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薄层板的经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铺薄层板的经验总结
1.CMC-Na配置也比较重要,不能太稀了,不然硅胶的黏附性不好,铺好的硅胶容易脱落.太稠了也不行,不容易和硅胶混匀
2.CMC-Na与硅胶混合时注意比例,一般为30克硅胶加入100克0.3-0.5%的CMC-Na水溶液.如果铺多了的话可以凭经验就能感觉到适合的程度.混合时最好朝一个方向研,这样也不容易有气泡
3.铺板的均匀.这也是关系到板好坏的重要方面.为了使薄层板硅胶均匀,铺好后将玻璃板放在桌边小心上下颠动,保证薄层板所以地方都一样均匀.
4.铺板的厚度,个人所好有所不同.有的铺得较厚,这种情况CMC-Na不能太稀,不然硅胶哗哗的掉.厚的板展开的时候慢些,但是点样量可以多一些不容易扩散.薄的板展开比较快,容易扩散点样量宜少
5.薄层板的活化.活化一定要铺好板干了以后放到烘箱活化.干了是指看不到有水痕在上面.一般可以选择晚上铺板,早上的时候正好薄层板已干,可放进烘箱活化.为什么要完全干了才能活化,如果未完全干会导致活化的时候薄层板硅胶开裂.
一、手工铺板是非常考验你的耐力的事情,最好是找实验室的GGJJMMDD们一起,一来速度快,二来大家仪器交流心得。
1.CMC-Na溶液必须配制的好,放置的也要很好,完全分层之后只能取上清液。上清液要澄清透明,时间太长的CMC-Na可能会发黄,如果有霉菌出现的话,绝对不能使用。2.就是硅胶和CMC-Na溶液的比例可以适当的调节,根据你所需要薄层板的软硬来微调。可以一个人研磨,一个人缓慢的倒CMC-Na溶液。研磨时最能考验你的定力,我觉得你该找女生来磨,但是那种太文弱的不行。研磨时要顺着一个方向,速度不宜快,要顺着研钵的边缘,观察仔细,一定要把气泡赶尽杀绝。研磨好的因改是均匀的,没有气泡,没有固体的粉末类异物,溶液有一定的粘性。
3.铺板,我觉得是各人各喜欢,可以顺着板中间倒,也可以顺着某个边缘倒,倒时也要注意不能引入小气泡。可以用玻璃棒引着溶液平铺在玻璃板上(顺便说一句,玻璃板应该很干净,没有划痕,没有缺口,4个角要“健全”),如有需要,可以双手10个指头拖住玻璃板,有节奏的颠,使得硅胶分摊匀称。尤其是4个角,容易高出玻璃板其他部位,所以要格外注意。颠好的板,表面看上去要光滑平整,没有气孔。
铺好的板,要找个干净的地方放置晾干,这个过程也是耐心的等着它,请勿打扰!
自然晾干后,活化一下(105摄氏度40分钟左右),置于密封的干燥器保存。
最后想说一下,如果你铺板目的是做分析用的话,肯定得很仔细用心。如果仅是天然药化那种粗略检查过柱子得到的馏分纯度,那就没有必要这么复杂了,也就是说速度可以快点,板的要求也没有必要这么高!
自己多看看人家怎么铺的,练练手,肯定就成高手了!
二、楼上的讲得很好,我再补充两点切身体会:
(1)CMC-Na溶液煮了以后不能再用冷水兑,否则,几天以后就会变绿,起霉。
(2)如果有抽滤装置你可以直接把CMC-Na溶液滤过,就可以不必等它沉淀再取上清液了
(嘿嘿,我是急性子),还有两个好处一是节省CMC-Na溶液,二是倒滤过的CMC-Na溶液的时候不必担心会把下层的不溶物倒出来了!)
三、本人的工作经验:
薄层层析制板
1. 配制4%~5%的羧甲基纤维素(CMC):称取CMC,溶于冷水中,边加热边搅拌,直至成为清澈、透明的溶液。
2. 40%硅胶:按CMC溶液的量、按40%的比例称取薄板层析硅胶,倒入大研钵中,与CMC 溶液混合,充分研磨成均匀糊状。
3. 加入几滴乙醇或丁醇,可起到消泡的作用。
4. 将载玻片置于平台上,用药匙舀取糊状硅胶,均匀地铺在载玻片表面。
5. 自然干燥后,放入烘干箱烘12小时以上。再在105~110℃活化,活化时间为0.5~1小时,冷却后即可使用。
四.我也来谈一下自己的一点经验吧。CMC-Na:硅胶为2.5:1较好,楼上师兄说的3:1应该也可以,但是硅胶配的过稀时后果很严重,板子在晾干时会出现许多裂缝,象万寿菊样的开花状,完全不能用。此乃本人的惨痛经历,当时不知道是硅胶过稀的原因,还以为冬天太冷板子给冻裂了,又作了一批放在暖气房,还是照裂不务。浪费了整整一瓶GF254啊(做的是制备板用量较大)。
有个问题至今不明白,请教各位大虾,晾干的板子放在烘箱里怎么全炸裂了,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板子炸裂。
楼上的兄弟,我也有过同样的遭遇。当时板子铺得太厚,后来加长研磨的时间就好了。
首先我想说的是手工铺制的板子,只适宜于定性分析,不宜于分离定量。手工铺板的要点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1.手工铺制的板子常用的有:硅胶G板和硅胶CMC板。前者是煅石膏(石膏经140℃烘烤3—4小时)与硅胶按1—1.3:10混合均匀。每份硅胶G加水2—3份调成糊状,即可使用。后者的操作各位大虾已有论述。
2.载板要求平滑清洁。在使用前一定要处理干净,用洗涤液或肥皂水洗涤,再用水冲洗干净,烘干;
3.CMC-Na要用蒸馏水为溶剂,加热溶解后,放冷,最好滤过使用;消泡剂可直接与CMC-Na 溶液混合使用;
4. 我在做时,先在研钵中加CMC溶液,再加硅胶,按同一方向研磨,这样更容易调匀不易包埋硅胶颗粒;稠度以用研棒粘取,成连珠状不成线状下滴为好;配制时遵循现配现用、少量多次的原则,因其易干影响铺制效果。
薄层色谱法实践技巧
目的:
1. 药典: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事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并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
2. 如果你是做鉴别的话,薄层的系统适用性主要是做检测限和分离度;
3. 如果你是做含量测定,比如说用薄层扫描法,薄层的系统适用性应该做线性范围、同板精密度、异板精密度、回收率;
4. 手工铺制的板子,只适宜于定性分析,不宜于分离定量;
5. 化学药一般是作有关物质,需要一定的载药量,所以要适当增加厚度;
6. 中药一般较难分离,需要薄板,以增加分离度;
7. 手工铺制的板子常用的有:硅胶G板和硅胶CMC-Na板。前者是煅石膏(石膏经140℃烘烤3—4小时)与硅胶按1—1.3:10混合均匀。每份硅胶G加水2—3份调成糊状,即可使用。后者的操作各位大虾已有论述。
8. 如果你铺板目的是做分析用的话,肯定得很仔细用心;如果仅是天然药化那种粗略检查过柱子得到的馏分纯度,那就没有必要这么复杂了,也就是说速度可以快点,板的要求也没有必要这么高;
9. 单纯的手铺板,技巧要求很高的,如果有铺板器(也是完全手动的那种),铺出的板子基本上可以保证均一的。
10. 要喷硫酸乙醇并定量的最好铺水板;铺水板是最考技术的,主要是碾磨技术,大家可以探讨一下;
11. 硫酸乙醇显色作定量分析的品种,但凡加了CMC-Na的板都易烘糊,尤其是温度高于100度时,后改用不加CMC辅的水板来作,就不会有烘糊现象,故也可推论CMC易于与硫酸起糊化反应。感觉辅水板关键是硅胶G与水的比例要达1:3.5左右,而且研磨后要尽快涂布,不能易于凝固而难于涂布。
展开:
12. 药典:展开容器应使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玻璃制薄层色谱展开缸,并有严密的盖子,底部应平整光滑,或有双槽。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缸。
13. 药典: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展开缸的展开剂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原点5mm 为宜(切勿将样点侵入展开剂中),密封顶盖,待展开至规定距离,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为8~15 cm,溶剂前沿达到规定的展距,取出薄层板,晾干,按正文项下的规定检测。
14. 展开剂的选择(分离单体):
(1)粗分,也就是当你的样品极性范围比较大的时候,可以直接采用极性较小的流动相。然后将前沿、原点以及前沿及原点间的硅胶分别刮下,提取。这样,样品就被分为几个部分,而各个部分的极性相差也比较小了。然后再将这几部分分别进行下面的细分TLC。
(2)细分。经过粗分之后,我们一般对各个部分的极性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了。比如,被冲到前沿的样品,要采用更小极性强度的流动相,而死吸附部分,则需要较大强度的流动相。我们在初步确定了流动相的极性强度之后,可以自己设计几个溶剂系统。在选择流动相的组成的时候,可以参考snyder的溶剂分类,从质子受体,质子给体和偶极作用的溶剂中各选择一种,然后再选择一个强度调节剂。当然,也可以参考文献中采用的流动相。选好了要用的流动相,就可以根据我们初步确定的极性强度得到流动相的配比了(如果是二元流动相的话)。如果是三元及以上的流动相,可以采用Glajch和Youngstrom的七种溶剂系统的方案进行选择流动相的配比。然后从中选择分离效果比较好的组合。
最开始可以采用微量圆环法(将样品点在中间,然后将流动相用毛细管从原点向圆周扩散)和小板实验法来摸索,然后再应用于大的制备TLC。
我也曾直接采用圆环法,也称为环形展开,来进行制备的。本来是应该有专门的U形展开