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是如何演变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

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

是如何演变的

※※※※※※※※※※※※※。※※※※※※※※※※※※※※※

马永波

在讲述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于近臣,并用近臣来牵制、压抑卿组织一起形成双轨行政管理时,不少学生对三省六部制的由甚至代替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体制。到东汉时期,尚书台正式来,三省六部制与三公九卿制有从而形成了所谓的“中朝”或“内成为国家政务的中枢机构,双轨何关系产生疑问,很多朝代中经朝”,而中央政府则成了外朝,其行政管理体制变成“众务悉归尚常既提到“三公”又提到“三省”,中内朝职官中最重要的是尚书。书,三公但受成而已”的关系。

一些历史现象感到无法解释,甚尚书即为原先九卿中少府的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至对各朝代的中央体制到底是名小宫,掌管图书、秘籍和掌奏。体制进一步发生变化,尚书、中什么感到茫然。课本中对此讲述但到汉代,由于皇帝赋予它处理书、门下三省的体制在这一时期较少,而这一变化却直接体现着国家事务的权力,便成为直接隶形成。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皇权的强化,理清这一过程对学属皇帝的宫廷政治机关,并设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对皇帝生加强理解将大有裨益,现将这分职,建立了尚书台。尚书台以的威胁很大,权臣篡夺皇位的现一过程整理如下。尚书令为主官,以下有尚书仆象时有发生,为防止大臣特别是秦朝创建了三公九卿组成射、尚书丞、尚书郎及令史等官丞相的权力过重,最高统治者便中央政府的体制,汉承秦制,但职。由此可见,内朝的核心是尚将相权分散,逐步形成了三省随着皇权的加强,这一体制发生书台,尽管内朝实权大于外朝,制。

了重大变化。汉武帝时期,由于但在形式上他们并没有隶属关(一)尚书省

君主集权的需要,皇帝逐渐收权系,内朝尚书组织与外朝三公九到曹魏时,尚书台脱离少府

尊口渖9跗哆诤哆担盟尊9蹿9增9螬9埘9蝉9‰S9P馥9蹿g埘9坩i蹬啦诤9埘g旦淖啦诤呈9姥哆博鲫诤垡蜡迎‰掣8裔m字旦里

其原始而简朴的特色。题记由禽兽名称而来的较多,这可能是从禽兽的动作中得到的启示。第三类数量最多也最重要,它是说明这种运动方法所针对的病症,如“引颓”、“引聋”、“引项”、“引炅(热)中”、“引瘅痛”、“引温病”、“引膝痛”等,“引”是用导引术来治疗某种疾病。题“引膝痛”图,画着一个男子,上身挺立,转体向右,下肢作屈膝状。可见《导引图》强调用积极的方法进行医疗,并且着意于运动。

从帛画《导引图》所记各种疾病和运动姿态的名称以及动作形象,可知导引疗法是我国古代医学上主要治疗方法的一种,而且也是很好的保健体操运动。从医疗意义来说,它不是靠药物、手术或针灸等外界因素,而是充分发挥、调动内在因素,积极地防病治病,从保健的意义上来看,它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朝气,焕发精神。《导引图》是迄今我国考古发现中时代最早的一幅健身图谱,填补了我国医学史在秦汉时期有关导引疗法的一段重要空白,为研究我国独特的“导引”疗法的源流和发展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

(湖南省博物馆)

独立出来,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尚书台长官为尚书令,尚书令下有副职左、右仆射,又分五曹(晋改为六曹)处理政务。南朝梁政权把尚书台改为尚书省,使之成为定制。尚书省为当时最高行政机关并辖六曹形成了省曹机构体系。六曹分管各项行政事务,具体为:吏部曹,掌管全国官吏的铨选;左民曹,掌管全国户籍、土地、屯田等;度支曹,掌管全国赋税、钱粮、财政支出;祠部曹,掌管全国礼仪、祭祀;五兵曹,掌管全国军政;都官曹,掌管全国司法。各曹的长官称尚书,在尚书下又分各小曹,以郎中为长官。由此可见,尚书省拥有一个规模庞大、组织严密的办事机构,体现了封建国家行政机关的强化和进一步完善,在当时是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由于尚书台(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尚书令专权的现象开始出现。于是,与尚书台(省)分权的中书省应运而生。

(二)中书省

“中书”的称谓汉朝就有,它与尚书为同一职务,宦官任尚书便被称为中书。曹操建立魏国后,为牵制尚书令的权力,便设秘书令负责起草掌奏之事。魏文帝曹丕即位后,改秘书为中书,设中书监、中书令为长官,职掌机要后来逐渐扩大为中书省。中书省主要职权是承旨草拟诏书、谕旨、参与立法;传达诏令、谕旨代皇帝指挥政事的执行;呈递章奏及其他官方文书,甚至代皇帝

审理章奏,职掌机要。由于中书

省是在中朝执事的、封建皇帝的

秘书班子,,是封建国家的中枢、

要害部门,所以他虽然位列尚书

之次,但实权在尚书省之上。一

般情况下,由中书省决定政令,

皇帝批准后交尚书省执行。由于

中书省在事实上参与军国大计

的决策,在执行中可以谏议、辩

驳皇帝的诏令,对官吏的上奏也

有取舍之权,国家的政治中枢从

尚书省移到中书省,中书监、令

取代尚书令、仆成为实际上的宰

相,因此中书省在晋朝有“凤凰

池”之称。

(三)门下省

随着中书省权势月增,皇帝

又恐侵犯自己的大权,所以在尚

书省、中书省之后,魏晋时期先

让侍中参政,后设门下省,以牵

制中书省的职权。侍中,原为汉

朝宫内近侍官,主要职责是:(1)

观天文地理,知吉凶祸福;(2)司

礼仪;(3)掌文书记录;(4)管皇

帝衣物、乘銮及随行。因侍中接

近皇帝,无形中变为亲信贵重的

职位。曹魏和西晋时,侍中地位

日渐重要,凡属重要政令,皇帝

都要征求侍中的意见,同时,侍

中还常常侍从皇帝左右,以备顾

问。到东晋时,设门下省,以侍中

为长官,黄门侍郎为副,属官为

给事中。南北朝时期,门下省正

式成为高级谋议机构。皇帝在下

达诏令以前,首先要征询门下省

意见或将成文交门下省先议,门

下省认为有所损益之处.可以谏

议、封驳。门下省对尚书、中书省

及其他机关的工作.有检查、监

督的权力,特别是门下省同御史

台一样具有弹劾百官的权力。

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制度,

形成于魏晋时期,南北朝因之,

成为定制。为了提高行政实效和

防止权臣篡夺皇位,隋文帝在魏

晋南北朝三省制的基础上,正式

确立了三省长官并为宰相的制

度,唐朝沿袭。

随着新的政治体制的建立,

旧的三公九卿制发生了根本的

变化,三公在以后的各朝代中仍

然存在,例如蔡京、秦桧都以太

师而任宰相,以后元、明、清也都

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三公

在中央官僚机构中官品最高,皆

为正一品,但他们权力不重,没

有实权,不置幕僚。九卿的职务

也逐渐划分到了其他部门中,但

历代又仍旧设有九卿,但它们的

设置已属重复,无非是帝王好讲

排场而已。

(山东省北镇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