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如何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条件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四章-注意》知识点练习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四章-注意》知识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8cf3f03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6a.png)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四章-注意》知识点练习1️⃣ 注意及其功能【单选、多选】1. 注意的概念和特点(1) 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 注意的特点:①指向性:注意的指向性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
②集中性: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对目标物之外的其他事物就会“视而不听、听而不闻”了。
2.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控功能2️⃣ 注意的分类★【单选、多选】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为:⑴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人和动物都有⑵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人类独有⑶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有目的无需意志努力注意的规律1️⃣ 注意的外部表现【单选、判断】1. 适应性运动例:举目凝视、侧耳倾听2. 无关运动的停止例:当儿童听讲精彩故事时,会一动不动地看着老师3. 呼吸运动的变化例:屏息2️⃣ 注意产生和维持的条件【单选、多选】1.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⑴客观条件:①刺激物的强度(强度律)例:一道强烈的光线②刺激物之间显著的对比关系(对比律)例:万绿丛中一点红③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活动律)例: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④刺激物的新异性(新颖律)例:张贴的广告⑵主观条件:①当时的需要②当时的特殊情绪状态③当时的直接兴趣④个体的知识经验2.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 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 合理组织活动(3) 对兴趣的依从性(要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4) 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3. 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单选、多选、判断】⑴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
狭义的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广义的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①注意的起伏指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
注意没有离开当前事物②注意的分散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注意离开了当前事物⑵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
《儿童心理学》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儿童心理学》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c68010c10a6f524ccbf8593.png)
在谈到儿童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时,还应当特别指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虽然代表儿童注意发展中的不同水平,但丝毫也没有否定无意注意的意思。
无论在儿童的学习上或在成人的工作中,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节奏地交替,都是十分必要的。
这是因为,有意注意必须付出巨大的紧张的意志努力,不能一直保持很久的时间。
观察材料证明:5~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平均是15分钟左右,7~10岁是20分钟左右,10~12岁是25分钟左右,12岁以后是30分钟。
在有意注意以后,就需要用无意注意来加以调节。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使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节奏地互相轮换。
一般说来,小学儿童在每一节课中,在正常的条件下,平均每次能保持10~20分钟的有意注意(当然,这是随年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具体情况而不同的),这时可以进行比较困难的课业或讲解教材的主要部分。
在紧张而努力的有意注意之后,教师就要运用直观教材、有趣味的语言或其他方法来引起儿童的无意注意。
在无意注意以后,还可以再度引起有意注意。
这样使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互相轮换,就可以使课业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并可以减少儿童的疲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考虑到无意注意,一味迁就儿童的兴趣、情绪,这将会阻碍儿童克服困难的意志的发展。
如果只考虑有意注意,时时需要儿童紧张的努力,那也会使教学失去丰富多彩的吸引力,从而引起消极的学习态度。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120de59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4.png)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
现在的爸爸妈妈大都知道要在早期开发贝贝的智力,但是从哪里开发起呢?俄国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把“留意”比成是孩子智力开发的门户,可见从小培育贝贝的留意力的重要性。
贝贝从生下来就有了留意,但那都是无意留意,没有预定的目的,这种留意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它是自然产生的。
一般是新奇好玩,形象鲜亮和活动多变的东西易引起贝贝的留意,比如挂在床头的彩色摇铃,会跑的小汽车等。
有意留意则相反,它有预定的目的、要求,需要用自己的意志,去努力集中留意。
争论显示,贝贝在半岁至一岁半之间,有意留意就已萌芽了。
三岁前,贝贝的留意是以无意留意为主,有意留意还处于进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留意力会得到不断进展。
所以,二岁左右,爸爸妈妈即可在无意留意的基础上培育贝贝的有意留意,这是他求知的开端。
------------------------------------------------------------------------------------。
《普通心理学》:注意产生和维持的条件
![《普通心理学》:注意产生和维持的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871ce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8.png)
⼀、⽆意注意产⽣的条件引起⽆意注意的条件来⾃两个⽅⾯,⼀是客观刺激物的特点,⼆是⼈的主观状态。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
这是引起⽆意注意的重要原因。
⼀声巨响、⼀道强光,或者⼀股浓烈的⽓味,都容易引起⼈的⽆意注意。
所谓“酒⾹不怕巷⼦深”,就说明刺激物的绝对强度导致⽆意注意的产⽣。
另外,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在引起⽆意注意中也有重要意义。
喧嚣的闹市中,⼤声的叫卖未必能引起别⼈的注意,但在安静的阅览室中⼩声交谈就可能引起别⼈的注意。
(2)刺激物的新颖性。
外形新奇、功能独特的事物常会成为⼈们关注的焦点,是因为它们很容易引起⼈们的⽆意注意。
当在我们以往⽣活中从未经验过的刺激物出现时,⾃然会引起注意,这是刺激物的绝对新颖性。
如对于⼀个新设计的外星⼈模型,⼈们很容易注意到它。
另外,各种已熟悉的刺激物的独特组合也是引起⽆意注意的因素。
在⼀次新科技展览会上,⼀只背上长着⼈⽿的⽼⿏吸引了众多⼈的⽬光,这是刺激物的相对新颖性在起作⽤。
(3)刺激物的对⽐。
刺激物在形状、⼤⼩、颜⾊和持续时间等⽅⾯与周围环境和其他刺激物对⽐强烈、差异显著时,很容易引起⽆意注意,例如,“绿叶中的红花”“鹤⽴鸡群”等。
(4)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处于活动和变化状态的刺激物常会成为⼈们注意的对象。
都市夜晚闪烁的霓虹灯、⾳乐演出中乐团指挥的⼿势,以及⼤道上疾驰⽽过的车辆都容易引起⼈们的⽆意注意。
2.⼈的主观状态客观刺激物并不是引起⽆意注意的惟⼀因素,有时在上述刺激物特点不明显的情况下,个体也容易产⽣⽆意注意,这与主体状态有关。
(1)个体的需要和兴趣。
⼈们总是不⾃觉地对⾃⼰急需的或感兴趣的事物产⽣注意。
例如,⼀个⼈喜欢收集古玩,那么在读报、看电视或与⼈交往时,就很容易注意到这⽅⾯的信息;对于⼀个寻医求药的⼈,各种医药信息也容易引起他的⽆意注意。
⼀般说来,⽆意注意同⼈对事物的直接兴趣有关。
(2)个体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个⼈情绪稳定,⼼情舒畅,精神饱满,就会对平时不经意的事物产⽣注意;相反,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或⾝体处于疾病、疲劳状态,就很容易对许多事物视⽽不见。
心理学知识-注意的种类
![心理学知识-注意的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ff551b0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9.png)
心理学知识-注意的种类(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心理学知识-注意的种类一、备考建议注意是一种伴随人的心理过程随之产生的一种状态特征,按照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注意的种类是教师招聘考试的常规考点,多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单选常见于例子类反选;多选多考察注意的类型以及不同种类注意产生的条件;判断易出现概念混淆。
心理学——注意
![心理学——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7e38bb1d55270722192ef74d.png)
教师教育学院
(2)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原来注意的强度:原先的注意越集中,转
移就越困难。 新注意对象的特点:新的活动越符合人的 需要和兴趣,注意的转移就越容易。
教师教育学院
(3)注意的转移与注意分散的区别 同:注意离开一个对象到另一对象 异:“转移”有目的、任务需要 “分散”无目的、不该转移却转 移
知识经验
教师教育学院
(二)有意注意 1.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
力的注意。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有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是一系列心理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 • 对活动任务的认识 • 对活动的兴趣 • 个体的意志努力 • 对活动的精心组织
教师教育学院
.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关系
1.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虽然有区别但 是在人的活动中往往是不能截然分开 的
教师教育学院
3、注意的分配
(1)定义: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2)注意分配的条件:
● 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只有一种是不熟练的; ● 活动的性质:智力活动比操作活动难以分配 注意。 ● 同时进行的活动之间的关系。 (3) 注意分配的理论假说-智源限制论
教师教育学院
4、注意的转移 (1)定义: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活
1、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 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 的数量。
教师教育学院
成人注意的平均广度
黑色圆点 外文字母 几何图形 汉字 8~9个; 4~6个; 3~4个; 3~4个。
教师教育学院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知觉对象特点:如刺激物排列等。
知觉者的活动任务与知识经验。
如何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6d1ad8d8b52acfc788ebc9b3.png)
如何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指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它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的排除)。
注意是记忆、思维的基础,科学合理地运用注意规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可以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它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尽可能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积极的注意品质。
一般而言,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合理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是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无意注意在日常教学中所起到的的运用。
无意注意,顾名思义,就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用作任何意志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注意。
无意注意需要刺激源具备足够的新奇性,同整个环境相比,要有显著的与众不同,足以使主体的注意力不自觉地趋向刺激源。
无意注意可以帮助学生对新异事物的直接定向,同时也是学生获得一些计划外知识经验的途径。
一,无意注意最大的关键在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昔日孟母三迁的典故正是向我们说明了教学环境对于一个学生的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安静。
我们必须打造一个安静祥和的校园环境,努力构建学习型校园文化。
与此同时,教室的布置应当处处体现我们教育的本质,比如挂一些催人奋进的座右铭、张贴名人们的语录等等,让我们的学生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毋庸置疑,我们老师的外在形象和整体气质同样会给学生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个人素养,用自己渊博的学识,良好的品质去感染、引导我们学生,使之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学习和知识的魅力所在。
二,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使学生在课上轻轻松松地集中注意听讲,如教学方法要避免单调呆板、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教学组织要生动有趣、教学内容要丰富且逻辑性强等。
教学中如何实现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相互转换
![教学中如何实现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相互转换](https://img.taocdn.com/s3/m/ae1fb31e0912a2161479299e.png)
教学中如何实现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相互转换作者:陈林生来源:《辽宁教育·教研版》2017年第04期一、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概念辨析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通俗地说,是一种没有目的与任务,不需要克服困难的轻松愉快的心理活动。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通俗地说,是一种在活动目的与任务的驱使或迫使下产生与维持的一种艰难(有时很痛苦)的心理活动。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是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活动。
它们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关乎教学活动的成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将它们有机结合,适时转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使教学活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反之,将会导致一种注意长时间闲置,另一种注意长时间工作,致使教学活动无法有效开展,教学效果失去保障。
二、引发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条件一般来说,引发学生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刺激物的特点,如刺激物的强度、活动性、新异性等;二是学生的内部状况,如是否有病、心情如何等。
由于有意注意是一种艰难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所以,能引发无意注意的刺激物不一定能引发有意注意。
在教学活动中,能引发和维持学生有意注意的关键因素不外乎以下几个:一是刺激物的价值与意义;二是活动的目的与任务;三是学生的知识经验与理解程度;四是师生关系;五是知识或任务的难易程度,过易过难的知识或任务都不利于学生有意注意的产生或维持。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或进行教学活动时务必注意这些问题。
三、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必要性不少教师抱怨学生厌学,课堂纪律差,对教师和学习有抵触情绪。
引发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将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适时转换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将教学内容内化、加工改造、科学处理;没有对教学方法仔细斟酌、反复筛选、认真对比、优中选优,导致教学方法简单、粗糙,缺乏艺术与价值,不能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长时间处于有意注意和沉闷的课堂环境中,难免疲劳与厌倦,对教师和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心理学基础(1-6章)
![心理学基础(1-6章)](https://img.taocdn.com/s3/m/a423311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b.png)
第二章认知心理第一节注意1、注意的定义注意(attention)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具有两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指心理活动不能同时反映所有对象,而是有选择性地反映某个对象同时忽略其他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聚焦于一定对象上,同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紧张度,以使对象得到清晰的反映,并抑制无关活动。
2、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的意识水平,可将注意划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
(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个体本身的状态:个体的需要和兴趣、个体的身心状态。
(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有以下三种:加深对活动目的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同干扰做斗争。
(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既有预定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通常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成,浓厚的直接兴趣则是转化的条件。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对提高活动效率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指向与集中于某一对象所能维持的时间,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性。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但一般而言,人的注意很难长时间地对某一特定对象保持不变,而是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现象,这叫作注意的起伏现象。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并随着活动的进行变化注意的具体对象。
(2)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
实验研究表明,注意的广度受到刺激物的特点、个体的知识经验以及任务难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对于简单任务,注意的广度大约为7±2,即5〜9个;而对没有意义联系的符号的注意广度大约在4〜6个。
《普通心理学》:注意产生和维持的条件
![《普通心理学》:注意产生和维持的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a8f459fe4733687e21aac8.png)
;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刺激物的特点,二是人的主观状态。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这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
一声巨响、一道强光,或者一股浓烈的气味,都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就说明刺激物的绝对强度导致无意注意的产生。
另外,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在引起无意注意中也有重要意义。
喧嚣的闹市中,大声的叫卖未必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在安静的阅览室中小声交谈就可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2)刺激物的新颖性。
外形新奇、功能独特的事物常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因为它们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
当在我们以往生活中从未经验过的刺激物出现时,自然会引起注意,这是刺激物的绝对新颖性。
如对于一个新设计的外星人模型,人们很容易注意到它。
另外,各种已熟悉的刺激物的独特组合也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
在一次新科技展览会上,一只背上长着人耳的老鼠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这是刺激物的相对新颖性在起作用。
(3)刺激物的对比。
刺激物在形状、大小、颜色和持续时间等方面与周围环境和其他刺激物对比强烈、差异显著时,很容易引起无意注意,例如,“绿叶中的红花”“鹤立鸡群”等。
(4)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处于活动和变化状态的刺激物常会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
都市夜晚闪烁的霓虹灯、音乐演出中乐团指挥的手势,以及大道上疾驰而过的车辆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
2.人的主观状态客观刺激物并不是引起无意注意的惟一因素,有时在上述刺激物特点不明显的情况下,个体也容易产生无意注意,这与主体状态有关。
(1)个体的需要和兴趣。
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对自己急需的或感兴趣的事物产生注意。
例如,一个人喜欢收集古玩,那么在读报、看电视或与人交往时,就很容易注意到这方面的信息;对于一个寻医求药的人,各种医药信息也容易引起他的无意注意。
一般说来,无意注意同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有关。
(2)个体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一个人情绪稳定,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就会对平时不经意的事物产生注意;相反,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或身体处于疾病、疲劳状态,就很容易对许多事物视而不见。
《心理学》: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心理学》: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a752782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c.png)
⼀、⽆意注意它是⼀种⾃然⽽然发⽣的、不需要作任何意志上的努⼒的注意。
例如⼤家正在开讨论会,忽然⼀个⼈推门进来,⼤家都不由⾃主地转过头去看他,这就是⽆意注意。
⽆意注意是由刺激物的特点和对我们有直接兴趣的事物所引起的。
凡是具有以下特点的事物都容易引起我们的⽆意注意。
(1)相对强烈的刺激:例如⼀声巨响、⼀道强光、⼀种鲜艳的颜⾊,都会⽴刻引起我们的注意。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起决定作⽤的不是刺激的绝对强度,⽽是刺激的相对强度(即⼀种刺激与其他刺激互相⽐较的⼒量)。
例如在屋⾥安静的时候,很⼩的脚步声也能引起注意,⽽在很喧闹时,这种脚步声就不起作⽤了。
(2)突然发⽣变化的刺激:例如在听报告时,如果报告⼈的声⾳突然停⽌了,马上就会引起听众的注意。
(3)不断变化的刺激:例如霓虹灯的⼀闪⼀熄的刺激,特别容易引起⾏⼈的注意。
(4)在背景中特别突出的刺激:例如“万绿丛中⼀点红”,“鹤⽴鸡群”,在许多⼩孩中有⼀个⼤⼈,就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
凡是对我们有直接兴趣的事物,都能引起我们的注意。
这类兴趣通常⼜分为两种。
(1)专业的兴趣:⼀个热爱⾃⼰⼯作的⼈,他对有关⼯作的⼀切事物都会觉得有兴趣,都要注意它。
(2)⼀般的兴趣:那些与⼀个⼈已有的知识有联系的事物以及能增进⼀个⼈新知识的事物,容易引起这个⼈的注意。
中国许多古典⼩说每章的结尾,常常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引起看的⼈爱不释⼿,希望⼀章⼀章地追寻下去,这就是因为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问题,使读者渴望知道“后事如何”。
⼆、有意注意它是⼀种有⾃觉的⽬的、需要作⼀定意志上的努⼒的注意。
例如我正在专⼼看书,听见别⼈谈到使我感到兴趣的问题,我的注意就不由⾃主地转向他们的谈话内容,这是⽆意注意。
如果当时我想到必须坚持学习,经过⼀定的努⼒,仍旧把注意集中到书上,这就是有意注意。
这是⼀种主动的、服从于⼀定⽬的要求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在⽣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我们在⽇常⽣活和⼯作中经常会遇到⼀些⾃⼰不感兴趣⽽⼜必须做的事,这时我们就必须作⼀定的努⼒,迫使⾃⼰把注意集中到那些活动上去。
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三节 注意
![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三节 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65de782f376baf1ffc4fad2f.png)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1、同学们,在坐公交车的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事,某个人在乘车时被掏了腰包,恼火之余,常常这样说:“当时只顾挤车了,没注意兜里的钱呀……”。
这就是说,在上车的那一刻,他的意识只集中在挤车上,完全撇开了其他,2、还有刚才我们从走廊路过走进班级的时候,有没有看到隔壁班的后门是开的还是关的呢?不记得了对不对,其实老师也不记得了,因为我刚才径直就走进了我们班,根本就没注意到隔壁班级的后门。
所以说,刚才我们的意识全都集中在走进我们这个班级,根本就没看隔壁班的门,或者是瞄到了隔壁班的门但我们根本没往心里去,自然而然也就不知道门是开的还是关的了。
心理学将此心理现象称为注意。
(板书:第三节注意的概述)(二)教学新课师:那么什么是注意呢,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大声念出来(板书:一、什么是注意 1、概念)1、概念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划线P47)例如:学生上课的时候,正在认真的听讲,专心的做笔记,尽管旁边有其他的事物存在,但可能并没有察觉到,这时,学生的心理活动集中在老师的讲课内容上,无暇顾及其他事情。
同学们来举两个关于注意的例子吧。
(点评)再例举,非常认真看视频的时候听不清其他人说话。
2、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人在某瞬间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开另一些对象,这就是指向性,是指注意的方向性。
(比如,我们正上课,门口进来一个人走到后面坐了下来,我们就会把头转向他,这就是说我们把注意从课堂转向了他。
当然这里的指向是指心理,而不是指动作,比如有的同学上课一副认真听讲的样子,可心里却想着放学后吃什么,那么他还是没有注意到课堂上来。
)人们把注意保持在一定对象上的强度就是集中性,是指注意的程度。
(如,医生做复杂手术时,注意高度集中在病人的病患部位和自己的手术动作上,与手术无关的事物便被排除在注意范围以外;刚才那个例子当我们把注意指向这个人时,有的同学只是看一眼,而后又把注意集中到课堂上来,另一些同学则一直看这个人,打量他的长相、穿着、年龄、身份等,那么这时这些同学就没有集中注意听讲了,因为他们没有把注意集中在课堂上,所以只有指向性和集中性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才构成注意。
注意的种类
![注意的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96c0d6c787c24028905fc346.png)
注意的种类首先注意的概念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应一定的对象,集中指的是心理活动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度。
比如我们在全是粉红色的花海中看见一朵绿色的花,那么我们对于绿色的那朵花就投去了我们的一种注意。
注意也分为了好几类,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种类。
在心理学中,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克服困难)的程度,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1.无意注意(1)概念: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这里不随意指的是不跟随意志,无需意志努力),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比如上课过程中外面突然打雷,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看向了窗外,被雷声吸引了注意,此时这种注意便是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不仅人类有,动物也有。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第一: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①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越新异,越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比如我们更容易把目光放在大街上穿卡通玩偶服装发传单的人;②强度:强度越大的物体越容易引起无意注意;③运动变化:运动的物体更容易吸引无意注意。
比如相比静止的星星我们更容易观察到夜空中的流星;④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差异越大越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比如在黑板上用白色粉笔写字,用红笔圈画重点,都是利用这一原理。
第二: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
包括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积极的情感态度,个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个人的心境、主观期待。
比如说心情沮丧的时候很难对一些事情提起兴趣产生注意。
2.有意注意(1)概念: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跟随意志,需要意志努力),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比如集中注意力做高数题,就需要一定的目的和意志努力才能完成。
(2)引起有意注意的原因:第一,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例如如果小明对于学英语的目的以及这件事情不抵触的话,其就越容易对学英语这件事情产生注意力。
第二,对兴趣的依从性。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5ddee81ef78a6529647d533f.png)
谢谢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 /
槷敇愸
2、要把握好事物的难易程度
3、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竞赛
二、有意后注意
(一)含义:有自觉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 注意
(二)特点:
1、它有自觉目的,通常与特定的目标,任 务相关联,这与有意注意的目的性相符 2、它无需意志的努力,这与无意注意的无 需意志努力的特征相符
(三)作为老师
1、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的培 养(多学心理学,学会带动气氛,做好互动) 2、通过诱导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身的 兴趣(适当鼓励) 3、不断结实事物的新内容
1、加深对任务的理解,合理的组织活动
2、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3、培养间接兴趣
4、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5、建立稳定的工作习惯
(四)如何吸引小学生的有意注意
情绪高涨,智力兴奋
表现
表情:可能注பைடு நூலகம்教师或眉头紧皱, 如果听得高兴就会眉开眼笑,甚 至手舞足蹈。
办法 用多媒体、图片、声音 的搭配克服僵化呆板,防止与上 课无关的刺激
26876 32453 32455 56432 45445 52344 65454
97865 56423 67432 23245 25236 42323 54908
57232 31685 76432 35785 42356 94232 91423 72134 43678 62345 51243 62325 25723 43234 94032 46556 91423 58653 58653 28943 28943
注意
12级语教6班 董丁宁
注意的种类
(一)有意注意
(二)无意注意 (三)有意后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心理学》第2章 注意
![《心理学》第2章 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b7819e6b2e3f5727a5e962db.png)
心理学
35
而这起事故完全是驾驶员的注意分配不当所致。
2019/2/26
心理学
2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注意的转移
它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把注意从一个
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
动上。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前者是
根据任务的需要,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使一
种活动合理地为另一种活动所代替,是积极主 动的。后者则是使注意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 是消极被动的。
2019/2/26
心理学
14
有意后注意
(1)什么是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
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
对活动浓厚的兴趣
活动的自动化
2019/2/26
心理学
15
注意的种类区别
类型
无意注意 (不随意注 意) 有意注意 (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目的性 意志努力
阿密国际机场时,前轮指示灯突然不亮,三名机组人员同
时专注于察看是灯泡出了问题还是前轮没能锁定着陆时的 位置,而忽视了控制飞机的自动驾驶仪。这时,高度测量
表也失灵了。于是,飞机不自主地下滑很长时间,直至快
坠毁(只剩 8 秒钟)时, 副驾驶员才注意到高度测量表的 问题,然而已经太迟了。结果飞机坠毁,99 人 丧生。
2019/2/26
心理学
12
2.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
2.合理地组织活动。
3.稳定的间接兴趣。
4.坚强的意志力。
2019/2/26
心理学
13
3. 有意注意规律的有效利用
1. 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和培养
无意注意名词解释心理学
![无意注意名词解释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a1dac31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2.png)
无意注意名词解释心理学无意注意指个体不需要有意识地注意就能对一定事物产生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现象,也是人们进行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
根据它的起止点,可以将其划分为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两类。
无意注意是一种习惯性的注意,人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对客观事物自然而然地发生注意。
具有这种特性的事物很多,如天上的星星、月亮、闪电、汽车鸣笛声等等。
无意注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一、物理特性对于那些单调乏味、节奏感强、外形奇特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注意;相反,对于那些色彩绚丽、结构复杂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二、外部特性人的身材高矮、胖瘦、穿着打扮、发型颜色等,会对他人或事物形成鲜明的印象。
三、认知特性三、暗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某种行为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身因素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并受到周围人们评价的影响,其中周围人们的评价具有暗示性。
比如,有的同学比较胆小,上课不敢回答问题,他的同桌给他暗示“老师不会提问他的”。
实际上,如果这个同学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即使得不到老师的表扬,至少老师会给他更多的关注,他的恐惧心理也许会减轻。
这样一来,他的胆量慢慢地变大了,越来越自信,后来就敢回答问题了。
四、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指由无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之间所形成的联结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这种联系是自然形成的,不需要个体的主动努力,从而巩固下来。
这是最简单的无意注意形式,例如,我们每天都要睡觉,但是这是你不需要有意识的去控制,当夜晚到来,你[gPARAGRAPH3]后准备休息的时候,身体已经自动产生了困倦的感觉,眼皮开始打架,眼球开始转动。
五、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均属于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前者包括随意预定的注意,后者则是在随意注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本质都是注意,只是具有无意注意的某些特点。
无意注意分为特征性无意注意和随意无意注意两种。
特征性无意注意是指具有稳定性、必要性和对新异事物有较强的吸引力的注意。
随意无意注意是指不需要经过预定目的性、自觉的努力和克服外界的干扰等就能产生的注意。
化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
![化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3cc2fcc958f5f61fb7366633.png)
化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增强教学效果许昌市一中李静[提要]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根据其具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
教师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依赖于学生的有意注意。
教师可通过制造“刺激物”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刺激物教学效果通常我们用注意力集中与否来评价一个学生听课是否认真。
对于“注意力”,在人们的习惯中往往与“注意”混为一谈,而实际上这是两个意义相近而又不同的概念。
注意力指的是一个人集中注意的能力,而注意则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反映对象的范围,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
集中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反映对象的深入程度,使心理活动不离开注意的对象,以达到对事物清晰、深刻的认识。
注意的集中与否,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的顺利完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时常发现一些学生注意分散。
诸如两眼注视教室外的活动,或做小动作,或两眼盯着黑板而思想早已跑到九霄云外,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学生注意分散的原因很多,情况也很复杂。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到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上来呢?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还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主动服从于一定活动任务的注意。
它的指向、集中和保持都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自然发生的注意。
从它发生的方式看,它是一种定向反射,往往是由周围环境的变化,或者主体状态的影响而引起的。
表现为在一定刺激物的影响下,人不由自主地把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
这种注意能导致探索行为的出现。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主要依赖于学生的有意注意。
作为一名学生,一般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目的,这已具备了有意注意的条件。
心理学资料
![心理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e3b2af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f.png)
一、心理: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并不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动物也有心理,只是人具有更高级与复杂的心理而已心理学:关于个体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研究二、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基本特性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其他心理过程都离不开注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
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1、刺激物的强度(相对性)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3、刺激物的运动变化4、刺激物的新异性。
有意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有意注意是指:具有一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规律:兴趣;对注意目的和任务的理解;用意志排除干扰;智力活动和操作联系起来;间接兴趣。
在教学中的应用:1、理解任务的目的和意义、锻炼意志、培养间接兴趣、采取和提供多种活动方式使注意力维持在学习的任务和活动中;2、保持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手段交替使用,发挥两种注意方式的优点;3、发展有意后主意。
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单位时间内所能注意到的对象的数量2、注意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3、注意分配: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
注意稳定性: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注意的起伏: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
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者关系:感觉和知觉是一个连续的整体过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为知觉提供材料,感觉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简单心理现象,知觉属于复杂的心理现象感觉具有普遍性,知觉因受个体经验影响,具有较大的个别差异性。
四、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的分类:1、根据记忆的特点不同,分为形象记忆、语言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2、根据信息在头脑中保存的时间的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根据记忆是否有意识参与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谈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条件。
注意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
学生注意听课,聚精会神于学习内容、认真听课、专心做笔记;教师要上好课,就排除一切干扰,专心致志与讲课活动,这就是注意。
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它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
也就是说注意贯穿于整个心理过程的始终。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善于组织学生的注意,那么,既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可谓一举两得。
那么,在教学中要如何来让注意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呢?
我们知道,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设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
它是人们自然而然地对那些强烈的、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的意识指向和集中。
在教育教学中,无意注意既可以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好帮手,也可能是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分心”的小坏蛋。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它的积极作用,防止它的消极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无意注意,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
教师讲授的内容,难易要适当,让学生既能听懂又要有新意。
这是引起小学生兴趣、维持对学业注意的关键。
在处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调要抑扬顿挫,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化难为易以吸引儿童的注意。
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如课文的熟读、同一类题的反复练习活动,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以保持其新颖性。
然后就是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教室的布置要相对稳定。
在直观教具的运用中,背景材料必须淡化,出示的时间要适当,切忌过早显示。
下半节课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课就暴露在学生眼前。
教师的服饰、发型不宜过于耀眼,有的教师换了新装或理了新发型后,往往在上课前先到学生面前“亮亮相”,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减弱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分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妥善处理偶发事件。
如天气骤变、学习条件恶化(突然阴雨、停电、室外嘈杂等)、学生病倒或严重违纪事件等,教师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惊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静的情绪与学生一起审慎、迅速地处理好,保持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
在课间休息时,不宜让学生做激烈的或竞赛性的游戏活动,以防止学生因过度兴奋而不能将注意及时转移到课堂上。
学习是一种紧张艰苦和持久性的活动,会遇到困难和干扰,只依靠无意注意就难以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要搞好学习,必须学习那些没有兴趣,但又必须学习的知识,这就得靠有意注意来引起和维持。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有
意注意的规律去组织教学。
在心理学中,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以下几个;1,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2,培养稳定的间接兴趣3,合理的组织活动4,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有意注意是学习活动中应该具备的一种必须的注意状态,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有意注意,就要合理运用有意注意的条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学习活动的进行,更多地需要有意注意的调节和控制。
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是保证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活动的前提。
另外,在每节课的开始,教师都要给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应掌握的知识点,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的放矢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学习。
特级教师魏书生提出的“目标定向教学法”,就是强调使学生了解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学,完成预定目的。
其次,培养间接兴趣除了确立学习目标,还应对学生阐明本学科知识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在知识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特别是在一些内容相对枯燥、难度较大的科目学习中,使学生了解知识掌握后的功用和社会价值,引起他们对学习结果的间接兴趣,可以使他们进入有意注意的学习活动。
历史上有些科学家一生从事物理、化学研究,一开始并非其兴趣所在,但为了使国家富强,科技腾飞,总是能兢兢业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工作。
最后,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
学习活动需要学生维持有意注意,但人的注意力又很难长久地集中,所以教师的教学过程应避免任务安排过满,节奏过于紧张,应该张弛有度,给学生适当放松休整的时间。
有时,教师适当放慢速度,穿插些有趣的谈话,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另外,教师可以运用多种电化教学手段,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整学生的注意状态。
色彩丰富的形象和活动画面的刺激,以及操作活动,有利于降低和消除学生的疲劳感,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
在教学中单纯依靠无意注意,会使教学活动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首创性,学习的知识、杂乱无章,浅尝辄止,遇到困难和干扰,容易分散注意,半途而废。
过分强调依靠有意注意,学生容易疲劳造成注意分散。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交替使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融在每一个认识活动中。
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