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表述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表述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指导
一、认真阅读文章,注意语言标志
读文是解题的基础,只有认真阅读,才能把握文章的内容。阅读时,首先给文章的段落标上序号,以便答题时能根据题目中提到的某一段迅速找到这一段。其次,要注意一些语言标志(不妨给它们打上着重号),这些语言标志是:
词语方面,关联词语诸如之所以是因为不但而且只有才虽然但是不仅如此等等,借助这些关联词语,可以辨明各个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以及意思侧重点所在;副词有同时另外还也,这些词表示不能只限于前面或后面的意思,要追溯下文或上文的意思,更则表示意思的进一层;表示顺序的词语有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是其一其二,这些词语往往是列举理由或事实的;举例性的词语例如如,表明这些词的前面是观点,后面是例子;解说性的词语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所谓即说得正确些,表明前后意思相同;概括性的词语
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总之因此,表明下文是总结的话,是文章(或段落)的结论(或观点)所在。
句子方面,主要是注意那些能揭示文章(或段落)主旨的语句,这些语句往往是文章的开头句,各段的首括句,篇末(或段末)的总结句,过渡句,设问句,反问句。
另外还有标点符号,分号表示前后是并列关系(意思相对或相
反),冒号提示下文或小结上文,破折号带有解释的作用。
二、根据不同文体,整体把握内容
读好了文章,就要努力从整体上把握它,想一想文章分几个层次,主要讲的什么内容,作者的思想倾向是什么。这可以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来进行。
散文离不开情。所以考题往往围绕情做文章,阅读时也要围绕情来思考:表达了什么情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抒情的依托物是什么,用什么语言来表情的。
议论文,就要把握住文章的论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据用什么方法论证的,采用什么样的论证结构。
小说则主要把握作者在怎样的环境背景下,通过怎样的情节,塑造了具有什么性格特点的人物,从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生活。
在完成整体把握后,不妨先做一下最后一道有关理解赏析的选择题。
三、审清题目要求,找准答案信息
审清题目要求,读题要仔细,看清命题的具体要求,要答什么,答到什么程度,有何限制,不妨在相关的词语下打上着重号,以提醒自己。
找准答案的相关信息,这一点很关键,找错了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般地说,答案的相关信息就要从该题提到的词或句所在段落的上下句或上下文去找,要注意段落的首句和末句,过渡句,总结句,甚至文章的标题。
四、分析比较信息,筛选概括内容
找到答案的相关信息后,就要依据题目的要求对相关信息分别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和概括。这是整个阅读过程最后形成答案的阶段。
分析。一般有指代分析、词义分析和句意分析。试题中常有对此这它这样等指代内容的考查。这些指代的内容多数应从这个指示代词所在的上文寻找答案,例如1997年高考第26题文中的两重桎梏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个答案就要通过对两重桎梏所在的第5段及上一段的分析来解决。从下文寻找答案的,指示代词后面往往有冒号,如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这个这样指代的内容就必须从下文寻找。答案确定后,最好还要将答案代入原文,看是否恰当。
而词义分析,则要结合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及句子所在的语境来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和词典所解释的意思(即固有含义)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而试题往往是要你解释出跟词典里不同的含义。例如1997年高考第24题,要求指出标出序号的三处内容所指是否相同。研究一下这三处内容所在的句子及上下文,就可以发现第一处内容指的是各种体裁类型,第二处是用的内容的词典义,第三处则是指文章语言的表达形式。再如2001年高考第21题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义。开门和关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文中并没有现成的答案,须通观全文,找出相关句子,然后加以分析和概括。文中与这两个词语相关的句子很多,其中最集中的要数第六自然段。相比较而言,关门含义好归纳一些,因为文中说道每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而开门的意思则必须通过对几个相关句子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才能
得出来:开门预示着一个新的发现、新的开始。
说到句意的分析,一定要结合该句所在的上文乃至全文去理解。例如2001年高考第23题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1)人不是一起放牧的马群。(2)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3)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的。这三个句子分别是文章第五段的末句及第七、第八段的起始句。以第一句为例,它处在段末,一般说来段末的句子往往要对上文进行归结总结,而该段谈了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人在关门之后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等内容。这些都说明人与动物是有区别的。放牧的马既无隐秘可言,也无独立的天地。那人呢?很显然,人有思想感情,有隐秘需求,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总之,理解这类重要句子的含义,首先要看准该句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其次,从辨析句间关系入手,看该句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因果、转折等。再次,要从理解修辞入手,分析语句的表现形式,从而透视其深层含义。有时,句子的含义仅靠上下文难以理解,还必须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
比较。这一点做选择题很重要。要仔细区分原文和题干的表述有什么不同,看看是否偷换、混淆了概念,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是否以偏概全,是否张冠李戴,是否因果颠倒,是否无中生有,等等。要在词语的区别上下功夫,要细心,力戒粗糙。例如2003年高考第22题选出对散文赏析正确的两项。答案是A、C,B、D、E是不正确的。
以B项为例,原文讲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意思是说,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音容笑貌,这些童年的烙印的作用,它紧随自己并影响自己一生。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说它决定自己一生的’的方向。决定自己一生方向的,还有童年以后千磨百折的摸索,而题干说成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显然夸大了它的作用。
筛选和概括。这是形成答案的最后工序。找到了答案的相关信息,有时这个信息可以原封不动地抄录下来作为答案,但这种考查属于低层次的,更多的需要你根据题目的要求,对信息进行提取和整合。这里介绍几种方法。
1、抓主干去冗余。指的是删去一切重复多余的描写、修饰和过渡成分,而把主要信息衔接起来。例如2003年高考第20题: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形有几种?请概括说明。答案的相关信息是: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其中加点的就是主要信息,我们把它们衔接起来就成了答案: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闯世界;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