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外科学重点整理
西医综合之考研外科学考试重点整理
西医综合之考研外科学考试重点整理(一)外科总论1•无菌术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及无菌操作的原则。
2•外科患者体液代谢失调与酸碱平衡失调的概念、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
3•输血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防治,自体输血及血液制品。
4•外科休克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与防治。
6•疼痛的分类、评估、对生理的影响及治疗。
术后镇痛的药物与方法。
7•围手术期处理:术前准备、术后处理的目的与内容,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8•外科患者营养代谢的概念,肠内、肠外营养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
9•外科感染(1) 外科感染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2) 浅部组织及手部化脓性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 全身性外科感染的病因、致病菌、临床表现及诊治。
(4) 有芽胞厌氧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及防治原则。
(5) 外科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10. 创伤的概念和分类。
创伤的病理、诊断与治疗。
11. 烧伤的伤情判断、病理生理、临床分期和各期的治疗原则。
烧伤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防治要点。
12. 肿瘤(1) 肿瘤的分类、病因、病理及分子事件、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2) 常见体表肿瘤的表现特点与诊治原则。
13•移植的概念、分类与免疫学基础。
器官移植。
排斥反应及其防治。
14•麻醉、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1) 麻醉前准备内容及麻醉前用药的选择。
(2) 常用麻醉的方法、药物、操作要点、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
(3) 重症监测的内容、应用与治疗原则。
(4) 心、肺、脑复苏的概念、操作要领和治疗。
(二)胸部外科疾病1•肋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处理原则。
2•各类气胸、血胸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救治原则。
3•创伤性窒息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4•肺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5•腐蚀性食管烧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与诊治原则。
西医外科学复习重点整理人卫版
西医外科学复习重点整理人卫版西医外科学复习重点整理(人卫版)外科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和治疗外科疾病。
在医学考试中,外科学也是一个重要的科目,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和技能。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备考,我整理了一份西医外科学的复习重点,供大家参考。
一、普通外科学1. 创伤外科创伤外科是外科学的基础,主要研究各种外伤的诊断和治疗。
学生需要了解创伤的分类、处理原则、急救措施以及术后的护理等内容。
2. 普通外科疾病普通外科疾病包括腹部疾病、胃肠道疾病、肝胆胰疾病、甲状腺疾病等。
学生需要熟悉各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 血管外科血管外科主要研究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瘤、动脉闭塞症、静脉曲张等。
学生需要了解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手术治疗等内容。
4. 乳腺外科学乳腺外科学主要研究乳腺疾病,包括乳腺肿块、乳腺炎、乳腺癌等。
学生需要了解乳腺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乳腺癌的术后辅助治疗等内容。
5. 神经外科学神经外科学主要研究脑部和脊髓等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脑卒中、脑肿瘤、脊髓损伤等。
学生需要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以及手术治疗等内容。
二、专科外科学1. 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外科主要研究心脏和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学生需要了解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手术方法以及术后的护理等内容。
2. 泌尿外科泌尿外科主要研究泌尿系统的疾病,包括肾脏、膀胱、前列腺等部位的疾病。
学生需要了解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手术治疗等内容。
3. 骨科学骨科学主要研究骨骼和关节的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炎、骨肿瘤等。
学生需要了解骨科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手术技术等内容。
4. 眼科学眼科学主要研究眼部疾病,包括白内障、青光眼、斜视等。
学生需要了解眼科疾病的诊断方法、手术治疗以及术后的护理等内容。
综上所述,西医外科学是医学考试中的重要科目,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和技能。
西医外科学复习整理1
西医外科学复习整理1第2章:无菌术1、无菌术:就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2、灭菌:是指杀死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芽胞。
3、消毒:则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
4、高温蒸汽灭菌法:是目前医院内应用最多的灭菌法,当压力和温度均达到灭菌要求时,特殊包内卡(爬行卡)有无色变为黑色,包外指示带即出现黑色条纹;已灭菌的物品应注明有效日期,通常为两周。
5、煮沸法:在水中煮沸至100度并持续15-20分钟,一般细菌可被杀灭,但带有芽胞的细菌内至少需煮沸1小时才能被杀灭。
6、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
7、辅巾原则:先辅想对不洁区(如下腹部、会阴部),最后辅操作者的一侧,并用布巾钳将交角夹住,以防移动。
无菌巾辅设完成,不可随便移动,如果位置不准确,只能由手术区向外移,不能由外向内移。
8页8、(1)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之后,个人的无菌空间为:肩部以下,腰部以上的身前区,双侧手臂。
手术台及器械车辅设无菌单后,台面范围也是无菌区;(2)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手术器械和物品;(3)手术过程中如果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的地方,应该更换无菌手套;(4)手术开始前要清点器械、敷料;(5)做皮肤切口及缝合皮肤之前,需用70%的乙醇再涂擦消毒皮肤一遍;(6)切口边缘应以无菌大纱布垫遮盖;(7)切开空腔脏器之前,要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以防止减少污染;(8)在手术过程中,同侧手术人员如需调换位置,一人应先退一步,背对背的转身达到另一位置,以防触及对方背部非无菌区;(9)参观手术人员不能太多,应与手术人员和无菌器械台保持30cm以上距离,尽量减少人员在手术间的走动;(10)手术进行时不应开通风或风扇室内空调机风口不能吹向手术台;(11)所有参加手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制度。
第3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考概念性题)11页1、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概念)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细胞外液渗透压保持正常,一般不发生细胞内缺水。
西医外科
西外重点(伤不起版)第一部分:外科总论一、绪论:西医外科学范畴的病因分类——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其他性质的疾病。
二、无菌术:1.无菌术:临床医学的一个操作规范,指的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其内容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
2.灭菌法:①高压蒸汽法,手术用品灭菌最常用最可靠方法;②煮沸法,用于金属器械、玻璃、橡胶类物品;③火烧法,用于紧急情况下使用的器械。
3.消毒法:药液浸泡消毒法和甲醛蒸汽熏蒸法。
三、体液代谢的失调(体液平衡失调的三种表现:容量失调、浓度失调、成分失调。
)1.水和钠的代谢紊乱(1)等渗性缺水病因: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瘘;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
临床表现:①病人恶心,呕吐,乏力,少尿,但不口渴。
舌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干燥、松弛。
②若在短期内体液丧失达到体重的5%,则出现脉搏细速等血容量不足症状③体液丧失达到体重的6%~7%时,出现休克,常伴发代酸。
如果病人丧失胃液居多,伴代碱。
诊断: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血液浓缩,尿比重高。
治疗:①消除原发病②静脉滴注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检测心脏功能③补给日需要水量2000ml和氯化钠4.5g④尿量>40ml/h,开始补钾。
(2)低渗性缺水病因: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丢失②大创面的慢性渗液③应用排钠利尿剂未补充钠盐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水分补充过多。
临床表现:无口渴感,恶心,呕吐,头晕,视觉模糊,神志淡漠,昏迷。
轻度缺钠,血清钠<135mmol/L,疲乏头晕,口渴不明显,尿纳减少;中度缺钠,血清钠<130mmol/L,恶心呕吐脉搏细速,尿少,几乎不含钠和氯;重度缺钠,血清钠<120mmol/L,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痛,休克。
(3)高渗性缺水病因:①摄入水分不足②水分丧失过多。
临床表现:轻度缺水,无他症,缺水量为体重2%~4%;中度缺水,极度口渴,乏力、尿少、尿比重增高、烦躁不安,缺水量为体重4%~6%;重度缺水,除上述症状见躁狂、幻觉、谵妄、昏迷,缺水量>6%体重。
西医外科学重点
高钾血症:血清钾的浓度高于5.5mmol/L时,表示有高钾血症。
2、腹膜刺激症:即腹壁压痛、反调和肌紧张,是急性腹膜炎的重要体征,也是诊断急性腹膜炎主要依据。
3 疖:是单个毛囊及其组织的急性化脓感染,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好发于颈部,头面,背部毛囊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4,绞窄性肠梗阻:梗阻并伴有肠壁血运障碍者,可因肠系膜血管受压,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引起 5、等渗性脱水:水和钠成比例的丧失,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基本不变。
6硬膜外麻醉: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使其支配的区域出现暂时性麻痹7 、慢性感染:病变持续两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感染8、腹股沟直疝:腹股沟疝的一种,直疝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内测的直疝三角区直接右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不进入阴囊。
9 、急性感染:发病在3周之内的感染10、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疝的一种,斜疝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前下斜行进入腹股沟管,穿过外环而进入阴囊11 、肠扭转:一段肠半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造成的闭半型肠梗阻。
12 、丹毒: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13疖: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14、高渗性脱水:水和钠同时丢失,但缺水多余缺钠,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
15:脑震荡:头部受伤后引起短暂的脑功能障碍,脑组织无肉眼可见的器质性损伤,仅有显微镜下的某些形态异常。
16休克: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袭击之后出现的一种危急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意识障碍、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呼吸浅速、尿量减少等17 肠套叠: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18局部麻醉:是用麻醉药物暂时阻断某些部位神经的冲动传导,使其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二填空题1、正常动脉血浆pH值为7.35—7.45,为了维持pH值的稳定,血浆中有多对缓冲系统,其中以HCO3-/H2CO3缓冲对最为重要,两者的比值稳定在20:1。
西外重点
西医外科学一、知识点1.灭菌: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2.(选择)常用局麻药利多卡因,其常用浓度为1%,成人一次限量为400mg。
3.(选择)蛛网膜下腔阻滞并发症(1)术中并发症:低血压、恶心、呕吐(2)术后并发症:头痛、尿潴留、腰背痛。
4.(选择)高渗性缺水的病因:(1)水摄入不足(2)水分丢失过多(3)鼻饲要素饮食、静脉高营养。
低渗性缺水的病因:(1)胃肠道消化液长期丧失,钠随消化液大量丧失,补液不足或仅补充水分(2)大创面慢性渗液(3)大量应用排钠性利尿剂时未注意适量补充钠盐(4)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失盐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艾迪生病等肾脏排钠增多,又补充了水分。
5.钾离子代谢异常的原因(选择)低钾血症(1)钾摄入不足。
(2)钾丢失过多。
①呕吐、腹泻、长期胃肠引流或消化道外瘘等造成钾的大量丢失②使用排钾性利尿剂或患失钾性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③原发性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皮质醇增多症等使尿钾排出过多者。
(3)钾在体内分布异常。
体内总钾量并未减少,而是血清钾向细胞内转移,见于家族性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应用大剂量胰岛素及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急性碱中毒、棉酚中毒等。
高血钾症(1)钾摄入过多。
(2)肾脏排钾减少①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伴少尿或无尿②长期应用保钾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③某些导致盐皮质激素减少而使钾潴留于血清内的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双侧肾上腺切除等。
(3)细胞内钾释出或外移。
见于重症溶血、大面积烧伤、创伤、中毒性感染、缺氧、休克、急性酸中毒、高钾性周期性瘫痪、输注精氨酸等。
6.常见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AG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1)碳酸氢根离子丢失过多(2)肾小管性酸中毒(3)输入含氯离子液体过多AG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固定酸产生增加或肾排泄固定酸减少。
慢性肾功能不全7.体液平衡失调主要表现:容量失调、浓度失调和成分失调。
8.高渗性缺水血清钠的浓度>150mmol/L,低渗性缺水血清钠的浓度<135mmol/L。
最新西医外科学重点(中医学生适用)
西医外科学重点(中医适用)西医外科学的范畴:1损伤2感染3肿瘤4畸形5其他性质的疾病,结石病,梗阻,血液循环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器官功能衰竭再植无菌术是针对感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抗菌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和管理制度所组成。
无菌术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基本操作规范,对于手术科室的意义尤为重要。
无菌技术可分为①机械方法:剃除毛发,清洗皮肤,冲净伤口②物理方法:热力、紫外线、红外线、超声波、高频电场、高压蒸汽、真空及微波③化学方法:乙醇、碘剂、甲醛、过氧乙酸煮沸灭菌法是一种较简便可靠的常用灭菌方法。
灭菌使用煮沸灭菌器或洗净、去脂污的铝锅。
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橡胶类物品的灭菌。
正常压力下放入水中煮沸(100℃)、持续15-20min能杀灭一般细菌,但带芽胞的细菌至少需煮沸1h以上才能被杀灭。
手术人员的术前准备①一般准备:更换衣物,换手术服②手臂消毒法:1肥皂刷手法2碘尔康刷手法3灭菌王刷手法4聚维酮碘手臂消毒法5紧急手术简易洗手法③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术的方法1穿无菌手术衣2戴无菌手套患者手术区域的准备①手术前皮肤准备②手术区皮肤消毒无菌操作规则包括:1. 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之后,手不能接触背部、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部位,这些区域属于有菌地带;同样,也不要接触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布单。
2. 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手术器械及用品。
坠落到无菌巾或手术台边以外的器械物品,不准拾回再用。
3. 手术中如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套。
如前臂或肘部触碰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术衣或加套无菌袖套。
如无菌巾、布单等物巳被湿透,其无菌隔离作用不再完整,应加盖干的无菌布单。
4. 在手术过程中,同侧手术人员如需调换位置,一人应先退后一步,背对背地转身到达另一位置,以防触及对方背部不洁区。
5. 手术开始前要清点器械、敷料,手术结束时,检查胸、腹等体腔,待核对器械、敷料数无误后,才能关闭切口,以免异物遗留腔内,产生严重后果。
西医外科学考试重点(汇编)
1. 灭菌法:用物理方法彻底消灭与手术区域或伤口的物品上所附带的微生物。
2. 无菌术:为了预防伤口的感染,针对这些感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抗菌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
3. 消毒法:应用化学方法消灭微生物。
4. 局部麻醉:应用局麻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的神经传导而产生麻醉作用。
5. 溶血反应:输血后,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自身的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引起的一系列临床溶血现象,为急性溶血反应和迟发型溶血反应。
6.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是指细胞外液减少并呈现高钠血症的一种缺水。
水钠同失,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减少但渗透压增高,细胞内缺水程度超过细胞外。
7. 休克: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症。
8. 心脏骤停;: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突然停止,同时伴随呼吸停止。
9. 脑疝:不同原因造成颅内分腔间的压力差时,颅腔内的某些结构移位到邻近的某些分腔的间隙中,压迫中脑,延髓等重要结构,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后果。
10. 心肺复苏: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11. 肿瘤: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形成的新生物。
12. 机械性肠梗阻: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肠腔变狭小,使肠内容通过发生障碍,可因肠腔堵塞受压,肠壁病变等引起。
13. 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致。
14. 腹股沟直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直疝。
15. 腹股沟三角:是腹股沟韧带内侧半,腹直肌外侧缘与腹壁下动脉围城的三角形区域。
16. 抗菌法:用化学方法消灭微生物。
17. 高压蒸汽灭菌法:蒸汽压力为102.97—137.2kpa时,温度提高121度-126度,持续30 分钟即可杀死细菌芽孢内的一切细菌,达到灭菌目的。
西医外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西医外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西医外科学是研究外科手术治疗疾病的学科。
以下是其重点知识的归纳:
一、外科手术常用器械
外科手术需要使用各种器械,常见的有手术刀、手术钳、手术剪、手术针等。
二、人体解剖学
外科手术需要精确地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包括各个器官的位置、大小和功能等。
三、外科手术操作技术
外科手术操作技术是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步骤、术中处理、术后护理等。
四、围手术期管理
围手术期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包括术前准备、术中监测、术后护理、营养支持等。
五、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术后并发症是外科手术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外科医生需要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六、疼痛处理
疼痛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不适感,外科医生需要了解各种疼痛处理方法,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西医外科学期末复习重点
斜疝直疝发病年龄儿童及青少年老年体弱者突出路径经腹股沟突出由外上向内下斜行(进入阴囊)腹股沟三角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进入阴囊)疝块外形椭圆形、梨形、上部呈蒂柄状半球状,基底部宽疝块回纳后压住内环疝块不再突出仍突出精索与疝囊的关系在疝囊后方在疝囊前方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关系颈在其外侧内侧嵌顿机会较高较低暖休克冷休克意识清醒躁动、淡漠、嗜睡皮肤潮红、粉红、不湿、不凉苍白发绀、花斑、湿凉、冷汗脉搏可触及、无力过速、细弱或触不清脉压大于3.99kpa 小于毛细血管充溢实验大于2秒时间延长每小时尿量大于30ml 0-30ml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生长速度慢快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包膜,不侵犯周围组织,界线清楚,活动度大多无包膜,破坏周围组织,界线不清,活动受限转移不转移易转移全身影响一般不影响全身情况,如体积巨大或发生于重要器官,亦可威胁生命晚期严重影响全身,可出现恶病质,常导致死亡治疗后不易复发容易复发细胞外液mmol/L 细胞内液mmol/LNa+ 142 15K+ 5 150Ca2+ 2.5 1Mg2+ 1 13.5Cl- 103 1HCO3- 27 10HPO4 2- 1 50SO4 2- 0.5 10❤急性阑尾炎应与急性胃肠炎、胆结石、急性胆囊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右侧输尿管结石、宫外孕破裂鉴别❤从19世纪40年代起,先后解决了手术止痛、伤口感染、止血和输血等关键性技术问题❤西医外科学的范畴: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结石病、梗阻、血液循环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和器官功能衰竭需要再植等)❤麻药一次限量mg:普鲁卡因1000丁卡因80、利多卡因400、布比卡因150、罗哌卡因150❤手术区皮肤消毒:1、对于面部、肛门、外生殖器和婴儿皮肤宜用0.1%洗必泰或0.1%新洁尔灭溶液或低浓度的碘伏消毒三遍。
2、皮肤消毒的方法,是以手术切口为中心,由里向外涂擦,如为肛门或感染伤口,应由外向里涂擦,已接触污染部位的药液纱布不应再返擦清洁处。
西医外科复习精要打印版
无菌术:为了预防伤口的感染,针对这些感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抗菌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
灭菌法:指预先用物理方法彻底消灭掉与手术区或伤口接触的物品上所附带的微生物。
消毒法: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
麻醉前用药目的:①解除精神紧张和恐惧心理,达到术前安睡或嗜睡状态②控制不良反应,降低基础代谢,减少耗氧量,减少呼吸道腺体分泌,利于麻醉顺利诱导③提高痛域,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用量,利于麻醉维持④对抗麻醉药的不良反应,降低麻醉药的毒性常用局部麻醉方法:①粘膜表面麻醉②局部浸润麻醉③区域阻滞麻醉④神经阻滞麻醉正常人血清钠浓度约为136~145mmol/L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指血钠浓度正常而细胞外液容量减少的一种缺水高深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指细胞外液减少并呈现高钠血症的一种缺水。
其特点是水、钠同时损失,但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减少但渗透压升高,细胞内液缺水程度超过细胞外缺水。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指细胞外液减少并呈现低钠血症的一种缺水。
血清钾正常值为3.5~5.5mmol/L补钾原则与方法:①尿多补钾②尽量口服③低浓度、慢速度④分阶段补给代谢性酸中毒(代酸):突出表现为呼吸深而快,频率可达40~50次/分,呼出气带有酮味,病人出现面颊潮红,口唇樱桃红色,心率加快,心律失常,对称性肌张力减退代谢性碱中毒(代碱):呼吸浅慢,口周、手足麻木,面部及四肢肌肉小抽动,嗜睡、烦躁、精神错乱和谵妄等精神症状呼吸性酸中毒(呼酸):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绀,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呼吸性碱中毒(呼碱);呼吸快而深,后转浅而短促,间有叹息样呼吸与输入血液质量有关的反应①非溶血性发热反应②过敏反应③溶血反应④细菌污染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一种输血反应。
多发生在输血后1~2小时内。
患者先出现发冷或寒战,继而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1℃,常伴有恶心、呕吐、头痛、皮肤潮红及周身不适,血压无明显变化,症状可于1~2小时内完全消退溶血反应:典型的急性溶血反应躲在输血10~20ml后,患者突然感到头痛、头胀、呼吸急促、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全身麻木或剧烈腰背部疼痛,相继出现少尿、无尿等肾功衰的症状。
西医外科学复习资料(整理)
题型:单选(20*2)、多选(10*2)、填空(5*2)、名解(30字以内,5*2)、简答(100字以内,3*3)。
一、无菌术1.无菌术: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2.灭菌: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芽胞。
3.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
4.消毒法:a.高压蒸汽灭菌法:下排气式:敷料30min,器械20min;预真空4min。
b.化学气体灭菌法:1)环氧乙烷气体法:1-6h。
2)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法:1-6h。
3)低温甲醛蒸汽法:30-60min。
c.煮沸法:15-20min(一般细菌;100℃);1h(带芽胞);10min(压力锅)。
d.药液浸泡法:30min(消毒);10h(灭菌)。
e.干热灭菌法:2h(160℃);1h(170℃);30min(180℃)。
f.电离辐射法(工业化灭菌法)5.病人手术区的准备:病人手术区准备的目的是清除手术切口处及其周围皮肤上的暂居菌,并抑制常居菌的移动。
最大限度减少手术部位相关感染。
小手术区域附近皮肤如果毛发浓密,可能影响显露和操作时,应于术前去除。
手术前一日,健康状况允许的病人应沐浴。
如皮肤上有较多油脂或胶布粘贴的残迹,可用汽油或松节油拭去。
除局部麻醉外,手术前皮肤消毒应在麻醉后进行,传统的皮肤消毒法是用2.5%一3%碘酊涂擦手术区,待其干燥后以70%乙醇涂擦两遍,脱去碘酊。
注意事项:①涂擦消毒剂时,应由手术区中心部向四周涂擦。
如为感染部位手术,或为肛门区手术,则应从手术区外周涂向感染处或会阴肛门处。
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药液纱布,不应再返擦清洁处;②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
如切口有延长的可能,应相应扩大皮肤消毒范围。
术区消毒后,需铺设无菌布单,目的是除显露手术切口所必需的最小皮肤区以外,遮盖非手术区,尽觉减少手术中的污染,为手术操作提供充分的无菌平面。
除手术切开部位外,手术切周围必须覆盖四层或四层以上无菌巾。
西医外科学考试重点
1. 灭菌法:用物理方法彻底消灭与手术区域或伤口的物品上所附带的微生物。
2. 无菌术:为了预防伤口的感染,针对这些感染来源所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抗菌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
3. 消毒法:应用化学方法消灭微生物。
4. 局部麻醉:应用局麻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的神经传导而产生麻醉作用。
5. 溶血反应:输血后,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自身的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引起的一系列临床溶血现象,为急性溶血反应和迟发型溶血反应。
6.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是指细胞外液减少并呈现高钠血症的一种缺水。
水钠同失,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减少但渗透压增高,细胞内缺水程度超过细胞外。
7. 休克: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症。
8. 心脏骤停;: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突然停止,同时伴随呼吸停止。
9. 脑疝:不同原因造成颅内分腔间的压力差时,颅腔内的某些结构移位到邻近的某些分腔的间隙中,压迫中脑,延髓等重要结构,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后果。
10. 心肺复苏: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11. 肿瘤: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素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形成的新生物。
12. 机械性肠梗阻: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肠腔变狭小,使肠内容通过发生障碍,可因肠腔堵塞受压,肠壁病变等引起。
13. 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致。
14. 腹股沟直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直疝。
15. 腹股沟三角:是腹股沟韧带内侧半,腹直肌外侧缘与腹壁下动脉围城的三角形区域。
16. 抗菌法:用化学方法消灭微生物。
17. 高压蒸汽灭菌法:蒸汽压力为102.97—137.2kpa时,温度提高121度-126度,持续30 分钟即可杀死细菌芽孢内的一切细菌,达到灭菌目的。
完整word版西医外科学重点整理
西医外科学重点整理一、名解:1.消毒法:又称抗菌法,常指应用化学方法消灭微生物,例如某些器械的消毒,手术室空气的消毒,手术人员的手臂消毒以及病人皮肤的消毒。
2.灭菌法:一般是指预先用物理方法彻底消灭与手术区或伤口接触的物体上所附带的微生物。
3.全身麻醉:应用全身麻醉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控制地使病人暂时丧失意识和全部感觉的方法,简称全麻。
4.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指血钠浓度正常而细胞外液容量减少的一种缺水,是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
5.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是指细胞外液减少并呈现高钠血症的一种缺水。
6.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非发挥性酸生成过多和排出障碍,或因体内失碱过多,使血浆碳酸氢根原发性减少所致。
7.代谢性碱中毒:是由于酸丢失过多或碱摄入过多,使血浆碳酸氢根离子相对或绝对增高所致。
8.呼吸性酸中毒:是由于肺通气、弥散及肺循环功能障碍,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成的CO2,使血液PaCO2增高而形成高碳酸血症。
9.休克: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是重要脏器的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症。
10.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急性呼吸衰竭,可能在多种病症过程中发生。
共同性病理有肺血管内皮和肺泡的损害,肺间质水肿以及其他病变。
11.应激性溃疡:是继发于创伤,包括手术、烧伤、休克等为主的病变,以胃为主的上消化道黏膜发生急性炎症、糜烂或溃疡,严重时可发生大出血穿孔。
1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在严重感染、创伤和休克等急性危重病过程中,两个或两个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先后发生功能障碍。
13.疖:是单个毛囊及所属的皮质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14.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的皮质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好发于皮肤韧厚的颈项、背部,偶见于上唇。
15.菌血症:临床上将细菌侵入血液循环,血培养阳性者,称为菌血症。
16.闭合性气胸:多为肋骨骨折的并发症,肋骨断端刺破肺表面,空气漏入胸膜腔所造成。
西医外科学复习重点
西医外科学复习提纲第二章.无菌术⒈无菌术的定义。
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其内容包括一定的方法(机械除菌法、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⒉无菌技术可分为几种方法?(1)机械的方法——使微生物减少到最低限度,没有杀灭作用:㈠.刷洗;㈡.过滤;㈢.隔离(2)物理的方法:(一).高压蒸气法;㈡.煮沸法;(三)干热灭菌法—火烧法(3)化学的方法:⒊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那些?药物、浓度、用途、用法各有什么特点?P6 表2—14.手术洗手时肥皂刷手的顺序是什么?为什么刷手至肘上10cm,但酒精浸泡仅至肘上6cm?顺序:三段式,指尖—腕部,腕部—肘部,肘部—肘上10cm)——消毒液泡手(至肘上6cm)原因:先处理较大的一块较干净的区域,再在其中远离边界处使用酒精消毒,避免清理过程中边界细菌经酒精重新污染手臂(了解)5.戴无菌手套的原则是什么?未戴手套的手不能接触手套的外部,已戴手套的手不能接触手套的内部。
6.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
如手术有延长切口的可能应事先相应扩大皮肤消毒范围。
第三章.麻醉⒈全身麻醉的方法有哪些?1)吸入全身麻醉;2)静脉全身麻醉。
⒉局部麻醉方法有哪些?常用局麻药的浓度与剂量。
1)表面麻醉;2)局部浸润麻醉;3)区域阻滞;4)神经阻滞。
常用局麻药的浓度与剂量P27表3—23.椎管内麻醉方法及其并发症的预防。
1)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2)硬脊膜外腔阻滞(硬膜外麻醉);3)骶管麻醉预防:控制好药物的浓度、用量、和麻醉平面第五章.体液与营养代谢⒈人体水的总量、影响因素与分布总量与分布:细胞内液(男40%,女35%)体液血浆 5%细胞外液功能性细20% 胞外液15%组织间液无功能性细胞外液1~2%影响体液总量的因素:1)年龄;2)性别;3)肌肉组织含量。
⒉脱水与缺钠的临床分度及三型缺水的鉴别临床分度:等渗性(混合型)脱水——水和钠等量丢失,细胞外液容量减少、血钠浓度正常;高渗性(原发性)脱水——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容量减少、血钠浓度增高;低渗性(继发性)脱水——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容量减少、血钠浓度降低。
西医外科知识点重点总结
西医外科知识点重点总结一、常见疾病1. 肺癌(Lung Cancer)肺癌是肿瘤外科中常见疾病之一,常见症状包括持续性咳嗽、咳痰伴血丝、呼吸困难等。
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
外科治疗肺癌的关键是确保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肺功能。
2.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结直肠癌常见于消化外科疾病中,常表现为腹痛、乏力、便血等症状。
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
手术常见的方式有直肠癌根治术、结肠癌根治术等。
3. 乳腺癌(Breast Cancer)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重点是早期发现和手术切除肿瘤。
乳腺癌手术包括乳房保留手术和乳房切除手术,术后辅助治疗可以采用放疗、内分泌治疗等方式。
4. 胃癌(Gastric Cancer)胃癌手术治疗常采用胃部根治术,目的是彻底切除肿瘤并保留足够的胃组织,以维持患者的正常消化功能。
5.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胰腺癌手术治疗的难度较大,常见手术方式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等,患者术后需严密监护及术后化疗。
6. 甲状腺肿瘤(Thyroid Tumors)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包括甲状腺全切、部分切除及淋巴结清扫等方式。
7. 腰椎间盘突出症(Herniated Lumbar Disc)对于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是有效选择,可采用微创手术或经皮椎间孔内镜手术。
8. 骨折(Fracture)骨折的治疗包括骨折复位、骨折固定及康复治疗,根据具体骨折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二、外科手术技术1. 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Surgery)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腹腔镜在体腔内进行手术操作,术后恢复快、创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少。
2. 放射外科(Radiosurgery)放射外科是一种采用放射线进行手术的技术,特点是高精度、非侵入性,适用于脑部肿瘤、脊柱肿瘤等疾病。
3. 脑外科手术(Neurosurgery)脑外科手术涉及脑瘤切除、颅内血肿清除、脑血管畸形根治术等多种手术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医外科学重点整理一、名解:1.消毒法:又称抗菌法,常指应用化学方法消灭微生物,例如某些器械的消毒,手术室空气的消毒,手术人员的手臂消毒以及病人皮肤的消毒。
2.灭菌法:一般是指预先用物理方法彻底消灭与手术区或伤口接触的物体上所附带的微生物。
3.全身麻醉:应用全身麻醉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控制地使病人暂时丧失意识和全部感觉的方法,简称全麻。
4.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指血钠浓度正常而细胞外液容量减少的一种缺水,是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
5.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是指细胞外液减少并呈现高钠血症的一种缺水。
6.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非发挥性酸生成过多和排出障碍,或因体内失碱过多,使血浆碳酸氢根原发性减少所致。
7.代谢性碱中毒:是由于酸丢失过多或碱摄入过多,使血浆碳酸氢根离子相对或绝对增高所致。
8.呼吸性酸中毒:是由于肺通气、弥散及肺循环功能障碍,不能充分排出体内生成的CO2,使血液PaCO2增高而形成高碳酸血症。
9.休克: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是重要脏器的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症。
10.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急性呼吸衰竭,可能在多种病症过程中发生。
共同性病理有肺血管内皮和肺泡的损害,肺间质水肿以及其他病变。
11.应激性溃疡:是继发于创伤,包括手术、烧伤、休克等为主的病变,以胃为主的上消化道黏膜发生急性炎症、糜烂或溃疡,严重时可发生大出血穿孔。
1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在严重感染、创伤和休克等急性危重病过程中,两个或两个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先后发生功能障碍。
13.疖:是单个毛囊及所属的皮质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14.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的皮质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好发于皮肤韧厚的颈项、背部,偶见于上唇。
15.菌血症:临床上将细菌侵入血液循环,血培养阳性者,称为菌血症。
16.闭合性气胸:多为肋骨骨折的并发症,肋骨断端刺破肺表面,空气漏入胸膜腔所造成。
17.张力性气胸:气管或、支气管或肺损伤形成活瓣,气体随每次吸气进入胸膜腔并积累增多,导致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又称高压性气胸。
18.开放性气胸:胸壁穿透性损伤导致胸膜腔与外界相通,空气随呼吸自由出入胸膜腔内,形成开放性气胸。
19.挤压综合征:是指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部位遭受重物长时间挤压,在解除压迫后,出现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等为特点的急性肾衰竭。
20.肿瘤:是指人体器官组织细胞在某些内在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加上外来致病因素的长期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以细胞异常增殖为主要特点的新生物。
21.基础代谢率(BMR):是指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
常用计算公式:基础代谢率=(脉率+脉压)-111。
22.倾倒综合征:由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原来控制胃排空的幽门窦、幽门括约肌功能丧失,此外,部分病人胃肠吻合口过大,导致胃排空过快而产生一系列综合征。
23.嵌顿性疝:是指囊颈较小而腹内压骤然升高,腹腔脏器或组织强行扩张疝颈部而进入疝囊,随即疝颈弹性收缩,疝内容物被卡住而不能回纳入腹腔的疝,临床也称作箍闭性疝。
24.腹股沟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测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此区内无腹肌覆盖,腹横筋膜又比其他部位薄弱,故易发生疝,又称直疝三角。
25.功能性细胞外液:绝大部分的组织间液能迅速地与血管内液体或细胞内液体进行交换并取得平衡,这在维持机体的水和电解质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6.冷沉淀:是FFP置于1℃~5℃条件下融化后,再在4℃无菌条件下经每分钟2000转离心沉淀,18分钟后分出上层血浆,取出留下的部分(15ml血浆及沉淀物质)即为冷沉淀。
27.丹毒:是皮肤或黏膜内的网状淋巴管的急性感染,故亦称网状淋巴管炎。
好发于下肢及头面部。
28.急性淋巴管炎:是致病菌从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或从其他感染病灶经组织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内,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的炎症。
29.脓毒血症:指局部化脓性病灶的细菌栓子或者脱落的感染血栓,间歇地进入血液循环,并在身体和各处组织或器官内发生转移性脓肿者。
30.败血症:指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持续存在,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而致全身疾病者。
31.脓毒症:是指因病原菌因素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体温、心率、呼吸、神志有明显改变者,用以区别一般非侵入性的局部感染。
脓毒症是指有全身炎症反应外科感染的总称。
3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侵犯四肢血管为主的全身性非化脓性动、静脉炎性疾病,以侵袭中、小动静脉为主,并以慢性复发性、节段性、缓解和恶化交替为特征的疾病。
其中以侵袭小动静脉较多,又以小动脉为主。
33.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一种由于大、中动脉硬化、内膜出现斑块,引起动脉狭窄、闭塞,从而导致慢性缺血改变的周围血管常见疾病。
二、选择、填空:1.消毒范围应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
消毒步骤应该自上而下,自切口中心向外周,涂擦时应均匀用力,方向应一致。
2.正常人体动脉血ph维持在7.35~7.45之间。
正常静脉血中碳酸氢根离子含量平均值为24mmol/l,碳酸为1.2mmol/l,两者比值维持在24:1.2=20:1,此值是决定血液ph值的重要因素。
3.血清钾正常值为3.5~5.5mmol/l。
低钾血症:血清钾<3.5mmol/l为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5.5mmol/l。
4.输血适应症:①急性出血大于500ml;②贫血或低蛋白血症;③严重创伤和大面积烧伤;④严重污染;⑤凝血功能异常;⑥手术。
5.输血反应:①与输入血液质量有关的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溶血反应,过敏反应,细菌污染反应;②与大量快速输血有关的并发症: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③输血传播疾病;④与输血操作有关的并发症:空气栓塞,微血栓栓塞。
6.外科临床最常见休克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
7.胸外心脏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与人工呼吸配合比率30:2,即每按压30次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
若考试时答15:2。
8.手术按缓急程度分类:①择期手术;②限期手术;③急症手术。
9.外科感染的四大治疗原则:①处理局部病灶;②合理使用抗生素;③全身支持疗法;④对症处理。
10.损伤的组织修复:①局部炎症期;②增生期;③塑形期。
11.伤口的愈合:(1)愈合过程:①结缔组织修复(渗出期、纤维组织形成期、瘢痕形成期);②伤口收缩;③上皮生长。
(2)伤口愈合类型:①一期愈合;②二期愈合。
12.颅前窝骨折时,血液可向下浸入眼眶,引起球结膜下瘀血及迟发性眼睑瘀血,多在伤后数小时逐渐出现,呈紫蓝色,俗称“熊猫眼”。
13.颅内高压三大典型症状:头痛(头痛的特点多位于前额及两颞,为持续性头痛并有阵发性加剧,头痛程度随颅内压增高而加剧)、呕吐(头痛剧烈时伴有恶心呕吐且呕吐呈喷射状,呕吐与进食无关)、视盘水肿(这是颅内压升高的重要客观指征,表现为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视盘隆起,静脉怒张,动脉曲张扭曲)。
14.胸膜腔闭式引流操作方法以及插管:(1)定位:腋中线或腋后线第6~8肋间—液体;锁骨中线第2肋间—气体。
(2)插管方法:皮肤消毒局麻后切开皮肤,止血钳分开肋间肌及沿肋骨上缘穿刺进入胸膜腔、引流管外接闭式引流装置,引流管缝合固定。
(3)拔管:水柱停止波动,无液体或气体排出,x线检查肺复张良好时行拔管。
先减短固定线,嘱患者深吸气合屏气,迅速拔管,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块覆盖并用敷料固定。
15.气胸在漏气停止及肺充分膨胀后24~48小时即可拔出引流管。
气胸引流一般在前胸壁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血胸则在腋中线与腋后线间隙第6肋间隙或第7肋间隙。
16.烧伤:(1)面积的估计:①中国新九分法:将体表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各占几个9%的体表面积。
全部体表共分11个9%的面积,加会阴的1%成100%。
其分区和面积是头、面、颈共为1个9%(各占3%);单侧上肢为9%(上臂、前臂、手分别为3.5%、3%、2.5%),即上肢为两个9%;躯干前后加外阴部为3个9%,即27%(其中胸腹部占13%,背部除去臀部为13%,另会阴为1%);双下肢和臀部是5个9%加1%,单侧臀部、大腿、小腿、足分别为2.5%、10.5%、6.5%、3.5%。
②儿童烧伤面积计算:儿童烧伤面积计算应将头和下肢按以下公式计算,即:儿童头、颈、面部占体表面积百分比=9+(12-年龄),儿童双下肢占体表面积百分比=46-(12-年龄)。
(2)烧伤深度的估计:1度烧伤(仅伤及表皮);2度烧伤(浅2度烧伤:仅伤及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存;深2度烧伤:伤及真皮层。
)(3)烧伤严重性的分度:①轻度烧伤:2度烧伤面积在9%以下(儿童在5%以下);②中度烧伤:2度烧伤面积在10%~29%(儿童在5%~15%),或3度烧伤面积不足10%(儿童5%以下)。
17.恶性肿瘤的扩散方式:①直接蔓延;②淋巴道转移;③血道转移;④种植性转移。
18.恶性肿瘤在组织学上分为两大类:源于上皮组织者称为癌;源于间叶组织者称为肉瘤。
同时有上皮组织及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肉瘤。
19.肺癌:(1)中心性肺癌:肿瘤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或肺段支气管开口以上,位置靠近肺门者。
(2)鳞状细胞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50%。
治疗效果最好。
20.食管癌临床表现:典型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
21.原发性肝癌:(1)主要体征:肝大、黄疸、腹水。
(2)血液学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
(3)并发症:肝性脑病;肝癌结节破裂出血;上消化道出血。
(4)治疗:手术治疗肝切除目前仍是治疗肝癌首选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22.急性腹膜炎:(1)触诊: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是腹膜炎最重要的体征,称腹膜刺激征。
(2)手术适应证:①腹腔内严重病变所致的腹膜炎,中毒症状严重,甚至有休克表现;②病情严重,一时难以查明原因的弥漫性腹膜炎,且腹膜刺激征明显或腹腔穿刺有阳性所见者;③弥漫性腹膜炎经8~12小时非手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或加重者。
23.胆道感染及胆石病:(1)胆囊三角区:是由肝下缘、胆囊管与肝总管围成的三角区域。
(2)夏柯(Charcot)三联征:出现腹痛、高热寒战、黄疸的三种症状。
(3)雷诺(Reynold)五联征:在夏柯三联征的基础上,出现休克和神经精神症状。
(4)一侧肝胆管梗阻可无黄疸。
24.粘连性肠梗阻特点:(1)多数患者有腹腔手术、腹部外伤或腹部感染病史;(2)以往有慢性肠梗阻症状和多次反复急性发作者,多广泛粘连引起的梗阻;(3)长期无症状,突然出现急性梗阻症状,腹痛较重,出现腹部局部压痛,甚至腹肌紧张者,即应考虑是粘连带等引起的绞窄性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