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真人养生铭
174_052-孙真人海上方
内容:刺毒肿痛叫声连,无血无脓不得眠,
研烂松脂为细末,帛封其上免灾愆。
<目录>
<篇名>刀伤出血
内容:刀伤出血不能停,下子秋蛾效最灵,
研碎烧灰伤处贴,即时定止见安平。
<目录>
<篇名>小儿骨痛
内容:小儿骨痛不能言,出血流脓实可怜,
半夏酒姜煎一处,时间服了即安然。
<目录>
<篇名>蛇伤
内容:若人苦被毒蛇伤,独蒜原来力甚良,
切作片儿遮患处,艾烧七炷便安康。
<目录>
<篇名&源自t;犬伤 内容:犬伤何必苦忧煎,我有仙方只口传,
刮取砖青和牛粪,敷于伤处即时痊。
<目录>
<篇名>产多
内容:麝香肉桂及红花,冰水为丸共一家,
牛膝煎汤来送下,断胎绝产定无差。
<目录>
<篇名>来溺
内容:小便不禁有何难,寻取天台乌药研,
饭后服时宜米饮,日须两次每三钱。
<目录>
<篇名>骨鲠
内容:骨鲠难医苦叫天,金樱根用醋来煎。
不效还将牡蛎散,二方经验可流传。
<目录>
<篇名>犬伤
内容:人遭犬咬痛堪怜,去壳萆麻五十圆,
养生词语大全
朝夕吟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
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晋〕阮籍:《一日复一夕》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为于未有,治于未乱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第64章养寿为先,却病为急生身以养寿为先,养身以却病为急。
经曰:“我命在我,不在于天,昧用者夭,善用者延。
”〔明〕高濂:《遵生八笺》卷9《延年却病笺上》养生者保护为先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欲得其生,须重其生。
欲重其生,切莫轻生。
〔明〕张君宝:《张三丰先生全集•训体文类•养生篇》勿以小益而不修,勿以小损而不防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不损乃延年之术,有补乃卫生之经养生以不损为延命之术,不损以有补为卫生之经。
居安虑危,防未萌也。
不以小恶为无害而不去,不以小善为无益而不为。
起卧有四时之早晚,行止有至和之常制。
调和筋脉有偃仰之方;养正除邪有吐纳之术;流行荣卫有补泻之法;节宣劳逸有予夺之要。
忍怒以全阴气,抑气以全阳气。
养生的概念
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
神”。 动静结合: 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但也
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 审因施养: 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
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
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
编辑本段辟谷养生:
现代辟谷养生创始人盛紫玟先生说:“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 “绝粒”等即不吃五谷,而是食气,吸收自然能量。过去道家当做修炼成仙的一种方法,而今 是辟谷养生指导师运用能量来修养身心。人食五谷杂粮,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同时, 道家认为清除肠中秽气积除掉三尸虫,必须辟谷”。
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 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 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剂生活等方法, 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在养生打坐的过程中建议使用 晶体 石膏灯,她柔和光泽可以帮人放松身心、稳定情绪、有净化、清醒的力量,对于心灵 治疗与修养也很有效。
得以保证,此即气功吐纳之术。二者均是通过气血流通而养生。
培补精气
人始
生,先成精,先天之精源于父母,藏于肾,为生命之本、繁衍之源。后天之精由生化而来,
亦藏于肾。故精乃阴气之本源,精盛则本壮,气化之源旺,故生气勃勃。而人之一切活动无
不消耗阴精,故而用药食培补精气,补精以滋源,补气以助化精。延年之药食虽多,而不外
中国古代养生著作辑要
中国古代养生著作辑要《黄帝内经》――最早的流传于后世的医书《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
它的问世,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祖国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
《黄帝内经》是一部综合论述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
它的成书是以古代的解剖知识为基础,古代的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由感性到理性,由片断到综合,逐渐发展而成的。
因此,这一理论体系在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
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几千年前,《黄帝内经》就曾警告人们:饮食不节百病生。
现代人的不当饮食习惯和由此带来的疾病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也提醒人们在饮食生活中要反璞归真,回归健康。
本书从现代人在饮食方面的需求和容易触犯的误区入手,以《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理论为指导,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并附以临床实例,详细剖析吃坏身体、吃出疾病的真正原因,从而正确引导人们怎样才能吃出健康,纠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良饮食习惯,力求使人们懂得适当适时地灵活运用《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进行自我养生保健,树立健康的饮食理念,更好地实现增强体质和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养生要集》养生专著名。
东晋·张湛撰。
原书已佚。
部分内容见于《养性延命录》、《医心方》、《太平御览》及所撰《列子注》等书中。
素食主义佚名撰医学书局, 民国(1912-1949) 铅印本卫生要旨(美)嘉约翰译益智书会, 清光绪9年(1883) 刻本医药卫生录岑炳璜撰上海: 济生堂参药号, 民国18年(1929) 铅印本中外卫生要旨(清)郑官应编清光绪(1875-1908) 铅印本中外卫生要旨(清)郑官应编清光绪16年(1890) 刻本卫生杂录(清)澹然居士辑新安馀氏, 清光绪9年(1883) 刻本卫生要术佚名撰苏州: 振新书社, 民国(1912-1949) 刻本卫生要术(清)徐鸣峰编北京: 京都琉璃厂, 清(1644-1911) 刻本卫生要术(清)徐鸣峰编,佚名撰清光绪2年(1876) 刻本暨抄本卫生要术(清)徐鸣峰编清光绪2年(1876) 石印本卫生要术(清)徐鸣峰编清咸丰8年(1858) 刻本卫生集(清)题梧栖老人辑释客寰, 清同治13年(1874) 刻本卫生集(清)华梧栖辑清道光18年(1838) 刻本颐身集(清)叶志诜辑肖山华莲峰, 清光绪3年(1877) 刻本养生三要(清)袁开昌辑袁氏润德堂, 民国8年(1919) 刻本青年之摄生丁福保撰上海: 上海医学书局, 民国(1912-1949) 铅印本卫生指南五洲大药房编民国(1912-1949) 铅印本卫生指南项松茂撰五洲大药房, 民国8年(1919) 铅印本卫生指南项松茂撰民国4年(1915) 铅印本养性延命录(梁)陶弘景撰上海: 涵芬楼, 民国(1912-1949) 影印本性命新书张友楝撰北京: 盘县张氏, 民国4年(1915) 刻本男女之秘密(美)霍立克撰上海: 上海世界书局, 民国11年(1922) 石印本男女性原论(英)德森撰上海: 上海中华书局, 民国10年(1921) 铅印本养生类要(明)吴正伦辑新安吴氏木石山房, 明万历16年(1588) 刻本寿亲养老新书(宋)陈直撰上海: 上海朝记书庄, 民国8年(1919) 铅本寿亲养老新书(宋)陈直撰清同治9年(1870) 石印本行乐卫生秘诀原题湖上渔父述民国(1912-1949) 铅印本养生秘诀沈宗元编万有书局, 民国21年(1932) 石印本天然戒烟上海中法大药房编上海: 上海中法大药房, 民国(1912-1949) 铅印本戒烟醒世图汉口圣教书局编汉口: 圣教书局, 清光绪13年(1887) 刻本寿人经(清)高菊村,(清)洪老人撰古歙汪咏?, 民国10年(1921) 铅印本心身强健之秘诀(日本)藤田灵斋撰民国2年(1913) 铅印本男女节欲金鉴新华编辑社辑上海: 新华书局, 民国11年(1922) 铅印本生活镜王立才撰民国9年(1920) 铅印本混俗颐生录刘词撰上海: 涵芬楼, 民国(1912-1949) 影印本戒烟讲话录阎锡山辑六政考核处, 民国11年(1922) 铅印本老老恒言(清)曹庭栋撰,张庚撰,(清)方熏撰望云仙馆, 清光绪5年(1879) 刻本老老恒言(清)曹庭栋撰清同治9年(1870) 刻本老老恒言(清)曹庭栋撰清干隆38年(1773) 刻本卫生工事新论(日本)南部常次郎撰广智书局, 清光绪29年(1903) 铅印本葆真法语(美)吴尔撰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书报部, 民国7年(1918) 铅印本男女新法卫生秘要佚名撰民国3年(1914) 石印本延寿新法伍廷芳撰民国3年(1914) 铅印本东坡养生集(宋)苏轼撰清康熙3年(1664) 刻本东坡养生集(宋)苏轼撰清康熙3年(1664) 刻本七大健康法(原题)乐天修养馆编译江左书林, 民国6年(1917) 铅印本葆精大论(清)王建善撰清光绪(1875-1908) 铅印本卫生学问答丁福保撰民国元年(1912) 铅印本卫生学问答丁福保撰畴隐庐, 清光绪27年(1901) 刻本鸦片瘾戒除法曹炳章撰清宣统3年(1911) 铅印本长寿之条件丁福保撰上海: 上海医学书局, 民国(1912-1949) 铅印本长寿之条件,简明图书目录丁福保撰民国(1912-1949) 铅印本幼学操身(英)庆丕,(清)翟汝舟撰上海: 上海广学会, 清光绪16年(1890) 铅印本上海工部局医官卫生清册(民国元年,11年) 上海工部局辑民国2年-12年(1913-1923) 铅印本上海工部局医官卫生清册(民国元年,3年,11年) 上海工部局辑民国2年-12年(1913-1923) 铅印本上海工部局医官卫生清册(民国元年(1912)) 上海工部局辑民国2年(1913) 铅印本不费钱最真确之长寿法丁福保撰医学书局, 民国29年(1940) 铅印本寿身小补,经验良方(清)黄克楣辑民国17年(1928) 石印本乐天却病法刘仁航撰商务印书馆, 民国25年(1936) 铅印本护病要求(清)何福寿等撰上海: 上海华美书馆, 清光绪31年(1905) 铅印本养病庸言(清)沈嘉澍撰清光绪26年(1900) 刻本万病回春延年法佚名撰晋省: 濬文书局, 清光绪4年(1878) 刻本卫生便览医镜(清)江涵暾撰清(1644-1911) 刻本外治寿世方初编(清)邹存淦辑杭州: 勤执堂, 清光绪3年(1877) 刻本寿世编(清)尤乘撰宏道堂, 清(1644-1911) 刻本寿世青编(清)尤生洲编清同治光绪(1862-1908) 刻本卫济馀编,江湖切口要诀,缩脚韵语(清)王松溪辑上海: 上海积山书局, 清光绪19年(1893) 石印本卫济馀编(清)王松溪辑三和堂, 清同治13年(1874) 刻本卫济馀编(清)王松溪辑星沙杨文盛, 清咸丰11年(1861) 刻本卫济馀编(清)王松溪辑经国堂, 清道光22年(1842) 刻本卫济馀编(清)王松溪辑清嘉庆21年(1816) 刻本卫生至宝佚名辑清(1644-1911) 刻本男女养生宝鉴佚名撰上海: 新华书局, 民国12年(1923) 铅印本保全生命论(英)古兰肥勒撰上海: 上海制造局, 清光绪27年(1901) 刻本养生保命录佚名编辑上海: 上海三友实业社, 民国23年(1934) 石印本养生保命录佚名编辑民国5年(1919) 石印本养生保命录(清)佚名撰江苏吴县: 静观氏, 民国6年(1917) 刻本商办戒烟会良方汪显述编清宣统元年(1909) 铅印本商办戒烟会良方商办戒烟会辑清宣统元年(1909) 铅印本中国养生说辑览十八编沈宗元辑上海: 上海万有书局, 民国21年(1933) 石印本达生录(明)堵胤昌辑定志斋, 明万历32年(1604) 刻本摄生要语(明)邓调元辑明万历32年(1604) 刻本寿命无穷,首仙谱清(1644-1911) 抄本养生馀论(清)姚椿辑稿本罗氏延龄纂要(清)罗福至辑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3 影印本寿亲养老新书(宋)陈直撰明初(1368-1644) 刻本寿亲养老新书(宋)陈直撰抄本寿亲养老新书(宋)陈直撰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4 影印本运气易览(明)汪机编程鐈, 明嘉靖12年(1533) 刻本养生类纂,养生月览(宋)周守忠纂集钱塘县知县谢颎, 明成化10年(1474) 刻本素女经(民国)叶德辉辑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4 影印本洗心辑要(清)徐文弼辑清干隆40年(1775) 刻本老老恒言(清)曹庭栋撰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4 影印本玉房秘诀,指要(民国)叶德辉辑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4 影印本洞玄子(民国)叶德辉辑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4 影印本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唐)白行简撰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4 影印本三元延寿参赞书(元)李鹏飞编明嘉靖(1522-1566) 刻本删补颐生微论(明)李念义撰明崇祯15年(1642) 刻本食物治病寳典佚名撰台湾: 翰珍书局, 1987 铅印本调燮类编番禺潘氏, 道光27年(1847) 刻本安老怀幼书(明)刘宇编明弘治11年(1498) 刻本一、汉代以前《引书》――专门论述导引养生(号称天下第一奇书)――《张家山汉简》《导引图》(可能是《引书》的图解)、《十问》、《天下至道谈》、《玉房秘诀》、《合阴阳》――《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内经》――最早的一本流传于后世的医书《彭祖经》――道家学派先驱和第一奠基人彭祖的学说(其弟子整理)《彭祖摄生养性论》――彭祖(年代不详)《导引经》――我国最早的导引典籍之一(《引书》的一种传本)《洛书》――汉代纬书《黄庭经》――道家内丹术早期著作分《太上黄庭外景玉经》和《太上黄庭内景玉经》(也有含《中景经》的)《东医宝鉴》――朝鲜学者许浚等收集中国古代医书及文献资料编《内解》――题老子撰(亡失)《养生延命录》引用二、晋唐时期《元阳经》――(亡失)《抱朴子》、《养生延命录》引《抱朴子》――道教重要典籍,西晋葛洪著《养生要集》――养生学典籍,东晋张椹收集《枕中记》――道教典籍,作者不详《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保生铭》、《卫生歌》――唐初孙思邈《养生延命录》――养生学典籍,著者陶弘景*《遵生八笺》――明代高濂集合汇编,有自己的发挥,是我国古代的“养生大全”。
孙真人海上方(唐 孙思邈)
怒甚偏傷氣,思多太損神。神疲心易役,氣弱病相侵,勿被悲歡極,當令飯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寢鳴雲鼓,寅興漱玉津。妖邪難犯己,精氣自全身。
若要無諸病,常當節五辛,安神宜悅樂,惜氣保和純。壽夭休論命,修行本在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骨鯁
骨鯁單方野苧根;又方甘草對砂仁;金鳳花實根並用,三般治法盡通神。
催生
黃葵子炒七十粒,爛研酒服濟人急,婦人產難即全生,免得合家共憂戚。
吹乳
婦人吹乳最難當,急用男梳百齒霜,取下飯丸桐子大,三丸酒下不成傷。
痔漏脫肛
痔漏脫肛人受苦,疼痛之時面如土,急取川椒可二錢,空心水送免淒楚。
吹乳
婦人吹乳意如何,皂角燒灰蛤粉和,好酒將來調八字,立時痊效誠多。
血痢
要醫血痢莫遲延,濕紙包鹽火內燃,研碎分為三處用,白調粥飲即時安。
自縊
懸梁自縊聽根源,急急扶來地上眠,皂角細辛吹鼻內,須臾魂魄自還元。
耳聾
耳聾久矣不聞言,那怕成災三五年,鼠膽尋來傾耳內,真如頃刻遇神仙。
小兒夜哭
小兒夜哭最堪憐,徹夜無眠苦逼煎,牛甲末兒臍上貼,清清悄悄自然安。
耳疼
耳中疼痛似刀剜,出血流膿久不乾,鳩屎夜明吹入耳,除膿消腫便安然。
乳少
婦人乳少聽吾言,只用穿山甲五錢,研碎米泔連夜飲,乳流恰似井中泉。
乳瘡
奶瘡腫痛叫聲連,焦炒芝麻細細研,燈盞油調塗上面,除膿消腫即時痊。
產多
麝香肉桂及紅花,冰水為丸共一家,牛膝煎湯來送下,斷胎絕產定無差。
來溺
小便不禁有何難,尋取天台烏藥研,飯後服時宜米飲,日須兩次每三錢。
骨鯁
骨鯁難醫苦叫天,金櫻根用醋來煎。入喉切莫沾牙上,骨出令人體自便。
疔瘡
孙真人海上方
重刻《海上方》序 《孙真人海上方》,洞有旧石刻,第以碑小方多,字画伤于琐屑,不便检阅,且舛讹太甚,乃令生员谢沾细加订正,砻石大书。
旧有木刻,病证列于目录,诗首止列号数,读者须寻病于前,而求方于后,尤为不便,兹将病证即列诗首,似亦省目。
其他风药论及九转灵丹诸方,洞前已有楷书大碑,兹不复赘及之。
隆庆六年岁在壬申三月之吉秦王守中识 暑月伤热 途中大暑最堪怜,急取车轮土五钱,盏内澄清汤服尽,身轻体健即安然。
伤寒咳嗽 伤寒咳嗽夜无眠,细碾明矾末一钱,半夏橘皮姜共煮,煎汤调下化粘涎。
鱼脐疮 鱼脐疮毒为难治,火内飞矾地上摊,寒食面糊才粘贴,生肌退肿即时安。
口疮 口疮发作痛难言,香麝铜青一处研,干捻些儿频掺上,不超时刻自安然。
产难 妇人临产十分难,若得良方也不艰,寻取路傍草鞋鼻,烧灰酒下即时安。
妇人口干 妇人口舌并焦干,不治如何得暂安,寻取黄鸡肝一具,烧灰调酒似灵丹。
眼中流泪 迎风冷泪听根原,腊月寻桑不等闲,若得梢头不落叶,煎汤频洗自然安。
小便不快有何难,不用庸医说再三,匾竹水煎连口咽,方知此法不虚传。
大便不快 大便不快听吾言,腹满如山起坐难,用水来研麻子汁,一时吃了自然安。
鼻中出血 鼻中衄血涌如泉,乱发烧灰有甚难,竹管吹将鼻内去,时间恰似遇神仙。
牙疼 牙疼齿痛不堪言,得法犹如遇列仙,大戟烧来疼处咬,名方留下岂虚传。
远年咳嗽 远年咳嗽最难痊,休要求人枉费钱,但用款冬花作末,烧香一吸便安然。
刺毒肿痛 刺毒肿痛叫声连,无血无脓不得眠,研烂松脂为细末,帛封其上免灾愆。
刀伤出血 刀伤出血不能停,下子秋蛾效最灵,研碎烧灰伤处贴,即时定止见安平。
小儿骨痛 小儿骨痛不能言,出血流脓实可怜,寻取水蛇皮一个,烧灰油拌贴疼边。
水泻 曾闻水泻有何方,焦炒车前子最良,细末一钱调米饮,只消七剂即安康。
疮 里外 疮久不痊,令人行动痛如煎,如君会取牛蹄甲,油拌烧灰敷患边。
人身痼冷夜无眠,生用川乌细细研,好醋拌调摊绢上,贴于冷处暖如绵。
《孙真人枕上记》(孙思邈)
《孙真人枕上记》(孙思邈)
《孙真人枕上记》(孙思邈)
侵(1)晨一碗粥,晚饭莫教足。
撞动景阳钟(2),叩齿三十六:大寒与大热,且莫贪色欲。
醉饱莫行房,五脏皆翻覆。
欲火艾(3)慢烧,身争独自宿。
坐卧莫当风,频于暖处浴。
食饱行百步,常以手摩腹。
莫食无鳞鱼,诸般禽兽肉。
自死禽与兽,食之多命促。
土木为形象(4),求之有恩福。
父精母生肉,那忍分南北?惜命惜身人,久白光如玉。
(注释)
(1)侵:接近之意。
(2)景阳钟:是说在南齐武帝以宫深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
宫人闻钟声,早起装饰,后人称之为景阳钟。
(3)艾:指艾绒,比喻节欲。
(4)土木为形象:形体像土木一样自然。
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即顺应自然。
(按语)
本段原文主要论述了饮食养生与房事养生,“晚饭莫教足”、“食饱行百步,常以手摩腹”等属于饮食养生;而“醉饱莫行房”、“身争独自宿”、“大寒与大热,且莫贪色欲”则属房事养生。
此外,“坐卧莫当风”又属起居养生。
以上这些论述,都是养生的宝贵经验,对保持身体健康很有意义。
秘方歌诀
秘方歌诀耳疼耳中疼痛似刀剜,出血流脓久不干,鸠屎夜明吹入耳,除脓消肿便安然。
牙疼一撮黑豆数枝葱,熟艾川椒共有功,半碗水煎勤自漱,牙疼立止显神通。
赤鼻肺风赤鼻最难医,幸有良方好受持,但用硫矾为细末,和调茄汁最相宜。
重舌小儿重舌最难熬,锈锁将来火内烧,打落屑儿为细末,水调吃下即时消。
阴脱子肠不收脱肛阴脱两般忧,寻取鲫鱼只用头,火上烧干为细末,半搽半服自然收。
脱肛脱肛不止久难安,真个仙方遇有缘,寻取蜘蛛烧得烂,抹于肛上应时痊。
乍寒乍热乍寒乍热却淹延,反复犹如鬼祟缠,道上喜蛛寻数个,将来系在脉门边。
咽喉咽喉急闭莫因循,缓存芦都草的根,好酒煎来三四滚,竹筒灌入妙通神。
双蛾牛膝生根取汁擂,男左女右鼻中吹,不怕双蛾来势急,酒调一服自然回。
痢七个乌梅七个枣,七个栗壳七寸草,更加灯心共酒煎,赤白痢疾登时好。
月水不通妇人月水不能通,鼠粪烧灰立见功,热酒调时逢扁鹊,只消一服显神通。
乳少妇人乳少听吾言,只用穿山甲五钱,研碎米泔连夜饮,乳流恰似井中泉。
乳疮奶疮肿痛叫声连,焦炒芝麻细细研,灯盏油调涂上面,除脓消肿即时痊。
产多麝香肉桂及红花,冰水为丸共一家,牛膝煎汤来送下,断胎绝产定无差。
来溺小便不禁有何难,寻取天台乌药研,饭后服时宜米饮,日须两次每三钱。
骨鲠骨鲠难医苦叫天,金樱根用醋来煎。
入喉切莫沾牙上,骨出令人体自便。
胎前发疟胎前发疟苦难言,寒热交攻最可怜,急取夜明三钱整,空心茶服自安然。
血崩妇人崩漏血何多,管仲还同米炒和,每服两钱酒醋下,应知此证自消磨。
牙疳走马牙疳齿动摇,枣中包信火中烧,更将黄柏同为末,患处捻些立便消。
妇人五心热五心发热欲如何,赤芍药同水薄荷,等分研细白汤下,自尔清凉转见多。
口疮满口生疮痛可怜,干姜急取共黄连,口中细嚼流涎出,从此疮灾永不缠。
小儿吐泻小儿吐泻怎能安,滑石硫黄一处研,每服一钱饮调下,方知妙药属神仙。
头风痛头风头痛太阳间,芎芷石膏三味全,细末三钱茶送下,当时吃了效无前。
耳聋耳聋终日不闻言,细辛为末蜡熔丸,入耳绵包如鼠粪,始信却灾似解悬。
孙思邈《养生铭》小注
孙思邈《养生铭》小注
高晓山
【期刊名称】《家庭中医药》
【年(卷),期】1996(000)003
【摘要】孙思邈是著名的唐代医药学家,医德高尚,医术高明,许多地方药王庙供奉的药王就是他。
传说他又是养生大家,从南北朝后期到唐朝中期,大概活了100多岁,有许多传世的养生著作,历史上常尊称他为孙真人。
至今,陕西省耀县药王山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高晓山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12
【相关文献】
1.孙思邈养生系列之五重视养生,自健康之时起——孙思邈论疾病预防 [J], 周贻谋
2.孙思邈养生系列之七节欲修行,宁静养元——孙思邈的养生铭与卫生歌 [J], 周贻谋
3.孙思邈的“养生铭” [J], 孙清廉
4.孙思邈的养生铭 [J], 孙清廉
5.孙思邈养生系列之六广涉猎,防衰老——孙思邈论读书养生 [J], 周贻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孙真人养生铭》
《孙真人养生铭》
*导读:《孙真人养生铭》(孙思邈)怒盛偏伤气(1),思多太伤神(2);神疲心易役(3),气弱病相侵。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
《孙真人养生铭》(孙思邈)
怒盛偏伤气(1),思多太伤神(2);神疲心易役(3),气弱病相侵。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4),第一戒晨嗔;夜静鸣云鼓(5),晨兴嗽玉津(6);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若要无百病,常须节五辛(7)。
安神当悦乐,借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8)本在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9)。
(注释)
(1)伤气:此指大怒损伤肝脏之气。
(2)伤神:指思虑过多容易耗伤人的精神。
(3)役:《说文》戍边也,引申为劳苦、劳倦。
神疲心易役:指精神疲惫则心易劳倦。
(4)夜醉:是说夜间醉酒。
因醉后入房,必大耗其精,造成精气亏乏,故要警惕夜醉。
(5)鸣云鼓:亦称鸣天鼓,此为保健功法,宜在夜深入静时做。
(6)嗽玉津:亦为保健功法,宜在晨醒未起之时做。
(7)五辛:《本草纲目》指大蒜、小蒜、韭、芸苔、胡荽,此泛指各种辛辣食物。
(8)修行:原指佛教徒依据教义去实行,此指修身养性并实践。
(9)朝:水流归海曰朝,此引申为达到;真,本原也,自然之道也,此指人类本来应达到的自然寿命。
平地可朝真:意谓平常之人亦可达到本来应享有的天年。
(按语)
本段原文提出了养生的一些具体措施,如调摄精神、功法锻炼、醉勿入房等。
这些都是切实可行的。
百度百科--养生
养生百科名片养生图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目录养生定义简介养生源流养生文献通论类食养类导引类炼丹类养生之道辟谷养生与认证现代社会的养生学习太极拳悟道人生慢生活助力职场发展瑜伽与养生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
对寿命的要求对健康的要求不同年龄的养生要求养生对常见病的要求养生理论基本原则何时开始养生养生方法道家养生中医养生黄帝内经养生传统道食疗的发展趋势夏季养生饮食禁忌初秋养生注意事项冬季养生饮食调养七大养生菜十二时辰养生法精神调养养生法则释义保养身体养生之道得养生焉。
——《庄子·养生主》详细解释1.保养生命;维持生计。
汉荀悦《申鉴·政体》:“故在上者,先丰民财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后桑蚕宫,国无游民,野无荒业,财不虚用,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谓养生。
”唐韩愈《与李翱书》:“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刼,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
”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夫鸟兽杂处,角力以养生。
”2.摄养身心使长寿。
《庄子·养生主》:“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宋陆游《斋事》:“食罢,行五十七步,然后解襟褫带,低枕少卧,此养生最急事也。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同年储梅夫宗丞,能养生,七十而有婴儿之色。
”养生定义简介整个中医学说就是广义的养生学。
《吕氏春秋》中将医学定义为“生生之道”——前一个“生”是动词“提高”,后一个“生”是名词“生命力”,“道”是根本性的规律。
养生就是人类提高自身组织、自身康复能力的学问,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境界。
【优秀文档】第四节 房事保健的原则和方法
第四节房事保健的原则和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也比较重视养生保健,房事保健应该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直到老年,也可以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详细的学习房事保健的原则和方法,帮助大家合理的认识夫妻房事的相关内容。
历代养生家和医家对此皆有不少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行房卫生大量的医学临床资料证明,很多疾病是因男女行房不注意卫生而引起的。
例如,易引起的妇科病有月经不调、闭经、慢性宫颈炎、感染性阴道炎、子宫内膜炎、阴道粘膜溃疡等,引起的男科疾病可有尿潴留、急性前列腺炎、尿道滴虫病、泌尿系感染、阳萎等。
因此,注意行房卫生是防病保健的一项重要措施,男女双方都要养成晚上睡前洗涤外阴的习惯。
因男女外阴部位都是藏污纳垢之处,污垢中有大量细菌,必须清洗外阴,男性要特别注意清洗包皮内垢。
如果条件允许,行房后,也最好清洗一下,女性最好小便一次,起到冲刷外阴的作用,这对预防新婚蜜月病是很有意义的。
根据有关性科学的调查研究报道,男女双方养成睡前洗涤外阴的习惯,不仅可有效的预防妇科疾病发生,而且对促进男性生殖器的正常功能,提高房事质量都有很好的作用。
二、行房有度所谓有度,即适度,就是说不能恣其情欲,漫无节制。
古代养生家认为,男女房事,实乃交换阴阳之气,固本还元,只要行之有度,对双方都有益处。
马王堆出土的竹简《十问》中,有房事影响寿夭的记载,其大意是说,夫妇间的性生活如能遵守一定的法度,做到心安不放纵,形气相和谐,保精全神,勿使元精乏竭。
这样,体虚的人可以逐渐充盈,体壮的人更能健实,老年的人亦可因而长寿。
房事有度,即解决一个数量问题。
但度不是一个绝对概念。
《素女经》认为:人年二十。
道学养生之《孙真人摄生论》(唐·孙思邈)养元气
道学养生之《孙真人摄生论》(唐·孙思邈)养元气《孙真人摄生论》唐·孙思邈撰。
一卷。
出自《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
孙思邈,唐代著名道士、医学家,京兆华原人,曾于终南山隐居并积极从事炼丹活动。
晚年隐居华原五台山(今陕西铜川药王山),修身养性、著书立说、治病救人。
孙氏著述颇丰,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养生铭》等医学养生著作,在医学史和道教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被后人尊为“药王”。
【原文】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
宜减咸酸增辛味,助肾补肺,安养胃气。
勿冒冰冻,勿极温暖,早起夜卧,以缓形神。
勿食生葱,损人津血。
勿食生蓼,必为症痼,面起游风。
勿食蛰藏之物,减折人寿。
勿食虎豹狸肉,令人神魂不安。
此月四日,宜拔白发,七日宜静念思真,斋戒增福,八日宜沐浴,其日忌远行。
二月肾气微,肝当正王。
宜减酸增辛,助肾补肝,宜静膈去痰水,小泄皮肤微汗,以散玄冬蕴伏之气。
勿食黄花菜、陈醋、菹,发痼疾。
勿食大小蒜,令人气壅,关膈不通。
勿食葵及鸡子,滞人血气,冱精。
勿食兔及狐貉肉,令人神魂不安。
此月八日,宜拔白发,九日忌食一切鱼,仙家大畏。
十四日不宜远行。
仲春气正,宜节酒保全真性。
三月肾气已息,心气渐临,木气正王。
宜减甘增辛,补精益气,慎避西风,散体缓形,便性安泰。
勿专杀伐,以顺天道。
勿吃黄花菜、陈醋、菹发症痼,起瘟疫。
勿食生葵,令人气胀,化为水疾。
勿食诸脾,脾神当王。
勿食鸡子,令人终身昏乱。
此月三日,忌食五脏及百草心,食之天地遗殃。
六日宜沐浴,十二日宜拔白发,二十七日忌远行,宜斋戒,念静思真。
四月肝脏已病,心脏渐壮。
宜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胃气。
勿暴露星宿,避西北二方风。
勿食大蒜,伤神魂,损胆气。
勿食生薤,令人多涕唾,发痰水。
勿食鸡雉肉,令人生痈疽,逆元气,勿食鳝鱼,害人。
此月四日,宜沐浴,拔白发。
七日宜安心静虑,斋戒,心有福庆。
其日忌远行。
五月肝脏气休,心正王。
宜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气,卧起俱早。
soso百科--养生
养生摘要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1相关释义2具体定义3源流介绍4相关文献5目的要求6开始时间7道家养生相关释义基本解释保养身体养生之道得养生焉。
——《庄子·养生主》详细解释1.保养生命;维持生计。
汉荀悦《申鉴·政体》:“故在上者,先丰民财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后桑蚕宫,国无游民,野无荒业,财不虚用,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谓养生。
”唐·韩愈《与李翱书》:“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刼,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
”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夫鸟兽杂处,角力以养生。
”2.摄养身心使长寿。
《庄子·养生主》:“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宋·陆游《斋事》:“食罢,行五十七步,然后解襟褫带,低枕少卧,此养生最急事也。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同年储梅夫宗丞,能养生,七十而有婴儿之色。
”具体定义简介整个中医学说就是广义的养生学。
《吕氏春秋》中将医学定义为“生生之道”——前一个“生”是动词“提高”,后一个“生”是名词“生命力”,“道”是根本性的规律。
养生就是人类提高自身组织、自身康复能力的学问,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境界。
保养生命消除疾病的学问——因此有别于现代西方治疗疾病的“医学”。
《黄帝内经》中黄帝与老师岐伯有一段精彩对话。
谈到瘟疫时,黄帝问老师为什么有些人被传染了却不得病,岐伯的回答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就是为什么说整个中医学就是大养生学。
当然,这里所说的中医学是指中华原创医学,而不是“一代明君”康熙阉割华夏文明后已经面目全非的“现代中医”。
孙真人卫生歌:养生秘旨(光绪十九年手录收藏)
孙真人卫生歌:养生秘旨(光绪十九年手录收藏)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遗体宜宝之,“洪范”五福寿为最。
卫生且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欲求长生须戒性,火不发兮心自定,木能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贪欲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劳形散却中和气,更仗何因保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太劳劳则怯,神若太伤伤则虚,气若太损损则绝。
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冬吹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多梳气宜炼,齿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揩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日增辛宜减苦,秋来辛减略加酸,季月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脏保平安,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能调无病难。
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月汗多宜换着,秋冬觉冷便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
唯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冰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至秋来成疟痢。
心旺肾衰色宜避,养肾固精当节制,常令肾实不虚空,自然强健无忧虑。
大饱伤脾饥伤胃,太渴伤血多伤气,饥餐渴饮莫太过,免致膨伤心肺。
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此身不生疾,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甚者自安适。
食后徐行百步多,平摩脐腹食消磨。
夜半灵根灌清水,丹田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陶情性,剧饮过多防百病。
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
慎勿将盐来点茶,分明引贼入人家。
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
坐卧防风来脑后,脑后受风人不寿,更兼醉饱卧风中,风入五内成灾咎。
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终不喜。
养体须当节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荣枯病渐侵。
不问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大,急宜端肃畏天威,静坐澄心须谨戒。
恩爱牵缠不自由,利名萦绊几时休,放宽些子留余福,免致中年早白头。
顶天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愧,思量难报罔极恩,晨夕焚香频告解,身安寿永福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惜命惜身兼惜气,请君熟玩卫生歌。
注解孙思邈养生铭
养生铭孙思邈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疫,气弱病来侵。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天鼓,寅兴漱玉津。
妖邪难侵犯,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
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孙思邈《养生铭》的解释如下: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疫,气弱病相因。
这一节总体上是讲精神养生的,怒之所伤,肝气也;思之所伤,脾胃之气也;喜之所伤,心气也。
气乃肺、肾所主,神依气血所存,正气损伤,岂不心“疫”、病“因”吗!对于此,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曾引用魏晋时期养生学家嵇康的话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实乃最大的心病),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确为耗心神、伤肾气之大虑),滋味不绝为四难(吃也是非常费脑筋的活),神虑精散为五难。
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口诵至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
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在孙氏反复论证的这段话中,重点强调的都是情志对养生的决定性作用。
就孙氏诗中所说之怒伤肝言,它是人情志受损的一种表现。
《黄帝内经》中有明确地论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涌)于上。
”(《素问·生气通天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飱泄。
”(《素问·举痛论》)也就是说,怒因气生,气则怒发,生气——发怒——生气,构成了一条恶性循环链。
正如《淮南子》所言:“人之性,有所侵犯则怒,怒则血充,血充则气激,气激则发怒”。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在一首制怒诗中也阐明了雷同的观点:“自知气发每因情,情在何由气得平,若问病根深与浅,此身应与病齐生”。
怒气大发,相应的疾病就会因之而生,受害最直接的是肝胆系统。
因怒导致的机体的气血逆乱,会使人出现头痛、目胀、面红、耳赤、呕血、憋气等症状。
甚则使人昏厥卒倒,因此致死者也不罕见。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血气方刚的周瑜性情急躁,容易发怒。
孙真人逐月调养事宜概要
孙真人逐月调养事宜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
宜减咸酸增辛味,助肾补肺,安养胃气。
勿冒冰冻,勿极温暖,早起夜卧,以缓形神。
勿食生葱,损人津血。
勿食生蓼,必为癥痼,面起游风。
勿食蛰藏之物,减折人寿。
勿食虎豹狸肉,令人神魂不安。
此月四日,宜拔白发,七日宜静念思真,斋戒增福,八日宜沐浴,其日忌远行。
正月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天地的生气都逐渐开始复苏,因此称之为“发阳”。
孙真人在其《摄生论》说,正月肾气受病,因此肺气会显得很微弱,这个时候应该少吃一些咸、酸的食物,多吃些辛辣的食物,这样才可以助肾补肺,安养胃气。
同时,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故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
孙真人在其《千金方》中也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在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
因此,强调正月饮食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
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茼蒿、荠菜、豌豆苗、春笋、山药、藕、萝卜、荸荠、甘蔗、芋头等。
《千金月令》中说“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黄粥,以补肾;二曰防风粥,用以祛四肢之风;三曰紫苏粥,以补脾胃。
”同时还强调,尽量少吃生冷粘杂的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此外,孙真人还强调,在正月既不要冒风寒,受冷冻,也不要太温暖,应晚睡早起,以疏缓自己的形体和精神。
饮食方面,注意尽量少吃或不吃生葱、蓼子,否则会令人面上起游风。
也不要吃冬眠潜伏不动的动物,如蛙类、蛇类等,否则会减人寿命。
《千金方》还说:在正月内,吃虎、豹、狐、狸的肉,会使人伤神,损折寿命,魂魄不安。
同时,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说这个月不宜吃老鼠接触过的食物,否则会使人生瘘管。
同时,在正月的其他调养禁忌中也指出,正月四日宜拔白发,正月七日宜吃斋念佛,这样可以增福增寿;正月八日适宜洗澡沐头,但这一天不宜出远门。
在《杨公忌》中还说,正月十三日不宜看病问疾。
正月调养的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
尤其临近初春,天气逐渐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也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也开始频繁活动。
孙真人养生铭及译文
孙真人养生铭及译文
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孙真人养生铭》的译文:
原文: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
勿使
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夜寝鸣云鼓,晨兴
漱玉津。
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
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
亦登仙。
译文:哎呀妈呀,要是生气生得太厉害,那可就把气给伤着啦!成
天想太多,也会把精神给损耗掉。
精神疲惫了,心就容易累着;气要
是弱了,病就会来欺负咱。
可别高兴或者悲伤过头喽,吃饭也得均匀
着来。
千万要注意,别大晚上喝醉了,早上起来也别乱发脾气。
晚上
睡觉前敲敲肚子,就像敲鼓一样;早上起来漱漱口,润润喉咙。
这样
那些妖魔鬼怪就难靠近咱,精气也能充满全身。
要是不想有各种病,
就得常常控制别吃那些辛辣的东西。
让心情愉快点能安神,珍惜气要
保持平和纯粹。
别去说啥寿命长短是命中注定的,修行养生其实全靠
自己。
要是能照着这些道理做,就算在平地上咱也能像神仙一样活得
舒坦。
出处:这《孙真人养生铭》是孙思邈所著。
孙思邈那可是古代有名
的神医啊,他留下的这些养生的法子,都是为了让咱们能健健康康的。
您瞧瞧,这译文是不是像咱平常唠嗑说的话,简单易懂,还挺有趣的?照着这些做,说不定真能让咱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千古养生第一要诀,孙真人《养生铭》!
千古养生第一要诀,孙真人《养生铭》!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孙思邈可谓一位集众多学说之大成者,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医学理论和实践外,把养生防病纳入人类的健康大系,并使他成为具有理论与实际一体的特色医学,不能不说是孙氏的一大功劳。
孙思邈一生对养生问题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并在《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中两次作过专门总结,这是有典可据的。
除此以外,有关孙思邈的养生著述以诗歌为载体在民间流行的内容也甚多、甚广,《养生铭》就是其中的一首。
此文收于《全唐书》和后人整理的孙氏的《摄生咏》中,也有称为《保生铭》和《孙真人铭》的。
宋代温革的《琐碎录》和14世纪朝鲜出版的《医方类聚》及日本的相关著作中也都有反映。
这些版本在文字上虽然有些出入,但其基本内容是一致的。
陕西耀县的药王山上,也保存有这首诗的石刻件,还不时被中外游人转抄和效法。
其诗全文如下: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疫,气弱病相因。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云鼓,寅兴漱玉津。
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命论,修行本在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时过境迁,从公元6世纪至今,历史的隧道已经向前穿越了15个轮回,科学已经发展到了人类从地面走向太空的时代,膏粱厚味之外,琳琅满目的各色保健品足以让人眼花缭乱,孙氏的这些原则还能够适应今人的养生需要吗?这是需要科学者正面回答的问题,也正是本文要用现代观点诠释孙真人《养生铭》的立意所在,相信事实会给人们一个有说服力的答案。
为了方便叙述,本文将孙真人的这首诗分为五段进行剖析,每两句为一节,先从第一节说起:01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疫,气弱病相因。
这一节总体上是讲精神养生的,怒之所伤,肝气也;思之所伤,脾胃之气也;喜之所伤,心气也。
气乃肺、肾所主,神依气血所存,正气损伤,岂不心“疫”、病“因”吗!对于此,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曾引用魏晋时期养生学家嵇康的话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实乃最大的心病),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确为耗心神、伤肾气之大虑),滋味不绝为四难(吃也是非常费脑筋的活),神虑精散为五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真人养生铭》
唐·孙思邈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
勿被悲欢极,当令饭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云鼓,寅兴漱玉津。
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注释】
孙真人指唐代大医家孙思邈,又被称为药王孙天医,亦是气功养生的实践家。
他在西魏时代出生,史书记载寿享101岁,相传他活141岁才仙游,【按语】
怒气太大,就会伤害元气;思虑太多,则会损耗精神。
精神疲乏,你的心灵便容易被外界所支配;元气受损,虚弱和疾病就会纠缠你。
所以,你不要使自己过度悲伤或欢乐,并要注意使自己的饮食均匀适度,做到不过饥也不过饱。
再三
劝告你要防止夜晚酒醉,养生第一要戒是.早晨生闷气! 我认为晨起应平和心态,学会运用‘喜怒哀乐.的.乐’用‘随心喜’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件事。
我们在夜晚睡觉前用双掩住耳朵,以中指叠于食指上,滑落敲击脑后的玉枕穴三十六下,这叫“鸣天鼓”。
清晨起床,要用舌头鼓动口中的津液,然后咽下,送入丹田,这叫“漱玉津”。
快乐的天天坚持,那么病气就难以侵害我们的机体,时间久了,精气也就自然而然地充溢全身。
如果我们不想沾染各种疾病,还要少吃咸、酸、苦、辣、辛等五种刺激性的食品。
要时常抱有欢喜、感激的良好心态,珍惜元气,以心平气和的态度过日子。
对于世上有人长寿、有人短命的两种状况,应当科学分析对待,其实,要想健康长寿全凭个人的主观努力。
明白并能遵守上面的这些道理进行养生,既使是普通的凡人,也可以达到长寿者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