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名句
![营造法式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b0236fa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02.png)
营造法式名句以下是 9 条营造法式名句及例子:1. “细节决定成败呀!”比如说盖房子,大家都在做,但是那个能把每一块砖都摆得恰到好处的人,不就造出了最美的建筑嘛!你说是不是?例子:就像我上次看到的那座小木屋,外表普普通通,但是一进去,哇,每一处细节都做得那么精致,让人惊叹不已。
2. “用心才能出精品呐!”你想想看,如果只是马马虎虎地去做事,能有什么了不起的成果?就好比画画,用心勾勒的线条和随便涂抹的能一样吗?例子:隔壁的大叔盖鸡窝都那么用心,选材、搭建,每一步都不含糊,那鸡窝都感觉像个艺术品了。
3. “慢工出细活儿哟!”急急忙忙地赶工,最后出来的东西往往问题多多。
就跟做饭一样,小火慢炖才能熬出美味的汤呀!例子:我记得那次做手工,一开始着急,结果做出来的好丑,后来静下心慢慢来,果然好看多了。
4. “创意就是灵魂啊!”没有创意的作品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看着就没劲儿。
好比装修房间,那些有创意的布置多吸引人呐!例子:看到那个用酒瓶做的吊灯没?哇,那就是创意的力量,让整个房间都鲜活起来了。
5. “质量就是生命呀!”东西质量不好,很快就会坏掉,这不是浪费嘛!就像买衣服,质量好的能穿好久呢。
例子:咱小区那刚修的路,没几个月就坑坑洼洼了,这可不就是质量不行嘛。
6. “审美决定高度哇!”没有好的审美,做出来的东西能好看吗?就像选衣服的颜色搭配,美不美一目了然呀。
例子:那幅画为啥能获奖,不就是审美在线,色彩和构图都那么棒嘛。
7. “严谨才能无误嘛!”做事马马虎虎,到处都是漏洞,能行?好比算数学题,不严谨能对吗?例子:上次那个建筑工人,不严谨地量尺寸,结果盖出来的房子歪了一点,多糟糕啊。
8. “坚持才有成果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能做成什么事儿?就像跑步,坚持跑才能有好身体呀!例子:我朋友学画画,一开始画得不好,但坚持画下去,现在画得可好了。
9.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啊!”。
《营造法式》名词解释
![《营造法式》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d61822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8.png)
《营造法式》名词解释
营造法式编于熙宁年间(1068-1077),成书于元符三年(1100),刊行于宋崇宁二年(1103年),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
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营造法式》是宋将作监奉敕编修的。
北宋建国以后百余年间,大兴土木,宫殿、衙署、庙宇、园囿的建造此起彼伏,造型豪华精美铺张,负责工程的大小官吏贪污成风,致使国库无法应付浩大的开支。
因而,建筑的各种设计标准、规范和有关材料、施工定额、指标急待制定,以明确房屋建筑的等级制度、建筑的艺术形式及严格的料例功限以杜防贪污盗窃被提到议事日程。
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将作监第一次编成《营造法式》,由皇帝下诏颁行,此书史曰《元祐法式》。
因该书缺乏用材制度,工料太宽,不能防止工程中的各种弊端,所以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又诏李诫重新编修。
李诫以他个人10余年来修建工程之丰富经验为基础,参阅大量文献和旧有的规章制度,收集工匠讲述的各工种操作规程、技术要领及各种建筑物构件的形制、加工方法,终于编成流传至今的这本《营造法式》,于崇宁二年(1103年)刊行全国。
营造法式主要内容
![营造法式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b8a552e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6.png)
营造法式主要内容
营造法式是建筑设计中的一种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统一性:营造法式要求建筑的各个部分在形式、比例、色彩、材料等方面保持一致,形成整体性和统一性的效果。
2. 对称性:建筑物应在布局和立面设计中体现对称性,使整个建筑物看起来更加平衡和稳定。
3. 重复性:营造法式强调在建筑设计中应有一定的重复元素,如重复的窗户、柱子等,以增加建筑的视觉效果。
4. 比例感:建筑的比例应当合理,不能太大或太小,要保持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的感觉。
5. 空间层次感:营造法式要求建筑内部空间的分层、分区与空间流线的布置都应有一定的层次感,使人在建筑内部产生丰富的空间体验。
6. 色彩和材料:建筑的色彩和材料应当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同时也要注意选择质感和触感好的材料,以提高建筑的品质和寿命。
营造法式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美感和艺术性,还能够提高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 1 -。
营造法式 名词解释
![营造法式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422cb7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e.png)
营造法式名词解释
营造法式是指在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中,以法国传统和风格为基础的设计理念和技术。
它源于法国的建筑和装饰艺术,强调对称、比例、精致和优雅的元素。
营造法式注重细节和质感,追求高雅、奢华和经典的效果。
在营造法式中常见的特点包括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装饰、繁复的木工雕刻、华丽的壁纸和织物、大理石地板和雕塑以及精美的家具和灯饰。
营造法式的设计风格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室内设计、家具和时尚领域,给人一种浪漫、复古和优雅的感觉。
《营造法式》介绍
![《营造法式》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ccb992f0066f5335a812116.png)
《营造法式》介绍北宋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宫廷生活日趋奢靡,统治阶级建造了很多豪华经丽的宫殿、园囿和府第、官署、寺观等,使国库无法应付庞大的开支。
公元11世纪70年代,王安石执政时期,为挽救统治阶级的危机,由将作监编修了《营造法式》第一版,于元佑六年成书。
但因次书缺乏用材制度,以致工料太宽,不能防止各种弊端,故绍圣四年由李诫重修,崇宁二年正式颁布实施。
《营造法式》内容是李诫收集汴京当时实际工程中相传沿用有效的做法,和工匠们详细研究之后编成的,加之李诫有较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为编写此书创造了良好的主观条件。
此书和六百余年后清雍正年间所编的《工程做法则例》相比,无论从设计、估算工料、图样表现等各方面来衡量,《法式》都比《则例》高明,不仅体例较好,便于灵活应用,而且内容也较丰富,阐述精确,堪称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建筑著作,是了解宋代建筑的一把钥匙。
《营造法式》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名例”,规范和解释建筑术语。
二是“制度”,指出泥作、瓦作、木作、雕作等13个工种的任务和技术标准。
三是“工限料例”,制定施工人数和材料的定额。
四是“图样”,绘出建筑样式和各种构件的详细图纸。
这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具有法典性质的建筑手册。
书中对石作、砖作、大、小木作、雕木作和彩画作等都有详细的条文和图样,可明显地看到宋朝建筑在艺术形象和雕刻装饰加工等方面比唐朝建筑更加周密。
柱、梁、斗拱等构件,在规定它们在结构上所需要的大小和构造方法的同时,也规定了它们的艺术加工方法。
这种加工往往采用准确的几何方法而取得。
例如梁、柱、斗拱、椽头等构件的轮廓和曲线,就是用"卷杀"的方法进行制作的。
充分利用结构构件,加以适当的艺术加工,从而发挥其装饰效果。
装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建筑装饰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之一,它在《营造法式》中充分地反映了出来。
斗拱及彩画彩画悬鱼和惹草《营造法式》中,按质量高低,对建筑等级进行分类。
古籍 营造法式
![古籍 营造法式](https://img.taocdn.com/s3/m/49826ca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a.png)
古籍营造法式一、引言古籍是指古代的书籍或文献,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
在现代社会,古籍不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研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源。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古籍,营造法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古籍营造法式的相关内容,包括营造目的、方法和步骤,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二、古籍营造目的1.保护古籍:由于年代久远和纸张等材料易于腐朽,许多珍贵的古籍面临着丢失或损坏的风险。
通过营造法式,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这些宝贵资源,延长其保存时间。
2.研究与传承: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对于古籍有着浓厚兴趣,并希望通过研究这些文献来了解历史和文化。
通过营造法式,可以使得这些学者能够更方便地接触和研究古籍,促进学术交流和传承。
三、古籍营造方法1.数字化处理:将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是一种常见的保护和传承方法。
通过使用高分辨率的扫描仪,可以将古籍的每一页都转换为电子文件,并保存在计算机或云端服务器中。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原始文献的使用频率,还可以防止其腐朽和损坏。
2.虚拟展示:利用虚拟技术,可以创建一个仿真的图书馆或博物馆环境,让人们通过网络来浏览和阅读古籍。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还能够实现多人在线讨论和学术交流。
3.修复与保养:对于已经损坏或腐朽的古籍,需要进行修复与保养工作。
这包括修补破损的纸张、清洁污渍、杀灭虫害等。
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并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四、古籍营造步骤1.鉴定与分类:对于大规模的古籍收藏,首先需要进行鉴定与分类工作。
这包括确定古籍的年代、作者、内容等信息,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和编号。
2.清理与整理:在进行数字化处理之前,需要对古籍进行清理和整理。
这包括除尘、除虫、修补破损等工作,以确保古籍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3.数字化处理:通过使用专业的扫描仪设备,将古籍转换为电子文件。
在扫描过程中,需要注意分辨率和颜色校准等问题,以保证数字化后的文献质量。
4.数据存储与管理:将数字化的古籍文件进行存储和管理。
营造法式主要内容
![营造法式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76ee11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7.png)
营造法式主要内容
营造法式是一种通过装修和摆放物品来营造出法式风格的室内装
饰方法。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色彩搭配:法式装饰风格的色彩以浅色调为主,如米黄、淡蓝、淡绿等,搭配一些雅致的花朵图案,使室内感觉温馨浪漫。
2.家具摆放:法式风格追求优雅、精致的家具,摆放时要尽量让
空间显得通透、宽敞,并考虑到整个空间的和谐协调。
3.细节装饰:法式装饰风格注重细节,可以在沙发上放上一些漂
亮的垫子、靠垫,或者悬挂一些精美的窗帘和挂饰,营造出一个精致
而有品位的空间。
4.照明设备:法式风格也需要合适的照明设备,室内可以使用一
些枝形吊灯、水晶吊灯等,以突出整个空间的浪漫氛围。
总之,营造法式风格要注重细节、讲究品位,通过符合法式风格
的色彩、家具、细节装饰和照明设备等来展现整个空间的优雅与浪漫。
《营造法式》棋长构成及其意义解析
![《营造法式》棋长构成及其意义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1c260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1d.png)
《营造法式》棋长构成及其意义解析营造法式棋是一种棋类游戏,它的游戏规则被称为“营造规则”,这种游戏可以用棋牌来进行。
营造法式棋由英国人发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类游戏,可以追溯到古代古巴比伦时代,是现今棋类游戏中最受欢迎的一种。
营造法式棋的游戏长构以一黑一白的棋子形式组成,棋子在棋盘上分布成六边形,棋子内有三项营造,分别是“挨手营造”、“手打营造”和“押营造”。
每项营造都有一些具体的细则和步骤,棋子的营造状态取决于执行的游戏规则。
在营造法式棋的游戏中,有两个基本的立场,双方的棋子都有各自的营造状态,营造的状态也有自己的规则,做出的营造状态受定盘碰撞的影响,才能获得既有的状态。
双方棋子的营造状态不同,可以分为“挨手”、“手打”和“押”三种营造状态,其中“挨手”营造状态是指双方棋子通过直接接触来营造,另外两种营造状态是指双方棋子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棋子之间的平行或折线等方式来营造。
而在游戏中,还可以使用一些变招来进行营造,可以使用的变招也有三类:“拉手”、“偷牌”和“拦牌”。
“拉手”是指双方棋子之间可以通过拉手的方式实现营造,“偷牌”指的是指双方在实行营造时可以利用相邻棋子之间的营造状态来实现营造,而“拦牌”则是指双方棋子之间可以通过拦牌的方式来实现营造。
游戏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游戏规则,如“转距离”规则是指棋子可以横向营造的距离,“断点”规则是指棋子可以穿过断点来营造,“花”规则是指双方棋子可以通过花的方式来实现营造,还有“后推”规则,指的是双方棋子可以通过推动的方式来实现营造。
营造法式棋的游戏长构不仅体现了极致的营造想象力,而且还体现了极致的变招丰富性。
在游戏中,双方通过营造状态的变化,来不断实现对对方棋子的攻击,从而达到赢得比赛的目的。
这就是营造法式棋最为独特之处,也是它最大的特点之一,而形成这一特点的“营造长构”正是它的核心所在。
营造法式棋的游戏长构具有很多独特的特色,它的游戏性、深度、多样性以及可控性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唐代营造法式
![唐代营造法式](https://img.taocdn.com/s3/m/3814f67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c.png)
唐代营造法式
唐代营造法式是指唐代(618年-907年)时期的建筑规划和施工法则。
唐代的建筑营造法式主要受到古代中国建筑传统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唐代建筑风格。
在唐代,建筑的规划与布局更加注重平衡和对称。
以故宫(当时为洛阳宫)为例,宫殿的布局遵循了“左右对称、前后递进”的原则。
整个宫殿群分为前朝、中朝和后朝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严格的空间布局和建筑搭配。
此外,唐代的建筑还善于利用自然环境,如山、水等,取势用形,突出建筑的气势和美感。
在施工方面,唐代建筑采用了砖、木和石等多种材料,其中砖石结构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砖的使用使得建筑的施工速度大大加快,同时也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木材则主要用于建筑的梁柱等结构。
此外,唐代建筑还注重细节装饰,如雕刻、彩绘等,丰富了建筑的艺术性。
总的来说,唐代营造法式注重平衡与对称,讲究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以及注重细节装饰。
这些特点使得唐代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基于宋《营造法式》的城楼建筑
![基于宋《营造法式》的城楼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e8fc93a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b.png)
• 屋顶施工:屋顶施工应采用传统的举折和举架技术,确保屋顶的排水顺畅和造型美观。同时,应注意屋顶与墙 体的连接处理,防止雨水渗漏和破坏建筑结构。
• 总的来说,《营造法式》为城楼建筑提供了一套系统、全面的设计施工原则与规范,确保了城楼建筑的质量、 稳定性和美观性。这些原则和规范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01
宋《营造法式》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文献,为研究城楼建
筑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参考。
建筑技术特点
02
基于《营造法式》的城楼建筑在结构、布局、装饰等方面具有
独特的技术特点,展现了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和智慧。
传承与保护
03
通过对宋《营造法式》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古代建筑文化
,推动现代建筑设计对传统元素的吸收与保护。
THANKS。
案例三
01
融合现代技术
将《营造法式》中的传统建筑技艺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如运用现代
材料进行斗拱结构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良设计,以满足现代建筑的抗震、节能等需求。
02
创新空间布局
借鉴《营造法式》中的空间布局理念,打破现代建筑的常规布局模式,
创造出更具人文关怀和地域特色的现代城楼建筑。
03
古今融合的美学价值
通过对《营造法式》的挖掘和研究,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有机融
尊重自然原则
城楼选址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如地形、水文、气候等,建筑 布局和设计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实用性与美观性相结合原则
《营造法式》译解
![《营造法式》译解](https://img.taocdn.com/s3/m/5583b1a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8.png)
《营造法式》译解
营造法式,指的是法国风格的装饰,最早于18世纪晚期开始流行,在此期间,各种法式风格的家具,装饰和艺术作品开始出现。
从色彩和摆放到外观和氛围,法式风格的家居装饰具有独特的气质,充满优雅而宁静的氛围。
营造法式风格的家居装饰,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步骤来实现。
第一步,家居空间应充满温暖和柔软的氛围,尤其是客厅和餐厅。
应该选择色调柔和的色彩,例如米色,浅青灰色,淡米色等,以创造一种安静高雅的氛围。
此外,可以通过引入深色调的柔软家具,如白桦木,栗木和枫木来调节空间中的色调。
第二步,应把注意力集中在装饰品上,以增强家的时尚感。
家居装饰的中心,应该是装饰品,例如地毯,桌布,窗帘等。
应使用大量的装饰品,尤其是精心设计的装饰品,以满足法式风格的要求。
此外,结合高雅漂亮的照片,绘画等艺术品,能够为家居装饰增添更多的时尚感。
第三步,应在家居装饰中精心设计照明。
可以使用高雅而style 的灯具,营造温暖明亮的空间环境。
除了灯具,可以采用吊灯来强调客厅和餐厅的核心部分,以突出空间的特色。
第四步,应为空间添加一些情调气息。
可以通过加入植物和鲜花,来增加空间的原生态元素,从而营造一种新鲜而宁静的氛围。
此外,可以采用淡色调的细节,如藤条椅背,编织花篮,弯曲的长椅等,来增加家居空间的优雅感。
综上所述,虽然营造法式风格的家居装饰并不复杂,但需要精心设计,才能做到实现其时尚感和原生态气息。
另外,注意家居装饰的色调和摆放,能够让室内拥有更加优雅而宁静的氛围。
营造法式注释与解读
![营造法式注释与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6a64fb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4.png)
营造法式注释与解读
《营造法式》是宋代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
这部法式实际上是宋朝的公共工程建设标准,对土石方工程(壕寨)、石方工程(石作)、大型木料工程(大木作)、小型木料工程(小木作)、泥水工程(泥作)、制砖与制瓦工程(砖作、瓦作)、装修工程(雕作、彩画作)等13个工种的选料、规格、设计、施工、流程、质量,都作出了详细的规范。
其中木料与砖的规格都实现了模数化。
宋朝建筑物的斗拱通常由上千个构件组成,榫卯复杂,必须一一对榫精准;宋朝修建城墙的用砖,往往由不同的窑厂烧制。
如果不对木料、砖的尺寸加以标准化,很难想象一项大型工程能够顺利完工。
材料的模数化,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还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
因此,《营造法式》对修建城墙、房屋的地基建设标准也提出严格规定。
这本法式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非常重要的文献,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
营造法式文档
![营造法式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55914a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3.png)
营造法式法式是一种典雅而浪漫的设计风格,以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和精致的细节而闻名。
在家居装饰中,营造法式风格可以为空间增添优雅和奢华的氛围。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家具、颜色和装饰物来营造法式风格的室内装饰。
选择合适的家具在营造法式风格的室内装饰中,选择合适的家具是至关重要的。
法式风格的家具通常具有优雅的线条和精致的细节。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法式家具:1.雕刻沙发:法式风格的沙发通常有曲线优雅的雕刻细节,选择一个经典的设计,如扶手椅或波斯式沙发,可以营造出法式风格的感觉。
2.雕刻床头柜:床头柜是卧室中不可或缺的家具之一,选择具有雕刻细节的床头柜,可以增添房间的法式韵味。
3.瓷器花瓶:在客厅或餐厅等空间中,选择一些精美的瓷器花瓶来装饰桌面或柜子,可以营造出法式风格的氛围。
4.镶嵌木质家具:镶嵌木质家具是法式风格的典型代表之一,这些家具通常由精心雕刻和装饰的木材制成,如镶嵌木梳妆台或镶嵌木餐桌等。
5.法式镜子:选择一个镶有金色或银色边框的大型法式镜子,可以为空间增添光线和视觉上的宽敞感。
通过选择合适的法式家具,你可以为空间营造出浪漫优雅的法式风格。
使用合适的颜色颜色也是营造法式风格的重要要素。
一般来说,法式风格的颜色偏向于柔和而浪漫。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法式颜色:1.浅蓝色: 法式风格中常见的一种颜色是浅蓝色,这种颜色可以为空间带来温和和宁静的感觉。
2.粉色: 粉色通常被视为浪漫和女性化的颜色,将粉色用于装饰墙壁、家具或装饰物上,可以创造出充满甜蜜和浪漫的法式氛围。
3.淡紫色: 淡紫色是法式风格中常见的另一种颜色,它可以为空间增添一种优雅和神秘的氛围。
除了以上颜色,还可以选择象牙白、米色、淡黄色等柔和的颜色来装饰空间。
通过合适的颜色搭配,你可以创造出一个典雅又浪漫的法式风格的室内空间。
添加法式装饰物除了家具和颜色,选择合适的法式装饰物也是营造法式风格的关键要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法式装饰物:1.法式壁挂:选择一些法式装饰的壁挂来装饰墙壁,如镶有花卉图案的帆布画或鸟笼形状的壁挂,可以增添法式风格的韵味。
营造法式的主要内容
![营造法式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ae000a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5.png)
营造法式的主要内容
法式风格是一种典雅、精致、浪漫的装饰风格,它注重细节和舒适性。
营造法式风格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色彩:法式风格通常采用柔和的粉色、蓝色、绿色等淡雅的颜色,以及银灰、暗红等饱和度略高的颜色。
颜色的搭配需要考虑整体的和谐性和平衡性。
2.材料:法式风格的材料注重自然材料,如天然大理石、花岗岩、实木等。
另外,还可以使用绒面织物、真丝、亚麻等柔软的面料来营造舒适的氛围。
3.家具:法式风格的家具注重线条的柔和和流畅,常见的家具有弓形椅、拱形床、椭圆形餐桌等。
这些家具的设计都体现了法式风格的优雅和舒适性。
4.装饰品:法式风格的装饰品通常是精美的水晶吊灯、花朵图案的窗帘、挂画等。
这些装饰品的材质和颜色都需要与整个空间保持一致。
5.细节:法式风格注重细节,如雕花、铜质拉手、镜子等。
这些小细节可以为空间增添文化气息,营造一种浪漫的氛围。
总之,营造法式风格的要点在于精致、优雅、舒适,需要注意整体的和谐性和细节处理。
- 1 -。
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https://img.taocdn.com/s3/m/bec505303968011ca30091f3.png)
《营造法式》古典建筑之规范《营造法式》刊行于宋崇宁二年(1103年),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是中国古籍中最完整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
《营造法式》是宋将作监奉敕编修的。
北宋建国以后百余年间,大兴土木,宫殿、衙署、庙宇、园囿的建造此起彼伏,造型豪华精美铺张,负责工程的大小官吏贪污成风,致使国库无法应付浩大的开支。
因而,建筑的各种设计标准、规范和有关材料、施工定额、指标急待制定,以明确房屋建筑的等级制度、建筑的艺术形式及严格的料例功限以杜防贪污盗窃被提到议事日程。
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将作监第一次编成《营造法式》,由皇帝下诏颁行,此书史曰《元祐法式》。
因该书缺乏用材制度,工料太宽,不能防止工程中的各种弊端,所以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又诏李诫重新编修。
李诫以他个人10余年来修建工程之丰富经验为基础,参阅大量文献和旧有的规章制度,收集工匠讲述的各工种操作规程、技术要领及各种建筑物构件的形制、加工方法,终于编成流传至今的这本《营造法式》,于崇宁二年(1103年)刊行全国。
《营造法式》主要分为5个主要部分,即释名、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共34卷,前面还有"看样"和目录各1卷。
第1、2卷是《总释》和《总例》,考证了每一个建筑术语在古代文献中的不同名称和当时的通用名称以及书中所用正式名称。
总例是全书通用的定例,并包括测定方向、水平、垂直的法则,求方、圆及各种正多边形的实用数据,广、厚、长等常用词的涵义,有关计算工料的原则等。
第3至15卷是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等13个工种的制度,详述建筑物各个部分的设计规范,各种构件的权衡、比例的标准数据、施工方法和工序,用料的规格和配合成分,砖、瓦、琉璃的烧制方法。
第16至25卷按照各种制度的内容,规定了各工种的构件劳动定额和计算方法,各工种所需辅助工数量,以及舟、车、人力等运输所需装卸、架放、牵拽等工额。
营造法式讲解
![营造法式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b6ea6a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2.png)
营造法式讲解一、概述《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成书于1100年,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二、目的与价值《营造法式》编纂的目的在于规范建筑行业,提高建筑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控制国家财政支出,避免浪费。
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当时的建筑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规范作用。
如今,通过对《营造法式》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古代建筑的技艺和风格,更能深入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三、主要内容《营造法式》共34个专业篇目,包括总说、材料、术语、制度、施工、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各个方面。
其中,“总说”一章概括介绍了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则,“材料”一章详细规定了建筑材料的种类、规格和用途,“制度”一章则规定了不同建筑等级和类型的制度、规格和用料标准。
四、篇章结构《营造法式》的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先总后分,从理论到实践,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都有详细的阐述和规定。
每一篇章的内容都紧扣建筑设计和施工的主题,互相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五、特色工艺《营造法式》中详细介绍了许多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工艺,如斗拱、飞檐、雕梁画栋等,这些工艺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其中,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结构形式之一,具有承载重力、传递荷载和增加建筑美感的作用;飞檐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檐部形式之一,具有扩大采光面、排泄雨水的作用;雕梁画栋则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六、影响与发展《营造法式》的影响深远,它不仅规范了当时的建筑行业,而且对后世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营造法式》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建筑思想和艺术理念,对于现代建筑设计、施工和保护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营造法式》中的一些传统工艺和材料可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建筑的要求,但是它所蕴含的建筑思想和艺术理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营造法式解读pdf
![营造法式解读pdf](https://img.taocdn.com/s3/m/b6b784d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6.png)
营造法式解读pdf营造法式是一种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经常用到的解读工具,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理解文本的主旨和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下面将就营造法式进行详细解读。
1.营造法式的定义营造法式是指一种逐步深入、由浅入深的阅读和解读方法,通过分层次、逐字逐句的解读,引导读者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逐渐领悟作者的思想和意图。
2.营造法式的使用营造法式的使用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是表层意思的阅读。
读者要明确文章的主题、篇章结构、语言特征、作者用意等,获取文章的概貌。
第二步是语篇解读。
掌握文章的大意后,要进一步分析文章的语言结构,辨别词语的含义、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等,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层次,梳理文章的结构。
第三步是语境解读。
根据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等因素,对文章的内涵进行深入剖析,探寻文章的深层含义。
第四步是比较解读。
将文章和同类文章进行比较和对比,寻找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从中发现文章的独特之处和特殊之处。
第五步是总体解读。
通过全面、深入、综合的阅读和分析,领悟文章的全貌和内涵,理解文章的意图和主旨。
3.营造法式的意义营造法式可以帮助人们克服阅读障碍,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理解文章更加深入、全面、准确。
通过营造法式,我们可以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收获,也提高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营造法式的应用营造法式可以应用于各种文本的阅读和解读,如小说、诗歌、报告、文章、报纸等,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的水平和质量。
此外,营造法式不仅可以用于阅读,也可以用于写作和讲授等活动中。
5.营造法式的局限性营造法式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营造法式只是一种解读工具,不能完全替代读者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其次,营造法式只适用于有深度和内涵的文章,对于平淡或无意义的文章则效果不佳。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文章的特点和要求,合理运用营造法式。
通过理解和运用营造法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和解读各种文本,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拓展思维和语言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我们更加独立、自信、富有创造力。
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https://img.taocdn.com/s3/m/f83cc4334b35eefdc9d33306.png)
营造法式-宋-李诫进新修《营造法式》序营造法式第一卷总释上营造法式卷第一总释上营造法式卷第二总释下营造法式卷第三壕寨制度营造法式卷第三石作制度营造法式卷第四大木作制度一营造法式卷第五大木作制度二营造法式卷第十七大木功限一营造法式卷第十八大木功限二营造法式卷第十九大木作功限三营造法式卷第二十六诸作料例一营造法式卷第二十七诸作料例二营造法式卷第二十八《营造法式》看详元圜平直《周官-考工记》:圜者中规,方者中矩,立者中悬,衡者中水。
郑司农注云:治材居材,如此乃善也。
《墨子》:子墨子言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
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
百工为方以矩,为圜以规,直以绳,衡以水,正以悬。
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
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以放以从事,犹愈以己。
《周髀算经》: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数安从出?‛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圜方。
圜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
万物周事而圜方用焉;大匠造制而规矩设焉。
或毁方而为圜,或破圜而为方。
方者为圜者谓之圜方;圜中为方者谓之方圜也。
‛《韩非子》:韩子曰:无规矩之法、绳墨之端,虽王尔不能成方圜。
看详:─诸作制度,皆以方圜平直为准;至如八梭之类,及棱、斜、羡、陊,亦用规矩取法。
今谨按《周官-考工记》等修立下条。
诸取圜者以规,方者以矩,直者抨绳取则,立者垂绳取正,横者定水取平。
取径围《九章算经》:李淳风注云:旧术求圜,皆以周三径为率。
若用求圜周之数,则周少而径多。
径一周三,理非精密。
盖术从简要,略举大纲而言之。
今依密率,以七乘周二十二而一即径;以二十二乘七而一即周。
看详:─今来诸工作已造之物及制度,以周径为则者,如点量大小,须于周内求径,或于径内求周,若用旧例,以‚围三径一,方五斜七‛为据,则疏略颇多。
今谨按《九章算经》及约斜长等密率,修立下条。
诸径、圜、斜长依下项:圜径七,其圜二十有二;方一百,其斜一百四十有一;八梭径六十,每面二十有五,其斜六十有五;六梭径八十有七,每面五十,其斜一百。
中国建筑史营造法式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营造法式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0ebbdb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e.png)
中国建筑史营造法式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中的营造法式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
列规范和方法。
它包括了建筑设计、结构构造、施工工艺、材料选
用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营造法式进行解释。
1. 建筑设计,营造法式在建筑设计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
涉及到建筑形式、布局、比例、风格等方面的规范。
例如,古代中
国的营造法式注重“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
谐统一。
2. 结构构造,营造法式在结构构造方面指导着建筑的承重和稳
定性。
它包括了建筑材料的选择、梁柱的布置、榫卯的连接等方面
的规范。
例如,传统的中国木结构建筑采用了丰富的榫卯技法,使
建筑物能够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保持稳固。
3. 施工工艺,营造法式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工艺要求进行规范。
它包括了施工顺序、施工工具的使用、施工技术等方面的规范。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施工中常用的工艺包括夯土法、砌筑法、彩绘法等,这些工艺都有着严格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
4. 材料选用,营造法式对建筑材料的选用提出了要求。
它包括了材料的品质、性能、耐久性等方面的规范。
例如,中国传统建筑中常用的材料有木材、砖瓦、石料等,这些材料都要求具有一定的质量和耐久性,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和寿命。
总的来说,营造法式是中国建筑史中对建筑设计、结构构造、施工工艺、材料选用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指导的一套方法和原则。
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师们对建筑艺术和工艺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经验的总结。
这些法式在中国建筑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后世的建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造法式营造法式》编于熙宁年间(1068-1077),成书于元符三年(1100),刊行于宋崇宁二年(1103年),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
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营造法式》是宋将作监奉敕编修的。
北宋建国以后《营造法式》的文字部分和图解部分百余年间,大兴土木,宫殿、衙署、庙宇、园囿的建造此起彼伏,造型豪华精美铺张,负责工程的大小官吏贪污成风,致使国库无法应付浩大的开支。
因而,建筑的各种设计标准、规范和有关材料、施工定额、指标急待制定,以明确房屋建筑的等级制度、建筑的艺术形式及严格的料例功限以杜防贪污盗窃被提到议事日程。
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将作监第一次编成《营造法式》,由皇帝下诏颁行,此书史曰《元祐法式》。
因该书缺乏用材制度,工料太宽,不能防止工程中的各种弊端,所以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又诏李诫重新编修。
李诫以他个人10余年来修建工程之丰富经验为基础,参阅大量文献和旧有的规章制度,收集工匠讲述的各工种操作规程、技术要领及各种建筑物构件的形制、加工方法,终于编成流传至今的这本《营造法式》。
全书357篇,3555条。
写的主要是当时建筑设计与施工经验的集合与总结,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原书《元祐法式》于元祐六年(1091年)编成,但因为没有规定模数制,也就是“材”的用法,而不能对构建比例、用料做出严格的规定,建筑设计、施工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李诫奉命重新编著,终成此书。
全书共计34卷分为5个部分: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前面还有“看样”和目录各1卷。
看样主要是说明各种以前的固定数据和做法规定及做法来由,如屋顶曲线的做法。
营造法式》主要分为5个主要部分,即释名、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共34卷,前面还有“看样”和目录各1卷。
第1、2卷是《总释》和《总例》,考证了每一个建筑术语在古代文献中的不同名称和当时的通用名称以及书中所用正式名称。
总例是全书通用的定例,并包括测定方向、水平、垂直的法则,求方、圆及各种正多边形的实用数据,广、厚、长等常用词的涵义,有关计算工料的原则等。
第3至15卷是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等13个工种的制度,详述建筑物各个部分的设计规范,各种构件的权衡、比例的标准数据、施工方法和工序,用料的规格和配合成分,砖、瓦、琉璃的烧制方法。
第16至25卷按照各种制度的内容,规定了各工种的构件劳动定额和计算方法,各工种所需辅助工数量,以及舟、车、人力等运输所需装卸、架放、牵拽等工额。
最可贵的是记录下了当时测定各种材料的容重。
第26至28卷规定各工种的用料定额,是为“料例”,其中或以材料为准,如例举当时木料规格,注明适用于何种构件;或以工程项目为准,如粉刷墙面(红色),每一方丈干后厚1(3公分,需用石灰、赤土、土朱各若干公斤。
卷28之末附有“诸作等第”一篇,将各项工程按其性质要求,制作难易,各分上、中、下三等,以便施工调配适合工匠。
第29至34卷是图样,包括当时的测量工具、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木作和彩画作的平面图、断面图、构件详图及各种雕饰与彩画图案。
纵观《营造法式》,其内容有几大特点,第一,制定和采用模数制。
书中详细说明了"材份制","材"的高度分为15"分",而以10"分"为其厚。
斗拱的两层拱之间的高度定为6"分",为"栔",大木做的一切构件均以"材"、"分"、"栔"来确定。
这是中国建筑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模数制的文字记载。
第二,设计的灵活性。
各种制度虽都有严格规定,但未规定组群建筑的布局和单体建筑的平面尺寸,各种制度的条文下亦往往附有"随宜加减"的小注,因此设计人可按具体条件,在总原则下,对构件的比例尺度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第三,总结了大量技术经验。
如根据传统的木构架结构,规定凡立柱都有"侧角"及柱"升起",这样使整个构架向内倾斜,增加构架的稳定性;在横梁与立柱交接处,用斗拱承托以减少梁端的剪力;叙述了砖、瓦、琉璃的配料和烧制方法以及各种彩画颜料的配色方法。
第四,装饰与结构的统一。
该书对石作、砖作、小木作、彩画作等都有详细的条文和图样,柱、梁、斗拱等构件在规定它们在结构上所需要的大小、构造方法的同时,也规定了它们的艺术加工方法。
如梁、柱、斗拱、椽头等构件的轮廓和曲线,就是用"卷杀"的方法制作的。
该手法充分利用结构构件加以适当的艺术加工,发挥其装饰作用,成为中国古典建筑的特征之一。
下面我们来说说他的意义:《营造法式》在北宋刊行的最现实的意义是严格的工料限定。
该书是王安石执政期间制订的各种财政、经济的有关条例之一,以杜绝腐败的贪污现象。
因此书中以大量篇幅叙述工限和料例。
例如对计算劳动定额,首先按四季日的长短分中工(春、秋)、长工(夏)和短工(冬)。
工值以中工为准,长短工各减和增10,,军工和雇工亦有不同定额。
其次,对每一工种的构件,按照等级、大小和质量要求——如运输远近距离,水流的顺流或逆流,加工的木材的软硬等,都规定了工值的计算方法。
料例部分对于各种材料的消耗都有详尽而具体的定额。
这些规定为编造预算和施工组织订出严格的标准,既便于生产,也便于检查,有效地杜绝了土木工程中贪污盗窃之现象。
《营造法式》的现代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北宋统治者的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所使用的方法,使我们能在实物遗存较少的情况下,对当时的建筑有非常详细的了解,添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书中的记述,我们还知道现存建筑所不曾保留的、今已不使用的一些建筑设备和装饰,如檐下铺竹网防鸟雀,室内地面铺编织的花纹竹席,椽头用雕刻纹样的圆盘,梁栿用雕刻花纹的木板包裹等。
《营造法式》的崇宁二年刊行本已失传,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曾重刊,但亦未传世。
南宋后期平江府曾重刊,但仅留残本且经元代修补,现在常用的版本有1919年朱启钤先生在南京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发现的丁氏抄本《营造法式》(后称"丁本"),完整无缺,据以缩小影印,是为石印小本,次年由商务印书馆按原大本影印,是为石印大本。
1925年陶湘以丁本与《四库全书》文渊、文溯、文津各本校勘后,按宋残叶版式和大小刻版印行,是为陶本。
后由商务印书馆据陶本缩小影印成《万有文库》本,1954年重印为普及本。
浙江宁波宝国寺大殿是北宋前期所建的一座《营造法式》对各种单体建筑作了概括的记述木架建筑,他的四根内柱是用拼合法制成的,其中三根是由八根木料拼成的八瓣形柱子。
这不仅是国内已知的最早拼合柱实例,也是宋代拼合柱实物的孤例。
而在此殿建成后九十余年问世的《营造法式》中也载有拼柱法,虽然拼合方法不同,但同是用小料拼成大部件以解决用料的困难。
不久前我们为了苏州瑞光寺塔的复原设计,曾去考察了五代末年至宋初的几座石塔和经幢,联系江苏宝应出土的南唐木屋和镇江甘露寺铁塔第一、二层来考虑,感到五代至北宋间江南一带的建筑和《营造法式》(以下简称《法式》)的做法很接近,尤其是大木作,几座石塔的斗拱、柱、枋、檐部等,几乎都可和《法式》相印证,屋角起翘也平缓,和明清时期江南的“嫩戗发戗”迥然不同。
因而使我们联想到北宋初年曾在汴京名噪一时的建筑大师俞皓,他从杭州去京师后,于端拱二年(989年)也就是灵隐寺石塔建成后29年,在东京建成了著名的开宝寺十一层木塔,他著的《木经》则被奉为营造典范而流行于世,是李诫《法式》问世前的权威性建筑著作。
所以说由于俞皓的活动和《木经》的传世而使浙东建筑做法在京师产生一定影响,那也是不足为奇的。
从《法式》的内容来考察,除了前述拼柱法以外,还可以在书中找到一些做法在江南很流行而在北方则很少见到,例如竹材的广泛使用、“串”在木架中的重要作用,上昂的应用等。
《法式》竹作制度叙述了种种竹材用法:竹笆可代替望板;窗子上下的隔墙、山墙尖、拱眼壁等可用竹笆墙(称为“心柱编竹造”,“隔截编道”,这种墙在江西、安徽的明代建筑上仍被使用);殿阁厅堂的土坯墙每隔三皮土坯铺一层竹筋,称为“攀竹”用以加强墙体;竹子辟蔑编网,罩在殿阁檐下防鸟雀栖息于斗拱间,称为“护殿檐雀眼网”,这是后来用金属丝网罩斗拱的先例;用染色竹篾编成红、黄图案和龙凤花样的竹席铺在殿堂地面上,称为“地面棋文覃”;也可用素色竹篾编成花式竹席作遮阳板,称为“障日”;在壁画的柴泥底子里,还要压上一层篾作加固层;施工时的脚手架(称为“鹰架”)和各种临时性凉棚,也多用竹子搭成。
这些情况表明竹材在汴京用得相当广泛,即使在宫廷中,也不比江南逊色。
竹子盛产于中国南方,很早就用作生活器具和建筑材料,北宋咸平二年王禹在湖北所建黄岗竹楼即是著名的例子。
汴京宫廷建筑大量使用竹材,使之带有浓厚的南方建筑色彩。
“串”这一构件在《法式》厅堂等屋的大木作里用得很多,主要起联系柱子和梁架的作用,这和江南常见的“串斗式”木架中的“串枋”和“斗枋”的作用是相同的。
例如,贯穿前后两内柱的称“顺袱串”(与梁的方向一致);贯穿左右两内柱的称“顺身串”(与檩条方向一致);联系脊下蜀柱的称“顺脊串”;相当于由额位置承受副阶椽子的称“承椽串”;窗子上下横贯两柱间的称“上串”、“腰串”、“下串”。
这些串和阑额、由额、襻间、地袱等组成一个抵抗水平推力(风力、地震力等)的支撑体系,使木构架具有良好的抗风、抗震能力,若以此和串斗式木构架比较,不难看出其间的相似之处。
大量的出土明器证明东汉时广东一带已盛行串斗式建筑,四川出土的东汉画像砖所示建筑图案中也有腰串加心柱做法,和《法式》很接近。
至今江西、湖南、四川等的农村,仍采用串斗构架建造房屋,二千年间一脉相承,说明了它的存在价值。
《法式》卷四飞昂条说:“造昂之制有二:一曰下昂,...二曰上昂”。
可是作为斗拱上重要构件的这两大昂类,只有在江南才能全部看到,而在北方这么多唐、宋、辽、金以至元代建筑中,却只见下昂而未见上昂(河南登封少林寺初祖庵补间铺作在下昂后尾下有一斜料,形如上昂,但作为附加的装饰物,不具上昂的作用,故不能视为真正的上昂)。
宋代上昂遗物,苏州一地即有两处:其一,玄妙观三清殿内槽斗拱两侧;其二,北寺塔第三层塔心门道顶上小斗八藻井斗拱。
这两处上昂时期略晚于《法式》,都是南宋前期之物。
上昂遗规还可见于江南明代建筑。
有趣的是:北方唐、宋、辽、金建筑上虽然不用昂,但到明代,北京宫殿、曲阜孔庙等处官式建筑的外檐斗拱后尾,却仿上昂形式,斜刻两条平行线,并仿昂头式样刻作六分头,仿契式样刻作菊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