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目的

————————————————————————————————作者:————————————————————————————————日期: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概念: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依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

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

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广义:人们对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或描述为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政策(山香)

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利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目的和必须遵循的准侧,是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

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一

教育方针的内容:2010年7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

3、教育目的的重要性/意义:

教育目的是教育理论中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优X/T/P)

同时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体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对受教育者:调控年青一代的发展,保证受教育者按照社会要求健康成长

对教育者:为教育者组织和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了指导,使教育行为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对教育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保证教育活动的连贯性和科学性

4、▲教育目的的作用(16年考纲:教育目的及其作用):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具体体现在:

①(导向作用)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有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方向,预定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因此教育目的无论对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都具有目标导向作用。此外,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规划的确定,教育内容、形式及方法的选择,都要以此为最高准则

②(激励作用)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教育目的不仅能指导整个教育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教育目的本身包含对学生成长的期望和要求,因此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③(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教育是衡量、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依据和标准来进行

④(调控作用)教育目的的调控作用

一定的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根据自身或人的发展需要对教育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以便达到其自身发展的目的。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调控主要借助以下方式进行:

a通过确定价值的方式来调控b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调控c通过目标的方式进行调控

(J+总之,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5、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②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③人们的教育理想

6、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或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层次结构要点其他

国家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国家--所

有学习者--抽象

第一层次,也叫教育的普遍目的,反映的是社会对教育的总要求,对国家各种形式的教

育起宏观控制和调节作用,是整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统一的质量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学校--该

校学生--具体

特点:同中有异、重点突出、特点鲜明

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某一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

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国家)中

小学--规定

广义:课程总目标

狭义:分科课程目标纵向:学段目标

横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制定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完成,具有较强的规定性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师-灵活由教师制定,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关系(联系):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②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7、▲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考纲) :

教育目的的双重属性内在目的:eg:以个体发展为宗旨的“生命教育”

外在目的:eg:以社会发展为宗旨的“公民教育”

概念: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

个人本位论

(法)卢梭、萨特、(瑞士)裴斯泰洛奇、(德)康德、

(美)马斯洛、孟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

社会本位论荀子、柏拉图、(法)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德)纳托普、

凯兴斯泰纳(最极端,最具国家主义倾向)、巴格莱

从社会需要出发

兼顾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我国)马克思从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历史地考察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的观点。

其他:教育无目的论:(美)杜威主张:无教育过程的“外在”目的,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

文化本位论:

生活本位论:(英)斯宾塞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16年考纲)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

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颁布的教育方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