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相似三角形(通用).doc
专题14 相似三角形-三年(2019-2021)中考真题数学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4.相似三角形一、单选题1.(2021·浙江温州市·中考真题)如图,图形甲与图形乙是位似图形,O 是位似中心,位似比为2:3,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A ',B '.若6AB =,则A B ''的长为( )A .8B .9C .10D .152.(2021·四川遂宁市·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若△ADE 的面积是3cm 2,则四边形BDEC 的面积为( )A .12cm 2B .9cm 2C .6cm 2D .3cm 23.(2021·重庆中考真题)如图,△ABC 与△BEF 位似,点O 是它们的位似中心,其中OE =2OB ,则△ABC 与△DEF 的周长之比是( )A .1:2B .1:4C .1:3D .1:94.(2021·江苏连云港市·中考真题)如图,ABC 中,BD AB ⊥,BD 、AC 相交于点D ,47AD AC =,2AB =,150ABC ∠=︒,则DBC △的面积是( )A B C D5.(2021·浙江绍兴市·中考真题)如图,Rt ABC 中,90BAC ∠=︒,1cos 4B =,点D 是边BC 的中点,以AD 为底边在其右侧作等腰三角形ADE ,使ADE B ∠=∠,连结CE ,则CE AD的值为( )A .32BCD .26.(2021·重庆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OAB 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放大后得到OCD ,若()0,1B ,()0,3D ,则OAB 与OCD 的相似比是( )A .2:1B .1:2C .3:1D .1:37.(2020·广西贵港市·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中,点D 在AB 边上,若3BC =,2BD =,且BCD A ∠=∠,则线段AD 的长为( )A .2B .52C .3D .928.(2020·云南昆明市·中考真题)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如图,△ABC 是格点三角形,在图中的6×6正方形网格中作出格点三角形△ADE (不含△ABC ),使得△ADE ∽△ABC (同一位置的格点三角形△ADE 只算一个),这样的格点三角形一共有( )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9.(2020·湖南益阳市·中考真题)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是CD 上的一点,ABE ∆是等边三角形,AC 交BE 于点F ,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A .30DAE ∠=B .45BAC ∠= C .12EF FB =D .2AD AB =10.(2020·湖南永州市·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中,2//,3AE EF BC EB =,四边形BCFE 的面积为21,则ABC 的面积是( )A .913B .25C .35D .6311.(2020·海南中考真题)如图,在矩形ABCD 中,6,10,AB BC ==点E F 、在AD 边上,BF 和CE 交于点,G 若12EF AD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25 B .30 C .35 D .4012.(2020·广西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中,120BC =,高60AD =,正方形EFGH 一边在BC 上,点,E F 分别在,AB AC 上,AD 交EF 于点N ,则AN 的长为( )A .15B .20C .25D .3013.(2020·海南中考真题)如图,在ABCD 中,10,15,AB AD BAD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E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F BG AE ⊥于点G ,若8BG =,则CEF △的周长为( )A .16B .17C .24D .2514.(2020·云南中考真题)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是CD 的中点,则DEO 与BCD △的面积的比等于( )A .12B .14C .16D .1815.(2020·山西中考真题)泰勒斯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他最早提出了命题的证明.泰勒斯曾通过测量同一时刻标杆的影长,标杆的高度。
初三数学相似知识点

初三数学相似知识点
1. 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但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对
应边长成比例,对应角度相等。
2. 相似比例:相似三角形的边长比值称为相似比例。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长分别
为a:b:c和ka:kb:kc,那么它们的相似比例为a:b:c。
3. 相似三角形定理:包括AAA相似定理、AA相似定理和对应角边比相等定理。
其中,AAA相似定理指出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度相等,那么它们相似;AA相似定理指出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度相等,那么它们相似;对应角边比相等定理指出如果
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度相等,并且对应边长之比相等,那么它们相似。
4.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例等于对应边长之比;相似三角形的相似
比例等于对应角度的正弦值、余弦值或正切值;相似三角形的高线、中线等与对应边
长成等比例;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与边长平方成比例。
5.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很多应用,如利用相似
三角形进行测量、解决影子问题、求解高度、求解距离等。
6. 图形的相似:除了三角形,其他图形(如矩形、圆、椭圆等)也有相似的概念和相
似关系,可以利用相似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这些内容是初三数学中关于相似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
随时提问。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专题20 相似三角形问题(学生版)

中考专题20 相似三角形问题一、比例1.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dcb a =(或a :b=c :d),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如果作为比例内项的是两条相同的线段,即cbb a =或a :b=b :c ,那么线段b 叫做线段a ,c 的比例中项。
2.黄金分割:用一点P 将一条线段AB 分割成大小两条线段,若小段与大段的长度之比等于大段与全长之比,则可得出这一比值等于0·618…。
这种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分割点P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较长线段叫做较短线段与全线段的比例中项。
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4.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5.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二、相似、相似三角形及其基本的理论1. 相似:相同形状的图形叫相似图形。
相似图形强调图形形状相同,与它们的位置、大小无关。
2.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3.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3)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相等,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2024中考数学专题5.7相似三角形压轴训练专题 (全国通用)

考向5.7 相似三角形压轴训练专题例题:(2021·安徽·中考真题)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BC BCD ∠=∠,点E 在边BC 上,且//AE CD ,//DE AB ,作CF //AD 交线段AE 于点F ,连接BF .(1)求证:ABF EAD △≌△;(2)如图2,若9AB =,5CD =,ECF AED ∠=∠,求BE 的长;(3)如图3,若BF 的延长线经过AD 的中点M ,求BE EC的值.(1)证明://AE CD ,AEB DCE ∴∠=∠;//DE AB ,ABE DEC ∴∠=∠,12∠=∠,ABC BCD ∠=∠ ,ABE AEB ∴∠=∠,DCE DEC ∠=∠,AB AE =∴,DE DC =,//AF CD ,//AD CF ,∴四边形AFCD 是平行四边形AF CD∴=AF DE∴=在ABF 与EAD 中.12AB EA AF ED =⎧⎪∠=∠⎨⎪=⎩,()ABF EAD SAS ∴△≌△(2)ABF EAD △≌△,BF AD ∴=,在AFCD □中,AD CF =,BF CF ∴=,FBC FCB ∴∠=∠,又2FCB ∠=∠ ,21∠=∠,1FBC ∴∠=∠,在EBF △与EAB 中.1EBF BEF AEB ∠=∠⎧⎨∠=∠⎩,EBF EAB ∴△∽△;EBEFEA EB ∴=;9AB = ,9AE ∴=;5CD = ,5AF ∴=;4EF ∴=,49EBEB ∴=,6BE ∴=或6-(舍);(3)延长BM 、ED 交于点G .ABE 与DCE 均为等腰三角形,ABC DCE ∠=∠,ABE DCE ∴△∽△,AB AE BE DC DE CE∴==,设1CE =,BE x =,DC DE a ==,则AB AE ax ==,AF CD a ==,(1)EF a x ∴=-,//AB DG ,3G ∴∠=∠;在MAB △与MDG 中,345G MA MD ∠=∠⎧⎪∠=∠⎨⎪=⎩,()MAB MDG AAS ∴△≌△;DG AB ax ∴==.(1)EG a x ∴=+;//AB EG ,FAB FEG ∴△∽△,FA AB FE EG∴=,(1)(1)a ax a x a x ∴=-+,(1)1x x x -∴=+,2210x x ∴--=,2(1)2x ∴-=,1x ∴=11x ∴=,21x =+,1BE EC∴=一、单选题1.(2018·山东聊城·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的两边OA ,OC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并且OA=5,OC=3.若把矩形OABC 绕着点O 逆时针旋转,使点A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A 1处,则点C 的对应点C 1的坐标为( )A .(﹣91255,)B .(﹣12955,)C .(﹣161255,)D .(﹣121655,)2.(2020·四川遂宁·中考真题)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边BC 的中点,连接AE 、DE ,分别交BD 、AC 于点P 、Q ,过点P 作PF ⊥AE 交CB 的延长线于F ,下列结论:①∠AED +∠EAC +∠EDB =90°,②AP =FP ,③AE ,④若四边形OPEQ 的面积为4,则该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36,⑤CE •EF =EQ •DE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5个B .4个C .3个D .2个3.(2018·广西桂林·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M 、N 、C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12,1),(3,1),(3,0),点A 为线段MN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C ,过点A 作AB AC ⊥交y 轴于点B ,当点A 从M 运动到N 时,点B 随之运动,设点B 的坐标为(0,b ),则b 的取值范围是( )A .114b -≤≤B .514b -≤≤C .9142b -≤≤D .914b -≤≤二、填空题4.(2017·贵州黔南·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中,AB =2,AC =4,ABC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 B C ''△,使CB '∥AB ,分别延长AB ,CA '相交于点D ,则线段BD 的长为__.5.(2016·四川资阳·中考真题)如图,在等腰直角△ABC 中,∠ACB=90°,CO ⊥AB 于点O ,点D 、E 分别在边AC 、BC 上,且AD=CE ,连结DE 交CO 于点P ,给出以下结论:①△DO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CDE=∠COE ;③若AC=1,则四边形CEOD 的面积为14;④22222AD BE OP DP PE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_.三、解答题6.(2019·广西梧州·中考真题)如图,在矩形ABCD 中,4,3AB BC ==,AF 平分DAC ∠,分别交,DC BC 的延长线于点,E F ;连接DF ,过点A 作AH DF ∕∕,分别交,BD BF 于点,G H .(1)求DE 的长;(2)求证:1DFC ∠=∠.7.(2012·浙江金华·中考真题)在锐角△ABC 中,AB=4,BC=5,∠ACB=45°,将△ABC 绕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 1BC 1.(1)如图1,当点C 1在线段CA 的延长线上时,求∠CC 1A 1的度数;(2)如图2,连接AA 1,CC 1.若△ABA 1的面积为4,求△CBC 1的面积;(3)如图3,点E 为线段AB 中点,点P 是线段AC 上的动点,在△ABC 绕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过程中,点P 的对应点是点P 1,求线段EP 1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8.(2013·江苏盐城·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如图①,△ABC 与△DEF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DF=90°,且点D 在AB 边上,AB 、EF 的中点均为O,连结BF 、CD 、CO ,显然点C 、F 、O 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BOF ≌△COD ,则BF=CD解决问题:(1)将图①中的Rt △DEF 绕点O 旋转得到图②,猜想此时线段BF 与CD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③,若△ABC 与△DEF 都是等边三角形,AB 、EF 的中点均为O,上述(1)中结论仍然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成立,请求出BF 与CD 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④,若△ABC 与△DEF 都是等腰三角形,AB 、EF 的中点均为O,且顶角∠ACB=∠EDF=α,请直接写出BF CD的值(用含α的式子表示出来).9.(2018·浙江舟山·中考真题)已知,ABC ∆中,B C ∠=∠,P 是BC 边上一点,作CPE BPF ∠=∠,分别交边AC ,AB 于点E ,F .(1)若CPE C ∠=∠(如图1),求证:PE PF AB +=.(2)若CPE C ∠≠∠,过点B 作CBD CPE ∠=∠,交CA (或CA 的延长线)于点D .试猜想:线段PE ,PF 和B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就CPE C ∠>∠情形(如图2)说明理由.(3)若点F 与A 重合(如图3),27C ∠= ,且PA AE =.①求CPE ∠的度数;②设PB a =,PA b =,AB c =,试证明:22a cb c-=.10.(2015·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如图,在Rt△ABC中,∠ABC=90°,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与AC,BC及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D,E,F,且BF=BC,⊙O是△BEF的外接圆,∠EBF的平分线交EF于点G,交于点H,连接BD、FH.(1)求证:△ABC≌△EBF;(2)试判断B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AB=1,求HG•HB的值.一、单选题BC=2,M为1.(2021·广西百色·中考真题)如图,矩形ABCD各边中点分别是E、F、G、H,AB=AB上一动点,过点M作直线l⊥AB,若点M从点A开始沿着AB方向移动到点B即停(直线l随点M移动),直线l扫过矩形内部和四边形EFGH外部的面积之和记为S.设AM=x,则S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 .B .C .D .2.(2019·辽宁鞍山·中考真题)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GFE 的顶点C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顶点B ,C ,G 在同一条直线上.O 是EG 的中点,∠EGC 的平分线GH 过点D ,交BE 于点H ,连接FH 交EG于点M ,连接OH .以下四个结论:①GH ⊥BE ;②△EHM ∽△GHF ;③BC CG1;④HOM HOG S S △△=2,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2015·广西贵港·中考真题)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是AD 边的中点,BE ⊥AC 于点F ,连接DF ,分析下列五个结论:①△AEF ∽△CAB ;②CF=2AF ;③DF=DC ;④tan ∠⑤S 四边形CDEF =52S △ABF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5个B .4个C .3个D .2个二、填空题4.(2017·湖北十堰·中考真题)如图,正方形ABCD 中,BE=EF=FC ,CG=2GD ,BG 分别交AE ,AF 于M ,N .下列结论:①AF ⊥BG ;②BN=NF ;③38MB MG =;④S 四边形CGNF =S 四边形ANGD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5.(2015·四川南充·中考真题)如图,正方形ABCD 边长为1,以AB 为直径作半圆,点P 是CD 中点,BP 与半圆交于点Q ,连结DQ .给出如下结论:①DQ =1;②;③S △PDQ =;④cos ∠ADQ=.其中正确结论是_________.(填写序号)三、解答题6.(2021·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数学课上,有这样一道探究题.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m ,BC =n ,()0180BAC αα∠=︒<<︒,点P 为平面内不与点A 、C 重合的任意一点,将线段CP 绕点P 顺时针旋转a ,得线段PD ,E 、F 分别是CB 、CD 的中点,设直线AP 与直线EF 相交所成的较小角为β,探究EF AP 的值和β的度数与m 、n 、α的关系,请你参与学习小组的探究过程,并完成以下任务:(1)填空:【问题发现】小明研究了60α=︒时,如图1,求出了EF PA =___________,β=___________;小红研究了90α=︒时,如图2,求出了EF PA =___________,β=___________;【类比探究】他们又共同研究了α=120°时,如图3,也求出了EF PA ;【归纳总结】最后他们终于共同探究得出规律:EF PA =__________(用含m 、n 的式子表示);β=___________ (用含α的式子表示).(2)求出120α=︒时EF PA的值和β的度数.7.(2021·湖南岳阳·中考真题)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60A ∠=︒,点D 为AB 的中点,连接CD ,将线段CD 绕点D 顺时针旋转()60120αα︒<<︒得到线段ED ,且ED 交线段BC 于点G ,CDE ∠的平分线DM 交BC 于点H .(1)如图1,若90α=︒,则线段ED 与BD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GD CD=________;(2)如图2,在(1)的条件下,过点C 作//CF DE 交DM 于点F ,连接EF ,BE .①试判断四边形CD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②求证:BE FH =;(3)如图3,若2AC =,()tan 60m α-︒=,过点C 作//CF DE 交DM 于点F ,连接EF ,BE ,请直接写出BE FH的值(用含m 的式子表示).8.(2021·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在等腰ABC 中,AB AC =,点D 是BC 边上一点(不与点B 、C 重合),连结AD .(1)如图1,若60C ∠=°,点D 关于直线AB 的对称点为点E ,结AE ,DE ,则BDE ∠=________;(2)若60C ∠=°,将线段A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AE ,连结BE .①在图2中补全图形;②探究CD 与BE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3,若AB AD k BC DE==,且ADE C ∠=∠,试探究BE 、BD 、AC 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9.(2020·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中考真题)实践操作:第一步:如图1,将矩形纸片ABCD 沿过点D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CD 上的点A '处,得到折痕DE ,然后把纸片展平.第二步:如图2,将图1中的矩形纸片ABCD 沿过点E 的直线折叠,点C 恰好落在AD 上的点C '处,点B 落在点B '处,得到折痕EF ,B C ''交AB 于点M ,C F '交DE 于点N ,再把纸片展平.问题解决:(1)如图1,填空:四边形AEA D '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2,线段MC '与ME 是否相等?若相等,请给出证明;若不等,请说明理由;(3)如图2,若2cm,'4cm AC DC '==,求:DN EN 的值.10.(2020·四川内江·中考真题)如图,正方形ABCD 中,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 、C 重合),连结BP ,将BP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到BQ ,连结QP 交BC 于点E ,QP 延长线与边AD 交于点F .(1)连结CQ ,求证:AP CQ =;(2)若14AP AC =,求:CE BC 的值;(3)求证:PF EQ =.11.(2021·湖北十堰·中考真题)已知抛物线25y ax bx =+-与x 轴交于点()1,0A -和()5,0B -,与y轴交于点C ,顶点为P ,点N 在抛物线对称轴上且位于x 轴下方,连AN 交抛物线于M ,连AC 、CM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1,当tan 2ACM ∠=时,求M 点的横坐标;(3)如图2,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l ,过M 作MD l ⊥于D ,若MD =,求N 点的坐标.1.A【解析】【分析】直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ONC1三边关系,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答案.【详解】过点C1作C1N⊥x轴于点N,过点A1作A1M⊥x轴于点M,由题意可得:∠C1NO=∠A1MO=90°,∠1=∠2=∠3,则△A1OM∽△OC1N,∵OA=5,OC=3,∴OA1=5,A1M=3,∴OM=4,∴设NO=3x,则NC1=4x,OC1=3,则(3x)2+(4x)2=9,解得:x=±35(负数舍去),则NO=95,NC1=125,故点C的对应点C1的坐标为:(-95,125).故选A.【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正确得出△A1OM∽△OC1N是解题关键.2.B【解析】【分析】①正确:证明∠EOB=∠EOC=45°,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②正确:利用四点共圆证明∠AFP=∠ABP=45°即可;③正确:设BE=EC=a,求出AE,OA即可解决问题;④错误:通过计算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48;⑤正确: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即可.【详解】①正确:如图,连接O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D,OA=OC=OB=OD,∴∠BOC=90°,∵BE=EC,∴∠EOB=∠EOC=45°,∵∠EOB=∠EDB+∠OED,∠EOC=∠EAC+∠AEO,∴∠AED+∠EAC+∠EDO=∠EAC+∠AEO+∠OED+∠EDB=90°,故①正确;②正确:如图,连接AF,∵PF⊥AE,∴∠APF=∠ABF=90°,∴A,P,B,F四点共圆,∴∠AFP=∠ABP=45°,∴∠PAF=∠PFA=45°,∴PA=PF,故②正确;③正确:设BE=EC=a,则AE,OA=OC=OB=OD a,∴AE AO AE ,故③正确;④错误:根据对称性可知,OPE OQE ≅△△,∴OEQ S △=12OPEQ S 四边形=2,∵OB =OD ,BE =EC ,∴CD =2OE ,OE ⊥CD ,∴ EQ OE 1==DQ CD 2, OEQ CDQ △△,∴ODQ S =4△, CDQ S =8△,∴CDO S =12△,∴ABCD S =48正方形,故④错误;⑤正确:∵∠EPF =∠DCE =90°,∠PEF =∠DEC ,∴EPF ECD △△,∴EF PE =ED EC,∴EQ =PE ,∴CE•EF =EQ•DE ,故⑤正确;综上所诉一共有4个正确,故选: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性质、四点共圆问题、全等与相似三角形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与方法是解题关键.3.B【解析】【分析】延长NM 交y 轴于P 点,则MN ⊥y 轴.连接CN .证明△PAB ∽△NCA ,得出PB PA NA NC=,设PA=x ,则NA=PN-PA=3-x ,设PB=y ,代入整理得到22393()24y x x x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12≤x≤3,求出y 的最大与最小值,进而求出b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如图,延长NM 交y 轴于P 点,则MN ⊥y 轴.连接CN .在△PAB 与△NCA 中,9090APB CNA PAB NCA CAN ∠∠︒⎧⎨∠∠︒-∠⎩====,∴△PAB ∽△NCA ,∴PB PA NA NC=,设PA=x ,则NA=PN-PA=3-x ,设PB=y ,∴31y x x =-,∴22393()24y x x x =-=--+,∵-1<0,12≤x≤3,∴x=32时,y 有最大值94,此时b=1-94=-54,x=3时,y 有最小值0,此时b=1,∴b 的取值范围是-54≤b≤1.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4.6.【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将△ABC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B′C ,AB =2,AC =4,∴A′B′=AB =2,AC′=AC =4,∠CA′B′=∠A.又∵CB′∥AB ,∴∠A′CB′=∠A. ∴△A′CB′∽△DAC.∴CA A B AD AC'''=,即4284AD AD =⇒=. ∴BD=6.考点:1.旋转的性质;2.平行的性质;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5.①②③④.【解析】【详解】试题分析:①正确.如图,∵∠ACB=90°,AC=BC ,CO ⊥AB∴AO=OB=OC ,∠A=∠B=∠ACO=∠BCO=45°,在△ADO 和△CEO 中,∵OA=OC ,∠A=∠ECO ,AD=CE ,∴△ADO ≌△CEO ,∴DO=OE ,∠AOD=∠COE ,∴∠AOC=∠DOE=90°,∴△DO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①正确.②正确.∵∠DCE+∠DOE=180°,∴D 、C 、E 、O 四点共圆,∴∠CDE=∠COE ,故②正确.③正确.∵AC=BC=1,∴S △ABC =12×1×1=12,S 四边形DCEO =S △DOC +S △CEO =S △CDO +S △ADO =S △AOC =12S △ABC =14,故③正确.④正确.∵D 、C 、E 、O 四点共圆,∴OP•PC=DP•PE ,∴22OP +2DP•PE=22OP +2OP•PC=2OP (OP+PC )=2OP•OC ,∵∠OEP=∠DCO=∠OCE=45°,∠POE=∠COE ,∴△OPE ∽△OEC ,∴OP OE OE OC =,∴OP•OC=2OE ,∴22OP +2DP•PE=22OE =2DE =22CD CE +,∵CD=BE ,CE=AD ,∴22222AD BE OP DP PE +=+⋅,∴22222AD BE OP DP PE +-=⋅.故④正确.考点:勾股定理;四点共圆.6.(1)32=DE ;(2)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AD CF ∕∕,AF 平分DAC ∠,可得FAC AFC ∠=∠,得出5AC CF ==,可证出ADE FCE ∆∆∽,则AD DE CF CE =,可求出DE 长;(2)由ADG HBG ∆∆∽,可求出DG ,则DE DC DG DB=,可得EG BC ∕∕,则1AHC ∠=∠,根据DF AH ∕∕,可得AHC DFC ∠=∠,结论得证.【详解】(1)解:∵矩形ABCD 中, AD CF ∕∕,∴DAF ACF ∠=∠,∵AF 平分DAC ∠,∴DAF CAF ∠=∠,∴FAC AFC ∠=∠,∴AC CF =,∵4,3AB BC ==,∴5AC ==,∴5CF =,∵AD CF ∕∕,∴ADE FCE ∆∆∽,∴AD DECF CE =,设DE x =,则354xx =-,解得32x =∴32=DE ;(2)∵,AD FH AF DH ∕∕∕∕,∴四边形ADFH 是平行四边形,∴3AD FH ==,∴2,5CH BH ==∵AD BH ∕∕,∴ADG HBG ∆∆∽,∴DGADBG BH =,∴355DGDG =-,∴158DG =,∵32=DE ,∴45DE DCDG DB ==,∴EG BC ∕∕,∴1AHC ∠=∠,又∵DF AH ∕∕,∴AHC DFC ∠=∠,1DFC ∠=∠.【点拨】考核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综合运用.证明相似三角形,运用相似三角形性质是关键.7.(1)∠CC 1A 1=90°.(2)S △CBC1=254.(3)最小值为:EP 12.最大值为:EP 1= 7.【解析】【分析】(1)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 1C 1B=∠ACB=45°,BC=BC 1,又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CC 1A 1的度数.(2)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BC ≌△A 1BC 1,易证得△ABA 1∽△CBC 1,利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求得△CBC 1的面积.(3)由①当P 在AC 上运动至垂足点D ,△ABC 绕点B 旋转,使点P 的对应点P 1在线段AB 上时,EP 1最小;②当P 在AC 上运动至点C ,△ABC 绕点B 旋转,使点P 的对应点P 1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EP 1最大,即可求得线段EP 1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详解】解:(1)∵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 1C 1B=∠ACB=45°,BC=BC 1,∴∠CC 1B=∠C 1CB=45°.∴∠CC 1A 1=∠CC 1B+∠A 1C 1B=45°+45°=90°.(2)∵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BC ≌△A 1BC 1,∴BA=BA 1,BC=BC 1,∠ABC=∠A 1BC 1.∴11BA BA BC BC =,∠ABC+∠ABC 1=∠A 1BC 1+∠ABC 1∴∠ABA 1=∠CBC 1.∴△ABA 1∽△CBC 1∴1122ABA CBC S AB 416S CB 525∆∆⎛⎫⎛⎫=== ⎪ ⎪⎝⎭⎝⎭.∵S△ABA1=4,∴S△CBC1=254.(3)过点B作BD⊥AC,D为垂足,∵△ABC为锐角三角形,∴点D在线段AC上.在Rt△BCD中,①如图1,当P在AC上运动至垂足点D,△ABC绕点B旋转,使点P的对应点P1在线段AB上时,EP1最小.最小值为:EP1=BP1﹣BE=BD﹣2.②如图2,当P在AC上运动至点C,△ABC绕点B旋转,使点P的对应点P1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EP1最大.最大值为:EP1=BC+BE=5+2=7.8.(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旋转的性质,由SAS证出△BOF≌△COD,即可得出结论.(2)不成立.根据等边三角形和旋转的性质,证出△BOF∽△COD,即可得出结论.(3)BFtan CD2α=.【解析】【详解】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旋转的性质,由SAS证出△BOF≌△COD,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等边三角形和旋转的性质,证出△BOF∽△COD,即可得出结论.(3)如图,连接CO、DO,仿(2)可证△BOF∽△COD,从而BF BO CD CO=.由点O是AB的中点,可得CO⊥AB,∴BOtan2COα=.∴BFtanCD2α=.解:(1)相等.证明如下:如图,连接CO、DO,∵△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O是AB的中点,∴BO=CO,CO⊥AB.∴∠BOC=900.同理,FO=DO,∠DOF=900.∴∠BOF=900+∠COF,∠COD=900+∠COF.∴∠BOF=∠COD.∴△BOF≌△COD(SAS).∴BF=CD.(2)不成立.如图,连接CO、DO,∵△ABC 是等边三角形,∴∠CBO=600.∵点O 是AB 的中点,∴CO ⊥AB ,即∠BOC=900.∴在Rt △BOC 中,CO tan CBO BO ∠==同理,∠DOF=900,DO FO =.∴CO DO BO FO=.又∵∠BOF=900+∠COF ,∠COD=900+∠COF.∴∠BOF=∠COD.∴△BOF ∽△COD.∴CD CO BF BO==∴CD =.(3)BF tan CD 2α=.9.(1)证明见解析;(2)猜想:BD PE PF =+,理由见解析;(3)①51CPE ∠= ;②证明见解析.【解析】【详解】【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到//PE AF ,//PF AE ,证明PE AF =.即可证明PE PF AB +=. (2)过点B 作DC 的平行线交EP 的延长线于点G ,证明FBP ∆≌()GBP ASA ∆,得到PF PG =.证明四边形BGED 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到BD EG PG PE PE PF ==+=+.(3)①设CPE BPF x ∠=∠=,27APE PEA C CPE x ∠=∠=∠+∠=+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列出方程,求解即可.②延长BA 至M ,使AM AP =,连结MP ,证明 ABP PBM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P BM AB BP=,即可证明.【解答】(1)∵B C ∠=∠,CPE BPF ∠=∠,CPE C ∠=∠,∴B BPF CPE ∠=∠=∠,BPF C ∠=∠,∴PF BF =,//PE AF ,//PF AE ,∴PE AF =.∴PE PF AF BF AB +=+=.(2)猜想:BD PE PF =+,理由如下:过点B 作DC 的平行线交EP 的延长线于点G ,则ABC C CBG ∠=∠=∠,∵CPE BPF ∠=∠,∴BPF CPE BPG ∠=∠=∠,又BP BP =,∴FBP ∆≌()GBP ASA ∆,∴PF PG =.∵CBD CPE ∠=∠,∴//PE BD ,∴四边形BGED 是平行四边形,∴BD EG PG PE PE PF ==+=+.(3)①设CPE BPF x ∠=∠=,∵27C ∠= ,PA AE =,∴27APE PEA C CPE x ∠=∠=∠+∠=+ ,又180BPA APE CPE ∠+∠+∠= ,即27180x x x +++= ,∴51x = ,即51CPE ∠= .②延长BA 至M ,使AM AP =,连结MP ,∵27C ∠= ,51BPA CPE ∠=∠= .∴180BAP B BPA ∠=-∠-∠ 102M MPA ==∠+∠ ,∵AM AP =,∴1512M MPA BAP ∠=∠=∠= ,∴M BPA ∠=∠,而B B ∠=∠,∴ABP PBM ∆~∆.∴BP BM AB BP=,∴2BP AB BM =⋅.∵PB a =,PA AM b ==,AB c =,∴()2a c b c =+,∴22a cb c-=.【点评】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综合性比较强,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10.(1)证明见试题解析;(2)相切,理由见试题解析;(3)2.【解析】【分析】(1)由∠ABC=90°和FD ⊥AC ,得到∠ABF=∠EBF ,由∠DEC=∠BEF ,得到∠DCE=∠EFB ,从而得到△ABC ≌△EBF (ASA );(2)BD 与⊙O 相切.连接OB ,只需证明∠DBE+∠OBE=90°,即可得到OB ⊥BD ,从而有BD 与⊙O 相切;(3)连接EA ,EH ,由DF 为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得到AE=CE ,由△ABC ≌△EBF ,得到AB=BE=1,进而得到=故1BF BC ==即可得出结论24EF =+又因为BH 为角平分线,易证△EH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222EF HF =,得到22122HF EF ==△GHF ∽△FHB ,得到2HG HB HF ⋅=.【详解】解:(1)∵∠ABC=90°,∴∠CBF=90°,∵FD ⊥AC ,∴∠CDE=90°,∴∠ABF=∠EBF ,∵∠DEC=∠BEF ,∴∠DCE=∠EFB ,∵BC=BF ,∴△ABC ≌△EBF (ASA );(2)BD 与⊙O 相切.理由:连接OB ,∵DF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AD=DC ,∴BD=CD ,∴∠DCE=∠DBE ,∵OB=OF ,∴∠OBF=∠OFB ,∵∠DCE=∠EFB ,∴∠DBE=∠OBF ,∵∠OBF+∠OBE=90°,∴∠DBE+∠OBE=90°,∴OB ⊥BD ,∴BD 与⊙O 相切;(3)连接EA ,EH ,∵DF 为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AE=CE ,∵△ABC ≌△EBF ,∴AB=BE=1,∴=,∴1BF BC ==+∴(2222114EF BE BF =+=+=+,又∵BH 为角平分线,∴∠EBH=∠EFH=45°,∴∠HEF=∠HBF=45°,∠HFG=∠EBG=45°,∴△EH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22EF HF =,∴22122HF EF ==∵∠HFG=∠FBG=45°,∠GHF=∠GHF ,∴△GHF ∽△FHB ,∴HF HGHB HF =,∴2HG HB HF ⋅=,∴22HG HB HF ⋅==.【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这些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D【解析】【分析】把M 点的运动过程分为AE 段(0x ≤≤)和BE x ≤≤可知在AE 段HAE GHD EOM GPS S S S S S =+--△△△△,分别表示出四个三角形的面积即可用x 表示出S ;同理当在BE 段时1111HAE GHD EO M GP S S S S S S =+++△△△△,分别表示出四个三角形的面积即可用x 表示出S ;最后根据x与S 的函数关系式对图像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如下图所示,当M 点的运动过程在AE 段则由题意可知HAE GHD EOM GPSS S S S S =+--△△△△∵四边形ABCD 是矩形,直线l ⊥AB ,H 、E 、F 、G 为AD 、AB 、BC 、CD 的中点∴=HAE GHD S S △△,=EOM GPSS S △△∴22HAE EOMS S S =-△△∵1=2HAE S AE AH △,11122AH AD BC ===,12AE AB ==∴1=2HAE S AE AH △∵直线l ⊥AB∴∠OME =∠A =90°∴△HAE ∽△OME ∴AH OM AE ME=∴OM =又∵ME AE AM x=-=∴)OM x ==∴)212EOM S OM ME x ==- △∴)222HAE EOM S S S x =-=△△如下图所示,当M 点的运动过程在BE 段同理当在BE 段时1111HAE GHD EO M GP S S S S S S =+++△△△△即1122HAE EO M S S S =+△△同理可以得到111O M E =11M E AM AE x =-=∴111O M E x ==∴11211112EO M S O M M E x ==- △∴11222HAE EO MS S S x=+=△△综上所述当M点的运动过程在AE段时)222HAE EOMS S S x=-=--△△,二次函数开口向下;当M 点的运动过程在BE段时2S x=,二次函数开口向上故选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图像,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等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进行求解运算.2.A【解析】【分析】由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CGFE是正方形,得出△BCE≌△DCG,推出∠BEC+∠HDE=90°,从而得GH⊥BE;由GH是∠EGC的平分线,得出△BGH≌△EGH,再由O是EG的中点,利用中位线定理,得HO∥BG 且HO=12BG;由△EHG是直角三角形,因为O为EG的中点,所以OH=OG=OE,得出点H在正方形CGFE 的外接圆上,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FHG=∠EHF=∠EGF=45°,∠HEG=∠HFG,从而证得△EHM∽△GHF;设HN=a,则BC=2a,设正方形ECGF的边长是2b,则NC=b,CD=2a,由HO∥BG,得出△DHN∽△DGC,即可得出DN HNDC CG=,得到b2a a2a2b-=,即a2+2ab-b2=0,从而求得BC1CG-,设正方形ECGF的边长是2b,则,得到,通过证得△MHO∽△MFE,得到OM OHEM EF===1OMOE===,进一步得到1HOM HOMHOE HOGS SS S∆∆∆∆==.【详解】解:如图,∵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CGFE 是正方形,∴BC =CD ,CE =CG ,∠BCE =∠DCG ,在△BCE 和△DCG 中,BC CD BCE DCGCE CG =⎧⎪∠=∠⎨⎪=⎩∴△BCE ≌△DCG (SAS ),∴∠BEC =∠BGH ,∵∠BGH+∠CDG =90°,∠CDG =∠HDE ,∴∠BEC+∠HDE =90°,∴GH ⊥BE .故①正确;∵△EHG 是直角三角形,O 为EG 的中点,∴OH =OG =OE ,∴点H 在正方形CGFE 的外接圆上,∵EF =FG ,∴∠FHG =∠EHF =∠EGF =45°,∠HEG =∠HFG ,∴△EHM ∽△GHF ,故②正确;∵△BGH ≌△EGH ,∴BH =EH ,又∵O 是EG 的中点,∴HO ∥BG ,∴△DHN ∽△DGC ,DN HN DC CG∴=设EC 和OH 相交于点N .设HN =a ,则BC =2a ,设正方形ECGF 的边长是2b ,则NC =b ,CD =2a ,222b a a a b-∴=即a 2+2ab ﹣b 2=0,解得:a =b =(﹣b ,或a =(﹣1b (舍去),212ab ∴=1BCCG ∴=故③正确;∵△BGH ≌△EGH ,∴EG =BG ,∵HO 是△EBG 的中位线,∴HO =12BG ,∴HO =12EG ,设正方形ECGF 的边长是2b ,∴EG =,∴HOb ,∵OH ∥BG ,CG ∥EF ,∴OH ∥EF ,∴△MHO △MFE ,∴OM OH EM EF ===∴EMOM ,∴1OMOE ===,∴1HOMHOES S ∆∆=-∵EO =GO ,∴S △HOE =S △HOG ,∴1HOMHOGS S ∆∆=-故④错误,故选A .【点拨】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求得两个三角形的边长的比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B【解析】【详解】过D 作DM ∥BE 交AC 于N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ABC=90°,AD=BC ,∵BE ⊥AC 于点F ,∴∠EAC=∠ACB ,∠ABC=∠AFE=90°,∴△AEF ∽△CAB ,故①正确;∵AD ∥BC ,∴△AEF ∽△CBF ,∴AE AF BC CF =,∵AE=12AD=12BC ,∴12AF CF =,∴CF=2AF ,故②正确,∵DE ∥BM ,BE ∥DM ,∴四边形BMDE 是平行四边形,∴BM=DE=12BC ,∴BM=CM ,∴CN=NF ,∵BE ⊥AC 于点F ,DM ∥BE ,∴DN ⊥CF ,∴DF=DC ,故③正确;设AD=a ,AB=b ,易知△BAE ∽△ADC ,有A D AD B AE C =,即2a b a b=∵tan ∠CAD==CD b AD a ,∴tan ∠④错误;∵△AEF ∽△CBF ,∴12EF AE BF BC ==,∴S △AEF =12S △ABF ,S △ABF =16S 矩形ABCD ,∵S △ABE =14S 矩形ABCD ,S △ACD =12S 矩形ABCD ,∴S △AEF =112S 四边形ABCD ,又∵S 四边形CDEF =S △ACD ﹣S △AEF =12S 矩形ABCD ﹣112S 矩形ABCD =512S 矩形ABCD ,∴S 四边形CDEF =52S △ABF ,故⑤正确;故选B .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矩形的性质;3.综合题.4.①③.【解析】【详解】试题分析:①易证△ABF ≌△BCG ,即可解题;②易证△BNF ∽△BCG ,即可求得的值,即可解题;③作EH⊥AF,令AB=3,即可求得MN,BM的值,即可解题;④连接AG,FG,根据③中结论即可求得S四边形CGNF和S四边形ANGD,即可解题.①∵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BC=CD,∵BE=EF=FC,CG=2GD,∴BF=CG,∵在△ABF和△BCG中,,∴△ABF≌△BCG,∴∠BAF=∠CBG,∵∠BAF+∠BFA=90°,∴∠CBG+∠BFA=90°,即AF⊥BG;①正确;②∵在△BNF和△BCG中,,∴△BNF∽△BCG,∴,∴BN=NF;②错误;③作EH⊥AF,令AB=3,则BF=2,BE=EF=CF=1,AF=,∵S△ABF=AFBN=ABBF,∴BN=,NF=BN=,∴AN=AF﹣NF=,∵E是BF中点,∴EH是△BFN的中位线,∴EH=,NH=,BN∥EH,∴AH=,,解得:MN=,∴BM=BN﹣MN=,MG=BG﹣BM=,∴,③正确;④连接AG,FG,根据③中结论,则NG=BG﹣BN=,∵S四边形CGNF=S△CFG+S△GNF=CGCF+NFNG=1+,S四边形ANGD=S△ANG+S△ADG=ANGN+ADDG=,∴S四边形CGNF≠S四边形ANGD,④错误;故答案为①③.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5.①②④【解析】【分析】①连接OQ,OD,如图1.易证四边形DOBP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可得DO∥BP.结合OQ=OB,可证到∠AOD=∠QOD,从而证到△AOD≌△QOD,则有DQ=DA=1;②连接AQ,如图2,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BP.易证Rt△AQB∽Rt△BCP,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BQ,从而求出PQ的值,就可得到PQBQ的值;③过点Q作QH⊥DC于H,如图3.易证△PHQ∽△PCB,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QH,从而可求出S△DPQ的值;④过点Q作QN⊥AD于N,如图4.易得DP∥NQ∥AB,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得32DN PQAN BQ==,把AN=1-DN代入,即可求出DN,然后在Rt△DNQ中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就可求出cos∠ADQ的值.【详解】解:①连接OQ,OD,如图1.易证四边形DOBP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可得DO∥BP.结合OQ=OB,可证到∠AOD=∠QOD,从而证到△AOD≌△QOD,则有DQ=DA=1.故①正确;②连接AQ,如图2.则有CP=12,=.易证Rt△AQB∽Rt△BCP,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则=,∴32 PQBQ=.故②正确;③过点Q作QH⊥DC于H,如图3.易证△PHQ∽△PCB,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QH=35,∴S△DPQ=12DP•QH=12×12×35=320.故③错误;④过点Q作QN⊥AD于N,如图4.易得DP ∥NQ ∥AB ,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得32DN PQ AN BQ ==,则有312DN DN =-,解得:DN=35.由DQ=1,得cos ∠ADQ=35DN DQ =.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结论是①②④.故答案为:①②④.【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勾股定理等知识,综合性比较强,常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的定义来建立等量关系,应灵活运用.6.(1)【问题发现】12,60°,45°;【类比探究】见(2)题的解析;【归纳总结】2n m ,1802a ︒-;(2),30°【解析】【分析】(1)当60α=︒时,△ABC 和△PDC 都是等边三角形,可证△ACP ∽△ECF ,从而有12EF AP =,∠Q =β=∠ACB =60°;当90α=︒时,△ABC 和△PDC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同理可证△ACP ∽△ECF 即可解决,依此可得出规律;(2)当120α=︒,可证CE AC =,CF CP =CE CA CF CP =,由∠ECF =∠ACP ,可得△PCA ∽△FCE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问题发现】如图1,连接AE ,PF ,延长EF 、AP 交于点Q ,当60α=︒时,△ABC 和△PDC 都是等边三角形,∴∠PCD =∠ACB =60°,PC =CD ,AC =CB ,∵F 、E 分别是CD 、BC 的中点,∴12CF PC =,12CE AC =,∴CF CE PC AC=,又∵∠ACP =∠ECF ,∴△ACP ∽△ECF ,∴12EF AP =,∠CEF =∠CAP ,∴∠Q =β=∠ACB =60°,当90α=︒时,△ABC 和△PDC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2,连接AE ,PF ,延长EF 、AP 交于点Q ,∴∠PCD =∠ACB =45°,PC CD ,AC ,∵F 、E 分别是CD 、BC 的中点,∴CE AC =,CF PC =∴CF CE PC AC=,又∵∠ACP=∠ECF,∴△ACP∽△ECF,∴EFAP==,∠CEF=∠CAP,∴∠Q=β=∠ACB=45°,【归纳总结】由此,可归纳出22nEF CE nAP AC m m===,β=∠ACB=1802a︒-;(2)当120α=︒,连接AE,PF,延长EF、AP交于点Q,∵AB=AC,E为BC的中点,∴AE⊥BC,∠CAE=60°∴sin60°=CEAC=,同理可得:CFCP=∴CE CFAC CP=,∴CE CACF CP=,又∵∠ECF=∠ACP,∴△PCA∽△FCE,∴EF ECAP AC==∠CEF=∠CAP,∴∠Q=β=∠ACB=30°.【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性质,通过解决本题感受到:图形在变化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变,体会“变中不变”的思想.7.(1)ED BD =(2)①正方形,理由见解析;②见解析;(3【解析】【分析】(1)根据“斜中半”定理可得CD AD BD ==,然后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CD ED =,从而得出ED BD =,再结合题意推出30B DCG ∠=∠=︒,从而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求出GD CD即可;(2)①通过证明CDF EDF △≌△,并综合条件//CF DE ,推出四边形CDEF 是正方形;②首先根据CFH DGH △△∽推出DH DG FH CD ==GBE GDH △≌△得到BE DH =,即可得出结论;(3)根据题意可首先证明四边形CDEF 是菱形,然后证明出EBG HFC △△∽,即可推出结论BE BG FH FC =,再作DK CG ⊥,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G 的长度,从而得出结论.【详解】(1)∵点D 为Rt ABC 中斜边AB 的中点,∴CD AD BD ==,∵线段CD 绕点D 顺时针旋转得到线段ED ,∴CD ED =,∴ED BD =,∵Rt ABC 中,90ACB ∠=︒,60A ∠=︒,∴30B ∠=︒,∵CD BD =,∴30B DCG ∠=∠=︒,∴在Rt DCG 中,tan tan 30GD DCG CD =∠=︒=故答案为:ED BD =(2)①正方形,理由如下:∵90α=︒,DM 平分CDE ∠,∴90CDE ∠=︒,CDF EDF ∠=∠,∵CD ED =,DF DF =,∴()CDF EDF SAS △≌△,∴DCF DEF ∠=∠,∵//CF DE ,∴180FCD CDE ∠+∠=︒,∴90FCD ∠=︒,∴90DCF DEF CDE ∠=∠=∠=︒,∴四边形CDEF 为矩形,又∵CD ED =,∴四边形CDEF 为正方形;②显然,在正方形CDEF 中,CFH GDH △△∽,∴DH DG FH CF=,又∵CD CF =,∴DH DG FH CD ==由(1)得:60,,A CD AD ∠=︒=则ACD △为等边三角形,∴60ADC ∠=︒,∵90CDE ∠=︒,∴30GDB ∠=︒,∴GDB GBD ∠=∠,GD GB =,又∵DE DB =,∴()1180752DBE DEB GDB ∠=∠=︒-∠=︒,∴753045GBE ∠=︒-︒=︒,∵45GDH ∠=︒,∴GBE GDH∠=∠在GBE 与GDH 中,GDH GBE GD GBDGH BGE ∠=∠⎧⎪=⎨⎪∠=∠⎩∴()GBE GDH ASA △≌△,∴BE DH =,∴BE DH DG FH FH CD ===(3)同(2)中①理,CDF EDF △≌△,∴CDF EDF ∠=∠,CFD EFD ∠=∠,∵//CF DE ,∴CFD EDF ∠=∠,∴CFD CDF ∠=∠,EDF EFD ∠=∠,∴CF CD =,ED EF =,∴四边形CDEF 为菱形,∵ACD △为等边三角形,∴2AC CD AD BD ====,菱形的边长也为2,由题意,2HDG α∠=,13022DEB DBE ADE α∠=∠=∠=︒+,∵30DBG ∠=︒,∴2EBG α∠=,即:HDG EBG ∠=∠,∴EBG HDG △△∽,∵在菱形CDEF 中,HFC HDG △△∽,∴EBG HFC △△∽,∴BE BG FH FC=,如图,作DK CG ⊥,∵30DCK ∠=︒,∴60CDK ∠=︒,60KDG α∠=-︒,∵2CD =,∴1DK =,CK =在Rt KDG △中,()tan tan 60GK KDG m DKα=∠=-︒=,∴GK m =,∴CG m =,在Rt ABC 中,BC ==∴BG BC CG m m =-==,∵2CF CD ==,∴BE BG FH FC ==.【点拨】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等,综合性较强,掌握基本图形的性质,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以及锐角三角函数是解题关键.8.(1)30°;(2)①见解析;②CD BE =;见解析;(3)()AC k BD BE =+,见解析【解析】【分析】(1)先根据题意得出△ABC 是等边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计算即可(2)①按要求补全图即可②先根据已知条件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再证明AEB ADC △≌△,即可得出CD BE=(3)先证明AC BC AD DE=,再证明ACB ADE △∽△,得出BAC EAD ∠=∠,从而证明AEB ADC △≌△,得出BD BE BC +=,从而证明()AC k BD BE =+【详解】解:(1)∵AB AC =,60C ∠=°∴△ABC 是等边三角形∴∠B =60°∵点D 关于直线AB 的对称点为点E∴AB ⊥DE ,∴BDE ∠=30︒故答案为:30︒;(2)①补全图如图2所示;②CD 与BE 的数量关系为:CD BE =;证明:∵AB AC =,60BAC ∠=︒.∴ABC 为正三角形,又∵A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AD AE =,60EAD ∠=︒,∵60BAD DAC ∠+∠=︒,60BAD BAE ∠+∠=︒,∴BAE DAC ∠=∠,∴AEB ADC △≌△,∴CD BE =.(3)连接AE .∵AB AD k BC DE ==,AB AC =,∴AC AD BC DE =.∴AC BC AD DE=.又∵ADE C ∠=∠,∴ACB ADE △∽△,∴BAC EAD ∠=∠.∵AB AC =,∴AE AD =,∴BAD DAC BAD BAE ∠+∠=∠+∠,∴DAC BAE ∠=∠,∴AEB ADC △≌△,CD BE =.∵BD DC BC +=,∴BD BE BC +=.又∵AC k BC=,∴()AC k BD BE =+.【点拨】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证明及性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及性质、三角形的外角、轴对称,熟练进行角的转换是解题的关键,相似三角形的证明是重点9.(1)正方形;(2)MC ME '=,见解析;(3)25【解析】【分析】(1)有一组邻边相等且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2)连接EC ',由(1)问的结论可知,90AD BC EAC B '=∠=∠=︒,,又因为矩形纸片ABCD 沿过点E 的直线折叠,可知折叠前后对应角以及对应边相等,有B B '∠=∠,B C BC ''=,90AE B C EAC B ''''=∠=∠=︒,,可以证明Rt EC A ' 和Rt C EB '' 全等,得到C EA EC B '''∠=∠,从而有MC ME '=;(3)由Rt EC A Rt C EB ''' ≌,有AC B E ''=;由折叠知,AC BE '=,可以计算出()8cm AB =;用勾股定理计算出DF 的长度,再证明DNF ENG ∽得出等量关系,从而得到:DN EN 的值.【详解】(1)解:∵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EA ,'//AE DA ∴四边形'AEA D 是平行四边形∵矩形纸片ABCD 沿过点D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CD 上的点A '处∴'AED A ED≌∴'AE A E=∵90A ∠=∴四边形AEA D '的形状是正方形故最后答案为:四边形AEA D '的形状是正方形;(2)MC ME'=理由如下:如图,连接EC ',由(1)知:AD AE=∵四边形ABCD 是矩形,∴90AD BC EAC B '=∠=∠=︒,由折叠知:B C BC B B'''=∠=∠,∴90AE B C EAC B ''''=∠=∠=︒,。
相似三角形-中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中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典例精讲考点聚集查漏补缺拓展提升第四单元 三角形专题4.4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比例线段0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02相似三角形的应用03拓展训练04【例1】已知2x=3y(y≠0),则下面结论成立的是( ) A.x:y=3:2 B.x:3=2:y C.x:y=2:3 D.x:2=y:3A1.线段的比:在同一单位长度下,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叫做两条线段的比;2.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若其中两条线段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a:b=c:d).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成比例,简称比例线段.3.比例的基本性质:4.更比定理:考点聚集ad=bc知识点一典例精讲比例线段1.已知 ,则 的值是____.2.人们认为最美人体的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之比是 .某人测得头顶至肚脐长约65cm,肚脐至足底长约102cm,为尽可能达到黄金比的美感效果,作为形象设计师的你,对于她的着装建议为穿一双( )cm的高跟鞋(精确到1cm) A.2 B.3 C.4 D.5B 知识点一强化训练比例线段知识点比例线段0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02相似三角形的应用03拓展训练04【例2】如图,已知△ABC中,∠BAC=90º,延长BA到点D,使AD=0.5AB,点E,F分别是边BC,AC的中点.求证:DF=BE 方法一:证△ADF≌△FEC(SAS)AFDBCE方法二:证△ADF∽△BCA方法三:连接AE,利用平行四边形证明知识点二典例精讲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如图,已知∠1=∠2,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ADE的是( ) A.∠C=∠AED B.AB:AD=AC:AE C.∠B=∠D D.AB:AD=BC:DE2.如图,△ABC 中,∠A =78º,AB =4,AC =6.将△ABC 沿图示中的虚线剪开,剪下的阴影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不相似的是( )DA 1CEBD2知识点二强化训练三角形相似的性质与判定CAC B78ºAC B78ºAAC B14DAC B 23CAC B 78ºB3.如图,在□ABCD中,连接AC,EF∥BC,且EF与AB相交于点E,与AC相交于点F,3AE=2EB,连接DF.若S △AEF =4,则S △ADF 的值为_____.4.如图,一束光线从点A(4,4)射出,经y轴上的点C的反射后,经过点B(1,0),则点C的坐标是( ) A.(0,0.5) B.(0,0.8) C.(0,1) D.(0,2)5.在□ABCD中,E是AD上的一点,且点E将AD分为2:3的两部分,连接BE,AC相交于F,则S △AEF :S △CBF =_______.AFE DCB10知识点二强化训练三角形相似的性质与判定B AyxC OB(1,0)知识点比例线段0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02相似三角形的应用03拓展训练04【例3】如图,小明同学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纸板DEF测量树的高度AB,他调整自己的位置,设法使斜边DF保持水平,并且边DE与点B在同一直线上,已知纸板的两条直角边DE=40cm,EF=20cm,测得边DF离地面的高度AC=1.5m,CD=8m,则树高AB=_____m.5.5 DAE BFC 知识点三典例精讲相似三角形的应用3.如图,△ABC是一张锐角三角形硬纸片,AD是边BC上的高BC=40cm,AD=30cm,从这张硬纸片上剪下一个长HG是宽HE的2倍的矩形EFGH,使它的一边EF在BC上,顶点G,H分别在AC,AB上,AD与HG的交点为M.(1)求证:AM:AD=HG:BC;(2)求矩形EFGH的周长。
初三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二次函数综合题(相似三角形问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二次函数综合题(相似三角形问题)1.如图①,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1,0)、B (3,0),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BC ,点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当点P 不与点A 、B 重合时,作直线AP ,交直线BC 于点Q ,若①ABQ 的面积是①BPQ 面积的4倍,求点P 的横坐标.(3)如图①,当点P 在第一象限时,连接AP ,交线段BC 于点M ,以AM 为斜边向①ABM 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MN ,连接BN ,①ABN 的面积是否变化?如果不变,请求出①ABN 的面积;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2.如图,二次函数2314y x bx =++的图像经过点()8,3A ,交x 轴于点B ,C (点B 在点C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D .(1)填空:b = ______;(2)点P 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一点,直线PO 交直线CD 于点Q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CD 于点T ,若PQ QT =,求点P 的坐标;(3)在x 轴的正半轴上找一点E ,过点E 作AE 的垂线EF 交y 轴于F ,若AEF 与EFO △相似,求OE 的长.3.如图,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与x 轴相交于点()1,0A -,()3,0B ,与y 轴的交点()0,6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 m n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上运动,设PBC 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m 的函数表达式(指出自变量m 的取值范围)和S 的最大值;(3)点M 在抛物线上运动,点N 在y 轴上运动,是否存在点M 、点N 使得①CMN =90°,且∆CMN 与OBC ∆相似,如果存在,请求出点M 和点N 的坐标.4.如图,抛物线L 1:y =ax 2﹣2x +c (a ≠0)与x 轴交于A 、B (3,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3),抛物线的顶点为D .抛物线L 2与L 1关于x 轴对称.(1)求抛物线L 1与L 2的函数表达式;(2)已知点E 是抛物线L 2的顶点,点M 是抛物线L 2上的动点,且位于其对称轴的右侧,过M 向其对称轴作垂线交对称轴于P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 ,使得以P 、M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D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4y x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和点C ,抛物线21y x kx k =++-的图象经过点A 和点C ,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是点B .(1)求出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出点B 的坐标;(3)若在y 轴的负半轴上存在点D .能使得以A ,C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①ABC 相似,请求出点D 的坐标.6.如图1,已知抛物线23y ax bx =++经过点()1,5D ,且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点C ,已知点()1,0A -,(),P m n 是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动点,PQ BC ⊥于点Q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PQ =m 的值;(3)是否存在点P ,使BPQ 与BO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12x +2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C .抛物线y =ax 2+bx +c的对称轴是x=-32且经过A、C两点,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点B.(1)求二次函数y=ax2+bx+c的表达式;(2)点P为线段AB上的动点,求AP+2PC的最小值;(3)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过点M作MN垂直x轴于点N,使得以点A,M,N为顶点的三角形与①ABC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相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点D,抛物线的对称轴与BC相交于点E,与x轴相交于点F.(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连结DA,求sin A的值;(3)若点H线段BC上,BOC与BFH△相似,请直接写出点H的坐标.9.如图,抛物线y=1-2x2+bx+c与x轴交于点A(﹣2,0)和点B(8,0),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连接AC,BC,BC与抛物线的对称轴l交于点E.(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点P 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动点,连接PB ,PC ,当S △PBC =720S △ABC 时,求点P 的坐标; (3)点N 是对称轴l 右侧抛物线上的动点,在射线ED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以点M ,N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①OBC 相似?若存在,求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如图,抛物线23y ax bx =++与x 轴交于1,0A 、()3,0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与顶点D 的坐标; (2)试判断BC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探究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P 、A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D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抛物线y =ax 2﹣2ax ﹣3a (a ≠0)与x 轴交于点A ,B .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AC ,BC .已知ABC 的面积为2.(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抛物线从左到右依次交于P ,Q 两点.过P ,Q 向x 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G ,H .若四边形PGHQ 为正方形,求正方形的边长;(3)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N ,使得①BCN =①CAB ﹣①CBA ,若存在,请求出满足条件N 点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如图,二次函数2y x bx c =-++的图像与x 轴交于点A (-1,0),B (2,0),与y 轴相交于点C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M 在此抛物线上,且在y 轴的右侧.①M 与y 轴相切,过点M 作MD ①y 轴,垂足为点D .以C ,D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①AOC 相似,求点M 的坐标及①M 的半径长.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0y ax bx c ac =++≠与x 轴交于点A 和点B (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若线段OA OB OC 、、的长满足2OC OA OB =⋅,则这样的抛物线称为“黄金”抛物线.如图,抛物线22(0)y ax bx a =++≠为“黄金”抛物线,其与x 轴交点为A ,B (其中B 在A 的右侧),与y 轴交于点C .且4OA OB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P 为AC 上方抛物线上的动点,过点P 作PD AC ⊥,垂足为D . ①求PD 的最大值;①连接PC ,当PCD 与ACO △相似时,求点P 的坐标.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抛物线2y x bx c =++与x 轴交于点A 、B 两点,其中1,0A ,与y 轴交于点()0,3C .(1)求抛物线解析式;(2)如图1,过点B 作x 轴垂线,在该垂线上取点P ,使得①PBC 与①ABC 相似,请求出点P 坐标;(3)如图2,在线段OB 上取一点M ,连接CM ,请求出12CM BM +最小值.15.如图,抛物线y =ax 2+k (a >0,k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B 在点A 的右侧),其顶点为C ,点P 为线段OC 上一点,且PC =14OC .过点P 作DE ①AB ,分别交抛物线于D ,E 两点(点E 在点D 的右侧),连接OD ,DC .(1)直接写出A ,B ,C 三点的坐标;(用含a ,k 的式子表示) (2)猜想线段DE 与AB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若①ODC =90°,k =﹣4,求a 的值.16.如图,抛物线223y x bx 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连接AC ,已知B (﹣1,0),且抛物线经过点D (2,﹣2).(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若点E 是抛物线上第四象限内的一点,且2ABES=,求点E 的坐标;(3)若点P 是y 轴上一点,以P ,A ,C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P 点的坐标.17.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 =ax 2+bx +2(a ≠0)与x 轴交于点A (﹣1,0)和B (4,0),与y 轴交于点C ,点P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不与点A ,B ,C 重合).(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点P 在第一象限时,设①ACP 的面积为S 1,①ABP 的面积为S 2,当S 1=S 2时,求点P 的坐标; (3)过点O 作直线l ①BC ,点Q 是直线l 上的动点,当BQ ①PQ ,且①BPQ =①CAB 时,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3与两坐标轴交于A、B两点,抛物线y=x2+bx+c 过点A和点B,并与x轴交于另一点C,顶点为D.点E在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和顶点D的坐标;(2)若点F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且EF①x轴,若以点D,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①ABD相似,求出此时点E的坐标;(3)若点P为坐标平面内一动点,满足tan①APB=3,请直接写出①P AB面积最大时点P的坐标及该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点A、B,与y轴交于点C,且OC=2OB=6OA=6,点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动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连接BC与OP,交于点D,当S△PCD:S△ODC的值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3)点M在抛物线上运动,点N在y轴上运动,是否存在点M、点N.使①CMN=90°,且①CMN与①BO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M、点N的坐标.20.如图,抛物线y=x2+bx+12(b<0)与x轴交于A,B两点(A点在B点左侧),且OB=3OA.(1)请直接写出b=,A点的坐标是,B点的坐标是;(2)如图(1),D点从原点出发,向y轴正方向运动,速度为2个单位长度/秒,直线BD交抛物线于点E,若BE=5DE,求D点运动时间;(3)如图(2),F点是抛物线顶点,过点F作x轴平行线MN,点C是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的一定点,P 点在直线MN上运动.若恰好存在3个P点使得①P AC为直角三角形,请求出C点坐标,并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答案1.(1)y =﹣x 2+2x +3.(2)P 352或 (3)①ABN 的面积不变,为4.2.(1)2-(2)5⎛ ⎝⎭或5⎛ ⎝⎭(3)4或493.(1)2246y x x =-++(2)S 关于m 的函数表达式为239(03)S m m m =-+<<,S 的最大值是274 (3)存在,M (1,8),N (0,172)或M (74,558),N (0,838)或M (94,398),N (0,38)或M (3,0),N (0,﹣32)4.(1)抛物线L 1:223y x x =--,抛物线L 2:2y x 2x 3=-++;(2)435(,)39M 或(4,5)M -.5.(1)254y x x =++(2)点B 的坐标为(-1,0)(3)点D 的坐标是(0,-203) 6.(1)215322y x x =-++ (2)1或5(3)存在;P (53,529)7.(1)抛物线表达式为:213222y x x =--+;(2)AP +2PC 的最小值是4;(3)存在M(0,2)或(-3,2)或(2,-3)或(5,-18),使得以点A 、M 、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8.(1)y =-x 2+2x +3(3)点H 的坐标为(1,2)或(2,1)9.(1)21382y x x =++ (2)P 1(1,10.5),P 2(7,4.5)(3)存在,(3,8)或(3,5或(3,11)30.(1)y =﹣x 2﹣2x +3,(﹣1,4);(2)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3)存在,(0,0)或(0,﹣13)或(-9,0)11.(1)y =﹣13x 2+23x +1(2)﹣6﹣(3)存在,5或11712.(1)22y x x =-++; (2)M 的坐标为(12,94),(32, 54 ),(3,-4),①M 的半径长为12或32或313.(1)213222y x x =--+(2)①PD ①P 坐标为(3,2)-或325()28,-14.(1)243y x x =-+(2)P 点坐标为()3,9或()3,215.(1)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0,k ) (2)DE =12AB(3)a =1316.(1)224233y x x =--(2)E ,-1)(3)P 点的坐标(0,2)或(02)或(0,﹣2或(0,54)17.(1)213222y x x =-++ (2)点P 的坐标为(103,139)(3)点P 的坐标为(32,﹣2)或(32,﹣2)或(173,﹣509)18.(1)y =x 2﹣4x +3,(2,﹣1)(2)(5,8)或(73,89-)(3)①P AB ,此时P )19.(1)y =﹣2x 2+4x +6 (2)点P 的坐标为(32,152) (3)存在,M 、N 的坐标分别为(3,0)、(0,﹣32)或(94,398)、(0,38)或(1,8)、(0,172)或(74,558)、(0,838)20.(1)﹣8,(2,0),(6,0)(2)3秒或212秒 (3)C 点坐标为(143,﹣329),P 点的坐标为(103,﹣4)或(﹣103,﹣4)或(11027,﹣4)。
2021年河北省中考复习数学《相似三角形》专题复习(人教版)(Word版附答案)

节相似三角形1.若△ABC的每条边长增加各自的10%得△A′B′C′,则∠B′的度数与其对应角∠B的度数相比()A.增加了10% B.减少了10%C.增加了(1+10%) D.没有改变2.在研究相似问题时,甲、乙同学的观点如下:甲:将边长为3,4,5的三角形按图①的方式向外扩张,得到新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边间距均为1,则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图①乙:将邻边为3和5的矩形按图②的方式向外扩张,得到新矩形,它们的对应边间距均为1,则新矩形与原矩形不相似.图②A.两人都对 B.两人都不对C.甲对,乙不对 D.甲不对,乙对3.如图,△ABC中,∠A=78°,AB=4,AC=6.将△ABC沿图示中的虚线剪开,剪下的阴影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不相似的是()4.(2020·河北中考)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以点O 为位似中心,四边形 ABCD 的位似图形是( )A .四边形NPMQB .四边形NPMRC .四边形NHMQD .四边形NHMR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4,2),B (-6,-4),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2 ,把△ABO 缩小,则点B 的对应点B ′的坐标是( )A .(-3,-2)B .(-12,-8)C .(-3,-2)或(3,2)D .(-12,-8)或(12,8)6.如图,AD ∥BE ∥CF ,直线l 1,l 2与这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 ,B ,C 和点D ,E ,F .已知AB =1,BC =3,DE =1.2,则DF 的长为( )A .3.6B .4.8C .5D .5.2 7.如图,在△ABC中,点D在BC边上,连接AD,点G在线段AD上,GE ∥BD,且交AB于点E,GF∥AC,且交CD于点F,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ABAE=AGAD B.DFCF=DGADC.FGAC=EGBD D.AEBE=CFDF8.(2020·邯郸丛台区三模)如图,△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D=2AD,CE=2AE.(1)求证:△ADE∽△ABC;(2)若DF=2,求FC的长度.9.(2020·温州中考)如图,在Rt△ABC中,∠ACB=90°,以其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过点C作CR⊥FG于点R,再过点C作PQ⊥CR分别交边DE,BH于点P,Q.若QH=2PE,PQ=15,则CR的长为()A.14B.15C.83D.6510.(2020·黔东南中考)如图,矩形ABCD中,AB=2,BC=2,E为CD 的中点,连接AE,BD交于点P,过点P作PQ⊥BC于点Q,则PQ=.11.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2),B(2,1),C(4,5).(1)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x轴的上方画出△A2B2C2,使△A2B2C2与△ABC位似,且相似比为2,并求出△A2B2C2的面积.12.如图,以点O为位似中心,把△ABC放大为原图形的2倍得到△A′B′C′,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ABC∽△A′B′C′B.点C,O,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C.AO∶AA′=1∶2D.AB∥A′B′13.如图,在由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10×10网格中,已知点O,A,B均为网格线的交点.(1)在给定的网格中,以点O为位似中心,将线段AB放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线段A1B1(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A1,B1),画出线段A1B1;(2)将线段A1B1绕点B1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2B1,画出线段A2B1;(3)以A,A1,B1,A2为顶点的四边形AA1B1A2的面积是个平方单位.节相似三角形1.若△ABC的每条边长增加各自的10%得△A′B′C′,则∠B′的度数与其对应角∠B的度数相比(D)A.增加了10% B.减少了10%C.增加了(1+10%) D.没有改变2.在研究相似问题时,甲、乙同学的观点如下:甲:将边长为3,4,5的三角形按图①的方式向外扩张,得到新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边间距均为1,则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图①乙:将邻边为3和5的矩形按图②的方式向外扩张,得到新矩形,它们的对应边间距均为1,则新矩形与原矩形不相似.图②A.两人都对 B.两人都不对C.甲对,乙不对 D.甲不对,乙对3.如图,△ABC中,∠A=78°,AB=4,AC=6.将△ABC沿图示中的虚线剪开,剪下的阴影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不相似的是(C)4.(2020·河北中考)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以点O 为位似中心,四边形 ABCD 的位似图形是(A )A .四边形NPMQB .四边形NPMRC .四边形NHMQD .四边形NHMR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4,2),B (-6,-4),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2 ,把△ABO 缩小,则点B 的对应点B ′的坐标是(C )A .(-3,-2)B .(-12,-8)C .(-3,-2)或(3,2)D .(-12,-8)或(12,8)6.如图,AD ∥BE ∥CF ,直线l 1,l 2与这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 ,B ,C 和点D ,E ,F .已知AB =1,BC =3,DE =1.2,则DF 的长为(B )A .3.6B .4.8C .5D .5.2 7.如图,在△ABC中,点D在BC边上,连接AD,点G在线段AD上,GE ∥BD,且交AB于点E,GF∥AC,且交CD于点F,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D)A.ABAE=AGAD B.DFCF=DGADC.FGAC=EGBD D.AEBE=CFDF8.(2020·邯郸丛台区三模)如图,△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D=2AD,CE=2AE.(1)求证:△ADE∽△ABC;(2)若DF=2,求FC的长度.【解答】(1)证明:∵BD=2AD,CE=2AE,∴ADAB=AEAC=13.又∵∠DAE=∠BAC,∴△ADE∽△ABC;(2)解:∵△ADE∽△ABC,∴DEBC=ADAB=13,∠ADE=∠ABC.∴DE∥BC.∴△DEF∽△CBF.∴DFCF=DECB,即2CF=13.∴FC=6.9.(2020·温州中考)如图,在Rt△ABC中,∠ACB=90°,以其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过点C作CR⊥FG于点R,再过点C作PQ⊥CR分别交边DE,BH于点P,Q.若QH=2PE,PQ=15,则CR的长为(A)A.14B.15C.83D.6510.(2020·黔东南中考)如图,矩形ABCD中,AB=2,BC=2,E为CD的中点,连接AE,BD交于点P,过点P作PQ⊥BC于点Q,则PQ=4 3.11.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2),B(2,1),C(4,5).(1)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在x轴的上方画出△A2B2C2,使△A2B2C2与△ABC位似,且相似比为2,并求出△A2B2C2的面积.解:(1)如图,△A1B1C1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2)如图,△A2B2C2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分别过点A2,C2作y轴的平行线,过点B2作x轴的平行线.∵A(-1,2),B(2,1),C(4,5),△A2B2C2与△ABC位似,且相似比为2,∴A 2(-2,4),B 2(4,2),C 2(8,10).∴S △A 2B 2C 2=(2+8)×102-12 ×2×6-12 ×4×8=28., 12.如图,以点O 为位似中心,把△ABC 放大为原图形的2倍得到△A ′B ′C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C )A.△ABC ∽△A ′B ′C ′B .点C ,O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C .AO ∶AA ′=1∶2D .AB ∥A ′B ′13.如图,在由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10×10网格中,已知点O ,A ,B 均为网格线的交点.(1)在给定的网格中,以点O 为位似中心,将线段AB 放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线段A 1B 1(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A 1,B 1),画出线段A 1B 1;(2)将线段A 1B 1绕点B 1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 2B 1,画出线段A 2B 1; (3)以A ,A 1,B 1,A 2为顶点的四边形AA 1B 1A 2的面积是 个平方单位.解:(1)如图,线段A 1B 1即为所求; (2)如图,线段A 2B 1即为所求;(3)20.[由图可得,四边形AA 1B 1A 2为正方形, ∴四边形AA 1B 1A 2的面积是(22+42 )2=20.]。
中考数学几何专项——相似模型(相似三角形)

相似模型【相似模型一:A 字型】 特征 模型结论DE ∥BCCBCBBC D E ADA E DA AD:AB=AE:AC=DE:BC 顺着比∠B=∠AEDCB CBDA EDAAD:AC=AE:AB=DE:BC 反着比AD×AB=AE×AC 顺着乘∠B =∠ACDCBED AAD:AC=AC:AB=CD:BC AC²=AD×AB当∠ BAC=90°AD B CB①△ABD ∽△CBA AB ²=BD×BC ②△ACD ∽△BCAAC²=CD×BC③△ADB ∽△CDA AD²=BD×CD特征 模型结论AC ∥BDAD B CO DB A CC A OD BAD B CODBACCAO D B① △BD0∽△ACO ② DO:0C=BO:0A=BD:AC 交叉比③ △AOD 与△C0B 不相似∠B=∠C(也叫蝴蝶型相似)A D BC ODBACCAD B CODBACC① △AOC ∽△DOB② AO:OD=0C:0B=AC:BDAO×OB=OC×0D 顺着比,交叉乘 ③ △BOC∽△DOA特征 模型 结论成比例线段共端点① △ABC ∽△ADE② △ABD∽△ACE特征 模型结论AB ∥EF ∥CDFEBCD AF EDCBA图2① 有两对A 字型相似△BEF ∽△BCD △DEF∽△DAB ② 有一对X 型相似△AEB ∽△DEC ③111AB CD EF+=特征模型结论ECD BAA BDC EEDCBA90度,45度; 120度,60度60°45°图2图1旋转N M 60°120°E D CB A 45°ED C B A ①△ABN ∽△MAN ∽△MCA ②△ABD ∽△CAE ∽△CBA【相似模型六:三角形内接矩形模型】 特征模型结论矩形EFGH 或正方形EFGH 内接与三角形H G FED C BA【相似模型七:十字模型】 特征 模型 结论正方形①若AF=BE,则AF ⊥BE ②若AF ⊥BE ,则AF=BE,长方形PEAB CD矩形ABCD 中,CE ⊥BD ,则△CDE ∽△BCD ,CE CDBD BC平行四边形△GME ∽△HNF△MED ≌△BFA三角形MED CAB在△ABC 中,AB =AC ,AB ⊥AC ,①D 为中点,②AE ⊥BD ,③BE :EC=2:1,④∠ADB =∠CDE ,⑤∠AEB =∠CED ,⑥∠BMC =135°,⑦2BMMC =,这七个结论中,“知二得五”【A 型,X 型,三平行模型】1.如图,在△ABC 中,EF ∥DC ,∠AFE =∠B ,AE =6,ED =3,AF =8,则AC =_________,CDBC=_________.F E DCBABCDE FA2.如图,AB ∥CD ,线段BC ,AD 相交于点F ,点E 是线段AF 上一点且满足∠BEF =∠C ,其中AF =6,DF =3,CF =2,则AE =_________.3.如图,在Rt △ABD 中,过点D 作CD ⊥BD ,垂足为D ,连接BC 交AD 于点E ,过点E 作EF ⊥BD 于点F ,若AB =15,CD =10,则BF :FD =_____________.FEBCAN MEDCBA4.如图,在□ABCD 中,E 为BC 的中点,连接AE ,AC ,分别交BD 于M ,N ,则BM :DN =_____________.5.如图所示,AB ∥CD ,AD ,BC 相交于点E ,过E 作EF ∥AB 交BD 于点F .则下列结论:①△EFD ∽△ABD ;②EF BF CD BD =;③1EF EF FD BF AB CD BD BD +=+=;④111AB CD EF+=.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 F EDCBA图26.在△ABC 中,AB=9,AC=6,点M 在边AB 上,且AM=3,点N 在AC 边上.当AN= 时,△AMN 与原三角形相似.7.如图,在△ABC 中,∠C=90°,AC=8,BC=6,D 是边AB 的中点,现有一点P 位于边AC 上,使得△ADP 与△ABC 相似,则线段AP 的长为 .8.如图,已知O 是坐标原点,点A.B 分别在y x 、轴上,OA=1,OB=2,若点D 在x 轴下方,且使得△AOB 与△OAD 相似,则这样的点D 有 个.9.如图,在Rt △ACB 中,∠C=90°,AC=16cm ,BC=8cm ,动点P 从点C 出发,沿CA 方向运动;动点Q 同时从点B 出发,沿BC 方向运动,如果点P 的运动速度均为4cm/s ,Q 点的运动速度均为2cm/s ,那么运动几秒时,△ABC 与△PCQ 相似.10.将△ABC的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B落地边AC上,记为点B',折叠痕为EF,已知AB=AC=8,BC=10,若以点B'.F.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那么BF的长度是.11.如图,在中,,,是角平分线.求证:(1)(2)12.如图,四边形中,平分,,,为的中点.(1)求证:;(2)与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试说明理由;(3)若,,求的值.13.如图,在中,为上一点,,,,于,连接.(1)求证:;(2)找出图中一对相似三角形,并证明.14.如图,在中,,分别是,上的点,,的平分线交于点,交于点.(1)试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2)若,求的值.1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M为AD中点,连接CM交BD于点N,且ON=1.(1)求BD的长;(2)若△DCN的面积为2,求四边形ABNM的面积.16.如图,在中,于点,于点,连接,求证: ..17.如图,在△ABC中,DE∥FG∥BC,AD∶DF∶FB=1∶2∶3,若EG=3,则AC=________.图1 图218..如图,平行于BC的直线DE把△ABC分成的两部分面积相等.则ADAB= _________.19.如图所示,AD=DF=FB, DE∥FG∥BC,则S1:S2:S3=__________.20.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E⊥BC于点E,连接DE交OC于点F,作FG⊥BC于点G,则线段BG与GC的数量关系是___.21. 如图,已知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CD ⊥AB 且CD=AB=4,连接AD ,BE ⊥AB ,AE 是∠DAB 的平分线,与DC 相交于点F ,EH ⊥DC 于点G ,交AD 于点H ,则HG 的长为 .22.如图1,在△ABC 中,点D 、E 、Q 分别在边AB 、AC 、BC 上,且DE ∥BC ,AQ 交DE 于点P . (1)求证: ;(2)如图,在△ABC 中,∠BAC =90°,正方形DEFG 的四个顶点在△ABC 的边上,连接AG 、AF ,分别交DE 于M 、N 两点.如图2,若AB =AC =1,直接写出MN 的长;如图3,求证MN 2=DM【母子型】1、已知:如图,△ABC 中,∠ACB=90°,CD ⊥AB 于D ,S △ABC=20,AB=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专题复习——相似三角形一. 选择题1. (山东省潍坊市)如图 ,Rt △ABAC 中 ,AB ⊥AC,AB=3,AC=4,P 是 BC 边上一点 , 作 PE⊥AB 于 E,PD ⊥ AC 于 D,设 BP=x,则 PD+PE=()A.x3B.4 xC.7 D.12x 12x 2 5525 25A DCEPB2。
( 乐山市 ) 如图( 2),小明在打网球时,使球恰好能打过网,而且落点恰好在离网 6 米的位置上,则球拍击球的高度 h 为( )A 、8B 、 1C 、4D 、81535h 米0.8 米6 米4 米3.(2020 湖南常德市) 如图 3,已知等边三角形 ABC 的边长为 2,DE 是它的中位线, 则下面四个结论:(1)DE=1,( 2)AB 边上的高为 3 ,( 3)△ CDE ∽△ CAB ,( 4)△ CDE 的面积与△ CAB 面积之比为1:4. 其中正确的有( )A .1 个B . 2 个C .3 个D . 4 个CD EA B图34.(2020 山东济宁 ) 如图,丁轩同学在晚上由路灯AC 走向路灯BD ,当他走到点P 时,发现身后他影子的顶部刚好接触到路灯AC 的底部,当他向前再步行20m 到达Q点时,发现身前他影子的顶部刚好接触到路灯 BD 的底部,已知丁轩同学的身高是1.5m,两个路灯的高度都是 9m,则两路灯之间的距离是()D A.24m B.25mC.28m D.30m5. ( 2020 江西南昌)下列四个三角形,与左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BA .B.C.D.6.(2020重庆)若△ ABC∽△DEF,△ ABC与△ DEF的相似比为2︰3,则 S△ABC︰S△DEF 为()A、2∶3B、4∶9C、 2 ∶3D、3∶27.(2020 湖南长沙 ) 在同一时刻,身高 1.6 米的小强在阳光下的影长为0.8 米,一棵大树的影长为 4.8 米,则树的高度为() CA、4.8 米B、 6.4 米C、9.6 米D、10 米8.( 2020 江苏南京)小刚身高 1.7m,测得他站立在阳关下的影子长为 0.85m。
紧接着他把手臂竖直举起,测得影子长为 1.1m,那么小刚举起手臂超出头顶()AA.0.5mB.0.55mC.0.6mD.2.2m9.(2020 湖北黄石)如图,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左图中△ ABC 相似的是()BAB C A .B.C. D .10.( 2020 浙江金华)如图是小明设计用手电来测量某古城墙高度的示意图, 点 P 处放一水平的平面镜 , 光线从点 A 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刚好射到古城墙CD的顶端 C 处,已知 AB⊥BD,CD⊥ BD,且测得 AB=1.2 米,BP=1.8 米,PD=12米,那么该古城墙的高度是()BA、6 米 B 、8 米 C 、18 米 D、 24 米11、( 2020 湖北襄樊)如图1, 已知 AD与 VC相交于点 O,AB//CD, 如果∠ B=40°,∠D=30° , 则∠ AOC的大小为()BA.60°B.70°C.80°D.120°12.(2020 湘潭市)如图,已知 D、E 分别是ABC的 AB、 AC 边上的点,DE BC,且 S V ADE S四边形 DBCE1那么 AE : AC 等于() BA.1 :9.:3.:8.:2B 1C 1D 1AD EB C13.(2020台湾)如图G是ABC的重心,直线L 过 A 点与 BC平行。
若直线CG分别与 AB、 A L 交于 D、E 两点,直线BG与 AC交于 F 点,则AED的面积:四边形ADGF的面积 =?( ) D(A) 1 : 2 (B) 2 : 1 (C) 2 : 3 (D) 3 :2E ALD G FB C14.(2020 台湾 ) 图为ABC与DEC重迭的情形,其中 E 在 BC上, AC交 DE于F点,且 AB // DE。
若ABC与DEC的面积相等,且 EF=9,AB=12,则 DF=?( ) BDAFB CE(A) 3 (B) 7 (C) 12 (D) 15。
15.(2020 贵州贵阳 )6 .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 1: 2 ,那么它们的面积比是() 1: 2B. 1: 4C.1:2D. 2 :116.(2020 湖南株洲)如图,在ABC 中, D 、E 分别是 AB 边的中点,若 BC 6 ,则 DE 等于()A.5 B.4C.3 D.2二、填空题1. (江苏省南通市)已知∠A=40°,则∠ A 的余角等于=、ACAD EB C第 4 题________度.2.( 08 浙江温州)如图,点A1,A2,A3,A4在射线 OA 上,点B1,B2,B3在射线 OB 上,且 A1 B1∥ A2 B2∥ A3 B3, A2 B1∥ A3 B2∥ A4 B3 .若△ A2B1B2,△ A3B2 B3的面积分别为1,A4,则图中三个阴影三角形面积之和为D.B EB3B CB2 4B1 1OA1 A2 A3 A4 A3. ( 2020 福建省泉州市)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为6,则它们周长的比为________。
4. (浙江省衢州市)如图,点D、 E 分别在△ ABC的边上 AB、AC上, A且AED ABC ,若 DE=3,BC=6,AB=8,则 AE的长为 _________5.( 辽宁省十二市 ) 如图 4, D,E 分别是△ ABC 的边 AB,AC 上的点,D EADB C2 ,则 S△ADE : S△ABC .图 4DE ∥ BC ,DB6.( 天津市 ) 如图,已知△ABC 中, EF∥ GH∥ IJ ∥ BC,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对.AE FG HI JB C7.(2020新疆乌鲁木齐市)我们知道利用相似三角形可以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阳阳的身高是 1.6m,他在阳光下的影长是 1.2m,在同一时刻测得某棵树的影长为 3.6m,则这棵树的高度约为m.8.( 2020 江苏盐城)如图, D,E 两点分别在△ ABC 的边 AB,AC 上, DE 与 BC 不平行,当满足条件(写出一个即可)时,△ ADE∽△ ACB.ADEB C第1 题图9.(2020 泰州市)在比例尺为 1︰2000 的地图上测得 AB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 5cm,则 AB两地间的实际距离为m.10. (杭州市) . 在 Rt△ ABC中,∠ C为直角, CD⊥ AB于点 D,BC=3,AB=5,写出其中的一对相似三角形是和;并写出它的面积比.CA BD三、简答题1.(陕西省)阳光明媚的一天,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去测量一棵树的高度(这棵树底部可以到达,顶部不易到达),他们带了以下测量工具:皮尺、标杆、一副三角尺、小平面镜.请你在他们提供的测量工具中选出所需工具,设计一种..测量方案.(1)所需的测量工具是:;第 1 题图(2)请在下图中画出测量示意图;(3)设树高 AB 的长度为x,请用所测数据(用小写字母表示)求出x .2.(江苏省南通市)如图,四边形ABCD中, AD=CD,∠ DAB=∠ ACB=90°,过点D 作 DE⊥AC,垂足为 F,DE与 AB相交于点 E.(1)求证: AB·AF= CB·CD(2)已知 AB=15cm,BC= 9cm,P 是射线 DE上的动点 . 设 DP=xcm( x> 0),四边形BCDP的面积为 ycm2.①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②当 x 为何值时,△ PBC的周长最小,并求出此时y 的值 .DPCFAE B3.(2020湖南怀化)如图10,四边形ABCD、DEFG都是正方形,连接AE、CG,AE与 CG相交于点 M,CG与 AD相交于点 N.求证:( 1) AE CG ;(2) AN ? DN CN ?MN .4.(2020湖南益阳)△ABC是一块等边三角形的废铁片,利用其剪裁一个正方形ADEFG,使正方形的一条边DE落在 BC上,顶点 F、 G分别落在 AC、AB上 .Ⅰ. 证明:△ BDG≌△ CEF;G FB CD图 (1) EⅡ.探究:怎样在铁片上准确地画出正方形.小聪和小明各给出了一种想法,请你在Ⅱ a 和Ⅱ b 的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解答 .如果两题都解,只以Ⅱ a的解答记分.........................Ⅱa. 小聪想:要画出正方形 DEFG,只要能计算出正方形的边长就能求出 BD和 CE 的长,从而确定 D点和 E 点,再画正方形 DEFG就容易了 .设△ ABC的边长为 2 ,请你帮小聪求出正方形的边长 ( 结果用含根号的式子表示,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 .AG FB CD图 (2) EⅡb. 小明想:不求正方形的边长也能画出正方形 . 具体作法是:①在AB边上任取一点 G’,如图作正方形 G’ D’ E’ F’;②连结 BF’并延长交 AC于 F;③作 FE∥F’E’交 BC于 E,FG∥F′G′交 AB于 G,GD∥ G’ D’交 BC于 D,则四边形 DEFG即为所求 .你认为小明的作法正确吗?说明理由. AG FG′F′B CD′ D E′ E图(3)5.(2020湖北恩施)如图11,在同一平面内,将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AFG摆放在一起,A为公共顶点,∠BAC=∠AGF=90°,它们的斜边长为2,若?ABC固定不动, ?AFG绕点 A 旋转, AF、AG与边 BC的交点分别为 D、E( 点D 不与点 B 重合 , 点E 不与点 C重合 ), 设 BE=m,CD=n.(1)请在图中找出两对相似而不全等的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进行证明.(2)求 m与 n 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n 的取值范围 .(3)以 ?ABC的斜边 BC所在的直线为 x 轴,BC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 如图 12). 在边 BC上找一点 D,使 BD=CE,求出 D 点的坐标,并通过计算验证 BD2+ CE2 =DE2 .(4)在旋转过程中 ,(3) 中的等量关系 BD2+CE2 =DE2是否始终成立 , 若成立 , 请证明 , 若不成立 , 请说明理由 .AB D E CGFyAB D O EC xGF6.(08浙江温州)如图,在Rt △ ABC 中, A 90o,AB 6 , AC 8, D,E 分别是边 AB,AC 的中点,点 P 从点 D 出发沿 DE 方向运动,过点 P 作PQ BC 于 Q ,过点 Q 作 QR∥ BA 交AC于R,当点 Q 与点C重合时,点P停止运动.设 BQ x ,QR y .(1)求点 D 到 BC 的距离 DH 的长;(2)求 y 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是否存在点 P ,使△PQR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RD P EB CH Q7.( 08 山东省日照市)在△ ABC中,∠ A= 90°, AB=4,AC= 3, M是 AB上的动点(不与 A,B 重合),过 M点作 MN∥BC交 AC于点 N.以 MN为直径作⊙ O,并在⊙O内作内接矩形 AMPN.令 AM= x.(1)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M NP的面积 S;(2)当 x 为何值时,⊙ O与直线 BC相切?(3)在动点 M的运动过程中,记△M NP与梯形 BCNM重合的面积为 y,试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表达式,并求 x 为何值时, y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AM NOPB C图18.(2020 湖北咸宁)如图,在 8×8 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OAB的顶点都在格点上,请在网格中画出△OAB的一个位似图形,使两个图形以 O.....为位似中心,且所画图形与△OAB的位似比为 2︰1.( 答案如右图 )OA B(第 8 题图 )9.(2020 安徽 ) 如图,四边形 ABCD 和四边形 ACED 都是平行四边形,点 R 为 DE的中点, BR 分别交 AC,CD 于点P,Q.A D(1)请写出图中各对相似三角形(相似比为 1 除外);O RP(2)求BP : PQ : QR.B C E10.(杭州市)如图:在等腰△ ABC中, CH是底边上的高线,点 P 是线段 CH上不与端点重合的任意一点,连接 AP交 BC于点 E, 连接 BP交 AC于点 F.(1)证明:∠ CAE=∠CBF;(2)证明: AE=BF;(3)以线段 AE,BF和 AB为边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ABG(点 E 与点 F 重合于点 G),记△ABC和△ ABG的面积分别为 S△ABC和 S△ABG, 如果存在点 P, 能使得 S△ABC=S△ABG, 求∠C 的取之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