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认知心理学注意的认知理论解析

合集下载

浅谈注意的认知理论

浅谈注意的认知理论

浅谈注意的认知理论引言:注意是我们的心灵的唯一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

——乌申斯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家开始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对注意进行研究,并在此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认知心理学将注意看作一种内部的信息加工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注意实现其对刺激选择的控制和相对行为的调节。

下面我将分别简单的阐述一下我对几个经典注意的认知理论的看法和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过滤器理论该理论由布鲁德本特于1958年提出,他的主要观点认为神经系统在加工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

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

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它的信息就被阻断在它的外面,而完全丧失了。

这正如他所提出理论的名字一样,假想人们在同时接收到许多信息的时候,注意好比是一个过滤器的装置,它为人们筛选人们所需要的信息,而将其余不必要的信息通通过滤掉。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做听觉注意现象,为这个理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它的内容是:当人的听觉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意识将一些无关声音刺激排除在外,而无意识却监察外界的刺激,一旦一些特殊的刺激与己有关,就能立即引起注意的现象被称为听觉注意现象。

比如在各种声音嘈杂的鸡尾酒会上,有音乐声、谈话声、脚步声、酒杯餐具的碰撞声等,当某人的注意集中于欣赏音乐或别人的谈话,对周围的嘈杂声音充耳不闻时,若另一处有人提到他的名字,他会立即有所反应,或者朝说话人望去,或者注意说话人下面说的话等。

这就是著名的鸡尾酒会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布鲁德本特所提出的过滤器理论。

可是我们也不难发现此理论的一些缺陷,还是拿鸡尾酒会举例。

我们在酒会上与人畅谈的时候,音乐在播放是客观发生了的,那么音乐就一定引起了我们鼓膜的震动,大脑就一定接收到了这个音乐信号,有时可能一段旋律很优美我们会情不自禁的竖起耳朵仔细的去聆听这段音乐。

请问,此时我们凭什么说除了我们需要的信息以外其他信息就被完全阻隔了呢?(二)衰减器理论正如我刚才所提出的疑问,布鲁德本特所提出的理论虽曾一度获得理论界不少掌声;但随着这一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受到了不少非议。

02认知心理学-注意的认知理论解析

02认知心理学-注意的认知理论解析

衰减器模型和过滤器模型的基本共同点
两者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 调节 两者都认为过滤器的位置应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意义分析 之间 注意选择都具有知觉性质 在当前的认知心理学中,倾向于将这两个模型合并,称之 为Broadbent-Treisman 过滤器--衰减器模型,也称为注 意的知觉选择模型。
结果: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为76%,而非追随耳对 靶子词的反应率为33%。
此结果仍然支持知觉选择模型。
这一新的实验设计仍然使两耳处于不等的条件。这 不仅因为一耳仍被确定为追随耳,而且就靶子词来看, 两耳也没有保持相同条件,即当追随耳的刺激受到逐个 复述,而听到靶子词时忽然停止复述,这反而会使靶子 词显得突出而变得重要,以致影响最后的反应,使追随 耳的反应率高于非追随耳。
结果:Broadbent原估计能达到95%的准确再现率,但实 际上,以第一种方式再现的准确率为65%,以第 二种方式再现的准确率为20%。
解释:Broadbent认为,每只耳朵相当于刺激输入的一个 通道,而过滤器只允许每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
3、另外的支持证据
Cherry(1953)使用双耳同时分听并注意追随耳程序 的实验,其实验结果支持过滤器模型。
目前,对于这两类模型,心理学界还没有充分依据 来肯定一个而否定另一个。然而,从研究方法和研究的具 体问题而言,这两类模型似乎还不至于那么对立。
主张知觉选择模型的研究者,一般都用追随耳程序 的双耳分听的实验方法,这种方法将注意引向一个通道, 然后再来分析和比较两个通道的作业情况。可见,他们研 究的是集中注意。
支持反应选择模型的研究者,一般都用不附加追随 耳程序的靶子词的双耳同时分听的实验方法。这种方法 使注意分配到两只耳朵中,研究的是分散注意。

认知(注意) 认知心理学

认知(注意) 认知心理学

过程
• 将单词与数字混合组成刺激系列,分别呈现给左、右 两耳。其中两耳接受的单词可以构成一个有意义的句 子。

结果
• 被试者报告的顺序并不是“6-老鼠-2”和 “吃-9-奶 酪” ,而是报告成“老鼠-吃-奶酪”和“6-9-2”。

解释 6-老鼠-2
吃-9-奶酪 • 信息通道的物理特性不是信息选择的必要基础。 • 语义联系对信息选择起重要作用。 • 由于被试者根据语义来组合刺激,说明注意的选择不 是发生在信息加工之前,而是发生在信息加工之后。
中枢能量理论的解释

一、认知资源的有限性 认知资源理论把注意看做为对刺激信息进行识别 和加工的认知资源,其容量或能量是有限的。每 一项认知活动都需要占有可消耗一定的认知资源。 认知资源的有限性是指人在对刺激信息进行分类、 识别等加工的认知活动时受到心理能量的限制。 只有当认知任务所需要的资源之和不超过注意的 总资源时,注意协调和分配才能同时进行。否则 在进行某项认知任务时,其活动必然会受到阻碍。
一 过滤器模型(Filter model)

过滤器模型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布鲁德本特根据双 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的注意模型。它认 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系统高 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颈。为 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 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 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通过过滤器的 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别和存储。这种过 滤器类似波段开关,可以接通一个通道,使该通 道的信息通过,而其余的信息则不能通过。
三 注意的材料限制和资源限制理论

诺曼(Norman)和波布罗(Bobrow)对人 的认知活动进行了区分。他们把人的认知活动或 认知操作分为两类,一种是资源限制 (Resource-limited)的认知活动或认知操作, 另一种是材料限制(data-limited)的认知活 动或认知操作。前者是指人的注意受到所分配的 认知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认知资源,注 意分配便能顺利进行的认知活动过程。后者是指 人的注意受到刺激信息任务(刺激材料)的低劣 质量或不适宜加工的信息的限制,即使分配到了 较多的认知资源,也不能顺利完成的认知活动过 程。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一、认知心理学简介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和智力活动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思维、知觉、记忆、意识、语言等各种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学通过实验方法和统计技术来研究人的思维过程,以期揭示人类思维的本质和规律。

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1、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认为人类思维过程就像一台计算机,能够接收、加工、存储和检索信息。

信息加工理论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人的感知、记忆、思维和决策等过程,并把这些过程描述成一系列信息加工的环节和步骤。

2、心智模型理论心智模型理论认为,人类思维过程是通过建立一种心理模型来实现的。

心理模型是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一种抽象描述,能够反映出世界的组织结构、规律和关系。

心智模型理论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人的思维过程如何建立、更新和应用心理模型,以及心理模型在思维过程中的作用。

三、认知心理学的实验方法1、认知任务认知任务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实验方法之一。

它通过实验者完成一系列认知任务,例如判断、分类、识别等,来研究人类加工信息的过程。

认知任务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操作步骤和难度级别,以探究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认知能力和策略选择。

2、事件相关电位事件相关电位(ERP)是一种记录人脑活动的神经生理技术。

它可以记录到人们进行某些认知任务时,大脑各部分电活动变化的时间序列。

ERP技术可以为认知心理学提供直接的生理证据,帮助确认不同认知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3、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种无创性测量人脑活动的方法。

它可以在人们进行某些认知任务时监测到脑部各区域的血氧水平变化,从而通过分析这些信号来确定大脑在完成不同认知任务时的区域活动情况和功能特征。

结语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为我们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提供了有力工具和认识。

虽然这里只介绍了部分认知心理学的内容,但是可以看出,认知心理学所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和复杂。

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会对人类思维和智力活动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认知心理学-注意

认知心理学-注意

选择性注意
01
02
03
定义
选择性注意是指个体在同 时呈现多种刺激时,有选 择地关注某些刺激而忽略 其他刺激的认知过程。
影响因素
选择性注意受到个体差异、 刺激特征和任务需求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
实验证据
双耳分听实验、视觉分心 任务等实验证明了选择性 注意的存在。
集中性注意
定义
集中性注意是指个体在一段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任务或刺 激上的认知过程。
影响因素
集中性注意受到个体差异、任务难度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 响。
实验证据
持续注意任务、警觉任务等实验证明了集中性注意的存在。
分散性注意
定义
分散性注意是指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将注意力分散到多 个任务或刺激上的认知过程。
影响因素
分散性注意受到个体差异、任务特征和环境因素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
实验证据
多任务处理实验、干扰任务等实验证明了分散性注意 的存在。
注意在工作中的应用
任务管理
在工作过程中,员工需要 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避 免分散注意力,以提高工 作效率。
团队合作
在团队工作中,成员之间 需要相互关注、协调配合, 以确保团队目标的实现。
领导力
在领导工作中,领导者需 要关注团队成员的需求、 关注团队的整体状况,以 发挥领导力。
注意在教育中的应用
课堂学习
04 注意的应用
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交通驾驶
人际交往
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集中注意 力观察路况、判断交通状况,以确保 安全行驶。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需要关注他人的 言行举止,注意自己的言行对他人的 影响,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健康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关注自己的 身体状况,注意饮食、运动和休息, 以保持身体健康。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过程、知觉、记忆、语言、决策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如何感知、理解和处理信息,探索人类思维的本质和机理,以及这些认知过程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和情感。

本文将介绍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认知心理学的概念认知心理学是指对人类认知活动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

它将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哲学和语言学等交叉学科相结合,探索人类思维如何运作、如何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

认知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类的知觉、注意力、记忆、学习、思维、语言等认知过程,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模型的建立,揭示认知活动的规律和机制。

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研究人类从婴幼儿期到成人期的认知能力发展过程。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是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这些阶段描述了个体在认知能力和思维结构上的不同特征和发展规律。

2. 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类处理信息的过程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

它将人的认知活动视为信息输入、存储、检索和输出的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环节。

这一理论强调了人类信息处理的系统性、有限性和连续性,通过研究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机制,揭示了人类思维的关键特征。

3. 认知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科学是研究人类认知活动与神经机制之间关系的学科。

通过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脑电图(EEG)等神经科学技术,研究者可以观察和记录大脑在不同认知任务下的活动情况。

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认知过程和大脑的功能连接,为认知心理学提供了生物学基础和实证证据。

4. 认知模型与理论认知模型和理论试图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模型来模拟人类的认知过程。

例如,信息检索理论、工作记忆模型、语言产生模型等。

这些模型和理论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实验验证,帮助我们理解认知活动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的学科领域。

它探讨人类如何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于自身、他人和环境的信息。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感知、注意、学习、记忆、推理、问题解决、语言理解与表达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介绍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一些重要理论。

一、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认知:认知是指人类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感知、思考、记忆、想象、推理等各种智力活动。

认知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行动的决策。

2. 注意力:注意力是指我们对外界或内部刺激的选择性集中。

人们的注意力有限,需要通过选择性注意来筛选重要信息,并过滤掉无关信息,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

3. 学习:学习是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研究学习的各个方面,包括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不同类型学习任务的认知机制等。

4. 记忆:记忆是指人类对过去经历和学习所得信息的储存和再现。

认知心理学研究记忆的各个方面,如记忆的编码、存储、检索等过程。

5. 思维:思维是指人类对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知心理学研究思维的各个方面,探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和策略。

二、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1. 信息处理理论:信息处理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可以比喻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这三个阶段。

该理论强调了认知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记忆结构、注意机制等方面。

2. 心智模型理论:心智模型理论认为人类在处理信息时建立了一种模型,用以理解和解释外界和内部刺激。

人们通过对现实世界进行建模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3. schema理论:schema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受到内部的"模式"或"框架"的指导。

人们通过将知识组织成schema,来理解和解释新的情境和信息。

4. 义务认知理论:义务认知理论强调了人类在进行一项任务时所需的能力和资源。

人们根据任务的需求分配注意力和资源,以实现任务的目标。

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基础知识梳理

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基础知识梳理

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基础知识梳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而其中的认知心理学则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认知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类的认知过程,即我们如何获得、处理和利用信息以生成思考、记忆、学习和解决问题等心理活动。

本文将对认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一、感知与注意感知是指我们通过感官器官对外界刺激进行感知和理解,其中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

感知过程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比如注意力、期望、情感等。

注意力是指我们主动选择关注某个刺激或任务,并将其与其他刺激分离开来。

注意力的分配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

此外,我们的感知过程还容易受到一些偏见和误导,比如选择性注意、认知偏差等。

二、记忆与学习记忆是指对过去经历和学习的心理能力,它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是指短暂存储信息的能力,容量较小且时间有限。

长期记忆则是将信息永久存储并随时能够提取的能力。

学习是通过吸收、处理和组织信息来改变行为和思维的过程。

学习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比如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观察学习等。

记忆和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影响记忆的因素,如记忆干扰、记忆遗忘、记忆失误等。

三、思维与解决问题思维是指人类处理信息、产生思想和推理的心理过程。

思维具有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要素。

概念是对一类事物、对象或事件的心理表征,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分类和归纳。

判断是基于给定信息进行真伪判断或选择的心理能力。

推理是在给定前提和规则下,通过逻辑推导得出结论的过程。

解决问题则是我们在面临困难、障碍或目标时,采取一系列思维过程以达成目标的行为。

思维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许多启发式和认知偏差,如认知失调、固定思维、心智模型等。

四、语言与沟通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沟通方式,它是一种符号系统,通过符号的组合和规则来传达信息和交流意义。

语言理解是指听到或看到语言符号后理解其意义的过程,它涉及词汇理解、句法分析和语义理解等。

心理学中的认知心理学理论解析

心理学中的认知心理学理论解析

心理学中的认知心理学理论解析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的学科,它关注人类如何感知、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

本教案将从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认知过程、注意力和记忆等方面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

一、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认知心理学是指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学科,它包括感知、思维、记忆、注意力等多个方面。

认知心理学的出现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本质,并且为解决问题和改进学习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认知过程的解析认知过程是指人类在接收、处理和运用信息时所经历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它包括感知、注意力、记忆、思维等方面。

感知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注意力是人类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的能力,记忆是人类存储和回忆信息的过程,思维是人类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意力的重要性和特点注意力是认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我们能否有效地获取和处理信息。

注意力的特点包括有限性、选择性、稳定性和可训练性。

有限性指的是我们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同时关注多个信息;选择性指的是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稳定性指的是我们的注意力可以保持一段时间;可训练性指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提高我们的注意力水平。

四、记忆的类型和运作方式记忆是认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我们能否有效地存储和回忆信息。

记忆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指我们对外界信息的初步感知,短时记忆是指我们对信息进行短暂存储和加工,而长时记忆是指我们对信息进行长期存储。

记忆的运作方式包括编码、存储和检索。

五、认知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在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困难,从而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水平,增强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优化学习材料的编码和存储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

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解析

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解析

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解析认知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信息加工、记忆、学习以及对外界信息的认知与理解等方面。

本文将对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进行解析,探讨其核心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认知理论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的理论框架,其核心概念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感知是指人们通过感官感知外界的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注意是指心理活动中选择性和集中性的过程,即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信息并将其加工及整合;记忆是指人类对过去经验的储存和再现,包括感性记忆、概念记忆以及语言记忆等;思维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对信息进行处理、推理和判断的过程;语言是人类思维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语言的运用,人们能够将内心的思维表达出来。

二、认知理论的发展历程1. 行为主义认知理论:20世纪初,行为主义者将心理学视为一门可观察和可量化的科学,重视外界刺激和行为的关系,并忽略了人类内心的思维和认知过程。

2. 认知革命:20世纪中叶,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标志着认知理论的发展。

认知革命的先驱者克里普兹和乌尔里赫为认知心理学奠定了基础,提出了信息加工模型和信息处理理论。

3. 认知科学的发展:20世纪后半叶,认知科学的出现使认知理论更趋完善。

认知科学将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结合起来,深入研究认知过程的内在机制。

三、认知理论的实际应用认知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它为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指导教学设计和评估。

其次,认知理论对医学和临床心理学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帮助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更好地理解和干预患者的认知过程,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认知理论还在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领域具有重要应用,通过模拟人类的认知过程,使机器能够更智能地处理信息。

四、总结认知理论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信息加工、记忆和学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基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主要理论

基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主要理论

基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主要理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领域,而认知心理学则是探究人类思维、记忆、学习和知觉等认知过程的分支学科。

在认知心理学中存在着一些主要的理论,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些理论并进行详细解析。

一、信息处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描述了人类感知、思考和决策的过程。

根据这一模型,人类的思维过程可以类比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

这个模型包含了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主要的步骤。

在输入阶段,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的刺激信息,比如光线和声音等。

这些信息会被转换为可处理的形式,进入到认知系统中进行加工。

在处理阶段,人们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码和分析,构建起对外界的理解和认知。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注意、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能力。

在输出阶段,人们将处理好的信息再转化为行为和反应,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

信息处理模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强调了思维过程中信息的处理和转化。

这个模型的提出使得认知心理学能够更好地解释人们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表现。

二、模式识别理论模式识别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关注人类的感知和认知是如何对外界的模式和结构进行识别和理解的。

该理论认为,人们通过对感知到的刺激进行组织和分类,从中提取出一些重要的特征和结构来进行认知。

在模式识别的过程中,人们会使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新的信息与之进行对比和匹配,从而得出有关对象或事件的认知结论。

这个过程可以包括对形状、颜色、纹理、语义等多种特征的分析和整合。

模式识别理论对于理解人类的感知和认知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帮助我们解释了人们为什么能够准确识别物体、理解语言和形成概念等认知能力。

三、连接主义理论连接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另一种重要理论,它强调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连接和信息传递对于人类认知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是由大量的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网络而产生的。

在连接主义理论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权重来表示的。

认知心理学注意与意识

认知心理学注意与意识
不管是双听实验还是双听追随实验,被试 只能注意到一个通道,一般是追随通道的 信息,而常常无法报告或觉察另一个通道 的信息。
C、过滤器模型无法解释的事实
(1)鸡尾酒会效应

Anny…

(2) Gray & Wedderburn 的实验(1960)
6 JEC
9
OB 2 TIVE
3 AUNT
4
追随耳
物 追随耳 理
特 征 非追随耳 分 析
选 择 性 过 滤
。。 。。
意 义
。。 分

。。 析


。。
衰减模型简图
3、反应选择模型
A、代表人物:Deutsch & Deutsch (1963) B、主要思想
追随耳
感觉登记
非追随耳
知觉分析

反应

组织输出


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
C、支持证据
Hardwick (1969)
注意加工和控制加工则是晚一些发生,按顺序进行,花费时间和 注意资源,能用来考察牲之间的关系,用来把片段综合为对物体 的心理表征
(二)注意的容量(能量分配理论)
无论是知觉选择还是反应选择,虽然各有自己的主 张,但根本上,两者都认为在信息加工得过程中存 在一个“瓶颈”的装置,影响了人们的信息加工, 使得个体在同一时间只能完成一项认知活动。
OBJECTIVE DEAR AUNT JANE
DEAR 5
JANE
• 表明非追随耳的信息也能得到一定的识别
(3) Treisman 的实验 (1964)
Knowledge of on a hill
There is a house understand the word

认知心理学中的新认知理论

认知心理学中的新认知理论

认知心理学中的新认知理论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认知理论——构造主义认知理论。

这一理论对我们对知识、记忆、学习等方面的认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探讨构造主义认知理论的理念、特点、应用及其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一、构造主义认知理论的理念与特点构造主义认知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源自于弗拉德米尔·佩皮尼斯的“普出新理论”,并由塞缪尔·坡普特(Seymour Papert)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

构造主义认知理论主张,知识不是被 passively 接受的,而是由 learner 主动构造的。

也就是说,人类的认知活动并不是像海绵一样吸收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通过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互动,由人自身构建的。

在这一理论中,重视学习者自身的经验、背景、思想等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将学习过程视为知识和经验的主观和主动意义的构建过程。

构造主义认知理论的重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重视学习者主体性: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将学生视为被教育的对象,强调学习者要被动地接受知识。

然而,在构造主义认知理论中,学习者成为了知识和经验的活跃主体,该理论注重发现和建构过程,更强调学习者个体和学习者的主观经验。

2.注重经验、意义和背景的作用:构造主义认知理论认为,人类认知活动是建立在学习者的经验、意义和背景之上的。

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依赖于我们曾经获得的经验和背景,因此,人们对相同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这种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学习者在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对事物的理解以及知识的应用会有所差异。

3.反映真实生活情境:构造主义认知理论的学习是反映真实生活情境的。

学习的过程不是在孤立的情境下进行的,而是在学习者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真实情境中进行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教育实践中,很多研究者强调采用具有真实情境的案例、模拟活动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例子,并将这些应用到学生的学习中。

二、构造主义认知理论的应用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构造主义认知理论被广泛应用。

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及其应用》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学科,它试图揭示人类如何获取、存储、加工和使用信息。

在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一、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把人类的认知过程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和输出。

这个理论认为,人类的大脑就像一台计算机,通过对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检索来实现认知功能。

信息加工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信息进入大脑的第一站,它能够短暂地存储大量的感觉信息。

短时记忆则是对感觉记忆中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和存储的地方,它的容量有限,只能存储大约 7 个左右的信息单元。

长时记忆则是信息的长期存储库,它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并且能够保持很长时间。

信息加工理论还提出了一些认知加工的策略,如注意、复述、组织等。

注意是指对特定信息的选择性加工,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重要的信息。

复述是指对信息的重复加工,它可以帮助我们将信息从短时记忆转移到长时记忆中。

组织是指对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主要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经历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

他们通过触摸、抓握、吸吮等动作来探索周围的环境,并逐渐形成对物体的恒常性认识。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使用语言和符号来表征世界。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思维活动,如分类、排序等,但他们的思维还具有自我中心性和不可逆性。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开始具有逻辑性和可逆性。

他们能够进行具体的运算活动,如加法、减法等,但他们的思维还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来进行。

在形式运算阶段,青少年的思维开始具有抽象性和假设性。

大学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大学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大学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诸多方面。

它关注的是人类思维和知觉的机制,探究心智活动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在大学心理学课程中,学习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大学心理学课程中常见的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部分:知觉与注意知觉是人类通过感官接收和解释外界信息的过程。

它涉及感觉器官、感觉神经途径以及大脑的信息处理过程。

知觉的基本理论包括感知组织原则、感觉阈限、注意选择等。

感知组织原则指的是人们在感知过程中将零散的感觉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例如近似性、接近性和闭合性等原则。

感觉阈限则是指人类感知能力的界限,例如绝对阈限和相对阈限。

而注意选择则是人类将有限的注意资源集中在感兴趣的信息上,而忽略其他干扰性信息。

第二部分:记忆与学习记忆是指人类获取、存储和回忆信息的能力。

在大学心理学中,学习记忆的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是人类记忆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短期记忆指的是短暂存储信息的能力,它有限的容量和持续时间。

长期记忆则是指持久存储和回忆信息的能力,分为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

学习理论则关注人类如何通过学习来获取和巩固知识,其中包括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等理论。

第三部分:思维与问题解决思维是人类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和产生创造性想法的能力。

在大学心理学课程中,学习关于思维和问题解决的基本理论是必要的。

其中,推理与决策是思维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理是指根据已知信息得出结论的过程,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决策则是指从多个选择中进行选择的过程,其中包括启发式和判断启发式。

问题解决则是指通过思考和运用策略来解决困难和复杂的问题的过程,包括分析与创造性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语言与沟通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学习语言与沟通的基本理论对于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过程至关重要。

语言习得理论涉及人类如何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学习语言的过程;语义和语法理论探究人类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的含义和语法规则;交际理论分析人类在社交中如何运用语言来达到理解和沟通的目的。

认知心理学(山东师范大学建设的慕课)(二)2024

认知心理学(山东师范大学建设的慕课)(二)2024

认知心理学(山东师范大学建设的慕课)(二)引言概述: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过程、知觉、记忆、学习、语言理解和推理等认知能力的学科。

山东师范大学建设的慕课《认知心理学(二)》深入探讨了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认知心理学知识。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展开论述,包括注意与意识、感知与知觉、记忆与学习、语言理解和推理以及认知发展。

通过对每个大点下的小点进行介绍和分析,读者将更加全面地了解认知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正文:一、注意与意识1.认知心理学中的注意概念2.注意的特点和功能3.注意的心理机制4.分神和集中注意力的相关研究5.注意与意识的关系及其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二、感知与知觉1.感知的定义和分类2.感知过程中的注意和选择3.知觉的构建和感知刺激的加工4.知觉中的错觉和修正机制5.感知与知觉的应用和相关研究进展三、记忆与学习1.记忆的类型和过程2.记忆的保存和遗忘机制3.学习的定义和分类4.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与行为的关系5.记忆与学习的应用和挖掘潜力四、语言理解和推理1.语言理解的认知过程2.语言理解与上下文的关系3.文字理解与语义加工4.语言推理的认知机制5.语言理解和推理的应用和发展五、认知发展1.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模型2.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3.认知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和影响4.认知发展与教育的关系5.认知发展的研究实践和未来趋势总结:《认知心理学(二)》慕课课程提供了全面的认知心理学知识,从注意与意识、感知与知觉、记忆与学习、语言理解和推理以及认知发展五个大点进行了深入的讲解。

通过对每个大点下的小点进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认知心理学在人类思维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这门慕课不仅启迪了学习者的思维方式,也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认知心理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心理学中的认知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中的认知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中的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觉的过程。

它关注人类如何感知、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

在认知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概念,本文将介绍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理论。

首先,我们来谈谈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类似于一台计算机,信息在不同的阶段进行加工和处理。

这个理论强调了人类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理解过程,以及人类思维的有限容量。

例如,当我们接收到一段文字时,我们会进行感知、编码、存储和检索等过程,以便理解和记忆这段文字。

信息加工理论对于理解人类思维过程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关注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根据这个理论,儿童的认知能力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例如,根据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认知能力可以分为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和具体运算期等阶段。

在感知运动期,儿童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世界;在前运算期,儿童开始具有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具体运算期,儿童可以进行具体的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

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教育和儿童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指导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儿童的认知发展。

此外,我们还可以谈谈模式识别理论。

模式识别理论认为人类在感知和认知过程中,会寻找和识别特定的模式。

这个理论强调了人类对于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张照片时,我们会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识别出照片中的物体和人物。

模式识别理论对于理解人类对于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能力。

最后,我们来谈谈认知偏差理论。

认知偏差理论认为人类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的偏差。

这些偏差可能导致人们在决策和判断时出现错误。

例如,过度自信偏差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人们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判断。

另外,可得性启发式是另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人们往往根据自己能够轻易想起的信息来做决策,而忽视了其他可能的信息。

认知理论解释

认知理论解释

(二)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他认为已有的知识结构对个体行为当前的认知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个体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其实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通过同化、顺应使原有图式(认知结构的组成单元)不断更新。

同化,就是将新经验纳入到原有图式的过程。

如果原有图式不能吸收、同化新经验,就会造成认知结构的失衡,为了保持平衡,个体就必须要改变或者扩大原有图式,以适应新情境,这就是顺应。

个体就在平衡—失衡—新的平衡中实现了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把个体从出生到儿童期结束的认知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靠感觉和动作去认识周围世界。

具有的只是图型的知识,依赖于对刺激的认识,不是通过推理产生的。

图型的知识只是考虑率某一时间某一地点中物体的静止状态。

比如婴儿看到一个奶瓶,就会开始作出吮吸的反应。

2、前运算阶段(2岁到7岁):语言得到了发展,但是思维发展就具有片面性和我向思维。

做出的判断会受直觉思维的支配。

“液体守恒实验”当着儿童的面向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杯A和B中注入相同高度的水,并问儿童两个杯子中的水是否一样多,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由实验者或儿童将A杯的水倒入另一个较高且细的杯子C中,问儿童,A杯和C杯中的水是否一样多。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儿童不能意识到液体是守恒的,往往有两种表现。

一种是不能达到守恒,他们有集中化倾向,即考虑问题只将注意集中在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顾此失彼,造成对问题的错误的解释。

如倾向于回答高杯子中的液体多一些的儿童只注意到高杯子中的液体比较高,却没注意到高杯子比较细。

另一种表现是接近守恒但尚未成功,儿童注意到不同的维度,但不能同时考虑,在心理上感到困惑。

如儿童一会儿说A杯中水多,因为它高;一会儿又说C杯中水多,因为它宽。

“三山实验”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能很好地再现追随耳的信息,而 对 非追随耳的刺激,除了一些物理特征变化(如语言由男声变 为女声)能觉察之外,其他的任何东西都不能报告,甚至当 非追随耳的刺激由法语改为德语、英语或拉丁语等的变化都 觉察不到。
Von Wright、Anderson和 Stenman(1975)以听觉形 式呈现两个词表,要求被试追随一个词表而忽略另一个 词表。当没有被注意词表中的某个单词此前与电击曾发 生过联系时(形成了条件反射),被试对此词会产生一 个生理反应(皮肤电反应)。在发音或意义上与此词接 近的单词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
Treisman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 过滤器加以调节,不过,这种过滤器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 (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 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 减,但其中一些信息仍可得到高级加工。
这样就把过滤器的单通道模型改为双通道模型,注 意则是在信息通道之间进行分配。
这种过滤器就体现了注意的选择功能。因此这种理 论被称为“注意的过滤器模型”。
由于此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它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 道只有一条,因而,Welford(1959)称之为“单通道
模型”。
2、过滤器模型及双耳同时分听实验的依据
What does attention select?
Auditory selective attention
结果表明:当有意义的材料分开呈现在追随耳和非追 随耳时,被试会不顾主试的事先规定(即复述追随耳所听 到的项目)而去追随意义。
这种现象只有在过滤器允许两只耳朵的信息都通过 的 前提下才能出现,即人可同时注意两个通道的刺激。
Treisman(1960,1964)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对过滤 器模型加以改进,提出了衰减器模型。
---- Channel-based selection (Dichotic presentation)
3,9,2
1,4,7
向被试右耳呈现3个数字,同时向左耳呈现另外3个数 字,如:右耳:4,9,1;左耳:7,2,6
呈现的速度为每秒2个数字。然后,要求被试再现。 实验发现被试可用两种方式再现:
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收的信息。 以双耳同时接收到的信息为单位,按顺序成对地再现。
结果:Broadbent原估计能达到95%的准确再现率,但实 际上,以第一种方式再现的准确率为65%,以第 二种方式再现的准确率为20%。
解释:Broadbent认为,每只耳朵相当于刺激输入的一个 通道,而过滤器只允许每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
3、另外的支持证据
Cherry(1953)使用双耳同时分听并注意追随耳程序 的实验,其实验结果支持过滤器模型。
注意的衰减模型
反应
意义分析
选择性过滤
频率强度等物理特征分析
追 随 耳
非 追 随
解释:追随耳和非追随耳的信息都先通过初级的物理特 征分析,然后经过过滤器。只是非追随耳的信息经 过过滤器时受到衰减,以虚线表示;而追随耳的信 息未衰减,以实线表示。 为了解释受到衰减的非追随耳的信息如何得到高级
分析而被识别,Treisman将阈限概念引入高级分析水平。
第三讲 注意理论
一、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 二、反应选择模型 三、聚光灯模型和变焦透镜模型 四、特征整合理论 五、负启动 六、瓶颈理论与中枢能量理论
二战期间,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当需要对来自 不同通道的多个信号作反应时,人的能力存在严重局限。
如:飞行员不得不注意舱内的许多视觉显示、飞机 外的视觉环境以及来自无线电接受装置的听觉信息。
衰减器模型和过滤器模型的基本共同点
两者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 调节 两者都认为过滤器的位置应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意义分析 之间 注意选择都具有知觉性质 在当前的认知心理学中,倾向于将这两个模型合并,称之 为Broadbent-Treisman 过滤器--衰减器模型,也称为注 意的知觉选择模型。
地面人员也面临同样困难,雷达操作员更需要维持 高度警惕。
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研究者努力去发现人类在执 行任务方面所存在的更多的局限。
Welford(1952)通过实验证明,当相继快速呈现
两个信号,而且被试必须对两个信号都作快速反应时,被 试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时间,依赖于从第一个刺激开始呈 现到第二个刺激开始呈现之间的时间差.刺激呈现时间不 同步,简称SOA。
因此,注意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对信息的选择分析。
一、注意的过滤器模型(filter model) 1、过滤器模型
过滤器模型是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1958)在 双耳同时分听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较早的注意模 型。
Broadbent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而人 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于是就出现了 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就需要某种过滤器对之加以调 节,选择其中较少的信息,使其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这类 信息将受到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存储,其他信息则不能 通过。
同长SOA相比,当SOA非常短时,被试对第二个刺 激的反应要慢。Welford将这种短SOA条件下,被试对
第二个刺激反应的延迟,称作心理不应期。 Welford的研究表明,人类信息加工系统同时完成
多项任务的有限的,人不可能对 所有进入感官的刺激都进行完善加工,所以,人们总是选 择重要的信息而忽略其他的信息。
这表明,出现在非追随耳中的非注意词不仅通达了语义, 而且能在语义上概括化。
此实验结果不支持单通道过滤器模型。
二、注意的衰减器模型(attenuation model)
Treisman(1960):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耳程序实验。 左耳(追随耳):There is a house understand the word. 右耳(非追随耳):Knowledge of on a hill. 结果,被试都报告为:There is a house on a hill.并声 称是从一只耳朵听到的。
她认为,已储存的信息(如字词)在高级分析水平 (即意义分析)有不同的兴奋阈限。追随耳的信息,通过 过滤器时其强度没有衰减,可顺利地激活有关的字词,从 而得到识别;而非追随耳的信息,由于受到衰减而其强度 减弱,常常不能激活相应的字词,因而难于识别。
但是,特别有意义的项目如自己的名字,因为阈值较 低,故可受到激活而被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