批改,给予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d.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的不等式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
3.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解决具体的不等式问题,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4.利用数轴、图像等直观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不等式的解集,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5.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反思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c.对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体会。
初中数学不等式教案
初中数学不等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不等号(>、≥、<、≤)。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如两边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方向不变;两边乘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两边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3)学会解简单的不等式方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不等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2)解不等式方程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运用。
(2)解不等式方程的步骤。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不等式的课件或板书。
(2)不等式方程的练习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不等式的相关知识。
(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点,如方程的概念。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不等式吗?2. 探究不等式:(1)介绍不等式的概念,展示不等号(>、≥、<、≤)。
(2)引导学生观察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如两边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方向不变;两边乘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两边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3)举例说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 解不等式方程:(1)介绍解不等式方程的方法。
(2)示范解一个简单的不等式方程。
(3)学生练习解不等式方程,教师指导。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不等式的概念、基本性质及解不等式方程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不等式方程的方法。
2. 观察生活中不等式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理解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课堂练习:1. 选择题:(1)下列哪个符号表示不等号?(A)> (B)< (C)≥(D)≠(2)如果一个数加上5后大于10,这个数应该大于多少?(A)5 (B)6 (C)7 (D)82. 填空题:(1)已知x < 3,下列哪个数不能替换x?(A)2 (B)3 (C)4 (D)5 (2)如果a > b,3a与3b的关系是(A)3a > 3b (B)3a = 3b (C)3a < 3b八、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分配资源等。
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基本运算;学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自主学习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1. 不等式的定义2. 不等式的性质第二课时:不等式的基本运算1. 不等式的加减法2. 不等式的乘除法第三课时: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2. 解不等式组的策略第四课时:不等式应用举例1. 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2. 不等式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五课时:复习与拓展1. 复习不等式、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2. 拓展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不等式的概念、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方法。
难点: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不等式概念。
2. 讲解不等式的性质。
3. 练习不等式的基本运算。
第二课时:1. 讲解不等式的加减法运算。
2. 讲解不等式的乘除法运算。
3. 练习不等式的基本运算。
第三课时:1. 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 讲解解不等式组的策略。
3. 练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
第四课时:1. 举例讲解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 举例讲解不等式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练习不等式及不等式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五课时:1. 复习不等式、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
2. 拓展练习。
六、教学评价:采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小组讨论、个人总结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重点关注学生对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不等式的性质和运算过程。
初中数学不等式公开课教案
初中数学不等式公开课教案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3、能够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讲练结合、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引入不等式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不等式的含义。
(二)新课讲解1、介绍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2、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3、通过例题讲解不等式的解法应用。
(三)课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2、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评价。
(四)小组讨论1、布置小组讨论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2、选取小组代表进行解答和讲解。
(五)总结和拓展1、总结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2、讲解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评价1、课堂讲解:重点清晰,难点解释到位,语言表达准确;2、课堂练习:学生参与度高,解答正确率较高;3、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良好;4、学生反馈: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和应用有较好的掌握。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七、教学资源1、教案;2、PPT;3、练习题;4、小组讨论题目。
八、教学时间1课时。
九、教学内容1、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3、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初中不等式备课教案
初中不等式备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3. 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 教学难点: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如“某班有男生和女生共50人,男生人数多于女生人数,请问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让学生感受不等式的实际意义。
2. 学习不等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实际问题,发现不等关系,从而引入不等式的概念。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 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1)讲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
(2)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4. 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不等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实际应用,评价学生对不等式的概念、基本性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的掌握程度。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2. 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际问题:搜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不等式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初一不等式教案
个性化教学辅导方案教学内容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小结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3.会运用数形结合、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会“逆向”地思考问题,灵活的解答问题。
重点难点能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教学过程知识梳理一、知识结构图二、知识点回顾1.不等式用不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常见的不等号有五种:“≠”、“>” 、“<” 、“≥”、“≤”.2.不等式的解与解集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的全体,叫做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直观的表示出来,具体表示方法是先确定边界点。
解集包含边界点,是实心圆点;不包含边界点,则是空心圆圈;再确定方向:大向右,小向左。
说明:不等式的解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有区别的,不等式的解是不确定的,是一个范围,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则是一个具体的数值.例1:对于不等式x+8≥10,我们可以说x=5是这个不等式的,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是,在数轴上表示为概念基本性质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不等式实际应用不等式的解集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a b >,那么__a c b c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0a b c >>,那么__ac bc (或___a bc c)(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如果a b >,0c <那么__ac bc (或___a bc c)说明:任意两个实数a 、b 的大小关系:①a -b>O ⇔a>b ;②a -b=O ⇔a=b ;③a-b<O ⇔a<b .例1:若x y <,用“>”号或“<”号填空: (1)2__2x y ++ (2)__x a y a -- (3)11__33x y (4)2__2x y -- 例2:若a<x<0,则ax x 2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是ax+b>O 或ax+b<O(a ≠O ,a ,b 为已知数). 5.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 (4)合并同类项;(5)化系数为1.说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不同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这是解不等式时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例1:解不等式:2132x x-≤-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说明:判断一个不等式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需满足两个条件:①组成不等式组的每一个不等式必须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且未知数相同;②不等式组中不等式的个数至少是2个,也就是说,可以是2个、3个、4个或更多. 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通常利用数轴来确定.8. 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设a>b ) 不等式组图示解集x ax b >⎧⎨>⎩ bax a >(同大取大)x ax b <⎧⎨<⎩ b ax b <(同小取小)x ax b <⎧⎨>⎩ bab x a <<(大小交叉取中间)x ax b >⎧⎨<⎩ba无解(大小分离解为空)9.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例:解不等式组10、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综合应用; 例1:已知,x 满足⎪⎩⎪⎨⎧-+-+1411533 x x x 化简 52++-x x例2:代数式2131--x 的值不大于321x -的值,求x 的范围3(2)451312x xx x x -+<⎧⎪⎨--≥+⎪⎩例3:有一个两位数,其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2,这个两位数在50和70之间,你能求出这 个两位数吗?基础过关1.若n m >,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A)b n a m +<+ (B)nb ma < (C)22na ma > (D)n a m a -<-2.不等式)53(2)2(4+>-x x 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3.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31≤≤-x ,则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A)-2-101324(B)-2-101324(C)-2-101324 (D)-2-1013244.若方程x x m x m 5)3(1)1(3--=++的解是负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45->m (B)45-<m (C) 45>m (D) 45<m 5.不等式m m x ->-2)(31的解集为2>x ,则m 的值为( ) (A)4 (B)2 (C)23 (D)216.不等式组⎩⎨⎧<-≤-321x x 的解集是( )(A)1-≥x (B)5<x (C)51<≤-x (D)51<-≤或x x7.x 的21与5的差不小于3,用不等式表示为 。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不等式》
教学计划:《不等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表示方法,学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式模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态度和探究精神;通过团队合作,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不等式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难点: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概念,并能准确地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掌握不等式变形过程中不等号方向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生活实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比较情境(如比较两个人的身高、体重等)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问题提出: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如“找出所有比5大的整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不等式的表示方法。
●概念阐述:明确不等式的定义,介绍不等式的几种常见形式(如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并举例说明。
2. 不等式表示与识别(10分钟)●例题讲解: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熟悉不等式的表示方法,能够准确地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不等式。
●分类讨论:引导学生对不等式进行分类讨论,识别出哪些是不等式,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将其转化为不等式表示,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3.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15分钟)●方法介绍:详细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并强调在不等式变形过程中注意不等号方向的变化规律。
●例题演示:通过具体例题演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全过程,边讲边练,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
●练习巩固:设计几道不同类型的一元一次不等式题目让学生练习,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初一不等式教案
初一不等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区别不等式与等式的差异。
2.能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不等式的方法。
3.能够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与解不等式的方法。
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不等式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学生对等式的理解,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与不等式的差异。
2.通过举例子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不等式,并与等式进行区分。
【内容展开】1.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a.向学生提出“2>1”这个不等式,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比较关系。
b.介绍不等式的符号表示方法,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规则。
c.讲解不等式的性质,即同一个数加上或减去一个数,不等式的大小关系不变。
d.利用多个例子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性质。
2.不等式的解法a.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主要是通过变形、移项和比较的方式解决。
b.讲解一些特殊不等式的解法,如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c.通过练习题的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3.不等式的应用a.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应用场景。
b.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不等式进行解决。
c.让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对不等式的应用理解。
【总结与归纳】1.教师总结不等式的概念和解题方法,并与学生一同归纳总结。
2.向学生提问不等式的应用,考察学生的理解情况。
3.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回顾重点知识。
五、教学延伸:1.给予学生更多的不等式练习题,让学生更加熟练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作业布置:1.布置不等式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鼓励学生尝试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不等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不等式进行解题。
初中数学不等式教案
初中数学不等式教案不等式是初中数学大题常考的一个知识点,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初中数学不等式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数学不等式教案〖教学目标〗在本学段,学生将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不等关系,进而抽象出不等式的过程,体会不等式和方程一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同类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一)知识目标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2.理解什么是不等式成立,掌握不等式是否成立的判定方法.3.能依题意准确迅速地列出相应的不等式.体会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学习不等式的有关知识是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方法研究相关内容的能力.2.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积极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2.通过不等式的学习,渗透具有不等量关系的数学美.数学不等式教案〖教学重点〗能依题意准确迅速地列出相应的不等式.数学不等式教案〖教学难点〗理解符号“≥”“ ≤”的含义,理解什么是不等式成立.数学不等式教案〖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1.浏览课本P2~21,了解本章结构。
_K]自学:阅读课本P2~P4,试着做一做本节练习,提出在自学中发现的问题(鼓励提问).2.查找“不等号的由来”备注:不等号的由来|K]①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如何用符号表示呢? 为了寻求一套表示“大于”或“小于”的符号,数学家们绞尽脑汁.1631年,英国数学家哈里奥特首先创用符号“>”表示“大于”,“<”表示“小于”,这就是现在通用的大于号和小于号.与哈里奥特同时代的数学家们也创造了一些表示大小关系的符号,但都因书写起来十分繁琐而被淘汰.②后来,人们在表达不等关系时,常把等式作为不等式的特殊情况来处理.在许多情况下,要用到一个数(或量)大于或等于另一个数(或量),此时就把“>”和“=”有机地结合起来得到符号“≥”,读做“大于或等于”,有时也称为“不小于”.同样,把符号“≤”读做“小于或等于”,有时也称为“不大于”.那么如何理解符号“≥”“≤”的含义呢?用“≥”表示“>”或“=”,即两者必居其一,不要求同时满足.例如≥0,其中只有“>”成立,“=”就不成立.同样“≤”也有类似的情况.③因此有人把a>b,b现代数学中又用符号“≮”表示“不小于”,用“≯”表示“不大于”.有了这些符号,在表示不等关系时,就非常得心应手了.二、师生互动和学生一起进行知识梳理(一)由师生一起交流“不等号的由来”① ,引出学习目标——认识不等式1.引起动机:教师配合课本“观察与思考”“一起探究”等内容提问:用数学式子要如何表示小卡车赶超大卡车?2.学生进行讨论并回答。
七年级数学下册9.1.2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2)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满100元减20元。如果小王购买了一件原价200元的衣服,实际支付了160元。请问:小王购买的衣服是否享受了打折优惠?请用数学语言表示并证明。
4.探究题: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1)如果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式是否仍然成立?请给出证明。
(2)如果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式会发生什么变化?请给出证明。
5.复习题: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布置以下复习题:
(1)回顾已学的方程和不等式的区别与联系,总结在解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整理本节课所学的不等式性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总结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图像直观地理解不等式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直观思维能力。
3.设计丰富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不等式的性质,提高解题技巧。
4.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不等式,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不等式的证明:教师以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证明不等式的性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2.讨论内容:
(1)不等式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如何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和困惑。
3.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参与学生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及不等式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不等式及其性质”。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不等式的定义:了解不等式的概念,能够识别不等号(>、<、≥、≤)。
2.不等式的读法:掌握如何正确读出各种不等式。
3.不等式的性质:
(1)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不等式的性质1、2、3。对于难点部分,比如性质3,我会通过具体数字的示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不等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不等式的意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不等式及不等式的性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情况?”(如:比较两个人的身高)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不式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不等式是表示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式子。它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小华的身高是1.6米,小丽的身高是1.55米,我们可以用不等式表示这个关系:小华的身高>小丽的身高。
5.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学会利用不等式分析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
初中不等式的应用教案
初中不等式的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不等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不等式的解法。
3. 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不等式的存在。
2. 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与等式的区别和联系。
二、基本性质(15分钟)1. 介绍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如对称性、传递性等。
2.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三、解不等式(20分钟)1. 介绍解不等式的方法,如图像法、符号法等。
2. 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学会解不等式。
四、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5分钟)1.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物资分配、温度比较等。
2. 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等式的概念和应用。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不等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实际问题解决,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教学PPT。
2. 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图形和实际情境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上是一篇关于初中不等式的应用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 __ bc (或 a ___ b ) cc
说明:任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说明:判断一个不等式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需满足两个条件:①组成不等式组的每一个不等
式必须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且未知数相同;②不等式组中不等式的个数至少是 2 个,也就是说,
。
2
8.当 x
时,式子 3x-5 的值大于 5x+3 的值.
9.阳阳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 2400 米,他早晨 8 时离天家,要在 8 时 30 分到 8 时 40 分之间到
学校,如果用 x 表示他的速度(单位:米/分)则 x 的取值范围为
.
10、若关于
x
的不等式组
x
3
4
x 2
1 的解集为
x
≤2,试求
3/7
基础过关
1.若 m n ,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
(A) m a n b (B) ma nb (C) ma2 na2 (D) a m a n
2.不等式 4(x 2) 2(3x 5) 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为(
)
(A)0 个 (B)1 个 (C)2 个 (D)3 个
3.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1 x 3,则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4
4
4
4
5.不等式 1 (x m) 2 m 的解集为 x 2 ,则 m 的值为(
)
3
(A)4
(B)2
(C) 3 2
(D) 1 2
6.不等式组
x
x
2
1
3
的解集是(
)
(A) x 1 (B) x 5 (C) 1 x 5 (D) x 1或x 5
7. x 的 1 与 5 的差不小于 3,用不等式表示为
)
(A) -2-1 0 1 2 3 4
(B)
-2-1 0 1 2 3 4
(C)
-2-1 0 1 2 3 4
(D)
-2-1 0 1 2 3 4
4.若方程 3m(x 1) 1 m(3 x) 5x 的解是负数,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5 (B) m 5 (C) m 5 (D) m 5
点,是实心圆点;不包含边界点,则是空心圆圈;再确定方向:大向右,小向左。 说明:不等式的解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有区别的,不等式的解是不确定的,是一个范围,而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则是一个具体的数值.
例 1:对于不等式 x+8≥10,我们可以说 x=5 是这个不等式的 ,在数轴上表示为
1/7
,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是
知识梳理
一、知识结构图
概念
不等式的定义 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 教
学
基本性质
一元一次不等式 的解法
不等式的解法
实际应用
过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程
的解法
二、知识点回顾
1.不等式
用不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常见的不等号有五种: “≠”、 “>” 、 “<” 、 “≥”、 “≤”.
2.不等式的解与解集 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的全体,叫做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直观的表示出来,具体表示方法是先确定边界点。解集包含边界
课
学生的接受程度: 很积极□ 比较积极□ 一般□ 不积极□
后
学生上次的作业完成情况:数量 % 完成质量:优□ 良□ 中□
6/7
小
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结
备注
核查时 间
教研组长核查
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 a b ,
那么 a c __ b c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 a b, c 0 ,那么
ac __ bc (或 a ___ b ) cc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如果 a b , c 0 那么
x
2
1
x
3x
1
2/7
10、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综合应用;
例
1:已知,
x
满足
3
3x 5x x 1 1
4
1
化简
x2 x5
例 2:代数式1 3x 1 的值不大于 1 2x 的值,求 x 的范围
2
3
例 3:有一个两位数,其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 2,这个两位数在 50 和 70 之间,你能求出这 个两位数吗?
a
的取值范围.
x a 0
4/7
11、九年级(3)班学生到学校阅览室上课外阅读课,班长问老师要分成几个小组,老师风趣地
说:假如我把 43 本书分给各个组,若每组 8 本,还有剩余;若每组 9 本,却又不够,你知道该 分几个组吗?(
能力提高
1、方程组
x
x y 3 2y a
3
的解为负数,求
a
个性化教学辅导方案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小结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 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3.会运用数形结合、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会“逆向”地思考问题,灵活的解答问题。 能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能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可以是 2 个、3 个、4 个或更多.
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通常利用数轴来确定.
8. 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设 a>b)
不等式组
图示
解集
x a x b
b
a
x a (同大取大)
x a x b
ba
x b (同小取小)
x a x b x a x b
ba ba
b x a(大小交叉
取中间)
无解(大小分离解为 空)
9.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例:解不等式组
3(x 2) 4 5x
的范围
2、求不等式组 2 1 2x 1 6 的非负整数解. 5
5/7
3、求使方程组
x y m 4x 5y
2 6m
3
的解
x
、
y
都是正数的
m
的取值范围.
4、已知:关于
x
x
的不等式组
5
6
x 4
1的解集是
x
4,求 m
的取值范围。
x m 0
本节课知识传授完成情况:完全能接受□ 部分能接受□ 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