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治疗
心理咨询中的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咨询中的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治疗形式,可以帮助人们处理内在的情绪和困惑。
其中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CBT始于20世纪60年代,现已成为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中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CBT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并通过改变负面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来改善病人的心理健康。
CBT的基本概念CBT认为,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对于同一事件,不同人的看法是不同的,这取决于个体对该事件的理解和评价。
而人的感觉、行为和视角都会受到过去经历、自身特点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CBT的目标是帮助病人分析他们的思考和行为模式,找到其中的负面因素,并指导他们转变这些模式。
具体来说,CBT需要在与患者的交流中详细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在特定环境下会先产生什么思想或情感。
2. 患者的思想或情感如何影响自己的情绪、行为和身体。
3. 患者在面对特定事件或情境时的反应方式。
基于CBT的心理治疗方法CBT基于以上理念和病人数据进行治疗。
在CBT中,治疗师需要以共情和理解的态度与病人进行沟通。
治疗师会与病人一起探讨他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并找出其中的问题。
然后,治疗师会采用以下方法:1. 信息选取和忽视:CBT认为,人们往往只看到当下的问题,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一些信息。
治疗师会帮助患者重新审视这些问题,并调整他们的思考方式。
2. 反思:CBT认为,人们的思考模式与情绪和行为密切相关。
治疗师会帮助患者反思自己的想法,并要求病人自我纠正。
3. 行为改变:CBT认为,人们很难突破已有的行为模式,而行为与情绪互动密切。
因此,治疗师会鼓励病人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从而改善情绪和心理健康。
4. 沉浸式暴露:对一些情绪无法管理的人(如焦虑症),CBT 提供的一种方法是遭受暴露。
治疗师会将患者置于一些不适或难以忍受的情境之中,并让他们逐渐适应这些情境,达到有效减轻心理压力的效果。
CBT的应用领域CBT可以应用于包括心理障碍、心理创伤、睡眠障碍、压力和焦虑在内的众多心理问题。
《认知治疗CBT》课件
05
如何开始认知行为疗法
寻找合适的认知行为治疗师
寻找专业认证
寻找经过专业认证的认知 行为治疗师,确保其具备 相关资质和经验。
了解治疗师背景
了解治疗师的教育背景、 专业培训和从业经验,以 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 师。
参考口碑评价
通过咨询朋友、家人或在 线评价平台了解治疗师的 口碑和服务质量。
准备开始治疗
详细描述
规划生活活动包括制定目标、安排时间、规划行动等。通过规划生活活动,个体 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 挑战和压力。
03
CBT在心理健康问题中的应用
抑郁症的认知行为疗法
总结词
通过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帮助患者恢复积极心态
详细描述
抑郁症患者常常陷入消极的思维定势,认为自己无能、无用或无价值。CBT通过帮助患者识别这些负面思维模式 ,学习用更客观、理性的方式思考问题,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VS
局限性
尽管CBT在许多方面表现出色,但它可能 不适合处理某些复杂或严重的心理问题, 如某些类型的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此外 ,CBT对某些人群(如儿童和青少年)的 适用性也存在争议。
CBT未来的发展方向
01
02
03
04
跨文化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对CBT在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和效 果进行深入研究将变得尤为重 要。
《认知治疗CBT》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认知行为疗法(CBT)简介 • CBT的核心技术 • CBT在心理健康问题中的应用 • CBT的实证研究与效果 • 如何开始认知行为疗法 • 总结与展望
01
认知行为疗法(CBT)简介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锁定认知行为疗法一般指认知行为治疗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孙春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刘华清(主任医师)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认知行为治疗由A.T.Beck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
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
定义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
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
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
治疗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1]。
基本概念"ABC"理论:由Ellis提出。
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指信念或想法(Beliefs),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事件有关的情感反应结果(Consequences)和行为反应。
事件和反应的关系:通常认为,事件A直接引起反应C。
事实上并非如此,在A与C之间有B的中介因素。
A对于个体的意义或是否引起反应受B的影响,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决定。
举例:对一幅抽象派的绘画;有人看了非常欣赏,产生愉快的反应;有人看了感到这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线条和颜色,既不产生愉快感,也不厌恶。
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疗法研究
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疗法研究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简称CBT)是心理学领域中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将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旨在帮助个体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并以此来增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疗法及其研究。
1. 认知行为疗法概述认知行为疗法以认知观点为基础,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是由于对事件的认知过程产生的,而不仅仅是事件本身的结果。
它将关注点放在个体的思维方式上,通过帮助个体发现和改变负面的认知偏差和思维误区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同时,认知行为疗法还注重行为的改变,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善个体的心理状态。
2. 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理论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理论包括认知重构、行为技术和情感调节。
认知重构强调个体要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思维,并通过反思和重建来改变这些负面思维,以更积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行为技术主要是通过实践来培养和巩固积极的行为习惯,帮助个体建立更好的应对策略。
情感调节则是指帮助个体管理和调节情绪,以减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3. 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领域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症、恐惧症等。
它通过帮助个体调整他们的认知方式和行为习惯,使得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诱发和维持心理障碍的因素,从而达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
4. 认知行为疗法的研究进展对认知行为疗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治疗效果和机制上。
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在多种心理障碍治疗中都具有显著的疗效,且长期效果较好。
此外,认知行为疗法还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如慢性疼痛管理、个体与团体的心理辅导等。
在研究方法上,心理学学者们采用了许多研究设计,如系统综述、随机对照试验等,以评估认知行为疗法的效果和机制。
5. 认知行为疗法的未来发展随着对认知行为疗法的深入研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例如,个性化治疗,根据不同个体的特点和需求来定制治疗计划,以提高治疗效果。
认知行为疗法
(3)模仿。
让求助者先观察一个模特完成某种活动,然后要求 求助者通过想象或模仿来完成同样的活动。这样他可以直 接体验自己恐怖情绪的产生过程。(死亡恐怖症例子) 把以上几种技术结合起来应用,是可以纠正了那些表 层的错误观念,但并不能纠正深层错误观念而不能使求助 者的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
第2~3次治疗。 在这两次治疗中,求助者逐步暴露出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如 认为自己不能像以前那样和人交往,自己的吸引力也不如从前, 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不好,感到做什么事都做不好等。这都是一些 具体事件,代表着求助者的表层错误观念。针对这些观念,咨询 师建议他在实际情境中加以验证,让他去问问周围的人对他的印 象是否真的那样坏。同时鼓励求助者从事一些简单活动,看看他 是否真的不能做这些事情。 实际反馈回来的结果是,求助者周围的人除了觉得他情绪不 好外,在他方面和以前并无很大差别,对他的评价仍然较高。求 助者对此结果感到高兴,因为他一直认为别人会因那件事看不起 他,并坚信自己做不好任何事情,通定是个美满的婚姻和家庭呢?
这样,通过几次实际验证与讨论,求助者的一些 表层错误观念便不攻自破了,求助者的情绪也因此有了 好转。但遗憾的是,这种效果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他 仍然坚持认为自己无法像以前那样生活。虽然一些人对 自己印象很好。但他认为那只是个别的人,他无法保证 所有他认识的人,特别是那些对他很重要的人也能这样 看待自己。他觉得自己在这些人面前表现得像个懦夫, 在很多的重要事件上表现得毫无能力。他不再用具体事 件来解释自己的行为,而是代之以更为隐蔽和抽象的另 一种解释,即他坚持认为自己是个‘‘笨蛋”,是个毫 无能力和毫无价值的人。
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
深层错误观念往往表现为一些抽象的与自我概 念有关的命题。如: 我是一个毫无价值的人。 我是一个很笨的人。 我什么都不如人家。
认知行为疗法入门指南
认知行为疗法入门指南一、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简称CBT)是一种短期、结构化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与情感反应。
CBT的基本假设是,人类的情绪与行为是受到认知的深刻影响,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可以改善的人生质量。
CBT强调当前的问题而非过往的经历,帮助个体理解他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它适用于各种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1. 思维影响情绪与行为CBT的核心理念是“思维影响情绪与行为”。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件,而对这些事件的解读与反应往往受到他们认知的影响。
例如,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受到批评,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和反应,而这种反应并不是单纯由于批评的事件本身,而是源于他对这一事件所持有的信息处理方式。
2. 自动思维与认知扭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脑海中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自动思维”,这些思维往往是快速、直观的,对我们情绪产生直接影响。
例子包括:“我做不好任何事情”、“别人总是不喜欢我”等等。
这些自动思维通常存在着一定的认知扭曲,如全或无思维、过度概括、灾难化思维等,它们会导致个体产生负面的情绪和不良的行为方式。
3. 应对策略CBT不仅关注于识别问题思维,还提供了一系列技巧和方法来帮助个体进行调整与重构。
这些策略包括:识别并挑战负面自动思维:当识别到负面想法时,通过问自己“这个想法有多真实?”来质疑其真实性。
证据收集:将自己想法与现实证据进行比较,以评估想法的准确性。
替代思维:发展更具建设性的替代性思维,从而改变对情况的看法。
行为实验:在安全环境下尝试新的行为反应,以观察其效果。
三、认知行为疗法的步骤1. 建立治疗关系在进行任何有效的心理治疗之前,第一步便是建立一份信任的治疗关系。
治疗师与患者之间需要开放性和诚实,患者需要感到安全,以便能够表达他们心中的恐惧和困扰。
心理咨询中的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中的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是一种帮助个体认识和处理心理问题的专业服务。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治疗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比较,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心理咨询领域中的这两种重要技术。
一、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以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为重点的心理治疗方法。
该方法认为,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会直接影响其情绪和行为。
因此,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其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常用于治疗焦虑、抑郁、恐惧症等心理障碍。
在认知行为疗法中,心理咨询师会与客户合作,通过分析和讨论客户的负性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帮助他们对现实情况进行更客观、更积极的认知。
同时,心理咨询师还会制定针对性的行为计划,引导客户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培养积极的行为习惯。
认知行为疗法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是一种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法,因为它直接关注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其次,认知行为疗法通常有较短的课程,能够迅速缓解客户的心理问题。
此外,认知行为疗法还常常结合使用行为技巧和认知技巧,使个体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困境。
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一种通过心理疏导和支持来帮助人们处理心理问题的方法。
与认知行为疗法不同,心理治疗更侧重于个体的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
心理治疗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人际关系问题等。
在心理治疗中,心理咨询师会与客户共同探索和理解客户的内心世界,发现并分析其中的问题和困惑。
通过真诚的倾听和理解,心理咨询师能够帮助客户理清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同时,心理咨询师还会帮助客户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改善他们的社交技巧和沟通能力。
心理治疗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提供一个安全宽松的环境,让客户自由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绪。
其次,心理治疗注重帮助客户建立更积极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此外,心理治疗还能帮助个体深入了解自己,找到更符合自己需求的生活方式和目标。
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
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
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发展历史认知疗法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意图通过改呈现的心理问题。
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及周围环境背景的差异,人们对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所谓认知一般是指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包括信念和信念体系、思维和想象。
具体来说,“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等。
例如:同样的一所医院,小孩可能依自己的认识和经验,把它看成是一个“可怕的场所”,不小心就会被打针;一般人会看成是“救死扶伤”之地、可帮其“减轻痛苦”;而有些老年人则可能把医院看成是“进入坟墓之门”。
所以,关键不在“医院”客观上是什么,而是被不同的人认知或看成是什么不同的认知就会滋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
因此,“认知疗法”强调,一个人的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心理与行为,常常是受不正确的认知而不是适应不良的行为。
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行为矫正疗法不如认知疗法。
”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
认知疗法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
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
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CBT)与精神病一、CBT概述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暂心理治疗方法。
该疗法的理论基础认为,人的思维对其情感和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针对患者错误、歪曲或紊乱的认知问题,通过改变患者对己、对人、对事的看法与态度,可以改善他所呈现的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的目的在于修正消极的自动式思维和潜在意识或信念的混乱,从而改变患者对特定相关问题的行为模式。
在心理治疗研究领域,CBT应用最为广泛。
CBT不仅是心理疗法中最普遍的研究形式,也是心理疗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式,是基于心理疗法研究证据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技术。
国外众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CBT对健同时还康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CBT 研究领域较为广泛,涉及心理健康(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等);躯体健康(慢性疼痛、癌症及帕金森病相关问题的研究等)儿童领域(孤独症、行为障碍等其他方面)。
二、CBT的实施及步骤1、实施CBT的基本技术包括“认知技术”和“行为技术”认知技术主要包括:(1)帮助患者认识自动思维(运用ABC理论阐释事件与反应之间存在信念的作用);列举患者的歪曲认知,从而提高其认知水平,矫正错误思想;改变患者的极端信念;帮助患者进行检验假设。
帮助患者认清事实,发现消极的态度;积极自我对话法,患者针对自己的消极思想,提出积极的想法;家庭作业法,要求患者记录自己的思维并作分析;行为技术主要有:1)日常活动计划。
安排给患者一些能完成的活动,活动要求随患者的能力和心情而改变;2)活动难易与感受评估技术。
让患者填写日常活动记录,发现自己的兴趣,同时检验认知歪曲的作用;3)教练技术。
治疗者为患者提供指导,帮助其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4)放松训练法。
按照一定顺序在音乐的配合下指导患者依次放松一定部位,体验放松感。
2、步骤Phli pp a.A.Garety 等人认为,CBT的实施步骤为:建立初步的友好的护患关系,全面评估患者精神状况;树立治疗目标;帮助患者重新认识其不合理信念;消除患者的错觉和幻觉;帮助患者重建自信心;1)6)防止复发和出院后社会功能障碍。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简介: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种心理疗法,根据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学的原理,通过调整和改变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善心理健康。
本文将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和常见技术。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A. 认知理论1. 认知三要素:思维、情感、行为2. 杂化模型:认知、情感、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3. 自动思维:认知中的常见错误和负面思维方式4. 信念系统:核心信念、中介信念、条件信念的作用B. 行为理论1. 条件反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2. 强化和惩罚:行为的增强和抑制3. 行为学习原理: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和习惯二、常见的认知行为疗法技术A. 认知重构1. 理性分析:识别和评估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信念2. 反思录取证:记录并挑战负面和不合理的思维模式3. 实验作业:通过实验性行为来证明负面思维的错误性B. 行为技术1. 曝光疗法:暴露于触发恐惧、焦虑或厌恶情绪的刺激上2. 逐步性徐进:逐步引入与恐惧、焦虑相关的刺激3. 奖励系统:设定奖励机制以增强积极行为的频率和强度C. 心理教育和训练1. 自我观察和记录:分析和记录思维、情绪和行为的关联性2. 深呼吸和放松训练:通过控制呼吸和肌肉紧张度来降低焦虑和压力3. 面对困难: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策略三、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领域A. 抑郁症和焦虑症1. 负面思维和自我否定的改变2. 恐惧和担忧的控制和管理B. 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1. 强迫行为和想法的减少和控制2. 创伤记忆和情感的处理和管理C. 社交焦虑和恐慌症1. 社交技能的训练和提高2. 恐慌发作的处理和控制D. 饮食问题和睡眠障碍1. 饮食和作息习惯的调整和改善2. 管理情绪和应对挫折的能力结论: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心理疗法,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学的原理,旨在帮助个体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而改善心理问题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心理问题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对个人和社会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心理治疗是一种帮助个人解决心理问题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在心理治疗中,许多不同的方法被应用,其中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和行为是由其思维模式塑造的。
这种方法通过帮助个体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心理问题。
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原则:认知重构:认知行为疗法提倡改变消极的或不合理的思维模式,以积极、实际和合理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事物。
行为干预:认知行为疗法鼓励个体主动参与积极健康的行为,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行为目标和计划。
自我观察:通过让患者记录他们的感受、想法和行为,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他们自己,并识别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反馈和反思: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患者重新评估他们的思维方式,并提供更有效的替代方式。
认知行为疗法在焦虑治疗中的应用焦虑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许多人感到紧张、害怕或压力过大,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
认知行为疗法已被广泛用于焦虑治疗,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焦虑过程中的自动负性思考是一个重要因素。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识别这些消极思维并改变其背后的信念来帮助患者减少焦虑。
例如,一个患有社交焦虑的人可能会有一种否定性的自我评价,如“我做什么都会失败”或“人们都会嘲笑我”。
通过认知重构,治疗师可以指导患者学会挑战这些负面的自我评价,并寻找更合理和积极的解释。
此外,认知行为疗法还可以使用暴露和反应防御技术来帮助患者逐渐面对他们恐惧的情境,并使他们逐渐建立起对这些情境更积极、自信和适应性的反应。
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治疗中的应用抑郁是另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心理问题。
丧失兴趣或快乐感、自卑、消极思考等都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表现。
认知行为疗法被广泛运用于抑郁治疗,并证明了其有效性。
在抑郁治疗中,认知行为疗法侧重于分析消极思维模式,并协助患者修改这些思维模式。
第十三章 认知行为疗法
求助者:唉,当然也不全是。 咨询师:她们的反应为什么与你不同呢? 求助者:还不是个人想法不同呗。 咨询师:对呀,这样看来你之所以郁闷是与你的想法有关啦。 求助者:可能是吧,可是我也不清楚我的哪些想法不合理。我对我爱人非常
好,不管我父母还是我姐姐她们说我爱人哪点不好,我都极力维护他。不像 他,我与他妈妈有不同意见时,他从来都是站在他妈妈一边,他妈妈一来, 我就一点地位也没有了。 咨询师:你是说你丈夫必须像你对他那样对待你吗? 求助者:对呀,他就应该这样做呀。 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他这样做妈? 求助者:(沉默)难道我的要求过分了吗?(求助者低头小声自语)可是我 是这样对他的呀。
认知行为疗法特点
①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②假设心理痛苦是认知机能障碍的结果 ③强调改变认知,从而改变情感与行为 ④是一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⑤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
二、认知-行为疗法理论的形成
认知-行为疗法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但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新理论、新 方法而获得人们承认并确立自己的地位却是在70年代。
一 、概念
(一)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 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和语言等。人脑 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 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认知的过程可分为:
还老偏向他妈妈,不能听我说他妈半个“不”字,气死我了,没有比这更糟糕 的事儿了,这日子没法过了。 咨询师:哦,你是说婆婆到来影响了你们夫妻关系,是吗? 求助者:那当然了,现在谁还愿意与父母一起住呀,婆婆一来,我的倒霉日子 就开始啦。 咨询师:你是说,婆婆来你家住是导致你目前情绪状态的直接原因吗?虽然现 在和父母同住的年轻 夫妇比较少了,可是这种情况还是有的呀。这些儿媳妇是 否都像你这样郁闷呢?
认知行为治疗知识点
• 认知概念图式:是一种储存、解释和赋 予这个世界意义的方式。
核心信念是认知概念图式。
• 情感图式:包括积极与消极情绪。
• 生理图式:包括对躯体的感知,如伴有 急喘气等症状的惊恐发作。
• 行为图式:指的是所采取的行动,如受 惊吓而逃走。
(二)、贝克认知疗法的几个重要概念:
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我永远都不会原谅自己 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他/她 我失败了,我这一辈子永远都失败 我的病治不好了 我只有自杀才能证明我是清白的 我一定会后悔一辈子 ………
这样思维过程中一些错误观念也因个体不 加注意被忽略了,并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而 被保存下来,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 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
第二章 心理咨询的技能
第一节 个体心理咨询技能
徐文军
• 中国心理治疗师
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 中国音乐治疗协会理事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广州医学院副教授
• 现任广州市脑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
• 广州市脑科医院心理治疗门诊副主任医师
• 广东省职业鉴定中心心理咨询师高级考评员
【认知行为治疗】
【随意推论】 指没有充足及相关的证据便任意下结论。
这种扭曲现象包括「大难临头」或对于某个情 境想到最糟的情况。
【选择性注意】
(信息的过滤和筛选) 这种认知歪 曲表现为选择性地关注情境中的负性信 息,忽略情境中的正性信息,从而导致 负性的情感体验。
【极化思维非黑即白,非好即坏】
表现为功能不良性完美主义,如:自己 必须是完美无缺的,否则你就是个失败 的人。对挫折、失误和犯错误是不可想 象的失败。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英文缩写CBT,由A.T.Beck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现在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问题以及修正功能障碍的想法与行为。
以其科学、高效和相对较低的复发率被大多数临床心理学家所接受和使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
目录简述认知行为治疗的创立认知行为治疗的特点历史基本概念认知和认知治疗图示和认知图示自动化思维和信念概念联系与区别主要特点一般原理临床应用认知解释展开简述认知行为治疗的创立认知行为治疗的特点历史基本概念认知和认知治疗图示和认知图示自动化思维和信念概念联系与区别主要特点一般原理临床应用认知解释简述认知行为治疗的创立(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英文缩写CB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
尽管它的创立只有仅仅几十年的历史,但以其科学、高效和相对较低的复发率被大多数临床心理学家所接受和使用。
认知行为治疗的特点认知行为治疗是由A.T.Beck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具有结构、短程、现在取向等特点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问题以及修正功能障碍的想法与行为。
编辑本段历史认知行为治疗的历史1960年代,A.T.Beck在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在前人临床心理实践的基础上开始认知行为治疗的尝试。
1976年他出版了《认知疗法与情绪障碍》,1979年出版了《抑郁症的认知治疗》标志着认知行为治疗的创立。
在80年代初期,欧美掀起了认知行为治疗的研究及应用的热潮。
美国心理学会在90年代初向他颁发了心理学应用杰出贡献奖,标志着认知行为治疗的地位正式确立。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在1989年由季建林、徐俊冕首先将认知行为治疗介绍到中国。
近年来在心理学教科书等专著中一般都增加了认知行为治疗的章节。
编辑本段基本概念认知和认知治疗1、认知(cognition):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自己的看法,对他人的看法及对环境的认识和对事物的见解等.如小孩.青壮年和老人对“医院是什么地方”的看法不同,关键不在“医院”客观上是什么,而是被不同的人认同成什么,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
认知行为治疗(CBT)是如何帮助改善失眠问题的
认知行为治疗(CBT)是如何帮助改善失眠问题的
认知行为治疗(CBT)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失眠问题的心理治疗方法。
它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帮助个体改善失眠问题:
●识别和挑战负面思维:失眠问题往往与个体的负面思维有关,例如过度担心、
焦虑、恐惧等。
CBT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到这些负面思维,并提供替代性的正面思维,从而减轻失眠症状。
●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CBT通过帮助个体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使其养
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从而减少夜间失眠。
●放松技巧:CBT通过教授个体各种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
冥想等,帮助个体缓解身体和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促进睡眠。
●认知重构:CBT通过帮助个体重新构建对失眠问题的认知,例如将失眠视为
一种暂时的现象,而不是永久的病症,从而减轻个体的焦虑和担忧。
总的来说,CBT通过帮助个体改变负面思维、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掌握放松技巧和认知重构等方法,有效地改善了失眠问题。
CBT通常需要在专业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坚持。
认知行为疗法概述
认知行为疗法概述什么是CBT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BT)是由阿伦·贝克博士创立(de)一大类包括了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de)心理治疗方法,是通过改变个人非适应性(de)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减少情绪和行为失调,改善心理问题(de)一系列心理治疗方法(de)总和.目前,CBT已成为世界上传播最为广泛、被使用最多(de)心理治疗方法.CBT(de)作用不言而喻,但对于心理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是否有效,部分人还存在着疑虑和/或误解.实际上从文献分析来看,CBT在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中(de)疗效与药物相当;在中-重度抑郁症(de)治疗中,CBT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为期两年(de)随访发现,经CBT治疗(de)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仅通过药物治疗(de)患者.英国NICE指南(指英国国立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美国APA指南(美国精神病学学会)、爱丁堡皇家医学院SIGN指南(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国家临床指南)和加拿大CANMET指南(加拿大双相障碍治疗指南)都推荐CBT为心理治疗中(de)首选疗法.需要特别指出(de)是,CBT是一种优秀而有效(de)疗法,但CBT不是万能(de):单用CBT治疗适用于轻-中度患者,但不推荐单独应用于中-重度患者,禁止单用CBT治疗严重(de)抑郁症患者.优秀(de)疗法需要被恰当使用.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de)抑郁障碍管理部分共有九条内容,但没有任何一条内容直接提到如何进行用药管理,这与美国APA(de)治疗原则类似.所提到(de)内容全部是关于如何建立关系、进行评估、患者监测、开展教育、提高依从性,这些问题通常比如何用药更为关键.精神科医生应学会两条腿走路,既会药物治疗,又会心理治疗.现在(de)情况是,我国(de)多数精神科医生没有接受过系统(de)心理治疗训练.循证医学证明了CBT 是抑郁症(de)心理治疗中最为有效(de)方法,美国已经将CBT纳入了精神科医生(de)必修课.2000年之后,CBT(de)使用呈指数式上升,已经成为精神科心理治疗(de)主流.反观另一方面,精神科药物(de)研发在最近十年却显出“疲态”,精神科疾病(de)复杂性等原因导致上市药品数呈不断下降(de)趋势.主流观点认为人是特殊(de),不同于一般意义(de)动物,所以CBT这种从认知、行为角度入手(de)疗法就变得更为重要.CBT原理有些人认为CBT很简单,CBT说简单确实简单,我们推崇把复杂(de)问题简单化.CBT关注(de)就是认知和行为(de)改变,而且主张认知会改变行为和情绪.反之亦然,行为和情绪(de)改变也会影响认知从而形成一个循环,对于深陷“恶性循环”(de)抑郁症患者,我们通过CBT治疗让其重归良性循环.可是CBT操作起来并不简单,虽然法律给予了精神科医生做心理治疗(de)资格,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担.我们希望即便不能承担起心理治疗(de)工作,也应该有这方面(de)意识.精神科医生可以和心理治疗师组成合作团队,相对系统(de)心理治疗交给治疗师完成,联合治疗则由精神科医生负责.CBT(de)理论基础分为行为部分和认知部分.行为部分认为抑郁是丧失、失去、缺乏奖励或者不能获得奖励(de)结果,可以通过行为激活、问题解决技能等方法治疗.CBT从行为角度来说需要进行横向分析,通过刺激-个体-反应-结果(S-O-R-C)分析患者是一个什么样(de)个体.除此之外,还要进行纵向分析,因为所有(de)现象和问题都不是凭空产生(de),他们与发展过程、社会化过程、早期行为模式、个人信条和社会规则都有关系.CBT 聚焦当下而非过去,我们不可能让患者重建个人经历,而应该让患者注重眼前.无论是思维或是行为(de)改变都有可能促使情绪改变,进而影响认知最终实现全面变化.普遍认为对于抑郁症(de)患者应通过运动疗法达到激活(de)目(de),安排活动中需要注意疲劳问题.所有人都体会过疲劳,这是一种不良体验.让一个抑郁症患者参加剧烈运动,产生疲劳不但不是一件好事,反而造成另一种痛苦(de)叠加.安排活动应该按照等级逐步进行,这一过程遵循不疲劳原则.所以,单独看每一个技术貌似都不难,但如何驾驭,如何联合使用是CBT中需要解决(de)问题,优秀(de)医生应该调动来访者配合你一起工作.CBT流程短程CBT可以分为6次进行:第1次:了解抑郁与治疗方法;第2次:识别自动思维与行为激活;第3次:对抗歪曲认知与功能行为;第4次:改变归因方式与任务分解;第5次:发现核心信念与问题解决;第6次:复习、目标和计划、应对挫折和预防复发.在进行12-20次(de)CBT时,前3次等于是把上述(de)短程治疗(de)第一次治疗进行放大,这期间(de)治疗主要是为之后(de)治疗做铺垫.CBT需要先激发患者(de)治疗动机,并不是上来就蛮干.认知行为治疗不是批评,不是挑错,更不是骂人.CBT过程中不应该表现出对患者(de)压迫性,相反应该以“人本”思想看待患者,前期治疗(de)铺垫和动机激发是治疗成败(de)关键所在.心理治疗分两个层面:一是基础治疗,包括支持性治疗、激发动机、建立关系、发现问题、引导患者增加依从性;二是专业理论指导下(de)专门治疗.专门治疗实际操作起来并不难,怎么在理论指导下使用是难点所在.如果没有前期(de)铺垫,上来就治疗是不可能达到疗效(de).临床运用CBT(de)要点是:充分(de)治疗关系心理教育激发治疗动机(药物、维持)对症状(de)自我监控行为激活认知重建评估很重要适应症认知行为治疗可以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和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神经性厌食症、性功能障碍、药物依赖、恐怖症、慢性疼痛、精神病(de)康复期治疗等[3].其中最主要(de)是治疗情绪抑郁病人,尤其对于单相(de)成年病人来说是一种有效(de)短期治疗方法.抑郁症认知主题:剥夺、挫败、失落.不合理认知:极端化-抑郁者受挫后会无端地自罪自责,夸大自己(de)缺点,缩小自己(de)优点;自责-把全部责任归咎于他们自己,表现出一种认知上(de)不合逻辑性和不切实际性.消极思维:在他眼中(de)自己和未来,都蒙上了一层厚厚(de)灰色,他常常坚信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并且失败(de)原因全在于他自己.他坚信自己低人一等、不够聪明、不够称职、不够好看、不够有钱等等.总之干什么都不会成功,都没有希望.抑郁症患者(de)这些观点常常是扭曲(de),与现实不相符合(de).核心信念:我不好,我不受欢迎,别人不喜欢我.核心信念和个人经历、他对重要人物(de)认同以及对别人态度(de)感知等因素有关..如童年有过重大丧失体验(de)人,孩子不能理解事情是跟他无关(de),相反会认为和他有关,并且是由于他不好造成(de),会形成“我不好”(de)核心信念.抑郁症最大(de)风险是自杀.自杀(de)认知主题:一是高度(de)绝望感(贝克认为“绝望”指“对未来(de)消极观念,消极期待或悲观”),绝望程度越高越有可能自杀;二是感到不能应付生活问题,断定所遇到(de)问题不可能解决,会感到无路可走.所以危机干预中让他们了解到事情有解决(de)可能性和可实行性,可以纠正不合理认知,降低自杀风险.焦虑症焦虑症出现(de)认知主题:1、夸大危险:对自己知觉到(de)危险过度夸大(de)反应;对事物(de)失控作灾祸性(de)解释.其认知(de)内容大部分都是围绕着身体或心理、社会(de)危险,如怕死去、怕发疯、怕失控、怕晕倒、怕被人注视、怕出错、怕发生意外等,他们会有选择性地注意那些集中筛查身体或心理(de)威胁性信息.例如,当事人(de)一个亲友患心肌梗塞死去,她在目睹抢救过程之后,头脑中出现了“要是生心脏病就太可怕了”(de)想法,当夜睡梦中惊醒,感到心跳、胸闷,于是认为“已经得了心脏病了”,这种灾难性(de)想法和解释将焦虑推向了高峰,形成了第一次惊恐发作.焦虑患者(de)核心信念:我没有信心,我无能,外界是危险(de).核心信念中多以”危险”为主题.危险(de)核心信念在躯体感觉和认知错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危险(de)核心信念带来危险(de)自动想法,进而引起焦虑.强迫症认知模式:(1)、过高(de)不适当(de)责任感对责任(de)错误理解这一模式是强迫症特有(de)表现形式.他们具有对事件(de)过高(de)责任感,惟恐失职与过高(de)使命感、内疚与罪恶感.(2)、对威胁(de)评估强迫症患者对危险及伤害性后果估计过高及对个人应对能力(de)估计过低.(3)、完美主义完美主义(de)思维方式——控制和减少伤害(de)一种方式,也是强迫症状产生和维持(de)主要因素,此认知模式会增加对危险(de)过高评价.强迫症完美主义(de)形式包括:对事情(de)了解必须十分完美;什么都必须作到恰到好处;绝对对称,确定并在思想上能控制.(4)、思维(de)至关重要性强迫症患者因为害怕对不良后果负责,过分关注和控制自己(de)思维,思维与行为(de)界限不清,认为有某种思维将导致产生某种行为.(5)、过分要求控制强迫症(de)核心是他们(de)生活需要外部(de)控制,需要绝对地控制他们(de)环境,通过一切都做(de)十分完美来减少危险和避免批评(de)一种方法,强迫症患者还要求自己(de)思想以避免危险和伤害,强迫观念是过分控制不容许(de)思维(de)正常(de)精神系统(de)崩溃.(6)、万事要求确定强迫症患者不能耐受对完美和危险知觉(de)不确定,对自我效能(de)怀疑是强迫症(de)认知方式之一.当事人苛求确定性(de)时候,他会反复说“我可能就是万一出问题(de)那个人”,认知治疗师承认这种存在(de)可能性而且不能被排除,其实真正(de)问题是为什么当事人难以接受不确定性对这一问题(de)讨论,就会引出其采用确定性来预测事物(de)需要(de)探讨,它表明了当事人有完全控制(de)需要,否则灾难就会降临.神经性厌食认知主题:集中在对自身外形、面庞、体重等方面(de)不合理认知.“我很胖”,“我不漂亮”,“瘦就是美”.核心信念:外形决定一切,我不漂亮,就没有人喜欢我.我没有吸引力.禁忌症包括患有幻觉、妄想、严重精神病或抑郁症(de)病人,受到严重(de)认知损害,不稳定(de)家庭系统(de)病人就不适合进行认知行为治疗.需要强调(de)是心理教育(de)重要性,不要高估患者(de)认知水平,90%(de)患者和我们不处于同一认知水平.患者会简单(de)以为CBT就是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但医生并没有锦囊.那么医生在CBT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de)角色呢医生是一面镜子,医生要做(de)是帮助患者认知、了解自己,而不是直接提供问题(de)具体解决办法.不建立充分(de)治疗关系,不进行教育就不能让患者认识到这一点.医生在完成自己(de)任务后就应该逐步退出患者(de)生活,而不是扮演患者导师、父母、伙伴之类(de)角色.医患之间应该保持一种“非现实(de)现实关系”:“现实”指(de)是我们要和患者面对面交流,“非现实”指(de)是我们不应该在患者(de)现实生活中扮演角色.患者需要走出自己(de)路才能回归社会,医生不应该是他们(de)永久领路人.中国(de)精神科医生做出了大量(de)努力,取得了很大(de)成绩,但工作还不够完整,未来还有很长(de)路要走.。
行为矫正-认知行为疗法
治疗师的角色与培训
治疗师在认知行为疗法中扮演着 关键的角色,他们需要具备扎实 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治疗师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和认 证,以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
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以 及治疗过程中的沟通技巧也是影
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历程
起源
认知行为疗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 代,由A.T. Beck等心理学家提出,
最初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
发展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CBT逐渐扩展到其他心理问题和障 碍的治疗,如进食障碍、创伤后应 激障碍等。
当前状况
目前,CBT已成为心理治疗领域中 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 临床实践和研究中。
03
CHAPTER
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
抑郁症的治疗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认知 行为疗法通过改变负性思维模式和行 为习惯,帮助患者重新建立积极的心 态和应对方式,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认知行为疗法强调识别和改变消极的 自我对话和思维模式,通过积极的思 维训练和行为激活,提高患者的自尊 和幸福感。
焦虑症的治疗
04
CHAPTER
认知行为疗法的实施过程
评估与诊断
收集信息
收集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 环境等信息,了解患者的认知、
情感和行为状况。
诊断
根据收集的信息,对患者的心理 问题进行诊断,确定认知行为疗
法是否适用。制ຫໍສະໝຸດ 目标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治疗的具体 目标,包括改善患者的不良认知 模式、情绪调节能力以及应对方
情绪与认知
情绪
情绪是认知的重要成分,对人的思维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情绪的产生与人的认知评价有关,通过调 整不良的认知评价可以改善情绪状态。
认知行为疗法入门
认知行为疗法入门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简称CBT)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尤其在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方面表现出色。
该疗法基于这样一个观点:个体的情绪和行为是受到其思维方式的影响,因此,通过改变思维模式,可以改善情绪和行为。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实施步骤及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概念认知行为疗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伦·贝克(Aaron T. Beck)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
该疗法强调认知过程在情绪和行为形成中的核心作用。
它认为,负面的自动思维会导致不良情绪和问题行为,而通过识别并挑战这些思维,就可以有效地改善情绪和行为。
认知与情绪认知是指人的思维过程,包括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和处理。
在这方面,认知行为疗法提出了一种“思维-情绪-行为”模型。
根据这一模型,个体体验的情绪反应是由他们对特定事件的认知所引导的。
例如,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不佳,这种思维可能会导致焦虑和沮丧。
行为与结果不仅是思维影响情绪,行为也同样会对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个体在面对情境时采取的反应方式,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例如,一位因失业而感到沮丧的人,可能会选择闭门不出,但这一行为又会加剧他的孤独感。
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原理认知行为疗法基于几个核心原理:自动思维: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自动产生的想法。
这些想法往往是负面的,从而影响个体的情感反应。
认知扭曲:这是指人们对事物的错误解读,例如灾难化思维(将事情看得过于严重)或过度概括(将某一负面事件推广到所有场合)。
应对策略:CBT鼓励个体学习有效的应对技能来处理压力与困扰,从而逐步形成健康的思维模式。
强化与惩罚:个体重复某些行为是因为得到了正向或负向反馈。
CBT通过操控这些反馈来改变不良行为。
认知行为疗法实施步骤进行认知行为疗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建立治疗关系在展开具体治疗前,治疗师首先需要与来访者建立信任关系。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锁定认知行为疗法一般指认知行为治疗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孙春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刘华清(主任医师)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认知行为治疗由A.T.Beck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与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
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
定义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与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与对事的见解等。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
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
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
治疗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与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1]。
基本概念"ABC"理论:由Ellis提出。
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指信念或想法(Beliefs),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事件有关的情感反应结果(Consequences)与行为反应。
事件与反应的关系:通常认为,事件A直接引起反应C。
事实上并非如此,在A与C之间有B的中介因素。
A对于个体的意义或是否引起反应受B的影响,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决定。
举例:对一幅抽象派的绘画;有人看了非常欣赏,产生愉快的反应;有人看了感到这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线条与颜色,既不产生愉快感,也不厌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行为治疗(CBT)与精神病
一、CBT概述
认知行为疗法(CBT)就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与行为得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与行为得短暂心理治疗方法。
该疗法得理论基础认为,人得思维对其情感与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针对患者错误、歪曲或紊乱得认知问题,通过改变患者对己、对人、对事得瞧法与态度,可以改善她所呈现得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得目得在于修正消极得自动式思维与潜在意识或信念得混乱,从而改变患者对特定相关问题得行为模式。
在心理治疗研究领域,CBT应用最为广泛。
CBT不仅就是心理疗法中最普遍得研究形式,也就是心理疗法中应用最为广泛得治疗方式,同时还就是基于心理疗法研究证据应用最为广泛得治疗技术。
国外众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CBT对健康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CBT研究领域较为广泛,涉及心理健康(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等);躯体健康(慢性疼痛、癌症及帕金森病相关问题得研究等);儿童领域(孤独症、行为障碍等其她方面)。
二、CBT得实施及步骤
1、实施
CBT得基本技术包括“认知技术”与“行为技术”
认知技术主要包括:
(1)帮助患者认识自动思维(运用ABC理论阐释事件与反应之间存
在信念得作用);
(2)列举患者得歪曲认知,从而提高其认知水平,矫正错误思想;(3)改变患者得极端信念;
(4)帮助患者进行检验假设。
帮助患者认清事实,发现消极得态度;(5)积极自我对话法,患者针对自己得消极思想,提出积极得想法;(6)家庭作业法,要求患者记录自己得思维并作分析;
行为技术主要有:
(1)日常活动计划。
安排给患者一些能完成得活动,活动要求随患者得能力与心情而改变;
(2)活动难易与感受评估技术。
让患者填写日常活动记录,发现自己得兴趣,同时检验认知歪曲得作用;
(3)教练技术。
治疗者为患者提供指导,帮助其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4)放松训练法。
按照一定顺序在音乐得配合下指导患者依次放松一定部位,体验放松感。
2、步骤
Phlippa、A、Garety等人认为,CBT得实施步骤为:
(1)建立初步得友好得护患关系,全面评估患者精神状况;
(2)树立治疗目标;
(3)帮助患者重新认识其不合理信念;
(4)消除患者得错觉与幻觉;
(5)帮助患者重建自信心;
(6)防止复发与出院后社会功能障碍。
三、CBT得应用(以精神分裂症为例)
精神病:指严重得心理障碍,患者得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明显得异常。
精神病包括得疾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及妄想障碍、双向情感障碍、重性抑郁症以及急性应激障碍。
此处着重分析CBT疗法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得具体运用。
精神病得治疗主要就是服用抗精神病得药物,而药物往往存在较大得局限性,还具有比较明显得副作用,治愈后也容易复发,同时还可能损害患者得认知功能,而一些传统得疗法如社会支持,也没有达到令人满意得效果。
精神分裂症得认知行为疗法就是指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与药物治疗相联合得方式来治疗精神分裂症得一种方法。
CBT源于1952年,Beck对一个精神分裂症病程7年且对药物治疗无效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士兵进行了治疗。
近几年,在对情感障碍成功治疗得基础之上,CBT对精神病性症状得治疗成为众多研究与治疗得焦点。
大量研究证实,CBT联合药物治疗能够有效得改善精神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较快恢复自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改善社会功能、加强职业技能等。
在我们得研究中对第1、2次发作住院得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了早期干预。
着些病人随即进入为期5周得治疗,治疗分别应用CBT 方法(n=101),supportive counselling方法(n=106),与routine
care方法(n=102)。
在第4周末,对所有被试进行测量,结果显示通过CBT方法治疗得病人在PANSS总分、阳性量表分与妄想量表分(Delusions Scale)上均较常规治疗明显改善。
后期进行18个月得随访发现,在PANSS总分、阳性与阴性症状分上,CBT与Supportive Counselling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结果见图2与图3 沈峰、杨彦春等在2007年得随机对照组研究中,采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作为被试。
研究组为药物联合CBT治疗,共28例被试;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共28例被试。
治疗6个月、9个月后观察被试发现,研究组在PANSS、Montgomery-Samberg、抑郁量表、临床大体评定量表得得分上得改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总得来说,CBT得总体疗效体现在改善阳性与阴性症状、分裂症后抑郁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恢复自知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以及改善社会功能中,CBT受到NICE(2006) 与APA(2004)指南得推荐。
精神分裂症CBT治疗安排共计10-20次,每次45-60分钟,每周1-3次,一般持续时间长于6个月。
治疗分为常规治疗与巩固治疗两种。
干预对象年龄一般在18-65之间,症状持续期为早期、前驱期。
图四显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CBT治疗得总体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