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出塞五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后出塞五首 五言古诗

后出塞五首 五言古诗

后出塞五首五言古诗杜甫《后出塞五首》杜甫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幕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装马鞭,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遮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以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何足论!跃马二十年,恐孤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兼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免脱,穷老无儿孙。

组诗《后出塞》共五首,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四月。

是《前出塞》的姐妹篇。

组诗艺术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生活,显示出诗人的政治敏感性。

诗中的主人公是一名怀着功名万里、雄心勃勃的军士,他为立功封爵而入伍赴边,由于在蓟门军中察觉了“主将”(指安禄山)图谋不轨的动机,想到自己“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本为效忠国家而来,怎料竟上了“贼船”,“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于是,为躲避叛逆“恶名”,而逃之夭夭了。

全组诗叙述了这个军士从辞家赴边到归来的整个过程,结构严密,次序井然。

清仇兆鳌简析这五首诗为:第一首“记应募之事”,第二首“记途中之事”,第三首“讥边将生事”,第四首“刺将骄欲叛”,第五首“褒军士之不从逆者”。

第二首中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和“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两联,是描写军中生活的千古名句。

诗篇是作者创作高峰前夕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杜甫《后出塞五首》诗词赏析

杜甫《后出塞五首》诗词赏析

杜甫《后出塞五首》诗词赏析后出塞五首唐代:杜甫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注释上句“有”字喑含讽意,揭出功业的罪恶本质。

“旧丘”犹“故园”,即“老家”。

召募,这时已实行募兵制的“扩(音廓)骑”。

蓟门,点明出塞的地点。

其地在今北京一带,当时属渔阳节度使安禄山管辖。

这两句模仿《木兰诗》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辕”的句法。

道周,即道边。

斑白,是发半白,泛指老人。

居上列,即坐在上头。

酒酣,是酒喝到一半的时候。

庶羞,即莱肴。

白居易诗“人老意多慈”,老人送别,只希望小伙子能多吃点。

别有赠,即下句的“吴钩”。

“别”字对上文“庶羞”而言。

吴钩,春秋时吴王阖闾所作之刀,后通用为宝刀名。

深喜所赠宝刀,暗合自己“封侯”的志愿,所以“含笑”而细玩。

洛阳东面门有“上东门”,军营在东门,故曰“东门营”。

由洛阳往蓟门,须出东门。

这句点清徵兵的地方。

河阳桥在河南孟津县,是黄河上的浮桥,晋杜预所造,为通河北的要津。

大旗,大将所用的红旗。

《通典》卷一百四十八:“陈(阵)将门旗,各任所色,不得以红,恐乱大将。

”这两句也是杜甫的名句,因为抓住了事物的特徵,故能集中地表现出那千军万马的壮阔军容,下句化用《诗经》的“萧萧马鸣”,加一“风”字,觉全局部动,飒然有关塞之。

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一赏析

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一赏析

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一赏析《后出塞五首》其一杜甫“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诗名《后出塞五首》,我们前面赏析过《前出塞九首》,这“后出塞”就是在前面那九首之后写的。

来看其一原诗:“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字词典故“及”:【趁着的意思。

】赏析作为一个男儿生于世间,应当趁着力壮,拜将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字词典故“战伐”:【征战攻伐。

】“旧丘”:【故园,故里。

】赏析只有参加征战,到处攻伐,才能建功立业,哪能空守旧家园?“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字词典故“召募”:【招募。

】“蓟ji4门”:【原指“古蓟门关”。

唐代以关名置蓟州后亦泛指蓟州一带。

现在的天津。

】赏析今日正当招募将士,开赴蓟门。

军队马上开拔出动,不可能停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赏析于是我花了千金,买了马鞍,花了百金,装了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字词典故“闾里”:【乡里。

】“道周”:【路旁。

】“拥”:【拥着,围着。

】赏析乡里之人送我出行,亲戚相拥,围在了道路四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字词典故“上列”:【上座。

】“酣”:【喝酒喝到畅快。

】“庶”:【多种。

】“羞”:【通“饈”,美食。

】赏析头发斑白的长辈,位居上列,送行的宴席,各位美酒喝到酣,美食不断进桌来。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字词典故“吴钩”:【刀刃为曲线形的吴国刀。

(唐代又复兴起用曲刀)在春秋时期很流行,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

后来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赏析少年我今日出征,与大家话别,说出了豪迈的赠言。

边说之时,我含笑地看了看自己手中的吴钩。

这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买刀买马,准备出征报国。

临别之时,父老乡亲来给他送行,酒足饭饱,豪言赠别。

(百度百科那里的解释,真是错得离谱,简直没法看。

《后出塞五首其二》翻译赏析

《后出塞五首其二》翻译赏析

《后出塞五首其二》翻译赏析《后出塞五首其二》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前言】《后出塞五首其一》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

这五首诗以一位*士的口吻,诉说他从应募赴*到只身脱逃的经历,通过一个人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酿乱期”的历史真实。

第二首,接上叙述在路上的情事;第三首,写*士到蓟门*中之后所起的反感;第四首,进一步揭发蓟门主将的骄横,已到了顺我者生、逆我者死的地步;第五首,*士诉说脱身经过,以及到老孤独的情景。

全诗艺术地再现了一个特定时代的历史生活。

【注释】[9]洛阳东面门有“上东门”,*营在东门,故曰“东门营”。

由洛阳往蓟门,须出东门。

这句点清徵兵的地方。

[10]河阳桥在河南孟津县,是黄河上的浮桥,晋杜预所造,为通河北的要津。

[11]大旗,大将所用的红旗。

《通典》卷一百四*:“陈(阵)将门旗,各任所*,不得以红,恐乱大将。

”这两句也是杜甫的名句,因为抓住了事物的特徵,故能集中地表现出那千*万马的壮阔*容,下句化用《诗经》的“萧萧马鸣”,加一“风”字,觉全局部动,飒然有关塞之。

[12]幕,帐幕。

列,是整齐的排列着。

这些帐幕都有一定的方位和距离。

[13]因为要宿营,所以各自*各自的部队。

[14]因*今森严,故万幕无声,只见明月高挂无中。

上句也是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令严”的。

[15]悲笳,静营之号,*令既严,笳声复悲,故惨不骄。

[16]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

“嫖姚”同“剽姚”,霍去病曾以“嫖姚校尉”一战成名。

【翻译】清晨,我到东门营报到,傍晚,就开拔到了河阳桥上。

晚霞映照迎风招展的*旗,战马与萧萧朔风呼应嘶鸣。

一望无际的沙原排列着无数行*帐幕,行伍首领各自召集手下的士兵。

夜空中,高高悬挂朗朗明月,*令森严,整个营地寂然无声。

几声悲咽的茄声划破长空,从*壮士神情肃然,失去了往日骄纵之情。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出自唐代杜甫的《后出塞五首》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杜甫诗词《后出塞五首》(其二)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后出塞五首》(其二)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后出塞五首》(其二)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后出塞五首》(其二) 【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赏析】:杜甫的《后出塞》共计五首,此为组诗的第二首。

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部伍生活情景。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首句交待入伍的时间、地点,次句点明出征的去向。

东门营,当指设在洛阳城东门附近的军营。

河阳桥,横跨黄河的浮桥,在河南孟县,是当时由洛阳去河北的交通要道。

早晨到军营报到,傍晚就随队向边关开拔了。

一“朝”一“暮”,显示出军旅生活中特有的紧张多变的气氛。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显然已经写到了边地傍晚行军的情景。

“落日”是接第二句的“暮”字而来,显出时间上的紧凑;然而这两句明明写的是边地之景,《诗经。

小雅。

车攻》就有“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句。

从河阳桥到此,当然不可能瞬息即到,但诗人故意作这样的承接,越发显出部队行进的迅疾。

落日西照,将旗猎猎,战马长鸣,朔风萧萧。

夕阳与战旗相辉映,风声与马嘶相交织,这不是一幅有声有色的暮野行军图吗?表现出一种凛然庄严的行军场面。

其中“马鸣风萧萧”一句的“风”字尤妙,一字之加,“觉全局都动,飒然有关塞之气”。

天色已暮,落日西沉,自然该是宿营的时候了,“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两句便描写了沙地宿营的图景:在平坦的沙地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成千上万个帐幕,那些行伍中的首领,正在各自招集自己属下的士卒。

这里,不仅展示出千军万马的壮阔气势,而且显见这支部队的整备有素。

入夜后,沙地上的军营又呈现出另一派景象和气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描画了一幅形象的月夜宿营图:一轮明月高悬中天,因军令森严,万幕无声,荒漠的边地显得那么沉寂。

后出塞五首

后出塞五首

二.创作背景
《后出塞五首》当作于公元755年(唐玄宗天 宝十四载)冬,安禄山反唐之初。目的在于通过 一个脱身归来的士兵的自述,大声疾呼的揭露安 禄山的反唐真相,叫唐明皇快快清醒过来,并指 出养成禄山反叛的原因,即在于他自己的好大喜 功,过宠边将,以致禄山得以边功市宠、形成养 虎贻患。
三.作品鉴赏
诗一开始就讲得很明白,主人公赴边的目的就是追求 “封侯”。从第一首“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到第五 首“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的表白,可见主人公求取 功名封赏的思想是一贯的,并未发生何种转变。“古人重 守边”六句,不能理解为诗中人思想的转变,而只能理解 为诗人自己对时事的评议,或者说它们恰恰是诗人对笔下 人物思想、行动的一种批判。 《后出塞五首》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特定时代的历史生活。 诗中主人公是募兵制下一个应募兵的典型形象。他既有应 募兵通常有的贪功恋战心理,又有国家民族观念。他为立 功封爵而赴边,又为避叛逆的“恶名”而逃走。组诗在欢 庆气氛中开头,凄凄凉凉地结尾,是一出个人命运的悲剧。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 (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 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 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早期作品主 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期间许多作品 反 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 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虽然杜甫是个现 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 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 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 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 多集于《杜工部集》。

《后出塞五首其二》翻译赏析

《后出塞五首其二》翻译赏析

《后出塞其二》翻译赏析《后出塞五首其二》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前言】《后出塞五首其一》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

这五首诗以一位军士的口吻,诉说他从应募赴军到只身脱逃的经历,通过一个人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酿乱期”的历史真实。

第二首,接上叙述在路上的情事;第三首,写军士到蓟门军中之后所起的反感;第四首,进一步揭发蓟门主将的骄横,已到了顺我者生、逆我者死的地步;第五首,军士诉说脱身经过,以及到老孤独的情景。

全诗艺术地再现了一个特定时代的历史生活。

【注释】[9]洛阳东面门有“上东门”,军营在东门,故曰“东门营”。

由洛阳往蓟门,须出东门。

这句点清徵兵的地方。

[10]河阳桥在河南孟津县,是黄河上的浮桥,晋杜预所造,为通河北的要津。

[11]大旗,大将所用的红旗。

《通典》卷一百四十八:“陈(阵)将门旗,各任所色,不得以红,恐乱大将。

”这两句也是杜甫的名句,因为抓住了事物的特徵,故能集中地表现出那千军万马的壮阔军容,下句化用《诗经》的“萧萧马鸣”,加一“风”字,觉全局部动,飒然有关塞之。

[12]幕,帐幕。

列,是整齐的排列着。

这些帐幕都有一定的方位和距离。

[13]因为要宿营,所以各自集合各自的部队。

[14]因军今森严,故万幕无声,只见明月高挂无中。

上句也是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令严”的。

[15]悲笳,静营之号,军令既严,笳声复悲,故惨不骄。

[16]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

“嫖姚”同“剽姚”,霍去病曾以“嫖姚校尉”一战成名。

【翻译】清晨,我到东门营报到,傍晚,就开拔到了河阳桥上。

晚霞映照迎风招展的军旗,战马与萧萧朔风呼应嘶鸣。

一望无际的沙原排列着无数行军帐幕,行伍首领各自召集手下的士兵。

夜空中,高高悬挂朗朗明月,军令森严,整个营地寂然无声。

几声悲咽的`茄声划破长空,从军壮士神情肃然,失去了往日骄纵之情。

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五赏析

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五赏析

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五赏析《后出塞五首》其五杜甫“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来看其五原诗:“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字词典故“良家”:【善于经营而致富的人家。

《管子·问》:“问乡之良家,其所牧养者几何人矣。

” 尹知章注:“良家,谓营生以致富者。

”】“出师”:【徒弟期满学成。

】赏析杜甫说,我本是一个家境不错,善于营生之家的子弟。

当初我也拜师学了好多门手艺。

这里杜甫以一位军士自述的口吻。

特地说自己是“良家子”,可能与后面的经历有关。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赏析“益”:【更加。

】赏析杜甫说,现在军队里的将领非常骄矜,让我愈加地忧愁,思虑更多了。

这个时候,身份显贵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不值得谈论。

这又是为何呢?为什么“将骄”了呢?是不是承接上一首诗中的“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本来加入军队,不就是为了“及壮当封侯”的嘛,为什么现在又觉得“身贵不足论”了呢?继续往下看:“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赏析杜甫说,自从我跃上战马报效国家,至今已有二十年。

唯恐辜负圣明君主对我们的恩典。

这话怎么理解呢?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一直兢兢业业,唯恐辜负明主的恩典。

不过,再往下看,恐怕会有另外一种理解。

那就是,现在开始担心自己会辜负明主的恩典,为什么呢?:“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字词典故“坐见”:【犹言眼看着。

】“幽州”:【“幽州”即“范阳郡”,安禄山在此起兵,发动叛乱。

】“河洛”:【黄河,洛河。

】赏析杜甫说,我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幽州的战骑,长驱直入,来到了黄昏中的黄河与洛河。

当时,安禄山纠集了十五万人马,号称二十万军队,连夜从范阳出发,向南进军。

因为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估计下面很多将士也是将信将疑,可是也没有办法,军令之下,就跟着军队往长安方向进发了。

我们现在回过去看这位军士之前的“愁思”,就有些理解了,为什么这个时候“身贵不足论”,“恐辜明主恩”。

《后出塞五首》诗词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

《后出塞五首》诗词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

《后出塞五首》诗词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后出塞五首》是由杜甫所创作的,诗中主人公正是募兵制下一个应募兵的典型形象。

他既有应募兵通常有的贪功恋战心理,又有国家民族观念。

小编精选了一些《后出塞五首》鉴赏,一起来看看吧。

《后出塞五首》唐朝:杜甫其一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其二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其三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其四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其五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后出塞五首》古诗简介《后出塞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

这五首诗以一位军士的口吻,诉说他从应募赴军到只身脱逃的经历,通过一个人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酿乱期”的历史真实。

第一首,从军者自叙应募动机及辞家盛况;第二首,接上叙述在路上的情事;第三首,写军士到蓟门军中之后所起的反感;第四首,进一步揭发蓟门主将的骄横,已到了顺我者生、逆我者死的地步;第五首,军士诉说脱身经过,以及到老孤独的情景。

全诗艺术地再现了一个特定时代的历史生活。

《后出塞五首》翻译/译文男子汉生在这个世上,就是要在壮年的候实现自己的报负。

应当征战边疆,怎么可以守着自己出生的地方呆一辈子呢?国家招用我们的时候远赴蓟门,大军就要走了不可以因为自己而留下。

杜甫的后出塞其二翻译鉴赏

杜甫的后出塞其二翻译鉴赏

杜甫的后出塞其二翻译鉴赏杜甫的后出塞其二翻译鉴赏杜甫的《后出塞》共计五首,此为组诗的第二首。

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部伍生活情景。

下面是杜甫的后出塞其二翻译鉴赏,欢迎参考阅读!《后出塞(其二)》原文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后出塞(其二)》鉴赏“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首句交待入伍的时间、地点,次句点明出征的去向。

东门营,当指设在洛阳城东门附近的军营。

河阳桥,横跨黄河的浮桥,在河南孟县,是当时由洛阳去河北的交通要道。

早晨到军营报到,傍晚就随队向边关开拔了。

一“朝”一“暮”,显示出军旅生活中特有的紧张多变的气氛。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已经写到了边地傍晚行军的情景。

“落日”是接第二句的“暮”字而来,显出时间上的紧凑;然而这两句明明写的是边地之景,《诗经·小雅·车攻》就有“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句。

从河阳桥到此,当然不可能瞬息即到,但诗人故意作这样的承接,越发显出部队行进的迅疾。

落日西照,将旗猎猎,战马长鸣,朔风萧萧。

夕阳与战旗相辉映,风声与马嘶相交织,这是一幅有声有色的暮野行军图。

表现出一种凛然庄严的行军场面。

其中“马鸣风萧萧”一句的“风”字尤妙,一字之加,“觉全局都动,飒然有关塞之气”。

天色已暮,落日西沉,自然该是宿营的时候了,“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两句便描写了沙地宿营的图景:在平坦的`沙地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成千上万个帐幕,那些行伍中的首领,正在各自招集自己属下的士卒。

这里,不仅展示出千军万马的壮阔气势,而且显见这支部队的整备有素。

入夜后,沙地上的军营又呈现出另一派景象和气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描画了一幅形象的月夜宿营图:一轮明月高悬中天,因军令森严,万幕无声,荒漠的边地显得那么沉寂。

忽而,数声悲咽的笳声(静营之号)划破夜空,使出征的战士肃然而生凄惨之感。

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译文及赏析

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译文及赏析

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译文及赏析导语:杜甫的《后出塞》共计五首,此为组诗的第二首。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读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后出塞五首·其二》译文及赏析。

希望能帮到大家!原文后出塞五首(其二)杜甫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译文清晨,我到东门营报到,傍晚,就开拔到了河阳桥上。

落日映照迎风招展的军旗,战马与萧萧朔风呼应嘶鸣。

一望无际的沙原排列着无数行军帐幕,行伍首领各自召集手下的士兵。

夜空中,高高悬挂朗朗明月,军令森严,整个营地寂然无声。

几声悲咽的茄声划破长空,从军壮士神情肃然,失去了往日骄纵之情。

借问统领军队的大将是谁?大概又是一个嫖姚校尉霍去病。

赏析杜甫的《后出塞》共计五首,此为组诗的第二首。

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部伍生活情景。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首句交待入伍的时间、地点,次句点明出征的去向。

东门营,当指设在洛阳城东门附近的军营。

河阳桥,横跨黄河的浮桥,在河南孟县,是当时由洛阳去河北的交通要道。

早晨到军营报到,傍晚就随队向边关开拔了。

一“朝”一“暮”,显示出军旅生活中特有的紧张多变的气氛。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显然已经写到了边地傍晚行军的情景。

“落日”是接第二句的“暮”字而来,显出时间上的紧凑;然而这两句明明写的是边地之景,《诗经·小雅·车攻》就有“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句。

从河阳桥到此,当然不可能瞬息即到,但诗人故意作这样的承接,越发显出部队行进的迅疾。

落日西照,将旗猎猎,战马长鸣,朔风萧萧。

夕阳与战旗相辉映,风声与马嘶相交织,这不是一幅有声有色的.暮野行军图吗?表现出一种凛然庄严的行军场面。

其中“马鸣风萧萧”一句的“风”字尤妙,一字之加,“觉全局都动,飒然有关塞之气”。

天色已暮,落日西沉,自然该是宿营的时候了,“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两句便描写了沙地宿营的图景:在平坦的沙地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成千上万个帐幕,那些行伍中的首领,正在各自招集自己属下的士卒。

《后出塞五首》杜甫

《后出塞五首》杜甫

《后出塞五首》杜甫后出塞五首杜甫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笔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已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杜甫诗鉴赏:《后出塞》组诗叙写开元天宝年间一位军士从应募赴军到只身脱逃的经历,通过一个人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天宝之变的“酿乱期”的历史真实。

自开元中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兵农分离,出现了职业兵。

德宗时李泌论募兵制是祸乱的根源,说这种应募的兵士,既非土著,又无宗族,重赏赐而轻生。

《后出塞》主人公正是这样一个应募者形象。

一无牵挂的汉子,乐意当兵吃粮。

诗中提到相赠吴钩的“少年”,当属唐诗中常常写到的少年游侠一类人物。

物以类聚,此诗主人公也应是这一类人物。

组诗第一首系主人公自叙应募动机及辞家盛况;第二首叙赴军途中情事,尚归美主将;第三首是诗人的议论;第四首则揭露蓟门主将的骄横;第五首则写逃离军旅的经过。

此组诗的突出成就,便在塑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

对此诗的赏析,便应围绕这一中心来进行。

一度怀着功名万里雄心的军士后来逃归,其逃离的动机,诗中说得很清楚,是由于他在蓟门军中看到“主将”(当指安禄山)日益骄横、目中无君,而朝廷一味姑息养奸“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自己本为效忠国家而来(“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不料却上了“贼船”,“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因而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了。

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译文及赏析

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译文及赏析

杜甫《后出塞·其二》译文及赏析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译文及赏析导语:杜甫的《后出塞》共计五首,此为组诗的第二首。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读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后出塞五首·其二》译文及赏析。

希望能帮到大家!原文后出塞五首(其二)杜甫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译文清晨,我到东门营报到,傍晚,就开拔到了河阳桥上。

落日映照迎风招展的军旗,战马与萧萧朔风呼应嘶鸣。

一望无际的沙原排列着无数行军帐幕,行伍首领各自召集手下的士兵。

夜空中,高高悬挂朗朗明月,军令森严,整个营地寂然无声。

几声悲咽的茄声划破长空,从军壮士神情肃然,失去了往日骄纵之情。

借问统领军队的大将是谁?大概又是一个嫖姚校尉霍去病。

赏析杜甫的《后出塞》共计五首,此为组诗的第二首。

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部伍生活情景。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首句交待入伍的时间、地点,次句点明出征的去向。

东门营,当指设在洛阳城东门附近的军营。

河阳桥,横跨黄河的浮桥,在河南孟县,是当时由洛阳去河北的交通要道。

早晨到军营报到,傍晚就随队向边关开拔了。

一“朝”一“暮”,显示出军旅生活中特有的紧张多变的气氛。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显然已经写到了边地傍晚行军的情景。

“落日”是接第二句的“暮”字而来,显出时间上的紧凑;然而这两句明明写的是边地之景,《诗经·小雅·车攻》就有“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句。

从河阳桥到此,当然不可能瞬息即到,但诗人故意作这样的承接,越发显出部队行进的迅疾。

落日西照,将旗猎猎,战马长鸣,朔风萧萧。

夕阳与战旗相辉映,风声与马嘶相交织,这不是一幅有声有色的暮野行军图吗?表现出一种凛然庄严的.行军场面。

其中“马鸣风萧萧”一句的“风”字尤妙,一字之加,“觉全局都动,飒然有关塞之气”。

杜甫诗词《后出塞五首》(其二)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后出塞五首》(其二)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后出塞五首》(其二)的诗意赏析《后出塞五首》(其二)【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赏】:杜甫的《后出塞》共计五首,此为组诗的第二首。

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部伍生活情景。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首句交待入伍的时间、地点,次句点明出征的去向。

东门营,当指设在洛阳城东门附近的军营。

河阳桥,横跨黄河的浮桥,在河南孟县,是当时由洛阳去河北的交通要道。

早晨到军营报到,傍晚就随队向边关开拔了。

一“朝”一“暮”,显示出军旅生活中特有的紧张多变的气氛。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显然已经写到了边地傍晚行军的情景。

“落日”是接第二句的“暮”字而来,显出时间上的紧凑;然而这两句明明写的是边地之景,《诗经。

小雅。

车攻》就有“萧萧马鸣,悠悠旌”句。

从河阳桥到此,当然不可能瞬息即到,但诗人故意作这样的承接,越发显出部队行进的迅疾。

落日西照,将旗猎猎,战马长鸣,朔风萧萧。

夕阳与战旗相辉映,风声与马嘶相交织,这不是一幅有声有色的暮野行军图吗?表现出一种凛然庄严的行军场面。

其中“马鸣风萧萧”一句的“风”字尤妙,一字之加,“觉全局都动,飒然有关塞之气”。

天色已暮,落日西沉,自然该是宿营的时候了,“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两句便描写了沙地宿营的图景:在平坦的沙地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成千上万个帐幕,那些行伍中的首领,正在各自招集自己属下的士卒。

这里,不仅展示出千军万马的壮阔气势,而且显见这支部队的`整备有素。

入夜后,沙地上的军营又呈现出另一派景象和气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描画了一幅形象的月夜宿营图:一轮明月高悬中天,因军令森严,万幕无声,荒漠的边地显得那么沉寂。

忽而,数声悲咽的笳声(静营之号)划破夜空,使出征的战士肃然而生凄惨之感。

出塞原文、翻译及赏析

出塞原文、翻译及赏析

出塞原文、翻译及赏析出塞原文、翻译及赏析7篇出塞原文、翻译及赏析1蝶恋花·出塞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翻译从古至今江山兴亡都无定数,眼前仿佛战角吹响烽烟滚滚战马驰骋来来去去,黄沙遮日满目荒凉又能与谁说?只有萧瑟的秋风吹拂着金戈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

枯老鲜红的枫树。

从前愁苦凄滚的往事无穷无尽,金戈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

曾经的一往情深有多深呢?犹如夕阳余辉照射下,深山之中的绵绵秋雨。

注释无定据:没有一定。

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发声哀厉高亢,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牧马:指古代作战用的战马。

谁可语:有谁来和我一起谈谈。

从前幽怨:过去各民族、各部族间的战事。

铁马金戈: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

代指战事.兵事。

青冢:长遍荒草的坟墓。

这里指指王昭君墓,相传冢上草色常青,故名。

几许:多少。

鉴赏词中有“牧马频来去”、“西风”及“青冢黄昏路”之语,青冢离龙泉关较近,因此可能创作于康熙二十二年九月扈驾至五台山、龙泉关时。

词的上片写眼前之景,景象广袤空阔,荒凉凄冷,情感凄婉哀怨。

词人一开篇就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山河是没有定数的,此时姓觉罗氏,彼时有可能姓叶赫那拉氏,江山的轮回是不以人的意愿而发生逆转的。

这句写意气势博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无奈。

从纳兰性德的身世来看,他虽然贵为皇族,但也没有主宰江山的机会,然而跟从皇帝出行的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理解更为深刻,使他对时局的变迁更为敏感。

作者并没有沉溺于伤感,而是把思绪从对历史拉回到了现实,在眼前,他看到了塞外营训的场景。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此句看似平淡,却让人浮想联翩。

军营中,号角声起,只见战士们横刀立马,神情严峻,将帅一声令下,他们便在马背上来来回回地操练,拼杀,好一幅壮观的场面。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原文、赏析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原文、赏析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出自唐代杜甫的《后出塞五首》
原文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出塞五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注释
[1]上句有字喑含讽意,揭出功业的罪恶本质。

旧丘犹故园,即老家。

[2]召募,这时已实行募兵制的扩骑。

蓟门,点明出塞的地点。

其地在今北京一带,当时属渔阳节度使安禄管辖。

[3]这两句模仿《木兰》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的句法。

[4]道周,即道边。

[5]斑白,是发半白,泛指老人。

居上列,即坐在上头。

[6]酒酣,是酒喝到一半的时候。

庶羞,即莱肴。

诗人老意多慈,老人送别,只希望小伙子能多吃点。

[7]别有赠,即下句的吴钩。

别字对上文庶羞而言。

[8]吴钩,春秋时吴王阖闾所作之刀,后通用为宝刀名。

深喜所赠宝刀,暗合自己封侯的志愿,所以含笑而细玩。

[9]洛阳东面门有上东门,军营在东门,故曰东门营。

由洛阳往蓟门,须出东门。

这句点清徵兵的地方。

[10]河阳桥在河南孟津县,是上的浮桥,晋杜预所造,为通河北的要津。

[11]大旗,大将所用的红旗。

《通典》卷一百四十八:陈(阵)将门旗,各任所色,不得以红,恐乱大将。

这两句也是的名句,因
为抓住了事物的特徵,故能集中地表现出那千军万马的壮阔军容,下句化用《》的萧萧马鸣,加一字,觉全局部动,飒然有关塞之。

[12]幕,帐幕。

列,是整齐的排列着。

这些帐幕都有一定的方位和距离。

[13]因为要宿营,所以各自集合各自的部队。

[14]因军今森严,故万幕无声,只见明月高挂无中。

上句也是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令严的。

[15]悲笳,静营之号,军令既严,笳声复悲,故惨不骄。

[16]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

嫖姚同剽姚,霍去病曾以嫖姚校尉一战成名。

[17] 古人今人都指边将说。

重高勋,即贪图功名。

《昔游》诗所谓将帅望三台。

因贪功名,故边疆多事。

[18]边将贪功,本该制止,偏又皇帝好武,所以说岂知。

有怪叹之意。

亘是绵亘不断。

[19]天地四方为六合,这里指全国范围以内,全国既已统一,便无出师必要,但还要孤军深入,故用一且字。

且,尚也。

跟上句已字对照。

[20]遂使,于是使得。

承上且孤军来,貔,音琵,即貔貅,猛兽,这里比喻战士。

边将贪功,人主好武,这就使得战士们为了统治者的企图而拼命。

勇,是勇往:所闻,是指地方说的,即下文的大荒玄冥。

《张骞传》:天子(武帝)既闻大宛之属多奇物,乃发间使,数道并出。

汉使言大宛有善马,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
上车令等持千金以请宛王善马。

即此所闻二字的本意。

[21]大荒,犹穷荒,过去所谓不毛之址。

[22]《安禄山事迹》:禄山包藏涡心,畜单于护真大马习战斗者数万匹。

诗句当指此。

[23]玄冥,传说是北方水神,这里代表极北的地方。

这两句要善于体会,因为表面上好像是对皇帝效忠,其实是讽刺,正如沈德潜说的:玄冥北,岂可开乎?
[24]上既好武,下自贪功,故奏捷日至。

《通鉴》二百一十七:天宝十三载四月禄山奏击奚破之,虏其王。

十四载四月奏破奚、契丹。

[25]点破献凯只是虚报邀赏。

两蕃,是奚与契丹;静无虞,本无寇警。

[26]渔阳:郡名,今河北蓟县一带。

其地尚武,多豪士侠客,故曰豪侠地。

[27]辽海,即渤海,粳音庚,晚熟而不黏的稻。

来东吴,来自东吴。

[28]周代封建社会把人分成十等: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

这里泛指安禄山豢养的爪牙和家僮。

罗和练都有光彩,故曰照耀。

这以上几句,写禄山滥赏以结人心。

《通鉴》二百一十七:天宝十三载二月,禄山奏所部将士勋效甚多,乞超资加赏,于是除将军者五百余人,中郎将者二千余人。

禄山欲反,故先以此收众心也。

即其事。

[29]主将,即安禄山。

天宝七载禄山赐铁券,封柳城郡公:九
载,进爵东平郡王,节度使封王,从他开始。

[30]上都,指京师,即朝廷。

凌,凌犯,目无朝廷。

[31]写禄山一方面又用恐怖手段来俯制众口,当时本有人告安禄山反,玄宗为了表示信任,反将告发的人缚送禄山,因之道路相目,无敢言者。

(见《禄山事迹》)
[32]是良家子,故不肯从逆:出师多门,故能揣知主将心事。

二句是下文张本,多门,许多门道,有多次意。

[33]益,是增益,思字照过去读法应作去声,愁思,即忧虑,是名词。

[34]所忧在国家,放觉身贵上不值一说。

下二句正申不足论。

[35]跃马,指身贵,兼含从军意,刘孝标《自序》:敬通(冯衍)当更始之世,手握兵符:跃马食肉。

[36]坐见,有二义:一指时间短促,犹行见、立见:一指无能为力,只是眼看着:这里兼含二义。

长驱,言其易。

河洛昏,指洛阳行将沦陷。

当时安禄山所部皆天下精兵。

[37]间读去声,间道归,抄小路逃回家。

[38]这句直照应到第一首。

初辞家时,进庶羞的老者,赠吴钩的少年,都不见了,一切都完蛋了。

[39]恶名,是叛逆之名,禄山之乱,带有民族矛盾性质,这个士兵不肯背叛,是完全值得肯定的。

白话
男子汉生在这个世上,就是要在壮年的候实现自己的报负。

应当征战边疆,怎么可以守着自己出生的地方呆一辈子呢?国家招用我们的时候远赴蓟门,大军就要走了不可以因为自己而留下。

把家里的钱财全都散尽用来装备自己,那样乡亲们会为我送行,亲戚朋友们把道路挤的满满的欢送我。

头发白了才有了点自己的功业,醉了以后看到别人年青有为才感到羞愧,想当年霍去病出征,却只能面带苦笑看着自己的武器。

清晨,我到东门营报到,傍晚,就开拔到了河阳桥上。

晚霞映照迎风招展的军旗,战马与萧萧朔风呼应嘶鸣。

一望无际的沙原排列着无数行军帐幕,行伍首领各自召集手下的士兵。

夜空中,高高悬挂朗朗明月,军令森严,整个营地寂然无声。

几声悲咽的茄声划破长空,从军壮士神情肃然,失去了往日骄纵之情。

借问统领军队的大将是谁?大概又是一个嫖姚校尉霍去病。

古代的将军重视守卫边疆,如今的边将却只重高官厚禄。

哪里料得到皇帝偏又好武,出征的军队绵亘不断,漫卷长空。

当今全国既已统一,就没有出师必要,这样却还要孤军深入,使得战士们都是为了统治者的企图而拼命。

在穷荒之地拔剑练习作战,每天征收成群的战马。

将军发誓要开发极北的地方,对吾皇效忠心。

捷报不断传来,其实是虚报邀赏,因为是奚族与契丹本无寇警。

渔阳郡尚武,多豪士侠客,此豪侠之地,成天鼓乐轰隆。

渤海上船只鼓帆前进,那是装载来自东吴的粮食。

还有越罗与楚练,其光彩照耀得人身都发光。

主将的地位更崇高,气焰更嚣张,都不把朝廷放在眼
里。

边疆之人不敢议论,有敢议论告发的死无葬身之地。

我本来出身良家,懂得许多门道,揣知主将有叛逆的可能,所以不敢跟从。

主将骄矜增加了我的忧虑,荣华富贵已不值得一说。

跃马横刀二十年,担心的是辜负了明主的恩情。

眼看幽州叛军长驱直入,洛阳即将沦陷。

于是半夜里抄小路逃回家,可是故乡已经变成了空村。

我幸亏没有背上叛逆的罪名,如今孤身一人,没有儿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