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与抗震设计的基本知识PPT
地震防震主题班会PPT课件
地震急救知识
学校应定期开展地震应急和救援培训,让师生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在地震中能互帮互助。
社区地震防护知识
社区应急预案
社区应制定完善的地震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响应流程。定期组织演练,提高社区应对地震的能力。
避难场所设置
社区应指定安全的避难场所,如广场、公园等,并设立明显标识,确保灾时居民能够快速避难。
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
保持冷静
不要惊慌失措,保持冷静思考,这是自救的首要前提。
迅速寻找掩护
立即寻找身边的桌子、床铺等坚固物体,迅速伏在下面以防被坠落物砸中。
远离易坠物
远离窗户、家具等易坠落物,避免被砸伤。即使在户外,也要远离高大建筑物。
切断危险电源
尽快切断电源,防止发生火灾或触电事故。外出时要关闭煤气总阀。
准备好必需的急救用品、食物、饮用水等,随时待命。在地震来临时可以快速带上逃生包离开。
寻找安全避难所
掌握附近的安全避难所位置,如广场、公园等开敞地带,避免留在高层建筑或靠近危险物品的地方。
地震应急预案编制
1
风险评估
分析可能发生的地震情况和风险
2
预案编制
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响应方案
3
组织协调
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协同机制
救援物资储备
社区应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如干粮、饮用水、医疗用品等,确保地震发生时居民能及时获得必需品。
安全隐患排查
社区应定期排查公共建筑、道路、管线等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和加固,提高防震能力。
地震逃生常识
熟悉逃生路线
提前了解办公室、家中及学校的紧急逃生路线和出口位置,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迅速逃离。
准备逃生包
1
制定全面性政策法规
抗震基本知识共35页PPT资料
职业技术学院
伊兹米特市一楼房底层空旷,结构不合理,房屋整 体倾斜,二楼成了一楼。
职业技术学院
地震时河床变形,导致跨河公路桥梁跨塌。
职业技术学院 人员伤亡惨重
职业技术学院
美国加州北岭地震(7.0级)
1994年1月17日,2400栋建筑被毁,多处高架 公路桥受损,死亡61人,伤7300人,直接经济损 失300亿美元,保险损失104亿美元。
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技术学院
唐山大地震
职业技术学院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秒,在河北省唐山、 丰南一带(东经118.0度,北纬39.4度),发生了 7.8级强烈地震,震中区烈度11度。地震波及天津市 和北京市。这次地震发生在工矿企业集中、人口稠 密的城市,极震区内工矿设施大部分毁坏,主要表 现为厂房屋顶塌落,围护墙多数倒塌,高层建筑和 一般民房几乎全部坍塌。震区内普遍发生铁路路基 下沉,铁轨弯曲变形;公路路面开裂;桥墩错动、 倾倒,梁体移动及坠落等。但是地下矿井的破坏比 地面建筑轻得多。
死亡人数达16403人,受伤人数达55863人,经 济损失45亿美元。
职业技术学院
为了省钱,近年兴建的建筑物没有抗震结构,使地震的 伤亡加重。
职业技术学院
震后现场情况
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技术学院
座落在活断层上的一座二层小学教学楼被完全摧毁。
职业技术学院
7.8级地震造成达180公里的破碎带,水平和垂直错 距都很大,引起地表沉陷、隆起、裂缝、液化等地表 破坏,同时造成建筑物的大量毁坏。
灾害类別
极端雨量
太多
洪灾
气象方面
太少
极端气温
干旱
太高
热浪
太低
霜冻、大风雪
抗震基本知识.ppt
抗震基本知识
4 .结构体系
(1)选择抗震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规定: 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 震能力或对重力的承载能力。 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 震能量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5)宜具有多道抗震防线。
抗震基本知识
2.常用地震术语图示
抗震基本知识
3.地震的破坏作用
(1)地表的破坏现象
1)地裂缝 3)地面下沉 2)喷砂冒水 4)滑坡、塌方
(2)建筑物破坏
1)结构丧失整体性 2)结构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的破坏 3)地基失效
抗震基本知识
二、震级与烈度
1.震级
地震的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级。震级的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抗震基本知识
(3)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 1)构件节点的破坏,不应先于其连接的构件。 2)预埋件的锚固破坏,不应先于连接件。 3 )装配式结构构件的连接,应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抗震基本知识
(4)非结构构件 主要有下列三种类型: ①附属构件,如女儿墙、雨蓬等。宜加强本身的整体 性,并与主体有可靠的连接或锚固,防止倒塌伤人。 ②装饰物,如建筑贴画、装饰、吊顶等。这类构件宜 加强同主体结构的连接,应避免吊顶塌落伤,当不可避免 时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 ③非结构墙体,如围护墙、内隔墙和框架填充墙等。 应考虑这类构件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或有利影响,应避 免不合理的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1.场地选择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
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
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作出综合评价。对不利的地段提 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不应在 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
建筑结构建筑抗震设计基本知识二PPT精选文档
•15
4.单质点体系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计算结构自振周期 k/m ,T 2 / 2 m /k
由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查表,得场地特征周期Tg; 由设防烈度查表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 确定、1、2; 由T、Tg、αmax按图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 作用在单质点上的水平地震作用为 FEK=αg=αmg。
❖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T1
0.330.0006H 92 3B
或 T1=(0.07-0.09)n
式中:H、B、n意义同前。
•22
第五节 结构的抗震验算
一、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二、抗震验算的设计表达式 三、抗震变形验算
•23
一、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1.无地震作用组合:
S=γGSGK + ψQγQSQK + ψWγWSWk 式中:
一般情况下应取1.4; ③ 风荷载的分项系数γW:应取1.4。 2)位移计算时:
公式中各分项系数均应取1.0。
•25
楼面活荷载和风荷载组合值系数ψQ、ψW:
❖ 当永久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应分别取0.7和0.0; ❖ 当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应分别取1.0和0.6或
0.7和1.0; ❖ 对书库、档案库、储藏室、通风机房和电梯机房, 本条楼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取0.7的场合应取为0.90。
•13
2.单质点弹性体系的地震作用
F m a S x 0 g m x a 0 S m a xm a x g kG G
式中:m、G ——为单质点体系的质量及重量; g ——重力加速度;
x0m ax ——为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
Sa/x0m ax——称为地震系数,表示地面运动的相对强度;
防震与抗震设施设置
抗震建筑技术
隔震技术
01
通过在建筑物底部设置隔震支座或隔震沟等,隔离地震能量向
上传递。
消能技术
02
利用特殊设计的构件或装置,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降低结构
振动。
结构控制技术
03
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建筑物的振动,减轻地震对结构的影响。
04 防震与抗震设施的设置原 则
科学性原则
科学选址
根据地震活动带和地质构造情况,选择合适的地点进 行设施建设。
耐震材料
选用耐震性能好的材料,如钢板、耐震橡胶等,以提高建筑物的耐震 能力。
建筑设备的防震与抗震配置
防震电气系统
采用防震电气系统,如防震电缆、防震变压器等,以减少地震对 电气系统的影响。
防震给排水系统
设置防震给排水系统,包括抗震支架、抗震水管等,以确保地震时 水、电的正常供应。
防震消防设施
配备防震消防设施,如消防泵、消防水箱等,以应对地震引发的火 灾等紧急情况。
实用性原则
设施应便于检查和维护, 降低维护成本。
设施应易于操作和维护, 降低使用难度。
确保设施具备所需的功能 ,满足实际需求。
功能适用
操作简便
维护方便
05 防震与抗震设施的设置方 法
建筑结构的防震与抗震设计
结构体系选择
选择具有抗震性能的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以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防震建筑技术
隔震技术
利用隔震技术对建筑物进行加固,通过在建筑物底部设置 隔震支座和阻尼器,隔离地震能量向上传递。
消能减震技术
利用消能减震技术对建筑物进行加固,通过在建筑结构中 加入消能减震装置,如阻尼器、减震器等,吸收地震释放 的能量。
防震科普知识课件PPT
加强防震减灾科 普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防震意识是防震减 灾工作的重要环节。建议加 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地震知 识和防震减灾技能,提高公 众的防震意识和自救互救能 力。
完善应急救援体 系
应急救援是减轻地震灾害损 失的关键环节。建议完善应 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救援 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 力和效率。同时,加强应急 物资储备和调配,确保救援 工作的顺利进行。
01
通过课堂教育、宣传栏、演练等多种形式,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提高师生员工的防震意识。
紧急疏散演练
02
定期组织紧急疏散演练,让师生员工熟悉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
,提高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
03
对学校等公共场所的建筑物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及时加固改造
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
个人自救互救技能培养
地震次生灾害及其危害
次生灾害类型
包括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瘟疫等。
危害
地震次生灾害可能加重地震直接灾害的损失,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火灾会烧毁房屋和财 产,造成人员伤亡;水灾会冲毁道路、桥梁和农田等;毒气泄漏和瘟疫则可能引发公共卫生危机。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历史资料分析法
通过分析历史地震资料,评估 未来地震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
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公众的地震安全 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地震保险制度
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为制 定科学合理的防震减灾策略提供依据。
建立地震保险制度,为受灾群众提供经济 补偿和重建支持。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应急指挥体系
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条块结合的应急指挥体系,确保地震应
第一章(第2节课讲义)建筑结构抗震
(下图是1990年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二、地震烈度 1.地震烈度定义及影响因素 2.地震烈度表 3.基本烈度 4.设防烈度
二、地震烈度
1.地震烈度定义及影响因素 2.地震烈度表 3.基本烈度 4.设防烈度 5.多遇烈度
建筑所在地区在设计基准期(50年)内出现的频度最 高的烈度,也称为常遇烈度、小震烈度,用Is表示。其超 越概率为63.2%,重现期为50年。
6.罕遇烈度
建筑所在地区在设计基准期(50年)内具有超越概率 2%-3%的地震烈度,也称为大震烈度。重现期约为2000年。
大、中、小震的划分标准
多遇 烈度 (小震)
基本 烈度 (中震)
罕遇 烈度 (大震)
第一章 抗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要求
§1.2 地震的一些基本概念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 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 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 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 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 几次。
堪修复
多数砖烟囱从根部破坏或倒毁
(7.08-14.14) (0.72-1.41)
11
毁灭
地震断裂延续很长。山崩常见。基岩上的拱桥
毁坏
12
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
二、地震烈度
1.地震烈度定义及影响因素 2.地震烈度表 3.基本烈度与地震区划
地震知识ppt课件
加强地震科普宣传
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 能力,加强地震预警信息的传 播和普及。
投资地震研究
加大对地震研究的投入,推动 地震监测、预测和减灾技术的
创新和发展。
04 地震案例分析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严重的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该地震发生在1976年,震级为7.8级,震中位于唐山市区附 近。
总结词
了解地震的分类和分布有助于更好地预 测和应对地震灾害。根据不同的分类标 准,地震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浅源地 震、深源地震、构造地震等。同时,地 震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主要集中在 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等地区。
VS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地震可以分为多种 类型。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可以分为浅源 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中源地 震(震源深度在60-300公里之间)和深 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根据 成因,地震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 、塌陷地震等类型。此外,根据地震的分 布规律,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欧亚地震带等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壳构 造活动较为活跃,容易发生地震灾害。
掌握应急避险技能
在地震发生时,应保持冷静,迅 速采取正确的避险姿势和避险措 施,如躲在桌子下、关闭火源等
。
学习自救互救知识
了解如何进行自救和互救,掌握 心肺复苏等基本的急救技能,以
便在地震后及时进行救援。
及时报警求助
在地震后应尽快报警求助,并告 知地震的地点、震级等信息,以 便专业救援队伍及时赶到现场进
唐山大地震造成了大量建筑物倒塌和损坏,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也遭 到了严重破坏。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科技水平有限,救援工作面临很
大的困难。
第二章 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3)建筑性能要求
“小震不坏”,要求建筑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满 足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要求和建筑弹性变形不超过 规定的弹性变形限值。 “基本地震可修”,要求建筑结构具有相当的延性 能力(变形能力),不发生不可修复的脆性破坏, 用结构延性设计来解决。 “大震不倒”,要求建筑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其 弹塑性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弹塑性变形限值。
2.1.2 地震的类型与成因
1.地震类型
地震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叫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由于地表或地下岩层突然大规模陷落和 崩塌而造成的地震叫陷落地震 构造地震: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 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叫构造 地震
2.1.2 地震的类型与成因
2.构造地震的成因
2.1.1地球的构造
地球
地壳:平均厚度30km 地幔:厚度2900km 地核:半径3500km
(1)地壳:地壳由各种不均匀的岩石组成,世界上绝
大部分地震都发生在这一薄薄的地壳内。
2.1.1地球的构造
(2)地幔:地幔主要由质地坚硬的橄榄岩组成,这种
物质具有粘弹性;地幔内部物质在热状态下和不均 衡压力作用下缓慢地运动着。这可能是地壳运动的 根源。到目前为止,所观测到的最深的地震发生在 地下700km左右处,可见地震仅发生在地球的地壳 和地幔上部。 (3)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分为外核(厚 2100km)和内核,其主要构成物质是镍和铁。据 推测,外核可能处于液态,而内核可能是固态。
2.2.1 抗震设计总则
(4)两阶段设计步骤
第一阶段,对绝大多数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 结构和构件承载力验算和结构弹性变形验算,对各 类结构按规范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第二阶段,对一些规范规定的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下 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防震减灾PPT免费
防震减灾PPT免费contents •防震减灾概述•地震基础知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非结构构件与设备抗震措施•地震应急救援与恢复重建策略•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解读•总结与展望目录地震造成建筑物倒塌、地面开裂等,直接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影响地震波及范围内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地震引发社会恐慌,对灾区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同时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灾后重建。
030201地震危害与影响防震减灾意义及目标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防震减灾措施,降低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减轻地震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冲击,维护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将防震减灾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相结合,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防震减灾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包括地震监测预警、抗震设防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应用。
国内研究现状国际社会对防震减灾工作高度重视,日本、美国等国家在地震预警、抗震技术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国外研究现状未来防震减灾将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技术创新和国际化合作,推动防震减灾事业不断发展。
发展趋势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引起的地震,称为结构性地震。
构造地震由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
火山地震火山岩浆到地表后,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岩浆房将覆盖在岩桨房上的地壳托起,形成巨大的穹隆状地形,称为火山穹隆。
塌陷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诱发地震地震类型与成因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使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
体波当体波到达地表时,又会激发沿地表传播的面波。
面波分为勒夫波和瑞利波。
面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首先到达地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随后到达地面,引起地面水平晃动。
地震波传播速度地震波传播特性地震震级与烈度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中浅源地震,震中烈度与震级的大致对照关系如表1.2
震级M
2
3
4
5
6
7
8
震中烈度I0 1~2
3
4~5
6~7
7~8
9~10
11
表1.2 震级与震中烈度的关系
8以上 12
地震烈度把地震的强烈程度,从无感到建筑物毁灭及山河改观等 划分为若干等级,列成表格,以统一的尺度衡量地震的强烈程度。 我国现行《中国地震烈度表》(GB/T17742)采用 12 等级的地震烈 度划分,见表1.3。
地震动的三要素:地震动的峰值(最大振幅) 频谱 持续时间
§1.2 地震强度的衡量
地震强度的大小的衡量体系:1.震级 2.烈度
1.2.1 地震的能量:震级
地震震级——地震震级是度量地震本身强度大小的指标,它是地震的基本 参数之一,用符号M表示。 里氏震级——震级的大小是在距震中100km处标准地震仪(指摆的自振周 期为0.8s,阻尼系数为0.8,放大系数为2800倍的地震仪)记录下来的地 震S波最大水平振幅A(以μm计)的常用对数值:
2)面波 面波是在地表面传播的波,又称为L波。它是由体波经地层界面 多次反射、折射形成的次生波。面波主要有瑞雷波和乐浦波两种 形式。 瑞雷波传播时,介质质点在波的行进方向与地表法向组成的平面 内作椭圆运动,像波浪效应。 乐浦波传播时,介质质点在与波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作剪 切型运动,在地面上表现为蛇形运动。
A
大多数人惊逃
户外,骑自行
Ⅶ
车的人有感觉, 行驶中的汽车
B
驾乘人员有感
觉
C
A
B
Ⅷ
多数人摇晃颠 簸,行走困难
C
少数毁坏和/或 严重破坏,多 数中等和/或轻 微破坏
0.09~0.31
少数中等破坏, 多数轻微破坏 和/或基本完好
少数中等和/或 轻微破坏,多 0.07~0.22 数基本完好
MlgA
(1.4)
对于浅源地震,常用如下经验公式来表示震级M与地震能量E(单位为erg, 1erg=10-7J)之间的关系:
lg E1.5M1.8 1
(1.5)
基于震级的地震分类:小于2级的地震叫作微震,人们感觉不到, 只有仪器才能记录下来;2~4级地震叫有感地震人能感觉到;5级 以上地震就要引起不同程度的破环,统称为破坏性地震;7级以上 地震则称为强烈地震或大震,8级以上就称为特大地震。
图1.2 体波质点振动形式
纵波的传播速度V
与横波的传播速度
P
V
S
VP
E(1) (1)(12)
(1.1)
VS
E
2(1)
G
(1.2)
式中:E为介质的弹性模量; G为介质的剪切模量;μ为介质的泊松 比;ρ为介质的密度。
在弹性介质中,两者关系
VP 2(1 ) VS 1 2
(1.3)
上式大于1,因此纵波比横波先到达。
—
门、窗作响
—
悬挂物明显摆 动,器皿作响——梦中惊醒
Ⅴ
室内绝大多 数、室外多 数人有感觉, — 多数人梦中 惊醒
门窗、屋顶、屋 架颤动作响,灰 土掉落,个别房 屋墙体抹灰出现 细微烈缝,个别 屋顶烟囱掉砖
—
悬挂物大幅度晃动, 不稳定器物摇动或 翻倒
0.31 (0.22~0.44)
0.03 (0.02~0.04)
图1.1 震源、震中、震中距与震中区
1.1.3 地震波 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分为 体波和面波。 体波是通过地球本体传递的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面波为沿地表传播的次生波,指乐甫(Love)波和瑞雷(Rayleigh)波。 1)体波 纵波是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拉压波,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 传播方向一致,在固体和液体介质中都能传播。 横波是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剪切波,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 传播方向垂直,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
多数人站立 Ⅵ 不稳,少数
人惊逃户外
A
少数中等破坏, 多数轻微破坏和/ 或基本完好
0.00 ~0.11 家具和物品移动;
河岸和松软土出现
裂缝,饱和砂层出
个别中等破坏,
现喷砂冒水;个别
B 少数轻微破坏,
独立砖烟囱轻度裂
多数基本完好
缝
C
个别轻微破坏, 大多数基本完好
0.00 ~0.08
0.63
0.06
(0.45~0.89) (0.05~0.09)
1.2.2 地震的影响:烈度等级
地震烈度:是地震对地面影响的强烈程度,主要依据宏观的地震 影响和破坏现象来判断。
对于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而同一次地 震中,不同地方的烈度是不同的。 等烈度线:对应于一次地震,在受到影响的区域内具有相同烈度 的各个地点的外包线 震中区的烈度称为震中烈度。
地震的分类
人为地震
塌陷地震 自发地震
非自发地震
1.1.2 震源、震中与震中距 震源——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而释放能量的地方。 震源深度——震源至地面的距离。浅源地震:60km以内(世界上绝 大部分地震是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 60~300km以内;300km 以上为深源地震。 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地方震:震中距在100 km以内的 地震;近震:震中距在100~1000km之间的地震;震中距大于 1000km的地震称远震。 震中距——地面上某点至震中的距离。
图1.3 面波质点振动形式
地震波示意图
图1.4 地震曲线图
地震记录上,纵波最先到达,横波到达较迟,面波在体波之后到达, 一般当横波或面波到达时地面振动最强烈。地震波记录是确定地震发 生的时间、震级和震源位置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工程结构物在地震 作用下的实际反应的重要资料。
1.1.4 地震动
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振动,通常称为地震动。其中,在震 中区附近的地震动称为近场地震动。
地
震 烈
人的感觉
度
类 型
Ⅰ
无感
—
Ⅱ
室内个别静止 中的人有感觉
—
表1.3 中国地震烈度表
房屋震害
其他震害现象 水平向地震动参数
震害程度
平均震害 指数
峰值加速 峰值速度 度(m/s2) (m/s)
—
—
—
—
—
—
—
—
—
—
Ⅲ
室内少数静止 中的人有感觉
—
门、窗轻微作 响
—
悬挂物微动
—
—
室内多数人、
Ⅳ
室外少数人有 感觉,少数人
第一章 地震与抗震设计的基本知识
§1.1 地震与地震波
地震——地球内某处因地球构造运动岩层突然破裂,或因局 部岩层塌陷、火山爆发、其他原因等发生了振动,并以波的形式 传到地表引起地面的颠簸和摇晃,从而引起的地面运动。
1.1.1 地震的分类
构造地震——分布广,发生次数多,影响范围广
自然地震 火山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